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2)
四年级语文《琥珀》教学反思(通用5篇)
![四年级语文《琥珀》教学反思(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4bed7f1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51.png)
四年级语文《琥珀》教学反思四年级语文《琥珀》教学反思(通用5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琥珀》教学反思(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语文《琥珀》教学反思1《琥珀》是德国作家柏吉尔写的一篇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
作者用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发挥充分合理的想象,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从而判断了它在科学上的科学价值。
课的开始,我出示从网上下载的一些琥珀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让他们观察琥珀的特点,进而导入课文。
本节课我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探究。
第一步:自己独立学习时出示三个问题:1、这块护坡有什么特点和价值?2、琥珀的形成经历哪两个阶段?需要哪些条件?3、课文中哪些是想象的,哪些是真实的?提示学生找一找、划一划、理一理描写琥珀形成过程的关键重要的句段,进行概括、批注。
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学习10分钟。
第二步:让学生在小组中解决自己学习中的困难,总结琥珀形成的条件。
同学们很快找出了条件并发现作者在描写这个故事的时候用了许多生动有趣的写作手法。
第三步:全班汇报。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补充、完善不足:由于前面复习环节用时较多,导致后边的“当堂积累”任务未能在课内落实。
措施:要合理分配时间,争取当堂任务当堂解决。
四年级语文《琥珀》教学反思2这篇课文根据一块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象其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其中,琥珀的形成过程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而松脂球的形成过程又是琥珀形成过程中的重点,可谓是重中之重,解决了松脂球形成过程这一重难点,从而就能让学生明白科学家想象推理的合理性,因此,我在教学时,采用了激情引入?提问点拨?入境再现?小组总方法。
现将教学中的不足及优点总结如下:一、教学设计的不同本节课采用了“篇末入手”、“逻辑提问”、“由果溯因”的教学方法和电化教学手段,这种方法不但可以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求知心切,积极性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大有好处,既解决难度较大的科学知识,又降低了坡度,同时教师适时的点拨,也为学生梳理了课堂结构,是整节课的教学显得条理清楚,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公开课《琥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10篇)
![小学语文公开课《琥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70acd900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81.png)
小学语文公开课《琥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学语文公开课《琥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10篇)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公开课《琥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公开课《琥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篇1一、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及在科学上的价值,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完成“思考?练习”的第二题。
作者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按照提纲,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4、指导学生列出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提纲,再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二、学习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根据这块琥珀进行想象的,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是本课的重点。
通过课后“思考?练习”中第二题解决重点。
三、教学过程(一).揭题。
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化石?(学生可能回答在博物馆中见过恐龙化石、海龟蛋化石、类人猿头骨化石等。
)你们见过松柏树脂的化石吗?松柏树脂的化石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琥珀”。
随之板书课题。
指导学生根据拼音读准课题。
(二).引读。
课文中讲的是一块什么样的琥珀?请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来读一读。
(课文最后一段的前三句话)课件出示琥珀,让学生仔细观察,特别注意它们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发挥想象,练习表述这是一块与众不同的琥珀,两个小东西是怎样被关到里面的,你能发挥想象讲述一个小故事吗?指1-2名同学试说。
(三)自学自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想象的,把想象的部分找出来做上记号,再指名读出来。
(四)理清脉络,讨论:1.仔细分析一下作者的想象分哪两部分内容(一是琥珀的形成过程,一是琥珀的发现过程)指名分别读出这两部分。
2.这两部分内容作者描写较细致的是哪一部分?(琥珀形成的过程。
课文《琥珀》教学反思
![课文《琥珀》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90caf815acfa1c7ab00cc44.png)
课文《琥珀》教学反思课文《琥珀》教学反思(精选7篇)课文《琥珀》教学反思1《琥珀》是四年级下学期第十一课的内容,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琥珀的基础上来自行制作琥珀,此次制作琥珀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所进行进一步的细制作,使所制作的琥珀更细致、精美。
重点是模具的制作,什么样的模具确定什么样的造型。
这节课,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故事又使学生重温了一次琥珀的形成过程,了解形成琥珀的条件,及它的价值。
然后确定学具分配情况,分组进行分工完成任务。
在让学生了解人造琥珀的使用情况后,让学生进行设计自己想要的琥珀,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出切实可用的模具,然后确定出本组的实施方案。
这样整课的任务使学生做到心里有数,并将设计模具的任务布置为作业。
怎么制作是本课关键,学生虽然有先前的制作基础,但是也不能疏忽,为此在第二课时上,用自学比较的方法学习制作方法,在学生通过对比后就能很轻松地掌握制作的方法,然后再进行制作。
最后对每组的作品进行展评,使同学间能有促动的作用,并把每班的作品在其它班级进行展示,让学生更具创造热情。
本课结束后,细细地品味了一下,并听取了校长及主任的指导后,深感还存有太多的不足。
如每节课的上下连接在课前就应准备好,每节课要做什么,不但要做到自己心中有数,还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
在吸引学生注意力上做得还不是很好,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让应该以实践为主,充分让学生动手去做,这是本课程的核心。
所以在第一课时的安排上若把作业制作模具安排在课内进行效果会更好。
总而言之,就是在备课上所下的功夫还不到,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
课文《琥珀》教学反思2《琥珀》一课刚刚讲过,现将教学中的不足及优点反思如下:一、教学设计的不同《琥珀》第二节(讲读课)采用了“篇末入手”、“逻辑提问”、“由果溯因”的变序教学法和电化教学手段,这种方法可以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求知心切,积极性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大有好处,既解决难度较大的科学知识,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琥珀》教学反思
![《琥珀》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c171154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d5.png)
《琥珀》教学反思《琥珀》教学反思《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主要写了一只琥珀被发现以及科学家推测它的形成过程。
全文语言生动易懂,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还能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我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让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我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让学生能够顺利地解决问题。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学生朗读、背诵的过程中,我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让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朗读、背诵任务。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实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掌握了琥珀的形成过程,还提高了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一、教学内容不够深入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琥珀的形成过程讲解得不够深入,没有让学生真正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研究,深入讲解琥珀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真正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二、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评价不够全面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教学评价不够全面,没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全面评价。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对教学评价的研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全面评价,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通过对《琥珀》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还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琥珀》教学反思(22篇)
![《琥珀》教学反思(22篇)](https://img.taocdn.com/s3/m/999f6375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e9.png)
《琥珀》教学反思(22篇)《琥珀》教学反思篇1《琥珀》一课刚刚讲过,现将教学中的缺乏及优点总结如下:一、教学设计的不同《琥珀》其次节(讲读课)采纳了“篇末入手”、“规律提问”、“由果溯因”的变序教学法和电化教学手段,这种方法可以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励同学学习爱好,使同学求知心切,主动性高,能引起同学的思索爱好,对培育同学的规律推理力量大有好处,既解决难度较大的科学学问,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电教手段的运用所设计的配音、影片奇妙。
随着生动的解说词与逼真动化影像的呈现,将每个小读者引入古老的森林进行游览,小小课堂布满了生气和活力,呈如今孩子们眼前的是: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字有形、五彩鲜亮、形象详细的情景,寓教于乐,充分表达了观看表达的教学要求。
能遵循儿童心理学规律,运用熟悉论进行教学,通过幻灯投影,使同学初步感知,继而默读全文,赐予材料的复现,加深感性熟悉,再通过表达上升到理性熟悉。
这样的课教学设计,即使同学学懂了琥珀形成的过程这个重点,而且也突破了琥珀的科学价值这个难点。
三、创设情境活动细心设计了活动幻灯片、录音等,制造情境,为同学供应生动活泼的视听形象,加强语文信息刺激,使同学眼、耳、口、手协调识记,加深对所学学问的印象理解,提高学习爱好,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培育了同学的规律思维力量,并激发了同学爱自然、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
四、缺乏之处本节课中同学的朗读训练不够,真对同学朗读基础差的状况,应多指导,范读,就一个自段的朗读到位,不应茫目的多读,其效果不佳。
《琥珀》教学反思篇2反思《琥珀》一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胜利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教学设计《琥珀》采纳了“篇末入手”“规律提问”“由果溯因”的变序教学法和电化教学手段,这种方法可以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励同学学习爱好,使同学求知心切,主动性高,能引起同学的思索爱好,对培育同学的规律推理力量大有好处,既解决难度较大的科学学问,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年级语文《琥珀》教学反思(精选5篇)
![四年级语文《琥珀》教学反思(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7b1b046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a4.png)
四年级语文《琥珀》教学反思(精选5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语文《琥珀》教学反思(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语文《琥珀》教学反思1《琥珀》是一篇极富情趣、引人遐想的科普说明文。
在新模式教学中,我采用了“篇末入手”的变序教学法,那么要了解这一课,首先我让学生们结合课外查阅到的资料谈谈对“琥珀”的了解;接着,了解这一课的字词,自学了主要内容,第一课时,就算结束了。
根据学急于想见到这块奇异琥珀样子的心理,安排学生们自学课文思考根据第二课时出示的三道问题:这块琥珀到底是什么样呀?边读边画下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
汇报:“这块琥珀什么样?”对照图片,了解琥珀的样子,谈谈琥珀样子的奇异之处。
再学习它的科学价值,探讨它价值上的奇异。
在学生弄懂琥珀的样子和价值后,设疑:“看到这块奇异的琥珀,你最想推测什么?”(学生此时最想知道的可能是它的形成过程。
)之后,看动画视频初步了解形成过程,再在同学们汇报的过程中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画一画这块琥珀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形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使学生充分了解这一“奇物”真正的形成过程,激发起学生热爱科学,积极大胆探究科学的兴趣。
最后回归全文,感受作者想象合理、推理严密,总结写作特点。
在本节课上我认为自己有如下两点成功之处:一、教学思路清晰,紧扣文眼“奇异”二字展开,突出了重点: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环节衔接紧凑,过渡自然,时间安排合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二、在教学中,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辅助学生学习,引导孩子深入地感悟语言、积累语言。
师生配合较好,能全身心的投入教学。
我认为也有以下几点需要改进:一、要加强对学生回答问题时语言的流畅性和生动性的训练。
例如理解完琥珀形成的四个阶段和必备条件,让学生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时,教师应提示孩子复述时可以用上关联词和一些修饰语把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讲述得流畅、生动些。
《琥珀》教学反思(通用3篇)
![《琥珀》教学反思(通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f133158998fcc22bcd10de6.png)
《琥珀》教学反思(通用3篇)《琥珀》教学反思(通用3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琥珀》教学反思(通用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琥珀》教学反思1 琥珀是四年级下学期第十一课的内容,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琥珀的基础上来自行制作琥珀,此次制作琥珀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所进行进一步的细制作,使所制作的琥珀更细致、精美。
重点是模具的制作,什么样的模具确定什么样的造型。
这节课,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故事又使学生重温了一次琥珀的形成过程,了解形成琥珀的条件,及它的价值。
然后确定学具分配情况,分组进行分工完成任务。
在让学生了解人造琥珀的使用情况后,让学生进行设计自己想要的琥珀,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出切实可用的模具,然后确定出本组的实施方案。
这样整课的任务使学生做到心里有数,并将设计模具的任务布置为作业。
怎么制作是本课关键,学生虽然有先前的制作基础,但是也不能疏忽,为此在第二课时上,用自学比较的方法学习制作方法,在学生通过对比后就能很轻松地掌握制作的方法,然后再进行制作。
最后对每组的作品进行展评,使同学间能有促动的作用,并把每班的作品在其它班级进行展示,让学生更具创造热情。
本课结束后,细细地品味了一下,并听取了校长及主任的指导后,深感还存有太多的不足。
如每节课的上下连接在课前就应准备好,每节课要做什么,不但要做到自己心中有数,还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
在吸引学生注意力上做得还不是很好,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让应该以实践为主,充分让学生动手去做,这是本课程的核心。
所以在第一课时的安排上若把作业制作模具安排在课内进行效果会更好。
总而言之,就是在备课上所下的功夫还不到,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学反思3篇2024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学反思3篇2024](https://img.taocdn.com/s3/m/12e67e6b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f5.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学反思3篇2024〖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学反思第【1】篇〗这篇课文根据一块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象其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其中,琥珀的形成过程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而松脂球的形成过程又是琥珀形成过程中的重点,可谓是重中之重,解决了松脂球形成过程这一重难点,从而就能让学生明白科学家想象推理的合理性,因此,我在教学时,采用了激情引入?提问点拨?入境再现?小组总方法。
现将教学中的不足及优点总结如下:一、教学设计的不同本节课采用了“篇末入手”、“逻辑提问”、“由果溯因”的教学方法和电化教学手段,这种方法不但可以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求知心切,积极性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大有好处,既解决难度较大的科学知识,又降低了坡度,同时教师适时的点拨,也为学生梳理了课堂结构,是整节课的教学显得条理清楚,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电教手段的运用所设计的动画巧妙。
随着生动的解说词与逼真动化影像的展现,将每个小读者引入古老的森林进行遨游,小小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是: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字有形、五彩鲜明、形象具体的情景,寓教于乐,充分体现了观察表达的教学要求。
能遵循儿童心理学规律,运用认识论进行教学,通过幻灯投影,让学生再现松脂球的形成的过程,加深感性认识,再通过朗读上升到理性认识。
这样的课教学设计,既使学生学懂了松脂球的形成的过程这个重点,从而也为学生理解湖泊形成过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突破了琥珀的科学价值这个难点。
所以说,在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那么,本节课中,我是如何确定整合点的呢?整合点的确立原则:根据学生对于琥珀知识的匮乏,让学生自己搜集有关琥珀的相关知识困难相当大,所以,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在第一环节,就像学生们出示了很多关于化石的。
1、教学第一环节,激情,引入新课的时候应用了多媒体我让学生观看多种多样的化石,以激起学生学习这课的热情,在最后重点放在本课所要认识的琥珀身上,从而让学生学习有重点,也为降低教学难度做好了准备。
《琥珀》教学反思12篇
![《琥珀》教学反思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bd79591e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da.png)
《琥珀》教学反思12篇《琥珀》教学反思1每上完一节实践课,我都有不同的体会,下面是我对“制作琥珀”一课的教学反思。
课前,我让学生上网搜集天然“琥珀”的相关资料和人工制作的一些“琥珀”小饰品。
带着这些准备,来上这节课。
课的开始,首先,我让学生把搜集的资料和大家分享,其次,向学生展示了我从网上下载的一些天然“琥珀”的图片,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制作琥珀”一课的兴趣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乐趣。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天然“琥珀”形成的基础上,来自行制作人工“琥珀”,此次制作“琥珀”是在四年级的教学基础上,所进行进一步的制作,使所制作的“琥珀”,更细致、精美。
重点是模具的制作,什么样的模具确定什么样的造型。
在让学生了解“天然琥珀”和“人工琥珀”形成的原因及利用价值。
让学生自行设计自己想要的“琥珀”造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设计出切实可用的模具,然后确定实施方案,这样整个活动过程,使学生能够做到心中有数。
由于本校的教学条件有限,不能在各班各小组进行分组实验,实验过程只能老师操作,学生观看,虽然操作过程,不能亲自动手实践,但在课下搜集昆虫的过程,是学生按小组完成的。
学生们的兴趣都很浓,有的学生怕时间长昆虫锇死,就想尽一切办法,给它们喂食物,有的同学喂大米饭、菜叶,还有的同学喂巧克力,从而可以看出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和对昆虫具有的爱心。
令我深深感动!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学习就不会是枯燥乏味,单调的苦差事,而是既有趣又轻松的一件快乐的事情。
本节课结束后,细细品味了一下,深感还存在着太多的不足,总而言之,要想上好每一节的综合实践课,教师必须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提高学生的活动实践能力。
《琥珀》教学反思2《琥珀》是德国作家柏吉尔写的一篇说明文,也称科学小品文。
作者由一块稀世珍宝琥珀,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采用生动传神的语言,推测并再现了这块少见的琥珀的形成过程。
文章布局严谨,语言细腻形象,逻辑推理严谨,条理清晰,极适于用来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掌握写作技巧。
《琥珀》教学反思
![《琥珀》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f2746fa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6a.png)
《琥珀》教学反思《琥珀》教学反思一、引言《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作者通过合理的想象,生动地描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
本文将对《琥珀》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科学价值。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展示琥珀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琥珀的兴趣。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琥珀是什么吗?它是怎么形成的?”引导学生思考琥珀的形成过程。
2. 初读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3. 精读课文(1)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琥珀是怎么形成的?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作者是如何推测琥珀的形成过程的?(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让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 拓展延伸(1)让学生思考:“除了琥珀,还有哪些物质也可以记录地球的历史?”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科学价值。
(2)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琥珀的种类和用途,以及琥珀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3)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琥珀的科学小论文,表达自己对琥珀的认识和理解。
5. 总结(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表扬学生的优点,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
四、教学反思1. 优点(1)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清晰,教学方法多样,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讨论交流,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从琥珀的形成过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 不足之处(1)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琥珀》课后优秀教学反思(6篇)
![《琥珀》课后优秀教学反思(6篇)](https://img.taocdn.com/s3/m/d53a0265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6d.png)
《琥珀》课后优秀教学反思(6篇)《琥珀》课后优秀教学反思篇1现将本课教学中的缺乏及优点总结如下:胜利之处:一、教学设计的不同本节课采纳了,我能从篇末入手,由果朔的因教学方法和电化教学手段。
在第1、教学第一环节,激情,引入新课的时候应用了多媒体我让同学观看多种多样的化石图片,以激起同学学习这课的热忱,在最终重点放在本课所要熟悉的琥珀身上,从而让同学学习有重点,也为降低教学难度做好了预备。
二、在讲完松脂球形成的必要的条件之后,为了让同学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为了让课文富有生命力,所以在讲完之后让同学观看松脂球的形成过程的flash动画,这样的话,使得这一篇科学小品不再枯燥,同时也使得本课所讲的内容难度降低,同学们易于理解。
三、创设情境活动细心设计了活动幻灯片,制造情境,为同学供给生动活泼的视听形象,加强语文信息刺激,使同学眼、耳、口、手协调识记,加深对所学学问的印象理解,提高学习爱好,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培育了同学的规律思维力量,并激发了同学爱自然、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
指导同学朗读,提高同学的朗读力量,采纳课前预习、检查预习的方法,从今同学预习习惯的养成,削减教学用时,提高教学效果。
缺乏之处1、首先,由于讲课时间的关系,在本节课中我对同学朗读的指导是有的,可是,明显的同学的朗读训练不够,同学读得太少了应多指导,范读,就描写蜘蛛和苍蝇的第3、4、5朗读到位,后来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那么重视同学朗读了,假设不是同学预习很到位的话,同学对于课文的理解确定没有这么透彻。
2、其次、在教学中,同学的主体地位表达的不是很明显,不能放手让同学们去做,老是不放心,担忧同学完不成交给的任务。
所以,明显的教师问得多,同学答复得多。
《琥珀》课后优秀教学反思篇2一、紧扣“半地理解”进展教学所谓“半地理解”,就是教学时既不是教师包办代替,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同学运用自己已有的语文根本功,自主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语言文字。
语文《琥珀》教学反思
![语文《琥珀》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7829a8a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10.png)
语文《琥珀》教学反思语文《琥珀》教学反思篇1《琥珀》是一篇极富情趣、引人遐想的科普说明文。
在教学时,我采用了“篇末入手”的变序教学法,首先让学生结合课外查阅到的资料谈谈对“琥珀”的了解;接着,根据学急于想见到这块奇异琥珀样子的心理,安排学生自学课文思考:这块琥珀到底是什么样呀?边读边画下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
汇报:“这块琥珀什么样?”对照图片,了解琥珀的样子,谈谈琥珀样子的奇异之处。
再学习它的科学价值,探讨它价值上的奇异。
在学生弄懂琥珀的样子和价值后,设疑:“看到这块奇异的琥珀,你最想推测什么?”(学生此时最想知道的可能是它的形成过程。
)之后,看动画视频初步了解形成过程,再“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画一画这块琥珀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形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使学生充分了解这一“奇物”真正的形成过程,激发起学生热爱科学,积极大胆探究科学的兴趣。
最后回归全文,感受想象合理、推理严密,总结写作特点。
在本节课上我认为自己有如下两点成功之处:一、教学思路清晰,紧扣文眼“奇异”二字展开,突出了重点: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环节衔接紧凑,过渡自然,时间安排合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二、在教学中,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辅助学生学习,引导孩子深入地感悟语言、积累语言。
师生配合较好,能全身心的投入教学。
我认为也有以下几点需要改进:一、要加强对学生回答问题时语言的流畅性和生动性的训练。
例如理解完琥珀形成的四个阶段和必备条件,让学生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时,教师应提示孩子复述时可以用上关联词和一些修饰语把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讲述得流畅、生动些。
由于教师没有提示,学生只限于板书内容,复述很生硬。
二、本节课中学生的朗读训练不够,应多指导,范读,读书时间有些少。
三、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文章内容的整合。
本节课的教学显得有些细碎,教师放手不够。
语文《琥珀》教学反思篇2一、电教手段的运用所设计的配音、影片巧妙。
随着生动的解说词与逼真动化影像的展现,将每个小读者引入古老的森林进行遨游,小小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是: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字有形、五彩鲜明、形象具体的情景,寓教于乐,充分体现了观察表达的教学要求。
《琥珀》教学反思
![《琥珀》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38f9b80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e9.png)
《琥珀》教学反思《琥珀》是一篇富有科学性与趣味性的课文,上完这堂课,我有以下几点教学反思:一、成功之处(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通过播放琥珀的视频资料,学生们被琥珀美丽而神秘的外观深深吸引,这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整堂课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始终保持着较高的积极性,积极参与到对琥珀形成过程等内容的探讨中。
(二)注重字词教学与朗读在初读环节,我认真落实了字词教学,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认读生字词,如指名读、齐读、结合语境理解等,帮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
同时,注重朗读训练,采用自由读、默读、指名读等不同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特别是在理解琥珀形成过程时,默读有助于学生静下心来梳理信息,而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琥珀样子的段落,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其中的细节之美。
(三)引导探究,培养思维能力在教学琥珀形成过程这一重点内容时,我以问题为导向,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让他们自己寻找琥珀形成的条件。
这种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们积极思考,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作为依据,不仅理解了琥珀形成的科学知识,还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体会到了科学家推测的合理性。
二、不足之处(一)对部分学生理解困难预估不足在讲解琥珀形成的科学原理,如松脂球形成的条件时,虽然运用了动画演示和图片辅助,但仍有部分学生理解起来存在困难。
这表明我在备课时对这部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预估不足,没有设计更多层次的引导问题和更通俗易懂的讲解方式。
(二)拓展延伸不够深入在拓展环节,虽然引导学生分享类似琥珀的物品或展示其他化石图片,但只是浅尝辄止,没有进一步深入挖掘。
可以引导学生对比琥珀与其他化石的异同,或者让学生尝试根据其他化石的样子推测其形成过程,这样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加深他们对化石知识的理解。
(三)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在教学过程中,在琥珀形成条件的讨论环节花费了较多时间,导致最后总结全文和布置作业有些仓促,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对整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消化,也没有详细地指导作业要求。
《琥珀》课后优秀教学反思(6篇)
![《琥珀》课后优秀教学反思(6篇)](https://img.taocdn.com/s3/m/3d2b605a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35.png)
《琥珀》课后优秀教学反思(6篇)《琥珀》课后优秀教学反思(6篇)第一篇:教学反思——通过琥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本次的《琥珀》课堂中,我尝试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首先,我给学生们展示了琥珀的照片和相关的信息,并引导他们观察琥珀的颜色、形状和纹理。
然后,我提出了一些问题,让学生们思考琥珀是如何形成的,其中包括琥珀中保存的昆虫化石的种类和数量。
通过这种方式,我引导学生们自主思考并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组织了一个小组讨论的环节,让学生们分享他们对琥珀的理解和想法。
每个小组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辩论。
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思维,也增强了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琥珀的兴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对琥珀的独特性质和历史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思辨力和创造力。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会更加主动积极,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想象力。
第二篇:教学反思——通过琥珀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本次的《琥珀》课堂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们通过亲自进行实验来了解琥珀的特性和性质。
首先,我向学生们介绍了琥珀的基本信息,并制作了一个简单的琥珀模型。
然后,我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有机会在实验室中观察和探究真实的琥珀样本。
他们通过实验,了解到琥珀的硬度、透明度以及与其他材料的区别。
在实验报告中,学生们不仅需要总结实验结果,还需要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思考,以促进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在实验中学会了观察、实验和总结的方法,也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精神和探究意识。
他们对琥珀的神秘性质产生了更大的兴趣,也更加关注科学背后的原理和规律。
琥珀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琥珀第一课时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92836b3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a9.png)
琥珀第一课时教学反思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们常常会进行课堂反思,通过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效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今天我主要回顾了我在琥珀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做好准备。
教学内容设计在这节课中,我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琥珀的起源、性质和用途展开。
我通过讲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介绍它的特点和不同种类等方面,向学生传递了大量的知识。
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有时候讲解内容过于枯燥,缺乏趣味性,导致学生们的注意力无法持续集中。
因此,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运用故事、案例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教学方式和手段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我采用了讲解、举例、互动等多种方式,努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琥珀相关知识。
然而,在课堂互动环节,我发现学生们的参与度并不高,很多同学对问题的回答比较保守,缺乏表达自己观点的勇气。
为了改善这一点,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更多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反馈和成效课后,我对学生们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这节课的反馈和评价。
大部分学生指出,他们对琥珀的了解程度得到了提升,对课堂内容比较满意。
但同时也有学生提出,希望课堂形式更加多样化,增加一些实践性的活动,使之更加生动有趣。
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反馈,不断优化课堂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与规划通过这节课的反思,我深刻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改进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服务学生学习。
因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实用性,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我还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调整教学节奏和形式,为实现高效教学目标而努力。
总的来说,这堂琥珀第一课时的教学反思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指导,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且明确了今后改进的方向和目标。
四年级语文《琥珀》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四年级语文《琥珀》第一课时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e33d824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a9.png)
四年级语文《琥珀》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琥珀》是一篇极富情趣、引人遐想的科普说明文。
在教学时,我采用了“篇末入手”的变序教学法,首先让学生结合课外查阅到的资料谈谈对“琥珀”的了解;接着,根据学急于想见到这块奇异琥珀样子的心理,安排学生自学课文思考:这块琥珀到底是什么样呀?边读边画下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
汇报:“这块琥珀什么样?”对照图片,了解琥珀的样子,谈谈琥珀样子的奇异之处。
再学习它的科学价值,探讨它价值上的奇异。
在学生弄懂琥珀的样子和价值后,设疑:“看到这块奇异的琥珀,你最想推测什么?”(学生此时最想知道的可能是它的形成过程。
)之后,看动画视频初步了解形成过程,再“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画一画这块琥珀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形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使学生充分了解这一“奇物”真正的形成过程,激发起学生热爱科学,积极大胆探究科学的兴趣。
最后回归全文,感受作者想象合理、推理严密,总结写作特点。
在本节课上我认为自己有如下两点成功之处:一、教学思路清晰,紧扣文眼“奇异”二字展开,突出了重点: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环节衔接紧凑,过渡自然,时间安排合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二、在教学中,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辅助学生学习,引导孩子深入地感悟语言、积累语言。
师生配合较好,能全身心的.投入教学。
我认为也有以下几点需要改进:一、要加强对学生回答问题时语言的流畅性和生动性的训练。
例如理解完琥珀形成的四个阶段和必备条件,让学生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时,教师应提示孩子复述时可以用上关联词和一些修饰语把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讲述得流畅、生动些。
由于教师没有提示,学生只限于板书内容,复述很生硬。
二、本节课中学生的朗读训练不够,应多指导,范读,读书时间有些少。
三、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文章内容的整合。
本节课的教学显得有些细碎,教师放手不够。
《琥珀》第一课时教学反思(2)
![《琥珀》第一课时教学反思(2)](https://img.taocdn.com/s3/m/5500ccf8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66.png)
《琥珀》第一课时教学反思(2)
《琥珀》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琥珀》是一篇极富情趣、引人遐想的科普说明文。
在教学时,我采用了“篇末入手”的变序教学法,首先让学生结合课外查阅到的资料谈谈对“琥珀”的了解;接着,根据学急于想见到这块奇异琥珀样子的心理,安排学生自学课文思考:这块琥珀到底是什么样呀?边读边画下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
汇报:“这块琥珀什么样?”对照图片,了解琥珀的样子,谈谈琥珀样子的奇异之处。
再学习它的科学价值,探讨它价值上的奇异。
在学生弄懂琥珀的样子和价值后,设疑:“看到这块奇异的琥珀,你最想推测什么?”(学生此时最想知道的可能是它的形成过程。
)之后,看动画视频初步了解形成过程,再“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画一画这块琥珀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形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使学生充分了解这一“奇物”真正的形成过程,激发起学生热爱科学,积极大胆探究科学的兴趣。
最后回归全文,感受作者想象合理、推理严密,总结写作特点。
在本节课上我认为自己有如下两点成功之处:
一、教学思路清晰,紧扣文眼“奇异”二字展开,突出了重点: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环节衔接紧凑,过渡自然,时间安排合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二、在教学中,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辅助学生学习,引导孩子深入地感悟语言、积累语言。
师生配合较好,能全身心的投入教学。
我认为也有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小学《琥珀》教学反思(通用6篇)
![小学《琥珀》教学反思(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486aef03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73.png)
小学《琥珀》教学反思(通用6篇)小学《琥珀》教学反思(通用6篇)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琥珀》教学反思(通用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琥珀》教学反思11、教学设计的不同《琥珀》第二节采用了“篇末入手”、“逻辑提问”、“由果溯因”的变序教学法和电化教学手段,这种方法可以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求知心切,积极性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大有好处,既解决难度较大的科学知识,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电教手段的运用所设计的配音、影片巧妙。
随着生动的解说词与逼真动化影像的展现,将每个小读者引入古老的森林进行遨游,小小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是: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字有形、五彩鲜明、形象具体的情景,寓教于乐,充分体现了观察表达的教学要求。
能遵循儿童心理学规律,运用认识论进行教学,通过幻灯投影,使学生初步感知,继而默读全文,给予材料的复现,加深感性认识,再通过表达上升到理性认识。
这样的课教学设计,即使学生学懂了琥珀形成的过程这个重点,而且也突破了琥珀的科学价值这个难点。
3、创设情境活动精心设计了活动幻灯片、录音等,创造情境,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视听形象,加强语文信息刺激,使学生眼、耳、口、手协调识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理解,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爱自然、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
4、不足之处本节课中学生的朗读训练不够,应多指导。
小学《琥珀》教学反思2琥珀是四年级下学期第十一课的内容,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琥珀的基础上来自行制作琥珀,此次制作琥珀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所进行进一步的细制作,使所制作的琥珀更细致、精美。
重点是模具的制作,什么样的模具确定什么样的造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琥珀》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琥珀》是一篇极富情趣、引人遐想的科普说明文。
在教学时,我采用了“篇末入手”的变序教学法,首先让学生结合课外查阅到的资料谈谈对“琥珀”的了解;接着,根据学急于想见到这块奇异琥珀样子的心理,安排学生自学课文思考:这块琥珀到底是什么样呀?边读边画下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
汇报:“这块琥珀什么样?”对照图片,了解琥珀的样子,谈谈琥珀样子的奇异之处。
再学习它的科学价值,探讨它价值上的奇异。
在学生弄懂琥珀的样子和价值后,设疑:“看到这块奇异的琥珀,你最想推测什么?”(学生此时最想知道的可能是它的形成过程。
)之后,看动画视频初步了解形成过程,再“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画一画这块琥珀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形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使学生充分了解这一“奇物”真正的形成过程,激发起学生热爱科学,积极大胆探究科学的兴趣。
最后回归全文,感受作者想象合理、推理严密,总结写作特点。
在本节课上我认为自己有如下两点成功之处:
一、教学思路清晰,紧扣文眼“奇异”二字展开,突出了重点: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环节衔接紧凑,过渡自然,时间安排合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二、在教学中,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辅助学生学习,引导孩子深入地感悟语言、积累语言。
师生配合较好,能全身心的投入教学。
我认为也有以下几点需要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