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
在小学阶段,阅读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不管是课内阅读练习还是课外阅读练习,学生做得一蹋糊涂,阅读也成了除作文之外令老师头痛的一大难题。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我现任六年级的班主任并兼语文教学,根据我从教几年的经验,对此我谈谈个人的一点点小小的看法:
一、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感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用词精美、语句生动,这些优美词句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把文中的文字变成可听可感的审美形象。如《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如果让学生直接朗读,不会有好效果,但换个角度,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把人物性格表现出来,学生即很感兴趣又很快进入状态。这时,学生朗读就很容易把握文中的人物特点,完全投入其中,读出人物的心理变化及所要表达的感情。在此基础上感悟林冲的勇猛、武艺高强、性格刚烈的这一人物性格,学生对分角色朗读很投入,兴趣盎然,使阅读成为一种享受,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进而达到喜欢阅读的目的。
二、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注重学生的朗读能力
全国著名特级老师,初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津贴的于永正先,在宜春举办的“小学语文全国名师才艺展示会”上,发表了一篇专题报告:《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中有一点提出:中学老师期盼什么?即留下能力,其中就有阅读能力(包括朗读能力)。朗读能力越强,阅读的理解能力也越强。朗读培养阅读习惯,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生受益。低年级阅读教学尤其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新课标指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养成用普通话朗读的好习惯。喜欢阅读,经常读书。”
正确朗读,是指朗读要用标准普通话,把每一个字音读正确、清楚(声、韵、调读到“位”),做到不落字、不添字、不重复、不唱读,多音字、儿化音及“一”、“不”、“啊”等字的变调、变音要读正确。教师可用范读、领读、指名读等方法训练学生朗读,从而达到正确朗读。
流利的读,是指读得流畅,不中断,不读破句子,并根据课文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情感确定合适的朗读速度。低年级学生朗读经常出现唱读或一字一顿地读,有时因心里紧张出现丢字、加字、读错字的现象。应指导学生先用眼睛看字、词、句,分清每个句子中哪些字是单音字,哪些字组成的是词。整段中哪些句子用哪种语气读、哪种语速读。
有感情地读,是指在正确流利地基础上,能准确读出词语、句子重音;能正确处理语法停顿,语速合适,节奏自然;能读出不同语气。比如:升调,表示疑问。降调,表示陈述、肯定、感叹等。平调,表示庄严、悲痛、冷淡。曲调,表示幽默、含蓄、夸张、惊奇。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朗读训练和指导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基础较差的学生朗读时可能出现读错字音、读破词语等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一些字词不熟悉、不理解。教师应该帮助他们掌握生字生词,朗读的要求着眼于正确流利。有些学生虽然能比较流利的朗读,但却读不出感情来。对于前一种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可以启发学生想象课文描绘的形象、意境,理性认识和感性体验相互作用,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转换为具体的视觉表象,令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对于后一种情况,教师应该着重对学生进行停顿、重音、语速等朗读技巧的指导。这样,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克服方言对朗读的影响,逐步养成用普通话朗读的好习惯。有了良好的朗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学生才会爱读书、常读书,把读书当成一种学到知识、表现自我、得到享受、获得成功的手段,为将来奠定基础。
三、读书后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读书后的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教育学生读书、读好书。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四、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
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采用灵活多变的、科学合理的方法指导学生
阅读。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授之以渔”,要“交给学生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教师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能灵活地运用这些读书方法以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如边读边想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联系自身情感体验的方法,圈画批注的方法,略读法,精读法,默读法,摘抄评价法,写心得体会法等等。
如:摘抄评价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指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主要靠教师有意识地把方法渗透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使学生经过一次次的阅读实践,一点一滴地逐渐领悟方法,并且反复地练习运用,这样才能慢慢地形成阅读能力。
四、培养学生多写读后感并对文章作出评价
阅读后不仅要鼓励学生阅读后的感受,而要多写多后感。让学生对文中的人物或事件作出评价,说说你喜欢或讨厌、反对或支持等的原因,这样更能培养学生的情感,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多指导阅读一篇文章后,说说自己对这篇章文一些看法: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写得好;哪些地方写得不好,不好的原因是什么,怎么写会更好。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还能提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是我们人类的一个新的生活领域,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我们在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学生兴趣的激发,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并重视阅读效果,给予正面的引导,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健康、和谐、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