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字学的角度看高中文言文字词教学_张俊昭
高中文言文学习中的字词解析与应用
![高中文言文学习中的字词解析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c3a1802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db.png)
高中文言文学习中的字词解析与应用高中文言文是中国高中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学生的语文水平提升和文化素养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高中文言文学习中,字词解析与应用是学生们需要重点关注和掌握的内容,本文将从字词解析的方法、常用字词的应用以及字词与语境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字词解析的方法字词解析是指通过分析、研究字词的构造、内涵和用法,以便正确理解和运用其含义的一种方法。
在高中文言文学习中,学生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字词解析:1. 从构造入手:一部分字词的意义可以从它们的构造方式中推测出来。
比如,由“木”和“目”组成的“林”字,可以理解为“众多的树木”;由“心”和“丽”组成的“悦”字,可以理解为“心情愉快”。
2. 从上下文推测:在阅读文言文时,可以通过上下文的线索来推测字词的意义。
比如,如果一个句子中出现了“乃”字,而根据上下文可以判断出该字在此处的意义为“就是”或“就要”。
3. 从典故和典型表达中获取启示:文言文中经常会引用典故和典型表达,学生们可以通过了解这些典故和表达的意义,从而理解和运用其中的字词。
通过以上方法,学生们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字词的意义,为后续的文言文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常用字词的应用在高中文言文学习中,有一些常用的字词,学生们需要注意其正确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字词及其应用示例:1. 仁:常用于表达待人接物的仁爱之情,比如“仁人君子”、“仁义道德”。
2. 忠:常用于表达对国家、家族、事业的忠诚之情,比如“忠心耿耿”、“忠于职守”。
3. 信:常用于表达说话做事守信用的精神,比如“言而有信”、“守信用”。
4. 孝:常用于表达对父母的孝敬之情,比如“孝敬父母”、“孝道”。
在文言文的阅读和写作中,学生们需根据具体的语境理解这些字词的含义,灵活运用,以使文章更加准确、生动。
三、字词与语境的关系字词与语境的关系在文言文的学习中至关重要。
同一个字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有不同的意义和用法。
对文字学融于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思考
![对文字学融于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295be3641eb91a37f1115c27.png)
化 , 更 为 重 要 的 是 意 义 的 变 化 , 随 着 汉 字 的简 化 , 汉 字 的 生 了 巨大 的 变 化 , 比如 好 多 部 首 和 偏 旁 都 发 生 了 简 化 或 调
一
些 原 始 意 义 正 在 逐 渐 消 亡 , 如 果 不 去 引 导 学 生 接 触 并 学 整 了位 置 。 面 对 简 化 后 的汉 字 ,学 生 不 知 道 它 们 的 原 始 形 习 古 代 汉 字 的 形 体 演 变 , 学 生 将 很 难 理 解 一 些 汉 字 所 传 达 态 , 往 往 无 法 体 会 汉 字 所 隐 含 的 文 化 内 涵 。我 们 通 过 对 文
对 文字 学 融于 高 中文言 文 教学 的 思考
。何 平
摘 要 :文字是解读文本、研 究文本 的基础 ,而文字学是研究文字的重要 学说 ,它探究文字的形体及意义的演变 历程 。探 究文 字的字体及 意义的演变,有 利于引导 学生体会 文字的本 义及其 引申义,进 而深入理解文字的文化 内 涵,最终可以准确解读 文本 的 内容。古代 汉字是 象形文字,它具有绘 画的美感 ,学习古代汉字有助于培养学生的 审美感知 ,进 而提升他们 学习文字 的兴趣 ,实现 文言文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文字学 高中文 言文教学 影响
有 异 议 的 。 即 使 对 无 论 在 文 化 知 识 方 面 还 是 人 生 阅 历 方 面 百 姓 对 三 国 人 物 的 主 流 认 识 ( 曹 操 的 “ 白脸 ”说 ) , 如 大
都不可能 完全理解 、读懂名 著原著 的初 中生 ,笔者仍然 主 加上鲁 迅对演义 中刘备 、诸葛亮 的评说 : “ 显刘备之长 欲
取经 徒 哪 里 去 了? 其 实大 家 如 果 认 真 读 过 《 西游 记 》 原 著 , 对 周 版 的 “ 僧 ”, 也就 会 多 几 分认 同 了 ! 唐
文字学视角下的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探究
![文字学视角下的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1e520195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2f.png)
文字学视角下的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探究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承载着汉字文化的精髓,还具有独特的语法结构和词语运用方式。
实词作为文言文中的一类重要词类,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方面,需要从文字学的视角出发,通过探究实词的文学功能和语言特点,使学生在学习文言文实词的过程中,真正领会其内涵,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一、文言文实词的文学功能文言文实词是具有鲜明的文学特点和功能的,它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文言文实词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意蕴,它不仅有着丰富的外延意义,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运用到一些实词进行修辞,如“山高水长”、“日月悠悠”等,这些实词不仅具有明确的概念,还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意蕴,可以让人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文言文实词在句法结构和语言运用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文言文中常常用到“喻”、“睿”、“庶”等实词,这些实词在文言文中具有独特的语法结构和修辞功能,对于理解和把握古代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言文实词的语言特点文言文实词在语言表达和运用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这对于学生学习文言文实词具有一定的挑战。
文言文实词的语义变化和词义丰富使得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时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
文言文中的实词常常具有多种词义和用法,如“庶”既可以表示“众多”、“大多数”的意思,又可以表示“彼、此、其”等,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语境推测和语义理解能力,从而正确理解和运用文言文实词。
文言文实词的句法结构和语法功能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文言文中的实词常常用于虚宾句和虚主句中,这就要求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时能够准确把握句法结构和语法功能,做到语句通顺和意思表达准确。
三、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方法探讨在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中,应该注重从文字学的视角出发,通过探究实词的文学功能和语言特点,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实词的内涵和语用特点,提高语言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之联想法教案 (1)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之联想法教案 (1)](https://img.taocdn.com/s3/m/dcb22fe2aef8941ea76e05ca.png)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之联想法》教案乐昌市第一中学张俊醒【教学目标】1、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2、积累实词。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议讲练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请你猜测一下下面两个句子中的划横线的词的含义。
“有飞骑犯法,善才(人名)绳之”,你能准确解释“绳”这个词吗?答案:绳,制裁。
通过成语“绳之于法”可以得知。
高考对文言实词不论是采取单独设题直接考查,还是融合到翻译中间接考查,变化的只是形式,不变的是实词在文言文中的基础地位。
因此,我们在备考时要着重将文言基础打牢。
一、成语联想法不少成语源自文言文,其中的字词在意义和用法上较多地保留了古汉语的特点,可可借助这些成语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
成语联想法示例例如:势拔五岳掩赤城。
我们可以联系成语“出类拔萃”,其中的“拔”(超出)是我们平时较熟悉的,借助熟悉的词义,就能推断文言句中“拔”的词义了。
再如:①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③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①句中的“薄”字,可借助成语“日薄西山”中的“薄”字来推断,“日薄西山”中的“薄”为“接近”之意,那么①句中的薄字也可用“接近”试解。
②句中的“速”字,可借助成语“不速之客”很容易推断出是“招致,招引”的意思。
③句中的“责”字可由成语“求全责备”推知是“寻求,寻找”之意。
课堂训练①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殚精竭虑尽②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欲盖弥彰清楚③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若即若离接近④轲自知事不就一蹴而就完成⑤赵奢之伦制其兵不伦不类类二、词语联想法古代的词大多是单音词,在译成现代汉语时,古代的单音词就相当于现代的一个合成词。
例如信:1.相信2.信任3.信用4.诚信1.愿下亲之信之信任2.小信未孚信用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4.忌不自信相信课堂训练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察看为汉家除残去秽除去三、邻字联想法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偏义复词,意思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或者两者意思一致。
浅谈《说文解字》对高中文言文字词教学的促进作用
![浅谈《说文解字》对高中文言文字词教学的促进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c9e3e98a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90.png)
浅谈《说文解字》对高中文言文字词教学的促进作用摘要:在高中的知识点中来说,文言文是重要的版块之一,占据了高中教材的众多版块。
同时文言文的教学也一直是高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文言文的教学中,对于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尤为困难。
中国汉字乃至古代文学,一字多意、一词多意都是非常常见的,而每个字、每个词语的意思的不同都影响着学生们的学习效果。
如果要想突破对于文言文词语教学的难点,教师们需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去教学生们进行学习,所以合理的利用《说文字解》来进行教学,对高中文言文的字词教学是可以有效地起到促进作用的。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字词教学;促进作用引言: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自行和考定资源的字书,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字典,对于研究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学都是极为重要的资料。
在高中的日常教学中,在针对普通文章学习的时候,对于字词的学习和字义的学习本来就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日常所见的便是《现代汉语词典》的运用,所以要想更好的对高中的文言文的字词有所理解,同样也需要例如《现代汉语词典》这样的辅助资料来进行学习,而最好的选择便是《说文解字》。
在《说文解字》一书中,所收录的字都是根据这个词的形态来解释它的意思,将每一个字更加的具体化与形象化,同时里面也概括出了五百四十个偏旁部首,这些部首的划分同样也为《现代汉语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于部首的划分起到了促进作用,所以利用《说文解字》来促进对高中文言文字词的教学是非常便捷与绝对有用的。
一、通过分析字形,掌握字义对于汉字的学习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明白每一个汉字说蕴含的意义,而字的形态与字意思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汉字百分之九十都是根据事物的形态或者声音而进行演变而来的,所以要想对文言文的字词有所进一步的理解,教师要合理的利用《说文解字》来对文言文的字词进行形状上的分析,再根据字形来了解字义。
只有先掌握了每一个汉字本来的意义,才能够让汉字在组成词语之后,也能够分析出它的词义。
文字学视角下的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探究
![文字学视角下的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397c9621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2a.png)
文字学视角下的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探究
近年来,随着高考文言文卷的变化,对于中学生来说,对文言文的学习和掌握变得尤
为重要。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中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实词的理解和运用存在一定的困难。
而对于实词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使其能够把握文言文的特点和内涵。
本
文将从文字学视角探究中学文言文实词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在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对实词的理解和运用。
实词是文言文的基
本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明确实词在句子中
的作用和功能,并通过大量的例句让学生学会辨别实词和虚词。
在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
文言文是一种语境丰富
的语言形式,而实词的意义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有所变化。
我们要让学生学会根据上下
文的语境判断实词的意义,并注重实词与其他词类的搭配。
可以通过课前阅读材料的选取,让学生了解到不同语境下实词的不同用法。
在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
多给学生提供模仿和运用实词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实词进行表达和写作。
可以通过课堂小组活动或者作文训练来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中学文言文实词的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和词义
辨析能力,并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只有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才能更好地
帮助学生掌握中学文言文实词的学习。
从文字学的角度看高中文言文字词教学
![从文字学的角度看高中文言文字词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221ae2284b35eefdc8d333dd.png)
《 石钟 山记 》 )
4 . 引申为动词 增 长, 生长。例如 :
从 造字 的方法 来看 , 汉 字属 于表 意系统 的文字 , 字形 和字
义 有 着 密 切 的 关 系 . 如 果 我 们 对 汉 字 形 体 结 构 能 够 有 正 确 的 认识 , 那 么 就 会 更 好 的 掌 握 汉 字 的本 义 和 引 申义 。 汉 字 的 本 义 和 引 申 义 在 较 长 的一 段 时 间 内 就 是 这 个 单 音 节 词 的 词 义 . 因
定 的传 统 文 化 底 蕴 奠 定 基 础 。 对于文 言文 的学 习而言 , 文 言 文
字 词是 学生领 会文 言文 中所蕴 含人文 精神 的基础 工具 。 因此 ,
理 解字 词是文 言文 教学 的首要 任务 , 也是 重 中之重 。 纵 观 高 考 语 文全 国卷 和各省 市 的试卷 . 文 言 文 阅读 占着 很 大 的 比 重 , 其 题 型 的设置 , 也 是建立 在理 解字 词的基础 之上 的 。因此 , 要 学 好 文 言 文 就 必 须 先 过 字 词 这 一 关 ,文 字 学 注 重 文 字 的 内部 结 构 和发展规 律 , 以求 更 好 的 理 解 其 本 义 和 引 申义 。 因 此 文 字 学 的 知 识 在 促 进 中学 文 言 文 字 词 的 学 习 方 面 有 着 得 天 独 厚 的 优
( 三) 行
许慎 《 说 文解 字 ・ 叙》 : “ 象形者, 画 成其 物 , 随 体诘 诎 , 日、
用文字学和训诂学指导文言实词学习
![用文字学和训诂学指导文言实词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139277180722192e4536f6c0.png)
竺 J
用文字学和训诂学指导文言实词学 习
文/上海市 曹杨 中学 彭丽娜
【摘 要 】本文结合作者在教 学中将文字学和训诂学知识融入 中学语文课 堂的实践 ,提 出对 高中文言实 词教 学的相关思考 ,旨在探 索任务群教 学 目标的 实现 ,并对 当前 高中文言词语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
43
l 见,弋擞学 2019/lAB I
~
一
教师经验·语文
是迭韵关系 ,属于同部字 ,因而 出现假借之 义。 3.六 书 与 义 训 义训不 同于形训和 声训,它不考虑 词义的来源 和
与 形声的关 系,而是通过现 有的意 义来做 出解释 。所 以,义训需要通 过文献 资料 作为考证来解 说词义 。在 中学语文教 学中,属于 文字 学和义训相结 合的则主 要 涉 及六书中 的假借 ,即以本 字和假借字相 训释 。
【关键词 】文言 文 词汇 文字学 训诂 学
一 、 文 字学 、训 诂 学融 入 中学文 言文 教学 的必要性
我国传 统的语 言文字 学在古时被称为 “小学”,包 括 文字学 、音韵学 和训诂 学三个方面 。这是古人学习 语 言文字的基础 ,是为识字 和阅读书籍服务 的。文字 学主 要是对文字体 系一般规律 的研 究,包括文字的起 源 、发展和变 化 。训 诂学 是 “用现 今语言 解释 古代语 言,用通俗语 解释方 言或者 难懂 的话”的方法解 释古 籍 中 的 词 句 。在 教 学 实 践 中 ,我 结 合 学 生 的 实 际 学 情况 ,在高 中文 言高频词汇教 学中融入文字学和训诂 学知识,有 的放矢地进行 系统的学法指导 。
文字形为 言,小篆写为 旦,像太阳从地面上刚刚升起,
“日”为太阳 ,“一 ”为地 。正所谓 :“旦,明也 。”“旦者 , 谓 日出半 明之 时。”所 以,太 阳 升 起,即为 “天 明,早 晨 ”,这也正是它的本义 。“早晨 ”是一 日之始,由此而 扩大 引申为 “天 ,日”。(2)会意字与形训 。会意字是 以象形和指示字 为基础 ,由两种或两种 以上 的字符组 成 ,是合体字 。利用离析 字形 的方法来讲解 文中的会 意字 ,可 以将 字义讲 解透 彻 ,让学 生根据字 形来分析
论汉字学对高中文言文字词教学的作用
![论汉字学对高中文言文字词教学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a2b3fb220066f5335a81217d.png)
論漢字學對高中文言文字詞教學的作用張聖峰摘要:漢字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不斷地改進演變,到現在為止,不僅其形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意義也較之以前有了很多的不同。
因此,學生在學習高中文言文時,文字的古今差異性成了學生學習和理解文言文的很大難點;老師在教授高中文言文字詞時也時常感覺事倍功半。
本文試圖運用漢字學的知識,從對漢字形體分析的角度出發,分析字詞的本義、引申義,讓學生知道其來龍去脈,進而探求高中文言文教學的新路徑。
關鍵字:文言文教學;漢字學;漢字形體分析《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文言文教學提出新的要求,希望通過文言文教學,讓學生能夠讀懂淺顯的文言文,並且在這個基礎上拓展閱讀,進而能對古代文學作品進行鑒賞評價,為形成一定的傳統文化底蘊奠定基礎。
對於文言文的學習而言,文言文字詞是學生領會文言文所蘊含人文精神的基礎工具。
因此,理解字詞是文言文教學的首要任務,也是重中之重。
漢字學注重文字的內部結構和發展規律,以求更好的理解其意義。
本文所要講述的漢字學角度,就是利用漢字的形體分析來理解文言文中的字詞,從而讓學生在學習文言文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從造字的方法上來看,漢字屬於表意系統的文字,字形和字義有著密切的關係,如果我們對漢字的形體結構有正確的認識,那麼對於學生理解漢字的意義就更有説明。
下面本文將在高中文言文常用詞中選取有代表性的字,從三個方面來具體闡述漢字形體分析對於理解漢字的意義的作用。
一、通過漢字的形體分析來理解字的疑難義(一)之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高中語文人教版第一冊第六課《鴻門宴》)“之”在這裡作動詞,是其本義,意為“往,到”。
由於這個用法不常見,學生普遍感到不好理解。
因此,可以對它進行形體分析,來加深學生對“之”字本義的理解。
“之”,甲骨文字形為,金文字形為,小篆字形為。
《甲骨文字典》:“從止在一上,止為人足,一為地,象人足於地上有所往也。
”即是說,“止”代表人足,“一”為地,就像人的腳在地上要走到某個地方去。
文字学视角下的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探究
![文字学视角下的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7b9d7dd8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5c.png)
文字学视角下的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探究随着中学历史、语文等课程对文言文的要求日益加强,文言文教学已成为中学必修内容。
而文言文教学核心在于实词教学。
然而,目前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存在问题,例如单一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等问题。
为此,本文从文字学视角出发,探究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一、实词教学的必要性文言文作为古代汉语的代表,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语言风格,涵盖了丰富的思想、文学等资源。
而文言文中的实词,具有着实际意义,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文言文实词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
文言文具有繁复的句式结构和充分的典故知识,若不掌握实词,则不可能理解文言文。
其次,实词是典故知识的载体。
文言文是以典故为基础的,而典故往往通过实词来体现。
最后,实词教学可以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实词的学习可以了解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增强文化底蕴。
二、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存在的问题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教学内容过于宏观。
现行的文言文实词教学主要以古代汉语的语法、词汇体系为主,缺乏具体的语境与实际应用。
其次,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文言文实词教学方法主要是背诵与填空,这种方法缺乏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学生的实际需求与老师的教学内容存在较大差距,长时间的无效教学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流失。
针对实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多种对策。
首先,教学内容应注重实际应用。
除了基本语法、词汇外,教学内容应加入更多的实际例句和语境,注重实际应用。
其次,教学方法应多样化。
传统的背诵、填空等方法可以辅之以图表练习、联想记忆等方法,以使学习过程更加有趣。
最后,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老师应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反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综上所述,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是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文字学视角探讨了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的必要性、存在问题与对策。
文字学视角下的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探究
![文字学视角下的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b63d21e4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fb.png)
文字学视角下的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实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元素。
实词是文言文中具有实际意义的词语,是文言文的核心词汇之一。
在当前的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对实词的重视和教学存在不足之处。
许多学生对实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较弱,导致他们在阅读和理解文言文时遇到困难。
研究表明,学生对实词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其对文言文整体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有必要深入探讨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的有效方法,帮助学生提升实词的运用能力和理解水平。
通过文字学视角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揭示实词在文言文中的作用和特点,为教师提供更科学的教学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的有效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词的特点和运用。
通过分析实词在文言文中的作用,深入研究文字学视角下的教学策略,以及总结实践经验和建议,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言文写作水平。
通过明确研究目的,可以为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提供更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促进学生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和应用,进而提升整体文言文学习水平。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也可以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文言文实词教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2. 正文2.1 中学文言文实词的定义和特点中学文言文实词是指在文言文中具有实际意义的词语,与虚词相对。
文言文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学文言文实词具有丰富的内涵。
由于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形式,其中的实词往往携带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思想内涵,能够反映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人们的情感体验。
中学文言文实词具有独特的词形和语义结构。
在文言文中,许多实词的词形和用法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理解才能掌握其准确的意义和用法。
中学文言文实词在句子中的作用明显。
实词往往承担着句子中重要的语法和语义功能,起着连接、修饰、补充等多种作用,对整个句子的表达和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用文字学知识强化文言字词的形象化教学
![用文字学知识强化文言字词的形象化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6bd3c61a866fb84ae45c8db6.png)
通 过 字 形 分 析 法 正 确 把 握 字
同 。三 个 字 形 音 义 均 不 相 同 。至 于 行 ” 的意 思 , 而 是其本 义 “ 跑” 。“ 走 ” 形 , 准确 探 求词 义是 运用 文 字学知
异。
汉 字 中 的 独 体 字 是 造 字 的 基 常 见 的 问题 就 是 以今 律 古 , 误 解 词 学 生 借 助 形 声 字 的 形 符 判 断 词 义 。 础 ,具 有 形 象 性 和 指 示 性 的 特 点 , 义。 究其原 因 , 大 多 是 学 生 不 了解 如 《 送 东 阳 马生序 》 “ 又 患 无 硕 师 名 教 学 中 如 果 联 系 它 们 的 古 字 形 重 词 的 古 义 所 致 。 文 言 词 语 保 存 的 多 人 与 游 ” 中 的“ 硕” , 从 页石 声 。《 说 点 区分那 些有 差异 的笔 画的意 义 , 是造 字之 初 的古义 , 依 据 汉 字 因 形 文 解 宇 》 说 : “ 页 , 人头 也。 ” 凡 从 页
系。
一
各 自的 造 字 方法 和 构件 ,字 当然 就
、
较 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表 意字 , 形 声 字 具 有 了 表音 功能 , 但 其 形 符 的 表 意 性 也 随
文字 学知 识与 文言 识字教 不会写错认错 。
学
二、 文字 学 知识 与文 言词语 教 之 弱化 , 虽 不 够具 体 明 晰 , 却 标 示 1 . 辨析 笔 画意 义 , 认 清 形 义 差 学 了词 义 类 属 ,划 定 了词 义 范 畴 , 可 初 中 阶 段 文 言 词 语 教 学 中 最 启 发 词 义 的 思 考 方 向 , 因 此 可 引 导
文字学视角下的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探究
![文字学视角下的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54d829c7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7c.png)
文字学视角下的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探究
中学文言文的实词教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文言文的理
解和掌握。
在这方面,文字学视角可以为教学提供非常深刻的指导。
文字学指的是对文字
的形式、含义及其运用的研究,其中的理论和方法对于文言文实词的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
和指导。
首先,文字学视角让我们认识到了实词的形态和意义相结合的特点。
实词不仅具备有
形的形态和语法上的功能,还有着丰富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在实词的教学中,我们需要注
重学生对实词意义的理解和把握,而不仅仅是形态。
同时,文字学还让我们了解到不同的
实词具有不同的内涵和辞义,有的实词是文化典故,有的实词体现了时代的特点。
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实词的内涵。
最后,文字学视角还让我们认识到实词的演变和变化。
实词是随着时间演变和变化的,有些实词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因此,我们在实词教学中需要帮助学
生了解实词的演变过程和历史背景,引导他们注重实词的历史意义和时代特色。
总之,文字学视角对于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启示。
在实践中,我
们需要注重学生对实词意义和文化内涵的把握,关注实词的语用功能和文体特点,同时引
导学生关注实词的历史演变和时代特色。
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和掌
握水平。
文字学视角下的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探究
![文字学视角下的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f29cc855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47.png)
文字学视角下的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探究【摘要】本文通过文字学视角探讨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
首先介绍实词的概念和分类,然后分析中学文言文实词的特点及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文字学视角下,提出针对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的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进行具体实践。
最后通过总结对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的启示,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文章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教授中学生文言文实词,提高他们的文字学水平,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通过研究,期望能够为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提供一些新思路和方法,推动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文字学、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视角、概念、分类、特点、问题、策略、案例分析、启示、研究方向、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实词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文言文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
有必要对中学文言文实词的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如何根据文字学视角设计更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实词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问题,为教育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实词的概念和分类、中学文言文实词的特点、现行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展开研究,旨在拓宽文言文教学的视野,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系统的学习资源,促进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1.2 研究意义文言文是我国传统的古代汉语文体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
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是中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探究文字学视角下的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对中学文言文实词的深入研究和教学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用词特点。
运用文字学知识激趣高中文言文教学初探
![运用文字学知识激趣高中文言文教学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883f8d2d5fbfc77da369b1b9.png)
视频、学习资源,方便学生搜集资料、进行交流以及对语文内容进行探究。
(二)精心选择内容要认真选择内容,精心制作微视频,营造情景,让学生将问题与生活联系起来,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小学阅读教学中的课文赏析、写作方法应用、语文综合性学习等,都适宜推行微信教学模式。
在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圆明园辉煌的历史,牢记国耻,树立振兴中华的责任意识。
即便是高年级的小学生,受制于年龄,他们对圆明园历史的了解并不多,教师直接讲解课文内容很难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基于此,可为学生制作关于“圆明园前世今生”的微课视频,带领他们走入历史,展现当时中华民族饱受欺凌的情境,引导学生将其与文本内容的阅读相结合,在头脑中构建出思维导图,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感。
(三)升华课堂教学在微课教学模式中,课堂环节是最关键的环节。
课堂教学需要根据学生在课前自学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来确定讨论问题和制定学习任务,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表现自我,引导学生与同伴交流,对课程学习的疑问以及交流后尚未解决的问题要进行提问。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进行分组,让每个小组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分享想法和观点,要求小组成员通过合作、探究、交流来完成任务。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动态并进行指导。
学习完毕后,通过多种方法展示各小组的学习成果,如“表演竞赛”“演讲赛”“问题回答”“实践操作”等。
当前的语文教材中增加了诗歌的比例,诗歌教学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一个让很多孩子感到头疼的问题。
实践证实,微课可以让诗歌教学不再枯燥乏味。
在授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的要求,以“诗歌朗诵方式”为主题制作微课视频,并将其上传至微信公众号,并公布诗歌朗诵比赛的评估标准与要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微课视频的要求展开诵读练习,准备好在课堂上参与朗诵比赛。
诗歌内容不局于课文,由小组成员共同商讨决定,可以选择与诗歌相宜的背景音乐,为朗诵添彩。
文字学视角下的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探究
![文字学视角下的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2ff32d46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3b.png)
文字学视角下的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作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一直备受关注。
而文言文中的实词教学也一直是教师和学生们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实词是文言文中最基础的词类之一,它们具有实际意义,是文言文中表达意思的基本单位。
对实词的教学需要特别重视。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言文教学的不断探索,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文字学的角度对实词教学进行探究。
文字学是对文字的形态、结构、发展规律等进行研究的学科,它为实词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从文字学的视角出发,探讨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的现状、方法、重点、难点和策略,并希望能够为实词教学提供一些新的启示。
通过对实词教学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促进文言文教学的不断发展。
【2000字】1.2 研究意义文言文实词作为中学文言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文言文实词的学习,可以增加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提高其文化素养。
实词是文言文语法的基础,掌握实词的使用规范对于学生后续学习文言文的其他内容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实词的教学也是学生提高文字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通过实词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文字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思想传承,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认知广度和深度。
对中学文言文实词的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意义】2. 正文2.1 中学文言文实词概述中学文言文实词是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实词又称作实词素,是构成词语的主体部分,在句中充当核心成分,具有实际意义的词汇。
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实词的学习和掌握对于学生理解文言文原文、提高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学文言文实词的特点包括:具有丰富的义项、含义丰富多变、用法多样等。
实词在句中的作用主要有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对句子的结构和意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字学视角下的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探究
![文字学视角下的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8e08c184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5a.png)
文字学视角下的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探究一、文言文实词教学的现状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的古典文学形式,一直以来都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文言文实词作为文言文的基本语言单位,其教学一直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关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文言文实词教学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传统的文言文实词教学侧重于词语的记忆与理解,而忽视了其在句子和篇章中的实际运用。
学生在接触文言文实词时,往往缺乏足够的语言环境和语境知识,导致他们难以理解实词的内涵和运用方法。
如何在文言文实词教学中发挥文字学视角的作用,提高学生对实词的认知及语言运用能力,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字学是对书面语言的实际应用和历史演变进行研究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篇章等方面。
在中学文言文实词的教学中,文字学视角能够帮助学生从词汇的形态、用法、语义等多个方面全面认识实词,从而提高他们对实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文字学视角,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实词的词形结构及演变过程,探讨实词的语法功能和句法特点,分析实词的意义变化和篇章运用,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和应用文言文实词。
2. 文字学视角在文言文实词教学中的应用方法(1)注重词形结构的教学。
通过文字学视角,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实词的构词成分、音韵特征、字形结构等方面,深入了解实词的形态特点和历史演变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比对异体字、同源词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实词的演变规律,提高他们对实词形态的认识。
(2)关注实词的语法功能。
文字学视角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实词在句子中的语法作用,如主谓宾结构中的实词、修饰成分中的实词等。
通过分析实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实词的句法特点,从而提高他们对实词的应用能力。
(3)考察实词的语义变化。
文字学视角可以引导学生从语义角度分析实词的义项及义变,帮助他们理解实词的实际含义和用法。
通过对实词的义项及义变进行深入解读,可以提高学生对实词的语义把握能力,从而更加准确地理解和运用实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与“短”相对。 例如: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荀子·劝学》) 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贾谊《过秦论》) 2.由 具 体 的 事 物 的 “长 ”,引 申 为 抽 象 事 物 的 “ 长 ”, 即 指 长 久,用来形容时间长。 例如: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 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战国策· 荆轲刺秦王》) 3.引申为年长的:排行第一的,跟“幼”相对。 例如: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论语·子路、曾皙、 冉有、公西华侍坐》)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王羲之《兰亭集序》) 是故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铙之德兴尉。 (苏轼 《石钟山记》) 4.引申为动词增长,生长。 例如: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魏征《谏太宗十思书》) 例1、2之 “长 ”读chang。 例3、4之 “长 ”读zhang,其 义 亦 为 “长”这个概念的引申,即“变长”,形容词的动化。 上述四种义 项,若从读音入手,再结合字的本义,“长”的这些意思就很容 易掌握了。 (二)克
[关键词] 文言文;字词;文字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6-145-3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希望 通过文言文教学,让学生能够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并且在这个 基础上拓展阅读,进而能对古代作品进行鉴赏评价,为形成一 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对于文言文的学习而言,文言文 字词是学生领会文言文中所蕴含人文精神的基础工具。因此, 理解字词是文言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重中之重。纵观高考 语文全国卷和各省市的试卷,文言文阅读占着很大的比重,其 题型的设置,也是建立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之上的。 因此,要学 好文言文就必须先过字词这一关, 文字学注重文字的内部结 构和发展规律,以求更好的理解其本义和引申义。因此文字学 的知识在促进中学文言文字词的学习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 势。曾经有学者就提出过“古文字教学法”,就是把甲骨、金文、 篆文等古文字形体运用到文言文字词的教学中。 本文所要讲 述的文字学的角度,就是利用许慎分析汉字结构的“六书”理 论来分析中学文言文中的字词, 从而让学生在字词的理解上 事半功倍,为文言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小篆字形作 ,《说文解字》:“本,木下曰本,从木,一 在其下。 ”“一”指出“本”的含义,表示草木的根部。 ”
(一)本义是草木的根。 例如: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二)引申为根源、来源、原本、本来。 例如: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李密《陈情表》) 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 (龚自珍《病梅馆记》) (三)又有名词义引申为动词义,推究原因。 例如: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欧阳修《伶官传序》) 三、会意 许慎《说文解字·序》:“会意者 ,比类合谊,以见指 撝 ,武、 信,是也。 ”就是说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符号合并在一 起,表示一个新的意思,成为一个新词。 会意字可以组合不同 的独体字来表示新的意义,可以在形式上组合,也可以在意义 上组合,相对于象形、指事而言,会意有更大的灵活性,因此会 意字的数量要比象形、指事要多。 (一)安
甲骨字形作 , 其字形为通往四方之路。 (《说文解字》: “行,道也。 ”其本义是道路。 )
1.因 为 十 字 路 口 是 纵 横 交 错 的 , 又 因 军 队 排 列 横 竖 有 致 , 因此又引申为军队。 例如: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贾谊《过秦论》) 当其作 为名 词时 ,其 读音 为hang,当其 作为 动词时 ,其 读 音为行。 2.本义是道路。 道路是用来行走的,因此就引申为行走, 去。 例如: 道芷阳间行。 (《鸿门宴》)
文 化 论 坛 2013 年第 6 期
五、总结 中华的文明,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汉字在其中的角色不仅 仅是工具,更是一种文化,汉字的形、音、义就是一部活生生的 文化体。 我们若在具体的字词教学中, 能够运用文字学的知 识, 让学生了解一个字词的来龙去脉, 不仅仅让学生掌握词 义,并且了解了其后所蕴含着的文化,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同时也是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要求的具体体现。
文 化 论 坛 2013 年第 6 期
从文字学的角度看高中文言文字词教学
张俊昭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湘乐学区, 甘肃 庆阳 745200)
[摘 要] 高中文言文中字词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看起来简单,但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好却比较困难的部分。 本文试图运用文字学的知识,从
造字法的角度出发,分析字词的本义、引申义,让学生知道其来龙去脉,了解文字背后的文化,从而让文言文字词学习事半功倍。
从造字的方法来看,汉字属于表意系统的文字,字形和字 义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果我们对汉字形体结构能够有正确的 认识,那么就会更好的掌握汉字的本义和引申义。汉字的本义 和引申义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就是这个单音节词的词义,因 此,凭借字形来探求词义,这对于积累文言文词汇,对于阅读 古代文化典籍有很大的帮助。
小篆字形作 ,《说文解字》:“引,开弓也。 从弓,丨。 ”段玉 裁《说文解字注》:“此引而上行之丨也,为会意,丨亦象矢形。 ” 引的本义为拉弓这个动作。
1.本义是开弓。 从而引申为拖,拉,牵挽。 例如: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廉颇蔺相如传》) 相如引车避匿。 (《廉颇蔺相如传》) 2.引申为导引,带领。 例如: 引赵使者蔺相如。 (《廉颇蔺相如传》) 引以为流觞曲水。 (王羲之《兰亭集序》) 3.引申为持取、拿出。 例如: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左传·荆柯刺秦王》) 4.引申为延伸,伸长,延长。 例如: 秦王惊,自引而起。 (《左传·荆柯刺秦王》)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王勃《滕王阁序》) 四、形声 许慎《说文解字·序》:“形声者 ,以事为 名,取譬相成 ,江 、 河 ,是也。 ”形声字由形符和声符构成 ,是合体字,形符表义类, 声符表音读 。 形声字的构成方式 ,比象形、指事 、会意增加了声
甲骨字形为 ,像双手执武器形。 小篆字形作 。 《说文解 字》:“兵,械也”。 其本义当为兵器、武器。
1.兵器、武器,是名词。 例如: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阵殿 下,非有诏不得上。 (《战国策·荆柯刺秦王》)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孟子·寡人之于国 也》)
下面我们在高中文言文的常用实词中选取有代表性的 字,用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种造字法就其本义和引申义, 以及对其引申的规律做一研究。
一、象形 许慎《说文解字·叙》:“象形者 ,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日、 月是也。 ”就是把客观事物的形体描绘出来,但是又不是原原 本本的还原,而是选取事物的主要特征,并且突出这个特征, 以便识别。 在高中文言文中,我们选取属于象形字的“长、克、行”做 例子。 (一)长
145
理论前沿 2013 年第 6 期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廉颇蔺相如传》) 3.又由具体行走这个活动,引申为抽象的行动、执行。 例 如: 余嘉其能行古道。 (韩愈《师说》) 4.又引申为行为。 例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 学》) 二、指事 许 慎 《说 文 解 字·序 》“指 事 者 ,视 而 可 识 ,察 而 见 意 ,上 、下 是也。 ”指事,是指出文字的意义之所在。 指事字比象形字抽 象,是符号性很强的文字,数量不多。 在高中文言文中,我们选取“本”来做例子。
甲骨字形作 ,小篆为 。《说文解字》:“安,静也。从女在 宀下”从字形看,似一个女子坐在屋下,本义为安居、安宁。
1.安定、安居。 例如: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2.由安定等义引申为舒适,安逸。 例如: 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在高中文言文中,学生对“安”的理解是比较容易的。 (二)兵
其甲骨文字形为 ,小篆字形为 。 《说文解字》:“克,肩 也。 象屋下刻木之形。 ”整个字形象人肩物之形。
1. 本义为胜任, 此义用到战争之中就可引申为战胜,攻 下。 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2.又有本义可引申为能够。 例如: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三)行
146
2.由武器 引申 为拿着 武器 的人,即 战士 、士 兵 、军 队 。 例 如: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 界。 (《战国策·荆柯刺秦王》)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 (《战国策·荆柯刺秦王》)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其实,在字词的发展过程中,一个词词义的最初产生往往 是名词性的,在以后的逐渐发展中,名词性逐渐向动词性、形 容 词性 等其他 词性 发展 。 若 让学 生掌握 这一 规律 ,则 对词 义的 掌握变得更容易接受。 (三)非
甲骨字形作 ,金文字形为 ,小篆字形为 ,《说文解 字》:“非,违也。 从飞下翅,取其相背也。 ”徐灏注笺:“从飞下 翅 ,谓取飞 字之 下体而 为此 篆耳 。 钟 鼎文 ……正 合‘从 飞下翅 ’ 之语。 ”其本义为违背的意思。
1.本义是违背。 从而引申为不是,表示否定。 例如: 非曰能 之,愿学焉。 (《论 语·子路、曾哲、冉有 、公西 华 侍 坐》) 唯 求 则 非 邦 也 与 ? (《论 语·子 路 、曾 哲 、冉 有 、公 西 华 侍 坐》) 2.又引申为没有。 例如: 非有诏不得上。 (《战国策·荆柯刺秦王》) 且夫天下非小弱者也。 (贾谊《过秦论》) 非抗于六国之师。 (贾谊《过秦论》) 非有仲尼、墨翟之贤。 (贾谊《过秦论》) 3.引申为错误。 例如: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引申为批评,非难。 例如: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庄子· 逍遥游》) (四)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