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容量的含义

1、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多少,就是它的容量。

2、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L)作单位。

3、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ml 、mL)作单位。

4、1升水正好能装满棱长为1分米(dm)的正方体容器。

5、1毫升是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

二、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

1、1升(L)=1000毫升(ml 、mL)

2、生活中的升和毫升的运用:生活中一杯水大约250毫升;一个高压锅大约盛水6升;一个家用水池大约盛水30升,一个脸盆大约盛水10升;一个浴缸大约盛水400升;一个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2升,一个金鱼缸大约有水30升,一瓶饮料大约是400毫升,一锅水有5升,一汤勺水有10毫升。

3、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血液总量约为4000----5000毫升。义务献血者每次献血量一般为200毫升。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1.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1)根据乘、除法的互逆关系,想乘法算除法;

(2)利用表内除法计算

2.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方法:

被除数里面有几个除数,商就是几,商要写在个位上。

3.两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方法:

被除数里面有几个除数,商就是几,商要写在个位上。有余数时,余数要比除数小。

4.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方法:

计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够除,商写在十位上,如果前两位不够除,就看被除数的前三位,商写在个位上。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5.试商

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通常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当除数个位上的数小于5时,用“四舍”法,把个位上的数舍去,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当除数个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5时,用“五入”法,把个位上的数舍去,并向十位进1,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

6.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1)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运用乘、除法的知识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同一个问题,思考的角度不同,列出的算式一般也不同。

(2)检验解题方法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可以把得数代入原题进行检验。

7.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初商过大的调商方法

运用“四舍”法试商,因为把除数看小了,所以初商易偏大,造成商与除数的乘积大于被除数的情况,这时需要将初商调小。

8.用“五入”法试商后调商的方法

运用“五入”法试商,因为把除数看大了,所以初商易偏小,造成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情况,这时需要将初商调大。

9.商不变的规律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10.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都有0且没有余数的除法

先将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同时划去相同个数的0,再计算。11.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都有0且有余数的除法

用简便方法计算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都有0且有余数的除法时,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同时划去几个0,余数的末尾就应添上几个0。

12.同一事物依次重复出现叫作周期现象。

13.周期问题的解题方法:

(1)找出排列规律,确定排列周期。

(2)确定排列周期后,用总数除以周期。

①如果没有余数,即正好有整数个周期,那么结果为周期里的最后一个。

②如果有余数,即比整数个周期多n个,那么结果为下一个周期里的第n个。

第三单元

1.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物体或几何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是相对的。

2.确定物体或几何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

习惯上,我们把朝着自己的这一面叫作前面,和自己右手方向一致的这一面的叫作右面,朝上的这一面叫作上面。

3.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简单物体做得到的图形

应以观察者的角度,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把观察到的图形和题中的图形对比,从而得到正确答案。

4.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稍复杂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

可以先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描述看到的图形,再同一直图形对比,判断出已知图形是从哪个方向观察到的。

5.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物体

看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第四单元

1.统计表

根据调查的相关数据填写统计表,在对应栏填上对应数据。合计是各个分类的统计数据之和。

2.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

(1)收集、整理数据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

(2)分段收集、整理数据时,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

3.条形统计图

(1)制作条形统计图时,可以根据数量的大小确定1格代表多少个单位,确定好横轴和纵轴。

(2)特点: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4.绘制条形统计图

绘制条形统计图时,其组成部分一个都不能少,如标题、制图时间、单位、直条、数据、统计对象等。

5.平均数

(1)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作平均数。(2)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特征量。

6.求平均数方法

(1)移多补少法

(2)计算法。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第五单元

1.列表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1)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列表整理相关信息;

(3)分析数量关系;

(4)解决问题;

(5)检验。

2.列表的方法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帮助整理问题情境中

的信息,简化文字叙述,突出数学信息,便于发现数量之间的和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用列表的策略整理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从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出发,分析两积(商)之和(差)问题的数量关系,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第六单元

1.在一定条件下,一些事件的结果是不可预知的,具有不确定性;一些事件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具有确定性。

2.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的多少有关,在总数量中所占数量越多,可能性就越大;所占数量越少,可能性就越小。

第七单元

1.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法。如果有加号或减号两边同时有乘、除法,那么乘、除法可以同时计算。

2.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在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小括号里面的部分也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认识中括号

中括号又叫方括号,用“[ ]”表示。在混合运算中,如果已经使用了小括号仍需改变运算顺序,那么可以使用中括号。

4.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5.正确计算三步混合运算的关键点:

一看、二想、三算、四查。一看:看清算中含有哪几级运算;二想:想运算顺序,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算:认真计算;四查:检查是否算错,运算符号和数字是否抄错。

第八单元

1.线段、直线、射线

线段:有两个端点,不能向两端延伸,可以测量它的长度。

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不能测量它的长度。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只能向一端无限延伸,不能测量它的长度。

2.直线的性质

过两点只能确定一条直线,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3.两点间的距离

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作这两点间的距离。

4.角的定义: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角通常的符号“∠”。

4.角的度量单位

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将其中1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一般用量角器测量角度。

5.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1)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

(2)量角器的0°刻度与角的一边重合;

(3)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6. 角的分类

7 . 各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1)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2)1个平角=2个直角1个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

8.用量角器画角

(1)画出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即先画一条射线。

(2)将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这条边重合。

(3)根据要画的角度在相应的刻度线处点一个点,从顶点出发过这个点画一条射线,标出度数。

9.垂直的概念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作垂足。

10.画垂线的方法

过直线上的一点或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都可以借助三角尺或量角器来完成。关键是索画直线不但要经过那一点,而且要与已知直线相交成直角。

11.点到直线的距离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作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12.平行的概念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13.平行线的画法

(1)借助方格纸、直尺等画平行线。

(2)借助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