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发酵技术研究进展精品

合集下载

现代中药发酵技术研究进展

现代中药发酵技术研究进展

4 现代中药发酵的应用现状
1 中药材的炮制 2 提高中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率 3 增强中药药效 4 发酵药渣,节约资源
4.1 中药材的炮制
与煨、炒、煅、炼、焙、烘、烤等其他中药炮 制方法相比,发酵法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进行的, 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同时转化反应中利用了 产生于微生物生长代谢过程中的酶,酶选择性的对 底物进行结构修饰,所以能进行一些其他炮制方法 无法实现的反应,以低成本、少公害的优势获得活 性更好、结构更合理的中药成分。
4.4 发酵药渣,节约资源
通常中药在提取有效成分后的废渣会被丢弃,不仅 对环境造成污染,也浪费了宝贵的中药资源,而利用微 生物发酵药渣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目前已有学者在中药药渣的综合利用方面做了许多 研究,包括利用中药渣培养食用菌、用中药渣发酵制肥 料、用中药渣造纸和制备絮凝剂、用中药渣生产蛋白饲 料等。利用微生物发酵药渣不仅可以节约药源、提高企 业的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资源保护和环境的可持续发 展。
秦俊哲等用中药渣代替传统原料进行灵芝 固体发酵,发现其固体菌丝中多糖含量和氨基 酸含量都大大提高,不仅提高了药效,而且节 约了药用资源。
5 小结与展望
现代中药发酵未来研究方向 1 优化发酵工艺:
寻找合适的发酵方法; 寻找合适的发酵菌株; 筛选针对某一活性功能的发酵的药材。
2 发挥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现代中药发酵技术的研究进展
提纲
• • • • • 1 研究背景 2 传统中药发酵 3 现代中药发酵 4 现代中药发酵的应用现状 5 小结与展望
1 究背景
发酵是中药炮制的一个重要方法,中药通过微生 物和酶的作用,改变其原有性能,增强或产生新的 药效,扩大用药品种,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 目前,在中药现代化的背景下,传统的中药发酵 已不适应中药现代化的发展,因此需要引入现代化 生产技术来发展现代中药发酵。

中药发酵的研究进展

中药发酵的研究进展

中药发酵的研究进展曾庆文(综述) 曹 军(审校)【摘要】 生物转化,是指运用生物工程方法,通过微生物、植物、动物细胞及其酶体系,将一种外源化合物转化成另一种结构上相关的化合物。

其实质上是应用生物体内的酶体系,催化外源物质进行结构改造的有机化学反应。

发酵法是生物转化法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近年来,在中药的研究开发中,越来越重视生物转化技术,本文将对此进行综述。

【关键词】 生物转化 发酵 中药 生物转化在我国很早的古代就有应用,如酿酒和制醋。

生物转化中的发酵工艺是传统中药加工炮制的重要方法之一,早在千余年前,我国已开始用发酵方法制药,直到现在临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02级研究生邮 编 150000 收稿日期 2004-11-01床仍在应用的发酵中药制品有六神曲、半夏曲、淡豆豉、豆黄等,其工艺均为固体发酵。

如半夏曲的制造,《本草纲目》记载:“半夏研末,以姜汁、白矾汤和作饼,楮叶包置篮中,待生黄衣,晒干用。

”其性味苦辛、平,能痰止咳、消食积、治泄泻[1]。

由于其疗效确切,至今对六神曲、半夏曲和淡豆豉等仍在进行工艺改进研究,并取得相应成绩。

现代生物转化研究一般认能力,常处于惊骇之中,因此,病人对生命安全担忧成为焦虑的主要来源,并随着病情的反复进一步加重焦虑症状[12]。

1.8 SAS与其他疾病 除上述疾病外,SAS尚与胆石症、抑郁症、肥胖症、哮喘、痴呆关系密切[4]。

有关报道显示SAS与内分泌功能紊乱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肥胖、阳痿、肢端肥大症等有关[12]。

SAS患者反复低氧血症可使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系调节功能紊乱,促使甲状腺激素释放减少,从而使甲状腺功能下降。

也有部分患者是先有甲状腺功能降低后有SAS,甲状腺机能下降患者中约有半数可发生SAS。

另外SAS常伴发肥胖,而肥胖者容易伴发SAS,两者可能存在共同的发病因素,特别是内分泌改变,如体内含有较多的雄性激素和游离雄性激素及游离雌激素E2时,可引起上身肥胖,上身肥胖者易患SAS。

2023年中药发酵技术

2023年中药发酵技术

2023年中药发酵技术2023年中药发酵技术的进展中药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疗效,一直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保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研究人员不断探索与开发新的生产技术,其中发酵技术成为了中药产业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文将介绍2023年中药发酵技术的进展。

发酵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通过代谢作用转化物质的过程。

在中药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与中药原料相互作用,通过酶的作用,使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得以释放、转化或生成新的活性物质。

传统的中药炮制方式往往耗时且工艺复杂,发酵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简化中药的生产流程,并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果。

2023年,中药发酵技术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显著的突破和进展:一、优化微生物菌种的筛选与培养中药发酵技术的核心是选取合适的微生物菌种。

2023年,通过对天然微生物菌群的深度研究和人工智能辅助分析,成功筛选出了数十种适用于中药发酵的菌株。

这些菌株具有较高的活性和稳定性,能够在中药原料中有效地发酵产生活性物质。

同时,研究人员还通过优化培养基的配方和培养条件,提高了菌株的生长速度和代谢效率,进而提高了中药发酵过程的产量和质量。

二、发酵控制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中药发酵过程中,温度、湿度、pH值等因素对微生物生长和代谢具有重要影响。

2023年,发酵控制技术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突破。

通过传感器的监测和反馈控制系统的精确调节,研究人员能够实时监测和调控发酵过程中的各项参数。

这种精确控制可以使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处于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中药发酵的产率和品质。

三、发酵产物的分离与纯化技术的提升中药发酵的产物中有许多活性成分,但往往存在混杂和低纯度的问题,这对于中药的药效评价和安全性控制带来了挑战。

在2023年,通过纯化技术的提升,中药发酵产物的纯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采用高效分离技术,如液相层析、气相色谱、质谱等,可以将发酵产物中的各种成分进行有效分离和纯化。

同时,通过优化工艺和设备,进一步降低产物的残留和污染物的水平,保证中药发酵产品的纯度和安全性。

微生物发酵中药研究进展

微生物发酵中药研究进展

三、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展望
几点展望:
3、加大中药废弃物的二次开发利用
目前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中药材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此有些 中药资源显得尤为紧缺。一方面应该加强道地药材的GAP种植、药材 基因以及细胞培养等研究;另一方面还需要强化药材的合理利用----合 理使用药材,组方更科学实用,同时药材首次利用后药渣的二次
应当成为发展的重点。
二、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现状
3、发酵产物与天然产物成分以及药效的研究,其中主要包括
药用真菌深层发酵提取物的药理实验研究。
3.2 药用真菌深层发酵提取物的药理实验研究
竹黄菌的深层发酵提取物抗菌实验。竹黄菌发酵液中具有天然抗菌 活性物质,且杭菌作用明显,有较广的抗菌谱。 中药对灵芝菌液体发酵过程中生物量的影响以及其发酵液对慢性支 气管炎的疗效。结果发现,单纯灵芝发酵液就具有止咳、祛痰作用, 对慢性支气管炎有较好的疗效。
三、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展望
几点展望:
6、发酵产物综合研究——分离、纯化等条件的优化
首先,应该对微生物的发酵和培养等进行系统的研究,并进行成分的 分离、鉴定和相关药理实验的证明,更加明确微生物的性质以及变化 过程。 其次,对中药也应该进行成分与药理作用的全面研究,深入研究中药 多靶点作用的机理,并用相应模型进行科学的阐述,进而建立中药多 靶点作用的模式。
开发,微生物在这方面具有很好优势。 药渣废弃物主要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等成分,同时也包括没有
提取完全的一些有效成分及一些无机元素等;一些微生物具有降
解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功能,将微生物作由于中药药渣,既可以 起到降低中药生产后处理的成本,同时也可以节约原料,扩大中
药适应症。
三、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展望

微生物发酵中草药研究进展

微生物发酵中草药研究进展

微生物发酵中草药研究进展在传统医学领域,中草药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生物发酵中草药这一创新领域逐渐崭露头角,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

微生物发酵中草药,简单来说,就是利用特定的微生物对中草药进行生物转化。

这一过程并非简单的混合,而是涉及微生物与中草药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得以改变或优化,从而产生新的活性物质或者增强原有成分的功效。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微生物发酵中草药呢?首先,微生物发酵能够降低中草药中的毒性成分。

许多中草药虽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其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具有一定的毒性。

经过微生物的作用,这些毒性成分可能会被分解或者转化,从而降低其对人体的潜在危害。

其次,发酵过程可以提高中草药的生物利用度。

一些中草药的有效成分难以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而微生物发酵能够改变其化学结构,使其更易于被人体吸收,从而提高药效。

此外,微生物发酵还能够产生新的活性成分,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

在微生物发酵中草药的研究中,所选用的微生物种类多种多样。

常见的有细菌、真菌和酵母等。

例如,芽孢杆菌、乳酸菌等细菌类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能够产生多种酶类,促进中草药成分的转化;而真菌中的曲霉、青霉等则具有强大的分解和合成能力,能够对中草药进行深度改造。

发酵条件的优化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包括温度、pH 值、发酵时间、接种量等因素都会对发酵效果产生影响。

研究人员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来确定最佳的发酵条件,以获得理想的发酵产物。

例如,对于某一种中草药,在 30℃的温度下发酵 5 天可能会得到最佳的效果,但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或者发酵时间过长或过短,都可能导致发酵产物的质量和药效下降。

微生物发酵中草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在抗菌消炎方面,通过发酵得到的中草药制剂可能具有更强的抗菌活性,能够更有效地对抗细菌感染。

在免疫调节方面,发酵后的中草药可以更好地增强人体的免疫力,预防和治疗各种免疫相关疾病。

中药发酵研究进展

中药发酵研究进展

中药发酵研究进展在现代中药发酵炮制中,研究人员逐渐开始利用现代研究成果,定向改变药物的性能,或根据药物之间的特性有目的进行组合,利用单一菌种,或用混合菌种定向发酵。

如五倍子的发酵炮制,是采用含有根霉菌和L-赖氨酸等物质的酵曲发酵五倍子,通过发酵,克服了鞣酸在肠道内与食物中的蛋白质结合的缺点,显著提高五倍子的收敛作用[7]。

中药发酵主要有液体深层发酵和固体发酵两种,其中中药的现代发酵工艺一般仍采用固体发酵炮制,且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力求准确地控制发酵菌种的种类和数量,同时对温度、湿度、酸碱度、通气等工艺因素进行动态控制,提高发酵品质量。

现代中药发酵工艺基本包含了生物发酵工程的全部环节,包括菌种的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产品的分离、提纯等过程[8]。

二、发酵对中药活性成分的影响在中药发酵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和生命活动具有强大分解转化物质的能力,并能产生多种次生代谢产物,可以比一般的物理或化学手段更大幅度地改变药性,产生新的化学成分或活性更强的先导化合物。

发酵过程能完成一些化学合成难以进行的反应,主要涉及羟基化、环氧化、脱氢、氢化、水解、水合、酯基转移、酯化、胺化、脱水、异构化、芳构化等化学反应[9]。

发酵对中药活性成分的影响,可以从 4 个方面概括其途径[5]:①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生物活性物质,包括多种酶、抗生素等。

如米曲霉在生长过程中产生数种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酰胺酶、酯化酶、淀粉酶和糖化酶等,酵母在发酵时可产生蔗糖酶、淀粉酶、酒化酶、脂肪酶等。

这些酶类可以催化中药成分的分解,或转化成其他成分,如中药淡豆豉,经过发酵过程,其苷类成分发生了变化,转化为游离的苷元,具有更强的生理活性。

②微生物的次生代谢过程中产生活性化合物。

③中药所含的某些成分可以改变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形成新的成分或改变各成分的相互比例。

④微生物的代谢可以将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转化成新的化合物,同时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和中药中的成分发生反应,也能产生新的化合物。

发酵中药研究进展

发酵中药研究进展

根据发酵物 料的状态
液态发酵
药用真菌发酵
பைடு நூலகம்
根据微生物和发 微生物与中药材的发酵 酵基质特性
药用真菌与其它微生物的发酵
发酵中药的研究现状
发酵中药的应用现状
发酵对中药有效成分的修饰和转化——有学者分别对虎杖、黄芩、 地衣芽孢杆菌和红花的联合发酵等进行了发酵试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发酵对减小中药毒性的作用——学者利用真菌发酵雷公藤,使得 雷公藤中的免疫抑制和毒性成分雷公藤甲素对雷公藤含量持续下降 而总生物碱成分变化不大,保留了其药理活性。 发酵对提高中药有效成分量的作用——中药的有效成分一般在细 胞内,但是植物细胞具有坚韧的细胞壁结构,不利于有效成分的溶 出和提取,而微生物的发酵可能产生纤维素酶能够破坏细胞壁结构, 是有效成分更易于得到。 发酵发现并获得新的药性——中药的发酵由于微生物或者真菌的作 用可以使得中药的成分发生变化,或者中药的成分会使得微生物的 次生代谢产物增加或种类改变,从而得到新的活性成分,发现新的 药性。
发酵中药的研究进展
1.中药发酵的历史概况 2.中药发酵的种类 3.发酵中药现状研究
4.中药发酵应用现状 5.结语与展望
中药发酵的历史概况
历史悠久——四千年前,利用微生物发酵酿酒
是传统中药炮制的重要方法之一
仅对自然界的菌种进行简单利用,且菌种不纯,针对性不强
固态发酵
中 药 发 酵 的 种 类

发酵中药的研究展望
发酵中药可以缓解中药资源匮乏的问题
目前主要集中于通过中药的作用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 在双向发酵,即发酵两相兼顾的研究还比较少。
发酵中药的研究还多限于发酵或得产物追综,而对其发 酵的本质,也就是酶系的研究还比较少

发酵类中草药研究进展

发酵类中草药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673-887X(2023)08-0103-03发酵类中草药研究进展孟让,杨利博(河北工程大学园林与生态工程学院,河北邯郸056038)摘要从发酵类中药能够增强药效、降低毒性、分泌活性物质和不同微生物菌种发酵及不同的发酵方式等方面进行综述,介绍了发酵类中药在药渣再利用、饲料添加剂、畜禽疾病防治的应用与进展,并对发酵类中药在发酵过程中菌种筛选、发酵工艺标准、产业规模化和科学理论基础的不足进行了预测。

在现代微生物学、中医药学等学科的结合下,进一步探究更加标准成熟的发酵工艺,使发酵类中药的药用价值与应用前景发挥巨大潜能。

关键词中草药;生物转化;微生物发酵中图分类号S853.75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3-887X.2023.08.036Research Progress of Fermented Chinese HerbsMeng Rang,Yang Libo(School of Landscape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Handan056038,Hebei,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ed fermented herbal medicines in terms of their ability to enhance efficacy,reduce toxicity,secrete ac‐tive substances and fermentation by different microbial strains and different fermentation methods.The applications and progress of fermented herbal medicines in the reuse of drug residues,feed additives and livestock and poultry disease control are introduced.It also predicts the shortage of strain screening,fermentation process standard,scale up of industry and scientific theoretical basis of fermented herbal medicines in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With the combination of modern microbiology,Chinese medicine and other disciplines,a more standard and mature fermentation process is further explored to make the medicinal value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fermented herbal medicines reach great potential.Key words:Chinese herbal medicine,biotransformation,microbial fermentation1发酵中草药的背景及发展现状中草药主要以植物源为药材,其植物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糖、维生素、氨基酸等活性物质[1,2],由于关键活性物质含量较少、转化率较低,并存在对机体有害的毒性物质,出现利用率低、药效不足、毒副作用大等问题[3]。

中药发酵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

中药发酵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

中药发酵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随着养殖业的高度集约化生产,疾病的发生也呈泛滥趋势,由疾病造成的死亡及用药投入在逐年增加,给养殖业带来惨痛的损失。

其根本原因就是由于抗生素的大量应用,导致病菌不断变异,耐药菌株层出不穷,抗生素的有效性不断下降,并导致动物免疫力低下,同时病害反复发作。

形成了无药可用的局面。

由于药残严重,又给人类的食品安全造成威胁。

如何应对这一难题已刻不容缓。

哈尔滨中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与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历经十年科技攻关,共同开发的中药发酵制剂,秉承中华传统医学与现代生物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既提高了中草药物的生物利用率、又提高中草药物有效性,同时也发挥了微生物制剂调节自身菌群平衡,提高动物自身免疫力。

充分体现了治于未病,防患于未然的科学理念。

中药发酵制剂经吉林德大有限公司、秦皇岛正大集团有限公司等全国几家大型养殖使用,产品效果显著,并在众多养殖场产生强烈反响。

该制剂的绿色安全,标本兼治的实用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养殖场所信赖。

利用微生物发酵中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具备了发展的有利条件,实时机也日趋成熟。

哈尔滨中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与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并成功开发出一系列中药发酵制剂,市场推广的速度逐渐加快。

可以预见,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发酵中草药物对扩大中药治疗范围、机型改进、创制新药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为中药吸收现代科技成果提供新途径,给中药研究注入新的内容和活力,为中兽药走向世界、造福人类起着进一步的推动作用,微生物发酵中药必将成为中兽药研究的新领域。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我国人民与疾病斗争的历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近代,我国在中药现代化方面进展较慢,除了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理论不能很好地接轨外,研究手段落后也是原因之一,使中药未能被国际社会充分接受。

中药的加工处理手段的现代化也应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如中药非常讲究炮制,通过炮制达到提高药效、改变药性、降低毒副作用等目的。

微生物发酵中草药及其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发酵中草药及其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发酵中草药及其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摘要:中国传统医药微生物发酵技术是在继承传统中药加工方法的基础上,吸收微生态研究成果,并结合了现代生物工程发酵技术,形成的中国新的高等传统医药技术,主要从天然药物技术中探索新的治疗效果。

中药的生长通常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但目前中药发酵技术是通过充分吸收现代微生物和生物工程研究成果逐步形成的。

先进发酵工艺的特点是:采用一种或多种有益菌的益生菌作为品种,添加到中药提取物中,随后使产品符合现代发酵工艺产成的。

这是一种含中药有效成分、细菌细胞及其代谢产物的新型中药加工发酵工艺。

关键词:微生物发酵;中草药研制;活性物1微生物发酵中药的应用历史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就开始采用发酵法制药。

临床上仍使用的发酵类型中药有六神曲、半夏曲、光豆豉、豆黄等,均为固体发酵。

中药微生物中使用的许多微生物是药用真菌或与真菌混合的菌群,包括许多中药使用的药用真菌。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的中药与微生物,尤其是一些药用真菌有很大关系。

汉初《神龙本草》对灵芝、茯苓、猪苓、雷丸等真菌有明确记载,而且这些药物到了今天仍在使用。

药用微生物发酵使用历史悠久,也是中药中重要的加工方法。

一般来说,它主要在中药加工中发挥作用。

此外,与在中药应用中广泛覆盖的微生物发酵中药相比,许多发酵药已经实现了临床应用[1]。

例如,片仔癀的主要成分是三七的微生物发酵产物:神曲是将面粉、红豆、苦杏仁、新鲜青蒿、实验室香皂和新鲜辛辣何首乌等部分混合后制成的曲。

迄今为止,研究人员使用了许多传统的抗菌剂。

它们在各种中药中用作辅料,在经过了微生物发酵的加工之后,这些东西也变成了发酵物自身的组成成分,就比如半夏、神曲的加工。

我国中药历史发展非常悠久,而微生物发酵加工也在中药中不断得到广泛的应用。

半夏在进行加工的时候,几乎全程都加入了一些中药的使用,最后便制成了一些功效比较特殊的中药产品,这些产品都是以半夏为重要成分的。

从汉朝到汉朝,半夏利用清汤洗净,加工成加工品。

中药发酵技术3篇

中药发酵技术3篇

中药发酵技术中药发酵技术(一)中药发酵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对中药原料进行处理的技术,它可以改善中药品质,提高中药的药效,增强对人体的适应能力。

中药发酵技术的发展历程悠久,如今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本文将分别介绍中药发酵技术的起源、发展和应用。

一、中药发酵技术的起源中药发酵技术的应用可以追溯到古代。

中国最早的书籍之一《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发酵和中药的记载。

据史书记载,公元600年左右,唐代宰相李靖传授给其孙子李贞一种生产酸香降脂酒的方法,该方法就是利用微生物的发酵技术来处理中药材。

此后,中药发酵技术在中国逐渐发展壮大,并逐渐推广到世界各地。

二、中药发酵技术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中药发酵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药发酵技术的研究工作大幅度提升,一大批发酵菌株被发现,人们开始逐渐深入研究发酵菌株生长、代谢以及对中药原料的影响等方面。

随着中药发酵技术的发展,一系列中药制剂得到了发展,以磨成的中药粉末制成的发酵粉剂,是目前一种颇为常见的中药制剂,也是中药发酵技术成果的一大收获。

三、中药发酵技术的应用中药发酵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中药行业,主要得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1. 中药制备:中药发酵技术可以用于生产中药酒、中药发酵制剂、中药糕点等。

2. 中药材种植:中药发酵技术可以应用于中药材的种植中,能够增加中药材的生产量和品质。

3. 食品工业:中药发酵技术也可以应用于饮料、乳品、糕点等食品的生产中,提高产品营养价值和口感。

总之,中药发酵技术在现代医药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为推动中国中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相信中药发酵技术将来还将有更多重大的突破。

中药发酵技术(二)中药发酵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对中药材进行发酵的技术,它可以改善中药品质和提高中药的药效,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现代医学技术。

本文将阐述中药发酵技术的技术原理、发展现状和优势。

微生物发酵中药研究进展

微生物发酵中药研究进展

微生物发酵中药研究进展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治疗疾病和维护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生物发酵中药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微生物发酵中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活动,对中药进行生物转化,从而获得具有更高药效、更低毒性或新活性成分的中药制品。

这种创新性的技术为中药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微生物发酵中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传统的中药炮制过程中,就有利用微生物发酵来改善中药性能的方法,如神曲、红曲等。

然而,现代微生物发酵中药技术则是在传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药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实现了对中药发酵过程的更精确控制和优化。

微生物发酵中药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首先,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可以分解中药中的大分子物质,如多糖、蛋白质等,使其转化为更易于吸收和利用的小分子物质,从而提高中药的生物利用度。

其次,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能够产生丰富的酶类,这些酶可以催化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生成新的活性成分或者改变原有成分的比例,从而增强中药的药效。

此外,微生物发酵还可以降低中药中的毒性成分,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在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中,选择合适的微生物菌种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常用于中药发酵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真菌、细菌和酵母菌等。

例如,灵芝菌、冬虫夏草菌等真菌在发酵过程中能够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提高中药的免疫调节和抗肿瘤活性;芽孢杆菌、乳酸菌等细菌则可以通过产生有机酸等代谢产物,改善中药的口感和药效;酵母菌能够将中药中的糖类物质转化为醇类和酯类,增加中药的风味和药效。

微生物发酵中药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物转化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发酵温度、pH 值、发酵时间、接种量等工艺参数对发酵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外,中药的种类、成分和预处理方式等也会直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进而影响发酵的结果。

因此,在进行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和生产时,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优化,以获得最佳的发酵效果。

微生物发酵中药研究进展

微生物发酵中药研究进展

动物医学进展,2021,42(1)105109ProgressinVeterinary Medicine微生物发酵中药研究进展宋予震,史洪涛,范明夏,夏艳勋,边传周,乔宏兴*(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动物医药学院,河南郑州450046)摘要:微生物发酵是中药的一种传统炮制方法,随着现代发酵技术的发展,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更加深入,应用更加广泛。

微生物发酵中药具有提高中药活性成分的利用率、增强中药药效、降低中药毒副作用、节省药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优点。

同时,微生物发酵中药也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如发酵机理不明确、生产标准不规范等,因此,该领域潜在研究价值较大。

影响微生物发酵中药的因素众多,如优良菌种的选择,中药材的甄选以及发酵工艺的控制等。

发酵中药在动物生产上应用广泛,效果明显,是未来抗生素的重要替代品。

论文对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及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微生物;发酵;中药;动物生产;应用中图分类号:S853.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038(2021)01-0105-05微生物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益生菌作为有益微产性能、产生有益代谢产物、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降生物在动物生产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如提高动物生低死亡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等。

中药是我国的国收稿日期20191106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2018GGJS164);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82102110106, 192102110075,192102110076);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300410189);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预防兽医重点学科项目(mxk2016102);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校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18KYTD13);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博士科研启动资金资助项目作者简介:宋予震(1979—),男,河南新乡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发酵中药动物疾病防控研究。

*通讯作者Progress on Active Ingredients and Application of Acer truncatum BungeWEI Jing-jing1,ZHAO Shan-ting1,(1.Yuanbaofeng Research IndusUialZaLion Research Center,College of VeLesi n ary Med i s i n e,Northwest A&-F Un i ver s i L y犢ang l i n g,Shaanx i,712100,Ch i na;2.Yuanbaofeng Eng i nees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Stale Forestry and Grassland Bureau,Yang l i ng, Shaanx i,712100,Ch i na) Abstract:A c e r truecalum Bunge is a subtropical tree species in China,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Yellow Riv-erBasin,NortheastChina,Inner Mongolia,Jiangsu,Anhuiandotherplaces Thefruitof Acertruncatum is thesamaraItsseedgranulesarelargeandtheoilcontentishigh The Acertruncatum seedoilhasbeenap-proved by the Ministry of Health as a new resource food.In addition,studies have shown that Acer trueca-lum seed oll is rich in nervonic acid.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nervonic acid is the basic component of nerve tissue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brain development,nervous system regeneration and prevention of neurodegenerativediseases Acertruncatum leaves contain various active substances such as flavonoids,chlorogenic acid and cardiac glycosides,a ll of which have high nutritional value and medicinal value.Re-cently,ithasbeenfoundthattheMapleLeafBarkhasstrongerantioxidantactivityandinhibitsthegrowth of tumor cells,and63compounds have been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this plant,which greatly enrl-chesthechemicalcompositionandpharmacologicalactivityof Acertruncatum Thispaperreviewsthere-searchstatusofactiveingredients,nutritionalvalue,pharmacologicale f ectsandindustrialproductionof A-er tru f le,seedandskin,andaimstoprovidetheoreticalbasisforthedevelopmentof Acertruncatum in medicine,food,health products and cosmetics,and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Acer runcatum industryKeywords:Acertruncatum Bunge;nervonicacid;nutritionalvalue;pharmacologicalaction106动物医学进展2021年第42卷第1期(总第331期)粹,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在畜牧生产上具有治未病、降低耐药性、减少药物残留、绿色环保等优点。

中药发酵技术研究进展

中药发酵技术研究进展

中药发酵技术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1-06-28T11:52:02.910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7卷第5期作者:吴远琴[导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发酵法在中药领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吴远琴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发酵法在中药领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中药发酵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如提高中药药效、生成新的活性成分、产生新药效、节省药源等。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发酵中药,将对扩大中药治疗范围、改进剂型、创制新药方面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为中药吸收现代科技成果提供新途径,对中药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传统中药发酵;现代中药发酵:发酵影响中药发酵是借助于酶和微生物的作用,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如温度、湿度、空气、水分等),使药物通过发酵过程,改变其原有性能,增强或产生新的功效,扩大用药品种,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

中药经过发酵后,可以改变其原有性能,有效成分充分分离、提取,有的更具有生物活性,增强或产生新的功效,扩大临床用药范围,更加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

本文对传统中药发酵、现代中药发酵,以及发酵对中药活性成分、药理作用、毒副作用、中药药效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对中药发酵提供参考资料。

一、传统中药发酵技术中国传统发酵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其种类之多,方法之妙亦属罕见。

传统食品发酵主要形式为固体发酵,其中以粮食为主要原料,先制曲后发酵的白酒、豆豉、酱、醋等是代表性固体发酵法,需将原料先制成固体曲块,再进行发酵。

一千年前,中药就开始采用发酵的方法来进行炮制。

经过处理后的中药,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通过霉菌和酶的作用,使中药发泡、生衣的方法称为发酵法。

传统中药发酵最佳适宜温度为30~37℃,相对湿度为70%~80%。

在此条件下,适合大多数霉菌、酵母菌等的生长繁殖。

传统中药的发酵分为两类:一类是药料与面粉混合发酵,如六神曲:二是药料直接进行发酵,如红曲。

六神曲为青蒿、杏仁等药加入面粉混合后,经发酵制成曲剂,有消食化积、健脾和胃之功效。

益生菌发酵中药的技术研究进展-生物制药论文-生物学论文

益生菌发酵中药的技术研究进展-生物制药论文-生物学论文

益生菌发酵中药的技术研究进展-生物制药论文-生物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中药发酵技术历史悠久,是中药炮制的一种重要方法。

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利用益生菌发酵中药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同时人们将益生菌广泛应用于药食两用中药,通过中药发酵技术开发出的一系列健康产品颇受消费者的青睐,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中药经益生菌发酵后具有提高药效、更易人体吸收、降低毒副作用等优势,该文从单一菌种发酵中药和多菌种混合发酵中药两方面对益生菌发酵中药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并对益生菌发酵药食两用中药开发的相关产品进行综述,为该领域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及相关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药; 益生菌; 发酵; 功能型产品;Research Status and Product Development of Probiotic Fermen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ANG Jing-han ZHANG Si-tong TENG Li-rong WANG Zhen-hui WANG Gang SUN Yang CHEN Huan CHEN Guang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ey Laboratory for Straw Biology and Utilization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Joint RD Center of Molecular nutrition and Foods for Special Medical Purpose Jilin UniversityAbstract: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has a long history and is an important method for process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national health awareness, the use of probiotics to ferm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become a hot spot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t the same time, probiotic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dual-us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 series of healthy products develop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ermentation technology are favored by consumers and have broad market prospect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ter fermentation with probiotics has the advantages of improving efficacy, easier absorption by the human body, and reducing toxic and side effect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probiotic ferment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two aspects: single strain fermentation and multi strain mixed fermentation. And probiotic fermented Edibl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velopment of related products reviewed. I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this field.我国有着丰富的中药资源,种类多且产量大,中药具有毒副作用小、药效作用时间长、不易产生耐药性、提高免疫力等一系列优点[1]。

中药发酵技术新研究

中药发酵技术新研究

中药发酵技术新研究中药发酵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我国人民与疾病斗争的历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近代~我国在中药现代化方面进展较慢~除了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理论不能很好地接轨外~研究手段落后也是原因之一~使中药未能被国际社会充分接受。

笔者认为~中药的加工处理手段的现代化也应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如中药非常讲究炮制~通过炮制达到提高药效、改变药性、降低毒副作用等目的。

微生物有着非常强大的分解转化物质的能力~并能产生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通过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和生命活动来炮制中药~可以比一般的物理或化学的炮制手段更大幅度地改变药性~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扩大适应症。

由于真菌在微生物中具有种类多、次生代谢产物多、培养条件比较简单等特点~因此应当是发酵中药的主要功能菌。

1、微生物的药用历史是我国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真菌防病治病的国家~早在东汉年间成书的我国第一部药物学《神农本草经》中~就有灵芝、茯苓、猪苓、雷丸等药用真菌分别列项论述~这些药物至今沿用不衰。

从这些真菌中药中已经分离到相应的纯菌种~有些已实行人工种植物代替野生品~不能人工种植子实体的~也可以通过培养菌丝体来代替~充分满足了医疗用药的要求~也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近50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药用微生物分类、化学、药理学、临床医学、制剂学及遗传育种、栽培驯化、发酵培养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微生态制剂、灵芝菌、虫草菌、蜜环菌、阿氏假囊酵母、竹红菌等在保健品和药品开发中占有非常突出的位置。

由于微生物代谢产物具有各种各样独特的化学结构及生理活性~因此受到化学工作者和药学工作者的极大关注。

2、发酵也是传统中药加工炮制的重要方法之一~如片仔癀的主要成分是三七的微生物发酵物~建神曲、沉香曲、淡豆豉、半夏曲、红曲、麦芽也都是通过发酵而形成的药物。

从某种意义上说~虫草是蝙蝠蛾幼虫经虫草菌、僵蚕是家蚕经白僵菌感染发酵而成的。

中药微生态发酵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中药微生态发酵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药被曲霉 A s p e r g i l l u s s p . 、 青霉 P e n i c i l l i u m s p . 等污染
后发 酵导 致药 性变 化 的原理 ,独 创 了药 用 真菌 双 向 性 固体 发酵技 术 ,其关 键是将 传 统 固体 发 酵 中使 用
的农 副 产 品 替 换 为 具 有 一 定 活 性 成 分 的 中药 或 药
更易 于获得 活性 更好 的中药组 分 。 概括 地说 , 中药 微
生态发酵的优点有 : 提高药性 、 增强药效 ; 降低不 良 反应 ; 为中药活性成分的修饰提供新途径 ; 以及节约 药材资源, 保护环境等。
2 . 1增 加有 效成 分 含量
工艺要求较高 。 另外 , 在目 前液体发酵工艺条件下中
1 . 2固体发酵 固体发酵与传统中药发酵方法相类似 ,是以富 含营养的农副产品作为发酵基质 ,利用真菌作为发
峰, 胞内外粗多糖也在同一位置达到峰值 , 与对照组
中 国动 物保 健 2 0 7 4年 ( 第 1 6卷 ) 第 9期 2 3
过 程 中产生 的酶 对 中药材 中活 性底 物进 行结 构修 饰 的过程 。因微生 物 种类 多 、 酶 系广 , 利用 微生 物发 酵
度较高 , 物质传递率高 , 继承性好 , 能够提高发酵 中
药 的均一 性 , 理 论上 能够 提高 发酵 炮制 中药 的产 量 , 工业 化 生产较 为容 易 , 具 有广 阔的应用 空 间[ 3 ] 。但 与 抗生 素相 比 , 大多 数 中药 并 不具有 直接 的抗 菌作 用 , 在发 酵过 程 中容 易受 到杂菌 污染 ,对 生产 环节 中的
有效 成分 转化 率高 于液 体发 酵 ,能够较 大程 度地 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化学、生物、设计、指南、建议、方法、条件、进展、空间、效益、质量、增长、传统、问题、矛盾、系统、机制、有效、大力、深入、继续、现代、合理、优良、公开、健康、持续、合作、保持、发展、建立、提出、发现、研究、突出、关键、热点、成果、根本、基础、需要、素质、环境、工程、途径、资源、能力、需求、方式、作用、规模、结构、水平、形势、速度、增强、检验、分析、借鉴、调控、形成、拓展、丰富、保护、推广、满足、服务中药发酵技术研究进展摘要:现代生物技术与中药传统发酵制药技术的有机结合为中药发酵技术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传统发酵工艺技术相比,现代中药发酵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

对现代中药发酵技术进行初步概述、总结,着重介绍当前发酵技术中的热点——药用真菌双向性固体发酵技术,而后对现代中药发酵技术的优势及前景进行探讨,为进一步的探索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中药;发酵;双向性发酵Research survey on fermenta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Abstract: The combination of the modern biotechnology and traditional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MM)provides a broad space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of CMM.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fermentationtechnology, the modern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has made considerable progres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preliminarily summarize themodern medicine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for CMM, and emphasizes the hotspot in the current fermentation technology―medicinalfungi bidirectional solid-state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then discusses the advantages and prospect of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in order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study.Key words: Chinese materia medica; fermentation; bidirectional fermentation中医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国际市场对天然药物以及传统药物的需求正迅速上升[1-2]。

我国拥有极为丰富的中药资源,但是中药成分结构复杂,有效成分的量低,且人工不易合成,而中药的人工培植又面临成本高、周期长的问题,因而难以达到工业化生产的要求,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3]。

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中药现代化技术水平较低,无法满足中药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而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日益发展,其与中药发酵技术的有机结合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4]。

1 中药发酵技术的分类中药发酵技术是在继承中药炮制学中发酵法的基础上,吸取微生态学研究成果,结合现代微生物工程而形成的高科技中药制药新技术,按照发酵形式分为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而后在固体发酵基础上,又拓展出了药用真菌双向性固体发酵技术。

1.1 液体发酵液体发酵又称为液体深层发酵,是在借鉴抗生素生产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是把菌丝体加入培养基中,与药材混合后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进行发酵,其发酵产品包括菌丝体和发酵液。

液体发酵具有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具有较高的物质传递效率,所以有利于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5-6]。

然而由于多数中药不具备抗生素的抗菌能力,因而中药液体发酵较易为杂菌污染,因此其工艺有待进一步提高,新型发酵罐的设计研制也显得尤为重要。

1.2 固体发酵固体发酵源自古代的制曲工艺,以富含多种营养成分的农副产品作为发酵营养基质,用一种或多种真菌作为发酵菌种,其发酵自然开放,基质不灭菌,其工艺主要分为去渣型工艺和无渣型工艺 2 种。

收稿日期:2010-10-11作者简介:孙静(1986—),女,河北秦皇岛人,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中药生物工程。

Tel: E-mail:*通讯作者马琳,女,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E-mail: malin7983@ 50 -Drug Evaluation Research 第 34 卷第 1 期 2011 年 2 月在当前条件下,虽然多种菌体发酵的制剂疗效并不亚于深层发酵,但是其工艺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机械化程度低、难以大规模生产、速度慢、产品有限,且工艺上多用经验指标,缺乏科学的发酵终点与质量控制指标和合理的产品后处理工艺等,这都限制了固体发酵技术的应用[7-8]。

1.3 药用真菌双向性固体发酵技术20 世纪 90 年代,庄毅等[9-11]为了研究扩大槐耳菌质对慢性乙型肝炎(HBV)等病毒性疾病的临床适应症,依据中药被空气中曲霉 Aspergillus sp.、青霉 Penicillium sp.等杂菌污染后发生霉变(发酵)而导致药性发生变化的原理,独创了药用真菌新型(双向型)固体发酵工程。

其关键是采用具有一定活性成分的中药材或药渣作为药性基质来代替传统的营养型基质与发酵菌种构成发酵组合,其产品称药用菌质。

药性基质在提供真菌所需营养的同时,还受到真菌的酶影响而改变自身的组织、成分,产生新的性味功能,因此具有双向性[12-14]。

双向性固体发酵工程体现了药用真菌与中药材之间的有机结合,而已知的中药材近万种,可用药用真菌近 50 种,二者交叉可形成大量的不同性质的发酵组合,从而有可能产生大量的新药,故而双向性固体发酵技术展现了极为美好的前景[8,15]。

与传统营养型基质固体发酵工程相比,双向性固体发酵工程主要有增效、扩用和解毒等优势[16-17]。

雷公藤被广泛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各种肾病、癌症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病症的治疗且疗效显著,然而其不良反应较大,限制了它的应用,张普照等[18-20]运用双向性固体发酵技术,采用多种药用真菌与雷公藤组成发酵组合,对其发酵前后的毒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发酵后雷公藤的主要毒性成分雷公藤甲素的量大幅降低,而其生物碱的量变化不大,即降低了雷公藤毒性的同时也保持了雷公藤的药效。

张李阳等[21-22]对于药用真菌及其发酵产物对 AA 肉鸡的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药用真菌与中药结合的发酵产物能明显提高肉鸡的免疫能力,后期又对发酵工艺中菌质中化学成分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为相关菌质新药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潘扬等[23]对马钱子双向固体发酵前后的生物碱的量及 HPLC指纹谱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也证明双向发酵前后其类生物碱的质和量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为马钱子的减毒增效物质基础的研究做了一定的研究工作。

尽管药用真菌的固体发酵技术相比于传统固体发酵有多种明显的优势,但仍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如何运用中医学或生物学等学科相关理论指导发酵组合的筛选,如何确定药用真菌的哪种酶影响了药性基质,其影响药性基质的机制如何等等,均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2 现代微生物中药发酵技术的优势现代中药发酵工程研究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其本质是将微生物技术与中药技术相结合,在中药炮制学发酵技术基础上,通过微生物发酵促使中药中复杂的化学成分与微生物中的酶发生反应,从而生产出所需的有效中药成分[24-25]。

与传统中药加工方式相比,现代中药发酵技术具有极高的优越性。

2.1 增加有效成分利用率,提高药效中草药中以植物类药材为主,其有效成分多存在于细胞的胞浆中,而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等构成的,其结构致密,因而有效成分被人体吸收利用时所遇到的阻力较大。

同时,中药的有效成分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比较大,不易突破人体血脑屏障,且传统中草药给药方式多采用口服,因而导致中药有效成分的生物利用度较低。

通过微生物发酵处理后,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纤维素酶、果胶酶等多种胞外酶进入培养基,从而引起中药材细胞破裂,其有效成分得以暴露出来,而且研究表明,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产生的各种酶能将不易为人体吸收的大分子有效物质降解为易为人体吸收的小分子有效物质,同时能去除多种大分子杂质,从而增强药效[26]。

王尊生等[27]对冬虫夏草菌丝体固体发酵粉中的化学成分与冬虫夏草子实体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证明发酵后菌丝体发酵粉中的3′-脱氧腺苷及甘露醇的量明显高于冬虫夏草子实体中相应成分的量,而其他成分的量保持一致,由此证明了发酵在提高冬虫夏草药效方面的有效性。

2.2 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中草药中有很多具有较强的毒性,尽管中药学中有“以毒攻毒”的疗法,但如果不经处理也无法在临床应用。

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可将有毒物质分解,或者对药材中有毒物质的毒性成分进行修饰使其毒性降低或者消失,从而扩大药材的应用范围[28]。

大量研究表明,中草药经发酵处理后,与未发酵时相比大部分毒性降低而其有效成分作用不变甚至增强。

陈俊荣等[29]研究了联合作用下发酵型黄芪制剂“芪酵粉”(FAP)对抗肿瘤药物环磷酰胺的影响,Drug Evaluation Research 第 34 卷第1 期 2011 年 2 月 - 51 -证明二者的联合应用能明显地减轻环磷酰胺的不良反应。

2.3 为中药活性成分结构修饰提供新途径,开发新药微生物的生命过程中会产生多种酶类以及其他初级、次级代谢产物,在发酵过程中,这些酶及代谢产物会以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或者非有效成分甚至有害成分为前体,进行生化反应,对这些物质进行分解、转化等,从而产生新的活性物质,为解决中药药效成分人工合成难以及新药开发提供了新的途径[30]。

王身艳等[31]研究了白芍双向发酵后芍药苷及芍药内酯苷的量的变化及 HPLC 指纹图谱的差异,结果证明了双向发酵后白芍“药性菌质”中芍药苷及芍药内酯苷量都明显降低了,且有未知的成分出现。

2.4 节省药源中药有效物质提取后,其废渣通常直接倒掉,不仅可能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会造成资源浪费。

中药虽然提取过有效物质,但药渣一般仍富含蛋白质及其他碳水化合物,仍可作为微生物发酵所需的氮源、碳源的营养来源,甚至经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产生新的活性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