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复习(人教版).ppt
合集下载
人教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复习.ppt
4.春秋时期,直接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
变的因素是( )
A.铁器的使用
B.牛耕的推广
C.各国税制的改革 D.战争的影响
5.下列关于唐朝农业生产发展的叙述,错误的 是
A.制造了曲辕犁 B.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的开发 C.南方水稻种植普遍采用育秧移栽等技术 D.开始使用耦犁和犁耕法
6.(2006年上海历史卷)在中国古代,“易于 耕种的纤细黄 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 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 成灾的黄河,是影 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 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维系 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
练习
1.“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A.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B.中国有重视农业的优良传统 C.中国人口众多,解决吃饭问题 D.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清朝前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根本因素是 A.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C.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D.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
3.魏晋南北朝:相对缓慢 4.隋唐:进一步发展
商业城市:长安、洛阳等,市、坊分开,日中为市 广州成为南方最大港口
对外贸易发展 市舶使的设立
柜坊和飞钱出现
5.两宋:繁荣
城市商业繁荣,市坊分开、日中为市被打破 边境贸易繁荣(榷场)
海外贸易发达 纸币(交子)出现
6.元代:继续繁荣
城市繁荣:大都、杭州
对外贸易发达:泉州(世界第一大港)
单元一 古代中国经济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古代商业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一、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
刀耕火种
原始社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共32张PPT)
2.特征
(1)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努力(积极性) (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稳定性) (3)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精耕细作(分散性) (4)生产目的为生活和交税,自给自足(封闭性) (5)农民赋役租税沉重,遇灾荒易贫困破产(脆弱性) (③6)生工产具目和的技为术生少活变和,交社税会,心自态给容自易足满足(落后性) (7)依赖土地,人口发展必然导致过度开垦(破坏性)
《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 桃杏满村春似锦, 踏歌椎敲过清明。”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1)春秋战国时期,吴国、越国、楚国等立国南方。 (2)秦朝统一后,通过灵渠加强中原与岭南的经济文 化交流。 (3)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得到大规模开发,南北经 济趋于平衡,为南移打下基础。 (4)隋唐时期大运河的开凿、安史之乱的影响、江南 进一步开发等,使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5)南宋时期,全国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江 南地区发展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6)元明清,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分离,南方经济领 先北方的格局稳定下来,元朝出现“南粮北调”、明清江 南工商业发达和资本主义萌芽等。
龙骨翻水车
唐朝时创制 筒车 ;
《春水》
-杜甫
三月桃花浪, 江流复旧痕, 朝来没沙尾, 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 连筒灌小园, 已添无数鸟, 争浴故相喧。
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
明清时出现 风力水车 。
二、中国古代农业基本特征——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 产生: (1)背景: ①商周时期,生产力水平很低, 土地 归国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 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中生产者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是什么? 处境如何?为什么?
高二历史必修二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共109页)
易错易混
①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小农经济” 不等于“自然经济”,“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典型的 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只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而自然经济 可以包括多个家庭组成的经济单位(如封建庄园) ②自给自足不等于富足。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 中的“足”并非富足,而是指自耕农的生产目的是满足自 家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生产的东西很少在市场上进行 交换。 ③自给自足不等于与市场没有联系。小农经济带有自给自 足的封闭性,但不是与市场没有联系。如农民生产所需的 铁农具和生活所需的食盐等都需要从市场购买。
•唐代:曲辕犁(传统步犁定型)
•灌溉工具:翻车、筒车等
唐代时期
唐代,在长江下游一带早已出现了曲辕犁(又名江东 犁)。曲辕犁的发明,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 基本定型。
生 产 工 具 的 变 化
灌溉工具
三国时期
曹魏马钧改进了东汉毕岚发明翻车。 生
产
翻 车
工 具 的 变 化
翻车· 马钧
唐代
生 产 工 具 的 变 化
唐代 宋元 明清
过程
单元复习策略
• (1)复习中国古代的农业时,抓住一条线索即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 的形成过程,从耕作方式、生产工具变化、小农经济的产生等方面进 行梳理主干知识;综合分析评价小农经济的特点、地位和影响,认识 明清时期中国逐渐落伍的历史渊源。 • (2)复习古代手工业,要抓住一个核心:官营手工业。两个演变趋势: 手工业由官府垄断到逐渐被打破;由官营手工业为主导到明朝中期以 民营手工业为主导。三种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 手工业)的特点及地位。三种行业(冶金、制瓷、纺织)方面的成就;综 合认识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对世界的贡献以及民间手工业发 展艰难缓慢的因素和影响。 • (3)用列表法梳理我国古代商业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概况,综合分析影 响商业发展的因素;分析商业发展对古代城市布局、职能及发展阶段 特征的影响;综合分析政府政策对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及对外贸易等 方面的影响,理解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政治目的。 • (4)抓住三种土地制度、两个政策(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政策)进行梳 理基础知识;综合分析封建土地制度造成的土地兼并现象及影响;分 析比较重农抑商政策与海禁、闭关政策的异同,认识两种经济政策对 中国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影响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复习课件1
基本特征 历史地位
精耕细作 立国之本。在封建经济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是封建社会统治 的基础,它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政权的兴衰
宋朝例 外不
抑制兼 并
土地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社会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犁、牛耕的普及。 (2)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精耕细作,努 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3)封建政府的扶持: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中国的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红色的 记笔记)
农作物变化
唐以前南稻北粟;唐朝水稻占据主要地位, 麦的地位上升,稻粟麦为主。宋朝从越南引 进占城稻;明朝中叶:新航路开辟后从南美洲 引进土豆、红薯、玉米等高产农作物。
古代农业概况
项目
基本 模式
原因 特点 缺点 影响
内容 小农经济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力牛耕的使用);封建土地私 有制的确立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特点
单元必背重点知识
1.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表现 2.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特点、评价 3.两宋时期和明清时期商业繁荣的表现 4.明清时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原
因
5.评价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古代农业概况 早期农业生源中心主要
西亚
业
影响: 迁徙生活
古代农业概况
时
表现
期
(1)农作物: 粟、稻、黍、稷、麦 (五谷);桑、麻;畜牧业:猪、
夏 马、牛、羊、鸡、狗(六畜)(长 商 江、黄河流域)
(2)耕作方式:千耦其耘,即大规模简
周 单协作、集中耕作、石器锄耕 时 (3)工具:木制耒耜、石锄、石犁;青
人教版必修二历史第一、二单元复习课件——自己整理
二、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
1.起源:起源早,历史悠久 2.状态:精耕细作,世界领先
3.地位: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4.模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结构之二:手工业
经营形 管理方式 产品 态 官营手 政府直接经 武器军用品 工业 营、集中、 和官府贵 大作坊 族生活用 品 民营手 民间私人自 民间消费的 工业 主经营 产品 家庭手 农户的副业 供自己消费 工业 和交纳赋 税的产品 流通方 式 不在市 场流通 在市场 流通 剩余部 分出售
工业革命 工业动力 蒸汽动力 蒸汽机 煤炭 火车、汽船
棉纺织业、 机器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力和内燃机动力
工 业 成 就
动力机器
能源 交通工具
内燃机 电力和石油 汽车、飞机
电力、汽车飞机、
电讯、石油化学、
新兴工业 制造业、交通运输业 部门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历了那几个阶段?在形成的 过程中,与哪些重大历史事件有关系?基本趋势是什么? 西欧开始成为国际 资 雏形出现 新航路的开辟 舞台的主角 本 主 义 殖民扩张 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世 进一步拓展 界 市 以英国为中心 场 基本形成 工业革命 蒸汽时代 的世界市场 的 形 成 和 发 最终形成 第二次 电气时代 以欧美为中心的 展 (进一步发展) 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 基本趋势: 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向以欧美为主导 的统一的世界市场的变化
原因
开 辟 新 航 路
航海技术的提高 条件 客观条件: 造船技术的发展 地理知识的提高 可能性 主观条件: 西班牙和葡萄牙 王室的支持
必 要 性
经济根源: 社会根源: 宗教根源: 商业危机:
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欧洲人的“寻金热” 根本原因 传播天主教 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 直接原因
高三历史总复习课件 必修二 第1单元 单元总结 42张(新人教版)
[解析] 材料无法反映土地兼并导致自然经济解体, B项符合题意;“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 莫不志在良田”反映出“以末致富,以本守之”之风盛 行,而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清政府的“重本抑末”政策密切 相关,导致了工商业缺乏必要的资本积累,阻碍了资本主 义萌芽的发展,故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同
点
易,限
制外商 来华贸
易
实际应用2:(2011· 福州模拟)清代学者陶煦说:“金 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 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 田。”对以下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材料反映清朝“以末致富,以本守之”成为社会 风气 B.材料反映土地兼并导致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C.材料所述现象导致工商业缺乏必要的资本积累, 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与清政府的“重本抑末”政 策有关 [答案] B
重 实施于 压抑商人 不 同 农 战国时 势力,以 抑 期,贯 维护封建 商 穿整个 统治基础, 政 封建社 发展地主 策 会 经济
实行重农抑 对国内市
商政策是因 场进行严
为封建统治 格的规定 阶级是地主 和控制、
点
阶级,重视 对商人地
发展地主经 位和势力 济 进行压制
背景
目的
原因
内容
影响
实行闭关政策的ຫໍສະໝຸດ 实际应用 3: (2011· 南京模拟)下图是宋应星在 《天工开 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结造精细的 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 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 B.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 C.手工生产能确保产品质量 D.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 [答案] D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复习
(2)东汉: 成熟阶段(青瓷) (3)北朝: 白瓷出现
(4)唐: 南青北白两大系统,瓷器外销远达欧非 (5)宋: 名窑涌现(定、汝、哥、官、均) (6)元:青花瓷器
(7)明:彩瓷、瓷都(景德镇) 适应外商需求 外销量更大 (8)清:珐琅彩
17世纪欧洲开始生产瓷器
3、纺织业: 丝织业——世界最早;棉织业 (1)五易,再海上贸易 (2)目的:以友好为主 (3)趋势:由对外开放走向闭关锁国
学习探究: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1、地位: 与农手发展相辅相承 2、发展趋势: 重农抑商政策下发展艰难曲折,但控制逐渐减少 3、发展领域: 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国外贸易全面发展 4、发展要素: (1)得交通之便:丝绸之路、大运河、海运等 促使外贸发展 (2)伴随货币史:柜坊、飞钱、纸币、票号 5、阶段性特征: 明显,宋元时期达到空前繁荣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第2课 第3课 第4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古代商业的发展 古代的经济政策
——精耕细作的特点与男耕女织的模式 ——领先世界,多种经营,是农业经济的补充 ——不断发展,是农业经济的补充
——封建土地制度与维护自然经济的政策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历史时期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商周) 封建社会 (战国以来) 土地制度 土地公有制 国王所有的贵族土 地所有制 以私有制为主体的 多种土地所有制 井田制 国有土地所有制 表现形式
君主土地私有制
地主土地所有制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二、商业政策:重农抑商 (战国商鞅-明清)
1、定义: 重视农业,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 思想与政策 2、目的: (1)直接目的: 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 (2)根本目的: 维护封建统治 3、表现: (1)秦商鞅首倡“重农抑商” (2)西汉武帝抑制富商大贾 (方式:官铸官营、专卖重税、物价管理) (3) 明清固守“重农抑商” (方式:劝课农桑、鄙视工商、专卖重税)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复习 ppt课件
迁市 的 变
宋以前
• 设置在县治以上的城市 • 市、坊严格分开 • 官府设市长和市令管理 • 有严格的时间、地点限制
两宋
• 市坊界限打破,经营时间也被打破; • 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 • 出现商业名镇:汉口镇、佛山镇、
2.宋元时期:商业繁荣
两宋时期: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迅速增加;交子出现 元代:交通发达,大都成为国际性大都市
3.明清时期:依然繁荣
棉花、茶叶、甘蔗、染料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繁荣
货币作用增大(白银普遍流通)
“商帮”出现:徽商、晋商 ppt课件
13
三、商业(2)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大系统,输出国外
地出现五大名窑
宋朝:品种繁多,吸收
明清:景德镇“瓷都”, 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
青花瓷、彩瓷、珐琅 明清:苏杭织造局丝织
彩
品(主要是缎)超过
ppt课件
前代
10
二、手工业(2)艰难发展的民间手工业
民间 概念
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5.历程 春秋战国
封建社会
ppt课件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
一、农业(2)传统农业基本模式---小农经济
6.优势劣势
①铁器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 ②农民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优势
③农民为生存而努力,推动精耕细作 ④政府的重农政策
劣势
①自耕农经济脆弱,抵御天灾(自然灾害)人祸(封建 剥削)的能力非常有限。 ②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很难扩大。 ③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激化,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④土地的过度开垦,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ppt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春秋时期鲁国首先按亩收税,以法 律形式承认了土地私有制
C.战国时期商鞅在鲁国推行变法,废 除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
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
园”一词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 ()
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
C.仍存在土地集中的现象
刀耕火种
“耜耕”或“石器
青铜农具
铁犁牛耕(锄中耕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
铁力牛耕发展历程:
▲ 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战国时期推广; ▲ 汉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 隋唐时期,曲辕犁耕田工具的定型。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提高
西汉耦犁
隋唐曲辕犁 西汉耧车模型
1.形成时间:春秋战国 2.形成条件:
A.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生产力提高 ——根本原因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特点:
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 足;精耕细作。 (或: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脆弱性)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
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 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 头白不出门。……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中黄宗羲提出了怎样的观点?(1分)分析其产 生的时代背景。(2分)
工商皆本。(1分)
背景:明清时期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封 建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2分)
2.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A、时间:明清时期(海禁:明;闭关锁国:清)
B、原因:明初为防范倭寇;清初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清 政府认为无需同外国经行贸易。
元代:景德镇成为制瓷中心 明清:瓷都—景德镇;彩瓷、珐琅彩 丝织:明清:鼎盛时期,苏州和杭州是丝织业中心, 使用花楼机
1.先秦时期:
①商周:商人出现;商业由官府控制(“工商食官”)
②春秋战国:打破官府控制商业局面;商人地位提高(商业繁荣)
2.秦汉时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发展艰难)
3.隋唐:农村集市贸易发展,柜坊、飞钱问世,“扬一益二”, 重要的外贸港口—广州(商业发展)
制瓷:青花瓷、 彩瓷、珐琅彩。
民营手 工业
民 产间 品私 供人民自间主消经费营,明后导中,地叶占位以主
明中后期,出现 资本主义萌芽
家庭手 用来交纳赋税和 农户的
工业 家庭消费
副业
资本主义萌芽
A、时间:明朝中后期 B、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C、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 D、本质特征: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白居易《朱陈村》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经济发展模式有何特点?(3分) (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1分)农业和家庭 手工业相结合(或男耕女织);(1分)自给自足。(1分)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奴隶社会(夏商周):井田制(土地国有制)
——国有≠公有
材料: 清政府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 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商人有 时“且贩自东市,既已纳课,货于西市,又复重征”,再 加上官吏勒索舞弊,“以致商人裹足不前”。这对商品流 通造成了极大的障碍。清政府对手工业产品实行违反价值 规律的限价收购的做法,不仅见于云南铜矿,在四川、广 西、湖南等省的铜矿中、在贵州的水银矿、铅矿中都有类 似的情况存在。封建政权以超经济强制的手段对民间手工 业进行直接掠夺,窒息了这些手工业部门的生机,商人宁 愿求田问舍,将资金转向土地而不愿投入产业。
——白寿彝《中国通史》 依对工据商材业料实二行归纳税政清策政,府全是国如各何地税压关制税工卡商林业立发;(展1分的)。官吏(3勒分索) (舞弊答;出(任1分意)对三手点工即业可产)品限价收购;(1分)对民间手工业进行直
接掠夺。(1分) (3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材料: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 固圣王之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 盖皆本者。
一一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市”的 特点。(3分) (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由政府设置于城中;与居民区分开;经营位置、 交易时间有限制;重视对市场的管理。
材料二 有人说,欣赏《清明上河图》“恍然如 入汴京(东京) ,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 面耳”。
4.两宋:交子,市的发展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出现商业名镇, 《清明上河图》(空前繁荣)
5.明清:出现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徽商和晋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
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 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 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 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 声而众以散。”
(4)“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危害:不仅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 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 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二、古代手工业
分类
特点
地位
成就
政府直接经营,集
官营手 中大作坊。产品不 工业 计成本,不流通,
供皇帝使用
明中朝以 前,占主 导地位
冶铁:水排, 灌钢法;
3▲.封建确社立会过:封程建:土地私有制
A、春秋,鲁国“初税亩”,实际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B、抑战制国,土秦地国兼商并鞅(变出法,现法根律源上:确土立地了封私建有土,地可私以有自制 由买卖)
A、北魏至唐:均田制
以下D 关于我国古代土地制度的表述,其
中正确的是 ( )
A.西周时期实行土地公有的井田制
D..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下列对中国封建社会“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
无力可耕”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C)
A.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地主 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B.引起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局势动荡,因而政 府往往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
C.是封建社会的正常现象,封建统治者通过均 田制得以根本解决
D.兼并导致政府收入减少,因而政府往往限制 土地的高度集中
D.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
岳飞冤死风波亭以后20年,朝廷派人到江西九江 调查岳飞家产,拿到一份财产清单,清单上说,岳 飞在九江的时候陆续买下旱田“十一顷九十六亩三
角”,水田“七顷八十八亩一角”,以D及房屋“四
百九十八间”。 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
A.土地兼并的盛行
B.岳飞原来是豪强地主
C.国家授田制的推行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的“市”与 前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2分)
打破市坊界限;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材料三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 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 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 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一一范文澜《中国通史》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商业 发展呈现了哪些新特点? (3分) (答出任意三点 即可) 商业市镇兴起;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货币 经济占主要地位;农产品成为商品化的组成部分; 区域性商人群体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1.重农抑商: A、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的商鞅变法 B、“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然经济的需 要
C、评价: 前期:保护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封 建统治;
后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材料一:天下已平,高祖(刘邦)乃命贾人(商人)不得衣
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弟)亦不
得歧仕视宦商为人吏,。并以重税压制
——《史记•平准书》
材料三:“……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 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 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 摘自《大清会典事例》
强调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
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 待.”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 )
A.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C
B.私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C.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
D.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
二、古代手工业
突出成就
冶铜:商周:繁荣(如司母戊鼎) 冶铁:东汉: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 炼钢:魏晋南北朝:灌钢法 制瓷: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C、评价: 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 主义萌芽的发展; b、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材料: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 贾,皆损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 未也。.....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 并有害于工矣。
――清·雍正帝语 在对外贸易方面,清政府的哪些政策反映了雍正帝 的上述思想?(1分)这些政策有什么重大危害? (3分)
C.战国时期商鞅在鲁国推行变法,废 除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
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
园”一词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 ()
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
C.仍存在土地集中的现象
刀耕火种
“耜耕”或“石器
青铜农具
铁犁牛耕(锄中耕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
铁力牛耕发展历程:
▲ 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战国时期推广; ▲ 汉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 隋唐时期,曲辕犁耕田工具的定型。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提高
西汉耦犁
隋唐曲辕犁 西汉耧车模型
1.形成时间:春秋战国 2.形成条件:
A.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生产力提高 ——根本原因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特点:
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 足;精耕细作。 (或: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脆弱性)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
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 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 头白不出门。……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中黄宗羲提出了怎样的观点?(1分)分析其产 生的时代背景。(2分)
工商皆本。(1分)
背景:明清时期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封 建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2分)
2.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A、时间:明清时期(海禁:明;闭关锁国:清)
B、原因:明初为防范倭寇;清初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清 政府认为无需同外国经行贸易。
元代:景德镇成为制瓷中心 明清:瓷都—景德镇;彩瓷、珐琅彩 丝织:明清:鼎盛时期,苏州和杭州是丝织业中心, 使用花楼机
1.先秦时期:
①商周:商人出现;商业由官府控制(“工商食官”)
②春秋战国:打破官府控制商业局面;商人地位提高(商业繁荣)
2.秦汉时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发展艰难)
3.隋唐:农村集市贸易发展,柜坊、飞钱问世,“扬一益二”, 重要的外贸港口—广州(商业发展)
制瓷:青花瓷、 彩瓷、珐琅彩。
民营手 工业
民 产间 品私 供人民自间主消经费营,明后导中,地叶占位以主
明中后期,出现 资本主义萌芽
家庭手 用来交纳赋税和 农户的
工业 家庭消费
副业
资本主义萌芽
A、时间:明朝中后期 B、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C、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 D、本质特征: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白居易《朱陈村》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经济发展模式有何特点?(3分) (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1分)农业和家庭 手工业相结合(或男耕女织);(1分)自给自足。(1分)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奴隶社会(夏商周):井田制(土地国有制)
——国有≠公有
材料: 清政府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 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商人有 时“且贩自东市,既已纳课,货于西市,又复重征”,再 加上官吏勒索舞弊,“以致商人裹足不前”。这对商品流 通造成了极大的障碍。清政府对手工业产品实行违反价值 规律的限价收购的做法,不仅见于云南铜矿,在四川、广 西、湖南等省的铜矿中、在贵州的水银矿、铅矿中都有类 似的情况存在。封建政权以超经济强制的手段对民间手工 业进行直接掠夺,窒息了这些手工业部门的生机,商人宁 愿求田问舍,将资金转向土地而不愿投入产业。
——白寿彝《中国通史》 依对工据商材业料实二行归纳税政清策政,府全是国如各何地税压关制税工卡商林业立发;(展1分的)。官吏(3勒分索) (舞弊答;出(任1分意)对三手点工即业可产)品限价收购;(1分)对民间手工业进行直
接掠夺。(1分) (3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材料: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 固圣王之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 盖皆本者。
一一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市”的 特点。(3分) (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由政府设置于城中;与居民区分开;经营位置、 交易时间有限制;重视对市场的管理。
材料二 有人说,欣赏《清明上河图》“恍然如 入汴京(东京) ,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 面耳”。
4.两宋:交子,市的发展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出现商业名镇, 《清明上河图》(空前繁荣)
5.明清:出现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徽商和晋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
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 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 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 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 声而众以散。”
(4)“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危害:不仅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 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 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二、古代手工业
分类
特点
地位
成就
政府直接经营,集
官营手 中大作坊。产品不 工业 计成本,不流通,
供皇帝使用
明中朝以 前,占主 导地位
冶铁:水排, 灌钢法;
3▲.封建确社立会过:封程建:土地私有制
A、春秋,鲁国“初税亩”,实际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B、抑战制国,土秦地国兼商并鞅(变出法,现法根律源上:确土立地了封私建有土,地可私以有自制 由买卖)
A、北魏至唐:均田制
以下D 关于我国古代土地制度的表述,其
中正确的是 ( )
A.西周时期实行土地公有的井田制
D..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下列对中国封建社会“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
无力可耕”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C)
A.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地主 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B.引起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局势动荡,因而政 府往往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
C.是封建社会的正常现象,封建统治者通过均 田制得以根本解决
D.兼并导致政府收入减少,因而政府往往限制 土地的高度集中
D.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
岳飞冤死风波亭以后20年,朝廷派人到江西九江 调查岳飞家产,拿到一份财产清单,清单上说,岳 飞在九江的时候陆续买下旱田“十一顷九十六亩三
角”,水田“七顷八十八亩一角”,以D及房屋“四
百九十八间”。 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
A.土地兼并的盛行
B.岳飞原来是豪强地主
C.国家授田制的推行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的“市”与 前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2分)
打破市坊界限;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材料三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 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 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 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一一范文澜《中国通史》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商业 发展呈现了哪些新特点? (3分) (答出任意三点 即可) 商业市镇兴起;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货币 经济占主要地位;农产品成为商品化的组成部分; 区域性商人群体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1.重农抑商: A、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的商鞅变法 B、“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然经济的需 要
C、评价: 前期:保护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封 建统治;
后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材料一:天下已平,高祖(刘邦)乃命贾人(商人)不得衣
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弟)亦不
得歧仕视宦商为人吏,。并以重税压制
——《史记•平准书》
材料三:“……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 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 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 摘自《大清会典事例》
强调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
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 待.”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 )
A.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C
B.私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C.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
D.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
二、古代手工业
突出成就
冶铜:商周:繁荣(如司母戊鼎) 冶铁:东汉: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 炼钢:魏晋南北朝:灌钢法 制瓷: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C、评价: 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 主义萌芽的发展; b、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材料: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 贾,皆损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 未也。.....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 并有害于工矣。
――清·雍正帝语 在对外贸易方面,清政府的哪些政策反映了雍正帝 的上述思想?(1分)这些政策有什么重大危害?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