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1节《被动运输》优质教案

合集下载

4.1被动运输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4.1被动运输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因此水除了通过渗透作用进出细胞,大多数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所以我们的人工肾还需要具备水通道蛋白的功能,加快水的进出。
(二)无机盐进出细胞的方式。
钾、钠、钙在尿液中也存在,这些无机离子带有电荷,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穿过磷脂双分子层。这些物质是如何进出细胞的呢?
资料3: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从蚕豆保卫细胞中检测出钾离子的通道。1998年,美国科学家麦金农解析了钾离子通道蛋白的立体结构。
观察实验结果图片总结:红细胞在等渗溶液中细胞形态不变;在低渗溶液中吸水破裂;在高渗溶液中失水皱缩。
联系生活:
为什么输液用0.9%的生理盐水和5%的葡萄糖溶液?
为什么腌制的咸菜和糖制的果脯能保存更长时间?
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水通过渗透作用进出细胞。水分子通过膜上磷脂分子的间隙进出细胞,因此构建人工肾需要有能让水分子通过的渗透装置。
“高中生物学单元教学精品课程”课时教学设计
第*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者
***
学校
填写学校全称
年级
高一年级
课题
课时1被动运输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被动运输》是人教版教材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质壁分离及其复原实验、自由扩散、协助扩散等内容,知识点紧凑且联系紧密。本节课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前面所学细胞膜的知识,又可以为学生后面学习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的内容作好铺垫。
2.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
资料1:水分子比较小,人们曾经以为它们可以自由穿过细胞膜的分子间隙而进出细胞。后来,有人发现在动物肾脏内,水分子的跨膜运输速率远大于自由扩散的速率。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第1节《被动运输》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第1节《被动运输》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第1节《被动运输》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第1节《被动运输》。

第四章属于模块1“分子与细胞”的内容。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系统的边界—细胞膜不仅是将细胞内外隔开的屏障,也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门户。

细胞膜是怎样控制物质输入和输出的呢?不同的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样吗?这与细胞膜的结构有什么关系呢?通过本章教学,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本质。

本章教学有助于学生科学自然观的形成;有助于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4个方面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本章共有两节,分别从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胞吞胞吐三个方面讲述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本课是第一节,主要讲述被动运输,本节选取了细胞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章节的基础,也承载着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的和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 2.1 物质通过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等方式进出细胞,以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

2.1.2 举例说明有些物质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不需要额外提供能量。

”二、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一节内容。

“被动运输”是高中生物必修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中一年级学习的重点内容,属于必修模块一的组成部分。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知识是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模块和章节的基础。

本课以问题探讨导入,先介绍了水进出细胞的原理,主要通。

4.1被动运输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4.1被动运输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4.1被动运输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一、教材分析本课程《4.1被动运输》选自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主要介绍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基本方式——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是细胞通过扩散和协助扩散两种方式,将物质从高浓度区域运输到低浓度区域,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能。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被动运输的原理和过程,掌握其与主动运输的区别,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二、核心素养目标1. 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被动运输的现象。

2.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深入了解被动运输的过程和原理。

3. 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与协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

4.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5. 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使学生能够理解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重要性,并关注生物学的应用和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1)被动运输的定义和原理(2)被动运输的类型:扩散和协助扩散(3)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区别(4)被动运输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2. 教学难点(1)理解被动运输的原理难点解析: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为什么物质会从高浓度区域自动向低浓度区域移动,需要通过实验和实例来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2)区分被动运输的类型难点解析:学生可能对扩散和协助扩散的概念混淆,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比较来帮助学生明确两者的区别。

(3)掌握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区别难点解析:学生可能对两种运输方式的能量消耗和效率等方面存在疑惑,需要通过比较和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两者的不同。

(4)应用被动运输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难点解析:学生可能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来帮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5)实验探究被动运输的过程难点解析:学生可能对实验的操作步骤和观察方法不够熟悉,需要通过详细的实验指导和讨论来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和技巧。

4.1被动运输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4.1被动运输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4.1 被动运输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人教版必修1生物教材第4章的第1节,主要介绍了被动运输的概念、特点以及实例。

内容包括被动运输的概念、特点、实例以及与主动运输的比较。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学科核心素养。

通过学习被动运输的概念、特点和实例,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理解,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分析被动运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此外,通过比较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差异,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针对的是高一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但可能对被动运输这一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知识层面,学生应该已经了解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但对于被动运输的具体机制可能还不够清晰。

在能力方面,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但可能需要更多的指导和练习来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素质方面,学生可能对生物学知识充满好奇,但可能缺乏对生命现象的深入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可能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可能积极主动,愿意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而有的学生可能较为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些行为习惯对课程学习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积极主动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而内向的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对于基础知识较弱的学生,教师需要提供更多的辅导和练习,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

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需要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他们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素质较弱的学生,教师需要提供更多的思考和讨论机会,帮助他们培养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本节课将采用讲授、讨论、案例研究、项目导向学习等教学方法,以适应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

4.1被动运输说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一

4.1被动运输说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一
- 定期进行课堂小测验,以测试学生对被动运输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符合。
2. 作业评价:
- 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关注学生在作业中反映出的知识掌握情况、思维过程和学习态度。针对作业中的错误和不足,给予详细的批注和点评,帮助学生找到问题所在,并提供改进建议。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知识层次上,已经掌握了细胞的基本结构,了解细胞膜的重要性,但对于细胞膜的具体功能,如被动运输的机制,尚处于初学阶段。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素质方面,学生普遍对生物学有浓厚兴趣,但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方面表现不一,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3. 被动运输的意义: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稳定,促进物质交换
板书设计旨在清晰展示被动运输的概念、类型及其在生物体内的应用。通过简洁明了的板书,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被动运输的知识点,有助于加深对被动运输原理的理解和记忆。
再者,课堂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所学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导致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打算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帮助这部分学生巩固知识,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同时,在课堂讨论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此外,关于作业评价,我觉得在批改作业时,除了指出学生的错误,还应该更多地给予鼓励性评语,让学生感受到进步和成就。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通过作业评价鼓励他们持续努力。
针对以上反思,我制定了以下改进措施:
1. 优化课堂导入,提高问题的启发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加强实验前的讲解,提高学生对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的理解。

4.1被动运输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4.1被动运输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3.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探究被动运输的机制和实例,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科学态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勇于质疑,乐于合作,培养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一些简单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在知识方面,学生对细胞结构、生物分子等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被动运输的相关知识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模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
1.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包括投影仪和计算机。
2.生物学实验器材,如显微镜、细胞模型、实验材料等。
课程平台:
1.人教版必修1教材。
2.生物学教学课件和教案。
信息化资源:
1.生物学相关的视频资料,如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视频。
2.生物学相关的图片和图表,如不同被动运输方式的示意图。
教学手段: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被动运输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实例。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两种方式,它们都无需消耗能量,但存在差异。自由扩散是指物质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扩散,无需载体;而协助扩散则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扩散。
被动运输在生物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物质交换、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等。例如,氧气通过红细胞膜的被动扩散进入血液,再输送到全身各处;二氧化碳通过肺泡膜的协助扩散排出体外。此外,自由扩散在植物叶片的水分蒸腾中也起着关键作用,水分从叶片细胞内部通过细胞膜的自由扩散作用,扩散到细胞外部的空气中,从而完成水分蒸发的过程。
-设计预习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被动运输的定义和实例。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

4.1被动运输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优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人教版2019必修1)

4.1被动运输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优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人教版2019必修1)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增加课堂反馈环节,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尤其是对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此外,我还将探索更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等,以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板书设计
一、被动运输概述
-了解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是如何实现物质的选择性运输。
-探究不同物质在细胞膜上的运输速度和效率。
知识点二:被动运输在生物体内的应用
-研究被动运输在生物体内的具体应用,如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跨膜运输。
-分析生物体如何通过被动运输维持内外环境的稳定。
知识点三:被动运输与疾病的关系
-了解被动运输异常与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关系。
5.针对个体差异,提供不同难度的学习材料和辅导,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针对被动运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采用讲授法进行系统性的知识传授,使学生快速掌握核心内容。
-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实际案例,提高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结合板书和多媒体展示,强化关键知识点的记忆。
2.讨论法:在关键环节引入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见解,促进思维的碰撞和知识的内化。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和动画,直观展示被动运输的过程和原理。
-通过动画模拟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跨膜运输过程,提高学生对复杂概念的理解。
-展示生活实例和科学研究的视频资料,增强理论教学的现实意义。
2.教学软件:运用生物学科相关的教学软件,如分子模型构建软件,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分子运动的规律。
在课堂管理方面,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和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偏离主题的情况,需要适时给予引导和提示,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此外,在巩固练习环节,我发现个别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存在理解上的偏差,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支持。

第四章第一节《被动运输》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第四章第一节《被动运输》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让学生看书上第62页的问题探讨,讨论几个问题,请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1
(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围绕完成学习任务开展系列活动与教的环节对应,学生分析任务-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分享交流中学习并有实际收获。下同)
学生仔细观看问题探讨的内容,并以小组的形式讨论,
活动意图说明:(简要说明教学环节、学习情境、学习活动等的组织与实施意图,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障碍,说明环节或活动对目标达成的意义和学生发展的意义。说出教与学活动的关联,如何在活动中达成目标,关注课堂互动的层次与深度)
引发学生对于本节课内容的好奇
环节二: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2
介绍扩散的概念,提问什么是渗透作用?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归纳讲述渗透作用
请学生思考并讨论水分子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是否也是同样的道理
教师归纳总结动植物吸水的特点
讲述水进出细胞的原理
让学生观看视频知识点解析自由扩散,后归纳总结
播放视频知识点解析协助扩散,后归纳总结
2.学习者分析
(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需求分析,学生发展需求、发展路径分析,学习本课时可能碰到的困难)
通过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所有物质进出细胞都是顺浓度梯度的。同时学生们还了解了细胞膜的结构。
高一的学生正处于初中阶段与高中阶段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比较敏感要注意对学生及时鼓励。
本节内容较多知识联系紧密。其中还加入了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有利于学生理解质壁分离的具体过程,同时协助扩散还加入离子通道的内容。
2.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设计单元学习目标,明确重点和难点)

4.1被动运输(教学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4.1被动运输(教学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3. 在学习被动运输时,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有:理解被动运输三种方式的异同,特别是渗透作用的原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物现象联系起来,如解释为何植物根部的吸水作用是被动运输;掌握载体蛋白在物质运输中的作用及其特点;以及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解释能力。
针对这些学习者分析,教学设计中应注重差异化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并针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支持。
- 阅读材料:《生物科学概论》、《细胞生物学》等书籍中的相关章节,深入理解细胞膜结构与功能,以及被动运输的机制。
- 视频资源:科普视频、学术讲座等,如“细胞膜与物质运输”、“植物渗透作用”等,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被动运输过程。
- 论文资源:查找与被动运输相关的科研论文,了解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 实验操作视频:提供渗透实验、载体蛋白功能验证等实验操作视频,让学生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
4. 被动运输与生物技术的应用:
- 细胞膜仿生材料:介绍细胞膜仿生材料在药物载体、生物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
- 跨膜蛋白研究:探讨跨膜蛋白在疾病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七、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1.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围绕被动运输的概念、机制及其在生物体内的应用展开,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小结:
(1)被动运输的概念与分类:简单介绍了被动运输的定义,以及三种常见的被动运输方式:简单扩散、渗透作用和载体介导的扩散。
(5)被动运输与生物技术的关联:介绍了细胞膜仿生材料、跨膜蛋白研究等领域的最新进展。
2. 当堂检测:
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设计了以下当堂检测题目:
(1)选择题:
1)下列哪种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4-1 被动运输(教案)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4-1 被动运输(教案)

第1节被动运输知识清单一、水进出细胞的原理——渗透作用1.渗透作用的概念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

2.渗透作用具备的两个条件(1)具有③半透膜。

(2)膜两侧①②具有浓度差。

3.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动物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

(2)条件及现象过程条件现象吸水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质的浓度失水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质的浓度平衡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质的浓度4.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2)原理和现象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②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二、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1.实验原理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能够渗透失水和吸水。

2.实验步骤及现象3.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1)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2)内因: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三、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1.被动运输:物质以扩散方式进入细胞,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的跨膜运输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2.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自由扩散(也叫简单扩散) 协助扩散(也叫易化扩散) 图示甲乙条件不需要转运蛋白,不消耗能量需要转运蛋白,不消耗能量运输方向高浓度一侧→低浓度一侧举例O2和CO2葡萄糖、氨基酸的顺浓度跨膜运输考点突破考点01渗透作用的原理及应用分析【典型例题】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U形管左右两侧的葡萄糖和麦芽糖质量浓度相等,膀胱膜不允许溶质分子通过,实验前左右两侧的液面平齐。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实验开始后,左侧液面升高而右侧液面降低B.用纱布或滤纸取代膀胱膜会出现同样的实验现象C.实验过程中,水分子只能从右侧通过膀胱膜进入左侧D.实验达到平衡状态时,在两侧分别加入等量的麦芽糖酶,则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增大【答案】A【解析】A、若U形管左右两侧分别加入质量浓度相等的葡萄糖和麦芽糖溶液,且半透膜不允许溶质分子通过,由于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葡萄糖溶液中单位体积内溶质分子较多,吸水力较大,则实验现象是左侧液面高于右侧,A 正确;B、用纱布或滤纸会允许溶质分子和水分子通过,因此二者取代膀胱膜不会出现同样的实验现象,B错误;C、实验过程中,水分子不仅能从右侧通过膀胱膜进入左侧,也能通过膀胱膜从左侧进入右侧,只不过刚开始进入左侧的水分子较多,进而导致左侧液面上升,C错误;D、实验达到平衡状态时,在两侧分别加入等量的麦芽糖酶,则随着麦芽糖被分解,右侧溶液吸水力增大,则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减小,D错误。

人教版必修一4.1被动运输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4.1被动运输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一节《被动运输》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结构层面】本节课内容选自新人教版生物学教材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第四章第一节被动运输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自由扩散,协助扩散的过程与特点这两大部分内容。

【功能层面】本节内容是学生对细胞膜的结构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微观状态下物质是如何顺浓度梯度的进出细胞,本节内容上承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以及第三章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下启主动运输的学习,起到一个承上启下,并且联系学生所掌握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的作用。

【课标层面】课标中指出本节课学生所需要掌握的概念是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理解物质通过被动运输进出细胞,以维持正常的代谢活动,该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因此学生在基于理解和应用概念的前提下,有助于其建立正确科学的生命观念。

二、学情分析(一)知识基础1.必修一,第三章: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以及细胞膜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2.必修一,第二章:组成生物的分子,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质,水和无机盐等。

(二)能力基础1. 一定的探究能力:高中生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包括问题提出、信息搜集以及根据已有知识进行推论等,但由于探究能力的有限和知识点的联系构建不成熟,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完成一些探究活动。

2. 观察能力更强:高中生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在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观察发现事物间的区别或特征。

并且可以根据已有的模型,利用观察能力对模型的内容进行阐述,但仍需要教师引导。

3. 思维能力逐步形成:高中生思维水平已逐渐成熟,可对知识进行理解、整合、深化、迁移以及应用。

但对知识构建能力依旧不足、逻辑思维形成但不成熟。

教师要帮助其完成知识间的逻辑关系的构建。

三、教学目标(一)生命观念基于掌握渗透作用和被动运输的概念,进而理解生物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了解细胞膜的功能与结构有关,最终形成科学的结构与功能观。

(二)科学思维根据渗透作用与被动运输的概念及相关案例,对比水分进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异同点,对比协助扩散中,利用载体介导和利用通道介导的协助扩散的异同点,归纳质壁分离和被动运输的概念,形成科学思维。

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 人教版)讲义教案:被动运输(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 人教版)讲义教案:被动运输(含答案)

被动运输(答案在最后)[学习目标] 1.阐明被动运输的原理和特点及影响因素。

2.转运蛋白的种类和作用。

1.被动运输的概念:物质以扩散方式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称为被动运输。

2.被动运输的类型3.转运蛋白: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

名称载体蛋白通道蛋白图示转运对象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特点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转运分子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4.影响被动运输的因素(1)膜内外物质浓度梯度的大小。

(2)某些物质的运输速率还与转运蛋白的数量有关。

(3)温度变化会影响物质运输速率。

判断正误(1)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和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2)同种物质在不同情况下的运输方式可能不同()(3)温度变化会影响分子通过细胞膜的速率()答案(1)×(2)√(3)√解析(1)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的运输方式可能是自由扩散,也可能是协助扩散等其他方式。

(2)如:水分子可以通过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进出细胞。

情境导入成人每昼夜生成的原尿量可达180L,但每日排出的终尿量仅1.5L,可见原尿经过肾小管和集合管时,约有99%的水分被重吸收回血液。

再从成分比较,终尿与原尿也有很大差别,例如,原尿含葡萄糖,终尿无。

那么肾小管上皮细胞是如何对原尿中的物质进行重吸收的?任务一:探究气体和甘油等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资料1:科研人员对同种物质在人工膜(只含有磷脂双分子层)和生物膜中的通透性做了比较,结果如图所示。

1.请据图分析,气体和甘油是如何进出细胞的?提示人工膜和生物膜对气体和甘油的通透性相同,因此它们是通过扩散作用进出细胞的。

2.甘油、乙醇等分子为什么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提示甘油、乙醇等都是脂溶性物质,与磷脂分子有较强的亲和力,容易通过磷脂双分子层进出细胞。

任务二:探究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1.由“生物膜和人工膜对同种物质的通透性差异”的实验结果,推测水分子是如何通过细胞膜的?提示水分子通过细胞膜时的速率高于自由扩散的速率,由此推断细胞膜上可能存在特殊的水的跨膜运输方式。

4.1被动运输教案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4.1被动运输教案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第1节被动运输教案教学目标根据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几个方面:生命观念:基于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念,认识细胞的结构决定了细胞可以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

基于对不同物质跨膜运输实例的分析,理解细胞内物质跨膜运输与能量供应的关系。

科学思维:通过实验探究,发展学生模型与建模思维;对具体实例进行分析,归纳概括被动运输特点,多角度对比类比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异同点科学探究:客观准确描述扩散与渗透现象,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分析。

社会责任:关注合理施肥和合理灌溉的农业知识。

关注细胞内外的渗透压维持平衡,对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说出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

2.举例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3.尝试从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4.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5.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以及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被动运输的原理和特点教学难点(1)探究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2)转运蛋白的种类和作用教学过程课前板书:被动运输课前回顾本节课我们学习被动运输,这里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细胞膜的半透性,被动运输的原理和特点,多角度对比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异同点。

上一章我们学习了细胞的结构,认识到细胞膜由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糖类组成,不同物质运输的特点是什么呢?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水是细胞生活的环境,先让我们分析水是如何进出细胞的呢?一、水进出细胞的原理(黑板上板书)新课导入学生展示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1)向空中喷花露水提问:后排的同学也否闻到香水的味道回答:闻到了(2)将红墨水滴在清水中,大家能看到什么现象?学生:看到清水被染红,像香气的飘散、墨水的分散等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扩散现象,物质从相对含量高的区域向相对含量低的区域转移,直到均匀分布的现象,叫做扩散。

接下来,我们来一起探究一种特殊的扩散现象渗透作用,(现在演示渗透装置)长颈漏斗的漏斗口外封上一层玻璃纸(半透膜),往漏斗内注入蔗糖溶液,然后将漏斗浸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使漏斗管内外液面高度相等。

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一教学案《4.1被动运输》

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一教学案《4.1被动运输》

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一教学案《4.1被动运输》一、教学目标1、阐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2、阐明被动运输的原理和特点3、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被动运输的原理和特点。

(2)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2.教学难点(1)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2)转运蛋白的种类和作用。

三、素养要求1、生命观念:说出细胞渗透吸水和失水的过程与其结构相适应的特点2、科学探究:分析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分析实验结果3、科学思维:分析和比较不同细胞在不同浓度溶液中的听水和失水情况4、社会责任:能够指导农业生产合理施肥四、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情境教学,思维探究,多媒体PPT、图片动画模型五、教学过程(玻璃纸:又叫赛璐玢,是一种半透膜,水分子可以透过它,蔗糖分子不能。

)1、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如果漏斗管足够长,管内液面会无限升高吗?为什么?2、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管内的液面还会升高吗?3、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二、水进出细胞的原理1、渗透作用:(1)含义: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2)条件:具有半透膜、细胞内外存在浓度差(3)方向:从水相对含量高(即溶液浓度低)的一侧向水相对含量低(即溶液浓度高)的一侧渗透。

2、水进出动物细胞(以哺乳动物红细胞为例):(1)动物细胞所形成的“渗透装置”。

①半透膜:细胞膜。

②浓度差:细胞质与外界溶液之间的浓度差。

讨论:1、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有机物能够透过细胞膜吗?有机物相当于“问题探讨”所示装置中的什么物质?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是大分子有机物,一般不能透过细胞膜。

它相当于问题中的蔗糖。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进一步探究。

②实验原理③实验材料分析:a.选择材料必须是活细胞,因为只有活细胞的原生质层才具有选择透过性,否则将不会出现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现象b.要用含有中央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1册教学设计 第4章_第1节:被动运输(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1册教学设计 第4章_第1节:被动运输(第1课时)-教案

《被动运输》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人教版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第1节“被动运输”。

教材首先用一个物理渗透装置演示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渗透现象,通过分析这个装置中水分渗透扩散的原理,为后续学习水进出细胞原理奠定基础。

再分别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举例归纳出渗透作用的原理,通过分析探讨水进出哺乳动物红细胞的实例,理解什么是渗透作用,发生渗透作用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并对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进行单独分析,为后面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利用这个探究实验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在得出被动运输的概念之后,教材又对被动运输的两种形式——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进行举例说明,并结合模式图分析了它们的异同点。

二、学情分析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已对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有了感性的认识:知道当细胞液溶质浓度小于细胞外液溶质浓度时,细胞就会失水;当细胞液溶质浓度大于细胞外液溶质浓度时,细胞就会吸水;知道一次施肥过多会导致植物烧苗;知道可以利用食盐进行食品腌制等。

在物理的学习中,学生对物质分子的扩散现象也有基本的认知。

这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可以作为创设教学情境的理想素材,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具体机制。

三、教学目标1. 通过不同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阐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及被动运输的原理和特点。

2. 通过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相关能力,进一步锻炼科学思维。

3. 通过对蔬菜腌制、合理施肥等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渗透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实际意义,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四、教学重点1. 被动运输的原理和特点。

2.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五、教学难点1.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2. 转运蛋白的种类和作用。

六、教学流程(一)问题探讨——分析渗透装置中水分渗透扩散的原理1. 认识渗透作用介绍渗透装置和半透膜的特点,播放渗透装置实验现象动图,提问: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播放色素扩散现象动图,引导学生联系物理中学习到的扩散作用。

+4.1+被动运输(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4.1+被动运输(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一节被动运输【教学内容分析】《被动运输》是人教版教材高一生物课本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包括动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质壁分离及其复原实验、自由扩散、协助扩散等内容。

从知识体系看,本节课是课程标准中“物质通过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等方式进出细胞,以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这一大概念的重要部分。

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是“阐明质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举例说明有些物质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不需要额外提供能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在巩固前面所学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加具体的学习、掌握被动运输的主要内容,并为学生后面学习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做好铺垫。

【教学重点】渗透作用的原理及条件;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被动运输的原理和特点。

【教学难点】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教学目标】1.生命观念通过分析水进出哺乳动物红细胞的原理,认识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培养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2.科学思维通过对渗透作用现象进行分析,理解渗透作用的原理及条件,提高分析与综合的科学思维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培养设计实验、实施方案、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能力。

4.社会责任运用渗透作用原理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密切关注农业生产等社会问题。

【学情分析】本节课我所面对的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也知道了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区别,但是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具体方式还不了解。

此外,高一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类比和分析推理能力,但探究实验的设计和分析能力不足,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引导。

【教学策略】采用情境教学策略,以实际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优化传统教育模式,促进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探究学习法是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1节《被动运
输》优质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一节内容。

“被动运输”是高中生物必修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中一年级学习的重点内容,属于必修模块一的组成部分。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知识是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模块和章节的基础。

本课以问题探讨导入,先介绍了水进出细胞的原理,主要通过思考讨论讲解了水进出哺乳动物红细胞的原理和通过探究实践活动讲解了水进出植物细胞的原理。

接着阐述了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需要将以前所学的知识由点构成线合理关联起来,更需要在掌握的事实性知识的基础上开始建构并逐步形成基本的科学自然观。

二、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水进出细胞的原理,明白物质通过被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以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

2.能理解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等概念。

三、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通过探究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知识,基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认同生命的自主性,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本质。

尝试从生命观念认识自然和社会,并以此指导探究生命活动规律,解决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