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理 PPT课件
中国历史地理(精美ppt课件)
郡—县(道、邑、侯国) (后期)中央: 王国——县
汉初中央直辖 15 郡,武帝时增至 110 郡国。前106年将全国分为13个区域, 每个区域称部,派一刺史执行监察 职能。各州借用《禹贡》九州之名, 外加两个《周礼 •职方》州名,另外 两个不在《禹贡》范围内,合在一 起共 13 个刺史部:冀、兖、青、徐、 扬、荆、豫、凉、益、幽、并、朔 方、交趾。后来又增加一个司隶校 尉部。共14个监察区。
第三讲 千古足音
——中国古代交通道路 与军事地理
第一节
一
川陕交通
“关中”的取意与秦统一的战 略进程
函谷关 潼关 蒲津关 武关 嶢关 萧关 散关 金锁关 雍(戎、狄)-→ 栎阳(魏河西之地) -→ 咸阳(天下) 以咸阳、长安为中心的沿渭河道路
九原郡
雁 门 郡
直 道 咸 阳
蜀中郡
太 原 郡
第一节 分封制 ——分土而治
分封=封建:封邦建国。 天下——国——家 《礼记》:“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 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封建制的 实行以宗法制为基础,即天子以嫡长子继位,众子为 诸侯;诸侯以嫡长子继位,众子为大夫;大夫以嫡长 子继位,众子为士。 士 →大夫 →诸侯 →天子 封建制是地缘关系,宗法制是血缘关系,合二而一就 是以地缘关系维持血缘关系。 历史上实行分封制的主要时期:秦以前、西汉前期、 西晋时期、明初。
常 山 郡
薛郡
蜀 郡
直 道
蒲关道
函谷道
渭北道
武关道
二
蜀道难——川陕交通
(一)秦岭通道: 子午道:子午镇→子午谷→秦岭→石泉 →饶风关→南子午镇→城固→汉中 灙骆道:周至→骆谷关→洋县→灙水→ 城固→汉中 褒斜道:郿县→留坝→褒城→汉中 故道:宝鸡益门镇→清姜河→略阳→勉 县→汉中
历史地理分享会:历史地理文化知识及名胜古迹介绍PPT
应用
历史地理文化知识对旅游线路规划的影响
时间安排:根据历史地理文化特点,合理安排旅游行程
• 文化遗产保护期:如故宫、云冈石窟等
• 季节性旅游:如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桂林山水等
• 特色节日活动:如春节、中秋节等
线路设计:结合历史地理文化知识,设计具有特色的旅游线路
• 文化体验线路:如丝绸之路、大运河等
• 佛教传入:佛教与道教的融合
中国历史地理文化价值
历史研究价值:中国历史地理文化为
历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文化传承价值:中国历
史地理文化为后世留下
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民族融合价值:中国历
史地理文化促进了各民
族的交流与融合
• 政治制度:如科举制度、丞相制
• 文化遗产:如故宫、长城等
• 民族交流:如胡服骑射、佛教传
• 岭南文化:以粤语、粤菜为代表
• 吴越文化:以水乡、丝绸为代表
• 西南文化:以多元民族、宗教为代表
• 历史传承性: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传承不断
• 文物古迹:如故宫、长城等
• 传统文化:如春节、中秋节等
• 文学艺术:如唐诗、宋词等
• 包容性:中国历史上各朝代都有一定程度的包容与融合
• 胡服骑射:汉族与北方民族的交流
天山天池(新疆)
• 新疆著名的自然景观
• 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
东北地区著名名胜古迹
01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黑龙江)
• 冬季旅游胜地
• 中国著名的冰雪景观
02
长春伪满皇宫(吉林)
• 清朝末年的皇宫
• 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遗址
03
大连老虎滩(辽宁)
• 海滨度假胜地
《中国历史地理学》课件
目录
• 历史地理学概述 •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领域 •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应用价值 •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前沿问题与展望
01
历史地理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及其与人类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
详细描述
详细描述
历史地理学最初以描述性研究为主,随着学科的发展 ,逐渐进入分析性阶段,开始深入探究地理环境变化 的内在机制。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 展问题的凸显,历史地理学不断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 ,呈现出跨学科和全球化的趋势。目前,历史地理学 在自然灾害、城市化、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等领 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重要的 科学支持。
05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前沿问题与展望
新技术与新方法的运用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利用遥感影像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历史时期地理环境重建 和空间分析。
数字人文技术
结合数字技术进行历史地理数据的数字化处理、可视化和交互,提 高研究效率和成果展示效果。
分子地理学技术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迁徙、遗传和基因交流等 。
历史地理学以地理环境为研究对象,探究地理现象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以及这些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 响。它具有综合性、动态性和跨学科性的特点,需要综合运用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环境学等多个学科的理 论和方法。
研究目的与意义
总结词
历史地理学旨在揭示地理环境变化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为人类更好地适应和利用地理环境提 供科学依据。
02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起源与早期发展
起源
2023高中历史选修七 中国历史地理 课件
2023高中历史选修七中国历史地理课件一、中国历史地理概述中国历史地理是研究中国历史与地理相互关系的学科,通过对中国历代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交通网络等进行系统考察,揭示中国历史变迁的地理背景和地理因素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1.1 中国历史地理的基本概念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的对象是中国历史时期的地貌、气候、水系、土地利用、农业与工业发展、贸易网络等方面的地理现象。
通过分析这些地理现象,可以揭示中国历史的地理背景和地理条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1.2 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方法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考察、文献资料分析、地理信息技术等。
实地考察是重要的研究手段,通过对实际地理环境的观察和调查,可以得到准确的数据和直观的感受。
文献资料分析是对历史文献中的地理描述进行梳理和分析,可以揭示历史事件与地理条件之间的联系。
地理信息技术则可以通过数字化地图等工具,对历史地理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供更为直观和准确的结果。
二、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它在中国的发展有着深厚的地理背景。
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主要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2.1 黄河流域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母亲河,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河流之一。
黄河流域地理环境复杂,包括黄土高原、戈壁滩、黄河平原等地貌类型。
黄河的洪水灾害和泥沙淤积现象,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2.2 长江流域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水路交通线之一。
长江流域地理环境较为丰富,包括巴蜀平原、洞庭湖平原、江南水乡等地貌类型。
长江流域的自然资源丰富,农业农村经济、交通网络以及城市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地理因素作用。
三、中国历史时期的交通与贸易中国历史地理中,交通和贸易是重要的研究内容,它们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
3.1 交通网络中国历史时期的交通网络主要包括陶器道、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重要交通线路。
这些交通线路使得中国与世界各地建立了广泛的交流与贸易,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中国历代疆域》课件
未来中国疆域经济将更加一体化,将加强区域合作和协调发展, 促进经济繁荣。
疆域文化多元化
未来中国疆域文化将更加多元化,将更加注重文化多样性和保护 文化遗产,促进文化交流和发展。
THANK YOU
南的水军防御等。
04
中国历代疆域的管理与制度
行政区划制度
郡县制
秦朝开始实行郡县制,将 全国划分为若干个郡,再 由郡管辖若干个县,实现 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
行省制
元朝创立行省制,将全国 划分为10个行省,加强中 央对地方的控制。
府州制
明清时期实行府州制,以 府、州、县为地方行政单 位,加强中央集权。
疆域的重要性
01
02
03
国家安全
疆域是国家安全的基础, 保障了国家的领土完整和 主权不受侵犯。
经济发展
疆域内的资源、市场和交 通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疆域的稳定和扩 张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文化传承
疆域是民族文化的发源地 和传承地,疆域的稳定和 扩张有利于保护和传承民 族文化。
疆域的历史演变
边疆管理制度
土司制度
明朝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任命当地首领为土司,负责管理 当地事务,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驻藏大臣
清朝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事务,维护国家主权。
新疆省
清末民初,新疆省设立,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
民族平等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平等政策,保障各民族 的合法权益。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一系列的领土争端和战争,逐渐恢复了部分失地并确立了现 代中国的疆域。例如,通过中苏边界谈判和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等事件,逐渐与苏 联解决了边界问题。
北大中国历史地理第四讲 江河之变 1PPT课件
|
五
贾鲁河走向:今兰考县东-曹县南-商丘北-
河 湖 水 道
次 重
砀山西-萧县北-经徐州入泗,由泗入淮。
大
明初黄河基本以贾鲁河为干流,明中叶以后多
改
股并存,其中主要有:
道
变
1.夺颍入淮(大黄河)。
迁
2.贾鲁河(小黄河)。
3.夺涡入淮。
4.夺濉入淮。
5.由曹县、沛县入运河。
6.曹县、鱼台入运河。
第
四
讲
讲
江 河
• 1168年(金大定八年)黄河再次决口于李固
之
渡,形成南流:长垣东北-东明南-定陶西-
变
曹县南-砀山北-萧县北-经徐州,于邳县由
|
河
泗入淮。(6/10)
湖
水
道
• 1180年(金大定二十年)河决卫州,东南经
变
延津北-封丘南-兰考北-睢县南-商丘南-
迁
砀山北-经徐州由泗入淮。
•
1232年人为决河于归德凤池口(今商丘西北),
构成黄河第五次重大改道。这次改道形成多条河道,
第
主要如下: 1. 夺濉入淮。2.夺汴入淮。3. 夺涡
四
入淮。 4.夺颍入淮。此前黄河南徙不超过唐宋汴
讲
河一线,至此夺颍、夺涡入淮,黄河下游河道已经
江
(
到达了这个扇形平原的西南极限。
河 之
五 )
1351年贾鲁治河,挽河东南走由泗入淮的故道,
变
第
这就是“贾鲁河”。
| 河
湖
水
道
变 迁
第
四
讲
江
河
之
变
|
河
湖
水
第1章 中国历史地理环境
• 第二,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 的影响
中国的地理环境特别 适合发展农业。正是 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 传统的中国文化才得 以形成和延续。因此 有人甚至认为中国传 统文化就是中国农耕 文化。
• 第三,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 第四,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 我国 的地 势比 较封 闭
• 中国气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 一是节气文化与气候
• 二是中医文化与气候。
• 三是诗词与气候。
• 2、地形、地貌
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高低相差很大,自西向 东构成“三大阶梯”。青藏高原海拔在4000米 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为最高的一级阶 梯。青藏高原以东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 雪峰山之间第二阶梯,海拔多在1000~2000米, 主要由山地、高原和盆地组成,东部宽广的平 原和丘陵是最低的第三阶梯。沿海地区多处于 第三阶梯。
第一章 中国历史地理环境
第一节 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及 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 一、在人文地理环境方面,疆域、政区、民族和 人口的基本特征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 (一)疆域、政区
历代疆域图
政区
秦、两汉:郡—县 魏晋南北朝:州—郡—县 隋:州—县 唐:方镇(道)—州—县。 宋:路—州(府、军、监)—县
自然地理环境并非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标准条件 海洋并非开放的唯一途径,地理环境并非是决定 开放与否的人口数据(单位:万人)
• 历史上,中国人口有两大特点: • 第一是分布不均衡。 • 第二个特点是人口迁移频繁。
• 二、在自然地理环境方面,地形、地貌及气候的 基本特征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 1、气候 中国气候有三个特点: 一是气候类型多种多样。从南到北,既有热带, 又有寒温带,国土的大部分处于温带地区。 二是季风气候明显,冬季多刮北风,夏季多刮南 风,降雨量多集中在7、8、9三个月。 三是大陆气候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年 差较大。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导论)PPT课件
13
●《尚书·禹贡》。
全文1193字。被称为“古今地理志之祖”。以天然山脉、河流、海 岸作为划分州境的地理依据。详细记载了古代的政治制度,九州的划分, 山川的方位和脉络,物产分布,土壤性质等。
关于《禹贡》的考证专著有23种。所以1934年3月1日创刊了《禹贡》 半月刊,1936年5月成立了“禹贡学会”,从其英文译名来看,就是中 国历史地理学。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的网站名为“禹贡网“。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1
导
论
主要讲三个问题:
☆历史地理学的含义及其与其相关学科的关 系。
☆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方法。 ☆历史地理学研究的目的。
2
一、历史地理学的含义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的一切地理现象的分布、变迁及其发生、发展规 律的科学。概括地说,是研究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的演变及其规律的科学。
其内容为:
不过,本书不论是内容或语言,都显得荒诞奇伟,作为历史资料来 运用,必须经过分析研究,即便是山脉、水道,也要祥加考证。
15
☆正史中的《地理志》类及后人辑佚研究资料 。二十四史中
有《地理志》的共16部,无《地理志》的8部。加上《清史稿》、《新 元史》共18部。
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其研究方法必然是历史学和地理学的 交叉、也必然是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的融合。
☆历史文献研究法。
☆野外考察和考古学成果的利用 。
☆地理学方法和技术手段 。
10
☆历史文献研究法
历史地理学主要借助文献资料来研究人类历史上地理现 象的分布、变迁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很多地理现象是人 类生产活动形成的。如运河的开凿、都城的建置、疆域的形 成、政区的划分。
中国历史地理——襄阳.ppt
省 级
襄阳城西13公里的隆中山
市
级清
襄阳城南街中段西侧
市
级清
襄阳城西门外
市
级清
樊城友谊街
市
级明
汉水南岸,万山至襄阳城
市
级清
樊城陈老巷口
市
级明
樊城解放路西头
市
级明
樊城定中街
市
级明
樊城桥头
市
级清
樊城火巷口
市
级清
樊城邵家巷口
文物简况
建于明弘治七年的金刚宝座式塔。 建于明朝,是用材特殊的一字形龙纹影壁。 明代在旧城基址重建的砖墙。 东晋襄阳守将朱序之母韩夫人为抵御前秦进攻,保卫襄阳,率家奴婢及城中
省
春秋战 级国
樊城西北10公里
市 级
真武山
市 级
岘首山
春秋时期邓国的都城,战国秦汉到刘宋的邓县遗址。 民间传说刘备马跃檀溪的马蹄印及溪流。 纪念西晋名将羊祜的建筑遗址,原来著名的堕泪碑已佚。
四
古墓葬
30
山湾蔡坡古墓群
31
叫花子坟
32
朱见淑墓
33
杜甫衣冠塚
34
王叔和墓
市
春秋战 级国
郊区余岗蔡坡村
市 级
序号 名称
一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1
多宝佛塔
2
绿影壁
3
襄阳城墙
4
夫人城
5
诸葛亮故居
6
谯楼
7
铁佛寺大殿
8
襄樊清真寺
9
老龙堤
10
抚州会馆
11
屏襄门
12
பைடு நூலகம்
定中门
13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第一节 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ppt
入的以外,绝大多数都是在中国形成的, 入的以外,绝大多数都是在中国形成的,或者说 己在中国生活了很长时间, 己在中国生活了很长时间,许多少数民族还在中 原建立过政权,其中蒙古族 满族还统治过整个 蒙古族和 原建立过政权,其中蒙古族和满族还统治过整个 中国,但无论是汉族还是非汉族建立的政权, 中国,但无论是汉族还是非汉族建立的政权,都 包容其他民族,都是由多民族共同构成的统一体, 包容其他民族,都是由多民族共同构成的统一体, 也即多元一体。 也即多元一体。
5、秦朝疆域: 、秦朝疆域: 东到辽东半岛 西北部, 西北部,西到 今天的甘肃东 部四川、 部四川、云南 一带,南到岭 一带, 在广东), 南(在广东 , 在广东 北到蒙古高原。 北到蒙古高原
6、 西汉 前206年-8年) 和东汉 公元 年—220年) 西汉疆域的拓 、 西汉(前 年 年 和东汉(公元 公元25年 年
星 堆 出 土 文 物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2).春秋战国时期,生活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 域的中原各民族继续发展和状大, 域的中原各民族继续发展和状大,而生活在其他 边陲地区的民族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文明。 边陲地区的民族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文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以华夏诸族为主体 公元前 年 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且通过书同文、行同伦、 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且通过书同文、行同伦、 度同制、车同轨等一系列政治文化措施, 度同制、车同轨等一系列政治文化措施,使华夏 族开始成为一个基本稳定的族体, 族开始成为一个基本稳定的族体,为汉民族的最 终形成奠定了基础。 终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一节 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 征 (一)疆域
•中国地处亚洲大陆的东部,通常所说的总面积960万 中国地处亚洲大陆的东部,通常所说的总面积 万 中国地处亚洲大陆的东部 平方公里,占世界大陆面积的1/15,大小相当于 个 平方公里,占世界大陆面积的 ,大小相当于1个 欧洲。最东端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口, 欧洲。最东端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口,最西 端延伸到亚洲大陆的腹地——新疆帕米尔高原附近 , 端延伸到亚洲大陆的腹地 新疆帕米尔高原附近 东西时差4个多小时 个多小时; 东西时差4个多小时;最南端位于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 母暗沙,最北端止于在黑龙江省漠河县以北的黑龙江 母暗沙, 主航道中心线上,南北纵长达5500公里。据1986年实 公里。 主航道中心线上,南北纵长达 公里 年实 包括陆地、领海、岛屿、 测,包括陆地、领海、岛屿、内海等在内的领土总面 积新数达1045万平方公里。 万平方公里。 积新数达 万平方公里 •我国辽阔版图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我国辽阔版图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我国辽阔版图的形成经历• • • •
中国历史地理(华中科技大学选修课课件)
西安历代统治者主要是根据政治、经济、军事、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诸方面的条件来考虑决定建立首都的。
政治条件除了全局的势力对比外,还考虑到自身政治传统和习惯。
经济条件要求都城附近是一片富饶的地区,在较大程度上能解决首都的物质需要,无需或只需少量仰给于远处;军事条件要求都城所在地区属形胜之区,既便于制内,又利于御外。
地理位置要求都城大致位于王朝全境的中心地区,距离全国各地都不太远,道里略均,便于都城与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包括政令的传达、物资的运输和人员的来往。
如果地理位置并不居中,但具有便利而通畅的交通路线通向四方,特别是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军事要地,则不居中也就等于居中。
所以地理位置这个条件也可以说成是交通运输条件。
当然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并不存在完全符合理想,各方面条件都十分优越的首都,所以每一个的王朝的宅都,只能是根据当时的主要矛盾,选择比较最有利的地点。
首都的选定一般都反映了该时期总的形势,反过来,首都的位置也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明白了这个道理,那就不难现解历代首都的迁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原四大首都中长安的条件最优,所以它作为首都的时间最长,以此为首都的周、秦、西汉、隋、唐也是历史上最兴旺的王朝。
长安的条件优在哪里呢?刘邦初定都于洛阳,经娄敬、张良建议西都关中。
娄敬说:“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
因秦之固,资甚美膏腴之地,此谓天府者也。
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
夫与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
今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
”张良说:“洛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
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
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关中对关东而言地居上游,关中盆地四面有山河之固;所以建都关中,凭山河之固则退可以守,据上游之胜则进可以攻,对叛乱势力能“搤其亢而坿其背”,在军事上地位十分优越,是之谓“金城”。
中国历史地理课件第五讲(三)自然环境变迁:河口与海岸线以长江口、珠江口为例
香港与其邻近地区图
何 氏 宗 祠(番禺沙湾)
2、沙田的形成,主要有四种形式
湾头淤积发育:由于河水受潮水顶托,便在海湾回流处形 成沙田。
沿河岸发育:即在河岸两边淤积而成。 沿海岛屿、台地发育:围绕小岛、台地而成。 江心沙。 珠三角近二三百年来形成的新沙田,天然积成者少,大部
分是人工造成。
2000年前长江口海岸线
长江口的流向大致是由西北往东南入海,一切沙带、贝壳沙 带、江岸、江堤、海塘亦大致由西北往东南有规则的排列, 因而顺势的同一条沙带、贝壳沙带、江岸等的成陆年代也大 致相同。
太仓、嘉定一带往东北至长江南岸的垂直距离最短,而伸展 速度最慢,约每六十至一百年才涨出一公里;往东南至南汇 的距离最远,而伸展速度最快,约每二十年涨一公里。
地理空间
村落形态
生业 市场
土地经营 宗族 信仰仪式 社会等级 族群分类
明明明清
初正代代
:
军 事 征
:
统 年 间
:
中 叶 士
迁 海 与
服黄大复
/
土 豪 控 制
/
萧 养 之 乱
/
夫 化 礼 仪
界
粮 户 归
/
//
垛 集 军 户
秩 序 重 建
改 革 宗 族
宗 户 籍 制
/
/
屯 田
户 籍 整 理
吴越显德元年(954年)
政和元年(1111年)
嘉定十年(1217)
至顺元年(1330)
历史上江南地区行政区划的设置
万历四十五年(1617)
乾隆元年(1736)
同治二年(1863)
宣统二年(1910)
口岸城市的兴起:上海 1850年的上海
2+中国古代地理学PPT课件
2.3 追求天人和谐,与自然共生,以主 动的适应为主题的人地关系思想
•方修琦, 牟神州.中国古代人与自然环境关 系思想透视.人文地理. 2005,20(4):110-113
•方修琦,萧凌波.中国古代土地开发的环境认知基 础和相关行为特征.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 2007,30(5):26-29
2.中国古代地理学思想
1
主要参考文献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地学史组主编.中 国古代地理学史 科学出版社 1984
• 卢嘉锡,路甬祥主编. 中国古代科学史纲. 河北 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 唐锡仁,杨文衡主编. 中国科学技术史(地学 卷).科学出版社. 2000
• 李约瑟(英). 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地 学). 科学出版社. 1976
19
《管子》
– 地数:开发利用资源,“国用” – 量壤、地量、 – 地有量:人口与土地有一定关系
• 国都与周围农田有一定关系 • 农业人口与土地有一定关系
– 定壤:国土和资源等因素决定着国家发展的规 模程度
• 人口增长的本质:“今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 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财货 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 《韩非子》
• 人体是一个小天地,天地是一个大活体 • 大自然的生命在于阴、阳结合。整个地球表面
是阴阳结合的有机体,称为太极。
• 辩证性:“阴阳变易,生生不息” • 重在关系:研究协调与协同。 • 天人一理:人的心性与天地感应相通
9
人体是一个小天地,天地是一个大活体
• 宋代蔡元定的《发微论·刚柔篇》把构成 大地的四种主要元素直接与人体类比, 指出:
之说。”
资源
– 《淮南子》对此的解释是:“俯视地理,以制度量, 察陵陆、水泽、肥墩、高下之宜,立事生财,以除饥 饿之患。”
中国历史地理
(六)第六次重大改道
1855年(清咸丰五年)河决铜瓦厢,
结束了下游700多年由淮入海的历史, 回到渤海湾入海。
二 有关黄河改道、泛滥原 因的探讨
(一)
1962年谭其骧先生在题为 《何以黄河在东汉以后会出现一个 长期安流的局面》的文章中指出: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程度与这里 的植被覆盖率直接相关,而植被情 况如何又主要决定于生活在这里人 们的生产活动方式。
第一节 分封制 ——分土而治
分封=封建:封邦建国。 天下——国——家 《礼记》:“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 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封建制的 实行以宗法制为基础,即天子以嫡长子继位,众子为 诸侯;诸侯以嫡长子继位,众子为大夫;大夫以嫡长 子继位,众子为士。 士 →大夫 →诸侯 →天子 封建制是地缘关系,宗法制是血缘关系,合二而一就 是以地缘关系维持血缘关系。 历史上实行分封制的主要时期:秦以前、西汉前期、 西晋时期、明初。
武关道
二
蜀道难——川陕交通
(一)秦岭通道: 子午道:子午镇→子午谷→秦岭→石泉 →饶风关→南子午镇→城固→汉中 灙骆道:周至→骆谷关→洋县→灙水→ 城固→汉中 褒斜道:郿县→留坝→褒城→汉中 故道:宝鸡益门镇→清姜河→略阳→勉 县→汉中
(二)巴山通道
金牛道(汉):勉县→宁强→广元
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
州、郡、县三级制。 从东汉末年州成为实际的一级政区。三 国以降三级政区成为正式制度。 各级政区数额急剧增加,《宋书》: “一郡分为四五,一县割成两三。”南 北朝后期三级政区比例:1: 2: 6。 并出现双头州郡。
四、 唐
唐前期,州、县两级制。 贞观元年分天下为10道,开元21年改为 15道。“道”为监察区。 京畿道、关内道、都畿道、河南道、河 东道、河北道、山南东道、山南西道、 陇右道、淮南道、江南东道、江南西道、 黔中道、剑南道、岭南道。
中国历史地理课件第十讲历史上的岭南:地形、交通、行政区划与民系(之一)
5
岭南地形
2020/8/2
6பைடு நூலகம்
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韩江三角洲平原(潮汕平 原)。珠江三角洲,包括西江、北江三角洲和东江三 角洲。广义的珠江三角洲,以西江流域的高要、北江 流域的清远、东江流域的惠州为界;一般狭义的珠江 三角洲较小,新会、高明、山水、增城、东莞、深圳 连线以内。
台地:台地以雷州半岛的电白和高州以西,分布最为 普遍。
2020/8/2
8
岭南地区与中原文化的交往是沿着南岭山地的河 谷进行,这些河谷就是历史上的过岭通道。其中 的大庾岭横浦关道是江西、广东之间最重要的一 条交通线,在秦统一前就存在了,唐玄宗开元四 年(716年,张九龄重修)。
穿越岭南的道路定型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 年),秦出兵平南越,开“新道”,设南海郡、 桂林和象郡,发卒50万人分作五军,各军驻一地。 “新道”筑成后,从关中经汉水顺流下长江,分 别转赣江和湘江,越过岭南后,可直取番禺。
2020/8/2
10
2、三角洲的开发
宋代以前,珠江三角洲的开发只在边缘的平原、谷地、台 地等地方;三角洲因年年受淹,故称潮田,收成不稳定。 宋代及其以后,三角洲的潮田因建堤保田,使其成为收成 稳定的高产田。
2020/8/2
11
清代的广东
2020/8/2
12
三、岭南的民系
五岭山脉与南海的阻隔使广东自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 相对封闭的地域形成了岭南独特的民系、生活习俗、语言等。 岭南自两宋以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广府、客家和潮州(福 佬)三大民系。组成三个民系的族群,与北方中原汉族和岭 南土著有着较大的族缘、血缘和文化渊源的关系。历史上, 北方汉族在不同时期,从不同的原生地陆续南迁到广东的不 同地区,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了各自保留着十分明显的区 域文化特色的广府、客家和福佬(潮州)三个稳定的居民共 同体。
《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古代史地图解读课件(25张PPT)
都城
临安
上京、燕京
统治 基本沿袭北 基本沿袭唐
制度 宋
宋,猛安谋
克制
民族 《绍兴议和》《绍兴议和》 关系
1127年,靖康之变 宋金之战,岳飞抗金 1141年,绍兴议和 宋金对峙,南宋偏安
西域:北庭都元帅府、 宣慰司等掌管军政事 务,加强了对西域的 管辖
吐蕃:宣政院
东北:辽阳行省
台湾:澎湖巡检司, 履行行政管理职能, 以经略台湾
玄宗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玄宗封靺鞨族 为渤海郡王
首领
东突厥:唐太宗时,武力征服, 后被回纥所灭
①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 ②9世纪中期唐与吐蕃会盟
魏晋南北朝隋唐中外交流
1、佛教传入
(1)高僧来华 (2)西行取经:
东晋的法显 唐朝的玄奘 (3)异域文化影响中国 2、佛教外传 (1)鉴真东渡 (2)空海求法
分布特点:分布广泛,朝 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 方向发展。
分封制和宗法制
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等级结构:“天子—诸侯—卿大 夫—士” 影响: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 的政治统治 ②宗法制和分封制互相补充, 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 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郡县制
中央
郡
直接 任命
从天下大乱走向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的局面的形成
时间 220年 221年 222年
国号 魏 蜀 吴
建立者 曹丕 刘备 孙权
都城 洛阳 成都 建康
从三国鼎立走向西晋统一
晋武帝司马炎
三国鼎立局面的破灭 (蜀—魏—吴)
263年魏灭蜀 266年,司马炎代魏建晋 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中国历史地理之政区课堂PPT
(2)两级制向三级制转化的第二循环
• A.隋及唐前期的州(郡)县二级制
• 永嘉乱后,州制渐滥,致使郡形 同虚设。
• 隋开皇三年(583),罢天下郡, 以州领县。
•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省并 州县,改州为郡。全国共190郡, 1255县,平均每郡辖6-7县。
34
(2)两级制向三级制转化的第二循环
• ——郡县制产生的政治背景:为加强对土地的控制与管理。
• 2、战国时期,郡统县形成。 • 因为郡所辖范围内,随着经济开发,人口增多,势力渐强,
加上边地多为国防前线,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为便于控 制,在郡下设县。 • ——郡县制产生的经济背景:生产力水平提高,土地私有 • 制出现,导致新的地方行政制度产生。
唐 中 期 节 度 使 分 布 图
38
(2)两级制向三级制转化的第二循环
• 唐后期,方镇执行最高政区 的职能。
• 安禄山兼范阳、平卢两节度 使,又兼河北道采访使,集 军政、民政一体,开合道与 方镇为一的先例。
• “安史之乱”后全国设四十 多个方镇。
• 初:道—方镇—州—县; • 后:方镇(道)—州—县。
归于尽,只存琅琊王司马睿偏安江东。
31
东晋侨置州、郡、县
•晋室南渡,“政府绥怀遗黎,乃仍以人民之旧居 名其侨寓之郡县,于是侨州郡县制度大兴。侨实 相错,其间辖隶统属复杂殊甚,不可悉计”。
• 侨置种类: • ①侨实相错 ; • ②南北侨相对; • ③一名数地、一地数
名或“散居无实土”。
32
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双头郡县
• ——最早出于《尚书·尧典》而未列州名。
2
禹贡九州图
3
4
传说中的“九州”、“十二州”、“畿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