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防治规范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制度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制度脑卒中是指由于脑动脉血管阻塞或破裂导致的大脑缺血或出血性疾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脑卒中是导致全球死亡率和残疾率居首的疾病之一、为了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各国纷纷采取了脑卒中筛查和防治工作制度。
脑卒中筛查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评估和检查手段,早期发现可能出现脑卒中的高危人群,进行进一步的干预和治疗。
脑卒中高危人群主要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以及长期吸烟、酗酒、肥胖等行为习惯的人群。
筛查工作可以通过定期体检、健康问卷、健康教育等方式进行。
脑卒中筛查工作的目的是及早发现高危人群,尽早进行预防和干预措施,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
脑卒中的防治工作制度是指通过国家层面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加强脑卒中的管理和防治工作。
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健康教育制度。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脑卒中的认识和了解,促使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危险因素的暴露。
2.建立脑卒中预防和管理制度。
加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管理,提供规范的治疗和管理方案,鼓励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检查。
3.建立急性脑卒中救治制度。
包括突发脑卒中急救中心的建设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脑卒中的识别能力和救治水平。
4.建立康复服务制度。
提供包括物理康复、职业康复、心理康复等全方位的康复服务,帮助脑卒中患者恢复功能,减少残疾率。
5.建立脑卒中监测和信息管理制度。
通过建立脑卒中病例登记系统,周期性地进行脑卒中监测,掌握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趋势,为科学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以上是脑卒中筛查和防治工作制度的主要内容,旨在通过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减少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还需要重视脑卒中的研究和科技创新,不断提高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为脑卒中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脑卒中防治知识脑卒中防治常识及注意事项
脑卒中防治知识脑卒中防治常识及注意事项【脑卒中防治知识】1.首先要预防高血压。
患有高血压病的人脑卒中发病机会可高于正常人的6倍,如合并糖尿病,危险性升高至8倍。
还有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瘤等均与脑卒中密切相关,有这类危险因素的人,应注意控制血压在一个稳定、安全的范围内。
同时可考虑用手术或非手术方法治疗血管病变。
2.心脏疾病是引起脑卒中的重要原因。
许多原有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病人会突然中风。
所以要积极治疗心脏的疾病,并请教医生是否可用一些抗凝治疗。
如阿斯匹林等,部分研究表明,这样可以降低卒中的危险性。
3.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戒酒、戒烟、减肥,养成从容的性格,适量运动,低脂饮食,这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如果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如一次性黑朦,肢体麻木,头痛,耳鸣,面部感觉异常,言语困难等,就是高度危险信号,这类患者最终发生脑卒中的可能性较正常人高5—8倍,应该及时去找神经科医生,作系统的检查及积极治疗,以避免脑卒中的发生。
有研究辨明,年龄(>50岁)吸烟史、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牙周病等,都是导致脑中发生的危险因素。
血压增高会使得脑血管破裂的风险增加,高血糖和高血脂会造成血流缓慢、动脉血管弹性下降、粥样硬化形成,为脑部组织工学和血管网在“三高”侵袭下,会逐渐丧失活力,变得脆弱、狭窄。
脑卒中的防治,离不开饮食和营养。
低盐,低脂而营养均衡的饮食方式,有助于防范“三高”对脑卒中的诱发。
单纯减少盐分就可以使得1 / 3患者的血压降低。
一个人一天所需要的钠盐不过是1克左右,只相当于花生米大少。
多吃盐会造成身体对其他几种电解质如:钾、镁、钙的需要增加。
高钾饮食能促进身体钠的排泄,而镁元素有降胆固醇,扩张血管的作用,充足的钙摄入可以避免因缺钙造成的骨钙溶出和钙在软组织、血管壁的异常沉积。
保持饮食中钠、钾、镁、钙等无机元素的平衡,摄入低盐、高钾、高钙和高镁的食物能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从而防范脑卒中。
卒中的三级预防的内容
卒中的三级预防的内容
脑卒中的三级预防是指预防脑卒中发生、预防严重并发症发生,以及提高生存质量。
具体内容如下:
一级预防是指对于尚未发生脑卒中的患者,通过积极去除病因,达到减少发病机会的目标。
这包括过早地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主动筛查和管理各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从而推迟脑血管病的发生。
高血压是主要的可控危险因素,需要终身治疗,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二级预防是指对于已经发生短暂脑血管缺血或小卒中的患者,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其发展成脑卒中。
这包括及时处理短暂脑缺血发作、控制血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等措施,同时需要查找脑血管病的诱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三级预防是指对于已经发生脑血管病的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和监护,预防病死、病残和复发。
这需要在急性期开始全面治疗和监护,包括及时送医、早期治疗等措施,以达到降低致残率和复发的目的。
常见的康复功能锻炼治疗方法包括肢体康复锻炼、心理疏导、语言功能康复锻炼等。
通过规范的功能康复锻炼,以促进患者脑功能恢复,同时避免致死性并发症发生,提高生存质量,避免脑卒中复发。
请注意,根据不同的病情进行三级预防,有利于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如出现身体不适,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导规范
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导规范根据第三次全国死因回顾抽样调査报告,脑血管病目前已跃升为国民死亡原因之首,其中卒中是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
根据国内外经验,卒中可防可控。
对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可以明显的降低卒中发病率,减轻卒中疾病负担。
本指导规范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指南编写。
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与不可干预两种。
不可干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等。
可干预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和不当生活方式等。
本规范主要针对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提出防治建议及措施。
—、高血压1. 指导规范1.1 各级医院应尽快建立成年人首诊测量血压制度,及时筛査新发高血压患者并给予干预及随诊,35 岁以上者每年应至少测量血压 1 次;有高血压和(或)卒中家族史的患者应增加血压测量次数;高血压患者应每月测量一次血压,以调整服药剂量。
除关注诊室血压外,还应关注患者动态血压、家庭血压、清晨血压等,并积极推荐家庭自测血压。
1.2 全面评估患者的总体危险(见表1):(1)低危人群:首选生活方式治疗,监测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
3 个月后效果仍不佳者,应加用降压药物治疗;(2)中危人群:首选生活方式治疗,监测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1 个月后效果仍不佳者,应加用降压药物治疗;(3)高危人群:立即开始对高血压及并存的危险因素进行药物治疗。
1.3 高血压患者应减少纳盐摄入,增加钾盐摄入;对于合并吸烟者应强烈建议患者戒烟,同时指导患者应用药物(尼古丁替代品、安非他酮缓释片和伐尼克兰等)辅助戒烟,对戒烟成功者进行随访和监督,避免复吸,对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的患者,应同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方式以保证呼吸道通畅;对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应同时采取适度的调脂治疗;对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应同时采取适度的降糖治疗;对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应同时采取适度的降同型半胱氨酸治疗。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规章制度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规章制度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危及生命的疾病,及时的筛查与防治工作非常重要。
为了确保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是必要的。
以下是一份关于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的规章制度,以确保工作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一、综述二、工作职责1.卫生部门:(1)组织开展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2)制定脑卒中筛查与防治计划,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3)监督各基层卫生机构的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并及时给予指导和支持。
2.基层卫生机构:(1)开展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包括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筛查、早期干预和日常管理;(2)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随访和复查,确保其脑卒中的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3)积极宣传脑卒中预防知识,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4)及时报告疑似脑卒中病例,协助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三、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流程1.筛查对象确定(1)40岁以上人群;(2)高危人群,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等慢性疾病患者;(3)有脑卒中家族史的人群;(4)有脑卒中危险因素的人群。
2.筛查方法和指标(1)问卷调查:筛查对象填写相关问卷,包括基本信息、病史、生活习惯等;(2)体格检查:包括血压测量、脉搏触诊等;(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测、血脂、血糖等的检查。
3.高危人群干预管理(1)饮食调整:合理膳食,低盐低脂;(2)生活方式管理:戒烟、限酒、适度运动;(3)药物预防:给予降压、降脂、降糖等药物治疗;(4)定期随访: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的随访和复查,确保其病情的监控和管理。
四、工作评估和监督1.工作评估(1)定期进行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的评估,检查工作的质量和效果;(2)收集和统计工作数据,制定工作报告,进行工作总结和分析。
2.工作监督(1)卫生部门对基层卫生机构的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2)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3)制定奖惩措施,对工作表现优秀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中国脑卒中防治系列规范
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导规范来源: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作者:脑卒中防治系列指导规范编审委员会根据第三次全国死因回顾抽样调査报告,脑血管病目前已跃升为国民死亡原因之首,其中卒 中是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
根据国内外经验,卒中可防可控。
对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积 极有效的干预,可以明显的降低卒中发病率,减轻卒中疾病负担。
本指导规范基于国内外最 新研究进展和指南编写。
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与不可干预两种。
不可干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种族、 遗传因素等。
可干预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无症状性颈动脉粥 样硬化和不当生活方式等。
本规范主要针对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提出防治建议及措施。
—、高血压1. 指导规范 1.1 各级医院应尽快建立成年人首诊测量血压制度,及时筛査新发高血压患者并给予干预及 随诊,35 岁以上者每年应至少测量血压 1 次;有高血压和(或)卒中家族史的患者应增加 血压测量次数;高血压患者应每月测量一次血压,以调整服药剂量。
除关注诊室血压外,还 应关注患者动态血压、家庭血压、清晨血压等,并积极推荐家庭自测血压。
1.2 全面评估患者的总体危险(见表 1):(1)低危人群:首选生活方式治疗,监测血压 及其他危险因素。
3 个月后效果仍不佳者,应加用降压药物治疗;(2)中危人群:首选生 活方式治疗,监测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1 个月后效果仍不佳者,应加用降压药物治疗;(3) 高危人群:立即开始对高血压及并存的危险因素进行药物治疗。
1.3 高血压患者应减少纳盐摄入,增加钾盐摄入;对于合并吸烟者应强烈建议患者戒烟,同 时指导患者应用药物(尼古丁替代品、安非他酮缓释片和伐尼克兰等)辅助戒烟,对戒烟成 功者进行随访和监督,避免复吸,对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的患者,应同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方式以保证呼吸道通畅;对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应 同时采取适度的调脂治疗;对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应同时采取适度的降糖治疗;对合并高同 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应同时采取适度的降同型半胱氨酸治疗。
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方案
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方案一、前言脑卒中(Stroke)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为了降低脑卒中的危害,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本方案旨在通过综合防治措施,加强脑卒中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工作。
二、目标1. 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2. 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3. 加强脑卒中防治知识的普及和宣传。
三、工作措施(一)预防措施1.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脑卒中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2.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
3. 控制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积极开展早期筛查和干预。
4.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高脑卒中预防服务能力。
(二)治疗措施1. 建立脑卒中急救绿色通道,确保患者及时得到救治。
2. 提高脑卒中诊疗水平,推广先进的诊疗技术和方法。
3. 加强多学科协作,形成脑卒中综合治疗团队,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4. 加强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和康复工作,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三)康复措施1.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康复训练。
2. 加强康复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康复服务质量。
3. 推广康复辅助器具的使用,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4. 加强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康复工作,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
2. 加大财政投入,为脑卒中防治工作提供经费保障。
3.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脑卒中防治队伍的整体素质。
4. 加强监督评估,定期对脑卒中防治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五、总结与展望本方案通过综合防治措施,旨在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各部门密切协作,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脑卒中防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同时,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防治策略和方法,为脑卒中防治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要点
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要点1.流行病学特点:指导规范对我国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了总结,其中包括脑卒中的高发年龄段、性别差异、地区差异以及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等。
了解这些特点能够提供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2.分类和诊断:规范对脑卒中的分类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此外,规范还介绍了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包括常见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指标。
3.早期干预:指导规范提出了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干预措施,包括急救和院前评估、急性期治疗以及早期康复干预等。
早期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4.危险因素控制:规范重点强调了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控制,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规范给出了详细的危险因素控制目标和方法,以及辅助检查的指征和临床应用。
5.治疗策略:规范对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策略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急性期治疗、恢复期治疗和长期管理等。
同时,规范还强调了抗栓治疗、止血治疗和神经保护治疗等具体的治疗方法。
6.康复和护理:规范对脑卒中康复和护理进行了全面的指导,包括早期康复、强化康复训练和社区康复等。
规范还强调了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包括衣着、进食、排尿、行走等日常生活活动的康复训练。
7.患者管理与转诊:规范对于脑卒中患者的管理和转诊提出了具体指导,包括急性期的血压控制、体温控制、血糖控制等。
同时,规范还对脑卒中患者的转诊标准进行了明确划定。
8.科学研究与宣传推广:规范提倡开展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和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制定和完善评价脑卒中防治效果的指标体系。
此外,规范还鼓励开展脑卒中防治技术的宣传推广工作,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水平。
综上所述,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是一份全面细致的文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规范和系统的指导,以提高我国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水平,减少脑卒中的发病率和致残率。
脑卒中的三级预防
脑卒中的三级预防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了有效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三级预防措施,包括初级预防、次级预防和三级预防。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级预防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1. 初级预防:初级预防是指通过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具体措施包括:- 健康饮食:保持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习惯,多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减少高糖、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
- 适度运动:每天坚持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体质。
- 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肥胖,减轻对心血管系统的负担。
- 戒烟限酒: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控制血压:定期测量血压,如有高血压倾向,及时就医并按医生建议进行治疗。
- 控制血脂:定期检查血脂水平,如有异常,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如饮食调整、药物治疗等。
2. 次级预防:次级预防是指对已经发生脑卒中的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以防止再次发作或者减轻后果。
具体措施包括:-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全面体检,包括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的检测,及时发现并控制潜在的危(wei)险因素。
-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降压药物、降脂药物等,控制血液中的凝血和脂肪含量,减少脑卒中的再次发作风险。
- 生活调整:患者需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保持健康饮食和适度运动,以提高身体的反抗力和康复能力。
- 康复训练:脑卒中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语言训练、认知训练等,匡助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3. 三级预防:三级预防是指对脑卒中患者进行长期的管理和护理,以减轻并发症的发生和进一步恶化。
具体措施包括:- 定期随访:脑卒中患者需要定期复诊,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心理支持:脑卒中患者往往伴有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需要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匡助他们积极面对疾病,保持良好的心态。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指导规范(试行)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指导规范(试行)第一部分概述一、现状与指导意义二、脑卒中预防的基本策略第二部分健康指导一、健康的生活方式二、定期体检三、重视卒中预警症状第三部分脑卒中筛查一、筛查标准二、筛查与干预流程三、筛查方法与步骤第四部分内科干预一、血压管理二、血糖管理三、血脂调控四、急性期溶栓治疗五、抗血小板治疗六、抗凝治疗七、防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八、中西医结合治疗九、其他第五部分外科干预一、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二、血管搭桥术三、动脉瘤夹闭术四、血肿清除术五、脑室穿刺引流术六、其他第六部分血管内介入治疗一、颈动脉支架术二、锁骨下动脉和椎动脉介入治疗三、颅内动脉介入治疗四、血管内介入治疗应遵循的原则第七部分医学康复与专科护理一、脑卒中康复二、脑卒中护理第八部分组织管理与质控附件:1、参考文献2、起草专家名单第一部分概述一、现状与指导意义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组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大类。
缺血性卒中即脑梗死;出血性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等特点。
2008年公布的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的MONICA研究表明,我国脑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率上升,发病者约30%死亡,70%的存活者有偏瘫失语等残障。
脑卒中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脑卒中危险因素非常复杂,分为可干预和不可干预两类。
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其他心脏疾病、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不合理饮食和营养过剩、饮酒过量、缺乏体力活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绝经后激素疗法、口服避孕药、肥胖等;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低出生体重、种族、遗传因素(家族史)等。
在可干预危险因素中,吸烟、饮酒过量、缺乏体力活动等不健康生活方式,以及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疾病与卒中的关系尤为密切。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2021年版)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
规范(2021年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1.08.27
•【文号】国卫办医函〔2021〕468号
•【施行日期】2021.08.27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其他
正文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
(2021年版)的通知
国卫办医函〔2021〕46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
为进一步指导脑卒中防治工作,提高防治工作规范化水平,我委委托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组织专家编制了《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2021年版)》。
现印发给你们(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官方网站“医政医管”栏目下载),请结合实际参照执行。
附件: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2021年版)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2021年8月27日。
脑卒中的规章制度
一、总则为了规范脑卒中诊疗行为,提高脑卒中防治水平,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脑卒中防治现状,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公立医院、民营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以及从事脑卒中诊疗的医务人员。
三、职责分工1. 医疗机构应设立脑卒中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脑卒中防治工作,协调各部门、各科室的协作,确保本规章制度的落实。
2. 脑卒中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应设立脑卒中诊疗专家组,负责制定脑卒中诊疗方案、开展临床研究、评估治疗效果等。
3. 各科室应设立脑卒中诊疗小组,负责本科室脑卒中患者的诊疗工作,严格执行诊疗规范。
四、预防措施1. 医疗机构应加强脑卒中健康教育,普及脑卒中防治知识,提高全民健康意识。
2. 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及时发现并干预。
3.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降低脑卒中发病风险。
五、诊疗规范1. 脑卒中诊疗应遵循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个体化治疗的原则。
2. 诊断脑卒中应采用CT、MRI等影像学检查,必要时可进行血管造影等检查。
3. 治疗脑卒中应包括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心理支持等,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4. 缺血性脑卒中应尽早进行溶栓治疗,出血性脑卒中应根据病情进行手术或保守治疗。
六、预防与控制措施1. 加强脑卒中防治宣传,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
2. 建立脑卒中防治网络,实现脑卒中患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脑卒中防治能力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脑卒中诊疗水平。
4. 开展脑卒中防治科研工作,探索脑卒中防治新技术、新方法。
七、监督管理1.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脑卒中诊疗工作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脑卒中诊疗工作的监督,对违规行为依法进行处理。
脑卒中防治血脂管理指导规范(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
中国脑卒中防治血脂管理指导规范中国脑卒中防治血脂管理指导规范目录一、调脂药物的种类和选择(一)他汀类(二)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三)苯氧酸类(四)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kexin9型抑制剂二、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血脂管理三、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血脂管理(一)缺血性脑卒中的生活方式干预和调脂策略(二)缺血性脑卒中的调脂达标值四、缺血性脑卒中特殊人群的血脂管理(一)糖尿病患者(二)肝脏疾病或肝功能异常患者五、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脂管理六、总结2013年美国心脏病学会与美国心脏协会(ACC/AHA)首次将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明确纳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范畴,并强调了降胆固醇治疗对于减少缺血性脑卒中/TIA风险的重要意义。
降低胆固醇的方法包括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这两种方式均是重要的手段。
《2018年AHA血胆固醇管理指南》明确强调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所有年龄段的ASCVD风险。
常用的降血脂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和非他汀类药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苯氧酸类、胆酸螯合剂及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型抑制剂)。
随着循证依据的不断丰富,血脂管理的指南不断推陈出新,推荐的控制目标不尽相同,但一致认为血脂管理是为了降低ASCVD的发生风险。
本规范通过汇总和分析国内外血脂异常管理指南和最新研究,结合我国国情和临床现状,旨在指导医务人员合理地管理血脂,科学地防治脑卒中。
一、调脂药物的种类和选择(一)他汀类他汀类亦称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ydroxy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 reductase,HMG-CoA)抑制剂,能够抑制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减少胆固醇合成,继而上调细胞表面的LDL受体,加速血清LDL分解代谢。
研究发现,除了调脂外,他汀还具有“多效性”,可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调节脑血流、促进血管新生及突触重构、抑制内皮细胞凋亡及减轻炎性反应等。
脑卒中规章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脑卒中防治工作,降低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疾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从事脑卒中防治工作的相关人员。
第三条脑卒中防治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二)普及知识,提高全民意识;(三)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四)规范治疗,降低致残率;(五)强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建立健全脑卒中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组织领导脑卒中防治工作。
第五条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脑卒中防治工作中的职责,形成上下联动、协同作战的工作机制。
第六条加强脑卒中防治队伍建设,提高防治人员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第七条建立脑卒中防治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提高防治工作效率。
第三章预防措施第八条加强脑卒中健康教育,普及脑卒中知识,提高全民防治意识。
第九条加强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控制,降低脑卒中发病率。
第十条开展脑卒中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第十一条加强社区脑卒中防治工作,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第四章诊疗规范第十二条制定脑卒中诊疗规范,明确诊断、治疗、康复流程。
第十三条加强脑卒中救治能力建设,提高救治水平。
第十四条加强脑卒中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第十五条建立脑卒中防治专家咨询制度,为患者提供专业指导。
第五章监督检查第十六条建立脑卒中防治工作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各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检查。
第十七条对违反本规章制度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予以查处。
第六章附则第十八条本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九条本规章制度由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规章制度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2021年版)》要点汇总
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2021年版)》要点(1)•1.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导规范一、高血压【指导规范】1.35岁以上者每年应至少测量血压1次;有高血压和/或脑卒中家族史的患者应增加血压测量次数;高血压患者应每月测量1次血压,以调整服药剂量。
除关注诊室血压外,还应关注患者动态血压、家庭血压、清晨血压等,并积极推荐家庭自测血压。
血压水平分类和定义见表1-1。
2.对于血压水平高或已有原发性高血压的人群,包括需要降压治疗的人群,推荐非药物性治疗。
非药物治疗包括减重、心脏健康饮食结构、减少钠摄入、补充饮食中钾摄入、在训练计划指导下的增加锻炼以及限酒。
3.对于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10%且平均收缩压>130mmHg或平均舒张压>80mmHg的人群,推荐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对于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V10%且平均收缩压>140mmHg或平均舒张压>90mmHg的人群,推荐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
4.对于确诊原发性高血压且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10%的人群,推荐将血压降至130/80mmHg以下。
5.对于伴有慢性肾脏病的原发性高血压人群,降压目标值推荐为130/80mmHg以下。
6.对于合并2型糖尿病的原发性高血压人群,推荐在血压水平>130/80mmHg时启动降压治疗,降压目标值推荐为130/80mmHg以下。
7.需要降压治疗者应根据患者特点及药物耐受性进行个体化治疗。
8.推荐采用家庭自测血压,更有益于改善患者依从性和血压控制水平。
推荐针对性采用动态血压测量,有利于检出白大衣高血压和隐蔽性高血压。
对于正常高值血压者[(120〜139)/(80〜89)mmHg],建议每年复查血压情况及做高血压相关的健康体检;应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如伴有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慢性肾功能衰竭,应给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
9.用于脑卒中一级预防的一线抗高血压药物包括钙离子通道拮抗剂(CCB)、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
脑卒中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精选全文
临界水平 5.23~5.69
(201~219mg/dl)
需治疗水平 5.72
(>220mg/dl)
>1.70
(>150mg/dl)
HDL-C LDL-C
>1.04
(>40 mg/dl))
<2.58
(<100mg/dl)
<0.90
(<35 mg/dl)
3.15~3.61 >3.64
(121~139mg/dl) (>140mg/dl)
一、基础知识
(一)脑卒中的分类
1、缺血性: TIA 脑梗死
2、出血性: 脑出血 SAH
一、基础知识
脑卒中发病机制
当血液供应因为脑血管闭塞或灌注不足而停止,在梗死 区域中心的脑神经细胞会在数分钟内死亡,此梗死区 成为核心坏死区;环绕此核心坏死区域名叫缺血半暗 带,这个半暗带区包含了功能上已出现障碍但因为存 在侧支循环血液供应而仍然生存的脑组织,如果及时 恢复供血,此部分脑组织功能可恢复,而如果血流中 断超过5分钟,这部分缺血半暗带可以转化成为梗死 脑组织。
正常高限或临界水平时,应注意生活方式改变,合理膳食
2.治疗 他丁类
高胆固醇,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 TIA治疗目标: LDL-C < 100mg/dl 烟酸及贝特类 TIA患者,HDL-C偏低者
常用降血脂药物
药物
他 丁 类
化学名 阿托伐他汀 洛伐他汀 普伐他汀 辛伐他汀
氟伐他汀
商品名 剂 量 立普妥 10~80mg 阿乐 每日1次
最大运动心率 = 170-年龄 例如:50岁 = 170-50 = 120次/分
药物治疗
肥胖治疗:非药物+药物 ● WH● 最近一项预防和治疗肥胖研究验证了药物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防治指导规范
(2012版)》解读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作者:高润霖
文章号:W079521
2012-5-11 16:00:15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和同道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2012年中国脑卒中大会暨第二届全国心脑血管病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具有重大的意义。
在这里我对这次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长期以来致力于我国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辛勤付出、无私奉献的卫生部工作人员和广大医务人员表示崇高的敬意!
为进一步推进我国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建立全国规范的预防与诊疗干预体系,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切实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卫生部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结合全国各级医疗机构的工作实践,对2009年编写的《缺血性脑卒中筛查和防控指导规范(试行)》进行了修订。
修订版《规范》新增了健康指导、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脑卒中康复与护理部分,并强调了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健康指导的重要性,体现了关口前移的特点。
修订版《规范》对脑卒中筛查与防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适宜性技术,如颈动脉超声、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介入治疗技术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规范。
并且提出构建脑卒中
筛查与防治管理与质控体系,协调医疗机构与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综合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医院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和职责,提高医疗效率和质量。
下面我就为大家进行《脑卒中筛查和防控指导规范》的解读:
第一部分概述
1.现状与指导意义
脑卒中是一组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
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等特点。
世界卫生组织的MONICA研究表明,我国脑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率上升,2008年公布的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
脑卒中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世界各国脑卒中防控的经验表明,针对脑卒中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一、二、三级预防措施,可以避免大多数脑卒中的发生,控制已患病者的病情,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前兆,也是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的重点之一。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要“预防关口前移,服务重心下沉”,建立并完善相关工作体系,普及适宜性技术,做到早发现与及时干预。
2.脑卒中预防的基本策略
一级预防:指发病前预防。
特别是针对脑卒中高危人群,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早控制危险因素。
二级预防:针对发生过一次或多次脑卒中的患者,寻找病因和控制可干预的危险因素,预防或降低脑卒中再发危险。
三级预防:对脑卒中后的患者加强相应的治疗和康复护理,防止病情加重,预防或减轻残疾,促进功能恢复。
3.组织与管理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省、地市、县区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广泛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早期规范干预。
医院应探索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一体化连续性服务模式和综合性防治措施,形成跨学科防治协作机制,为相关专业多学科协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持续的、必要的条件和政策支持。
有条件的医院可设立脑卒中筛查防治门诊和脑卒中病区(单元),联合区域内社区卫生中心、乡镇卫生院,逐步建立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协作服务网,实行双向转诊协作机制,注重“预防关口前移,服务重心下沉”,全体医务人员都应积极开展防治知识宣传教育,落实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四早”措施。
第二部分健康指导
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控制体重、合理饮食、体育锻炼、限制饮酒。
定期体检,4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体检一次。
了解心脑血管功能有无异常,特别是有无房颤或缺血性改变。
同时也应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发现异常后即应积极治疗。
重视脑卒中早期症状,如出现突发一侧肢体麻木无力;突发视力模糊或失明,语言表达或理解困难;突发严重的不明原因的头痛、头晕、走路不稳或突然跌倒应及时就医,以缩短院前延误。
第三部分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
1、脑卒中风险初筛评估
脑卒中风险初筛评估对象为既往有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者或者4 0岁以上、脑卒中风险评估≥3分的高危人群。
脑卒中风险初筛评估包括以下8项(每一项1分):高血压病史(≥140/90 mm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房颤和心瓣膜病;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很少进行体育活动;明显超重或肥胖(BMI≥26kg/m2);有脑卒中家族史。
2、脑卒中筛查与干预流程
脑卒中筛查与干预的流程是根据卒中的危险因素,按照规范的标准将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出来,并针对可干预危险因素给予适宜性技术的治疗和健康教育,预防卒中的发生或复发;对于非卒中高危人群,通过进行合理的健康指导和危险因素干预,防止卒中危险因素的发生和发展,降低卒中发生率。
3、筛查方法与步骤
由医师接诊,进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完善实验室检查,脑、颈血管超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的初筛,如发现有血管病变,则进一步行CTA、MRA、DSA检查。
针对脑卒中高危人群,采取群体预防和个体干预的措施,及时对脑卒中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从血压管理、血糖管理、血脂调控、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中医药治疗几个方面对脑卒中的防治进行了规范化的指导,详细内容见卫生部配合指导规范发布的各相关指南。
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
分别介绍了外科干预及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治疗原则和关键技术,包括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血管搭桥术、动脉瘤夹闭术,颈动脉支架术、颅内动脉介入治疗等。
第七部分医学康复与专科护理
脑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是卒中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卒中后进行有效的康复能够加速康复的进程,减轻功能上的残疾,节约社会资源。
具体内容见《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脑卒中的护理在脑卒中治疗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规范的脑卒中护理有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恢复。
同志们,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是我国一项重大的国民健康促进工程,旨在通过有效整合我国现有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保障体系,探索我国慢病防治新途径。
《脑卒中筛查及防控指导规范(试行)》的推广和实施,必将对建立卒中防控体系建设,制定卒中相关标准和干预规则;深入宣传卒中防控知识,倡导全民参与的健康生活方式产生积极的作用,最终降低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最后祝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