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的几个经典模型图
大学宏观经济学课件04三部门、四部门模型
四部门模型在未来发展中更具优势,但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理论框架,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
04
案例研究:美国经济中的 三部门、四部门模型
美国经济中的三部门模型应用
家庭部门
作为消费者,家庭部门在三部门模型中负责 消费和储蓄。其经济行为受到收入、利率、 价格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企业部门
作为生产者,企业部门负责投资和生产。其经济行 为受到市场需求、生产成本、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 响。
三部门模型的应用场景
01
三部门模型可以用于分析国内经济政策,例如财政 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02
它还可以用于国际经济比较和合作,例如分析贸易 政策和汇率变动对国家间经济关系的影响。
03
三部门模型还可以用于企业决策,例如预测市场需 求和制定生产计划。
02
四部门模型介绍
四部门模型的基本概念
定义
政府部门
作为政府机构,政府部门负责税收和政府支 出。其经济行为受到财政政策、税收政策、 政府预算等因素的影响。
美国经济中的四部门模型应用
家庭部门
作为消费者,家庭部门在四部门模型中除了消费 和储蓄外,还负责劳动供给。其经济行为受到收 入、利率、价格水平、就业机会等因素的影响。
政府部门
作为政府机构,政府部门在四部门模型中除了税 收和政府支出外,还负责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 其经济行为受到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政府预算 、政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三部门与四部门模型的比 较分析
理论框架的比较
三部门模型
将经济划分为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部门。该模型着重于 家庭和企业的经济行为,以及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四部门模型
在三部门模型基础上,增加了国际经济部门。该模型考虑 了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等因素对经济的影响,更全面 地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运行。
中级宏观经济学 第3章ADAS模型
二、银行体系与货币市场供求 关系
• 货币市场由公众、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 三部分构成: • 公众由家庭、企业和各类机构组成,决 定持有多少通货和存款;整个社会的货 币量为: M= CU +D (5-1) • 公众决定的通货存款比率为: • C=CU/D 0<C< 1 (5-2) • 商业银行持有存款,发放贷款,并保持 一定的储备RE。
• • • • • • • • 给出Y = AD的45。线; 给出AD = C+I =a+bY +I = (a + I)+ b Y (3-5) 1、均衡点E由AD决定; 2、P假定在短期内不变; 3、均衡产出Y*由下式决定: Y* = ( a +I) /( a + b) (3-6)
四、简单模型的扩展
三、IS-LM模型
• 1、IS曲线 • 在R-Y象限讨论商品市场均衡,从AD中 找出受利率影响的因素:有 • 投资方程:I = e-dR (5-9) • 净出口方程 NX = g - nY -mEP/P* (5-10) • 其中EP/P*为实际汇率。m为取正值的参 数。E为直接标价法表示的名义汇率。净 出口与实际汇率(反映出口产品的国际 竞争力)互相关。
• • • • • • Y = C +I + G + NX (3-2) Yd = (1-t)Y (3-7) C = a + b (1-t)Y (3-8) I = e-dR (5-9) NX= g - nY -m(q +v R ) (5-12) R = -M/hp + kY/h (5-14)
四、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
2、LM曲线
• • • • • 令货币市场供求平衡:有 Ms = Md = (kY-hR)P M = (kY-hR)P R = M/hp + kY/h (5-14) (5-14)即为LM曲线。表示货币市场均 衡时R与Y的各种组合。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宏观经济学)
)
f
(W P
)3 (W P
)2
W
( P
)1
AS
(4)
G
古典区域
F
E
D
C
A
B
W P
O
N 萧条区域 中间区域
y (3)
y f(N,K)
W
P
O y0
.
y1 y2 y3 yf
y
37
三、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1.曲线的形状及推导:
长期中,由于价格和货币工资具有灵活变动 性质,经济的就业水平或产量并不随着价格 水平的变动而变动,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的状 态上。 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 产量或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垂直线。
无论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还是扩张性的货币政 策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在同一价格水平下,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使产 出水平增加,于是总需求曲线会向右移动。
.
22
第二节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一、短期与长期宏观生产函数
1.宏观生产函数的概念:
宏观生产函数又称总量生产函数,是指整个 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它表示总量投入和总 产出之间的关系。
.
26
3.长期宏观生产函数
劳动力、资本存量和技术水平可以改变。 宏观生产函数为:
y*f(N*K , *)
其中N*为各个短期中的充分就业量,K*为各 期的资本存量,技术水平的变化没有被明确表示 出来,y*为各期的充分就业时的产量。 y*也被称为潜在产量。
.
27
二、劳动市场均衡理论(完全竞争的要 素市场)
代数法 借助IS-LM图形
总产出-总支出法
.
13
用代数法推导总需求曲线
在两部门经济中, IS曲线的方程:
宏观经济学经典图形归纳综述
c
c=y
C=α+βy 45°
线性消费函数
y
•
线性储蓄函数
c = α + βy, 代入 s = y - c s = y -(α + βy) 整理: s = - α + ( 1- β ) y (1>β>0)
线形储蓄函数 s
S=- α + (1-β ) y
0
y
对收入来说,储蓄与消费为互补函数,y = c + s
14
政府购买性支出增加,IS 曲线向右移 动,反之则反是。在既定利率条件下, g↗ i↗ s (y)↗ y↗ IS 曲线向右移动 政府增加税收, IS 曲线向左移动,反之 则反是。
15
增加总需求的扩张性财政政策: 增加政府购买性支出。 减税,增加居民支出。 减少总需求的紧缩性财政政策: 增税,增加企业负担则减少投资,增加 居民负担,使消费减少。 减少政府支出。
r %
古典 区域
22
LM 曲线上的任何点都表示 L= m ,即
货币市场实现了宏观均衡。反之,偏离LM曲 线的任何点位都表示 L ≠ m ,即货币市场 没有实现均衡。 LM 右边,表示 L>m ,利率过低,导 致货币需求 > 货币供应。LM 左边,表示 L<m ,利率过高,导致货币需求<货币供应。
L ky hr
L ky hr
P
L2 = L2 ( r )
流动性陷阱
总的货币需求函数 L = L1 ( y ) + L2 ( r )0
m
18
货币交易、投机动机等 增加时,货币需求曲线右移; 反之左移。导致利率变动。 利率决定于货币需求和 供给。货币供给由国家货币 政策控制,是外生变量,与 利率无关,垂直。
8.-两期宏观模型--宏观经济学--上财课件
8-7
等式 8.5
消费者一生总的财宝:
Copyright © 2023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8-8
等式 8.6
一生的预算约束可简化为:
Copyright © 2023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8-53
图 8.16 李嘉图等价与信贷市场出清
Copyright © 2023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8-54
现收现付的社保制度
• 在每一期,当前工作人群为退休人群支付社 保。
• 假设每一期都有两代人,老人和年轻人。 • 年轻人支付社保,老年人获得社保。
8-51
等式 8.26
Copyright © 2023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8-52
图 8.15 李嘉图等价:当前税率降低对 借者的影响
Copyright © 2023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8-41
等式 8.17
政府当期预算约束:
Copyright © 2023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8-42
等式 8.18
政府下一期的预算约束:
Copyright © 2023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8-22
图 8.7 将来收入的增加
高等宏观经济学-第三章拉姆齐模型
第三章 无限期界模型(拉姆齐模型)一、问题的提出在索洛模型中,储蓄率s 被假定为外生参数,储蓄率的变动将影响稳态的人均消费和动态的人均消费水平。
当gold s s >时,与最优储蓄(相对应于最优资本存量和最优消费)相比会出现“过度储蓄”(即“过度积累”)的情况,而一个高于黄金率的储蓄率被证明是动态无效的。
当gold s s <时,只有在给定在当前消费与未来消费之间的权衡参数的条件下,才能判断增加储蓄率的合理性。
图示:s 的变动对稳态和动态的人均消费的影响c gold 那么,储蓄率是如何决定的?必须引入消费者(家庭)行为来分析跨期预算约束条件下的消费和储蓄选择,即储蓄率的“内生化”。
二、模型假定1.完全竞争市场结构2.长生不老的不断扩展的家庭(有限寿命的个人和基于利他主义的代际转让)3.家庭和个人完全同质4.忽略资本的折旧5.暂不考虑政府行为在简单经济中,家庭与厂商之间的关系:三、厂商行为沿用新古典生产函数),(AL K F Y = 根据欧拉定理,AL AL Y K K Y Y )(∂∂+∂∂=其中,资本的边际产品为:r k f KY==∂∂)('(真实利率) 有效劳动的边际产品为:w k kf k f AL Y=-=∂∂)(')()((工资率)四、家庭行为1.一些假定和符号总人口为L ,以速率n 增长,e L t L nt )0()(=; 家庭的个数为H ,每个家庭有L/H 个人; 每个家庭成员在每一时点上提供1单位劳动;资本最初存量为K(0),每个家庭初始资本存量为K(0)/H 。
2. 家庭效用函数和即期效用函数定义家庭效用函数(也称作“幸福函数”)为:dt HL t C u dt H t L t C u U o t tn o t te e)0()]([)()]([)(⎰⎰∞=--∞=-==ρρ其中,C(t)为每个家庭成员的消费,)(∙u 为即期效用函数,ρ为贴现率(ρ越大表明与现期消费相比远期消费的价值就越低)。
宏观经济学 第五章 IS—LM模型
Y= C0 +TR0·MPC+I0+GP0
1-MPC+tMPC
dr
1-MPC+tMPC
IS曲线的位置:横轴上的截距为KA 纵轴上的截距为A/d 曲线的斜率为-1/(Kd)
IS曲线的特点;(1)曲线自左向右下方倾斜; (2)曲线的斜率取决于两个 因素:乘数的大小及投 资的利率弹性的大小。
r
IS
A/d
I=S
S
图5.1 产品市场均衡IS曲线
IS曲线的经济含义:该曲线是使产品市场达到均衡 时的国民收入与利息率的对应点的轨迹。
(1-MPC)Y + dr = C0+I0
r=-(1-MPC)Y/d+ (C0+I0)/d
设K=1/(1-MPC)
IS曲线的位置:横轴上的截距为K(C0+I0) 纵轴上的截距为(C0+I0)/d 曲线的斜率为-1/(Kd)
(1-MPC+tMPC)Y +dr =C0 +TR0·MPC·+I0+GP0 设C0 +TR0·MPC·+I0+GP0 = A (1-MPC+tMPC)Y +dr = A
Y/K +dr = A
GDP=Y=C(Y)+I(r)+GP
=C0+MPC‧(Y-tY+TR0)+I0-dr+GP0
(1-MPC+tMPC)Y +dr =C0 +TR0·MPC·+I0+GP0
如果某一点A位于 IS曲线的右边,表 示I < S,即现行的 利率水平过高,从 而导致投资规模小 于储蓄规模。 如果某一点B位于 IS曲线的左边,表 示I > S,即现行的 利率水平过低,从 而导致投资规模大 于储蓄规模。
宏观经济学中有关国民收入决定的三个模型有什么不同
宏观经济学中有关国民收入决定的三个模型有什么不同?(提示:有关国民收入决定的三个模型分别是收入——支出(Y—E)模型、汉森—希克斯(IS—LM)模型和总需求——总供给(AD—AS)模型。
)答:(1)Y—E模型:①两部门经济的总需求:居民消费、企业投资需求。
均衡的产出可表示为:Y=C+I,这里,消费和投资是居民、企业实际想要有的消费和投资,即意愿消费和意愿投资量,不是国民收入构成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
②如果发生了实际产出大于市场实际需要的情况,则二者的差额就成为非意愿存货投资(非计划存货投资)。
这部分存货投资不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但它是国民收入核算中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产出=计划支出(需求)+非计划存货投资③均衡的产出是指和计划需求相一致的产出。
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支出与计划产出正好相等,即非计划存货投资等于零。
均衡产出是与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
即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若用E表示支出,y代表收入,则经济均衡的条件是:E=Y在均衡条件下,计划支出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投资;同时,生产创造的收入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储蓄。
经济均衡的条件是E = Y,也可以表示为:I= S(2)IS-LM模型:①IS曲线描述的是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y与利率r的组合点的轨迹。
②LM曲线描述的是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y与利率r的组合点的轨迹。
③IS-LM 模型则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即同时达到投资(I)=储蓄(S),货币需求(L)=货币供给(M)时,国民收入y与利率r决定的模型。
④一方面,在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加起来的总支出或者说总需求水平,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影响,利率则有货币市场供求决定,也就是说,货币市场要影响产品市场了;另一方面,产品市场决定的国民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即货币市场的均衡受到产品市场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凯恩斯交叉模型
slide 1
目录
1. 凯恩斯交叉图 2.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3. 投资函数 4. 净出口函数 5. 政府购买支出和税收 6. 计划总支出曲线的构成 7. 总支出曲线的变动 8. 本章小结
CHAPTER 12
Aggregate Demand I
slide 2
实际总支出与计划总支出
已知:总产出就是GDP中计算的各项支 出之和,记作Y:
CHAPTER TWELVE
Keynesian Cross
macroeconomics
College of Management, HUST
本章要点
凯恩斯交叉图与数量调整机制 计划总支出曲线及其构成 消费函数与投资函数 边际消费倾向和资本边际效率 引起计划总支出曲线移动的因素
CHAPTER 12
Aggregate Demand I
影响消费的决定性因素是消费者的可支 配收入(Y-T),因而消费函数为:
C = C (Y-T)
消费函数具有如下特征: 无论收入为多少,总有C>0. 边际消费倾向:当人们的收入增加时, 人们会增加消费,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 入的增加多.
CHAPTER 12
Aggregate Demand I
slide 10
slide 11
消费函数的表达式
凯恩斯主义的消费函数是线性的,通常可 以表示为:
C=a+b×YD , a>0, 0 <b<1
其中: a 为一个经济的自然消费,必大于0, 且为常数. b×YD 为收入的引致消费.
CHAPTER 12
Aggregate Demand I
slide 12
线性消费函数图示
Y
Aggregate Demand I
基础宏观经济模型
基础宏观经济模型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的学科。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问题,宏观经济学建立了一系列基础宏观经济模型。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基础宏观经济模型,包括凯恩斯总量模型、IS-LM模型和AS-AD模型。
一、凯恩斯总量模型凯恩斯总量模型是基于凯恩斯经济学理论建立的一种宏观经济模型。
该模型分析了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对总需求和国民收入的影响。
凯恩斯总量模型的核心是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和投资函数。
凯恩斯认为,消费取决于收入水平,收入越高,人们消费的意愿就越强。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C = C0 + cY,其中C是消费支出,C0是自主消费(不依赖于收入的消费支出),c是边际消费倾向(收入每增加一单位,消费增加的单位),Y是收入。
凯恩斯的投资函数则表示为:I = I0 - di,其中I是投资支出,I0是自主投资,d是边际投资倾向(利率每降低一单位,投资增加的单位),i是利率。
通过消费和投资函数,我们可以计算总需求和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在凯恩斯总量模型中,通过调节政府支出、税收和货币政策来控制总需求,从而影响国民收入。
二、IS-LM模型IS-LM模型是一种宏观经济模型,用于分析利率、收入和货币供应之间的关系。
IS-LM模型由凯恩斯的总量模型发展而来,其核心是投资和储蓄的平衡(IS曲线)以及货币市场的平衡(LM曲线)。
IS曲线表示投资和储蓄的平衡,其方程为:Y = C + I(Y, i) + G + NX,其中Y是国民收入,C是消费支出,I是投资支出(取决于收入和利率i),G是政府支出,NX表示净出口。
LM曲线表示货币市场的平衡,其方程为:M/P = L(i, Y),其中M是货币供应,P是物价水平,L是货币需求(取决于利率和国民收入)。
通过IS曲线和LM曲线的相交点,我们可以确定利率和收入的均衡水平。
IS-LM模型可以用来分析货币政策对利率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三、AS-AD模型AS-AD模型是宏观经济学中常用的一种模型,用于分析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O
N0
N*
N
当资本存量一定时,总产量水平随就业量的增加而 增加,但增加的速率递减,原因是存在劳动的边际报酬 递减规律。而就业量N取决于劳动市场的均衡。
山东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 17
劳动市场均衡
w = W/P
W P1
Nd
Ns
W P0
E
O
N1 N0
N2Biblioteka N山东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
18
价格水平影响总产量的基本过程
四、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短期总供给曲线
凯恩斯认为,货币工资和价格均具有刚
性,在短期内工资和价格没有足够的时间进
行调整。产量和国民收入增加时,价格和工
资不会发生变化。
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达
到充分就业以后,总供给价格成为一条垂线。
山东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
24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潜在的产量
P
ASS
山东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 14
二、短期与长期宏观生产函数
宏观生产函数又称总量生产函数,是 指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表示总量投 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 y = f (N,K)
y 为总产出,
N为整个社会的就业水平,
K为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
技术水平没有被明确的表示出来。
15
山东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
素发生变动都会引起总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
导致总需求曲线位置移动的具体因素很多,
其中政府支出和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是主要考虑的 因素,或者说,我们主要考虑财政政策和货币政 策对总需求曲线位置的影响。
山东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
11
r
LM
r1 r0 IS
大学宏观经济学经典课件04三部门、四部门模型
对上式求偏导可得各种乘数:
对外贸易乘数:dY/dX=1/ 1-b+ Ÿ > 0 同时,由于有了对外贸易,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乘 数等比原来的1/1-b小了。这主要是由于增加的收入 的一部分现在要用于进口商品上去了。
课堂作业
假设某一经济状态有如下模型: Y = C + I + G C = 160 + 0.75 Yd Yd = Y - T T = -100 + 0.2Y I = 100 + 0.1Y G = 400 (式中Y为收入、C为消费、Yd为个人可支配收入、T 为税收、I为投资、G为政府支出) 试求:该经济状态的有效需求、消费、投资、国家 税收以及相应的消费乘数、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 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
四部门经济模型
Y=C+I+G +(X-M) C=a+bYd Yd=Y-TX+TR
I=I0
G=G0 TX=TX0 TR=TR0 X=X0+hYB =X0(该量取决于国外的经济状况)
M=M0+ Ÿ Y
四部门经济模型(2)
解方程组得四部门均衡国民收入为:
YE=[a+I0+G0-b(TX0-TR0)+X0-M0]/(1-b+ Ÿ )
国民收入决定作业:
一、基本概念 自发性消费 边际消费倾向 平均消费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 平均储蓄倾向 投资乘数 消费支出乘 税收乘数 转移支付乘数 预算平衡乘数
附:中南大学2004博士研究生入手考试题: 为了拉动经济增长,我国政府采取了财政赤字 的办法,但有人说,政府应该做到预算平衡才 对。对此,请阐述你的观点。
税收与国民收入有关的情形(略)
宏观经济学三个基本模型
b、储蓄变动,即消费支出变动: 若储蓄增加,IS曲线向左平行移动;
c、政府购买支出和税收。
㈡
LM曲线 1、LM曲线的含义: 用来描述实现货币市场均衡条件,即货币市场
均衡时,均衡利息率与国民收入的一一对应关系的
曲线。
2、均衡模型:
L=m
L=L1(y)+L2(r)=k y – h r m=M/P =m1+ m2
• 均衡利率:
m+hr y = —————— k LM曲线的特征:dy/dr>0 货币市场均衡下,随着利息率的上升国民收入将
不断增加,即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经济解释:r ↑ r↓
L2 ↓ L2 ↑
L 1↑ L 1↓
ye↑ ye ↓
凯恩斯区域(萧条区域):LM曲线上斜率为0 或与横轴平行在此区域,货币政策无效,财政 政策有效。 中间区域:LM曲线上斜率为正的区 域。在此区域,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都有效。 古典区域:LM曲线上斜率为无穷大的区域。在 此区域财政政策无效而货币政策有效。另外, 在此区域货币的投机需求为0,由于古典学派认 为,人们只有货币的交易需求而无投机需求, 所以被称作古典区域。
总供给
• 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是经济社会的 总产量(或总产出),它描述了经济社会 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有的产量。 • 总供给曲线表明了价格与产量的相结合, 即在某种价格水平时整个社会的厂商所愿 意供给的产品总量。
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
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如上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 此时总供给曲线AS是一条水平线。水平的总供给曲线 表明,在现行的价格水平下,企业愿意供给任何有需 求的产品数量。
该模型也叫做萧条模型, 其主要特征是供给曲 线呈水平形状,其斜 率为0。
宏观经济学的三大模型
宏观经济学的三大模型宏观部分:SNA模型,凯恩斯国民收入,IS-LM模型,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经济周期模型,索洛模型,菲利普斯曲线模型,IS越平坦说明利率的轻微变动会带来国民收入的巨大增加而投资是影响收入的关键而利率是影响投资的原因利率与投资成反比利率小投资就会增加他们之间的比例关系就是投资利率系数当投资利率系数大时率的极小变动带来投资的巨大变动从而导致国民收入的巨大增加也就使IS曲线越平坦LM越陡峭说明利率巨大变动只会带来收入的轻微增加这与货币需求有关因为货币供给是固定的货币需求分为交易性动机、预防性动机和投机性动机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国民收入有关投机性需求与利率有关两者相加为货币供给因为投机性需求与利率有关且是反方向变动两者比值是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当这个系数h很小时利率不论变化多大都很轻微的影响消费货币需求和消费货币需求与国民收入正相关也就是利率变化对消费货币需求影响很小进而对收入影响很小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曲线。
I--投资,S--储蓄均衡产出投资储蓄恒等I=S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0 IS-LM-BP模型:在资本完全流动下,固定汇率时,扩张的货币政策会使LM曲线向右下移动,经济中就会出现大量的国际收支赤字,因而有货币贬值的压力。
中央银行必须进行干预,售出外币,并收进本国货币。
本国货币供给因而减少了。
结果是,LM曲线移回左上方。
这个过程会一直持续到经济恢复初始均衡为止。
当货币政策基本上不可行时,与此相反的是财政扩张却极为有效。
在不改变货币供给的情况下,财政扩张使IS曲线移向右上方,导致利率和产出水平的增加。
利率提高会引起资本流入,将使汇率升值。
为了维持汇率不变,中央银行不得不扩大货币供给,于是收入会进一步增加。
当货币供应量增加到足以使利率恢复到其原先的水平,均衡也重新恢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