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下料长度如何计算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方法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c6807666c175f0e7dd13759.png)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方法柱钢筋1.柱纵筋单根长度=柱基础内插筋+柱净高+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搭接长度(Lle):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a.柱基础内插筋长度=基础高-基础保护层+弯折长度搭接长度(Lle):如果考试时候题中说明为不考虑,不用计算弯折长度:当基础高>LaE时,弯折长度为max(6d,150)当基础高≤LaE时,弯折长度为15db.柱净高长度:基础顶面——顶层梁地面之间的垂直高度c.顶层锚固长度:①中柱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②边、角柱锚固长度:⑴内侧钢筋锚固长度同中柱⑵外侧钢筋锚固长度:1.5LaE(考试用)2.柱箍筋:单根长度=(b-2c+h-2c)*2+2* max(10d,75)b.柱宽;h.柱高;c.柱保护层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加密区长度:①嵌固部分以上长度为:hn/3(hn本层柱净高)②非嵌固部分以上长度为:max(hc,hn/6,500)(考试用)③柱梁节点加密区长度为:梁高+max(hc,hn/6,500)(考试用)④当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钢筋加密区外尚应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的高度范围内加密箍筋。
梁钢筋1.梁上部纵筋长度=总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搭接长度: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左(右)锚固长度:当hc-保护层<LaE时,弯锚,锚固长度=支座宽-保护层+15d当hc-保护层≥LaE时,直锚,锚固长度= max(LaE,0.5hc+5d)保护层:是柱保护层2.下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左(右)锚固长度:同梁上部钢筋(下部钢筋在中支座中的锚固能直锚的时候直锚) 3.上部端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左(右)锚固长度第二排=1/4净跨长+左(右)锚固长度左(右)锚固长度:同梁上部钢筋4.上部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2(净跨长取相邻两跨最大值)+支座宽第二排=1/4净跨长+*2(净跨长取相邻两跨最大值)+支座宽5.架立筋单长=净跨长-净跨长/3*2+150*26.箍筋单长(2肢箍)=(长-2保+宽-2保)*2+2* max(10d,75)根数加密区根数=[(加密区长度-50)/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根数=(净跨长-2*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加密区长度:一级抗震:max(2Hb,500)二级——四级抗震:max(1.5Hb,500)7.侧面纵向钢筋(腰筋)构造筋长度(G打头的钢筋)=净跨长+2*15d抗扭筋长度(N打头的钢筋)=净跨长+2*锚固长度锚固长度同框架梁下部钢筋8.拉筋: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计算工程量时用¢6.5来计算)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拉筋单长=梁宽-2*保+2* max(10d,75)拉筋根数=[(净跨长-50*2)/(非加密区间距*2)+1]*(腰筋根数/2)9.附加吊筋:吊筋单根长度=次梁宽+2*50+2*(梁高-2保)/sin45°(sin60°)+2*20d当主梁高≤800时,吊筋角度为45度;当主梁高>800时,吊筋角度为60度.备注:主次梁相交处,注意附件的箍筋10.屋面框架梁屋面梁上部通长筋=总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搭接长度: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左(右)锚固长度=支座宽-保护层+梁高-保护层(保:为柱的保护层)板钢筋1.板底受力筋单根长度=净跨长+左伸长度+右伸长度+弯钩长度*2板面受力筋单根长度=净跨长+锚固长度*2板底受力筋根数=板面受力筋根数=分布范围/板筋间距+1伸出长度:端支座为梁、圈梁、剪力墙时,伸出长度= max(1/2支座宽,5d)端支座为砌体墙时,伸出长度=max(1/2墙厚,120,板厚)180°弯钩长度=6.25d(当钢筋为一级钢时,末端需加180°弯钩)锚固长度:支座宽-保护层≥la时,直锚,直锚长度=la支座宽-保护层<la时,弯锚,弯锚长度=支座宽-保护层+15d分布范围=净跨长-1/2板筋间距*22.端支座板负筋长度=锚入长度+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中间支座板负筋长度=左标注长度+右标注长度+弯折长度*2(注意标注的长度是否含支座宽)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板负筋间距+1锚入长度:支座宽-保护层≥la时,直锚,直锚长度=la支座宽-保护层<la时,弯锚,弯锚长度=支座宽-保护层+15d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保护层为板的保护层)布筋范围:净跨长-1/2板筋间距*23.分布筋单根长度=净跨(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2搭接长度:分布筋与负筋的搭接长度为150mm端支座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1/2板分布筋间距)/分布筋间距+1中间支座分布筋根数=(左侧板内净长-1/2板分布筋间距)/分布筋间距+1+(右侧板内净长-1/2板分布筋间距)/分布筋间距+1独立基础钢筋1.独立基础底板长度<2500时X方向底板钢筋单根长度=X方向的基础边长-2*保护层X方向底板钢筋根数=(Y方向的基础边长—min(75,S/2)*2)/S+1S为X方向独立基础钢筋的分布间距Y方向底板钢筋单根长度=Y方向的基础边长-2*保护层Y方向底板钢筋根数=(X方向的基础边长—min(75,S/2)*2)/S+1S为X方向独立基础钢筋的分布间距2.独立基础底板长度≥2500时X方向底板钢筋单根长度:①外侧钢筋单根长度=X方向的基础边长-2*保护层外侧钢筋根数:2根②其余钢筋单根长度= X方向的基础边长-保护层**.1* X方向的基础边长其余钢筋根数=(Y方向的基础边长—min(75,S/2)*2)/S-1Y方向底板钢筋单根长度:①外侧钢筋单根长度=Y方向的基础边长-2*保护层外侧钢筋根数:2根②其余钢筋单根长度= Y方向的基础边长-保护层**.1* Y方向的基础边长其余钢筋根数=(X方向的基础边长—min(75,S/2)*2)/S-1。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38d6885c312b3169a451a401.png)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笔记(柳)
一、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方法
1.直钢筋的下料长度=构件长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2.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钩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3.箍筋下料长度=外皮周长-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箍筋下料长度=外皮周长+箍筋调整)
二、常见弯起钢筋的弯曲调整值
三、钢筋弯钩增加长度
1.90度弯钩增加长度=0.285*圆弧弯曲直径-0.215d+弯钩平直部分长度
(圆弧弯曲直径一般不小于5d,弯钩平直部分长度符合设计要求。
)(板筋弯钩长度=板厚-2*保护层)2. 135度弯钩增加长度=0.678*圆弧弯曲直径+0.178d+弯钩平直部分长度
(0.678*2.5d+0.178d+10d=11.9d)(圆弧弯曲直径一般不小于2.5d,弯钩平直部分长度一般不小于10d。
)
3. 180度弯钩增加长度=1.071*圆弧弯曲直径+0.571d+弯钩平直部分长度
(圆弧弯曲直径一般不小于2.5d,弯钩平直部分长度一般不小于3d。
1.071*2.5d+0.571d+3d=6.25d)四、钢筋保护层。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44dfaa2fbd64783e09122b86.png)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钢筋因弯曲或弯钩会使其长度变化,在配料中不能直接根据图纸中尺寸下料;必须了解对混凝土保护层、钢筋弯曲、弯钩等规定,再根据图中尺寸计算其下料长度。
各种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如下: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上述钢筋需要搭接的话,还应增加钢筋搭接长度。
1.弯曲调整值钢筋弯曲后的特点:一是在弯曲处内皮收缩、外皮延伸、轴线长度不变;二是在弯曲处形成圆弧。
钢筋的量度方法是沿直线量外包尺寸(图9-46);因此,弯起钢筋的量度尺寸大于下料尺寸,两者之间的差值称为弯曲调整值。
弯曲调整值,根据理论推算并结合实践经验,列于表9-23。
图9-46 钢筋弯曲时的量度方法钢筋弯曲调整值表9-23钢筋弯曲角度30°45°60°90°135°钢筋弯曲调整值0.35d 0.5d 0.85d 2d 2.5d注:d为钢筋直径。
2.弯钩增加长度钢筋的弯钩形式有三种:半圆弯钩、直弯钩及斜弯钩(图9-47)。
半圆弯钩是最常用的一种弯钩。
直弯钩只用在柱钢筋的下部、箍筋和附加钢筋中。
斜弯钩只用在直径较小的钢筋中。
图9-47 钢筋弯钩计算简图(a)半圆弯钩;(b)直弯钩;(c)斜弯钩光圆钢筋的弯钩增加长度,按图9-47所示的简图(弯心直径为2.5d、平直部分为3d)计算:对半圆弯钩为6.25d,对直弯钩为3.5d,对斜弯钩为4.9d。
在生产实践中,由于实际弯心直径与理论弯心直径有时不一致,钢筋粗细和机具条件不同等而影响平直部分的长短(手工弯钩时平直部分可适当加长,机械弯钩时可适当缩短),因此在实际配料计算时,对弯钩增加长度常根据具体条件,采用经验数据,见表9-24。
半圆弯钩增加长度参考表(用机械弯)表9-24钢筋直径(mm)≤6 8~10 12~18 20~28 32~36一个弯钩长度(mm)40 6d 5.5d 5d 4.5d3.弯起钢筋斜长弯起钢筋斜长计算简图,见图9-48。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cb12a3bc284ac850ad0242f7.png)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梁钢筋两侧端部无锚固角度如下:
注:钢筋端部保护层厚度取10mm、其他位置保护层厚度取25mm。
(看题目)
弯曲量度差值:当弯曲30°取0.3d 弯曲45°取0.5d 弯曲60°取d
弯曲90°取2d 弯曲135°取3d 弯曲180°取6.25d
①梁下部贯通筋:总跨长度+(是否两侧有墙体、柱子有的话加上乘以2)-(2倍的端部保护层厚度)=梁下部贯通筋下料长度
②梁上部架立筋:
外包尺寸:总跨长度+(是否两侧有墙体、柱子有的话加上乘以2)-(2倍的端部保护层厚度)
下料长度:外包尺寸+(二倍6.25d)(180°=6.25)
③弯起筋(元宝筋):
端部平直段长:两侧墙体和柱子的宽度+指定的那根弯起钢筋距离墙体的距离总和—端部保护层
斜段长:(梁高-二倍的保护层)×1.414 (弯曲量度差值45°=1.414)
中间直段长:总跨长度(两侧有墙体和柱子的话一定要加上去)-2(两侧的柱子或墙体+弯起筋柱内侧的距离+梁高减两倍的保护层)
端部竖直外包长:梁端部竖直向下距离乘以2
下料长度=外包尺寸-量度差值
{2(端部平直段长+斜段长)+中间直段长+端部竖直外包长}-{(二倍的90°d)-(四倍的45°d)}
④箍筋:
箍筋的外包尺寸:{梁宽-二倍保护层+2d
{梁高-二倍保护层+2d
箍筋的下料长度:(宽+高)2+2倍保护层
箍筋根数:(构件长-2保护层厚度)/箍筋间距+1。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施工)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施工)](https://img.taocdn.com/s3/m/a3ec0d15a2161479171128dc.png)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施工)一般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1.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2.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折量度差值)+弯钩增加长度3. 箍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弯钩增加长度-弯曲调整值(弯折量度差值)或=箍筋周长+箍筋长度调整值4. 曲线钢筋下料长度=钢筋长度计算值+弯钩增加长度曲线钢筋:环形钢筋、螺旋钢筋、抛物线钢筋等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mm)一个Ⅰ(Ⅱ)级钢筋弯钩增加长度(钢筋直径d)钢筋弯曲量度差值表4 (我们统一采用)箍筋弯钩增加长度计算箍筋弯钩形式——结构抗震时,一般为135°/135°或90°/135°;结构非抗震时为:90°/90°或90°/180 °箍筋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非抗震结构为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为箍筋直径的10倍,且不小于75mm。
一个箍筋弯钩增加长度表(Ⅰ级钢筋,直径d)注:由于一般结构均抗震,箍筋弯钩形式多为135°/ 135°即为箍筋弯钩的一般默认形式箍筋调整值钢筋的锚固长度钢筋的锚固长度,是指各种构件相互交接处彼此的钢筋应互相锚固的长度。
设计图有明确规定的,钢筋的锚固长度按图计算;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则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计算。
GB50010—2002规范规定:(1)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普通钢筋La=a(fy / ft)d预应力钢筋 La=a(fpy / ft)d式中 fy fpy —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t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40时,按C40取值;d —钢筋直径; a —钢筋的外形系数(光面钢筋a取0.16,带肋钢筋a取0.14)。
普通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N / mm2)混凝土强度设计值(N / mm2)注:当符合下列条件时,计算的锚固长度应进行修正:1、当HRB335、 HRB400及 RRB400级钢筋的直径大于25mm时,其锚固长度应乘以修正系数1.1;2、当HRB335、 HRB400及 RRB400级的环氧树脂涂层钢筋,其锚固长度应乘以修正系数1.25;3、当HRB335、 HRB400及 RRB400级钢筋在锚固区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钢筋直径的3倍且配有箍筋时,其锚固长度可应乘以修正系数0.8;4、经上述修正后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按公式计算锚固长度的0.7倍,且不应小于250mm;5、纵向受压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受拉钢筋锚固长度的0.7倍。
钢筋的下料长度的计算
![钢筋的下料长度的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46d849fa7c1cfad6195fa738.png)
钢筋的下料长度的计算1.定义钢筋配料是根据结构配筋图,先绘出各种形状和规格的单根钢筋并加以编号,然后分别计算钢筋下料长度和根数,填写配料单,申请加工。
2.钢筋下料长度计算钢筋因弯曲或弯钩会使其长度变化,在配料中不能直接根据图纸中尺寸下料;必须了解对混凝土保护层、钢筋弯曲、弯钩等规定,再根据图中尺寸计算其下料长度。
各种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如下: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上述钢筋需要搭接的话,还应增加钢筋搭接长度[1]。
下料长度:是按钢筋弯曲后的中心线长度来计算的,因为弯曲后该长度不会发生变化。
外包标注:简图尺寸或设计图中注明的尺寸不包括端头弯钩长度,它是根据构件尺寸、钢筋形状及保护层的厚度等按外包尺寸进行标注的,他有几种不同的标注方法,具体见下图:弯曲量度差:钢筋弯曲时,其外壁伸长,内壁缩短,而中心线长度并不改变,计算钢筋的下料长度是按中心线的长度计算的。
显然外包尺寸大于中心线长度,它们之间存在一个差值,我们称之为“量度差值”。
弯钩增加长度:当使用不同的外包标注方法时,有可能外包标注的长度没有弯钩按中心线长度增加的大,这样就存在一个实际下料长度和外包标注之间的一个差值,这个差值就是下料时应按外包标注所增加的长度,具体右图。
如上图90度弯钩,当按如下两种外包标注时其弯钩的计算方法不同。
如果外包尺寸只标注L,那么就存在一个弯钩增加长度,即实际下料长度应是钢筋中心线的长度,也就是钢筋垂直弯曲部分长度AB,加上90圆弧长度,再加上底部除圆弧部分的长度S,大于外包标注尺寸L,即AB+R+S与L的差值就是弯钩的增加长度。
如果外包尺寸标注L,L1,则这时的实际下料长度AB+R+S明显小于外包标注长度L1+L,这时L1+L与AB+R+S的差值就为弯曲量度差。
总结:从以上解释可以看出,对于不同的标注,需要使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当90弯钩按第二种方法标注时,其下料长度为外包尺寸之和减去弯曲量度差,若按第一种方法标注时,则下料长度为外包之寸加上弯钩增加长度。
钢筋下料长度如何计算?三个公式一次看懂!
![钢筋下料长度如何计算?三个公式一次看懂!](https://img.taocdn.com/s3/m/fe089d4e5022aaea988f0f4f.png)
钢筋下料长度如何计算?三个公式一次看懂!本文图文解析了钢筋下料长度计算的三个公式,分别对应:①直钢筋、②弯起钢筋、③箍筋,轻松看懂之后,对现场工作很有帮助!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有许多形状各异、功能不同的钢筋,比如纵筋、分布筋、拉结筋、箍筋、弯起钢筋、架立筋、马凳筋等等,这些钢筋共同组成了结构构件的钢筋骨架,共同发挥各自的作用。
但是从钢筋厂家运进施工现场的钢筋可不是这个样子的。
都是一根根长度相等的直线状态的钢筋捆在一起,比如有9米的,也有12米的,像下面这样:还有曾经比较常见的圆盘条,主要是光圆钢筋,现在已经不常用了。
因此,就要通过钢筋工把进场的直线状态的钢筋加工成我们所需要的样子,也就是配筋图要求的样子。
这时候就必然出现钢筋的弯曲、搭接、焊接、切断。
而这种成型钢筋,到底需要多少进场钢筋才能加工出来,也就是确定成型钢筋在直线状态下需要多少长度,这样才能对进场钢筋进行准确切割。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工作。
这个工作就叫做钢筋下料。
而在钢筋下料中,对钢筋长度影响最为复杂的就是钢筋的弯曲。
作为一种具有良好变形性能的建筑材料,钢筋弯曲的特点是在弯曲处内皮缩短,外包尺寸伸长,而中心线尺寸不变(如下图所示),所以我们只要把握住中心线尺寸,就可以得到钢筋的下料长度。
搞清了这个问题,就可以准确的进行下料长度计算了。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主要有三个公式,分别对应直钢筋、弯起钢筋和箍筋,下面我们一一介绍一下:一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弯钩增加长度+钢筋搭接长度上述公式中,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钢筋搭接长度都可以通过结构施工图纸、《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6G101图集得到准确的数据,而弯钩增加长度需要结合我们前面讲的“弯曲处内皮缩短,外包尺寸伸长,而中心线尺寸不变”按照16G101图集的规定进行计算。
首先确定弯弧内直径D和弯钩平直段长度(钢筋直径为d)。
对于光圆钢筋,末端为混凝土保护层,内径D一般取2.5d,弯钩平直段取3d,如下图所示(180度半圆弯钩):这样就可以计算出其弯钩增加长度为6.25d。
钢筋下料长度
![钢筋下料长度](https://img.taocdn.com/s3/m/99db281f52d380eb62946dbb.png)
90°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
⊿=0.822d-0.178D
注:HPB235 级钢筋 D=2.5d; HRB335 级钢筋 D=4d; HRB400 级钢筋 D=5d 弯起钢筋弯折 30°、45°、60°时的弯曲调整值 弯曲调整值 弯折角度 计算式 30° 45° 60° ⊿=0.012D+0.28d ⊿=0.043D+0.457d ⊿=0.108D+0.685d 按 D=5d 0.34d 0.67d 1.23d
1、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弯钩增加长度
弯 钢 筋 钩
180°弯钩 6.25d 7.86d(无设计要求) 8.93d(无设计要求)
90°弯钩 3.5d 3.93d(无设计要求) 4.21d(无设计要求)
135°弯钩 4.88d 5.89d(无设计要求) 6.57d(无设计要求)
HPB235 HRB335 HRB400
3、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外皮周长+弯钩增加长度-弯曲调整值 弯钩增加长度
弯 钢 筋 钩
180°弯钩 13.25d(抗震) 14.86d(抗震) 15.93d(抗震)
90°弯钩 10.5d(抗震) 10.93d(抗震) 11.21d(抗震)
135°弯钩 11.88d(抗震) 12.89d(抗震) 13.57d(抗震)
HPB235 HRB335 HRB400
2、弯起钢筋下料长度=指段长度+斜段长度+弯钩增加长度-弯曲调整值 钢筋弯折 90°和 135°时的弯曲调整值 弯折角度 钢筋级别 HPB235 HRB335 HRB400 HPB235 HRB335 HRB400 弯曲调整值 计算式 ⊿=0.215D+1.215d 取值 1.75d 2.08d 2.29d 0.28d 0.11d -0.07d
钢筋下料长度如何计算
![钢筋下料长度如何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66b7d757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5a.png)
钢筋下料长度如何计算
首先,要了解钢筋的长度计算需要以下几个要素:梁、柱的尺寸、钢筋的直径和受力形式。
1.梁的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钢筋需要在梁的受力区域覆盖,以保证梁的受力性能。
一般情况下,梁的钢筋覆盖层厚度为25mm。
所以,钢筋下料长度 = 梁的截面尺寸 - 钢筋直径 - 钢筋覆盖层厚度的两倍。
2.柱的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柱的钢筋下料长度根据钢筋受压区的高度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钢筋的下料长度应该大于等于受压区高度的两倍。
受压区高度计算可以根据静力分析进行,也可以根据规范中的柱受力图表进行查找。
3.钢筋的受力形式:
钢筋受力形式有拉力和压力两种。
对于拉力钢筋,其下料长度应为实际需要长度加上一定的储备长度,以便于施工时的调整。
对于压力钢筋,其下料长度应满足钢筋的受压区高度的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计算方法是基于一般情况下的设计规范和施工要求。
在实际工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斜梁、悬挑梁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计算。
并且,钢筋的下料长度还需要根据标准长度进行合理的排布和搭接,以尽量减少钢筋的浪费。
总之,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一环,需要结合具体的工程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计算,并合理安排钢筋的搭接和排布,以确保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完整版)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完整版)钢筋下料长度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b5bd41a031126edb6e1a1042.png)
梁板钢筋的下料长度 =梁板的轴线尺寸-保护层(一般25)+上弯勾尺寸180度弯勾=6.25d90度弯勾=3.5d45度弯勾=4.9d再咸去度量差:30度时取0.3d\ 45度0.5d\60度1d\90度2d\ 135度3d如果是一般的施工图纸按上面的方法就可以算出来如板的分布筋\负盘\梁的纵向受力筋\架力筋.如果是平法施工图那就要参考03G101-1B了箍筋的长度:外包长度+弯勾长度-6d弯勾长度6加100\8加120\10加140箍筋个数=梁构件长度-(25保护层)*2/箍筋间距+1矩形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表1)式中箍筋周长=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外包宽度=b-2c+2d;外包长度=h-2c+2d;b×h=构件横截面宽×高;c——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d——箍筋直径。
箍筋调整值见表1。
2.计算实例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内配筋箍筋φ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
解:外包宽度= b-2c+2d=250-2×25+2×6=212(mm)外包长度=h-2c+2d=500-22×25+2×6=462(mm)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110(调整值)=2(212+462)+110=1458(mm)≈1460(mm)(抗震箍)错误计算方法1:箍筋下料长度=2(250-2×25)+2(500-2×25)+50(调整值)=1350(mm)(非抗震箍)错误计算方法2:箍筋下料长度=2(250-2×25)+2(500-2×25)=1300(mm)梁柱箍筋的下料,在施工现场,如果给钢筋工一个总长=2b+2h-8c+26.5d的公式,钢筋工不是太欢迎;如果将梁的已知保护层直接代入公式,使表达方式简单一些,钢筋工就容易记住。
钢筋下料尺寸计算
![钢筋下料尺寸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c768d4ffc8d376eeaeaa315a.png)
钢筋下料尺寸计算发表于2010-1-12 16:55:42分使用道具小中大楼主一般钢筋下料按外包尺寸进行,没有内包尺寸,叫内皮尺寸;定义按字面理解就ok了,拿箍筋来理解!计算方法: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钢筋弯曲角度30°45°60°90°135°钢筋弯曲调整值0.35d0.5d0.85d2d 2.5d弯钩增加长度:一般半圆弯钩为6.25d,直弯钩为3.5d,斜弯钩为4.9d箍筋直径6810~12箍筋调整值506070箍筋箍筋:(gu jin) ties用来满足斜截面抗剪强度,并联结受拉主钢筋和受压区混凝土使其共同工作,此外,用来固定主钢筋的位置而使梁内各种钢筋构成钢筋骨架的钢筋。
1.矩形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表1)式中箍筋周长=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外包宽度=b-2c+2d;外包长度=h-2c+2d;b×h=构件横截面宽×高;c——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d——箍筋直径。
2.计算实例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内配筋箍筋φ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
解:外包宽度= b-2c+2d=250-2×25+2×6=212(mm)外包长度=h-2c+2d=500-2×25+2×6=462(mm)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110(调整值)=2*(212+462)+110=1458(mm)≈1460(mm)(抗震箍)箍筋形式使用结构箍筋弯钩不直段长度lp 箍筋直径hpb235级hrb335级crb550级6 8 10 12 8 10 12 5 67 890°/90°一般结构lp≥5d 5d 6d 5.28d30 40 50 60 50 60 70 30 30 40 40135°/135°抗震结构lp≥10 18d 20d 18.4d110 140 180 220 160 200 240 90 110 130 15抗震结构中箍筋长度的计算。
建筑工程钢筋下料长度计算过程及注意事项
![建筑工程钢筋下料长度计算过程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72fedc1910661ed9ac51f305.png)
箍筋弯90°/180°弯钩时,两个弯钩增值为:(1.07D+5.57d)+(0.285D+4.785d)=1.335D+10.355d;当D=2.5d,平直段为5d,两个弯钩增加值为14d。
箍筋弯135°/135°弯钩时,两个弯钩增值为:2*(0.68D+5.18d);当D=2.5d,平直段为5d,两个弯钩增加值为14d。
经验公式(来源于规范书籍)
箍筋下料长度=内尺寸周长+(28D)抗震
箍筋下料长度=内尺寸周长+(14D)非抗震
量度差、端部弯钩增值无论按理论公式还是按近似值公式计算,其结果误差甚小,精确度高。
而外包尺寸的计算,由于计算方法的不同,其结果相差较大,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注意:钢筋图纸给出的总长度均为下料长度,其计算过程就是按上述方法计算的。
我们可以按公式复核一下钢筋尺寸。
钢筋下料长度如何计算
![钢筋下料长度如何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09bee89d915f804d2a16c137.png)
钢筋的下料长度计算一、直线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二、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量度差值(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 长度。
注意:度量差值=钢筋的外包尺长度 减去钢筋的中轴线的长度 钢筋在弯曲时:外侧会变长,而内侧会变短,但轴线尺寸不变。
(所以最外侧的 尺寸和中轴线的尺寸就会有一个差值, 这个差值就是度量差值,或者叫做弯曲调 整值) 可能我的表达有点不清楚,懂了没?要是不明白就给我信息咯钢筋弯曲角度:30° 45° 60° 钢筋 弯曲调整值:0.35d 0.5d 0.85d 若钢筋需要搭接时,还需加上钢筋的搭接长度。
弯钩分为:1。
半圆弯钩2。
直弯钩 3。
斜弯钩 弯钩弯曲度数:180° 90° 45 ° 弯钩增加长度: 6.25d 3.5d 4.5d弯曲:是不带弯钩的,只是钢筋变曲折而已,例如:弯曲 弯钩:。
就是带弯钩啦。
(我怎么觉得这个解释有点怪呢?哈哈哈。
) 三、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分抗震和非抗震,带弯钩和不带弯钩。
详见下表)箍筋的周长=(a-2c+2d )*2+(b-2c+2d )*2 (这个公式你也可以自己合并下下。
。
)合并后的公式为:(a+b-4c+4d )*2 也就是:梁的周长-8c+8d=箍筋的周长90° 135° 2d 2.5d 45 ° 90这个图能看懂吧?嘻嘻嘻。
解释如下:(以梁为例)则其中: a 为梁宽 b 为梁高 c 为保护层厚度 d 为箍筋的直径钢筋保护层厚度是指,受力主筋外边缘到混凝土表面距离。
箍筋调整值(抗震和非抗震的不同、外包尺寸减去轴线尺寸的差值就是箍筋调整值)。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f482306f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75.png)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下料长度计算公式主要取决于混凝土结构的尺寸、布置方式以及钢筋的叠放方式。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情况下的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1.单筋直线段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下料长度=直线段长度+弯钩长度+钢筋叠放长度-弯曲余量
直线段长度是指两个弯折点之间的距离,弯钩长度是根据钢筋直径和规范要求确定的,在一般情况下为6倍直径。
钢筋叠放长度是根据构造形式和规范要求确定的,通常为叠放钢筋长度的一半。
弯曲余量是为了方便施工留出的长度,通常为40倍钢筋直径。
2.多筋直线段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下料长度=直线段长度+弯钩长度+钢筋叠放长度-弯曲余量
多筋直线段的计算方式与单筋直线段相同,只是直线段长度需要分别计算。
3.钢筋弯曲段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下料长度=弯曲段长度+弯钩长度+钢筋叠放长度-弯曲余量
钢筋弯曲段长度是指钢筋在构造中弯曲的长度,一般通过施工图纸中的标示来确定。
4.钢筋搭接段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下料长度=搭接段长度+弯钩长度+钢筋叠放长度-弯曲余量
钢筋搭接段长度是指钢筋在构造中的搭接长度,根据构造形式和规范要求来确定。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公式只是一般情况下的计算方法,具体的计算应遵循相应的规范和施工图纸中的要求。
在实际工程中,还应考虑钢筋的浪费和延伸长度等因素,以确保钢筋的安装质量和施工进度的要求。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是一个经验性的过程,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估算。
在进行计算时,应充分考虑材料的损耗和施工的可操作性,并遵循相应的规范和标准,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施工的质量。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方法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b621bcfc1c708a1284a4419.png)
锚固长度同框架梁下部钢筋
8.拉筋: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计算工程量时用¢6.5来计算)
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
拉筋单长=梁宽-2*保+2* max(10d,75)
拉筋根数=[(净跨长-50*2)/(非加密区间距*2)+1]*(腰筋根数/2)
9.附加吊筋:
吊筋单根长度=次梁宽+2*50+2*(梁高-2保)/sin45°(sin60°)+2*20d
当主梁高≤800时,吊筋角度为45度;当主梁高>800时,吊筋角度为60度.
备注:主次梁相交处,注意附件的箍筋
10.屋面框架梁
屋面梁上部通长筋=总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其余钢筋根数=(Y方向的基础边长—min(75,S/2)*2)/S-1
Y方向底板钢筋单根长度:
①外侧钢筋单根长度=Y方向的基础边长-2*保护层
外侧钢筋根数:2根
②其余钢筋单根长度= Y方向的基础边长-保护层**.1* Y方向的基础边长
其余钢筋根数=(X方向的基础边长—min(75,S/2)*2)/S-1
b.柱宽;h.柱高;c.柱保护层
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
加密区长度:
①嵌固部分以上长度为:hn/3(hn本层柱净高)
②非嵌固部分以上长度为:max(hc,hn/6,500)(考试用)
③柱梁节点加密区长度为:梁高+max(hc,hn/6,500)(考试用)
Y方向底板钢筋根数=(X方向的基础边长—min(75,S/2)*2)/S+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筋的下料长度计算
一、 直线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二、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量度差值(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 长
度 注意:度量差值=钢筋的外包尺长度 减去钢筋的中轴线的长度 钢筋在弯曲时:外侧会变长,而内侧会变短,但轴线尺寸不变。
(所以最外侧的 尺寸和中轴线的尺寸就会有一个差值, 这个差值就是度量差值,或者叫做弯曲调 整值) 可能我的表达有点不清楚,懂了没?要是不明白就给我信息咯
钢筋弯曲角度: 30° 45° 60° 90° 钢筋 弯曲调整值:
0.35d
0.5d
0.85d
2d
若钢筋需要搭接时,还需加上钢筋的搭接长度。
弯钩分为:1。
半圆弯钩 2。
直弯钩 3。
斜弯钩 弯钩弯曲度数: 180° 90° 45 ° 弯钩增加长度:
6.25d
3.5d
4.5d
弯曲:是不带弯钩的,只是钢筋变曲折而已,例如:弯曲 45 ° 90
弯钩:。
就是带弯钩啦。
(我怎么觉得这个解释有点怪呢?哈哈哈。
)
三、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分抗震和非抗震,带弯钩和不带弯钩。
详见下
C
这个图能看懂吧?嘻嘻嘻。
解释如下:
(以梁为例)则其中:a 为梁宽 b 为梁高
c 为保护层厚度
d 为箍筋的直径
钢筋保护层厚度是指,受力主筋外边缘到混凝土表面距离。
箍筋调整值(抗震和非抗震的不同、外包尺寸减去轴线尺寸的差值就是箍筋调整值)
135° 2.5d
表)
箍筋的周长=(a-2c+2d )*2+(b-2c+2d )*2 (这个公式你也可以自己合并下下。
。
) 也就是:梁的周长-8c+8d=箍筋的周长
箍筋总径首巒 K 10 "12
施筋调整値50 帅7()
箍筋调整值表1
是不是有点晕晕的啊。
哈哈哈哈。
好多名词解释咯。
只要不是一头雾水就好。
不过等你做完下面的例题,我保证你什么都会了咯。
A_A
直從(RD )F料杞讒
(IN&)
日if轉
总
(kg)
(D61W T
4
)26俪222352X7B
5190*12,■ |b JQ||2»60
壬%厂3©历6B241102«2.72
汽和尸*25G824110262.72
1处亠
O
©6323205L78
會计心6,9Mftkg(':»隔112.曲迎】惟25t 1049.19^
见上图:(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单位哈。
单位是MM但是在换算成重量
的时候,单位要先换算成为M后,才能计算重量不然要错哦)
①中的钢筋下料长度为:
200*2+6190+2*6.25*25-2*2*25=6802MM 看这个晕不?
那我再说详细点咯:200*2+6190 (这个是直线段的长度)
6.25*25 (这个就是6.25d。
也就是那两个半圆弯钩的长度)
2*2*25 (这个是弯曲了两个90°角所产生的度量差值,弯曲一个90
度量差值是2d。
弯曲2 个的话自然就2*2d,d=25mm ),度量差值是要减去的。
这可是我吃饭的饭碗啊。
555555.。
被你偷学了咯。
)
够详细了吧。
以此类推你算第二个吧。
相信你没问题咯。
③中的钢筋下料长度为:
2*6.25d+(765+636)*2+3760-4*0.5d=6824MM
为什么减去4*0.5d 呢?。
我猜你也会这么问。
因为钢筋弯曲了4次,每次弯曲的角度是45°,而每弯曲一个45°的度量差值是0.5d 。
所以4 次就是4*0.5d 明白了吧。
嘻嘻嘻嘻。
也不是想的那么难哈。
(主要是老师教的好对吧。
哈哈哈哈哈哈。
自恋中。
)好啦。
你自己做第四个吧。
⑤:。
这个就不要我讲了吧。
太简单咯。
你自己算哈!嘿嘿偷懒成功!
最后给你举个算箍筋的例子吧:
例:某抗震框架梁截面尺寸为b*h=250mm*500mm, 梁内箍筋配筋为A6@150 ,梁保护层厚度为
25mm ,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
解:根据公式:D=2*(b-2c+2d)+2*(h-2c+2d)+ 调整值
或者根据公式:D=2* (b+h)-8c+8d+ 调整值
即:D=2* (250+500)-8*25+8*6+110=1458mm
式中110 是调整值,查表即可(是抗震的哦)
嘻嘻嘻嘻。
差不多都会了吧。
哈哈哈!
继续努力哈。
要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就打电话我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