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见心电图的识别与判读含病例分析
心电图描记及识读(临床实习带教)
心肌梗死心电图
● 时间动态改变 ●数分钟:超急性期表现为巨大高尖的T波,ST段不抬或斜行性抬
高; ●数小时:ST段明显抬高与直立T波形成单相曲线:半小时至10余
小时出现; ●数天:异常Q波发病后数小时至数日出现; ●数周:衍变期持续数小时至数周,表现为抬高的ST段逐渐下降,
ST段
等 电 线 , 下 移 <0.05mV, 上 移 <0.1 ~ 0.3 mV
若出现弓背抬高,常 见于心梗
T波
晚 期 心 室 复 方向与QRS波主波方向一致
极
T波过高见于心肌损伤、 心肌梗死或高血钾
Q-T间期 心 室 除 极 、 时限为0.32~0.44 s 复极
正常心电图解读
如何分析心电图
1.P波和PR段:
P波代表左右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
PR段继P波之后,激动沿心房肌(结间束、 经房室交界区下传至心室,产生PR段。由 于激动经过这段传导组织时所产生的电位 影响极为微弱,体表心电图上表现为一段 平直的线。
2.QRS波:
代表左右心室除极电位变化。R波: 第一个在参考水平线以上的成份;Q波: R波之前向下的波;S波:继R波之后第 一个向下的波;如QRS波只有向下的波, 则称为QS波。QRS波结束点称为J点或 “ST连接点” 。
处理:静脉缓推利多卡因、胺碘酮
室速
三.扑动及颤动
1.房扑
特征:P波消失,心房活动呈规则的大锯齿 样扑动波(F波),250-350次/分;心室率 常为心房率的一半;QRS波群形态与窦性 心律相同。多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处理: 针对原发病因治疗;直流电复律;用 钙拮抗剂维拉帕米(异博定)、恬尔心、洋 地黄等;手术(射频)
临床心电图-心电图解析案例及相关见解!
坏死型Q的发生机制:心室壁某部的心肌坏死以后即不能除极,而 其他部分心肌照常除极,因而置于坏死心肌表面的电极是记录其 他部分心肌的除极向量,是离开记录电极的,故形成一个负性的 Q波或QS波。坏死的心肌成了一个“窗口”,而置于这“窗口” 的电极却只记录其他部分心肌的除极。原则上说,坏死型变化是 不能恢复的。但在某些急性心肌缺血情况下,确可发现一些暂时 性Q波。解释是严重缺血使细胞内大量钾离子转移至细胞外,细 胞膜极化程度过低,已不能传导除极性激动。从电生理意义讲已 经“失活”,但形态结构尚未陷于“坏死”,一旦恢复血供,又 可恢复其“除极”性能,这种状态下的心肌称为“顿抑”心肌的 原因。
病例2
病例3
病例4
病例5
病例6
病例7
心电图解析案例及相关见解!
病例1
2019年8月2日 1:46
2019年8月2日 7:49
2019年8月2日 12:49
2019年8月2日 15:45
2019年8月2日 21:50
2019年8月3日 8:44
2019年8月3日 17:49
2019年8月4日 9:36
2019年8月5日 8:13
临床常见心电图的判读
正常心电图
1.窦性心律:P波II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2.心率60-100bpm,无波形、波幅、节律等的异常
基本知识 电轴 心率计算 房室肥大 心梗和心肌缺血 快速和缓慢心律失常
平均心电轴的目测法
口诀:尖朝天,则不偏。
尖对尖,向右偏。
口对口,向左走。
举例
尖对尖:向右偏 (垂位心、右室肥 厚等)
正常心电图特点
• 三、QRS波群 • 形态:Ⅰ、Ⅱ、V5、V6导联QRS主波向上,aVR、V1导联主波向 下。 • V1至V6导联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变小,V1无q波,但可呈QS波。 • R/S V1导<1 R/S V3导=1 R/S V5导>1 • 四、ST段: • 下移:任何导联均<0.05mV(0.5mm)(Ⅲ导联例外) • 上移:肢导<0.1mV(1mm) • 胸导V1~V3<0.3mV(3mm)、V4~V6<0.1mV(1mm) • 五、 T 波:一般与 QRS 波群主波方向一致,电压不低于同导联 R 波的1/10,但最高一般<0.8mV(8mm)(V3导联<1.2mV(12mm) • 六、Q-T间期:成人正常心率时,Q-T间期<0.44秒(0.36~0.44秒) (以上数值以走纸25mm/s,标准电压1mV=10mm为准)
室
颤
• 心室多异位快速心律 – 心率:心室350~500bpm – 节律:无规则 – QRS:不定 – P波:无 – PR:无
心室扑动与颤动
I度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0.27s)
II度房室传导阻滞(I型)
II度房室传导阻滞(II型)
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左心室肥大
Thank You!
都在看的临床常见心电图的判读要点来了
都在看的临床常见心电图的判读要点来了心电图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各类异常的心电图表现,常常是心脏病的预警信号。
掌握异常心电图的识别技巧是全科医生临床决策和处理心脏病最重要的临床技能之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康云鹏副主任医师,对临床常见心电图的判读要点进行了详细解析。
正确认识心电图图一为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依据此图康主任先带我们了解心电图的基础知识,正确认识心电图。
图一 1.P波:表示心房除极化,宽度不超过0.11 sec,振幅在肢体导联不超过0.25 mV,胸导联不超过0.20 mV。
2.PR间期:反映心房开始除极到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正常为0.12~0.20 sec。
3.QRS 波群:表示心室的除极化,正常为0.06~0.10 sec,最宽不超过0.1sec。
QRS波极其重要,代表整个心脏除极化的过程,一定要重点关注其波群变化。
QRS波群电压升高可能是心室肥厚、束支阻滞、心肌梗死、高血压等疾病;QRS波群电压减低可能是心包积液、胸前积液、心肌病、缩窄性心包炎、甲状腺功能下降等疾病;QRS波形增高(室内传导阻滞)可能是各种原因的心肌损害。
4.ST段:为QRS综合波之后位于基线上的一个平段,其后出现向上或向下转折的一个波为T波。
图二为ST段下移和抬高的两种形态:图二需要注意的是,ST段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特别是弓背向上抬高可能提示心肌梗死、室壁瘤或者变异型心绞痛(动态观测)。
如果ST段压低(除Ⅲ导外的任何导联下降0.5 mm)呈水平型或下斜型代表心肌缺血。
5.Q-T间期:从Q波起点至T波终了,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时间,正常为0.32~0.44 sec。
如果Q-T间期延长就要特别小心,可能有以下3种原因:①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肌损害或遗传性心律失常;②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低血钾、低血钙;③奎尼丁药物作用。
Q-T间期缩短,可见于洋地黄作用、高血钾、高血钙或迷走神经兴奋。
临床常见心电图的识别和治疗培训课件
治疗:伴有室率快或心输出量下降的房扑 ,需要同步电复律或使用西地兰等抗心律 失常药治疗。
临床常见心电图的识别和
治疗
37
心房颤动
多发性心房内微折返产生不规则、快速(350~ 600次/分)的颤动波,不规则下传心室。 心电图特征:1、P波消失,呈现时限、形态、振 幅均绝对不规则的f波2、心室率极不规则3、QRS 波群形态通常正常 治疗:主要是控制心室率。可以使用西地兰等抗 心律失常药以减慢过快的心室率。对血液动力学 不稳定血压低的患者则需立即行同步电复律。
对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可使用异搏定或同步 电击复律来作进一步治疗。
临床常见心电图的识别和
治疗
28
期前收缩——交界性早搏
房室交界性早搏指冲动起源于房室交界区, 可向前或逆向传导。 心电图特征:1、QRS波提前出现,形态多正常 2、逆行P波 3、完全性代偿期间 治疗:非频发性交界性早搏不需要治疗。对于频 发性交界性早搏则可以使用奎尼丁、地戈辛、普 鲁卡因胺等药物治疗。
落,下传的QRS波群正常。)
治疗:是一种严重的阻滞,可能发展为完全性传
导阻滞,应密切监测其发展趋势。如果出现心室
率过慢导致低血压,可使用阿托品加快窦性起搏
率。为保证足够的心室搏动频率可装人工起搏器
。
QRS波
P波
P波
临床常见心电图的识别和
治疗
43
Ⅲ°(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完全性传导阻滞时,全部心房冲动均不能下传至 心室,阻滞部位较高时,心室起搏点常位于希氏 束-浦肯野系统近端。
P波的形态、时间和电压
临床常见心电图的识别和
临床常见心电图的识别
心房、心室肥大
• 右心房肥大: • P波高尖(肺型P波,多见于慢阻肺和肺心病患 者中),肢体导联P波振幅≥0.25mV。
心房、心室肥大
• 左心室肥大: • 电压增高、电轴左偏、5、6导联ST度压低、T 波倒置。
心房、心室肥大
• 右心室肥大:电压增高、电轴右偏≥+90°,1、2导 联ST段压低、T波倒置。
认为是心室的后电位,U波增高常见于高钾血症。
临床常见异常心电图
• 1.心房、心室肥大 • 2.心肌缺血 • 3.心肌梗死 • 4.心律失常
Hale Waihona Puke 异常心电图的典型表现• 1.心房、心室肥大 • 心房异常将会导致p波异常,心室异常通常表现在 QRS波群上。
心房、心室肥大
• 左心房肥大: • II导联P波增宽,时间≥0.12秒。 • P波双峰(二尖瓣型P波)。 • 双峰间距≥0.04s。
心肌缺血
• ST段压低;出现冠脉痉挛,ST段抬高;T波倒置,双 向或低平。
心肌梗死
• 高尖T波、ST段抬高,合成单向曲线,类似“红旗飘 飘”、病理性Q波、对应导联出现高而直立、对称的 T波。
心律失常
• 窦性心律过缓:P-R间期或P-P间期>1.0s。
心律失常
• 窦性心动过速:P-R间期或P-P间期<0.6s,P-R和 Q-T间期缩小、S-T段轻度压低,T波低平。
心律失常
• 预激综合征:PR间期<0.12s、出现Δ波、ST-T继发 改变。
心律失常
• 房扑:规则的F波、F波之间有等电位线、心室率可规 则或不规则、QRS形态大多正常,也可传差。
心律失常
• 房颤:P波消失,代之以F波,心室率不规则,QRS 形态大多正常,也可传差。
临床常用心电图识别心电图
2、心肌梗塞合并其他病变: 合并室壁瘤时,升高的ST段持续存在 半年以上。 合并右束支阻滞不影响判断。 合并左束支阻滞影响判断。
T波高耸或倒置 2、“损伤型”改变:
面向损伤心肌的导联ST段抬高
3、“坏死型”改变: 面向坏死区的导联出现异常Q波
(宽度≥,深度≥1/4R)或 呈QS波。
(二)心肌梗塞的图形演变及分期 分为早期、急性期、近期和陈旧期
1、早期 梗塞数分钟至数小时 高大T波,ST段斜型抬高,无Q波。 及时治疗可避免发展为心肌梗塞或使其 范围缩小。
临床常用心电图识别心电图
第一节 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
心肌缺血 一、心电图类型 (一)缺血型改变
1、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对应导联出现高大的T波
2、心外膜下心肌缺血: 对应导联T波倒置
(二)损伤型心电图改变 心内膜下பைடு நூலகம்肌损伤时,心外膜导联ST 段压低,心外膜下心肌损伤时,心外 膜导联ST段抬高。 一般缺血时,缺血部位导联上ST段压 低;严重缺血时,缺血部位导联上ST 段抬高。
2、急性期 开始于数小时,持续到数周,是演变 过程。 T波降低—异常Q波—ST弓背向上抬高 —逐渐下降—T波倒置—逐渐加深
3、近期 梗塞后数周至数月,以坏死及缺血图 形为主要特征。 ST段基本回复基线,Q波持续存在, 倒置T波逐渐变浅。
4、陈旧期 急性心肌梗塞后3-6个月 ST段及T波恢复正常或T波持续倒置、 低平,恒定不变,Q波存在或变小、 消失。
(三)定位诊断 一般主要根据坏死图形出现的导联 判断。 前间壁:V1-V3异常QS或Q波 下壁:II、III、aVF 侧壁:I、aVL、V5、V6 前壁:V3、V4、V5 后壁:V7、V8、V9
(四)不典型图形改变及鉴别诊断 1、非Q波型心肌梗塞: 只有ST段抬高或压低及T波倒置, ST段可动态演变,但无Q波。 多见于多支冠状动脉病变
临床常见心电图典型图例+特点,直观,实用,建议收藏备用
临床常见心电图典型图例+特点,直观,实用,建议收藏备用【窦性心律】P波从窦房结发起,心房除极综合向量指向下(P波方向在下壁导联II,III,aVF中向上)PR间期在0.12-0.22s,PR长度固定QRS间期低于100毫秒(2.5个小方格)静息心率在60-100次/分【心房颤动】心房活动包括多个凹形小波,心脏收缩约为每分钟400+下通常显示体表心电图不规则波动(f 波),V1中最明显P波缺失室性心律完全异常f波并一定能看到,特别是当AF长期存在的情况QRS 波群可能变宽(偏离正常位置或束支传导阻滞)可能由风湿性二尖瓣疾病、 IHD、高血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酒精、甲状腺机能亢进、房间隔缺损和特发性心房颤动引起【心房扑动】心房扑动是折返性心律失常,心房活动每分钟约300下诱因与心房颤动相同体表心电图具有“锯齿状”特点,F波常在II、 III 和aVF 中出现房室比例2:1时,心室率约在150 bpm 高度房室阻滞1:1可见,特别是药物干预时改变心房扑动的周期长度【室上性心动过速】该种心动过速通常起源点是房室交界区,激动通过房室交接区或房室旁路逆传而形成折返环路QRS波群形态与时限通常正常;但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或原有右束支传导阻滞时,QRS波群形态异常该种心动过速通常通过刺激迷走神经,静脉注射腺苷,或维拉帕米可终止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可治愈【预激综合征】预激综合征者发生心房颤动的风险增加由于激动从旁路下传心室比经房室结传导更迅速,心室率可能很快,偶尔会达到300次/分表心电图显示快速性心房颤动具有不同形态的QRS博群,反应了房内激动下传心室的不同途径,沿旁路下传,沿正路下传,以及沿旁路及正路同时下传治疗方法包括直流电复率,静脉注射氟卡胺、丙吡胺、胺碘酮静脉注射地高辛、维拉帕米或腺苷是禁忌,因为这些药物会加快旁路传导,加速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心室率【室性心动过速—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室性心动过速是指5个或更多的室性期前收缩连续出现,心室率≥120次/分通常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QRS波群时限>0.12秒心房独立活动,心房夺获或心室夺获在左束支传导阻滞形态时,室性心动过速表现为QRS波群在胸导联中均向下V1导联中宽初始R波(>30毫秒)、S波最低点延迟(>60毫秒)或S波切迹提示室性心动过速【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宽大畸形的QRS波时限>0.12秒并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电轴右偏或向下可能为特发性,可经导管射频消融治愈【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宽大畸形的QRS波群以基线为轴上下扭转常在长-短序列之后易引发病因通常与Q-T间期延长(先天性或者药物延长心室复极[抗心律失常药、抗组胺药、大环内酯类药物,三环类抗抑郁])有关低钾血症和低镁血症可诱发通常为非持续性,但可进展为心室颤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肌区域性梗死损坏心电图表现为对应区域的改变在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时最先表现为ST段受影响心肌损伤区对应的胸导联呈斜升ST段-通常是左前降支病理性Q波尚未出现【前壁心肌梗死】24-48内出现病理性Q波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T波逐渐演变为对称性倒置随着时间的推移,ST段抬高通常会消失恢复至基线左心室动脉瘤可引起持续性的ST段抬高数周后T波逐渐恢复至正常,病理性Q波持续存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下壁导联的ST段急性抬高有前壁及侧壁对应导联ST段压低性改变(未显示)常伴有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未显示)房室传导异常更常见于下壁心肌梗死,但往往是短暂的,不需要安装临时起搏【急性后壁心肌梗死】常规心电图导联安装没有对应心脏后壁,因此不能观察到后壁急性心肌梗死典型的ST段改变在对应的前壁导联(V1-V3导联中)ST段压低并可见R波增高这些都是对应的常规改变,把心电图电极安装在后面,就可以看见病理性Q波及ST段抬高表现【急性侧壁心肌梗死】典型的急性侧壁心肌梗死是观察I,aVL,V5,V6导联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亦可见于急性侧壁心肌梗死(不常见)【无病理性Q波性心肌梗死】如果心肌损伤没有累积心肌全层,那么异常Q波可能无法见到从V1-V6导联R波递增不良,可能表明存在心肌损伤在受影响的范围内可见广泛的T波倒置这些患者再梗死的风险增加,与Q波梗死患者一年有相同的预后【Q-T间期延长】心率校正后Q-T间期女性≥0.46s,男性>0.46s;T波形态异常;U波存在最常用的适应率校正Bazett公式:= QT /√RR机制是复极电流异常Jervell-Lange-Nielsen综合征:先天性长QT间期,高音性耳聋、复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可能导致猝死Romano-ward综合征:先天性长QT间期与室性心律失常;听力是正常的获得性长QT综合征可能与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特别是III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组胺药、三环类抗抑郁药,与低钾血症、低钙血症、脑损伤、低温、肥厚性心肌病和急性心肌梗死有关【Brugada综合征】QRS博群在V1导联呈右束支阻滞图形ST 段在V1/V2导联中呈下斜型抬高≥1 mm,在V2,V3导联中呈马鞍形抬高≥1 mm常见于青年人(男性多见)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先天性;钠电流缺失增加了室性心律失常并引起猝死的风险ICD是预防患者突发恶性心律失常昏厥或猝死的有效方法【窦性停搏】心房(和心室)停止活动达到4s窦房结不能产生激动或在窦房交界区发生传导中断(窦房阻滞)表现为窦房结功能障碍,可能颈动脉窦过敏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可能与房性心律失常并存可能需要永久性起搏器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尽快联系,仅供大家学习!。
心电图的正常图形解读与异常判读
心电图的正常图形解读与异常判读一、什么是心电图?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利用心脏肌肉在工作时产生的电活动记录下来的一种检查方法。
通过测量心脏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电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特定的波形图形,可以了解心脏是否存在异常。
二、正常心电图的特征1. P波:P波代表房室结激动传导,通常应该是呈正向并尖锐而对称的波峰。
2. QRS波群:QRS波群代表室性激动传导过程,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波峰和凹陷,其中R峰为最高点。
3. T波:T波代表室性肌肉复极化过程,应该是倾斜向上并光滑的。
三、常见异常心电图1. 心率失常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时,P波消失且心房未能同步收缩。
房室传导阻滞:QRS间期延长或QRS波形变异。
室性早搏:提前出现一个宽大畸形的QRS波群。
2. 心室肥厚左心室肥厚:R波振幅增高、胸前导联的S波深度增加。
右心室肥厚:右胸导联V1中,R波增高或者S波减低。
3. 心脏缺血缺血性ST段改变:ST段抬高或压低超过0.1mV。
心肌梗死:出现持续性ST段抬高和Q波。
4. 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加快,P波形态正常。
室性心动过速:心率加快,QRS波形畸形。
5. 其他异常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钙、低镁等可以引起T波改变。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洋地黄类)可引起心电图异常。
四、专业判读与建议对于一份心电图的判断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以下是一般的建议:1. 结合临床情况综合分析。
2. 判断是否存在临床症状和体征。
3. 检查患者的基础资料,如年龄、疾病史等。
4. 结合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如心肌酶谱、心脏超声等。
五、心电图的应用心电图不仅可以用于判断患者的疾病情况,还可以应用于其他方面:1. 心电监测: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心电活动,对病情进行及时评估。
2. 心律失常诊断与治疗:通过心电图的分析,确定异常节律类型,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 评估药物疗效:观察药物对心脏电活动的影响,调整治疗方案。
临床常见心电图分析报告
临床常见心电图分析报告临床常见心电图分析报告一、概述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是一种无创的、简便快速的诊断工具,通过测量心脏电位变化,反映心脏在不同阶段的电活动。
心电图可以评估心脏的正常与异常情况,对多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二、正常心电图分析1. P波:P波代表心房除极过程的电位波动,呈正向波形,通常在0.06-0.12秒之间。
正常的P波应该高于2.5小盒,典型的P波呈无创散在性的尖峰波。
举例:房颤患者的P波不规则而且无法辨认。
2. PR间期:PR间期是从P波开始到下一个Q波开始之间的时间,正常范围为0.12-0.20秒。
举例: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PR间期延长。
3. QRS波群: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过程的电位波动,通常在0.06-0.10秒之间。
正常的QRS波呈压扁的、无创散的波形。
举例: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QRS波宽度增加。
4. ST段:ST段应与等电位线平行,正常情况下不应超过等电位线的2小盒。
举例:心肌梗死患者的ST段抬高。
5. T波:T波代表心室复极过程的电位波动,通常为正向波形。
举例:心肌缺血患者的T波倒置。
三、常见心电图异常及分析1.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ECG表现为无规律、无规则的R-R间期,QRS波形正常。
由于房室连续且不完全传导,心室率增快,容易引发血栓形成和栓塞。
举例:一名58岁的患者出现持续性胸闷、气短,ECG显示心房颤动。
2. 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VF):心室颤动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导致心脏停搏和猝死。
ECG表现为无规律、无规则的R-R间期,QRS波形混乱不规则。
举例:一名突然晕倒的患者,ECG显示心室颤动,立即进行除颤。
3. 心室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 PVC):心室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常见于健康人群,ECG表现为提早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
临床常见心电图的识别与判读PPT课件
于房室交界处)
心房除极开始到 时间为0.12~0.20 s,<0.21 s 心室开始除极
心室除极
时限为 <0.12s;V3。V4R R波与S波振幅相当; V3呈rS: 顺钟转V3
V1-6 R波渐增,S波渐减
呈Rs:逆钟转
时限<0.04 s,振幅<同导联R波1/4
若出现深宽Q波, 常见于心梗
心室缓慢复极 等电线,下移<0.05 mV,上移<0.1~0.3 mV
24
T 波异常
--
25
缺血型心电图改变——ST段变化
心内膜下心肌缺血:ST段压低
心外膜下心肌缺血:ST段抬高 --
26
各型ST—T改变示意图
--
27
ST段下移
--
28
变异性心绞痛
病因: 短暂冠状动脉痉挛
心电图表现: 1、暂时性ST段抬高,伴高耸T波 2、对应导联的ST段下移
--
29
变异性心绞痛
据P波的特点来推测窦房结活动)
--
35
正常窦性心律
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
--
36
窦性心动过速
诊断:窦性心动过速,HR110次/分--
37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缓,HR55次/分 --
38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动过缓,HR57次/分,P-P间期
差异大于0.12s
--
39
期前收缩
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提前发出激动,
--
30
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
(1)“缺血型”改变:高尖T波:常出现在急性心肌 梗死早期 ;倒置对称T 波。 (2)“损伤型”改变:ST 段抬高,与T波融合形成 单向曲线。 (3)“坏死型”改变:病理性Q波。
常见心电图的分析和诊疗
常见心电图的分析和诊疗
第15页
• 诊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 诊疗依据:图中可见一系列正常而快速QRS 波群,紧跟QRS波群之后可见倒置P波,R-R 规则。
常见心电图的分析和诊疗
第16页
常见心电图的分析和诊疗
第17页
• 诊疗:心房扑动
• 诊疗依据:图中可见P波消失,代之以 大小相同、间隔相等、形态一致F波。
• 诊疗: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
• 诊疗依据:图中可见P-R间期固定,出 现QRS波群脱落,呈2:1 - 4:3下传。
常见心电图的分析和诊疗
第25页
• 诊疗:二度房室传导阻滞(2:1下传)
• 诊疗依据:图中可见QRS波群规则脱落, P波呈2:1下传。
常见心电图的分析和诊疗
第26页
常见心电图的分析和诊疗
第52页
常见心电图的分析和诊疗
第18页
常见心电图的分析和诊疗
第19页
• 诊疗:心房颤动
• 诊疗依据:图中可见P波消失,代之以 大小不一样、间隔不等、形态各异f波, R-R间期绝对不规则。
常见心电图的分析和诊疗
第20页
• 诊疗:心房颤动
• 诊疗依据:图中可见P波消失,代之以 大小不一样、间隔不等、形态各异f波, R-R间期绝对不规则。
第12页
• 诊疗:短阵房性心动过速
• 诊疗依据:图中可见一系列提前出 现、与窦性不一样P`波,其后QRS 形态正常。
常见心电图的分析和诊疗
第13页
常见心电图的分析和诊疗
第14页
• 诊疗: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 诊疗依据:图中可见连续4个提前出现、 宽大畸形QRS波群,前无相关P波,后 有倒置T波。
常见心电图的分析和诊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
病理性Q波出现的导联
心梗的定位
V1 V3 V3 V5 I, aVL, V5 V6 V1 V6 II, III, aVF
前间壁 前壁 侧壁
广泛前壁 下壁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失常
正常窦性心律(sinus rhythm):凡起源于窦房结 的心律,称窦性心律
正常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方向:PⅡ↑ PavR↓ 心率:60~100次/分 P-P之差<0.12〃 P-R间期 0.12〃-0.20〃(一般的心电图机不能描记窦房结电位,因此根
(1)联律间期 :指异位搏动与其前窦性搏动 之间的距离
(2)代偿间歇:指期间出现的异位搏动代替了 一个正常的窦性搏动,其后出现了一个较正常心动 周期为长的间歇。
特点:
室性期前收缩
①QRS波群提前出现,宽大畸形,时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12秒
②早搏的QRS波群前无与其相关的P波
③完全代偿
特点:
房性期前收缩
① 出现异型性P‘波
大格数 1 2 3 4 5 6
心率 300 150 100 75 60 50
波型 P波
P-R间期 QRS波 Q波 ST段 T波
Q-T间期
波形的测量
意义
正常波形
其他
左右心房除极
时限<0.12 s;振幅<0.25 mV aVR↓ Ⅱ、Ⅲ、 P波 Ⅱ、Ⅲ、aVF
aVF↑V4-6↑
直立,aVR倒置.逆 行P波(冲动起源
若出现弓背抬高, 常见于心梗
心室快速复极 方向与QRS波主波方向一致
T波过高见于心肌 损伤、心肌梗死 或高血钾
心室除极+复极 时限为0.32~0.44 s
临床常见心电图的特征
心房肥大
a 正常 b 右房肥大 c左房肥大
右心房肥大(1)
心电图表现为: P 波 高 尖 , 振 幅 ≥ 0.25mV , 以 Ⅱ 、 Ⅲ 、
Cornell诊断标准: RavL+SV3 >2.8mV(男)或>2.0mV(女)
左心室肥大(2)
右心室肥大(1)
心电图表现: V1呈R型或Rs型,R/S>1;V5、V6呈rS型,
R/S<1;RV1+SV5或SV6>1.05mV;
右心室肥大(2)
心肌缺血与ST-T改变
心肌缺血心电图表现
① ST段下移:一般为下斜型或水平型,下移≥0.1mV ② ST段抬高:多为一过性 ③ T波异常:
临床常见心电图的识别与判读 含病例分析
讲解内容
一、 临床心电图基本知识 二、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值 三、临床常见心电图的特征 四、临床常见心电图病例荟萃
心电图的连接(1)
导联
位置
V1 胸骨右缘4肋间隙 V2 胸骨左缘4肋间隙 V3 V2与V4的中点 V4 左锁骨中线与5肋间隙交点 V5 V4水平与腋前线交点 V6 V4水平与腋中线交点
变异性心绞痛
病因: 短暂冠状动脉痉挛
心电图表现: 1、暂时性ST段抬高,伴高耸T波 2、对应导联的ST段下移
变异性心绞痛
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
(1)“缺血型”改变:高尖T波:常出现在急性心 肌梗死早期 ;倒置对称T 波。 (2)“损伤型”改变:ST 段抬高,与T波融合形 成单向曲线。 (3)“坏死型”改变:病理性Q波。
② P‘R间期>0.12秒,P’波后继的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
③ 不完全代偿
交界性早搏
特点: ① QRS波群提前出现,形态多正常 ② 出现逆行性P’波,与QRS波群关系不定(QRS波群之前,PR间期<0.12
,或与窦性PR间期相差较大;QRS波群之后,RP间期<0.20秒;QRS波群之中,不易辨认)
据P波的特点来推测窦房结活动)
正常窦性心律
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
窦性心动过速
诊断:窦性心动过速,HR110次/分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缓,HR55次/分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动过缓,HR57次/分,P-P间期 差异大于0.12s
期前收缩
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提前发出激动, 又称过早搏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相关术语
心电图的连接(2)
心电图的连接(3)
反映矢状面情况
反映水平面状况
心脏传导系统解剖
心脏传导系统接受迷走-交感神经支配
心脏电活动与心电图各波段的关系
QRS波群的命名示意图
心电图的测量
横向:走纸速度25mm/s(每一小格为0.04s) 纵向:电压10mv/cm (每一小格为0.1mv)
心率的估算
于房室交界处)
心房除极开始到 时间为0.12~0.20 s,<0.21 s 心室开始除极
心室除极
时限为 <0.12s;V3。V4R R波与S波振幅相当; V1-6 R波渐增,S波渐减 时限<0.04 s,振幅<同导联R波1/4
V3呈rS: 顺钟转V3 呈Rs:逆钟转
若出现深宽Q波, 常见于心梗
心室缓慢复极 等电线,下移<0.05 mV,上移<0.1~0.3 mV
在QRS主波向上导联T波低平、双相、倒置 偶为T波对称高耸 对称性T波倒置或高耸价值较大
缺血型心电图改变——T波变化
心内膜下缺血—高大T波 心外膜下缺血—T波倒置
T 波异常
缺血型心电图改变——ST段变化
心内膜下心肌缺血:ST段压低 心外膜下心肌缺血:ST段抬高
各型ST—T改变示意图
ST段下移
左心室肥大(1)
心电图表现: QRS波群电压增高 ,胸导 联 :RV5或RV6>
2.5mV , RV5 或 RV6+SV1 > 4.0mV ( 男 ) 或 > 3.5mV(女);肢体导联:RⅠ >1.5mV,RavL> 1.2mV,RavF >2.0mV, RⅠ+SⅢ >2.5mV。(面 向左室导联R波增高,面向右室导联S 波加深)
aVF导联最为突出,多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等疾病,又称 “肺性P波”
右心房肥大(2)
左心房肥大(1)
心电图表现: P波时间≥0.12s,出现双峰,峰间距≥0.04s,
以Ⅰ、Ⅱ、aVL导联最明显;此类P波多见于二尖 瓣病变,因此常被称为“二尖瓣型P波”
左心房肥大(2)
③ 完全性代偿
异位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特点: ① 快: 160~250次/分 ② 齐:QRS波群形态正常,绝对整齐 ③ 窄: QRS波群时限正常
室性心动过速
特点: ① 室性早搏连续出现在三次以上 ② QRS波群宽大畸形,可见心室夺获与心室融合波 心室率140-200次/分 ③ RR间期规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