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
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节反应热第1课时反应热与焓变高二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数据处理] (1)取盐酸温度和NaOH溶液温度的平均值记为反应前体系的温度(t1)。计算温度差(t2-t1), 将数据填入下表。
(2)取三次测量所得温度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3)根据温度差和比热容等计算反应热。
结论:生成1 molH2O时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
大量实验测得,在25 0C和101 kPa下,强酸的稀溶液 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放出 57.3 kJ的热量。
措施
实验药 品用量
采用碱稍过量的方法
内筒和外筒上口对齐,内外筒中间有隔 实验装置、 热层 仪器选择 实验过程使用同一支温度计进行温度测
量
实验操作
用温度计测量完盐酸的温度后,用水将 温度计上的酸冲洗干净,擦干再测量碱 溶液的温度
将溶液迅速倒入内筒后,立即证酸、碱完全中 和
【学习任务三】微观探析,解决问题
三、反应热的表示
【思考】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化学反应通常是在等压条件下进 行的。如何描述等压条件下的反应热?
焓(H):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 其反应热等于反应的焓变,用 符号△H表示。△H的常用单位是kJ/mol(或kJ . mol-1)。
根据规定,当反应体系放热时其焓减小,△H为负值,即△ H<0。 当反应体系吸热时其焓增大,AH为正值,即△H>0。
层存放水,另一层存放镁和铁的混合物(发热包)。使用时打开隔离层,
困,你是人类艺术的源泉,你将伟大的灵感赐予诗人。
石 鹰看爱纹高理 飞即山 ,看 鸦发脉 栖, 一人 枝生看 。志以气树下看材。反应:Mg+2H2O═Mg(OH)2+H2↑ 。发热包中成份的含量 是否需要控制,为什么?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复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摧。
第1章 第1节 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焓变 Word版含解析
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焓变[课标要求]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了解反应热、焓变的概念及表示方法,了解焓变与反应热、物质的能量之间的关系。
3.了解定量测定反应热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1.反应热是指当一个化学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时,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2.反应热可用量热计测量,计算公式:Q=-c(T2-T1)。
3.焓是用来描述物质具有的能量的物理量。
焓变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ΔH>0时为吸热反应,ΔH<0时为放热反应。
4.反应热与化学键能的关系:ΔH=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总和-反应产物成键放出的能量总和化学反应的反应热1.概念: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2.符号:用Q表示,反应吸热时,Q为正值;反应放热时,Q为负值。
3.单位:kJ·mol-1或J·mol-1。
4.热化学:用实验方法和理论方法研究反应热的化学分支称为热化学。
[特别提醒](1)物理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不是反应热。
如物质的三态变化、NH4NO3溶于水吸热、浓H2SO4稀释放热等。
(2)反应放热或吸热与反应条件无关。
1.下列关于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①通常情况下,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主要是化学能和热能之间的转化②同一化学反应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反应热的数值不同③反应热通常用Q表示,反应放热时,Q为负值,反应吸热时,Q为正值A.只有③B.只有①②C.只有①③D.全部正确解析:选D通常情况下,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主要是化学能和热能之间的转化,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伴随着热量的释放或吸收,故①正确。
反应热定量描述一定温度下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一般规定,吸热时Q为正值,放热时Q为负值,并且可通过实验测得,故②③也正确。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C.化学反应可能发生颜色变化,有颜色变化的物质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D.碘升华时放出能量解析:选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光、电、热等能量可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也可转化为光、电、热等能量,A项正确;有些物理变化也伴随着能量变化,如物质三态之间的变化,B项错误;化学反应可能发生颜色变化,如H2+I2===2HI,2NO+O2===2NO2,但有颜色变化的物质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活性炭使红墨水退色,C项错误;碘升华吸收能量,故D项错误。
高中化学选修课件 :第1章第一节第1课时
1
课前自主学案 课堂互动讲练
探究整合应用
知能优化训练
课前自主学案
自主学习
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
(1)概念
化学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
吸收或释放 ___________的热量。
(2)数值与反应中热量变化的关系
数值 热量变化 单位
负值 正值 放热 吸热 J· -1或kJ· -1 mol mol
(2011年朔州高二检测)一定条件下,A 与B反应可生成C和D,其能量变化如图:
例1
(1)下列有关反应A+B===C+D的说法正确 的是__________。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
B.该反应若有热量变化,则一定是氧化还 原反应 C.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不需要加热反 应就一定能自发进行
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
B.会产生新的物质 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 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解析:选C。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断裂、 新键形成,A正确;同时旧物质消失,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物质生成,B正确;从能量角度看,要么吸 热,要么放热,即一定伴随能量变化,D正 确;化学反应不一定有物质状态的变化,C 错误。
第一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焓变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知道化 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是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 主要形式。 2.理解反应热、焓变的含义及其表示方法。 3.了解焓变与反应吸热或放热的关系。 4.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意义。
第 课 时
化 学 变反 应 的 反 应 热 、 焓
-1 ______________。 -285.8 kJ· mol
问题探究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焓变反应热
只要不放弃努力和追求,小草也有点缀春天的 价值。 人生的成功不过是在紧要处多一份坚持,人生 的失败往往是在关键时刻少了坚持。
思考
1.化学反应中为何有能量变化?
2.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有能量的变化?为什么?
1.宏观: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
能 量 反应物总能量高
释 放 能 量
生成物总能量低
反应进程
①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 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放出能量。
②反应物总能量 小于 生成物总能量,反应吸收能量。
吸热反应:
1.判断正误(正确打“√”号,错误打“×”号)。 (1)化学变化过程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
√
(2)任何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焓变都等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3)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是以热能形式表现出来的。 (5)化学反应可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6)吸热反应过程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的过程。 (7)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若E(反应物)<E(生成物),则为吸热反应。 3)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差判断。 若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则为吸热反应; 若反应物的总键能小于生成物的总键能,则为放热反应。
4)根据反应类型或具体的化学反应判断。如所有的燃烧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都属于放热反应。
1需要加热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吗?
差。即:ΔH =H(生成物)-H(反应物)
符号: ΔH 单位 :kJ/mol或 kJ· mol-1
2.反应热 (1)定义: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叫 做反应热。 符号: ΔH 单位 :kJ/mol或 kJ· mol-1 焓变和反应热是什么关系? 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反应,其反应热就是焓 说明: 变.因此它们的符号均为ΔH,单位也相同.
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第一章 第一节 第1课时焓变 反应热PPT25张
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不等
本
B.A―→B+C 是放热反应
课
C.A 具有的能量高于 B 和 C 具有的能量
时
栏
总和
目 开
D.A―→B+C 是吸热反应,则 B+C―→A 必然是放热
关
反应
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由图可知,B+C
的能量高于 A 的能量,则反应 B+C―→A 一定是放热反
应;反之,A―→B+C 则是吸热反应。根据能量守恒定律,
目 开
意义 中的物质变化 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
关
量变化
遵循规律 原子守恒
原子守恒和能量守恒
学习·探究区
第1课时
[活学活用] 3.H2(g)+12O2(g)===H2O(l) ΔH=-285.8 kJ·mol-1 表示的
本
意义是在 25 ℃、101 kPa 下,
气态 H2 与
课 时
气态 O2 反应生成
本
质 生成;二是发生了能量变化,即 吸收 能量或 放出
课 时
能量。
栏
目
开
关
断裂
形成
吸收
放出
知识·回顾区
第1课时
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多种形式,但通常主要表现为 热量 的变化。因此化学反应分为两类: 放热 反应和吸 热 反应。下列图中,图 1 表示 放热 反应,图 2 表示 吸热 反应。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目
解析 一个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决定于所有反应物
开 关
的总能量之和与所有生成物的总能量之和的相对大小,前
者大的为放热反应,后者大的为吸热反应。所以,放热反
应中每种反应物的能量不一定比每种生成物的能量都高。
第1章 第1节 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
力 核
(2)测定方法:利用 量热计直接测定。
分 层
心
作
突
业
破
·
返 首 页
6
·
必
双
备 知
3.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基 达
识
标
自 主
(1)实验装置
·
随 堂
预
检
习
测
关
课
键 能
时
力
分
核
层
心
作
突
业
破
返 首 页
·
7
·
必
双
备 知
(2)实验测量数据
基 达
识
标
·
自 主
①反应物温度(t1)的测量:用一个量筒量取50
mL
必 化学键
备 知 识
自 主
H—H
预
习
Cl—Cl
15
反应中能量变化
1 mol A—B 化学键 吸收 436 kJ 吸收 243 kJ
双
反应中能量变化
基 达
标
·
随
共吸收 679 kJ
堂 检
测
·
·
关 键
H—Cl
能
放出 431 kJ
共放出 862 kJ 课 时
力 核
结论
H2(g)+Cl2(g)===2HCl(g)的反应热 ΔH=-183 kJ·mol-1
0.50
mol·L-1
随 堂
预
检
习 盐酸,打开杯盖,倒入量热计的内筒,盖上杯盖,插入温度计,测 测
关 键
量并记录盐酸的温度。用水把温度计上的酸冲洗干净,擦干备用;
能
课 时
第一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
,若实验过程导致放热(Q)
变小,则中和热(ΔH)偏大;反之若实验过程导致放热(Q)变大,则中和
热(ΔH)偏小。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必备知识·自主预习
关键能力·新知探究
课时作业
(2)产生误差原因 ①量取溶液的体积不准确。 ②温度计的读数有误。 ③实验过程中有液体溅在外面。 ④混合酸、碱溶液时,动作缓慢。 ⑤隔热装置不到位,致使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 ⑥测过盐酸后的温度计未用水清洗便立即去测碱的温度。
1.分别取 40 mL 0.50 mol/L 盐酸与 10 mL 0.55 mol/L 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
A.稍过量的氢氧化钠是为了确保盐酸完全反 应
B.仪器 A 的名称是玻璃搅拌器 C.在测定中和热的每次实验中,至少需要测定并记录 3 次温度 D.用氨水代替氢氧化钠溶液,其结果也是相同的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必备知识·自主预习
关键能力·新知探究
课时作业
⑤测定中和热不能用弱酸或弱碱,因弱酸、弱碱电离时吸收热量而 使测量数值偏低。
⑥中和热的数值是 57.3 kJ·mol-1,与测定时强酸、强碱的用量无关。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必备知识·自主预习
针对训练
关键能力·新知探究
课时作业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必备知识·自主预习
关键能力·新知探究
课时作业
4.问题讨论 提高测定反应热准确度的措施有哪些?举例说明。 提示:①量热计要保温隔热。 ②实验过程中要防止损失热量如动作要快。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必备知识·自主预习
关键能力·新知探究
课时作业
1.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实验过程
课件12:1.1.1 焓变 反应热
解析:一个 P4 分子中含有 6 个 P—P 键,一个 O2 分子 中含有 1 个 O==O 键,一个 P4O10 分子中含有 12 个 P—O 键和 4 个 P==O 键;进行计算时,需把键的数目转化为物 质的量。反应 P4+5O2===P4O10 中,反应物的键能总和为 (6a+5d) kJ·mol-1,生成物的键能总和为(12b+4c) kJ·mol -1,ΔH=(6a+5d-12b-4c) kJ·mol-1。
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要求。
(1)遵循一般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一般不写反应条
件)。
(2) 在 方 程 式 右 端 注 明 热 量 的 变 化 : 吸 热 反 应 ,
__Δ__H__>__0__;放热反应,__Δ__H__<__0__。 (3)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_聚__集__状___态__。 (4)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因此可以是_整__数___,
(3)在方程式的右边注明了 ΔH 的数值、正负号及
_单__位__。
2.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及意义。
(1) 热 化 学 方 程 式 是 表 示 __参__加__反__应___物__质__的__量__ 和 _反__应__热__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
_物___质__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__能__量__变化。
二、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1.微观角度。 (1)化学反应的本质。
(2)化学键变化与反应热的关系。
若 Q1>Q2,反应吸收能量,ΔH>0,为_吸__热__反应; 若 Q1<Q2,反应放出热量,ΔH<0,为_放__热__反应。
反应热、焓变-ppt课件
②焓变:等压条件下,反应热也可称为焓变 符号:△H 单位:kJ/mol
3 . 规定
反应体系的能量降低(即放热反应),则△H为“-” 反应体系的能量升高(即吸热反应),则△H为“+”
规定:当△H为“-”(△H < 0)时,为放热反应 当△H为“+”(△H > 0)时,为吸热反应
【课堂练习】 1. 1.0L 1.0mol/L H2SO4溶液与2.00L 1.0mol/L NaOH溶液完全反应, 放出114.6kJ的热量,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 _-1_1_4_._6_k_J_/m。ol
2. 1molC与1molH2O(g)反应失成lmol CO(g)和1mol H2(g),需要吸收 131.5kJ的热量,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_+__1_3_1_.5_k__J_/m__o_l 。
反应的ΔH = +183 kJ/mol
总结:反应热、焓、焓变的比较
概念
符号 单位 数值 联系 注意
反应热
焓变
焓
化学反应释放或从吸收的热量 △H=H生成物-H反应物 物质具有的能
量
Q
ΔH
H
kJ/mol
正值表示反应吸热;负值表示反应放热
只有正值
反应热 = 焓变(等压);ΔH=H(生成物)-H(反成物)
➢ 环境:与体系相互影响的其它部分(如试管、空气等)
➢ 热量 : 指因为温度不同而在体系与环境之间交换 或传递等能量。
一、反应热
1.定义:在等温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2.符号:Q 3.单位:kJ/mol 或 kJ.mol-1
二、焓变
1.内能(U):体系内物质的各种能量的总和,受温度、压强和物质的聚集 状态等影响。 2.焓与焓变
[教案]高中化学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 第一章第一节 课时1 反应热 焓变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节课时1 反应热焓变教学设计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了解反应热与焓变的含义,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3、了解中和热测定的实验过程重点:反应热、焓变的含义;中和热的测定难点:反应热、焓变的含义;中和热的测定一、导入新课热量的释放或吸收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常见形式。
产生能量变化的原因在微观角度是由于化学反应过程中旧化学键的断裂会吸收热量,新化学键的形成会放出热量,断键吸收的热量与成键放出的能量不同,从而表现为化学反应吸收热量、放出热量。
在宏观角度看,则是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不同,从而表现为化学反应吸收热量、放出热量。
二、新课讲授1、反应热及其测定【师】在研究反应热时,需要明确体系和环境。
下面我们以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为例来说明。
反应热定义:热量是指因温度不同而在体系与环境之间交换或传递的能量。
在等温条件下,化学反应体系向环境释放或从环境吸收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呢?【学生活动】【师总结】放热反应:(1)可燃物的燃烧;(2)酸碱中和反应;(3)大多数化合反应;(4)物质的缓慢氧化;(5)金属与酸(或水)的置换反应吸热反应:(1)大多数的分解反应;(2)碳与水蒸气、碳与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化铜、氢气与氧化铜的反应等。
【师】那我们怎样来测量一个反应吸热还是放热呢?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仪器:大烧杯、小烧杯、量筒、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环形玻璃搅拌棒。
实验步骤:①如图组装实验装置。
②用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记入下表。
并将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
③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的NaOH溶液,并用温度计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记入下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反应热第1课时反应热焓变[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科学探究:理解反应热测定的原理和方法,会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不断完善和改进测定方法。
2.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正确认识和判断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3.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辨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形成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观念,正确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概念。
一、反应热及其测定1.体系与环境被研究的物质系统称为体系,与体系相互影响的其他部分称为环境。
如:将试管中的盐酸、NaOH溶液及发生的反应等看作一个反应体系;盛溶液的试管和溶液之外的空气等看作环境。
热量是指因温度不同而在体系与环境之间交换或传递的能量。
2.反应热在等温条件下,化学反应体系向环境释放或从环境吸收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3.实验探究: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1)测定原理:环境温度不变时,根据测得的体系的温度变化和有关物质的比热容等来计算反应热。
即利用公式Q=cmΔt进行计算。
(2)实验装置①将如图实验装置中各仪器(或物品)的名称填在横线上。
②各部分仪器的作用a.玻璃搅拌器的作用是使反应物混合均匀充分接触。
b.隔热层的作用是减少热量的散失。
c.温度计的作用是测定反应前后反应体系的温度。
(3)实验步骤①反应物温度测量(t1):测量混合前50 mL 0.50 mol·L-1盐酸、50 mL 0.55 mol·L-1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取两温度平均值,记录为起始温度t1。
②反应后体系温度测量(t2):将酸碱溶液迅速混合,用玻璃搅拌器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录为终止温度t2。
③重复实验操作两次,记录每次的实验数据,取其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4)实验数据处理某实验小组测定数据如下,请填写表中空白设溶液的密度均为1 g·cm-3,中和后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1·℃-1,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该反应放出的热量Q≈1.42 kJ,则生成1 mol H2O时放出的热量为56.8 kJ。
(5)实验结论大量实验测得,在25 ℃和101 kPa下,强酸的稀溶液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放出57.3 kJ的热量。
(1)浓硫酸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 H2O(l),放出的热量为57.3 kJ(×)(2)同一中和反应的反应热与酸碱的用量有关(√)(3)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中的玻璃搅拌器换成铜质搅拌器效果更好(×)(4)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中,应将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分多次倒入小烧杯(×)(5)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中,测定盐酸后的温度计没有冲洗干净,立即测NaOH溶液的温度(×)根据上述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实验,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为何使用0.55 mol·L-1NaOH溶液与0.50 mol·L-1盐酸反应,而不是选用0.50 mol·L-1NaOH 溶液?提示碱过量的目的是保证盐酸完全反应。
(2)若用0.55 mol·L-1 KOH溶液代替0.55 mol·L-1 NaOH 溶液,对结果会产生影响吗?为什么?提示无影响。
因为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1 mol H2O(l)时放出的热量是相同的,与用KOH溶液还是NaOH 溶液以及酸碱的用量无关。
(3)用浓硫酸代替盐酸对结果会产生什么影响?用醋酸代替盐酸对结果会产生什么影响?若用稀硫酸和稀Ba(OH)2溶液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对结果会产生什么影响?提示浓硫酸溶于水时放热,所测反应热的数值偏大;弱酸、弱碱电离吸热,所测反应热的数值偏小;若用稀硫酸和稀Ba(OH)2溶液测定反应热,生成BaSO4沉淀还会多放出一部分热量,所测反应热的数值偏大。
提高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准确度的措施(1)原理方面①为使测得的数据更准确,酸、碱溶液应当使用强酸、强碱的稀溶液。
测定实验中若用弱酸或弱碱,因其电离吸热使测定数值偏小;若用浓酸或浓碱,因其溶解放热使测定数值偏大。
②为保证盐酸被完全中和,碱的浓度应稍大。
(2)操作方面①酸碱溶液混合要迅速,防止热量散失。
②在测量反应混合液的温度时,温度计不要贴在容器壁上或插入容器底部,要随时读取温度值,记录下最高温度值。
(3)仪器方面①不可将温度计当搅拌器使用;玻璃搅拌器应上下移动。
②应使用玻璃搅拌器,不能用金属质搅拌器代替。
二、反应热与焓变1.化学反应的实质和特征2.内能内能是体系内物质的各种能量的总和,受温度、压强和物质的聚集状态等影响。
3.焓与焓变(1)(2)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的焓变,因此常用ΔH表示反应热。
(3)焓变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关系①放热反应:反应体系向环境释放能量,反应体系的焓减小,ΔH为负值,即ΔH<0。
②吸热反应:反应体系从环境中吸收能量,反应体系的焓增大,ΔH为正值,即ΔH>0。
4.从微观角度理解反应热的实质以H2(g)+Cl2(g)===2HCl(g)反应的能量变化为例说明,如图所示:由图可知:①图示:化学反应过程中形成化学键、断裂化学键能量变化可用如图表示:其中,E1表示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总热量,E2表示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热量,E1与E2的差值表示反应热。
上述反应过程表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②焓变计算公式:ΔH=E总(断键)-E总(成键)(1)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都是化学能与热能间的相互转化(×)(2)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伴有能量的变化(√)(3)伴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反应(×)(4)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5)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总焓大于生成物的总焓时,反应放热,ΔH为负值(√)(6)浓硫酸溶于水,体系的温度升高,该过程属于放热反应(×)(7)化学反应中必然存在化学键的变化(√)(8)石墨转化为金刚石需要吸收能量,所以石墨更稳定(√)(1)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
(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是针对化学反应而言,物质三态之间的变化、物质的溶解有能量的变化,但属于物理变化,故不属于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
(3)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与反应条件并无必然的关系。
(4)物质的能量越高,越不稳定。
1.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经常接触到下列反应:①化石燃料燃烧②强酸、强碱的中和反应③用C和H2O在高温下制水煤气④锌和盐酸反应制氢气⑤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研磨放出氨气⑥煅烧石灰石其中焓变为负值的有,焓变为正值的有。
答案①②④③⑤⑥2.化学反应N2(g)+3H2(g)2NH3(g)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已知断裂1 mol N≡N、1 mol N—H分别需吸收946 kJ、391 kJ的能量,试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为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拆开1 mol H2中化学键所需能量为kJ。
(3)该反应的反应热ΔH=。
答案(1)放热(2)436(3)-92 kJ·mol-1判断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两种方法(1)记忆法,熟记重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①常见的吸热反应:大多数的分解反应,碳和二氧化碳、碳和水的反应,Ba(OH)2·8H2O与铵盐的反应等。
②常见的放热反应:中和反应、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燃烧反应及缓慢氧化、化合反应(大多数)、铝热反应等。
(2)依据物质的稳定性判断:由稳定的物质生成不稳定的物质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反之为放热反应。
随堂演练知识落实1.某同学通过实验测出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碱稍过量)反应生成1 mol水的反应热ΔH=-52.3 kJ·mol-1,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不可能的是()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B.用量筒量取盐酸时仰视读数C.分多次将NaOH溶液倒入量热计的内筒中D.用测量盐酸的温度计直接测定NaOH溶液的温度答案 B解析若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会造成较多的热量损失,测得的反应热数值偏小,A项可能;仰视读数时,实际量取的溶液体积多于应该量取的溶液体积,会导致放出的热量变多,B项不可能;C项操作会导致较多的热量损失,C项可能;D项操作会导致测得的NaOH溶液的初始温度偏高,最后计算出的反应放出的热量比实际放出的热量少,D项可能。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吸热反应使环境的温度升高B.当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C.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ΔH为“-”D.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答案 C解析吸热反应一般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A项错误;放热反应的ΔH<0,吸热反应的ΔH >0,B项错误;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在加热(高温)条件下才能进行,D项错误。
3.(2020·南京月考)CO(g)与H2O(g)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两者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1 mol CO(g)和1 mol H2O(g)具有的总能量大于1 mol CO2(g)和1 mol H2(g)具有的总能量C.该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D.1 mol CO2(g)和1 mol H2(g)反应生成1 mol CO(g)和1 mol H2O(g)要放出41 kJ热量答案 B解析由能量变化示意图可知,生成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量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但并不是不需要加热;当1 mol CO2(g)和1 mol H2(g)反应生成1 mol CO(g)和1 mol H2O(g)时,要吸收41 kJ热量。
4.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每生成2 mol AB(g)吸收b kJ热量B.反应热ΔH=+(a-b) kJ·mol-1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断裂1 mol A—A和1 mol B—B键放出a kJ能量答案 B解析根据图像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是吸热反应,每生成2 mol AB(g)吸收(a-b) kJ热量,A、C项错误;根据反应热等于生成物总能量与反应物总能量的差值可知,该反应热ΔH=+(a-b) kJ·mol-1,B项正确;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D项错误。
5.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
已知:1 mol 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 kJ,断裂1 mol F—F、S—F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 kJ、330 k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