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地球自转地理意义

合集下载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线进行旋转的运动。

这一运动对地球的地理意义非常重要,它影响了地球的气候、地理特征以及人类的生活。

影响地球气候地球自转导致了地球上不同地方的昼夜交替,这对地球的气候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地球自转导致了不同纬度地区的日照时间的差异。

赤道附近地区由于接受到的阳光辐射更为集中,导致了热带地区的气温相对较高。

而极地地区由于太阳光照射角度较小,导致了极地地区寒冷的气候。

其次,由于地球自转的旋转轴倾斜的存在,地球的不同地方在不同季节面临着不同的日照时间和日照强度。

这导致了季节的变化,如夏季的长日和冬季的短日。

此外,地球自转也影响了地球上的风向和气候带。

地表的不均匀加热导致了空气的不均匀流动,引起了大气环流系统的形成。

这些大气环流系统决定了不同地区的气候带,如赤道附近的热带气候、中纬度地区的温带气候、以及极地地区的寒带气候。

形成地理特征地球自转还对地球上的地形和地貌形成产生了影响,形成了地球上的一些重要地理特征。

首先,地球自转导致了地球表面的等经度线和纬度线。

经度线是连接南北两个极点的曲线,而纬度线则是连接西、东两个半球的曲线。

这些经度线和纬度线帮助我们确定了地球上特定位置的坐标。

其次,地球自转导致了地球上的日辐射变化,这对土壤和岩石的物理和化学过程产生了影响,进而塑造了地球上的地理特征。

例如,在河流侵蚀过程中,日照和热量的变化会影响河流的水文循环,进而影响河流的侵蚀活动。

此外,地球自转还帮助形成了地球上的自然界奇观,如极区地区的极光和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

这些地理特征是地球自转形成的结果,给人们带来了美学上的享受和心灵上的震撼。

影响人类生活地球自转对人类的生活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首先,地球自转导致了昼夜的交替,成为人们划分时间的基础。

人们根据地球自转的规律来进行生活和工作的安排。

日出和日落的时间决定了人们的起居时间和工作时间,同时也影响了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其次,地球自转对导航和航海有着重要意义。

地球自转的三个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三个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三个地理意义一、日夜更替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是地球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运动,它使得地球上出现了日夜更替的现象。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心旋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24小时。

自转使得地球上的不同地区相对于太阳的位置不同,从而导致了日夜的变化。

地球自转带来的日夜更替对人类的生活和生物的生存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白天,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给人们提供了光线和热量,使得我们能够看清周围的事物和进行各种活动。

而在夜晚,太阳不再照射地球,天空变得漆黑一片,只有星星和月亮的光芒点缀着夜空。

这个时间段,人们一般会休息和睡觉,动物也会进入休眠状态。

地球自转带来的日夜更替对人类的作息时间和生物的生物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坐标意义地球自转的另一个地理意义是确定地理坐标。

地理坐标是用来确定地球上任意一个点的位置的一种方法。

地球上的每一个点都可以通过经度和纬度来确定其位置。

而地球的自转使得经度的概念得以产生。

经度是指连接地球北极和南极的一个半圆,用来表示东西方向的位置。

经度的起点被定义为通过英国伦敦的经线,称为本初子午线,也就是0度经线。

经度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两个方向分别增加或减少,最大为180度。

通过经度,我们可以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东西方向位置。

纬度是指连接地球两极的一个圆环,用来表示南北方向的位置。

纬度的起点被定义为赤道,也就是0度纬线。

纬度从赤道向南北两个方向分别增加或减少,最大为90度。

通过纬度,我们可以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南北方向位置。

地球自转的存在使得我们可以通过经度和纬度来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位置,这对地理研究和导航定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地球自转对气候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还对地球上的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

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有着明显的差异。

地球的自转导致了赤道区域与极地区域的温度差异。

赤道区域由于靠近太阳,阳光直射的时间长,热量较多,所以赤道地区的气温较高。

而极地区域由于离太阳较远,阳光直射的时间短,热量较少,所以极地地区的气温较低。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都对地理意义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球自转:
1.时间的划分:地球自转约为23小时56分钟4.1秒,因此人们将其划分为24小时一天的时间单位,从而方便生活和工作。

2.日照时差:由于地球自转所引起的日夜变化,不同地区的日照时间也会有所差异,这对于人们的生活和作息习惯有很大影响。

3.气候变化:地球表面的温度,主要由太阳照射和地球自转引起的气候变化决定。

如赤道地区因为直接接受太阳辐射的较多,因此比较热,而两极地区则由于日照时间较短,因此温度较低。

地球公转:
1.时间的划分:地球公转的周期为365.24天,人们以此为基础,划分出了一年的时间单位,方便人们计算和安排活动。

2.季节变化:由于地球公转轨道的倾斜和公转速度的变化,不同季节地区受到的太阳辐射量也会有所不同,从而导致气温和降水量等环境因素上的差异。

3.地理位置的变化:地球公转使得地球在不同位置相对于太阳的距离不同,这也决定了地球不同时期能看到的星座和行星。

综上所述,地球自转和公转对于人们的时间计算、气候变化、季节变化和天文现象的观测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理意义。

自转地理意义—地转偏向力

自转地理意义—地转偏向力

自转地理意义—地转偏向力自转是指地球自身绕自己的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速度约为每小时1670公里,即地球的自转周期为24小时。

地转偏向力是地球自转引起的力,也被称为科里奥利力。

根据科里奥利定律,当一个物体处于旋转体系中时,它会受到一个与旋转轴垂直的力,这个力会使得物体在旋转体系中产生一个偏向运动,这就是地转偏向力。

地转偏向力的地理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引起地球的自转和日常现象的产生。

地球的自转导致了一天的白昼和黑夜的交替,引起了日出和日落的现象。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随着地球的自转而产生的运动,例如海洋潮汐的形成、日常风向的变化等都受到了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2.引起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形成。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对大气运动起着重要的影响。

大气层内的气体由于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而产生了水平方向上的偏向运动,形成了大气环流系统。

例如,地球两极附近的冷空气在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被迫向赤道方向移动,形成了赤道附近的热带风带和气候。

3.影响海洋的洋流和海浪运动。

地转偏向力对海洋的洋流和海浪运动起着重要的影响。

地转偏向力使得海洋表面水体在两侧产生压强差,从而引起海洋的垂直循环和表面水体的水平运动。

例如,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使得海洋的流向右转;在南半球,地转偏向力使得海洋的流向左转。

4.影响地球的形态和地壳运动。

地转偏向力对地球的形态和地壳运动起着一定的影响。

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在赤道处产生一个向外突起的赤道膨胀带,而在两极处形成一个向内凹陷的两极压缩带,从而使得地球的形态更接近于椭球体的形状。

另外,地转偏向力也会对地壳运动产生微小的影响,例如,地转偏向力会导致地球的赤道扁平,而两极膨胀,从而引起地壳的微小移动。

总之,地转偏向力是地球自转引起的力,对地球的自转和日常现象的产生,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形成,海洋的洋流和海浪运动,以及地球的形态和地壳运动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地理意义。

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地转偏向力对于理解地球的运动机制和地理现象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第四节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第四节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4)四定值: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时间。
如E点地方时为:12:00+45°÷15°=15:00, F点地方时为:24:00-45°÷15°=21:00。
12:00
2.产生时差。
(1)地方时。
(2)时区和区时。 时区:分为东、西各12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区时:每个时区 中央经线 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
(2)极地投影图示:
5.确定日期范围。 方法一:新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 经线,旧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西到180°经线。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求出0时所在经线并科学绘图。 例:当北京时间为12时时,与北京属于同一日期的范围占 全球的几分之几?。
当北京时间为12时时,与北京属于同一日期的范围为 60°W向东至180°(如上图所示),跨240个经度,占全球的 2/3。
(2020·浙江卷)图1为某飞机在甲、乙、丙间沿地球大圆周飞行 轨迹示意图。图2为飞机飞到乙地时,其垂直下方所示的经线、纬线 和晨昏线位置关系图,此时丙地地方时为17时。据此,完成下题。
当日,甲地日出的地方时为( C )
A.5时
B.6时
C.7时
D.8时
1)图1甲乙丙不在同一经线/纬线&图2
甲、乙、丙为晨昏线
✓ 求E点的地方时,以D点作为已知时间 点,则E点位于D点 以东,应“ 东加”;
✓ 若求F点地方时,以B点作为已知时间0:00 点,则F点位于B点以西,应“西减 ”。
18:00
(3)三定差: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
以确定时差。
6:00
如E点所在经线与ND经度相差 45°,时差为 3小时 。 如F点所在经线与NB经度相差 45° ,时差为 3小时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首先,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身的轴线旋转一周所花费的时间,即一天的时间。

地球的自转引起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形成了昼夜的变化规律。

当地球上其中一地区正面向太阳时,就是白天;当该地区背向太阳时,就是黑夜。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在于决定了地球上的时间和节奏。

不同地理区域的自转速度可能会有所变化,这导致了不同地区的时差情况。

其次,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运行一周所花费的时间,即一年的时间。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因此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在一年中是变化的。

夏至时,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最近,而冬至时,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最远。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在于决定了地球上的季节和气候的变化。

季节的变化是由于地球公转时不同地区受到的太阳辐射量的不同。

当太阳直射的地方越靠近赤道时,温度就越高,形成夏季。

而当太阳直射的地方离赤道越远时,温度就越低,形成冬季。

公转也决定了地球上的四季的交替。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还体现在日照的变化上。

自转决定了地球不同地区的白天和黑夜的时间长短不同,而公转决定了每个地区在一天中的阳光照射时间长短。

这种变化是导致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温度分布不均匀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赤道地区,由于太阳直射,温度较高,而在极地地区,由于太阳角度很小,温度较低。

日照的变化还影响着地球上的植被分布和动物的活动。

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繁殖往往与日照时间和光照强度有直接关系。

此外,地球自转和公转还对地理环境产生了其他一些影响。

地球的自转带来了地球的地球磁场,它是地球保护我们免受太阳风暴和电磁辐射的重要屏障。

地球的公转决定了地球上的海洋水流和气流的分布。

例如,由于地球公转导致赤道地区温度较高,冷热气团在赤道附近进行热交换,从而形成了大气环流和洋流。

这些气流和洋流对地球上气候系统的分布和运行具有重要影响。

总结来说,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理学的重要概念,它们决定了地球上的季节、日照、气候以及地理环境的变化。

自转决定了地球上的昼夜变化和时差,公转决定了地球上的季节变化和气候分布。

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分不清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区别,分不清他们代表着什么,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此处需要注意,学生容易理解为自转产生了昼夜现象,但地球不自转仍有昼夜现象,在一年中地球公转也会使某一地有一次昼夜变化,只有地球不停地自转,才会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①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②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成90?;③直射点A与晨昏线和最小纬线圈切点B的纬度之和等于90?;如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23?26?N)时,切点B的纬度为66?34?N或66?34?S。

当太阳直射在20?S时,切点B的纬度为70??N或70?S。

2.地方时与区时: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方时12点,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相邻15度经线内所用的同一时间是区时(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全世界所用的同一时间是世界时(0度经线的地方时)。

区时经度每隔15度差一小时,地方时经度每隔1度差4分钟。

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的地方时。

离北京所在的东八区较远的地区,作息时间与北京不同。

例如,新疆的乌鲁木齐市,人们一般10点钟上班,14点吃午饭。

因为乌鲁木齐在东6区,与北京时差为2小时,如果乌鲁木齐的人们使用东6区的区时,作息时间会与北京相同,但乌鲁木齐使用的是东8区的区时“北京时间”,所以他们的作息就在“北京时间”的基础上延迟了2小时。

(图解)3、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

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偏向,在北半球偏右,在南北半球偏左。

赤道上经线是互相平行的,无偏向。

4、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地球在自转过程中,球上各质点都在绕着地轴作圆周运动。

因此,就会产生惯性离心力。

这种离心力随着物体距离地轴半径的增大而增大,也就是说,从赤道向两极,惯性离心力逐渐减小。

使得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长期作用使地球变成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形状。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完整版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完整版

地球自转周期
恒星日
以恒星为参考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 的时间,约为23小时56分4秒。
太阳日
以太阳为参考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 的时间,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约 为24小时。
地球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 转。
偏转现象
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运动的物体会受到科里奥利力的影响,产生偏转现象。 在北半球,物体向右偏转;在南半球,物体向左偏转。
时区划分
地球自转导致不同经度地区地方时不同,根据这 一原理,全球被划分为24个时区,方便国际交流 和协作。
昼夜交替
地球自转使得同一地点经历昼夜交替,形成地球 上的日照和温度变化,对生物节律和人类生活产 生深远影响。
导航系统定位原理简介
卫星导航
利用地球自转对卫星轨道的影响, 结合地面接收站观测数据,实现 全球范围内的精确定位和导航。
影响因素
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地球公转轨道的偏心率和岁差等都会对昼夜交替周期产生 微小影响。
不同地区昼夜长短变化
赤道地区
赤道地区全年昼夜平分,即每天 昼长和夜长基本相等。
极地地区
极地地区存在极昼和极夜现象。 在极昼期间,太阳始终在地平线 以上,没有夜晚;而在极夜期间, 太阳始终在地平线以下,没有白 天。
气候类型分布
地球自转和公转还导致了气候类型的分布。不同地区由 于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大气环流等因素的影响,形成 了不同的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等。
Part
06
地球自转与人类活动关系
天文观测和日历制定中应用
1 2 3
恒星日与太阳日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相对于恒星和太阳有所不 同,形成恒星日和太阳日两个概念,对天文观测 和日历制定有重要意义。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右图中,虚线箭头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运动方向,实 线箭头表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后实际的运动方向,图中所
B 示四种情况,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下列4幅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移图中,表示 南半球的是(图中实线表示物体运动的偏移,虚线表
示物体的初始运动方向) B
A
B
昏线: 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
判断下图中的晨线和昏线。
B
A
AB是晨线
A
AC是昏线 C
B
C
判 断 晨 线 还 是 昏 线

夜半
球线


昼半球
线
阳 光
线
AN
D
C
S
B
(3)晨昏线特点:
A: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
B:晨昏线平分赤道:
C: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 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
(2010·山西山大附中考试)下图是“地球自转等 线速度示意图”,R、T在同一纬线上。据此完成 1~2题。
1.该区域所在的半球位置和纬度位置是( A )
A.南半球低纬度 B.北半球中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北半球高纬度
2.R点地形最有可能是( D )
实际应用中,日界线还有一条,即 地方时为0点的经线(0时经线)
2、日期变更:日界线两侧日期要变更
0点(24点)
180°
天一减 加一天 天一加 减一天
3、日期范围确定: 从0时经线向东至国际日期变更线为今天的范围
从0时经线向西至国际日期变更线为昨天的范围
0点(24点)
180°
昨天
今天
昨天
已知图中阴影部分是3月21 日,空白部分是3月22日。求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一、一般特点
1.方向 自西向东 逆时针 从北极上空俯视: 从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
2.周期:恒星日( 23时56分4秒 )
3.速度
二、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1)原因: 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2)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
A A
C
B
B
B
俯视图:顺自转方向,走向光明的为晨线, 走向黑暗的为昏线。
15°

4分钟
1分钟
15′
900W 00 1800
900E
(2)地方时计算方法: 将两条经线标注在图中;找到经度 小于1800的弧段,在其外围逆时针 画箭头;将经度差换算成时间差; 所求经线靠近箭头,则加上时间差; 反之,则减去时间差。
北京时间2015年2月19日零点钟声敲响时, 某工程师在南极长城站参与了中央电视台春 节联欢晚会微信抢红包活动。下图为长城站 位置示意图。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规偏 律移
北半球:右偏 赤道:不偏 南半球:左偏
北右南左赤道无, 纬度越高越显著。
举例:太平洋上空,热带气旋云图
水池里面旋转的涡旋
弯曲的河流
某军舰在南纬58°、西经20°海面上沿西经20° 经线向南发射远程炮弹,炮弹射程在100千米 以内,炮弹落点位于 A.东半球、南寒带 B.东半球、南温带 C.西半球、南寒带 D.西半球、南温带
林良铭
李惠堂,中国近代体育史上著名的足球运动员。从 17岁开始足球生涯,活跃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亚 洲足坛,被球迷和香港媒体亲切的评为“亚洲球王” 。他不但是战前罕见的中国职业足球运动员,也是 当时公认的中国足球第一人。1979年7月4日,李惠 堂因病逝世,享年74岁。据统计他在各项足球比赛 中,共射进1860个球,与巴西的里登雷克、德国球 星盖德穆勒、球王贝利以及独狼罗马里奥是迄今世 界上进球逾千个的五大巨星。

地球自转的自转意义

地球自转的自转意义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的差异地转偏向力地球的形状二.昼夜交替1.地球产生昼夜的成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2.昼夜交替的原因:地球不停地自转。

3.昼夜交替的周期是24小时,一个太阳日。

4.昼夜的分界线为晨昏线。

以晨昏线为界,靠近太阳的半球为昼半球,背对太阳的为夜半球。

三.晨昏线的判断晨线昏线的判断:①自转法: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由黑夜进入白昼的为晨线,由白昼进入黑夜的为昏线②时间法: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是晨线,为18时的是昏线③方位法: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四.晨昏线的特点1.晨昏线是以地心为圆心的大圆,将地球平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2.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的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的太阳高度小于0°3.晨昏线所在平面始终于太阳光线垂直4.晨线附近为日出时刻,昏线附近为日落时刻5.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赤道全年昼夜等长,昼长夜长均为12小时,6时日出,18时日落。

6.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那条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那条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

平分昼半球的那条经线地方时为12 时,平分夜半球那条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

7.晨昏线在二分日(春分与秋分)时与经线重合,晨昏线在二至日(夏至与冬至)时,与经线圈的夹角最大为23.5°.8.晨昏线的与经线的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晨昏线与赤道的夹角等于与其相切的纬线的纬度。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极昼极夜最大范围的纬度(晨昏线与其相切的纬线的纬度)互余9.晨昏线的应用:晨昏线以15° /h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五.应用:①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②确定地方时 ③确定日期和节I 11l a 1l “M 11l“M a 1l I a . n n n"M| 气 ④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⑤确定昼夜长短 ⑥确定日出、 日落时间 晨昏线的应用 (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3)确定日期和节气:①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与经线圈重合)时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前后,节气是春分或秋分。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现象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现象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现象地球自转是地球围绕其自身轴心旋转的运动。

这种自转运动带来了一系列的地理意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昼夜更替现象。

昼夜更替是指地球上的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出现白天和黑夜交替的现象。

这种现象对于地球上的生物、气候和人类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昼夜更替现象直接影响了地球上的生物。

由于地球自转的存在,地球上的生物体会经历白天和黑夜两种不同的环境。

白天有充足的阳光和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时刻。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是维持地球上生物生存的重要环节。

此外,白天也是动物进行觅食和活动的时间。

许多动物会根据昼夜更替的节律进行觅食、繁衍和休息,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次,昼夜更替现象对地球的气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地球自转的运动,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会接收到不同程度的阳光辐射。

在赤道附近的地区,由于阳光直射的影响,气温较高,形成了热带气候。

而在北极和南极地区,由于阳光的斜射,气温较低,形成了极地气候。

昼夜更替的现象也导致了地球上的季节变化。

当地球自转轴倾斜时,不同地区会经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周期性变化,对农作物的生长、动植物的迁徙和人类的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最后,昼夜更替现象对人类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往往与昼夜更替的节律密切相关。

白天的阳光照明方便人们的工作和活动,使得人类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生产和交流。

而夜晚的黑暗则为人们提供了休息和睡眠的时间。

此外,昼夜更替的存在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

许多节日和庆典活动都与昼夜更替有关,例如新年的倒数、圣诞节的夜晚礼拜等,这些活动凝聚着人们的情感和文化认同。

综上所述,地球自转带来的昼夜更替现象对于生物、气候和人类的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地理意义。

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地球上的生物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地球的气候得以多样化发展,人类的生活得以有序进行。

深入理解地球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的地理意义,对于我们认识地球和保护自然环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沿自己的轴线旋转,完成一次自转约24小时。

而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沿着椭圆形轨道绕着太阳
运动,完成一次公转约365.25天。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于地理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地球自转引起了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由于地球自转的存在,地球表面每天都会有昼夜的变化。

同时,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的离心率和地球轴线倾角的影响,地球不同地区的季节也会有所不同。

这些变化直接影响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环境的演变。

其次,地球公转还引起了时间的变化。

由于地球公转的存在,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地球的日照时间和季节也在变化。

这对于人类的农业生产、能源利用和交通运输等方面都产生了影响。

此外,地球自转和公转对于地球的形态和地理坐标系统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球的自转造成了地球的赤道膨胀和两极压缩,从而形成了地球的形态。

而地球的公转则决定了地球的参考坐标系。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于地图制图和导航定位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之,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对于地理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们引起了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影响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环境的演变;引起了时间的变化,影响了人类的农业生产、能源利用和交通运输等方面;并对
于地球的形态和地理坐标系统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述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论述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论述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面对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对太阳的另一半球是黑夜。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半球和夜半球也就不断地交替,即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的现象。

(2)地方时。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一纬度地区相比,东面的地点总是比西面的地点先看到日出、因此,东面地点总是比西面地点时刻早。

这种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叫地方时。

(3)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

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这使得除赤道外的地球表面上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其偏转规律是: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无偏转。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

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约为23.5º。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

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1)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2)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4)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 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 12 点时的太阳高度。

2)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3)某地全年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大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小值,12月22日出现最大值;回归线之间地区,最大值出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太阳直射),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

3季节的形成和划分:天文四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昼长最长的季节为夏季,反之为冬季,例如我国传统的四季)、气候四季(北半球夏季 6、7、8,冬季 12、1、2)4五带的形成和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

回归线=黄赤交角度数,极圈=90 度-黄赤交角度数五: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地球的自转及地理意义

地球的自转及地理意义

Part
02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交替
总结词
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不同地区会经 历昼夜交替现象。
详细描述
地球自转导致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不 断变化,从而使得地球上不同地区在 不同时间处于白天或黑夜状态。
时差
总结词
地球自转导致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
详细描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不同经度地区的日照时间长度不同,因此需要调整时 间以适应当地日照情况,形成了时差。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详细描述
由于地球自转,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来回移动,导致不同 纬度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进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 带,如热带、温带和寒带等。
Part
03
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时间的设定
世界时间的设定
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人类根据这一规律设定了世界时间,将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划 分为24小时,用于计算日常生活中的时间。
精确测量
对地球自转的精确测量有助于提高地 理信息系统(GIS)的精度,为科研、 导航等领域提供更准确的数据。
预测与应对自然灾害
对地球自转的研究有助于预测地 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并采取相 应的应对措施。
地球动力学
研究地球自转与地球内部结构、 板块运动等地球动力学现象之间 的关系。
极地研究
研究地球自转对极地冰盖、极光 等现象的影响,有助于深入了解 地球的极地环境。
VS
地球自转轴的章动
地球自转轴的进动并不是完全规则的,而 是存在周期性的微小摆动,称为章动。章 动的周期约为18.6年,这种摆动会导致极 光和日面辐射点的位置发生变化,但不会 对地球的自转速度产生显著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时地球自转地理意义
(7)确定日出日落时间 某地的日出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经线与晨线的交点上的 时间,日落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经线与昏线的交点上的 时间。某地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公式是12±昼长/2。
(8)确定极昼极夜的范围 晨昏线与哪个纬线圈相切,该纬线圈与极点之间的纬 度范围内就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南北半球的极昼、 极夜现象正好相反。
第4课时地球自转地理意义
【考纲下载】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第4课时地球自转地理意义
【考情上线】 1.从考核内容上看,地球自转的三大地理意义是高考命题
的重点,特别是时间计算、晨昏线图的判读与应用、地 转偏向力的影响。 2.从考核背景选材上看,多以光照图、重大事件发生的时 间为切入点考查时间计算。 3.从能力要求上看,注意考查学生关注时政,运用自转知 识解释生活、生产实际现象的能力和地理计算能力。
第4课时地球自转地理意义
晨昏线在解答地球运动问题中的应用 根据晨昏线在地球上的位置、走向及其与其他地 理线、点、面的关系,可以解决许多有关地球运动的 问题。
第4课时地球自转地理意义
(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 若右图中 AB 为昏线,则地球呈逆 时针方向自转,中心为北极点; 若 AB 为昏线,则地球呈顺时针方 向自转,中 心为南极点。
第4课时地球自转地理意义
(2)晨昏线有以下六个特点 ①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②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垂直。 ③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④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跟经线圈重合。 ⑤晨昏线在二至时跟极圈相切。 ⑥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15°/小时),跟地球自转方 向相反。
第4课时地球自转地理意义
(3)晨昏线与经纬线的关系 晨昏线与经线,只有在春、秋分两天是重合的,其余 时间都不重合,二者的夹角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冬、夏至日最大为23°26′。晨昏线与纬线只有在春、 秋分两天不相切,其余时间都相切,相切的纬线圈上 为极昼或极夜;相交的纬线圈又分为昼弧(某一纬线圈 上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夜弧(某一纬线圈上位于夜半球 的部分)两部分,对其进行对比可知该地甚至该半球昼 夜长短的情况。
第4课时地球自转地理意义
1.(2010·天津模拟)下图为“经纬网和晨昏线图”,图中阴 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4课时地球Leabharlann 转地理意义(1)甲、乙、丙三幅图中,表示春分日晨昏线与经线关
系的是图
;表示夏至日晨昏线与经线关系
的是图
;表示冬至日晨昏线与经线关系的
是图

(2)据图分析,北京时间为
第4课时地球自转地理意义
(4)确定日期和季节 ①晨昏线经过南北两极,与某一经线圈重合,与所 有纬线圈垂直相交,可判定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 23日。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可判定这一天是6月22日。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可判定这一天是12月22日。
(3)计算地方时的步骤: ①确定两地的经度差。 ②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 ③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 ④代入公式计算。
第4课时地球自转地理意义
1.地方时的计算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1°×两地经度差。
(1)公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地方时的某地在 已知地点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点的西边,用减号。
第4课时地球自转地理意义
(2)经度差的计算:两地在0°经线的同侧,则两地的经 度数相减;两地在0°经线的两侧,则将两地的经度 数相加。
第4课时地球自转地理意义
2.有关晨昏线问题 (1)晨昏线的判断
在日照图上,晨线与昏线的判断方法,一是根据地 球自转方向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 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 球的分界线是晨线。二是根据昼、夜半球判断:位 于昼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位于 昼半球东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

(3)甲、乙、丙三幅图中,20°N比20°S白昼长的

图,20°N比20°S白昼短的是
图。
第4课时地球自转地理意义
解析:(1)春秋分日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夏至日、 冬至日时晨昏线与经线斜交,且交角为23°26′;(2)图中 显示晨线与赤道相交于60°W经线上,则60°W为6时, 可算出北京时间为18时;(3)乙图显示北半球昼短夜长, 丙图显示北半球昼长夜短。 答案:(1)甲 丙 乙 (2)18时 (3)丙 乙
第4课时地球自转地理意义
(2)确定东西经 以0°经线为起点,随自转方向经度数增大的为东经 度,反之为西经度。
(3)确定地方时 ①经过赤道与晨线交点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 时,经过赤道与昏线交点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 18时。 ②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与之 相对组成经线圈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0时(或24时)。
第4课时地球自转地理意义
第4课时地球自转地理意义
第4课时地球自转地理意义
第4课时地球自转地理意义
第4课时地球自转地理意义
1.昼夜现象、昼夜交替和昼夜长短变化 三者都是地球上所固有的自然现象,虽然都涉及到昼 夜状况,但成因各不相同。
(1)昼夜之分是一个静止的概念,它不涉及地球的运动, 而是由“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光只 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特性所决定的。
第4课时地球自转地理意义
(2)昼夜更替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主要是由地球自转这 一运动而产生的,因光源来自太阳,所以昼夜更替 的周期就是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如果地球不自 转,只要公转也会产生昼夜更替,只不过昼夜更替 时间较长,为一年。
(3)昼夜长短变化是除赤道以外,其他纬度地区随地球 公转而产生的周期性变化,形成原因是地球公转过 程中黄赤交角的存在。
第4课时地球自转地理意义
(5)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日照图上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经度就是太阳直射点的 经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需要根据与晨昏线相切的纬 度来确定,若与晨昏线相切的纬度为α,则太阳直射 点的纬度等于90°-α(南北纬视具体情况而定)。
(6)确定昼夜长短 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与晨线和昏线两交点之 间的弧线(即昼弧)所跨的时间数,夜长等于该地所在 纬线圈上夜弧所跨的时间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