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辛亥革命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第8课辛亥革命课件(中华书局版)

八年级历史第8课辛亥革命课件(中华书局版)

巩固练习
3、辛亥革命是矗立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座不朽 的丰碑。这里“丰碑”的含义是指() A、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实现了完全的民族独立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辛亥革命 成功VS失败
性质:是一次伟大的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作用: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
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最大功绩 失败原因: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完成反帝反 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性质也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 小明问爷爷多大年龄了,爷爷回答说:“我是 民国18年出生的,请你帮助小明算一算他的爷 爷的年龄?

政党
时间:
地点:
成立革命政党——同盟会
1905年8月
日本东京
“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革命纲领: 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 民族、民权、民生 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
刊物:
作用: 性质:
《民报》
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背景
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中国现状之危,我人当起自 救…必须先从改革政府入手, 否则休谈其他。” ——孙中山
贫穷的民众
吸鸦片的男子
裹小脚的女子
酝酿—历史背景
团体
创办兴中会
成立革命团体——兴中会
时间: 1894年
地点: 檀香山
共进会 光复会
文学会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日知会 华兴会
1894年兴中会成立
兴中会总会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北京北京武昌武昌武昌起义后全国武昌起义后全国1515个省宣布独立个省宣布独立武昌起义后各省响应清政府土崩瓦解集成电路是采用半导体制作工艺在一块较小的单晶硅片上制作上许多晶体管及电阻器电容器等元器件按照多层布线或遂道布线的方法将元器件组合成完整的电子电路因其管脚非常密集所以非常容易造成虚焊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课辛亥革命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课辛亥革命

B.上海
D.广州
中华民国的成立
4.辛亥革命是在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胜
利”是指( B )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成立了中华民国
C.打倒了帝国主义
D.改变了中国命运
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献是 ( C ) A.“明定国是”诏书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海国图志》 D.《中华民国约法》
孙中山创立同盟会 1.李教授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专家,目前,他正在兴中会成 立的地方做客讲学,他讲学的地点是在( A.广州 C.檀香山 C )
B.香港 D.东京 D )
2.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华兴会
C.国民党
B.兴中会
D.同盟会
武昌起义
3.辛亥革命首先爆发于( C )
A.南京 C.武昌
失败原因: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完成反帝反 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性质也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五、辛亥革命的历史意 义
讨论:有人说,辛亥革命推翻 了帝制,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 人说,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历 史命运,是一次失败的革命。你认 为呢?为什么?
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 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大多数程度上达到了。
四、尘埃落定留遗恨—帝制终结和篡夺
革命果实(1912年)
清宣统帝 爱新觉罗· 溥仪 袁世凯在北京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垂钓于洹水之上,貌似“隐居”,确仍遥控着北洋
辛亥革命的结局
1、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帝国主义支持 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进攻 原因 孙中山妥协退让 袁世凯个人因素
过程
逼清帝退位 袁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辞职 参议院选举袁为临时大总统 袁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课件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课件
公历与中华民国纪年的换算
1911年+民国( ?)年=公元( ?)年
一位汉语言专业的大学生为纪念辛亥革 命九十周年,创作了下面一段小品,请你帮 他修改:
1911年10月10日是个不同寻常的日子, 这天武昌那边出事了,接着孙中山在南京宣 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了。定都北京, 采用五色旗为国旗,以中华民国纪元。
历程
结果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1911年 资产阶级的革命派 孙中山(20世纪的三位巨人之一)
挽救民族危亡,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三民主义(指导思想)
时间
地点
①团体——兴中会
纲领
②政党——同盟会
刊物 作用
性质
时间
③爆发——武昌起义
结果 时间
④高潮——中华民国 总统 清帝退位,袁世凯窃取革国命都果实
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背景
“中国现今
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正义处在一
次伟大民
族运动的
前方,只
要星星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火就能在
萍浏醴 起义
政治上浙造皖 成燎原起之义
镇南关 起义
黄花势岗”。 —起义—孙中山
爆发—武昌起义
1911 10 10
军昌
爆发—武昌起义
占起 领义 年
辛亥革命 成功VS失败
性质:是一次伟大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作用:
最大功绩
①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 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②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 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对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课件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课件

内容
点击 查看 失败 根本 原因
结果 影响
性质 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解 放运动又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
• 失败的根本原因: • 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中国是行不通的。
领 领 导 导 我 我 百年历史, 们 们 富 三次巨变,站 苏 起 醒 三大伟人。起 来 来 了 了 了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1911年 资产阶级的革命派
代表
目的 思潮
孙中山(20世纪的三位巨人之一)
挽救民族危亡,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三民主义(指导思想)
①团体——兴中会
历程
②政党——同盟会 ③爆发——武昌起义
时间 地点 纲领 刊物 作用 性质
时间 结果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爆发—武昌起义
北京
背景:
经过:
影响:1.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告独立;
★武昌
2.清政府陷入完全的孤立境地. 武昌起义后全国 15个省宣布独立
武昌起义后,各省响应,清政府土崩瓦解
高潮—中华民国 时间:
总统:
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 南 京 五色旗
国都:
国都:
纪元: 中华民国纪年
高潮—中华民国
酝酿—历史背景
背景 时间 阶级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1911年 资产阶级的革命派
代表
目的 思潮
孙中山(20世纪的三位巨人之一)
挽救民族危亡,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辛亥革命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辛亥革命

P37材料:Βιβλιοθήκη 盟会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推翻清朝统治 民族主义 解除民族压迫。 建立民国:推翻君主专制, 民权主义 建立民主共和国。 平均地权: 改革土地制度,解 脱劳动者的贫困。 民生主义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纲领的阐述, 也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
一、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山县(今中山市)人。 因在革命中曾使用“中 山樵”的化名,因此也 称孙中山。他早年从医, 后走上革命道路,是辛 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 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家,被 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 后人尊称为中国“民主 (1866-1925年) 革命的先行者”。
那么该如何医治?此处有三个药方
四、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1912年3月10日,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 统。辛亥革命的胜 利果实被袁世凯窃 取了。
五、评价辛亥革命(P38/3) 1、性质: 辛亥革命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 资产阶级革命。 2、历史意义(成功的一面):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
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P39活动与探究: 左图是20世纪初的一幅漫画,请你说出它表达 的意思。 答:它的意思是:尽管清政府加紧镇压革命运动, 但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清政 府的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中华民国。
1.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 党是(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治 者 自 救 维 新 变 法 暴 力 革 命
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的主张,遭到拒绝。
孙中山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才能够拯救中国。

孙中山先生为了 革命都做了哪些 准备工作?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辛亥革命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辛亥革命

4、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是( ) A.黎元洪 B.孙中山 C.黄兴 D.宋教仁 5、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C.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6、材料题 2005年4月27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 陆。他的第一站就是中山陵。你知道为什么连战把 第一站选在这里吗?孙中山为什么会受到世人的敬 仰?请你简单的概括一下孙中山的重大革命活动。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孙中山
兴起:孙中山创建兴中会 发展:创建同盟会、开展武装起义 高潮: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五、巩固练习
1、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中国同盟会 2、同盟会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这里“鞑虏”指的是( ) A.西方列强 B.满清贵族 C.满族人民 D.少数民族 3、辛亥革命中首次取得胜利的起义是( ) A.南昌起义 B.武昌起义 C.广州起义 D.秋收起义
辛亥革命的评价:
1、性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 2、作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两千多 年的封 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国 观念深入人心。 3、局限性: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革命任务没有 完成。
失败原因: • 1、主要原因: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勾结的反革命 的力量远远大于资产阶级的力量。 • 2、根本原因:资产阶级有软弱性、妥协性,又不 敢发动人民群众。 教训: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的共和 国方案行不通。
“三民主义”的由来. 民族: 民权:
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
建立民主共和国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辛亥革命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辛亥革命
1、兴起与发展: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①兴中会: 时间: 地点: 时间:
②同盟会:
2、高潮:武昌起义 时间:
经过:
结果: 3、影响: 4、历史意义:
地点: 影响:
革命纲领:
机关刊物: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中国国民党“国父”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20世纪中国三大伟人之一
兴中会创立和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民族主义
推翻 清朝
统治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核心
废除 君主专制 建立 民主共和国 改革 土地 制度
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 指导思想。
第二幕: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 时间: 地点:武昌 经过: 楚望台军械库 武昌
汉口
汉阳 全国十几个省
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性质: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
意义: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 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2、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的首领 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建立起北洋军 阀的统治
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 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 你同意吗?为什么?
成功的一面:辛亥革命推翻满清政权,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 念深入人心。
失败的一面: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 世凯所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 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 质没有改变。
影响: 1.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告独立;
2.清政府陷入完全的孤立境地.
结果: 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
民国正式成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课件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课件

B、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C、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一次彻底的反封建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C 8.你知道被辛亥革命推翻的清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的年号
吗?
A、同治
B、光绪 C、宣统
D、嘉庆
9.你认为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是什么?
C
A、空前的思想解放
B、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
C、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经过:1911年10月10晚,武昌新军工
程营的革命党人熊秉坤首先率军起义,新 军兵营纷纷响应 ,随后占领了楚望台军 械库;经过一夜血战,起义军占领了武昌 城,取得了起义的胜利。
明今宣不
年年统用
种猪不掐
田吃过,
- - 武
不 纳
羊 ,
二 年
不 用
昌粮
半算
起 义

,,






你能说出武昌起义的 历史意义是什么吗?
5.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 )。 A.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 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6.中华民国成立于
D
A、1910年B、1911年C、1913年D、1912年
7.辛亥革命的性质是
C
A、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D、推翻了腐朽的清政府
兴起:孙中山创建兴中会 发展:创建同盟会、开展武装起义 高潮: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第8课 辛亥革命
学习目标: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 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中国现今正处在一 次伟大民族运动的前 方,只要星星之火就 能在政治上造成燎原 之 势”。

中华书局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辛亥革命 新授课件

中华书局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辛亥革命 新授课件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
思想大解放
根据以上材料,说明辛亥革命在哪个方面对 当时中国社会产生变化?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张勋复辟,仅仅12天就 以失败告终
袁世凯称帝,83天后也 以失败而告终
辛亥革命的失败
1)表现: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原因
帝国主义支持 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进攻 孙中山妥协退让 袁世凯个人因素
过程
逼清帝退位 袁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辞职 参议院选举袁为临时大总统 袁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意义:推翻了帝制,建立王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了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C.武昌
D.广州
中华民国的成立
4.辛亥革命是在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胜
利”是指( B ) A.推翻了封建制度 C.打倒了帝国主义
B.成立了中华民国 D.改变了中国命运
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献是
(C) A.“明定国是”诏书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海国图志》 D.《中华民国约法》
2)原因: 主观: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和镇压
3)教训: 由地于半资 封产建阶的级中的国软,弱资性产和阶妥级协共性和,国在的半方殖案民行
不通
易错点:对“驱除鞑虏”中“鞑虏”的错误理解 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中的“鞑虏”在这里指满族统治 者,而不是指整个满族。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驱除鞑虏”就 是反对民族压迫,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孙 中 山
付 之 一 炬 。 ”

(新)中华书局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辛亥革命》精美课件

(新)中华书局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辛亥革命》精美课件

一、孙中山创立同盟会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民族主义
核心
推翻清政府统治 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核定地价,按价收税 解决土地问题
创立民国
民权主义
平均地权
民生主义
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二、武昌起义
萍浏醴起义
镇南关起 义
浙皖 起义
黄花岗 起义
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一、孙中山创立同盟会
“无论光复会也好,华兴会也好,都缺乏明确而完备的纲领,
更没有严密的组织,而且都受地方的局限,不足以领导全国日益
高涨的革命运动。”
——吴玉

“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
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故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
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一、孙中山创立同盟会
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一、孙中山创立同盟会 2. 同盟会 的成立
时间 地点 革命纲领
1905年8月
东京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革命目标 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革命旗帜 三民主义(《民报》发刊词)
性质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 级革命政党
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第二单元 · 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
第 8 课 辛亥革命
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新课导入
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复习回顾
太平天国运动
农民阶级
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派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维新派
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一、孙中山创立同盟会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课件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课件
民国(?)年=公元1912年+( ?)年-1年
1.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
党是(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2.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A.三民主义
B.三大政策
C.中体西用
D.自强求富
3.中华民国成立于
D
A、1910年B、1911年C、1913年D、1912年
爆发—武昌起义
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结果: 占领了武昌城、汉口、汉阳
(武汉三镇)
武爆昌发起义—后武全昌国形起势义
北京
背景:
经过:
影响:1.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武宣昌告独立; 2.清武政昌府起陷义入后完全全国的孤立境地.
15个省宣布独立
武昌起义后,各省响应,清政府土崩瓦解
高潮—中华民国
时间: 1912年1月1日 总统: 孙中山 国都: 南 京 国旗: 五色旗 纪元: 中华民国纪年
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清宣统帝
袁袁世爱世凯新垂凯觉钓罗在于·溥北洹仪水京之任上,中貌似华“民隐居国”临,确时仍大遥总次伟大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作用:
最大功绩
4.辛亥革命的性质是
C
A、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B、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C、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一次彻底的反封建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5.你知道被辛亥革命推翻的清王朝的最后一个
皇帝的年号吗?
C
A、同治
B、光绪 C、宣统
D、嘉庆
6.你认为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是什么?
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的第八课,主要内容是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本课教材通过介绍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让学生了解这一历史事件,认识它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历史课程中已经了解了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对于民族危机、戊戌变法等有一定认识。

但学生对于辛亥革命的过程、意义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理解辛亥革命,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掌握这一历史事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辛亥革命的过程、意义和影响。

2.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辛亥革命。

4.情景再现:运用多媒体手段,生动展示辛亥革命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课件:辛亥革命相关内容的课件。

3.视频资料:辛亥革命相关的历史视频。

4.图片资料:辛亥革命相关的历史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辛亥革命的原因。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视频和图片资料,生动展示辛亥革命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发展脉络。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回答问题。

期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8课 辛亥革命

期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8课 辛亥革命

浙皖起义 1907 镇南关起义 1907 黄花岗起义 1911
秋瑾 徐锡麟
孙中山 黄兴
孙中山 黄兴
被告密,匆忙起事
失败
枪炮被拦
失败
孤军奋战
影响最大 失败
虽死犹生, 牺牲尽我责任。
——《绝笔书》
秋瑾,生于官宦家庭。 虽身为女性,却立志推 翻清王朝的统治。在日 本留学时加入同盟会, 之后回到国内筹备起义, 由于叛徒告密,不幸被 捕入狱。
前情回顾:
维新变法时期,哪些人赞成变法?哪些人 反对?哪些人无所谓?
维新变法的结果如何?
孙中山(1866--1925), 名文,号逸仙,广东香山 (今中山)人。1892年毕业 于香港西医书院,眼见中国 所陷之民族危机,由“医人” 转向“医国”,于是“起共 和而终帝制”。1940年国民 政府通令全国,尊称为“中 华民国国父”。
兴 中 会
中国 同盟 会
纲领
性质
名 称
时 间
地 点
创建人

中 会
1894 檀香 年山
孙中山
中国
同盟 会
1905 年
日本 东京
孙中山
纲领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合众政府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建立民国 平均地权
性质
中国 第一个 资产阶级 革命团体
中国 第一个 资产阶级 革命政党
1905年11月, 在日本东京创 办的同盟会机 关报:
《民报》
三民主义
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就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解 除民族压迫。
三 民权主义:就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民 主 义
建立民国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总统 和议员由国民选举产生。
民生主义:就是通过改革土地制度,

2020秋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

2020秋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
二、惊天动地写春秋——武昌首义
了解武昌起义的相关内容:时间、地点、影响。(问:孙中山是否参与? 未参与)
三、敢教日月换新天—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
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相关内容Fra bibliotek如:时间、总统、国旗、国都、纪元等。
活动探究五:小明问爷爷多大年龄了,爷爷回答说:“我是民国18年出生的,请你帮助小明算一算他的爷爷的年龄?
活动探究三:找出孙中山创建同盟会的时间、地点、机关报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性质、意义等基本内容。
并指出孙中山将革命纲领引申为“三民主义”(民权主义为核心),作为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活动探究四:用表格的形式比较兴中会的创立和同盟会的建立
名称
时间
地点
创建人
纲领(或誓言)
性质
兴中会
中国同盟会
过渡: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和他的战友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但这些起义都失败了,直到1911年的武昌起义取得成功。
四、尘埃落定留遗恨—帝制终结和篡夺革命果实(1912年)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活动探究六:“讨论:有人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历史命运,是一次失败的革命。你认为呢?为什么?”
小组讨论探究
四、达标检测
《课时练》第8课“提能演练”的“基础满分练”1-8题
独立思考并完成
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下面环节。
二、学案导学
1、导入新课:
以近代史上各阶级为挽救国家民族的命运所进行的各个反抗和探索,却都失败了,但是中国人民没有就此消沉,他们总结经验教训后,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再次接过重任,进行了新的尝试——推翻满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国家富强,摆脱帝国主义国家侵略,导入新课。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说课稿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说课稿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8课《辛亥》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辛亥》这一课主要讲述了辛亥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辛亥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它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终结和共和观念的深入人心。

教材从导言、背景、过程、影响四个方面全面介绍了辛亥,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这一历史事件。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辛亥这一历史事件,他们可能已经听说过一些基本的概念,但对于其详细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深入掌握辛亥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辛亥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辛亥的主要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辛亥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辛亥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辛亥的历史意义和它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史料分析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掌握辛亥的相关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辛亥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辛亥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3.合作探讨:分组让学生讨论辛亥的历史意义和它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4.史料分析:展示一些与辛亥相关的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深入了解辛亥。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辛亥的历史意义和它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6.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辛亥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辛亥的背景、过程、影响和历史意义等内容,通过板书,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辛亥的全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涵 推翻清朝统治 反对封建专制, 建立资产阶级民 主共和国 改革土地制度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进步性: 明确提出了反封建的目标, 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局限性: 无明确反帝要求,无彻底的土地纲领。
发动武装起义
起义名称 萍浏醴起义 时间 1906 领导人 刘道一 秋 瑾 徐锡麟 孙中山 黄 兴 孙中山 黄 兴 特点 第一次 中外势力联合绞 杀 被告密,匆忙起 事 枪炮被拦 孤军奋战 影响最大 结果 失败
五色即代表汉、满、 蒙、回、藏五个民族, 象征“五族共和”
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宣统帝和摄政王
这是清朝最后一个 皇帝——宣统(旁立 者:溥仪),中坐者 是溥仪的父亲兼摄政 王载沣,载沣怀中的 是溥仪的弟弟溥杰。
1912年2月12日 清宣统帝退位
推翻了清王朝260多 年的统治,结束了中 国200方面 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变化。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袁世凯称帝,83天后也 以失败而告终
张勋复辟,仅仅12天就 以失败告终
1911.10.10. 武 昌 起 义 湖 北 军 政 府
革命形势迅猛发展
各省纷纷独立
镇压
瓦解
1912.1.1. 中 华 临 民 时 国 约 建 法 立
各省纷纷脱离清 政府而独立
武昌起义形势图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北京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 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
1912年民国元年
国都: 南 京
纪元:民国纪元 公元纪年与民国纪年的换算 (1)中华民国年份=公元年份 - 1911 (2) 公元年份=民国年份 + 1911 国旗: 五色旗
孙中山(1866--1925),名 文,号逸仙,广东香山(今 中山)人。1892年毕业于香 港西医书院,眼见中国所陷 之民族危机,由“医人”转 向“医国”,于是“起共和 而终帝制”。1940年国民政 府通令全国,尊称为“中华 民国国父”。
时间:19世纪后半期 1.外伤——西方列强的掠夺 2.内痛——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前人教训:改良主义在中国行不通
1、仔细看图,你认为实现了这一效果的是哪一历史 事件 (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
2、“皇帝倒了,辫子割了”八个字是少年瞿秋白对一 事件历史功绩的概括。此事件是 (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3、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吴玉章曾说过:“从前皇帝自 称为天 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 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 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 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 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辛亥革命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 D.辛亥革命改变 了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4、“共和成,专制灭;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 帝灭。”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历史事件是 (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北伐战争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他建立起北洋 失败: 军阀的统治;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性质。
性质: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 民主共和 失败的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武昌起义
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地点: 湖北武昌 起义过程:
楚望台 枪支弹药 湖广总 督衙门 军械所 一 夜 激 战 汉口 武昌 汉阳
第8课 辛亥革命
兴 时间:1894年 中 地点:檀香山 会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时间:1905年 地点:日本东京 同 盟 创建者: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 民族 会 性质: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民生
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民权 三 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 民 三民主义: “民族”、“民权”、“民生” 主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地位: 义
清政府

寻找代理人
和谈
清帝 退位
袁 世 凯 就 任 临 时 大 总 统

企图武 力干涉
兴起:孙中山创建兴中会 发展:创建同盟会、开展武装起义 高潮: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比较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异同
① 领导阶级:都是资产阶级领导,但戊戌变法为维新派领 导,辛亥革命由革命派领导。 ② 目的:都是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 上富强的道路;但戊戌变法要求实行君主立宪,革命派要 求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 性质:前者是自上而下实行的改良主义的政治活动,后 者是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斗争。 ④ 人民支持:两者都没有群众基础,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 的光绪皇帝,革命派则利用了新军和会党。 ⑤ 根本结局相同:都以失败而告终,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 会性质。 ⑥ 失败的根本原因:都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但前者 被以慈禧为首的封建顽固派镇压,后者虽推翻了封建帝制,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因袁世凯篡夺了政权,而终归 失败。
5、2011年5月23日上午,孙中山铜像回迁揭幕仪式在 南京市新街口广场隆重举行。孙中山先生受世人敬仰, 其丰功伟绩有 ( ) ①建立中国同盟会 ②提出三民主义 ③亲自发动武昌起义 ④成立中华民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为不愿 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 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先生把“社会革命”概括为 (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本主义
核心
时间: 1894年 地点:檀香山 口号:振兴中华 特点: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
孙中山组建中国同盟会
时间:1905年 地点:日本东京 特点: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 阶级革命政党 1905年11月,在日本东京创 办的同盟会机关报:《民报》
同盟会革命纲领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前提) 民权主义 (★核心) 民生主义 (补充与发展)
浙皖起义
1907
失败
镇南关起义
1907
失败
黄花岗起义
1911
失败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 武昌起义 义,取得胜利。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 中华民国 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的成立
辛亥革命 的 历史意义
成 功 :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 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民 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