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商鞅变法与秦统一六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商鞅变法与秦统一六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及意义,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各国的改革变法,推动了各国社会大发展。初步认识改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求和时代进步的需要。

(2)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内容及意义。

(3)同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商鞅、李冰和赢政这些历史人物对中华民族发展做出的贡献

(4)理解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及其相关制度的建立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铁农具、牛耕产生发展情况的讨论研究过程,或是通过对先秦以来农业生产工具沿革情况的研究过程,以及通过对商鞅变法的了解、研究过程,帮助学生感知人类生产进步与社会变革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成就,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初步掌握归纳、比较、臵疑等基本的学习方法及具有初步判断、推理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究的个性与习惯,逐步掌握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商鞅、李冰、赢政等历史人物的学习,了解他们的胸怀大志、不畏艰险、立志改革、勇于拼搏的精神。(2)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认真刻苦努力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先人从我做起的态度。

(3)通过探究“商鞅虽死,新法犹存”的原因,以及讨论商鞅为人处世方式对改革的影响形成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正确价值观。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2)秦统一六国

教学难点:生产技术的进步,商鞅变法与大变革时代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课时:1个课时

四、教学过程

1.课前引导

同学们,通过我们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上出现了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愈演愈烈的现象,那么在经济上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最终又导致什么结果? 战国时期的生产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较大的进步。这些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私田大量出现,封建土地所有制剥削关系逐步确立,各国纷纷变法图强。秦国商鞅变法使秦国由一个边陲小国一跃

成为地域辽阔的秦帝国,其中的奥秘何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知识。

一、商鞅变法

(一)变法的背景(为什么要变法)

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各国的变革运动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也导致思想文化的繁荣。

1、客观上:战国初期,秦国落后;(客观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2、主观上: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秦孝公希望建立功业,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

3、商鞅的变法宣传及改革精神

4、指导思想:法家理论

5、人才方面:商鞅入秦并积极宣传变法

(二)、商鞅变法的内容

1、变法的准备

(1)与守旧派论战。(2)取信于民,树立威信。

2、变法的内容(涉及军事、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1)军事: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设立二十等军功爵制度;增强了士兵作战的勇气,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同时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

经济优势。编制什伍组织兵源得到了可靠的保证。

(2)经济:废除井田制,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稳定国家财政,增强国家实力,提高人民生产积极性;统一度量衡,促进了全国经济发展。(3)政治:实行县制,什伍连坐制度,轻罪重罚,强化了中央集权

(4)思想文化:焚书坑儒,加强了思想文化统治。

(三)商鞅变法评价

(1)历史作用

①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商鞅变法是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创立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都起了重要作用。

②经济上:改变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③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只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④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历史局限性:

①迷信刑罚,片面夸大暴力的作用,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

②商鞅开创的重农抑商政策,为后世2000余年的封建社会所遵循,阻碍了商品经济的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③焚烧史书,蔑视文化,造成人类精神文明成果的巨大破坏,对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思想文化都产生了长远而又恶劣的影响。

(3)为什么“商鞅虽死,而秦法未败”?它给予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秦孝公死去后,守旧派贵族杀害了商鞅,但商鞅制定的新法已在秦国产生了很大的效益与影响,成为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因此商鞅死后,他的主张及法令没有被废除,而是继续得以贯彻执行,并成为后来秦国变为七个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的主要原因。所以“商鞅虽死,而秦法未败”。

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

①、改革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有时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但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终究会要取得胜利。

②、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勇于改革、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力学习。商鞅不向旧势力屈服,坚持变法,直至献出自己生命的大无畏勇敢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

二、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

(1)铁农具

将这一目分为两个部分,在“铁农具的使用推广”这一小目下,可设臵这样一些问题:

①中国境内大约在什么时候开始制造和使用铁器?其依据是什么?(学生阅读课文后思考回答。)

②想一想:图中的各种农具都有些什么用途?它们与今天的铁农具有何不一样?原因是什么? (多媒体或幻灯演示《战国铁农具文物图》,也可直接观看教材中《战国时期的铁农具》图,然后提问组织讨论。)

③《战国铁器主要出土地点分布图》给我们提供了一些什么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多媒体或幻灯演示教材《分布图》,然后提问,组织学生归纳。)

(2)牛耕

在“牛耕的使用推广”这一小目下,可设臵这样一些问题:①牛耕发明以前,人们是怎样耕田的?牛耕大概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呢?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有着什么样的关系?(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并展开想像,进行讨论。)

以上几道题均需学生开动脑筋,作一定的分析、思考后才能回答出来。如回答不全面,教师可进一步启发,力争得出共同的认识。如出现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可要求学生课后继续探讨。

刀耕火种(火耕)

2.铁农具和牛耕推广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