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第二课堂精彩活动教案设计(10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通用13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通用1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会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二、教学过程:1、创设学习情境,提出相应的问题。
2、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对所提问题小组讨论。
4、交流结果,小组一:12+12+......+12=288(24个12相加)小组二:12x4x6=288小组三:12x3x8=288小组四:12x20+12x4=288小组五:用竖式计算5、方法归类: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连加,第二类连成,第三类是把其中的一个乘数拆成两数的和或差。
6、总结出方法7、研究笔算方法8、巩固法则9、总结所学内容,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知识点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篇2(一)学前准备1、闹闹寻宝。
(1)课件演示(2)学生交流多种寻宝路径。
(3)提问:闹闹向北、向南、向西、向东走分别能寻找到书包、铅笔盒、水和画笔四件宝,那么在方格中还有字典、电脑、跳绳、钢琴四件宝,闹闹怎样才能拿到呢?2、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1、学习例3。
(1)出示指南针。
(2)全体到操场。
(3)提问:谁能说出校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4)教师指着校园厕所,问:厕所在什么方向?(5)用指南针验证。
(6)师生返回教室,回顾刚才学习过程。
师根据回顾的内容板书:(7)观察东北、西南这两个方向在什么位置。
(8)由此推出西北角、东南角的位置。
师板书:西北北东北西东西南南东南(9)说一说校园西北和东南方向分别有什么建筑物。
2、巩固新知。
(1)集体拿出小动物卡片。
(2)游戏:给小动物找家。
(3)按要求把熊猫馆、爬行馆、水族馆、飞禽馆分别安置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数学第二课堂活动计划2篇
数学第二课堂活动计划2篇数学第二课堂活动计划1一、活动目标本次数学第二课堂活动旨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思维水平,同时也希望通过活动,增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活动内容与主题本次活动将围绕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建模、数学应用等方面展开,具体包括:1. 数学知识讲座:邀请数学专家或老师进行数学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发展和应用。
2. 数学建模竞赛: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数学应用实践: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统计学、概率论等。
4. 数学小游戏:设置有趣的数学小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本次活动时间为XXXX年XX月XX日(周X)下午14:00-17:00,地点为学校报告厅。
四、活动参与人员本次活动面向全校学生,特别是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
预计参与人数为200人左右。
在报名阶段,我们将设定一定的筛选条件,确保参与学生的质量和积极性。
五、活动流程与安排1. 14:00-14:30:开幕式,介绍活动背景和目的。
2. 14:30-15:00:数学知识讲座,邀请数学专家进行讲座。
3. 15:00-16:00:数学建模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建模竞赛。
4. 16:00-17:00:数学应用实践,通过实际案例介绍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5. 17:00-17:30:数学小游戏,组织有趣的数学小游戏。
6. 17:30-18:00:总结与表彰,对活动进行总结并表彰优秀学生。
六、活动所需材料与设备1. 数学知识讲座需要准备讲座材料和投影设备。
2. 数学建模竞赛需要准备建模工具和相关材料。
3. 数学应用实践需要准备实际案例的相关材料。
4. 数学小游戏需要准备游戏道具和相关材料。
5. 活动期间需要提供茶水和点心等。
七、活动安全保障措施1. 活动期间,保证场地安全,遵守相关规定,注意防火、防盗等安全事项。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活动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活动活动1:数学游戏- 目标: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时间:30分钟- 描述:通过数学游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可以使用卡片游戏,将数字卡片打乱,要求学生按照升序或降序排列卡片。
- 教学效果:通过参与游戏,学生能够巩固数字的顺序排列,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2:数学实践- 目标:帮助学生将数学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时间:40分钟- 描述: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到其中与数学相关的事物。
例如,在教学楼内寻找几何形状,或者在超市中观察货架上的价格标签,让学生计算物品的总价。
- 教学效果: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活动3:数学竞赛- 目标: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数学综合能力- 时间:60分钟- 描述:组织数学竞赛,包括口头竞赛和书面竞赛。
口头竞赛可以让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书面竞赛可以让学生解决数学题目。
- 教学效果:通过竞赛活动,学生能够在竞争中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应试能力。
活动4:小组合作- 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时间:40分钟- 描述: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解决数学问题或完成数学任务。
例如,可以让学生合作设计一个数学游戏,或者解决一系列有挑战性的数学题目。
- 教学效果: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学生能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有效地沟通与协作,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5:数学思维训练- 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 时间:30分钟- 描述:提供一些刺激性的数学问题,要求学生找到解题思路并解决。
例如,可以让学生解决一个数学谜题,或者设计一个数学模型。
- 教学效果:通过数学思维训练活动,学生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活动建议,请老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活动组织教学。
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第二课堂精彩活动教案设计(10篇)
巧数线段活动目的:1、能有条理、有次序的数出线段的条数。
在数线段的过程中掌握计数线段的方法。
2、能清楚、明白的表达数线段的过程和方法。
活动重难点:能有条理、有次序的数出线段的条数。
在数线段的过程中掌握计数线段的方法。
活动过程:一、学前准备:3个好朋友聚会,如果每两个人都要握一次手,那么一共要握()次手。
二、自主探究1、地铁1号线从世纪城站出发到金融城,中间要经过锦城广场和孵化园两个站,按照两站间的地名不同设置票价,有多少种不同的票价?(1)、试一试,你是怎么数的?请你画一画,数一数。
(2)、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A B C D2、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A B C D E3、数线段有诀窍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4、我知道:线段条数=三、巩固练习1、一条线段上有10个点,共有多少条线段?2、一条线段上有30个点,共有多少条线段?四、思维拓展1、什么数字倒立过来会增加一半?()2、2,3,4,5,6,7,8,9,(打一成语)()3、从1到9哪个数字最勤劳,哪个数字最懒()巧求周长活动目的:解答稍复杂的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问题。
活动重难点:解答稍复杂的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问题活动过程:一、情境引入猫妈妈有两个可爱的孩子,一个叫猫莎莎,一个叫猫奔奔。
莎莎和奔奔在同一所学校上学,从学校到他们家有两条路,如下图所示(距离如标示)。
一天放学,莎莎和奔奔分别按两条路线回家。
奔奔觉得自己走的是直线,应该比莎莎早点到家;莎莎却觉得自己虽然路线绕了点,可那是“小路”,因此觉得自己应该更早回家,结果最后奔奔和莎莎几乎同时到家,聪明的小朋友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巧求周长”的奇妙世界吧!二、自主探究1、下图是宜家花园小区一块草地的示意图,求这块草地的周长。
(单位:米)分析与思考:此图为不规则图形,可以通过平移,将它转化为长方形来求它的周长。
2、用3个边长是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求所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
三年级数学教案10篇范文
三年级数学教案10篇范文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的读出分数,会写分数,掌握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理解“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我们可以用分数表示。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每一份就越少。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由平均分引出1/2。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课前先来个比赛怎么样那就请你们注意认真听,比一比看谁反应快!(1) 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2) 有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3) 现在只有一个苹果了,还是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能得到几个呢2、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半个,那半个该怎么表示呢同学们,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表示一个苹果的一半吗 (画图、写汉字都可以 ) 生:黑板板演,并简单介绍师: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苹果的一半,你们的办法都很好。
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当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时,可以像这位同学一样用这个数1/2来表示。
”你们知道这个数叫什么名字吗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分数。
(板书:认识分数)二、体验感悟二分之一的具体含义1、师:(出示实物图形)你们看,现在我手中有个苹果,想想你可以怎样得到它的二分之一呢(切)可现在老师手中拿的是苹果的图片,那你怎么才能得到他的二分之一(对折) 师:为什么对折师:是的,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说明是平均分。
(不说对称)(贴半个苹果图)师:我们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二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
说一说。
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二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找3、4个学生说说)师:那另一半苹果呢它也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为什么小结:(我们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二份,这是其中的一份,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这是其中的另一份,它也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这两份合起来就是这个苹果。
小学生趣味数学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教案
小学生趣味数学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教案第一次学习活动教学内容:年龄问题教学目标:1、根据爸爸与儿子的年龄差不变建立数量关系。
2、根据题意,构建模型教学过程练习:1、妈妈今年38岁,芳芳今年10岁,8年后妈妈比芳芳大几岁?2、张丽今年12岁,她比爸爸小26岁,4年前爸爸比张丽大几岁?3、妹妹今年6岁,哥哥今年11岁,当哥哥16岁时,妹妹几岁?例题1、11年前,爸爸的年龄恰好是儿子的7倍;14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2倍。
请问:今年爸爸和儿子各是多少岁?分析:11年前,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7倍,假设11年前儿子a岁,则爸爸7a 岁,他们的年龄差为:7a - a = 6a!14年后,爸爸的年龄为:7a + 25,儿子的年龄为:a + 25,已知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2倍,所以:7a + 25 = 2 × (a + 25)解得:a = 5所以,今年:爸爸:7a + 11 = 35 + 11 = 46(岁)儿子:a + 11 = 16(岁)例题2、爸爸今年的年龄是两个儿子年龄和的5倍,6年后缩减为2倍。
已知3年后哥哥的年龄是弟弟年龄的2倍。
请问:今年爸爸、哥哥、弟弟各是多少岁?分析:爸爸今年的年龄是两个儿子年龄和的5倍,涉及三个人6年后缩减为2倍,涉及三个人已知3年后哥哥的年龄是弟弟年龄的2倍,哈哈,只有两个人!假设3年后弟弟 a 岁,哥哥2a 岁,则:今年:弟弟(a - 3) 岁、哥哥(2a - 3) 岁,爸爸:(a - 3 + 2a - 3) × 5 = 15a - 306年后:弟弟(a + 3) 岁、哥哥(2a + 3) 岁,爸爸:(a + 3 + 2a + 3) × 2 = 6a + 12所以:15a - 30 + 6 = 6a + 12,9a = 36解得:a = 4综上,弟弟今年1岁、哥哥5岁、爸爸30岁。
第二次学习活动教学内容:趣味数学教学目标: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习题解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第二课堂活动方案
数学第二课堂活动方案一、活动目的(1)培养分析、想象等能力,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二、活动内容与形式内容:趣味数学竞赛形式:本次活动将全班分为三个小组,模仿电视上的娱乐节目,选出主持人,并以抢答趣味数学问题的形式开展。
活动共分三个环节——必做题,抢答题和挑战题(各个环节有详细规则说明)。
最后,以得分高低决出胜方,并颁发奖品。
三、活动流程1引入主持人:也许,在很多同学们看来,数学就是那一成不变的公式、定理。
让人觉得呆板。
如果同学们都这样认为,那么,我可以很遗憾的告诉大家,你们都想错了。
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走进数学的另外一个国度,让大家领略一下数学的奥妙之处。
(接着主持人公布活动主题)2竞赛(一)必做题环节,以PPT展示的形式向参赛者展示竞赛题目及其答题规则(同时主持人复述题目和规则并在各队答完后公布答案):(1)每道题分A,B,C三小题,先由三个组代表选题,再进行答题。
(2)每道题的答题时间限制为不超过3分钟,3分钟后答不出将直接公布答案。
(3)答对一道题目将加20分,答错不扣分。
第1题A题1根绳子对折,再对折,再第三次对折,然后从中间剪断,共剪成多少段?B题五条直线相交,最多能有多少个交点呢?C题有个聚会,每个人头上都戴一顶帽子,帽子有黑白两种,自己看不见自己的,然后熄灯,觉得自己头上肯定是黑帽子的鼓掌,第一次熄灯,没动静,第二次也没有,第三次有了,问几顶黑帽子?答案A题9段B题最多可有1O个交点。
C题第2题A题某店来了三位顾客,急于要买饼赶火车,限定时间不能超过16分钟。
几个厨师都说无能为力,因为要烙熟一个饼的两面各需要五分钟,一口锅一次可放两个饼,那么烙熟三个饼就得2O分钟。
这时来了厨师老李,他说动足脑筋只要15分钟就行了。
你知道该怎么来烙吗?B题有一天,一个小朋友去买了10瓶饮料,商店老板说:“喝完饮料后,每3个空饮料瓶可换1瓶饮料。
第二课堂数学教案
《趣味数学》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体味数学的奥秘。
2、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数学与趣味相结合教学难点:思维的过程教学过程:一、出示情景,发动思维1、新年快乐请你把图中“新年快乐”四个汉字换成四个数字,使每一个横行、竖行、斜行三个数字相加的和都相等,并且使得1〜9 的九个数字都在图中出现。
如果没有这四个汉字,也没有填上数字,使每一个横行、竖行、斜行三个数字相加的和都相等,并且使得1-9的九个数字都在图中出现,那你会怎么填?一共有几种?2、穿粽子端午节到了,爷爷想把包好的18个粽子分别穿起来,每串的粽子个数必须同样多。
可以怎样穿?3、换数请你将图中的A、B、C、D、E、F各换成9以内的数字,使每个圆内的数字相加的和都相等,并且图中不能出现相同的数字。
二、动手动脑积极发动同学们思考,小组讨论,交流见解和答案,以及思维过程三、你讲我听同学举手发言,上台讲解自己的答案和思考过程。
四、课堂小结数学是很有趣的一门学科,需要你用心观察和动脑思考。
行动起来,让数学充满乐趣。
教学反思:趣味数学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包括课堂思考发言和再思考的积极性,以及引起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开动学生的思维。
我应力争使课堂更生动诙谐一点,增加课堂趣味感。
30.桌子上原来有12支点燃的蜡烛,先被风吹灭了3根,不久又一阵风吹灭了2根,最后桌子上还剩几根蜡烛呢解答:5根31.兄弟共有45元钱,如果老大增加2元钱,老二减少2 元钱,老三增加到原来的2倍,老四减少到原来的1/2,这时候四人的钱同样多,原来各有多少钱?解:老大8老二12老三5老四2032.一根绳子两个头,三根半绳子有几个头?解:8个头,(半根绳子也是两个头)33.一栋住宅楼,爷爷从一楼走到三楼要6分钟,现在要到6 楼,要走多少分钟?答:15分钟34. 24个人排成6歹列,要求5个人为一列,你知道应该怎样来排列吗?(一个六边形)35.园新买回一批小玩具。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二课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二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数字0-100的数词表示。
2. 能够正确拼写和书写数字0-100。
3. 能够正确读出任意数字0-100。
二、教学内容:1. 数字0-100的数词表示。
2. 数字0-100的拼写和书写。
3. 数字0-100的正确读法。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活动1. 教师用图片或实物展示数字0-100,让学生观察并回答所展示数字的数词表示。
2. 引导学生发现数词表示的规律:百位数、十位数和个位数的读法。
Step 2: 学习数字0-101. 教师板书数字0-10的数词表示,示范并引导学生读出每个数字。
2. 学生独立跟读,并与教师一起进行口头练习。
Step 3: 学习数字11-201. 教师板书数字11-20的数词表示,示范并引导学生读出每个数字。
2. 学生独立跟读,并与教师一起进行口头练习。
Step 4: 学习数字21-1001. 教师板书数字21-100的数词表示,示范并引导学生读出每个数字。
2. 学生独立跟读,并与教师一起进行口头练习。
Step 5: 数字拼写和书写练习1. 教师呈现数字0-100的十块乘法表,让学生观察并回答每个数字的拼写。
2. 学生独立完成数字0-100的拼写练习,并互相检查答案。
Step 6: 数字读法练习1. 教师呈现一些数字卡片,要求学生站起来根据卡片上的数字进行朗读。
2. 教师逐渐增加难度,让学生能够正确读出任意数字0-100。
Step 7: 巩固练习1. 学生完成教材中关于数字0-100的练习题。
2. 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和解答练习题,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字0-100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资源1. 数字卡片或图片2. 教材练习题3. 黑板/白板和粉笔/白板笔五、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读出数字0-100。
2. 教师批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学生是否能够正确拼写和书写数字0-100。
三年级数学第二课堂活动方案
新源县则克台镇中心小学三年级第二课堂教学方案--月历中数学秘密一活动目的(1)培养学生分析、想象等能力,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二活动内容与形式内容:月历中的数学秘密。
形式:本次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小组合作完成。
活动对象:三年级全体学生。
指导思想:教育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
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
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
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力争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流程:(一)准备阶段。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2014年中的任意一月制作月历。
(二)1 观察“月历表”,了解信息。
出示: 2014年3月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12 3 4 5 6 7 89 10 11 12 13 14 1516 17 18 19 20 21 2223 24 25 26 27 28 2930 31师:我们一起来观察这张2014年3月的月历表,你能从表上得到哪些信息?生1:我从表上可以知道一个星期有七天。
生2:我知道1号是星期六生3:我知道3月份有31天生4:3月份有我的生日。
师:你的生日是星期几呢?生4:星期五。
师:其他同学能猜一猜他的生日是几号吗?生猜,生4判断对错。
师:月历表中不仅有大家刚才说到的信息,表上数的排列也是有规律的,里面藏着许多的数学奥秘。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这些数学奥秘。
2 探索月历表中的规律(1)在自己的月历表上找一找,数与数之间有什么样的规律?(2)找好的同学跟自己组里的同学合作交流,看看你们找的规律一样吗?3 全班交流生:我是竖着找的,我发现竖着的两个数相差7师:大家同意吗?生:同意。
小学数学第二课堂活动计划
小学数学第二课堂活动计划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数学学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二课堂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而且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
针对年级学生实际情况,本学期数学第二课堂活动计划制定如下:一、学生总体情况分析六年级男生较多,学生的数学兴趣还是较浓厚,从学生的整体来看两极分化现象不严重,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以往学过的知识根底不扎实,对知识的接受较为被动。
存在这一问题的原因还有学生有一定的惰性,因此要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因材施教。
二、目的建议:1、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稳固本学期新学科学知识,备考小学六年所学科学知识;3、适当扩展,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1、展开专门的自学习惯培育,例如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深入细致排序的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等;2、加强对小学所学知识的整理与归纳,通过典型练习让学生把知识形成网络,弄清楚知识间的前后联系;3、适度拨高教材,拓展学生知识面。
三、活动安排:本学期活动将从以下几个教学内容方面著手,培育学生兴趣,进一步增强趣味性。
四、活动地点:第二课堂活动统一安排时间在教室内展开。
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数学学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二课堂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而且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了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认真切实的搞好第二课堂活动,特针对本班学生实际制定计划如下:一、学生总体情况分析三一班共有学生43人,男女生比例基本是各占一半,学生的数学兴趣还是较浓厚,从学生的整体来看两极分化现象严重,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以往学过的知识根底不扎实,对知识的接受较为被动,在平时的学习中较为马虎。
为此,还要注重引导,加强训练,以及学习态度的引导。
二、活动遵从的原则1、实践性和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第二课堂活动轻在培育学生的综合能力,必须使学生在活动中动脑筋,多思索,多想象,多动口,诚动手,著重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引导学生敢于课堂教学,大胆技术创新,独立思考,培育观测、思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优秀10篇】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优秀10篇】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进一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评移,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2、掌握在放歌纸上画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3、进一步体会平移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画出平移后的图形位置教学难点:正确画出平移后图形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谁来说说怎样判断物体或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板题:图形的平移二出示学习目标进一步认识物体或图形平移的特征和方法,掌握在放歌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二、出示学习指导三、1、认真看书例3,弄清题意后,思考怎样移,注意顺序,重点看黄色字体。
2、认真看例4,思考:这四个图形能一次移到图(2)吗?应该怎样移,有几种移法?四、先学师:看书时比谁看书最认真,坐姿最端正。
开始看书自学。
(四)看一看学生看书自学师:看完的请举手,下面老师要来检测一下你们的自学效果出示检测题2名学生板演,其他在练习本完成(五)做一做练习六第3题要求:要看清题中黄色字体的要求1、指名板演2、生独立完成五、后教(一)更正师:认真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和你的答案不一样的请举手。
(指名上台用红笔纠错)(二)讨论1、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师:谁能说说怎样画平移图形?师强调:(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平移前,先要确定图形中某一点的位置,画新图形中的每条线段长度与原图形每条线段长度要相等。
2评正确率、板书3、师:对照黑板上的答案,批改自己的。
4、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在方格纸上画评移图形的方法……下面就用今天所学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做得又对又好。
六、当堂训练练习六第4题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3、学习运用观察、重叠、数面积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点: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课堂教学计划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课堂教学计划人教版第二课堂教学计划课程名称:数学课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
2.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3.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数学的基本概念。
2.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教学准备:1.课本《数学第二册》。
2.黑板、白板笔、彩色粉笔。
3.学生用的小黑板和彩色粉笔。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学生思考数学的作用以及数学的基本概念。
2.引导学生了解数学是什么,数学的概念是什么。
步骤二:讲解(10分钟)1.基本概念: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关系等概念和属性的学科。
2.加法运算:通过实际例子和图示向学生解释加法的概念,如物品的累加等。
3.减法运算:通过实际例子和图示向学生解释减法的概念,如物品的减少等。
4.讲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并给出例子进行说明。
步骤三:练习(25分钟)1.在黑板或白板上出示一些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上台展示答案,并解释答题思路。
2.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并互相批改。
3.分组进行游戏练习,比赛哪一组先完成规定数量的加法或减法算式。
步骤四:总结(5分钟)1.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重点强调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2.激励学生,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加法和减法的方法。
板书设计:1.数学的基本概念2.加法运算3.减法运算4.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数学的概念,并结合具体例子讲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
通过练习和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通过总结和激励,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数学 第二课堂活动方案
数学第二课堂活动方案
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重要的学科,它不仅是很多人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还能够提高人的逻辑思维能力。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这门学科,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数学第二课堂活动。
活动一:数学寻宝
这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寻宝游戏,它既有趣又具有挑战性。
我们可以将整个校园划分成数个区域,每个区域都设置了一道数学题目。
学生们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到这些题目,并作出正确的答案。
这项活动可以让学生们在玩游戏的同时,学习和巩固数学相关知识。
活动二:数学拼图比赛
这是一种团队合作活动,它要求学生们应用数学知识来完成一些拼图游戏。
每个拼图都涉及到数学上的问题,如图形的测量、分解、计算等,学生们需要在限定时间内将拼图完成。
通过这项活动,学生们不仅可以锻炼团队合作能力,而且还能够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活动三:数学交流会
这是一种展示学生学习成果和分享学习心得的活动。
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擅长的数学知识,对这些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和分享,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也可以培养自己的表达和演讲能力。
活动四:数学创意作品展示
这是一种发挥学生创造力的活动,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制作出一些创意作品。
这些作品可以是数学题解,也可以是有趣的数学模型,让学生们可以通过更具体、更直观的方式来体验数学的魅力。
通过这些有趣的数学第二课堂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兴趣和热情。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数学变得更生动,更有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表达和创新思维等非常重要的能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精选18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精选18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1教学要求: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⒉、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上面的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⒊、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
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揭示问疑:⒈、小朋友们,有人给你鼓过掌吗?因为什么给你鼓掌?得到别人掌声你心情怎样?你为别人鼓过掌吗?为什么为别人鼓掌呢?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掌声⒊、读了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二、初读课文⒈、请小朋友带到刚才的问题认真的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看课后生字表。
⒉、请同学读课后生字,注意看清字音、读准字音。
反馈检查。
重点读好下列字音。
⒊、请小朋友继续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的拼音写在生字上面。
读完。
写完后请同学们记组它。
反馈检查。
指名读,同桌互读,小组轮读。
⒋、看一看下面词语你会不会读。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⒌、下面请同学们在读课文,努力做到正确、流利。
反馈检查,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⒍、读过课文,请小朋友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不懂的词语。
⒎、理解词语。
⒏、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
不仅读准生字、词语的读音,课文也读的正确、流利了。
大家还要通过认真读书,读懂了一些词语。
大家学的很好。
课后还要练习读出感情来。
三、描红生字⒈、读准课后要描红的生字。
⒉、播放轻音乐,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词二、精读课文⒈、请小朋友自己读课文,画出描写小英神态、动作变化的句子。
⒉、分小组讨论:从这些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小学三年级数学兴趣活动(第二课堂)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兴趣活动(第二课堂)教案课程目标:1.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
2. 训练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
3. 锻炼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
4. 培养学生扎实的数学基本功,给予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最大空间。
活动措施:1.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以及教育教学规律,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数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努力让孩子们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快乐2.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发现、比较、判断和推理能力,训练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要使经过奥数训练的学生,思维更敏捷,考虑问题比别人更深层次。
我们教奥数不要只教一些技巧性的东西,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3.鼓励和帮助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要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耐心和克服困难的信心,以及战胜难题的勇气。
4.注重理解,举一反三和灵活运用。
解决问题要鼓励学生求异思维,要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不要急于提供解题方法和答案束缚学生的思维。
课程内容:(专项例题+随堂练习+课后巩固+智慧岛+小小侦探+脑筋急转弯+数学笑话)教学活动进度计划:第一周巧算加减法课程目标:1 学会“化零为整”的思想。
2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3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教学重点:加减法的巧算主要是“凑整”,就是将算式中的数分成若干组,使每组的运算结果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再将各组的结果求和。
教学难点:有些题目直观上凑整不明显,这时可“借数”凑整。
教学活动过程学习例1:凑整法23+54+18+47+82;解:23+54+18+47+82=(23+47)+(18+82)+54=70+100+54=224;学习例2:借数凑整法有些题目直观上凑整不明显,这时可“借数”凑整。
例如,计算976+85,可在85中借出24,即把85拆分成24+61,这样就可以先用976加上24,“凑”成1000,然后再加61。
数学第二课堂活动计划
数学第二课堂活动计划第一篇:数学第二课堂活动计划数学第二课堂活动计划 2012-2013学年下学期一、活动目的:为了使中上游层次得学生在数学深度和广度上得到全面发展。
使学生认真对待学习,发展智力,陶冶情操, 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的心里。
真正做到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二、活动内容:1、培优内容为每周本级段数学老师提前筛选的拓展性题。
2、课堂上未掌握的知识点。
3、作业中的遗留问题。
4、测评中的缺漏。
三、活动时间及形式:1、每周二下午的第二课堂活动时间由本级段数学老师把各班优等生集中在多媒体教室集中辅导。
2、每周二、周四下午把学困生集中起来系统辅导。
3、分散个别辅导,根据具体情况,有时间的话,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辅导。
4、安排座位把学困生与优等生安排在一起潜移默化改变学习方法。
举行“一帮一”活动四、活动具体措施:1、集中培优每周本级段数学老师提前筛选拓展性题,提前抄在小黑板上。
每周二下午的第二课堂活动时间由本级段数学老师轮流把各班优等生集中在多媒体教室集中,先进性系统知识梳理,再通过综合性较强的题,拓展学生思维。
2、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转化“学困生”。
(1)、在教学时,多设计一些接近“学困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让他们有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
当他们回答正确时,及时鼓励和表扬他们,当他们回答不对时,也要加以鼓励。
(2)、课堂板演多让“学困生”也一显身手。
让“学困生”板演,能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增强他们学习的自我约束力和责任感,变无动力为有压力,有动力。
(3)、“学困生”依赖性较强,在引导之初要让他们感到学有靠山。
在课堂练习时,要有目的地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当面辅导。
(4)、在课堂上对后进生多提问一些基础知识,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当学困生作业出现较多错误时,教师要当面批改,指出错误,耐心指导。
另外,在课堂上对学困生多提问,发现他们的优点和成绩就及时表扬,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数学第二课堂活动计划
数学第二课堂活动计划数学第二课堂活动计划1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各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二课堂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激发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不仅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而且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校办学水准,扩大学校的办学影响。
为此,结合我校师生实际,现拟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为了巩固和完善我校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素质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模式,构建和谐校园,丰富和发展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有效纠正应试教育的偏向,进一步强化对学生的艺术教育,开辟第二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健康协调地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跨世纪新人。
二、活动遵循的原则1、实践性和创造性想结合的原则第二课堂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脑筋,多思考,多想象,多动口,勤动手,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独立思考,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立性和导向性相结合的原则学生参加自已喜欢的强项,教师要认真安排活动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指导好学生,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3、趣味性和实效性相结合第二课堂活动就是要让学生感兴趣,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
培养学生爱学、自觉学、乐于学的好习惯和增强教师自身素质相结合。
4、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相结合活动课上,力求学生要有积极参与的意识的竞争意识,这就要求教师把活动内容安排的合理化,新颖化、创新化,让学生学起来感到善思、有趣、乐学、有益。
5、全员参与和责任到人的原则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必须参加一项活动,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承担一项活动。
活动负责老师必须精心组织,认真落实训练计划,保证效果,校队必须在街道以上的比赛获得较好成绩。
6、安全责任原则各项目的老师必须保证活动的安全性,落实点名制度,活动中不得随意增减学生,保证队伍的稳定性。
XXX小学三年级数学下新学期第二课堂实施计划
XXX小学三年级数学下新学期第二课堂实施计划1. 前言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也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因此,在小学阶段,我们需要好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提高小学生数学水平,我们制定了XXX小学三年级数学下新学期第二课堂实施计划。
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该计划的实施情况和具体安排。
2. 实施计划内容2.1 活动目的本次实施计划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增强数学兴趣和自信心。
2.2 实施计划本次实施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数学游戏体验: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引导他们在玩乐中掌握数学知识。
•数学探究课: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在教学中进行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竞赛:通过组织数学思维竞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每周一练:在每周进行一次数学练习,让学生巩固和复习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记忆和运算能力。
3. 实施安排3.1 时间安排为确保实施计划的顺利进行,我们根据学生的课程表和学习情况,制定了以下时间安排:•数学游戏体验:每周一节课•数学探究课:每周一节课•数学思维竞赛:每学期一次•每周一练:每周一次3.2 教学方法为保证实施计划的有效实施,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引导他们认真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掌握数学知识的目的。
•探究式学习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每周一练法:通过每周一练的方式,巩固和复习所学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记忆和运算能力。
4. 实施效果评估为了评估实施计划的效果,我们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评估:•课程表现得分:将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综合评估,包括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课堂笔记等方面。
•练习得分:将学生的每周一练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学生的数学得分和进步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数线段活动目的:1、能有条理、有次序的数出线段的条数。
在数线段的过程中掌握计数线段的方法。
2、能清楚、明白的表达数线段的过程和方法。
活动重难点:能有条理、有次序的数出线段的条数。
在数线段的过程中掌握计数线段的方法。
活动过程:一、学前准备:3个好朋友聚会,如果每两个人都要握一次手,那么一共要握()次手。
二、自主探究1、地铁1号线从世纪城站出发到金融城,中间要经过锦城广场和孵化园两个站,按照两站间的地名不同设置票价,有多少种不同的票价?(1)、试一试,你是怎么数的?请你画一画,数一数。
(2)、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A B C D2、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A B C D E3、数线段有诀窍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4、我知道:线段条数=三、巩固练习1、一条线段上有10个点,共有多少条线段?2、一条线段上有30个点,共有多少条线段?四、思维拓展1、什么数字倒立过来会增加一半?()2、2,3,4,5,6,7,8,9,(打一成语)()3、从1到9哪个数字最勤劳,哪个数字最懒()巧求周长活动目的:解答稍复杂的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问题。
活动重难点:解答稍复杂的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问题活动过程:一、情境引入猫妈妈有两个可爱的孩子,一个叫猫莎莎,一个叫猫奔奔。
莎莎和奔奔在同一所学校上学,从学校到他们家有两条路,如下图所示(距离如标示)。
一天放学,莎莎和奔奔分别按两条路线回家。
奔奔觉得自己走的是直线,应该比莎莎早点到家;莎莎却觉得自己虽然路线绕了点,可那是“小路”,因此觉得自己应该更早回家,结果最后奔奔和莎莎几乎同时到家,聪明的小朋友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巧求周长”的奇妙世界吧!二、自主探究1、下图是宜家花园小区一块草地的示意图,求这块草地的周长。
(单位:米)分析与思考:此图为不规则图形,可以通过平移,将它转化为长方形来求它的周长。
2、用3个边长是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求所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
分析与思考:方法一:拼成的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2厘米,可以直接利用长方形周长公式求。
方法二,通过观察发现,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比原来3个正方形的周长和少了4条正方形的边长。
3、两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后,周长比原来两个正方形周长的和减少了10厘米。
原来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分析与思考:要求原来一个正方形的周长,先要知道什么?而这个10厘米对我们有什么帮助?三、巩固练习1、把一个正方形剪成两个大小相同的长方形后,两个长方形周长的和比原来正方形的周长增加28厘米,原来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2、三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正好拼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48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四、思维训练1、一张长方形的纸长20厘米,宽12厘米,先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再从余下的纸片中再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最后余下的长方形(涂色部分)的周长是多少?2、如下图所示,一个正方形被分成了三个相同的长方形,如果其中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那么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活动目的:能找出简单填数规律,正确填数。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找出简单填数规律。
活动重难点:能找出简单填数规律,正确填数。
活动过程:一、典故引入传说,大禹为了治理水患,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
有一天,他带人来到了黄河支流洛水,突然洛水里浮现出一只大乌龟。
当时,正在思考如何治理水患的大禹见到此龟很是惊讶。
他定睛一看,发现这只乌龟的背上有9种不同的图案,便命人仔细记下图案的分布情况。
回去后经过仔细研究,大禹惊奇地发现,这9种不同的图案竟然能代表1——9九个数字,而且各个数的位置排列也非常巧妙:纵横以及对角线上的数字之和都是15。
(后来有的数学研究者把这种图案命名为“纵横图”或“九宫图”)大禹深受启发,他参照这些代表9个数字的图案把天下政事等都进行了区分,并且把这些数字应用到生活中,诸如:测量、气象等多种领域。
由于背部带有图案的神龟是在黄河支流中的洛水里发现的,而且图案的内容极其深奥像书一样,所以后人便将此称为“洛书”。
二、自主探究把1、3、5……31这16个单数填入图中的小三角形内,使6个大三角形内的4个数之和都等于64。
该怎么填?这样的题如果不掌握填的方法,靠碰数是不行的,因为那既浪费时间,又容易算错。
所以,当你看到这样的题时,首先要注意数的特点,通过观察找到规律。
从1、3、5……31这些数中我们不难看出:1与31、3与29……15与17的和都是32。
不妨用下图来表示。
每个大三角形又都有4个小三角形,因此可以选两组和是32的数,四个数的和正好就是64。
选数的时候要把大小数调配开,可以从中间开始,先选15、17,再选两头的两个数1、31。
这4个数填在一个大三角形里,正好满足要求。
为了简便,填的时候可从左至右,首先填在左边第一个大三角形,它是正着放的,再填左边第二个倒放的三角形。
就这样一正一反,使所有三角形都按要求有一个数字。
下面是其中的一种填法,你能想出别的填法吗?三、练习1、在空格中填入不同的数,使每一横行、竖行、斜行的三个数的和等于15。
2、将2、3、5填在下面的圆圈里,使每条线上的三个数的和都是9。
3、将6、7、8、9、10、11、12六个数分别填在小圆圈里,使每个大圆圈上5个数的和等于40。
简单的一笔画问题活动目的:1、通过“一笔画”的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一笔画”问题及其结论的了解,扩大学生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动重难点:重点:运用“一笔画”的规律,快速正确地解决问题。
难点:探究“一笔画”的规律。
活动过程:一、情景引入一天,小明做完作业正在休息,收音机中播放着轻松、悦耳的音乐。
他拿了支笔,信手在纸上写了“中”、“日”、“田”几个字。
突然,他脑子里闪出一个念头,这几个字都能一笔写出来吗?他试着写了写,“中”和“日”可以一笔写成(没有重复的笔划,笔尖不离开纸),但写到“田”字,试来试去也没有成功。
下面是他写的字样。
(见下图)这可真有意思!由此他又联想到一些简单的图形,但小明发现:简单的、笔画少的图不一定能一笔画得出来,而复杂的笔画多的图有时反倒能够一笔画出来,这其中隐藏着什么奥秘呢?能不能找到一条判定法则,依据这条法则,对于一个图形,不论复杂与否,也不用试画,就能知道是不是能一笔画成?其实,早在18世纪数学家欧拉就已经开始研究一笔画问题,这就是著名的“七桥问题”。
二、自主探究1、数数下面每个图中各有几个交点?从每个交点出发各有几条线?分析与思考:图1中有4个交点,从A、C点出发各有2条线;B、D点出发各有3条线。
图2中有2个交点。
从A、B出发各有两条线。
图3中有9个交点,从A、B、C、D出发的各有2条线;从E、F、G、H出发各有3条线;从I点出发有4条线。
图4中有5个交点,其中从A、C、D、E出发的各有2条线,而从B出发的有4条线。
我们把和1条、3条、5条等单数条线段连接的点叫做单数点;把和2条、4条、6条等双数条线连接的点叫做双数点。
每个图形中的点要么是单数点、要么是双数点。
2、下列图形中各有几个单数点?能一笔画成吗?分析与思考:一些连通的平面图形都是由点和线构成的(这里的线可以是线段,也可以是一段曲线)。
能否一笔画成,关键在于图中的单数点的多少,有2个或0个单数点的图形就能够一笔画;其它情况都不能一笔画成。
单数点在一笔画中只能作为起点和终点。
图1中有2个单数点,图2中有0个单数点,都能一笔画成;图3中有4个单数点,不能一笔画成。
三、巩固练习1、仔细观察下列各图形中的点它们分别与几条线段相连?2、下列图形能一笔画成吗?为什么?四、应用拓展下面的图形能不能一笔画,若不能,你能用什么方法把它改成一笔画成?简单的差倍问题活动目标:1、使学生理解掌握几倍求和(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使学生理解掌握几倍求和(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活动过程:一、情境引入三年级植树60棵,四年级植的棵数是三年级的3倍,四年级植树多少棵?(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反馈)二、自主探究三年级植树60棵,四年级植的棵数是三年级的3倍, 三、四年级共植树多少棵?三年级植树60棵,四年级植的棵数是三年级的3倍,四年级植数比三年级多多少棵?学法指导:1、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题进行尝试练习,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做两题,做好的同学想想还可以有什么方法。
2、哪个条件用了两次?第一次用它来求什么?第二次用它来求什么?3、比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小组合作完成后派代表交流)三、巩固练习1、植树节时,三年级女生去了15人,男生去的人数是女生的2倍,女生的人数比男生少多少人?2、植树节时,三年级女生去了15人,男生去的人数是女生的2倍,三年级去植树的共有多少人?四、思维拓展选择合适的条件和问题,组成两步计算的应用题(1) 植树的小学生有500人,(2) 植树的中学生有1500人,(3) 植树的教师有100人,(4) 植树的中学生的人数是小学生的3倍,(5) 去植树的中小学生共有多少人?(6) 去植树的教师比中学生少多少人?鸡兔同笼活动目标:本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
在“鸡兔同笼”的活动中,通过列表枚举方法,解决鸡与兔的数量问题。
活动重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对尝试法有所了解和体验,并使学生体会假设方法解决此类问题的优越性。
活动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活动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这个有趣的问题出自于我国大约在1500年前唐代的一部算书《孙子算经》。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
问笼中鸡和兔各有几只?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鸡兔同笼问题,“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数学名题之一。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鸡兔同笼问题。
二、解决问题1、鸡兔同笼,有20个头,54条腿,鸡、兔各有几只?(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派代表汇报)方法一:先假设有1只鸡,19只兔子,脚就有78只,太多,然后又假设有2只鸡,18只兔子,脚还是太多了。
这样试下去就得到了有13只鸡,7只兔子。
方法二:鸡增加1只,兔子减少1只,腿就减少2条,所以我们没有一个一个的试,那样太麻烦,而是从2只鸡,18只兔直接跳到10只鸡,10只兔。
最后也得到了13只鸡,7只兔。
小结:我们可根据题目的实际条件,选择适当的方法取中列举的方法,由于鸡与兔共20只,所以各取10只,接着在举例中根据实际的数据情况确定举例的方向,这样可以大大缩小举例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