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慧智经典诵读讲义 系列一

合集下载

德慧智图文想象经典诵读方法及其原理

德慧智图文想象经典诵读方法及其原理

德慧智图文想象经典诵读方法及其原理中国文化,分为古文、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

真正的古文,是指两千五百年以前特别是西周时期形成的文化。

经典文言古文,在东周以前以四言最为常用,一般以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最为常见,最多不会超过九言。

古人采用这种行文方式,是为了方便人们在身体内进行同步的图文想象诵读。

经典中的三言行文格式,要求在念诵吟咏时,主动从上到下对应于人体的三腔,也就是内观颅脑腔、胸腔、腹腔的正中央;四言格式,在前面的基础上,再加上人体内的“地”,即小腹区。

五言格式,在四言格式对应位置基础上再加胃区;六言格式,在五言格式对应位置上再加颈椎区;七言格式,在六言格式对应位置基础上再加头顶百会区;八言格式比较少见,观想对应位置与七言格式相同。

九言行文,则为添加外环境中的天心和地心两个相应想象点,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文化特征。

故历史上,古文使用九言句式的情况并不多见,而以七言以下的行文格式居多,分别对应体内百会、颅脑区、咽喉、胸腔、上脘、腹腔、小腹区这七个不同点。

德慧智图文想象经典诵读,可以激活图文思维能力。

图文思维法的培养,实际上有两重意义:第一重意义,就是主动与经典蕴藏的道德正能量同频共振,补充生命能量的不足;第二重意义,就是通过图文图像主动激活右脑思维。

这两重作用一旦在体内同步产生时,经典诵读就会越诵越精神,而且记忆力会越来越好。

每个人都具备潜在的图文思维能力,可以主动进行图文思维培养,调整自我健康,完成心脑慧智。

在人生六阶段中,8岁以前的儿童天然存在图文思维生理功能、童话思维生理功能和神话思维生理功能三种情况。

对于学生来说,为了提高自己生命的质量和慧性思维的能力,早晚坚持图文想象诵读,可以维持旺盛的精力,减轻学习压力。

在学习实践德慧智图文想象经典诵读时,把握住老子五千言《德篇》第一章《论德》和《道篇》第一章《观眇》即“双一章”这两把钥匙进行实践,即能产生全面深刻的生理改变效果,早期、中期不必加入其他章节。

中华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念

中华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念

中华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念熊春锦目录什么是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1什么是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原理?2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适用于哪些人?3如何实施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4为什么采用老子《德道经》作为主要的诵读教材?5什么是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中华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念创始人----国学名家熊春锦先生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传统文化诵读工程”之“中华国学公益形象大使”北京德慧智教育科技中心董事长欧洲中华道德文化研究促进会第一主席欧洲康复养生院院长新加坡人类道德促进会永久名誉主席“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涵义道德品格,道德能量,营养慧智先天慧识,灵感思维,潜在意识后天智识,逻辑思维,习性意识以两经一书为主,老子《德道经》、《周易》、《大学》以其他典籍为辅,如《论语》、《黄帝内经》等听诵背诵,熟读成诵依照文字,出声朗读教人修德,教人求真“德”的含义----五德能量仁义礼智信德五行物质能量性五德精神品格性肝木性能量肺金性能量心火性能量肾水性能量脾土性能量仁德魂义德魄礼德神智德志信德意道德是人类精神的食粮是身心健康的根本保障原来“德”在外体现为人的精神系统,在内则与人的五脏息息相关。

某个内脏不健康就很可能是欠缺某种德行的表现呀!五德与五脏、五行每个人都存在先天五德五行能量不足不同出生时空点仁义礼智信五德差异五脏生理功能欠缺形成不同性格特征影响后天体质和健康五德五行能量不足不同人生际遇仁礼信义智丰厚造就将来性格仁德慈柔至善无恶宽容忍辱柔和畅达举止端正礼德明亮光明圆通秉规持范明白道理不争不躁信德无疑忠信诚实稳重厚道宽宏敦实笃信不疑义德道情济安拔危助人为乐处善聚缘助弱扶危智德变通虚怀若谷处下不争声色不迷欲淡不贪丰厚造就健康身体双目有神慈眉善目筋柔形舒印堂明亮神足少疲行为端正齿坚唇红形无赘肉身轻体健气无促喘中岳黄明肤泽柔润精足无淫骨筋强壮耳聪血清仁礼信义智缺乏导致将来性格自傲抗上不服人管怒气常生白眼冷对性情急躁无理争胜虚荣爱美记恨憎人猜忌多疑蠢笨蛮横疑神疑鬼埋怨人非残忍妒忌虚伪好辩口舌是非恼人自贡愚鲁迟钝多愁善感忧虑自生自寻烦恼缺乏导致易患疾病怒气伤肝气滞血瘀头晕眼花四肢麻木胸闷腹胀耳鸣牙痛瘫痪中风恨人伤心神志紊乱失眠颠狂五心烦热忡悸健忘上焦气滞音哑疔疮怨人伤脾消化系病胸闷腹胀嗳气吞酸胃肠溃疡腹痛吐泻虚弱气短恼人伤肺呼吸系病口舌溃疡咽喉疾病气喘咳嗽肺痨咳血皮肤发疾烦人伤肾泌尿系病生殖障碍骨质病变腰腿病痛阳萎遗精耳聋耳鸣德、慧、智的关系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德慧智经典内观式诵读

德慧智经典内观式诵读

德慧智经典内观式诵读时间:2009-11-25 11:45来源:出版物《德慧智慧性图文思维教育作者:道德知音点击:1164次德慧智经典内观式诵读德慧智经典的界定与选择:当前国学经典诵读热的形成,反映出社会精神营养的普遍缺乏,反映出人们心身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反映出人们对人生、社会、世界发展前途的迷茫,反映出对智慧和健康真谛的本能探寻。

但是,现在的国学经典诵读状态并不乐观德慧智经典内观式诵读德慧智经典的界定与选择:当前国学经典诵读热的形成,反映出社会精神营养的普遍缺乏,反映出人们心身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反映出人们对人生、社会、世界发展前途的迷茫,反映出对智慧和健康真谛的本能探寻。

但是,现在的国学经典诵读状态并不乐观,很多现象已经偏离了准确把握根文化当中能够开启我们大智大慧的教育内容,被商业化。

急功近利,有病乱投医现象严重。

经典诵读在“有之以为利”的驱使下,逐渐滑入了商业图利的歧途之中。

非经非典的读物,充斥于经典诵读领域;不具备上善属性和能量的读物,摆满了书架籍柜。

“经”与“书”的概念,混淆杂呈。

“经典”之多,涉及之广,使人目不暇接,甚至将唐诗宋词都作为经典罗列于市,使家长们和老师们在选经择典中无所适从,难以抉择。

大量经典诵读宣传者推出的诵读方法,过于简朴。

对于“经”和“书”的选择,在推广和介绍中杂乱无章,没有主次分别。

人心浮躁,对经典的解读缺乏“修之身”的基础,媚俗有余,守本不足。

以智解慧,夹杂了大量人欲、私心、贪利,难以发挥经典诵读开慧启智、守德持正的作用,反而有沦为人们争取名利、附庸风雅的手段和遮羞布的趋势。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圣人的经典所包含的智慧与能量,能給人们的心灵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用于滋养和启迪每个人的慧识和自性光明。

选经择典,就如同中医开方一样,必须要辨证施治,君臣佐使配伍得当,各尽其用,恰到好处地适用于人生发展的各种不同时期,适应于人体内环境不同生理阶段的需求,适应无为慧识与有为智识的需求。

“德慧智经典”诵读对学生的人生启迪

“德慧智经典”诵读对学生的人生启迪
极致
抑扬顿挫 . 使传统语 文的学 习更具一番风昧 ( 三 将表演手段融入其中 我 国经典诗文有着悠久的历史 .并且在 历史上 留下 了十分璀璨的一笔 无论是汉赋 唐诗 . 还是宋词元曲 . 都彰显着我 国五千年文
在塑造别开生 面的语 文课 堂的同时 .对学生 的未来 给予启示 。 “ 德 慧智经典 ” 朗读的概念界定 在理念上 . “ 德慧智经典 ”诵 读是通过对 传统文化与道德经典 的诵读 . 使 生命与灵魂 得到最深层 的精华 对小学生来讲 . 更能够从 小培养他们高 尚的道德思想 .为 日后成为德 才兼备 的栋梁之才奠定 良好 的基础 “ 德” : 可理解为道德 的能量性与 品格性 。 是能够 凌驾 于宗 教信 仰之 上 的道德 理 念与 信仰 “ 德” 兼具能量性 与品格性 . 是人生活 中不 可获取的营养思 维 . 是 人精 神系统 重要 的组成部 分 “ 慧” : 指 的是 慧识 与思识 , 是一种潜在 的 思维灵感与 意识 . 是人本性 的一种流露 . 生成 与人思想 的深层 “ 智” : 是人生活 中对新知识 、 新事物的积 累. 这种意识在人 的大脑皮层活动 “ 德慧智 ”是完整 统一 的系统 .互 相联 系、 相辅 相成 。其 中 “ 德” 的作 用最 为 明显 , 是“ 德慧智 ” 的根 本 。 德 性 的修 养是养神 、 养 心的 过程 . 能够 保证 心脑 的通 畅 . 在此 基础

上. 活跃 慧 识 . 从 而 培养 身 心健 康 、 德 才 兼 备、 创造 力非凡 的人才
二、 “ 德 慧智经典 ”诵读 对学生身心发展 的作用
千百年来 .劳动人 民的智慧都 在经典中 得 以充分展现 学生在学 习与诵读 的过程中 能够对此有深刻的认识 在这一过 程中能够 将 自身心灵 的世界变得更加 丰富 .并且提升 文学 的素养 . 通过文化的熏 陶. 将 自己培养成 为真正 的文化塑造者 在这 一完 善和提高的 过程 中 . 我们应 该以 朗诵 “ 德慧 智经典 ” 为主 要方式 . 不但培养学生 的语文读 写技能 . 而且

经典诵读案例

经典诵读案例

经典诵读教育案列对于徳慧智教育我有一些自己的感悟:一、起点的动力的来源我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自打上班以来一直工作在教育第一线,亲历了形形色色的教育改革,见过形形色色的少年学子。

然而,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教的孩子很让人心痛,我们看见孩子一走进校门,他们就没了自由,没了欢乐。

不断地做卷子写生字,各种各样的课外兴趣班。

这就是他们的生活,应该说小学生的生活是非常天真愉快的,这多年来,孩子们不管是正常上学还是寒暑假周末休息时间,他们的负荷总是在加重而没有减下来,给学生减负成了响亮而不起作用的口号。

谁也不肯放下这已成规矩的重负,老师们常说:“我给学生减负,谁给我减负”。

是啊,谁来为老师减负?一年到头来,琳琅满目的考核,最终还是以孩子的成绩来定老师的业绩。

老师虽然心痛但也很无奈,再加上家长的无知——不断地给孩子报这样那样的辅导班以至于使孩子忙不过来,孩子们都想有个星期八,有的孩子甚至说:“我觉得星期八还不够,我估计有个星期九我妈都给我安排满了。

”无奈的孩子,只能说:“我还是喜欢在学校,虽说家庭作业多一点,在学校里还可以有几节体育、音乐、美术的可以放松一下。

”在这样的状况下,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育管理机关,领导想尽一切办法让老师参加这样那样的培训,想用培训来改变老师的观念,可是培训有些档次的只有领导可以参加,一线老师能参加的有影响的培训实在太少。

这样不但不能起到转变观念的作用,反而让老师们很反感学习,和学生一样的厌学,见到学习资料就头疼。

打心里诋毁学习:现在我就这样了,谁还能不给我发工资,不让我吃饭?德慧智经典诵读我是2016年接触的,我刚拿到这本书,什么都不懂,只是让孩子们在班上诵读,诵读了大约一年,孩子们被激活了,不管是学习还是活动,都在校园里遥遥领先,这个班是我从一年级带上来的,和我很亲近,孩子们我确实很喜欢,就连不学习的孩子干件坏事我看着也不怎么生气。

孩子们的精神在学校乃至社会,都有了一定的好影响,为此我也占了很大的光。

德慧智经典诵读流程

德慧智经典诵读流程

德慧智经典诵读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德慧智经典诵读是一种以诵读经典为主要方式的修身养性方法,旨在通过诵读经典来启迪智慧、培养品德、提高身心健康。

德慧智国学经典诵读五字诀

德慧智国学经典诵读五字诀

第一次第 恭字诀阶段进阶
恭字诀的经典导读方法
恭是文化承传的心法 信是文化承传的根基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 “可”经之法在于恭
恭敬恭诵又恭信
恭信是文化之本 立人立业全在信 家国和谐信真诚
内观圣像诵读方法
志宏愿深成大器
升品换质话真诵
隐喻藏诀破噭眇 观圣默像求内证
恭信者志必宏大 修身齐家先立志 志存高远成大器
六阶段年龄区分
老年养福
57---
0-3岁
胎婴养虚
成人养德
25-56
人生六阶 段分期
4-7
幼儿养性
青年养志
16-24
8-15
少年养正
.经典诵读次第进阶模板目录
一、恭敬诵读阶段 二、熟练诵读阶段 三、忘意明义阶段
四、合入心身阶段 五、灵慧图文阶段
第一次第 恭字诀阶段进阶
一、恭敬诵读阶段进阶系统
导读期诵读方法一
明朝永乐13年 (1415年)政府 废除了读《易经》, 而只读《四书大 全》,使传统教育 的智慧创造力之源 断绝。
“孝”只是生命 之树的一个分支。
“忠”只是生命 之树的一个分支。
“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 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 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 博。”
第一次第
解决问题之道
• 实践老子思想方法论的: “修乊身,其德乃真。”
运用气音光 补充善正德能量 延缓损耗
细 胞 中 的 端 粒 体
人生所消耗能量的自主性补充
中国文化深知“音”的重要作用,因此在钟的设计 上,敲击外壁,使“音” 免受“声”的混杂和干扰。
我用心 我养气 我乘风 我能忍 我必赢 我有能量 我有告诫 我怕谁 !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 •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任何民族 的文化都是靠经典承传下来的 。对经典的尊敬,就是对祖先 文化的尊重。 • 经典是靠开口诵读来一代一代 承传的,恭敬诵读就是文化传 承、法脉传承的根本。 • 几千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终身教育的法宝就是经典诵读 。 • 经典诵读是各家各派、各个民 族文化承传的最基本的方法。

德慧智教育经典诵读的方法

德慧智教育经典诵读的方法

德慧智教育经典诵读的方法1,中华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核心读本《德道经》,《周易》,《大学》,《中庸》,《论语》,《黄帝内经》,《七小经合壁》,德慧智,就是中华德慧智经典诵读—德育教育核心体系。

通过经典诵读潜移默化地滋养道德心灵(以《老子·德道经》为主),同时注意开启智慧头脑(以《周易》为主),以及入世做人的准则(以《大学》《中庸》《论语》为主,及《七小经合璧》等经典),可以使学生顺利完成中小学阶段的成长.2,志向高远是高尚的道德品格培养形成的基础用道德的真信让我们的青少年树大志,立大愿,使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学习风气在我们的课堂中涌现;使范仲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胸怀气节在我们的青少年身上出现。

诵读复兴道德心愿词也有此作用。

3,德慧智经典诵读的基本要求是:(一)听诵、跟诵到背诵:德慧智经典诵读,不要贪多,比如诵读《老子·德道经》,首先要抓住双一章(德篇第一章和道篇第一章)进行诵读,熟记,这是根本。

在此基础上再去诵读和熟记其他章节。

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听诵、跟诵再过渡到背诵。

因为,双一章(德篇第一章和道篇第一章)是全篇文章的纲领,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整篇文章的精髓浓缩在了里面,先从双一章入手,从简到繁地诵读,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

而且字数不多,好记好背,不用占用很多的时间,就可以达到预期效果。

如果能够尽心尽力,每天两次各抽15分钟时间把这两篇诵诵,那么《老子·德道经》的能量,她对你人生智慧的启迪,对于生命身内五德能量的补充,就会启动起来,达到调节心、调节身和心灵幸福的结果。

无论是什么时候,遇到挫折也好,不论是在考试的时候难以过关也好,不论是失意还是失败的时候,都别忘了有一部《老子·德道经》,可以解决你的困惑!充满信心地去念诵她,坚持早晚15分钟的诵读,一定能够解决我们大量的心理问题!有条件的先跟诵,跟诵的过程是先使自己的声和录音的声的频率要合起来,然后使自己的音与录音的音的频率相合起来,进而过渡到使自己的心音与录音的心音相合起来,也就是说跟诵的过程,就是要使自己声音的频率、心音的频率与录音的频率合拍,与录音的这种场的频率合拍,所以要跟诵一个阶段,不要贪多,抓住双一章。

道德知音—德慧智经典诵读讲义(五)

道德知音—德慧智经典诵读讲义(五)
老子在他的《德道经》中,阐发了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一般规律以后,对社会发展源动力能量的散失作出了详尽的剖析。并且指出一切社会动乱之源、突变之因,全在于“忠信之泊也,而亂之首也”。在五德之中,信德是其它四德的承载和基础;当信德也十分薄弱或者完全消失之时,就是整个五德基础完全崩塌之日。社会没有任何道德能量的滋养和品格的维系制约时,也就必然乱象频生。克服这种一般规律的方法就在于“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皮取此。”社会若想在“无乱”中平稳地获得发展,则必需构造厚实的道德信仰、信念之土,以此厚实的信仰、信念之土,承载仁治、义治、礼治和智治不同时期社会的健康发展。
人们常常本末倒置,将法律的治理作为至高无上的经典进行重复,而放松了对精神领域的滋养与教化。在最古老的先天《河图》中,也同样数喻出“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真理。“天一”,其深刻内涵和物质性也就是天德,就是德一。这一 “真空妙有”的能量施之于地、作用于地,地上一切后天万物的变化之中都将蕴含着“象数理气”中数“六”的规律性变机。人类社会发展六阶段和人的生命发展的六个时期,都包含在这个“地六成之”的总规律之中。
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丰富和完善我们的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理念。
第四章 运用德慧智教育塑造德治社会和德道人生
第一节 社会的健康发展需要德慧智教育
《老子·德道经》是一部百科全书,包罗万象。老子在德篇开卷章中,就以敏锐的目光,洞察和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六个阶段的必然性。
家长是孩子们灵魂的主导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民族的振兴,道德的复兴,国家的昌盛,希望都寄托在对后代道德心灵培养、慧智同步开发、科学创造力孕育的教育过程之中。家长自身的道德素质,教师自身的道德品格和能量,都是德慧智教育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和前提。家长和教师的知经、识经、重经、用经,以及“明明德”,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尽为人父母之责,尽诲人不倦之职,都是德慧智经典诵读德一居中而用的旋极图之“象”,就是解决这一矛盾,使其和谐发展和长期保持稳定的根本方法。用德一驾驭这一对阴阳,就能实现“我无爲也,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无事,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樸。”

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念

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念
德慧智经典诵读生机。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教人修德,以德养慧;慧智双运,培贤育圣。
教中寓学,以理自修;学中寓教,道传中华。
我们的经典诵读教育理念是:“德慧智”三个字。经典诵读教材以两经一书为主,这就是《老子·德道经》、《易经》、《大学》,在此基础上配以辅助教材和其它具有上善属性的经典。
我们将运用最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理念,结合中国古老的生命科学理论,进行全面深刻的德慧智培养,使参与经典诵读者的慧与智获得同步开发、提升和形成。使每位参与者成为既具有道德心灵,又具备慧智双运的头脑富含科学创造能力的新世纪人才,为道德复兴、振兴民族,兴旺国家而共同奋斗。
祝福每一个参与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学生,在道德光芒的照耀下,在道光德能的哺育中慧智开发成功,科学创造的潜能充沛,终生幸福顺遂,并且福泽家庭,利益民族和社会!
“德智慧”三个字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德,是指道德品格与道德能量,是超越宗教观念的全民道德信仰和道德信念。我们通过回顾历史,分析中外,结合科研成果,已经不难十分清晰地明白:生命双重结构的精神系统,最好的精神食粮就是道德;上善治水,唯有道德才是真正的上善能量。上善的道德能量,既是科学创造力的源泉与动力,又是生命慧识和智识的最佳营养。只有道德才是高质量培育、滋养慧识生成和迸发科学创造力的上善能量。德的品格性形成和德性能量的充分获得,是精神系统获得圆满发育成长的基础,是慧识与智识同步开发提升的前提和根本,是科学创造力产生的源泉。
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理念,始终运用旋极图的“象”、老子“三生万物”的“数”和老子“中气以为和”“执一以为天下牧”的“理”,运用双经一书中丰富的能量(气),组成完美的“象、數、理、氣”四元素,在《老子·德道經》一元的统領之下,作为理论和方法的总纲。

德慧智教育诠释

德慧智教育诠释

“德慧智”详解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就是贯彻实践老子“上善治水”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使人体生命中70%的水不断地变善,而利益我们的生命,内成外就,使身外的一切水也都逐步变善,利益我们的外环境,使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健康美善,共同建设我们的德道心灵,开发右脑慧识,提升左脑智识,使大脑皮层意识和眼耳鼻舌身这前六根,为道德人生和创造力的形成而服务,既符合生命存在的真相,同时符合生存法则需求的修身治世的教育思想。

德:是指道德品格性与道德能量性,是超越宗教观念的全民道德信仰和道德信念。

“德”既具有品格性,同时具有能量性,是营养思维、心理等精神系统的重要物质,是慧识和智识同步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和最佳营养,是大慧和上智的能量源泉,是仁慈大爱的乳汁。

德性能量的自然获得,取决于五种德性品格的修持状态,取决于仁德阳木、义德阳金、礼德阳火、智德阳水、信德阳土五种德性能量成份是否充盈淳厚。

只有将这五种德性的品格和能量同时培补淳厚,才能获得真正上善的德一能量物质,善、正、真地修身,从而在精中修复心身,“明明德”而在气中更好地净化与治理我们的生命之水,在音中提升气的品质,从而在光中激发我们的慧识,达到慧智双运,同时健康心身。

对德性能量的培补修持,上善经典的专业性诵读是最简便易行的方法,这也是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关键所在、特色所在。

慧:是指以道德心灵为体,右脑慧识为用,从而产生的思识,也称之为“慧识”。

它包含着灵感思维、潜在意识和直觉的透发。

五德能量养精神。

人人皆具有先天慧性,只有通过对德性品格和能量的同步修持,才能使其开启并且作用于智识而展现。

慧与心密切相关,居于大脑的质层和核心层,右脑是其生理功能表现的主体。

古代著名的医典《黄帝内经》说过:“心藏神,心为神之臟,脑为神之腑。

”只有心脑相通、左右大脑和谐统一的人,才能天人合一,成为大智大慧者。

人类的知识大部分,都是储存在大脑皮层。

如果没有德性能量的激发启动,没有慧性的培养,没有道德心灵的主动校正生成,那么我们一生这个大脑质层的功能都难以调动,难以具备这个深层次的智慧——大智慧。

徳慧智经典诵读教育净化心灵

徳慧智经典诵读教育净化心灵

徳慧智经典诵读教育净化心灵徳慧智经典诵读教育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我国古代行之有效的优秀教育,经历了时间和空间的考验。

实践证明,徳慧智经典诵读教育对学生的德行提升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一.“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是一个完整的三位一体的立体系统。

德:是指道德品格与道德能量,是超越宗教观念的全民道德信仰和道德信念。

我们平时所说的某个人德行怎样,实际上仅仅是指他的道德品行,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个“德”字,它的含义已经在道德品行的基础上有所超越,道德不仅是一种品格,也是促进人类发展的一种能量,它滋养着生命个体的良好发展。

慧:是直觉和灵感,是大脑的深质层意识,是先天本性的自然流露。

只有道德的“上善治水”,才是慧识生成和迸发的上善能量。

智:是禀性和习性,是大脑的浅表层意识,是后天知识的长期积累。

我们经常所说的“智慧”这个词,其实应该是两个词,也就是“智”和“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智”,就是知识,“慧”才是智慧。

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就是通过经典诵读的方法,从而达到提升道德素质,开启智慧的目的。

多少年来,我们的教育忽视了德行教育的重要性,升学主义导致了分数至上,形成了没有慧性的愚智教育,而家庭、社会、国家的发展乃至长治久安,只有以德统领智和慧,才能形成真正的盛世安康的局面。

因此,面向全社会乃至全球所有学生以及其它不同年龄阶段的人进行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是提升社会道德素质的重要手段。

二.上善治水的理念是经典诵读提升学生德行的理论依据。

1.上善治水是提高我们道德品格的重要方法。

老子在《德道经》中深刻指出“上善治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潚。

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蹱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汉代以后,文化人由于缺乏深刻的内修实践,已经不能解析老子的原意,不能解析“上善治水”,因此就篡改成“上善若水”,将这个“治”改成了“若”。

而这一改动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完全改变了“上善治水”的根本要义。

德慧泉经典诵读---1

德慧泉经典诵读---1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弟子规—总叙
弟子规 首孝弟 泛爱众 有余力 圣人训 次谨信 而亲仁 则学文
弟子规—总叙
1、孝顺父母—百善孝为先
2、友爱兄弟姐妹 3、行为小心谨慎 4、言语讲究信用 5、平等博爱大众 6、亲近仁德的人 7、学习有益学问(终身学习)—辅修
德慧泉经典诵读实践班
第一课时
授课流程
一、课前问好仪式
二、(一)精读《弟子规》
(二)诵读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三、行礼结束

请大家把下面几项做一个先后顺序的排 列: 讲信用 行为谨慎 孝顺父母 学习有益的学问 友爱兄弟姐妹 亲近品德高尚的人 平等对待人、物、环境等
弟子规—总叙
习礼仪 能温席 所当执 能让梨 宜先知
首孝弟 知某数 一而十 百而千 三才者
次见闻 识某文 十而百 千而万 天地人
三光者 三纲者 父子亲 曰春夏 此四时
日月星 君臣义 夫妇顺 曰秋冬 运不穷
曰南北 此四方 曰水火 此五行 曰仁义 此五常
曰西东 应乎中 木金土 本乎数 礼智信 不容紊
百家姓
赵钱孙李 冯陈褚卫 朱秦尤许 孔曹严华 周吴郑王 蒋沈韩杨 何吕施张 金魏陶姜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课程规则
(1)无故缺席一次,即视为自动退学; (2)课前主动签到,凡迟到2次算缺席1次, 凡缺席2次以上的,即视为自动退学。 2、晋级规则:背诵2000字可晋升一级 3、诵读“33050原则”:每天最多可选择3 种古典诗文,每天坚持诵读30分钟,每周至 少诵读50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鳞潜羽翔 鸟官人皇 乃服衣裳 有虞陶唐

德慧智经典内观式诵读

德慧智经典内观式诵读

德慧智经典内观式诵读德慧智经典的界定与选择:当前国学经典诵读热的形成,反映出社会精神营养的普遍缺乏,反映出人们心身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反映出人们对人生、社会、世界发展前途的迷茫,反映出对智慧和健康真谛的本能探寻。

但是,现在的国学经典诵读状态并不乐观,很多现象已经偏离了准确把握根文化当中能够开启我们大智大慧的教育内容,被商业化。

急功近利,有病乱投医现象严重。

经典诵读在“有之以为利”的驱使下,逐渐滑入了商业图利的歧途之中。

非经非典的读物,充斥于经典诵读领域;不具备上善属性和能量的读物,摆满了书架籍柜。

“经”与“书”的概念,混淆杂呈。

“经典”之多,涉及之广,使人目不暇接,甚至将唐诗宋词都作为经典罗列于市,使家长们和老师们在选经择典中无所适从,难以抉择。

大量经典诵读宣传者推出的诵读方法,过于简朴。

对于“经”和“书”的选择,在推广和介绍中杂乱无章,没有主次分别。

人心浮躁,对经典的解读缺乏“修之身”的基础,媚俗有余,守本不足。

以智解慧,夹杂了大量人欲、私心、贪利,难以发挥经典诵读开慧启智、守德持正的作用,反而有沦为人们争取名利、附庸风雅的手段和遮羞布的趋势。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圣人的经典所包含的智慧与能量,能給人们的心灵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用于滋养和启迪每个人的慧识和自性光明。

选经择典,就如同中医开方一样,必须要辨证施治,君臣佐使配伍得当,各尽其用,恰到好处地适用于人生发展的各种不同时期,适应于人体内环境不同生理阶段的需求,适应无为慧识与有为智识的需求。

老子《德道经》,是当仁不让的首选慧性经典诵读教材。

德慧智经典观诵的基本准则:采信和使用老子“上善治水”双可教育法,主动天人合一,全面提升精、气、神,开启慧识生理功能。

运用老子“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的益损教育法,规范意识和智能,进入善、正、德人生品格的佳境,使慧识能够顺利透发产生。

尊道贵德,敬天爱地,用“善正德”的道光德能,天德养神,地气养形,为心脑同步教育的展开而护航。

“德慧智教育”之歌诵读词

“德慧智教育”之歌诵读词

个人收集整理-ZQ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孩子甲问:妈妈,我们读地是什么呀?
妈妈甲回答:孩子,我们诵读地是很久很久以前老子爷爷写地一本书,叫《德道经》.
孩子甲:哦!
孩子乙问:妈妈,我们为什么要诵读啊?
妈妈乙回答:孩子呀,诵读《德道经》能够让我们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健康,越来越漂亮!
孩子乙回答:那太好了,我要天天诵读《德道经》.
第二场景:八个小孩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第三场景:一个小孩唱《上善治水》歌.
第四场景:家长孩子齐诵《上善治水》
“上善治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居眾之所惡,故幾於道矣.
居善地,心善潚.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蹱善時.
夫唯不爭,故无尢.”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第五场景:齐诵“诵圣贤经典兴道德文化杨核心价值圆中华梦想”
1 / 1。

德慧智国学经典诵读五字诀

德慧智国学经典诵读五字诀

恭字诀阶段的进阶
恭字诀的经典导读方法一 恭是文化承传的心法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
“可”经之法在于恭
恭敬恭诵又恭信
• 一、文化是民族的灵魂 • 二、“可”经乊法在于恭 • 三、恭敬恭诵又恭信
第一次第
恭字诀阶段进阶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
胡锦涛主席在党的 十七大报告当中指出: 弘扬中华文化,建 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 园 。 当今时代,文化越 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 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 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 的重要因素。
解决问题之道
• 实践老子思想方法论的: “修乊身,其德乃真。”
运用气音光 补充善正德能量 延缓损耗
细 胞 中 的 端 粒 体
人生所消耗能量的自主性补充
中国文化深知“音”的重要作用,因此在钟的设计 上,敲击外壁,使“音” 免受“声”的混杂和干扰。
我用心 我养气 我乘风 我能忍 我必赢 我有能量 我有告诫 我怕谁 !
诵读方法传承的记载
“可”经之法在于恭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 • 历史上,所有经典中,对“诵读经典”的理论和 方法,传承最完整、记载最详细的,莫过于老子 的《德道经》。 • 它不仅详细记载了大慧智文化传承的理论和方法 ,而且还将这些理论方法、口诀和奥秘,用隐喻 藏诀的方式,隐藏在《德道经》的经文之中。 • 特别是在《德道经》中,老子详细地记载了,通 过诵读道德经典,身心发生巨大变化、人的道德 品质发生巨大提升的生命真相和实相。为了记载 这些生命的真实形相,老子独创自造了慧性文字 高达近百个之多。 • 这些记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教育史上 独一无二的最珍贵的记录。
国学经典诵读五字诀
北京中华德慧智教育科技中心
熊春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慧智经典诵读讲义系列一第一课熊春锦本课目录:一民族的复兴需要慧智双运型教育(一)中西对比分析慧识教育的失落(二) 慧智的一元四素方法论(1)一元四素方法论概貌:(2)《易经》的灵魂是一元四素女士们、先生们、同学们,大家好!前面一部分的讲解内容中,我们讲到了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灵魂是《老子·德道经》。

这一部分,我们将围绕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本身的内容作一些理论探讨与研究。

一、民族的复兴需要慧智双运型教育世界历史上各民族或国家每一次文化的复兴都有一个规律,那就是必须回到文化的源头上,温故而知新,吸取知识营养再前进,才能绽发出无比灿烂的光辉。

我国要想实现民族文明的复兴,就必须抓住道德文化的复兴,因为道德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文化,道德是民族精神的食粮。

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说过,“2500年前,人类出现了一个轴心时代,中国有孔子老子,古印度有释迦牟尼,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各自创造了自己的文明,影响了两三千年的社会”。

我们可以看到在世界上的这三大文明中,古印度释迦牟尼所开创的文明,历史上早已经汇入了中国老子和孔子所创造的文明之中。

中西文明也就构成了两大影响世界发展最大的两支文明体系。

而且自十六世纪以后,中国文明西传欧洲,推动着西方文明的前进,老子的思想像永不枯竭的井泉,滋养着中西文明在二十一世纪的大融合。

(一)、中西对比分析慧识教育的失落比较中西两大文明体系发展的起落进程,我们可以客观地发现在十六世纪之前东方文明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越于整个西方。

然而在十六世纪以后,西方文明发展的速度却反超中国,将中国甩在身后。

对于中国文明发展史为什么会落后于西方,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形形色色的观点和立论,各种观点、论述较多。

有的承袭西方的评价,有的继承五四时期的观点,有的则标立新论。

总体而言许多学者都是将眼睛盯着西方文明发展的瑰宝:“逻辑推理,实验证伪”两大方法论进行反思。

认为中国文明的发展缺乏这两样法宝是根本原因所在。

某些著名学者甚至诿过于《易经》,说《易经》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古代没有产生科学思想的罪魁祸首,指出《易经》思想为主体的中华文化的重“归纳法”,重“天人合一”,没有推演法,没有还原论才造成了中国文明发展的落后,批评中国古代缺乏理性思辨、逻辑推理的思想,而这方面正是引发现代科学方法产生所必需具备的思想要素,古希腊哲学家们则更擅长于理性思辨与逻辑推理。

但是这些学者却未能高度重视古希腊的哲学家们,他们推理的基础更多的是建立在从直觉而来的“先验假定”上。

近代许多学者为了维护自己是百分之百的唯物主义者,都主动回避对西方式直觉、对西方关于灵感的探索与研究。

甚至于否定直觉与灵感的客观存性。

如果丢掉一个事物生发的来源和起始,仅仅用结果去判断事物的对错,不用本因、内因、外因全面进行分析,其实也并不是真正的唯物主义者。

翻开中国春秋战国的历史,我们并不难发现中国古代并不缺乏理性思辨和逻辑推理的思想和方法。

而且,我们要看到,爱因斯坦早就断言:“创造并非逻辑推理的结果”。

而且莱布尼茨这位德国启蒙运动中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被称为德国以及欧洲历史上最后一个各学科的通才。

他的逻辑推理不可谓不精妙,可是他却说:“因为问题在于证实古代中国人的学说的价值以及古代中国人远远胜于近代人。

”天才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说过一句著名的天才的名言:“天才那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重要。

”这些人类科学队伍中的佼佼者,他们的逻辑推理和理性思辨难道连我们都不如吗?他们为什么不像我们这样去推崇和迷信“逻辑推理”,而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创造性不是来源于逻辑推理。

莱布尼茨都能坦然地承认我们的祖先“远远胜于近代人”。

爱迪生“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重要”。

这句话不就是在指出创造力的来源吗?诺贝尔奖得主普里高津曾经说:“中国文化是欧洲科学灵感的源泉,欧洲近代文明和科学技术飞跃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输入有直接关系。

”读到国际上科学家们的一些评价,看到我们自己在否定直觉与灵感存在的前提下批评与否定自己民族的文化,盲目地寻找答案,武断地笔下判断,这真是我们民族的一种伤痛,一叶障目使我们丢失了、忘记了、背叛了自己民族科学创造力的源泉。

“中国文化是欧洲科学灵感的源泉”我们自己传统文化中就存在着丰富的科学创造动力,能使欧洲人产生灵感,发挥创造力,却不能使中国人自己具备科学创造力。

能使外国人萌发灵感,却不能使我们自己产生灵感,岂不是难以理解的一件怪事。

原因到底在哪儿?我们的误区在什么地方,而使科学灵感的源泉在自己的国土上枯竭,反而却能够成为欧洲科学灵感的源泉?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盛赞古代中国是“世界发明摇篮”,并将《周易》称之为“万有概念宝库”。

他曾经总结出古代中国有26种重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推动了西方的产业革命。

他指出:“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往往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

”从十七世纪开始,西方科学家通过研究中国文化中的《老子》、《周易》和孔学,结合他们自己长期直觉与灵感基础上的逻辑推理,实验证伪的丰富经验,从中发现丰富的营养,从这个巨大的源泉中汲取直觉和灵感的养料,启迪出许多新原理、新思想、新学说、新发明,使他们的科学研究得到长足的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将指南针、印刷术、火药等三大发明,视为“是资本主义社会诞生的助产婆。

”看作“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

”在西方科学家的分析评价面前,我们却既没有这些切身的感受和体会,又对西方科学创造力的来源充耳不闻。

说明了什么呢?我觉得这说明我们虽然生活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之中,却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的文化。

而且我们学习西方文化也还没有真正毕业,并没有全面深刻地掌握他们的“逻辑推理,实验证伪”这两大法宝的运用,需要直觉与灵感作为前提才能发挥科学创造力的作用。

在理性上扼杀灵感与直觉,不承认它们的存在,主动封闭其产生的可能性,以及抛弃能够滋养其诞生的文化源泉,因此,在此基础上可能诞生的“科学创造性”也就遥遥无期。

西方学者往往都比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那是因为他们具备着经过他们文化土壤培养的直觉和灵感,而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却是熟视无睹,因为我们宣传的理念中祖先的东西都是糟粕、都是封建迷信。

例如,对著名经典《易经》的认识,社会中长期普遍认为她是封建迷信的东西,避之唯恐不及,更不用说学习与研究。

但是,西方科学家却将她视为灵感的源泉,从中获得丰富的精神营养,帮助他们产生直觉与灵感,迸发出科学创造力,从而更深刻地运用逻辑推理。

克里斯朵夫·巴特克曾经说:“易经令人惊奇地接近真理,更令人惊奇的是所有地球的生命秘密同易经的结构密吻”。

六十四卦象严格地对应着遗传密码中六十四个脱氧核糖核酸(DNA)密码因子。

四对硷基(八个数)恰巧与四阴四阳的八卦吻合,而384个阴阳键,也与《周易》中384个阴阳爻吻合得严丝合缝。

他们盛赞《周易》“与最新的科学原理万般巧合。

”西方科学家虽然凭借着他们长期在直觉、灵感、先验论、逻辑推理文化背景熏陶下形成的敏锐观察力,发现易经中的一些真理,从而推动他们科学的发现和发展,但这些却并不是《易经》的全部和精髓之所在,我们的科学家不可以以为《周易》学不过如此而已。

虽然莱布尼茨运用《易》的原理发挥出二进位制数学,使世界的发展进入了电脑时代;虽然英美科学家克里克等人对64个遗传密码作出划时代的发现,验证了《周易》的无比科学性,但是在这一科学成果中《周易》只是显示了它“科学预言”性的作用。

李约瑟说过:“欧洲的哲学倾向于在物质中发现实在,而中国的哲学则倾向于在关系中发现实在”。

一个外国科学家都知道中肯地分析和评价西方科学和中国古代科学思想,而我们自己却武断而粗暴地,将中国古代科学生发动力之源的《易经》扣上“罪魁祸首”之名,这一现象,只能说明自己的蒙昧无知和弃典忘祖,未能读懂祖先之书,见知水平不及于一个不懂中文的外国科学家。

治学的严谨程度,虽然从学于西方,还是缺乏西方逻辑推理的缜密深度。

德慧智教育是中国古代教育与西方教育理念的完美结合分析为什么中国科学发展十六世纪以后落后于西方,必须追本溯源,首先探寻、研究出为什么十六世纪以前,古代中国能够走在世界各民族的前列。

比较一下“轴心时代”三大流派各自的特征,特别是中西的特征,也就不难找到答案之所在。

继而寻觅出十六世纪以后,我们中国在发展中丢失了什么,发展的是什么,一切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既然西方是在直觉与灵感基础上的“逻辑推理,实验证伪”这两件法宝使整个西方世界超越中国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

那么,我国在十六世纪以前,又是凭借着什么法宝,在没有运用“逻辑推理,实验证伪”的前提下,却在科学上、在文明发展上将整个西方世界抛在身后。

我们民族使用何种方法,在那种低下的生产力环境下,诞生出如此丰富多彩的科学成果。

我们必须寻根探源,使自己民族文化的源泉,从尘封之中重新喷发出清泉,流淌滋养整个中华民族,我们要加以研究和继承,并且发扬光大它们。

民族文明的底蕴和特点,是民族文化和科学以及社会发展的源动力。

分析16世纪以前中国的文化与科学为什么会走在世界的前列,而在16世纪以后又反被西方超越而甩在他们身后;其中的答案,实际上就在《老子·德道经》和《周易》这两部世界著名的经典之中。

古代东方是凭借着这两部著名经典,使我们的祖先产生大慧大智,而不仅仅是直觉与灵感,是在人的精神系统中培养出慧智双运的心灵与头脑,以慧识作为科学创造力的能量源泉,以智识实现慧识的发现,而产生科学的成果。

老子的《德道经》就是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食粮,是中国文化能量的源泉;《周易》则是中国文化和科学发展的方法论;《德道经》和《周易》这两部经典就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源泉和土壤。

她们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中国文化和科学发展的根柢,是中华文化和科学发展的源头活水。

(二)、慧智的一元四素方法论著名物理学家卡普拉在他的《物理学之道》一本中说:“近代物理学中许多新发现与古代东方思维惊人的巧合。

这两种思维方式、研究方法是不可替代的,而是互补的,二者不可偏废,不可排斥,不能通过一个理解另一个,也无法从一个推出另一个,两者都是需要的,并且只有互补,才能全面地认识世界。

”那么,什么是古代东方的思维方式呢?这一个重要的命题,由于西方科学家不能深刻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全貌,所以并未作出合符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合理的、科学的命名。

我们也不能傻等着他们通才、全才的结论。

我们自己的学者对这一关系民族复兴的命题,目前还是莫衷一是,各有不同说法和评价。

我觉得还是慧智的一元四素方法论,较能全面中肯地反应出古代中国文明法宝的特点、性质和全貌。

慧智的一元四素方法论,就是中国古代的科学方法论和思维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