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江南孔子后裔考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代江南孔子后裔考述1

提要:北宋末年,孔子四十八世孙、袭封衍圣公孔端友南渡,形成孔氏南宗。元代孔子后裔在江南分布日益广泛,除了衢州的孔氏南宗以外,还有平阳孔氏、临江(清江)孔氏、黟县孔氏、溧阳孔氏等。象中国历代王朝一样,元王朝通过对孔子的尊崇,体现其统治的合法性,孔子后裔自然受到优待,江南孔子后裔充分利用有关优待政策,积极争取入仕的机会,衢州孔氏、平阳孔氏、建康孔氏的仕宦都取得了成功。江南孔子后裔还通过社会交往等形式扩展社会网络,扩大影响。元代江南孔子后裔社会地位较高,生活比较优裕。元代江南孔子后裔是江南社会中一个比较活跃的儒士群体,其社会活动对扩大江南儒士的影响、传承和发展儒学具有积极意义。

孔子是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奠基人,西汉以来,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王朝的统治思想,孔子本人也受到历代王朝的褒崇。唐宋以后,对孔子的封赠、祭祀等级越来越高,孔子后裔也开始享受其祖先的恩泽。至和二年(1055)宋仁宗封孔子后裔为衍圣公。2此后,历代孔氏后裔的大宗,都享受“衍圣公”的封号,孔子的后裔也被称为“圣裔”。金、元二朝的中期,在尊孔崇儒方面超过了前代,衍圣公的政治地位有很大提高。3元朝成宗大德十一年(1303)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同时对孔子后裔实行优待政策,“表章圣裔,昉于元朔”,4对孔子后裔的优待在这个蒙古族统治的王朝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从五代时期开始,一些孔子后裔由于避乱、仕宦等原因,离开曲阜“祖庭”,定居江南。北宋末年,孔子四十八世孙、袭封衍圣公孔端友扈跸宋高宗南渡,定居衢州,其子孙仍受“衍圣公”之封,“诏权以衢学奉祀”,5形成孔氏南宗。于是,孔子后裔在江南分布日益广泛。宋元之际,江南孔子后裔除了衢州的南宗以外,还有:平阳孔氏、临江(清江)孔氏、黟县孔氏、溧阳孔氏、泰州孔氏、永嘉孔氏、建康(金陵)孔氏以及江阴孔氏等。

元朝统一全国以后,孔子五十三世孙、宋袭封衍圣公孔洙受元世祖忽必烈之招来到大都,“力辞”衍圣公之封号,孔氏南北两宗并立的时代结束。根据元朝制度,江南孔子后裔享受元朝政府有关“圣裔”的优待政策,他们不仅可以免除徭役,还能被优先荐举为学官。于是,江南孔子后裔利用这一有利条件,通过社会交往、婚姻等形式巩固和扩大其社会影响,争取更多入仕的机会,衢州孔氏、平阳孔氏、建康孔氏等支的仕宦都取得了明显的成功。总的来看,江南孔子后裔社会地位较高,生活比较优裕。

江南孔子后裔是江南儒士阶层的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群体,这一社会群体在元朝的处境和社会地位,对我们认识元代蒙古统治下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传承发展情况,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次,江南孔子后裔的生存状况也是元朝统治下江南儒士阶层处境和生存状况的最好反映,对了解和认识元朝江南统治的特点以及江南儒士的诸问题同样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有关元代江南孔子后裔的研究,目前还没有引起学术界的重视,陈高华先生《金元二代的衍圣公》对金元之际北方孔子后裔的发展传承情况及衍圣公袭封的有关问题进行过全面考察和探讨,丁国范先生《敬斋至正直记三议》一文对《至正直记》的作者平阳孔氏孔齐一族的情况进行了考证,6国外学者Thomas A. Wilson也有文章论及孔子后裔南北宗的传承情况,7另外,朱鸿林、黄进兴的研究对孔子后裔的问题也有所涉猎。8从目前的有关研究成果来看,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重点是北宗,一些研究成果也集中在明朝,至今还没有关于元代江南孔子后裔的专门研究成果。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元代江南孔子后裔的传承、发展、仕宦、社会生活、社会地位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请学界同仁批评指正。

1本文所论述的“儒士”,也称“士大夫”。宋朝以来,由于文治的推广和科举的盛行,出现了不同于以往士族的,新型的以儒为业的士大夫集团。元代的士大夫虽然在仕宦和社会地位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但仍然成为传统汉文化的主要代表。江南孔子后裔宋代就有习学儒学的传统,属于士大夫阶层,元代的孔子后裔仍保持着习儒的传统,其中绝大部分属于儒士,是江南儒士群体中的一个很有代表性的群体。

2脱脱《宋史》卷十二《仁宗纪》,第237页,中华书局1975年7月。

3陈高华《金元二代衍圣公》,《元史研究论稿》第324页,中华书局1991年12月。

4张能鳞《重修梧塍孔氏家庙碑记》,《江南通志》卷三十九《舆地志·松江府》,页二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脱脱《宋史》四百二十四《孙子秀传》,第12664页。

6丁国范《敬斋至正直记三议》,第64-67页,《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第11辑。

7Thomas A. Wilson,“The Ritual Formation of Confucian Orthodoxy and the Descendants of the Sage”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

8见朱鸿林《明太祖的孔子崇拜》,第70-119页,《中国近世儒学实质的思辨与习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黄进兴《道统与治统之间:从明嘉靖九年(1530)孔庙改制谈起》,《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六十一本第四分,1993年12月。

一、元代江南孔子后裔发展概况

孔子后裔在五代时期开始迁居江南,宋元之际除了衢州袭封衍圣公——南宗以外,还有衢州孔氏(非衍圣公世系)、平阳孔氏、清江孔氏、黟县孔氏、溧阳孔氏、泰州孔氏以及江阴孔氏、永嘉孔氏和建康孔氏等支,9现将各支发展概况考察如下:

(一)南宗

衢州是南宋初年南渡衍圣公孔端友的安置地点,位于今浙江省衢州市,南宗始于衍圣公孔端友。端友(字子交,曲阜人)为孔子四十八世孙,宋崇宁三年(1104)袭封衍圣公。靖康之乱以后南渡,与他一起南渡的还有其“从父”孔传、族兄孔端朝和儿子孔玠。绍兴二年(1132)高宗以孔端友之子孙孔玠袭封衍圣公。10绍兴六年,高宗又诏“权以衢州学为家庙,赐田奉祀”。11这样,孔端友一支在衢州西安县(西安县为衢州依郭县)定居下来,终宋之世,皆袭爵号。孔玠以后,孔搢、孔文远、孔万春、孔洙相继袭封。12

元朝统一后,南北二宗并立,13“或言孔氏子孙寓衢者,乃其宗子,”于是,元世祖忽必烈召孔洙到大都。孔洙在大都将衍圣公封号“逊于居曲阜者,世祖曰:‘宁违荣而不违道,真圣人之后也。’”14世祖遂“以为国子祭酒兼提举浙东道学校事,就给俸禄,与护持林庙玺书。”15让他回到衢州。

关于孔洙被招的情况,元人陈旅写道:

至五十三代曰洙者,始内附我朝,会曲阜有争立之讼,廷论谓洙实宗绪之正,宜绍爵如故,而洙乃力辞南归,爵遂弗及其后,君子盖深惜之。16

这段记载说明,由于曲阜孔氏在袭封衍圣公问题上产生了争执,直至诉诸公堂,孔洙才有被召大都之行。孔洙推辞袭封衍圣公,当时的反映是:“君子盖深惜之”,说明许多人对南宗失爵表现出惋惜之情。孔洙本人对失爵一事的态度如何元人黄溍记述道:

至元十九年秋七月,有诏令洙赴阙,架阁公以族长被命与俱,中道而返……洙所居室扁曰存斋,君惜

其以存自号,而不能钦承德意、存其封爵,因自称存存斋云。17

这里的“架阁公”,指孔传之后裔、孔子五十一世孙孔应祥,从辈份上比孔洙高二辈,是南宗孔氏的长辈,这里的“君”指孔涛,字世平,与孔洙为族内兄弟。孔应祥中道而返,原因不详,但说明当时南宗确实面临较大的压力。如果接受元朝任命,需要定居曲阜,不能南返,孤身一人的孔洙在曲阜做衍圣公,肯定会受到北宗孔氏激烈的排挤和刁难,因此他选择了放弃。上面史料说明,孔洙对失去封爵一事非常遗憾,扁其所居曰存斋,族兄孔涛也自称存存斋,正是反映了这一点。

关于南宗失爵,通行有三种说法:一是明嘉靖三十一年陈镐修的《阙里志》认为孔洙死后无子,“正嗣绝,始罢封。”18另一种是包括《元史》在内的正史观点,认为孔洙自愿放弃封爵。持第三种观点的是明人程敏政,他在《圣裔考》一文中认为,南宗“以宋亡失爵”。19三种观点中,第一种观点是明显错误的,南宗失爵是在至元十九年(1282),当时孔洙还健在,即使他真的绝嗣(孔洙实际上并没有绝嗣),也应该在他死后罢封。第二种观点前面已经进行了阐述,不完全符合实际。第三种本人认为比较有道理。孔氏南北宗并立,是南北分裂的产物,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灭南宋,至元十六年(1279)统一全国,在南北一统的情况下,衍圣公的南北之分,自然于天下一统的形势格格不入。事实上,癸巳年(1233)蒙古灭

9据宋濂《孔氏谱系后题》:宋代还有“(孔)端植之迁鄂,(孔)琯之迁抚,(孔)瓒之迁吴兴。”(见罗月霞主编《宋濂全集》第四册,第2074页,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12月)不过元代史料中没有发现此三人后裔的情况,暂不列入讨论范畴。10脱脱《宋史》卷一百十九《礼制》,第2800页。

11李贤《大明一统志》卷四十三《衢州府》,页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2脱脱《宋史》卷一百十九《礼制》,第2800页。

13衍圣公袭封混乱的情况,见陈高华《金元二代衍圣公》,第332-337页。

14李贤《大明一统志》卷四十三《衢州府》,页十五。

15宋濂《元史》卷十二《世祖纪》,第248页,中华书局1992年9月。

16陈旅《安雅堂集》卷六《送孔彦明教授建昌序》,页十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7黄溍《金华黄先生文集》卷三十四《承直郎潮州路总管府知事孔君墓志铭》,页二十,四部丛刊初编本。

18陈镐修,孔弘乾续修《阙里志》卷二《历代宗子封爵》,页四一六,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影印明嘉靖三十一年刻本。19程敏政《明文海》卷一百十九,页十二《圣裔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