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课时分析
初中化学_《原子中的电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年级:九学科:化学使用人:课型:新授周次:课题第三单元第一节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总课时数主备人审核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认识原子结构示意图,学会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前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
3、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4、了解离子的形成,能区分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学会书写离子符号,并能说出符号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模型化、视频等多种活动方式形成对电子、离子的认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新精神,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
教学重点1.认识原子结构示意图,学会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前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
2.了解离子的形成,能区分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学会书写离子符号,并能说出符号的意义。
教学难点1、初步了解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理解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观看视频阅读短文提出问题:原子是由那些粒子构成的?原子为什么不显电性?板书课题探究活动一:了解核外电子的运动观看视频引导学生分析总结视频内容小结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点1、高速运动;2、无规则运动,无固定的轨道;3、分层运动,离核越近能量越低。
探究活动二:认识原子结构示意图指导学生看课本,了解核外电子分层运动的简单表示方法。
演示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介绍各部分的表示意义以及注意事项学生活动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学生观看视频,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听讲、理解、记忆学以致用将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补充完整,小组交流火眼金睛找出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小结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探究活动三:核外电子与原子化学性质的关系观察前十八位原子结构示意图出示资料卡片,介绍相对稳定结构出示问题,进一步探究金属和非金属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不同特点观看视频,了解氯化钠的形成过程板演氯化钠的形成过程总结离子的概念和写法完成表格小结: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
初三化学第三章知识点整理2022
初三化学第三章知识点整理2022在复习初三化学时,很多同学由于之前没有对知识进行总结和梳理导致复习时效率不高。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初三化学第三章知识点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初三化学第三章知识点整理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知识导学水是由大量的这样的水的微粒聚集而成的。
同样的,其他的物质也是由本身的微粒聚集而成的。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感知微粒的存在,例如,当你走近花园时会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构成花香的微粒运动到我们鼻孔中去了;湿衣服晾干,是一个个的水微粒不断地从湿衣服上扩散到空气中去了,所以衣服干了;在家里倒一杯开水,你仔细观察会发现水面上的水花在不断地运动,这是许许多多的水的微粒相互运动的结果。
所有上述现象都体现了微粒都是在不停地运动着。
水和酒精的混合一定要注意,应先向量筒加入水,再加入酒精,因为水的密度比酒精大,如果先加酒精后加入水,很容易混合比较充分,就不会出现体积变小的现象或现象不明显。
对一般的物质来说,固体、液体的微粒间的间隔小,不易被压缩;气体微粒间的间隔比较大,容易被压缩。
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知识导学要知道哪些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氢气、氧气、水、二氧化碳等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分子很小,体积很小,质量也很小,我们肉眼看不见,也摸不着。
一个分子是不能体现物质的密度、熔点、沸点、状态等物理性质的,物质的物理性质是该物质大量分子的聚集体共同表现出来的。
一个水分子可以体现水的化学性质,在体现水的化学性质时是不可再分的,再分就不是水的分子了,也就不能体现水的化学性质了。
要知道哪些常见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金属(铁、铜、铝等)、稀有气体和金刚石等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从电解水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水分子在这个化学变化中是可再分的,而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再分。
可以体现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在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就目前的实验手段来说,很难看到原子的内部结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课题三元素(第二课时)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2.新课内容:
(1)单质:介绍单质的定义、特性,举例说明常见单质。
(2)化合物:介绍化合物的定义、特性,举例说明常见化合物。
(3)氧化物:介绍氧化物的定义、特性,举例说明常见氧化物。
3.练习与巩固:
(1)让学生书写常见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化学式。
例如:进行铁丝燃烧实验,让学生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而理解氧化物的概念。
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
(1)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对比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特性,加深对三者之间区别的认识。
(2)运用归纳法,帮助学生总结常见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化学式和命名规则。
(3)采用任务驱动法,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在化学反应中的转化关系。
4.小组合作,促进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例如:让学生分组讨论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分类方法,并汇报讨论成果。
5.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1)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2)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3)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师提问:“为什么铁会生锈?铜会变绿?火柴燃烧时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现象与化学物质有什么关系?”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请学生回顾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
3.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特性、分类方法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转化关系。
(二)讲授新知
(3)举例:水(H2O)、二氧化碳(CO2)、硫酸(H2SO4)等。
初三化学第三章知识点
初三化学第三章知识点化学是一门有趣而实用的科学,它探究了我们周围的物质,了解它们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在初三化学的第三章,我们将学习一些重要的化学知识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物质的组成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或分子构成的。
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中子是中性的。
不同元素的原子具有不同的质子数,即原子序数。
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元素的基本单位是原子。
元素还可以根据原子核的不同构成分为同位素,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但质子数或中子数不同。
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
不同分子的化学式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可以通过化学式了解分子的元素组成和比例关系。
二、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学变化转变为其他物质。
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来表示,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用化学式表示。
化学反应中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沉淀反应等。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或其他化学物质之间发生氧化和还原的过程。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而沉淀反应是指物质溶液中的离子结合生成难溶于溶液中的沉淀物质。
化学反应中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存在,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可以推导出化学计量关系,可以通过摩尔的概念来计算。
三、酸碱中和反应酸是指能释放出H+离子(质子)的化合物,碱是指能释放出OH-离子的化合物。
酸碱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中可以通过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来判断反应的终点。
酸碱指示剂根据颜色的变化可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质。
酸碱溶液可以通过酸碱滴定来测定浓度。
滴定是通过滴加一种已知浓度的酸碱溶液来测定另一种酸碱溶液的浓度。
四、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物质中电子的转移过程。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接受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
第三章第一节(第2课时) 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第三节铁及其化合物教师提问:铁的单质能和很多物质产生反应产生铁的化合物,那么铁的重要化合物有哪些呢?教师: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在问题中引出本节课内容。
循序渐进,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新知识的注入。
讲授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新课讲解】铁的氧化物教师:铁元素可以形成三种氧化物,分别是氧化亚铁(FeO)、氧化铁(Fe2O3)和四氧化三铁(Fe3O4)。
教师:通过表格展示各种氧化物的异同:教师:铁的氧化物都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发生反应。
氧化铁和氧化亚铁是碱性氧化物,它们都能与酸发生反应,分别生成铁盐和亚铁盐。
记录笔记,认真倾听。
通过书写和口述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记忆。
【思考讨论】教师:你知道氧化铁和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式吗?答案: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2FeCl3 + 3H2O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3H2SO4——Fe2(SO4)3 + 3H2O教师:氧化铁和酸反应的离子反应式你会写吗?答案:离子反应式:Fe2O3 + 6H+——2Fe3+ + 3H2O 【思考讨论】教师:你知道氧化亚铁和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式吗?答案:氧化亚铁和稀盐酸反应:FeO + 2HCl ——FeCl2 + H2O氧化亚铁和稀硫酸反应:FeO + H2SO4——FeSO4 + H2O教师:氧化铁和酸反应的离子反应式你会写吗?答案:离子反应式:FeO + 2H+——Fe2+ + H2O 【新课讲解】铁的氢氧化物教师:铁有两种氢氧化物,氢氧化铁(Fe(OH)3)和氢氧化亚铁(Fe(OH)2)它们可以分别由相对的可溶性盐与碱溶液反应而制得。
注:Fe(OH)3和Fe(OH)2都是不溶性碱,它们都能与酸发生反应。
【思考讨论】教师: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的FeCl3溶液,然后滴入NaOH溶液。
观察并描述发生的现象。
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思考问题。
记录笔记,认真倾听。
老师和同学一起观察实验现象,思考问题。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教材分析
第三章单元测验 附:第三章同步课课练
溶液物质的溶解度
知识与技能:识记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理解影响固体 溶解度的因素,并能利用溶解度曲线查出不同温度下 某种物质的溶解度。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归纳的能力。以 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 是。
溶液物质从溶液中析出
溶液溶液的组成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知识与技能:识记溶液浓度的概念。识记质量分数 (质量百分比浓度)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知道用水稀 释改变浓度的方法。知道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区别和 联系。掌握溶解度和质量百分比浓度的有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题能力。 讨论式和启发式 教学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的学习 方法。
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质的溶解性;识记饱和溶液和不 饱和溶液的概念;掌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 变的方法。知道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 溶液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的相互转化关系,对学生进行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 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
3.2溶液
一、课时安排: 分六课时(或八)课时 第一课时:分散体系 第二课时: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第三课时:物质的溶解度(可增加1课时) 第四课时: 物质从溶液中析出 第五课时:
溶液的组成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可增加1课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六课时:
溶液的配制(补学生实验)
溶液分散体系
知识与技能:识记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及它们的 相互关系。常识性了解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并知 道它们跟溶液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验、分析讲解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并 求甚解的良好学习品质。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分子和原子一、分子和原子的异同定义性质联系区别1.2.3.4.5.6.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同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所有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和硅是由原子构成的,其他大多数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在受热的情况下,粒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原因是构成物质的粒子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
气体容易压缩是因为构成气体的粒子的间隔较大。
不同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小于原体积的和,说明粒子间是有间隔的。
一种物质如果由分子构成,那么保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如果它由原子构成,那么保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备注二、验证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如右图,取适量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
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由上至下逐渐变红。
【实验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注意事项】浓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氨气。
三、从微观角度解释问题1.用分子观点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没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
(水蒸发时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但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故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
(电解水时水分子变成了新物质的分子,故为化学变化)2.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区别: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3.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结合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结合成化合物分子。
4.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九年级上化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一、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氧气的物理性质(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氧气O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2.氧气的检验(1)【实验2-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①实验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②实验结论:氧气能支持燃烧。
③应用于检验氧气的存在:将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木条复燃,则证明瓶内装的是氧气。
【特别注意】氧气是不可以燃烧的。
讨论:现桌上有三瓶无色气体,分别是氧气、空气、二氧化碳,如何区别?2.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反应现象关于氧气性质的几个实验如下所示:物质的颜色、状态燃烧现象反应表达式注意事项木炭(黑色固体)比在空气中燃烧的更剧烈燃烧;在空气中发出红光;在氧气中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碳+氧气→二氧化碳夹木炭的坩埚钳应由上而下慢慢伸入瓶中硫(淡黄色固体)在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发出明亮蓝紫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氧气→二氧化硫硫的用量不能太多,防止对空气造成污染镁(白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镁+氧气→氧化镁铁(银白色固体)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产生铁+氧气→四氧化三铁在集气瓶底部预先装有少量的水或者一层细沙,防止高温熔融物使集气瓶炸裂石蜡比空气中燃烧更剧烈,发出白光,集气瓶内壁出现水珠,有使澄清石灰水浑浊的气体产生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由以上实验得出结论:(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跟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
(2)氧气具有氧化性,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3)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的更剧烈。
即氧气具有助燃性。
(4)某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可以在氧气中燃烧。
如铁、铝。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妙课题1 分子和原子考试要求认识物质的微粒性,懂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常见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懂原子能够结合成分子能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认识化学变化考点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
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考点二、分子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非常小;⑵在别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⑶分子间存在间隔。
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算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原因。
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别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别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②一具××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例如:一具水分子由一具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不下列几组概念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别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别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别同种原子构成。
考点三、原子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2、分子与原子的比较3、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 分子和原子一、分子和原子的异同二、验证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如右图,取适量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 、B 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 ,加入约5mL 浓氨水。
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 、C 两个小烧杯,烧杯B 置于大烧杯外。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烧杯A 中的酚酞溶液由上至下逐渐变红。
【实验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注意事项】浓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氨气。
三、从微观角度解释问题1.用分子观点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
(水蒸发时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但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故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
(电解水时水分子变成了新物质的分子,故为化学变化)2.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区别: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3.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结合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结合成化合物分子。
4.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5.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裂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分子。
第二节 原子的结构1.原子的构成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有的原子不一定有中子,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原子的种类由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
2.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间的关系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3.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1/12(1.66×10-27kg )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
相对原子质量是通过比较得出的比值,单位为“1”。
121(kg)(kg)⨯=标准碳原子的质量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接近碳原子质量的1/12,而电子的质量约为质子质量的1/1836,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即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第三节 元素1.定义:元素就是具有相同电荷数(即核内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论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
本身没有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 生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再分成更小的粒子(原子) 因此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产生新的分子。 而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不会破裂,只是相互的 间隔变化,因此分子种类不变。
小试牛刀:
下列物质分子由什么原子构成?
二氧化硫 SO2 一个二氧化硫分子由一个硫
原子、两个氧原子构成
氮气
一个氮气分子由两个 N2 氮原子构成
水
H2O
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氢原子、 两个氧原子构成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判断并说明理由
1.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2.汽油挥发---分子大小发生了变化 3.温度计中的水银热胀冷缩--分子的间隔
下图是表示某些粒子的示意图A、B、C、D。图
中的
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请 读图,请回答下面问题: (1.表示单质的图示是_C__ (填序号,下同);
(2.表示混合物的图示是__ _A_、_D; (3.表示化合物的是____ __B 。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C)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
复习旧知:
一、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二.分子的特点: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快 3.分子间有间隔 一般来说,气体>液体>固体
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的本身没有变 化。(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形状变
状态变
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的本身没有变 化。(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形状变
状态变
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的本身没有变 化。(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形状变
固体 液体
状态变
气体
化学反应中,是否分子变了, 化学性质也变了?分子是怎样 变的呢?
1、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质的 变化
水的 蒸发
加热
过
水分子
水分子
氧
分解
化
重新结合
+
氢
的 分 解 过氧化氢
分子
氧 氢氢氧 原 原原原 子 子子子
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
1、分子大,原子小。 2、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则先 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
3、分子的质量比原子的质量要大。 4、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5、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 可分。
根据下列的图形给物质分类(混合物、 纯净物、单质、化合物):
纯净物、化合物
纯净物、单质
混合物
纯净物、单质
已知“○”、 “●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如
C D 图所表示的气体物质中: ① 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② 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
C
D
读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AB
C
D
E
以上五幅图表示
混合物的有 CDE ,
表示纯净物的有 AB 表示单质的有 A,表示化合物的有 B 。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注
意
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相比,分子要大些。但不能笼统认为 分子比原子大。
试说说下图(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 氢)所包含的信息:
讨论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试分析在 氢气与氯气的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
情况,推论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 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
氧水 分分 子子
水蒸发: 物理变化
水分子本身没有变
变化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
水的化学性质也没有变
过氧化氢分解: 化学变化
过氧化氢分子发生了分解破裂,产生了新 的分子(水分子和氧分子)
新的分子(水分子、氧分子)不再保持过 氧化氢的化学性质
讨论
•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 过氧化氢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 么不同?
点
(3)分子间有间隔。
(3)原子间有间隔。
(4)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的分子 (4)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的原子
,性质不同。
,性质不同。
区 在化学变化后,分子变成了新 别 的分子。
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 、大小、性质都不变。
联 系
分子由原子构成
原子是构成分子的粒子,也是 直接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 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看物质的变化的 实质。
•
物理变化实质是
分子本身不变,只是分 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
• 化学变化实质是 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
重新构成新分子或直接 构成新物质的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
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碳、硅、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是由 原子直接构成
1、氦由__氦__原__子__构成; 2、氮气由___氮_气__分__子构成; 3、水由___水_分__子______构成 4、过氧化氢由___过_氧__化__氢__分__子构成 5、铁由___铁__原_子______构成
发生了变化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四季美景,能说明分子不断运动的是
( B)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荷花飘香 C.秋天,落英缤纷 D.冬天,雪花飘飘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下列现象既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又能
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C)
A.人在花园中嗅到花的香气 B.湿衣服经晾晒变干 C.固体碘受热变成蒸气 D.空气受压体积变小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化学反应的实质:
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 的分子。
所以,分子变了,其化学性质也变了。
一、分子的定义: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3、化学变化的实质:
读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微观示意图, 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分解
组合
+
氧化汞分子 汞 氧 原原 子子
氧 分 子
汞 原 子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水分子 氧分子
氢分子
H O
H
OO
HH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原子
1、特征: (1)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原子是不断运动的 (3)原子间有间隔
2、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原子与分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
分,原子不可以再分。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构成
构成 分子
物质
原 子
直接构成
物质(金属,稀有气体, 固体非金属单质)
分子和原子的比较
分子
原子
相 似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升高,分
子运动加快。
(((21))1)原原原子子子是的的不质质断量量运和和动体体的积积,都都温很很度小小升高,原 子运动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