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出师表》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出师表学案9篇
九年级语文教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出师表学案9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出师表学案 1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出师表》(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
2.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3.积累名句,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
德育目标深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社会的有用人才。
【重点、难点】1.背诵全文,力求当堂成诵。
2.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3.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语言积累】1.生字:殂(cú) 弘(hóng) 菲(fěi)薄攸(yōu) 谏(jiàn) 诹(zōu)猥(wěi) 枉(wǎng) 庶(shù) 弩钝(nú dùn) 攘(rǎng)除2.重点实词。
臣本布衣:平民。
躬耕:亲自。
以驱驰:奔走效劳。
倾覆:兵败。
光:发扬光大。
恢弘:发扬扩大。
失义:适当恰当。
宫中:皇宫中。
府中:朝廷中。
陟(奖)罚(惩罚)臧(善)否(恶)。
刑赏:罚。
以遗:给予。
夙夜:早晚。
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攘除排除、铲除。
以彰:表明。
之慢:怠慢、疏忽。
以咨诹(询问)善道,雅言(正言)之理:治。
3.通假字:阙(通“缺”当“缺点、疏漏”讲)漏。
简(通“检”选拔)拔4.古今异义字: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今指品质低劣、下流。
由是感激:感动振奋。
今意指激动感谢。
痛恨:痛心遗憾。
今指十分憎恨。
开张:扩大。
今指商店开始营业。
5.一字多义: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给予)深追先帝遗(yí)诏(指死去的人留下的)恐托付不效。
(成效)。
不效(效果)则治臣之罪5.成语及名句:妄自菲薄。
三顾茅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出师表》教案 新人教版
《出师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读准字音、了解内容大意。
2.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提取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恳切的言辞所表达的真挚厚重的感情,体会“表”这种文体的抒情色彩。
过程与方法:1.讲解背景和疏通文意结合。
2.反复诵读。
3.设置关键问题,小组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文章词句及背景知识,理解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流露出的矛盾艰难之感,从而理解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积累文言字词,了解文章内容。
2.体会作者恳切的言辞所表达的真挚厚重的感情。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词句,理解诸葛亮的“难”,从而理解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三、教学策略《出师表》作为一篇传诵千古的表文,除了落实字词释义,还应该从对原文语句的反复品读中体会诸葛亮的思想情感。
学生有《三国演义》的阅读经验或者电视剧的观看体验,对诸葛亮的智慧应该有所了解,但对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德与“士为知己者死”的价值观,并不一定能理解。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等教学方法,对《出师表》字句进行赏析,此外补充相关背景知识,详细梳理内容。
通过朗读体会诸葛亮言辞的恳切,劝谏和出师的艰难,从而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力求生成更立体的文学感受。
本课应着重于拓宽学生文言素材阅读视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通过反复诵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重点文言词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进行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教师补充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文言素材的理解,培养他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预习作业:一字一句抄写《出师表》,翻阅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形成译文,对字词释义提出疑问;品评文章最后一句话:“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诸葛亮到底言了些什么?为什么写到最后他会临表涕零,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2.课上提醒学生读准重点文言词语的读音,并在书中标注:裨(bì)补阙(quē)漏性行(xíng)淑均行(háng)阵和睦庶竭驽钝(shù jié nú dùn)以彰(zhāng)其咎(jiù)陟(zhì)罚臧否(zāng p ǐ)崩殂(cú)侍(shì)卫咨诹(zōu)郭攸(yōu)之费祎(yī夙(sù)夜(一)情境导入导语:今天我们来学习《出师表》,在预习这篇课文时,同学们提出疑问:为什么诸葛亮在表文结尾说“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句子来展开理解。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出师表》教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出师表》教案设计第一节:课前导入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中的名篇《出师表》。
在开始正式学习之前,让我们通过一些引导问题来引入话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问一些问题如:“你听说过《出师表》这篇文章吗?它讲述了什么故事?”、“你了解《出师表》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他在历史上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等等。
通过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预习,并为接下来的课堂展开做好铺垫。
第二节:课文解析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对《出师表》的内容进行深入解析。
首先,引导学生朗读全文,感受文章的整体氛围和节奏。
然后,针对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展开解析,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用意和表达方式。
可以结合历史背景,解释文章中涉及到的一些典故和史实,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内涵和教育意义。
通过讨论和互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见解。
第三节:文学鉴赏在本节课中,我们将进行《出师表》的文学鉴赏。
通过对文章的语言、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特点和技巧。
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准和形象的描绘,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将文章与当下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思考其中的普世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四节:情感体验在本节课中,我们将进行情感体验环节,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朗诵等方式来感受《出师表》中的情感表达。
可以安排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演绎和表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领悟作者的用心和感情。
通过这种亲身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感受。
第五节:课堂总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对整堂课进行总结。
通过回顾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讨论,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
可以提出一些思考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巩固对《出师表》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也可以对接下来的学习展开引导,让学生对中华经典文学有更深入的探索和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对《出师表》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有所启发和借鉴。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教案新人教版(2021-2022学年)
《出师表》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学会翻译文言文.3、理解作者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愿望。
4、理解并学习本文议论、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重点难点:1、重点A、朗读背诵文言课文.B、积累一些文言实同和虚词,学会翻译文言文。
2、难点A、理解作者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愿望。
B、理解并学习本文议论、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自制课件。
教学课时:2第一课时一、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谁知道有关诸葛亮和刘备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学生交流,教师补充有关知识。
2、关于“表”。
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猇亭(现在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二、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崩殂疲弊陛下恢弘妄自菲薄以塞驽钝陟罚臧否裨补阙漏郭攸之费祎行阵和睦长史猥自夙夜忧叹以彰其咎咨诹以遗陛下斟酌损益2、查字典,参照课文注释,翻译课文.三、分析:ﻬ1、朗读课文,注意语音正确,节奏分明,语气流畅,感情充沛.听视频朗读再次品味语气和停顿。
2、翻译第一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中道:中途崩殂:死。
崩,古代指皇帝的死亡.殂,死亡.疲弊:人力疲劳,物力缺乏。
诚实:在,确实。
秋:这里是“时”的意思。
盖:发语词,有“因为是”“原来是”的意思。
殊遇:特别厚待。
遗德:遗留的美德。
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
3、翻译第2段。
注意下列词语的含义。
为忠善者:尽忠做好事的人。
昭:显示,表明。
平明之理:公平严明的治理。
4、翻译第3段。
良实:善良的人,诚实的人。
形容词用作名词。
是以:以是,因此.愚:古时自称,我。
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优秀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出师表》[教材把握]《出师表》是诸葛亮在227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
文章总结了“亲贤臣,远小人”才能使蜀汉兴盛的历史经验,表示作者“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表现了诸葛亮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的忠忱。
全文只624字,语言精炼,多以四字句行文,兼用一些工整的排比对偶句式,体现了东汉末年骈体文流行的时代风尚。
有大量的合成词,是出于诸葛亮的首创,不少词经过他的提炼,后来成为富有生命力的成语,沿用至今,如“妄自菲薄”、“感激涕零”、“不知所云”等。
文章寓情于议,寓情于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不仅主张明确,析理透辟,而且殷切期望之情溢于言表。
由于诸葛亮深感先帝知遇之恩和托付国家大事之责任,全篇为他的“报先帝”、“忠陛下”之情所贯穿。
开篇论及形势以警刘禅,继之以进谏举贤以正其治,转而自述平生以动其情,结尾点明兴汉之主旨以励其志。
全文以议论为主,融入叙事和抒情,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
论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针对性强,寓情于议,情理交融,言词恳切,说服力强。
寓情于事,委婉动人,感情真挚。
所叙之事,如推荐贤才,讲身世,谈经历,都是为议论服务,使对刘禅提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
全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理至情浓,情理交融,使文章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从而成为千古“至文”,历来为世人推崇和传诵。
“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贯穿全篇, 此情此意形成了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
他心之所想,笔之所写,情之所注,理之所喻,皆醒目而感人。
全文不用典,无比喻,去华丽,重真情实感,处处不失臣子的身份,又切合长辈的口吻。
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应为议论体的杰作,抒情体的典范,古文中的精华。
是每位学生必须熟读成诵、牢记于心的篇目。
教学本文时,应要求学生丰富文言词汇,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背诵全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学习融情于议、叙,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深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社会的有用人才。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 出师表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4 出师表教学目标:(一)读一读、写一写,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疲弊陛下恢弘驽钝裨补阙漏行阵和睦夙夜忧叹崩殂妄自菲薄陟罚臧否以彰其咎(二)积累常识1.关于《出师表》表是一种文体,古代臣子写给皇帝的奏章。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X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X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历史上有《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通常所说的《出师表》一般指《前出师表》。
当时X备已经死了四年(223年),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已经破裂,荆州已经失守。
于是诸葛亮派人和吴国修好,又亲自领兵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稳定了后方(即“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然后趁魏国君主曹丕身死、魏国大将司马懿被贬的机会,出兵北伐,企图巩固蜀汉政权、消灭魏国进而统一中国,复兴汉室。
2.白帝城托孤白帝城托孤的背景是关羽所守的荆州被吴国攻占,关羽兵败被俘,不降,被杀。
X备闻后尽起全国大;兵去讨伐吴国,为关羽报仇,当时诸葛亮在南方和孟获打仗,所以不曾随军。
但是X备被吴火烧联营,大败后兵败退到白帝城,一病不起,诸葛亮前来时,X备对诸葛亮说:“如果你看阿斗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不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把他废黜了,你自己当皇帝吧。
”诸葛亮一听立刻跪下说:“我一定会全心全意辅佐X禅的,绝不敢有一点自己当皇帝的意思。
一定会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课堂活动第一课时(一)积累基础1.朗诵一首关于诸葛亮的诗,最好背诵下来。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栽谁堪伯仲间。
2.《出师表》作者是,字,号,谥号,后世称其为。
表是。
3.文中“先帝”指X备,“陛下”指。
“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三国。
(二)研习课文1.整体感知(1)听录音或X读,要求听准字音,重要的字词在旁边注上拼音。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出师表》精品教学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成都武侯祠
成都武侯祠
成都武侯祠
湖北襄阳古隆中武侯祠
湖北襄阳古隆中诸葛草庐
河南南阳卧龙冈武侯祠
河南南阳卧龙冈武侯祠
陕西汉中诸葛亮墓
岳飞书出师表
武侯祠匾额对联选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鞠躬尽瘁兮诸葛武侯诚哉武 公忠体国兮出师两表留楷模
亲贤臣国乃兴,当年三顾频繁,始延得汉家正统 济大事人为本,今日四方靡骋,愿佑兹蜀部遗黎
齐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把握节奏 3.注意语调 4.语速适中 5.感情充沛
解释词语,疏通文意 第一自然段
完成一半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
开创统一全国的大业
分裂成三个国家
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
人力疲劳,物力缺乏 实在,确实
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
懈怠 宫廷内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文天祥
《出师表》一表通古今,夜半挑 灯更细看。 ——陆游
千古贤相 智慧化身 忠义之士 悲剧英雄 ——郭沫若
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鲁迅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四.刘备一共有四个儿子(包括养子刘封)这四个儿 子的名字正是“封禅(shàn)永理”。这是中国的古 代的一个典故,现在许多三国的研究者称刘备早有称 帝的野心也是从他的这四个儿子的名字作为根据之一
听读课文
注意:
1、字音、合理断句。
2、句子的节奏、重音与感情。
《出师表》mp3朗读 《出师表》flash朗读1 《出师表》flash朗读2
第六单元第24课 出师表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出师表》。
2.分析课文内容,了解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
3.学习诸葛亮的写作风格和修辞手法。
4.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教学难点:诸葛亮写作风格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开场: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
这是一篇充满智慧与忠诚的文章,相信大家一定会喜欢的。
2.预习反馈请同学们简要回顾一下预习内容,分享对《出师表》的整体印象。
3.课堂讲解讲解课文背景: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本文是他呈给刘备的一篇奏章,表达了他对刘备的忠诚和为国家尽忠的决心。
分析课文结构:课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诸葛亮自述身世,第二部分写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第三部分写诸葛亮表达忠诚的决心。
分析课文内容:第一段:诸葛亮自述身世,表达对刘备的感激之情。
第二段: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提出对策。
第三段:诸葛亮表达忠诚的决心,表示为国家尽忠。
分析诸葛亮的写作风格和修辞手法:语言简练:诸葛亮在文章中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如“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对比:诸葛亮在文章中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刘备与曹操的差距,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嗟出疾。
”排比:诸葛亮在文章中运用排比手法,增强语气,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课堂互动请同学们谈谈对诸葛亮的人物形象的认识,以及他在文章中表现出的品质。
请同学们举例说明诸葛亮的写作风格和修辞手法。
5.课堂小结6.作业布置背诵课文《出师表》。
写一篇关于诸葛亮的人物分析短文,不少于300字。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出师表》的背景、结构、内容和写作风格,使学生对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教案新人教版
出师表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此课是选自人教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出师表》,本文是传统名篇,文质兼美。
它是本单元继《隆中对》以后的又一篇课内文言文。
本文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对朝廷内政提出的建议,文章总结了“亲贤臣,远小人”才能使蜀汉兴盛的历史体会,表达了作者“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雄,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表现了诸葛亮忧心国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耿耿忠心。
全文语言质朴真切,措辞深浅适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字字句句似从作者肺腑涌出,真可谓是:百代文章,万丈光焰,穿越岁月之障,纵横无人之际,润饰万物,在咱们心中耕耘。
(二)学情分析:我校是典型的农村中学,也就具有了农村学校的特点:①语文资源匮乏②学生学习语文的气氛不浓。
我班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学习语文的观念、方式、方式较掉队,学习语文的能力较弱,语文的素养较低。
(三)教学假想1.介绍背景和疏通文义结合起来,冲破重点文句,然后通过反复朗诵使学生领会内容大意。
2.采纳“读读,讲讲,议议”的教学方式,在读、讲、议的进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文章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积存词语,丰硕文言辞汇。
②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③积存名言警语,背诵课文。
进程与方式:①反复朗诵课文、疏通文句、培育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②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事,以情动人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明白得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和愿望。
②领会诸葛亮对“蜀国”的忠诚,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立志做社会上用的人。
三、教学重点①背诵全文;②把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难点①理清文章的思路,深刻明白得诸葛亮的政治主张;②如何正确明白得诸葛亮的“忠”。
五、教学方式一、情景设置法——充分利用课件展现创设情景,引发学生的爱好,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激发学生情感,引发共鸣。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出师表》教案三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出师表》教案三篇1、学习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
2、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3、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2、准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
“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
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
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为后人所景仰。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介绍文体和写作背景1、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写作背景: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
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
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三、范读课文注意生僻字词及长句的断句。
四、由同学朗读课文1、参照提示和注释粗通文意。
2、辨析古今异义词:(1)开张:今义是商店开业;中的古义是开放、扩大。
(2)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
(3)卑鄙:今义是品质恶劣,古义是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4)感激:今义是由衷感谢,古义是感动、激动。
(5)谨慎:今义是做事小心,古义是认真、慎重。
3、学生齐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全文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1—5段),写临出师前的忠谏,提出了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的具体建议。
第二部分(6—9段),追述刘备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精诚图报的忠心,点出出师本题,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4《出师表》教案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4《出师表》教案一. 教材分析《出师表》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诸葛亮的作品。
全文通过诸葛亮向刘备陈述出征南蛮的理由和决心,展现了诸葛亮的忠诚、智慧和勇气。
文章语言精炼,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但对于《出师表》这样的经典课文,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理解和领会。
学生可以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和品质,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历史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和品质。
3.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4.深入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和主题,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历史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基本内容,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和品质。
2.难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课文的深层含义和中心思想。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课文的内容和语言特点。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对诸葛亮人物形象的理解和看法。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句子和词语,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标准的课文朗读录音,帮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课文翻译和注释:提供课文的详细翻译和注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相关背景资料:介绍诸葛亮的生平和事迹,为学生提供的历史背景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跟读,感受课文中的人物情感。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和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对诸葛亮人物形象的理解和看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句式和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精品教案)《出师表》讲课稿(精选5篇)
(精品教案)《出师表》讲课稿(精选5篇)为大伙儿整理的《出师表》讲课稿(精选5篇),欢迎大伙儿分享。
今天我讲课的课题是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24课《出师表》,该篇课文是自读课文,该单元的课文大部分选自历史著作的传统名篇,学习这些文章别但能够增长历史知识,还能够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气、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
文章总结了“亲贤臣,远小人”才干使蜀汉兴旺的历史经验,表示作者“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表现了诸葛亮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的忠心。
本文寓情于议,寓情于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别仅主张明确,析理透辟,而且殷切期望之情溢于言表。
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在明白文意的基础上,体味本文以情动人、情挚辞切的特点。
鉴于教材内容,我将利用2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下面我讲的是第二课时,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知识目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能力目标:反复诵读,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作办法。
德育目标:深切感觉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社会的实用人才。
[讲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办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依照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教学重点: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教学难点:怎么正确明白诸葛亮的“忠”?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学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从而达到激发兴趣、明白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地。
具体做法如下:1、情景设置法——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非常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激发学生情感,引起共鸣。
2、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朗读是文言文语感教学的重要办法。
惟独经过反复诵读,才干领略文章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
初中 出师表 教案
初中出师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出师表》全文;(2)了解《出师表》的作者诸葛亮及其历史背景;(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出师表》;(2)学会通过分析词句、揣摩作者意图的方法,理解文章主旨;(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诸葛亮的忠诚、智慧、勇敢等优秀品质;(2)理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深刻含义;(3)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出师表》全文的理解与背诵;2. 文中关键词句的翻译和解释;3. 诸葛亮的形象分析。
难点:1.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阅读技巧;2. 文中某些长句和特殊句式的理解;3. 对诸葛亮忠诚、智慧、勇敢等品质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诸葛亮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诸葛亮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2)简要介绍《出师表》的成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出师表》,理解文意;(2)要求学生划记生字词,查找资料,了解词义;(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进行合作探讨。
3. 课堂讲解(1)讲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2)对文中关键词句进行解释和翻译,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3)分析诸葛亮的形象,引导学生学习他的优秀品质。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翻译文中的一些重要句子;(2)选取一些与《出师表》相关的题目,进行课堂练习;(3)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及时纠正错误。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谈谈对诸葛亮的认识,以及他的哪些品质值得学习;(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3)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在学习、生活中发扬诸葛亮的优秀品质。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鼓励优点,指出不足。
7. 布置作业(1)要求学生背诵《出师表》;(2)布置一些与《出师表》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师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说出课文涉及的有关文学知识。
2、准确、流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3、知晓并能运用译解文言文的知识。
模块一课时目标教学板块1:导入“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我们早已耳熟能详,故事的主人公是我们中国人民心目中的智慧的化身——诸葛亮。
他的文才韬略令人折服,他撰写的《出师表》可谓是汉末以来第一流的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景仰。
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篇佳作。
这节课,我们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学习目标1、能说出课文涉及的有关文学知识。
2、准确、流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3、知晓并能运用译解文言文的知识。
模块二文学知识教学板块2:文体知识“表”是古代奏议文的一种,用于臣子向君主诉说自己的请求和愿望,一般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古代文献资料中有“表以陈情”的说法。
诸葛亮留下了两篇《出师表》,后世称建兴五年第一次出师伐魏前所上表为《前出师表》,建兴六年第二次出师北上伐魏所上表为《后出师表》,本文是《前出师表》。
《出师表》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岳飞曾手书《出师表》;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书愤》一诗中,热情颂扬道“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说一千多年来,谁可以与那个写《出师表》坚持北伐的诸葛亮比呢?《后出师表》中的名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忠贞志士为国为民献出了自己的一切,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一生,可以说就是这句名言的最好诠释。
“表”是古代奏议文的一种,用于臣子向君主陈述自己的请求和愿望,一般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诸葛亮著有《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本文为《前出师表》。
陆游《书愤》“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成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教学板块3:作者简介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几乎把他神化了。
那么,历史上的诸葛亮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古代贤人。
作者简介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琅琊阳郡(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东汉末年,隐居南阳邓县隆中(今湖北省襄樊市西南),但对于世事十分留心,人称“卧龙”。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时他建议联吴抗曹,后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刘备称帝时拜他为丞相。
刘备去世后遗诏辅佐刘禅,曾六次出师伐魏,最终病死于五丈原军中。
教学板块4:背景介绍《出师表》的历史背景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看视频介绍《出师表》历史背景视频模块三课文朗读教学板块5:正音在基本了解了作者和本文的背景之后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
首先,请同学们根据拼音读准屏幕上加黄色的字。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拼读。
约2分钟)现在听老师读一遍,同学们可以跟着读。
教学板块6:诵读指导: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在正式学习课文之前,建议大家先反复诵读,有些地方一时不理解也不要紧,相信通过反复朗读,同学们会慢慢感悟到文中的意思的。
但诵读也不是一味的多读,诵读也是有技巧的。
下面听老师简单介绍一下有关的技巧。
本文是一位老臣出征前上给君主的奏表,因此朗读时语气既要谦和又要恳切,语音既要沉稳又不可狂妄,读到叮咛劝勉的地方,要显得语重心长;念到涉及国事“危急存亡”的地方,语气应有某种急迫感;当读到最后“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时,要表达出作者感激、忠贞和沉痛的感情。
此文长句多,一个长句中有几个短句,有的地方要连续,有的地方要读断,要读出层次感。
诵读技巧指导(1)语气既要谦和又要恳切,语音既要沉稳又不可狂妄。
叮咛劝勉句,要语重心长;涉及国事句,应有急迫感;最后“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要表达出作者感激、忠贞和沉痛的感情。
(2)此文长句多,一个长句中有几个短句,有的地方要连续,有的地方要读断,要读出层次感。
例读如下: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前面的两句,讲的是出师的有利条件,应连读;后面的六句,讲的是出师的目标,也应连读,条件和目标之间的分隔句则应读断。
又如: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诚宜”后面三句连读,“不宜”后面三句也应连读,中间则应该读断。
例读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教学板块7:朗读实践下面请同学们按要求反复朗读全文。
朗读课文,要求:⑴读准字音,读得流畅。
⑵读出句中停顿和语调。
(老师现场组织学生朗读。
约8分钟)教学板块8:朗读反思同学们读得很流畅,声音响亮,节奏分明。
但老师觉得同学们的朗读还缺少了点味道,究竟缺什么味道呢?同学们请看本文的“朗读欣赏”视频,并自觉进行比较。
朗读反思(视频 9分钟)(老师现场组织朗读比较评价,约3分钟)我们一比较不难发现,同学们的朗读还缺少了点情感,这也难怪,同学们还没有理解文章的意思呢。
模块四基础知识教学板块9:释词、译句的方法要理解文章的意思,首先要理解词句的意思;因此,阅读文言文,解释词语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
同学们要学会根据具体的语境理解词义,尤其要关注以下几种情况:释词方法1、通假字。
就是借用A字来代替B字,A是通假字,B是本字,阅读时一定要读准本字。
例如“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2、古今异义词。
有些词现在仍在使用,但文言义和现代意义差距很大,很容易给人误解。
例如“诚宜开张圣听”,“开张”是扩大的意思。
现代汉语中的意思为店铺等第一次营业。
3、词类活用。
有些文言词在某个语境中临时改变了功能,起了另一类词的作用。
例如“亲贤臣”,“亲”活用作动词,亲近的意思。
4、一词多义。
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中,表示不同意义。
例如“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论”判定;“每与臣论此事”,“论”,谈论。
要根据上下文,仔细琢磨,推断词义。
阅读文言文,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理解句意,这必需掌握翻译句子的一般方法。
译句的原则是:译句必须保持原句的意思,又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
译句方法:1、保留。
凡是意义古今相同的词,如官名、人名、地名、国号、帝号、年号等都可以保留不必翻译。
例如:“侍中侍郎郭攸之”。
此句侍中侍郎是官名,郭攸之是人名,都保留不必翻译。
2、对译。
将文言词一一对译成现代词语。
例如:“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以,来,表示目的;昭,显示;平明,公平严明;理,治。
句意:来显示陛下公平严明的治理。
3、补充。
将省略的成份补充出来。
例如“诚宜开张圣听”,翻译时就应该补充出省略的主语“陛下”。
句意:陛下的确应当扩大圣明的听闻。
4、调整。
按现代汉语语言习惯调整词序。
例如“苟全性命于乱世”,翻译时应把词序调整为“于乱世苟全性命”,句意:在乱世中勉强保全性命。
同学们掌握了译句的基本方法,有助于读懂具体的句子,有助于理解全文的内容。
下面,就请同学们运用老师刚才讲的方法,自己看书,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试着释词译句,有不懂的地方,可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同学们,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课后希望同学们还要多朗读,通过朗读并结合运用今天我们学到的翻译文言词、句的基本方法,试着去疏通文意。
好,这节课我们就先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出师表》教学方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页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2、通过层次分析,理清文章的思路。
3、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过程模块一课时目标教学板块1:导入绍了翻译文言文的有关知识。
同学们还运用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对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进行了解释和翻译。
这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是——学习目标;1、借助页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2、通过层次分析,理清文章的思路。
3、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模块二疏通文意教学板块2:翻译课文上节课,我们要求同学们主要通过自主学习的方法,对课文中的词句进行了翻译;这节课,我们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对课文进行全文翻译。
请同学们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先请同学们——阅读1-5段,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借助页下注释和工具书,正确翻译课文。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巡视指导,8分钟)同学们翻译课文很投入,页下有注释的词,老师就不再重复讲了,另外再补充以下几个词语解释,希望同学们能掌握。
1-5段补充词语解释:1、忘身:奋不顾身。
2、开张:扩大。
3、忠谏:忠心地进行规劝。
谏:直言规劝,一般指下对上。
4、陟罚:提升,惩罚。
5、作奸:干坏事。
6、犯科:犯法。
7、论其刑赏:判定;处罚和奖赏。
8、昭:显示,表明。
9、平明之理:公正清明的治理。
10、偏私:偏爱,不公道。
11、阙漏..:同“缺”,缺点;疏漏。
12、晓畅:通晓,熟悉。
13、小人:品质恶劣的人。
14、所以..兴隆.:兴盛的原因。
15、计日:数着日子第1段译文先帝创建统一全国的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裂成三国,我们蜀国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时候啊。
可是,侍卫大臣们在宫廷里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边境上奋不顾身,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厚待,想要在陛下的身上来报答啊。
(陛下)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报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些不恰当的话,以至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
此段论述当时的严峻形势,提出了治国的第一条建议。
第2段译文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如果有做坏事、触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人,都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奖,来显示陛下公平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此段论述应内外一体,提出了第二条治国建议。
第3、4段译文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都忠诚纯正,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我认为宫庭中的事情,不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施行,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防止疏漏,得到更多的成效。
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从前试用他的时候,先帝曾称赞他有才干,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
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议,就一定能够使军中团结和睦,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排。
此两段述说人事安排,举荐文臣武将。
第5段译文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恒、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忠贞优秀,以死报国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隆便为时不远了。
此段说明国家兴盛或衰败,关键在于是否任人唯贤。
我们继续看下面两段。
阅读6-7段,借助页下注释及工具书,同桌共同翻译这两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