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同步阅读:7 呼风唤雨的世纪(附答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7《呼风唤雨的世纪》试题(附答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7《呼风唤雨的世纪》试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4fe754102de2bd97058836.png)
部编版四语上知识点易考点一线名师梳理(知识点梳理与本课所编标准化试题内容同步)7 .呼风唤雨的世纪1.认识“唤、技”等12个生字,会写“唤、纪”等15个生字,会写“呼风唤雨、世纪”等17个词语。
2.能给问题分类,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语文要素】3.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语文要素】4.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一类字:唤hu àn 纪j ì 技j ì 改ɡǎi 程ch én ɡ 超ch āo 亿y ì 核h é 奥ào 益y ì 联li án 质zh ì 哲zh é 任r èn 善sh àn二类字:唤hu àn 技j ì 获hu ò 赖l ài 潜qi án 亿y ì 索su ǒ 奧ào 舶b ó 质zh ì 哲zh é 兰l án音近字:yi 一亿.、有益.、毅.力、抑.制 ji 纪.念、技.术、记.忆、计.划、邮寄.易错音:呼唤.(hu ān huàn ) 获.奖(h ò huò) 依赖.(lài l ǎn ) 潜.伏(qi án qiǎn ) 质.量(zhī zhì) 哲.学(zhé zhè) 素.质(sù shù) 探索.(suǒ suō) 船舶.(b ó p ō) 答案: hu àn hu ò l ài qi án zh ì zh é s ù su ǒ b ó多音字:奇q í(奇妙)j ī(奇数) 悄qi āo (静悄悄)qi ǎo (悄然)的d í(的确)d ì(目的) d ī(的士)de (我的)晕y ūn (晕倒 气晕 热晕) y ùn (晕船 红晕 日晕)便bi àn (方便、便利) pi án (便宜、大腹便便)巧记:这家便(bi àn)利店里的商品很便(pi án)宜。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同步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4f5ab0ba0d4a7302763ae2.png)
) 越来越紧密,
它在很大 chénɡ dù( )上 ɡǎ i bi àn( )了我们的
3.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 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科学在
用关联词连接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大,范围广。 B.科学界的成果像梨花一样开满枝头。
4.现实生活中,它们会是什么呢?想一想,填一 填。
千里眼: ______ 顺风耳: ______
A .电话
B.监控器
C.望远镜
D.手机
5.读完文段, 你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试着解决吗? 提出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1.找出文段中的一对反义词。
(
)—— (
)
2.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 有汽车。
(1) “那时”指的是 ( )。
A .现代社会
B .依赖自然的社会
(2) 这句话运用了 ________的修辞手法, 增强了语言 的气势。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引用了诗句, 说明了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你看“神九”与“天宫”热情相拥,
t ǐ nɡ( ) 在大海深处保卫着我们的安全,
kònɡ( )电话让我们感受到科技的便利。 三、词语积累和运用。
1.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
部编版四上《7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后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四上《7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后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52c8a24a7302768f993951.png)
呼风唤雨的世纪 课后题
谢谢大家!
呼风唤雨的世纪 课后题
3.“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 改善我们的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
解。
答:科技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真是太大了!爷爷 小时候每到夏天只能躲到大树下乘凉,现在有电风扇、空 调,天气再热也不怕了。看电视,只需轻轻地按动遥控器, 足不出户知晓天下事。打开电脑,只需简单地敲击键盘, 就可以自由地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在晚上,打开电灯, 即使是黑夜,我也可以在明亮地灯光下安心地写作业。手 机QQ、微信拉近了我和亲戚、朋友之间的距离。高铁和飞 机让我们的出行变得更加方纪
呼风唤雨的世纪 课后题
1.分小组整理问题清单,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 助的问题。
答:例如:1.怎样理解课文的题目《呼风唤雨的世 纪》? 2.20世纪人类获得了哪些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 现和发明? 3.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20世纪是怎样“呼风唤 雨”的?……
呼风唤雨的世纪 课后题
2.下面是一个小组在整理问题时的讨论,你从中受 到什么启发?
问题一:什么是程控电话? 问题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什么意思? 20 世纪的科学成就为什么可以用这句来形容? 问题三: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全是好处吗?
答:我发现阅读中产生的问题很多,有些问题不 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 理解课文的内容,有的问题可以引发我们深入思 考。
【部编人教版】新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类文阅读-7 呼风唤雨的世纪-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新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类文阅读-7 呼风唤雨的世纪-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3380e4f121dd36a32d8277.png)
类文阅读-7 呼风唤雨的世纪明天的太阳城(节选)在不久的将来,德国将出现一座全新的城市──完全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的太阳城。
在这座城市,到处都是蓝色的太阳能转换器,建筑物的房顶在太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蓝色的光芒。
这里没有烟囱,房屋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像彩色的金字塔,有的像正在生长的向日葵。
这些房屋通过巨大的玻璃窗吸收太阳能,并如同瓷砖壁炉那样可在以后慢慢地将热量释放出来。
房内外安装有热交换器,地下室有蓄能器。
所谓热交换,就是把热量从热的物体传递给冷的物体。
太阳光使太阳能接收器产生热量,热量通过交换器被接收或转换而储[chǔ]存起来。
太阳城居民的生活方式会起新的变化。
太阳能转换产生的电流带动洗衣机、冰箱、电视机、计算机等进行工作。
由太阳能烧的热水源源不断供应浴室、厨房。
在多云天气,这些太阳能转换器仍可接收到太阳能。
在阴雨天,人们使用蓄能器中储存的太阳能。
在这座城市,太阳能几乎被用于一切需要能源的地方。
人们做饭使用太阳能炉,一个功率约1100瓦的太阳能炉可把饭在几分钟内煮熟;人们出门驾驶太阳能汽车,或乘太阳能电车、太阳能轮船,尽管速度不很快,但没有任何噪音。
人们戴的手表,用的计算器,马路上的交通灯,工地上的安全灯,商店里的广告牌、霓虹灯,用的都是太阳能。
可以预见,()要走的路还很长,()新型的太阳城一定会出现。
(选自《读品悟快乐阅读系列移植记忆不是梦》)1.第一自然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语音的延长C.表示意思的转换D.表示插说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读画线句子,你觉得房屋的形状还像什么呢?展开想象写一写吧。
4.用“”画出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
这段话的结构方式是。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
(1)德国将出现全新的城市是大部分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
( )(2)太阳城居民在阴雨天,无法使用太阳能。
()(3)使用太阳能的交通工具不仅速度快,而且没有任何噪音。
部编本四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类文阅读含答案(2020年最新)
![部编本四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类文阅读含答案(2020年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47cec95de87101f69e3195e3.png)
类文阅读-7 呼风唤雨的世纪明天的太阳城(节选)在不久的将来,德国将出现一座全新的城市──完全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的太阳城。
在这座城市,到处都是蓝色的太阳能转换器,建筑物的房顶在太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蓝色的光芒。
这里没有烟囱,房屋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像彩色的金字塔,有的像正在生长的向日葵。
这些房屋通过巨大的玻璃窗吸收太阳能,并如同瓷砖壁炉那样可在以后慢慢地将热量释放出来。
房内外安装有热交换器,地下室有蓄能器。
所谓热交换,就是把热量从热的物体传递给冷的物体。
太阳光使太阳能接收器产生热量,热量通过交换器被接收或转换而储[chǔ]存起来。
太阳城居民的生活方式会起新的变化。
太阳能转换产生的电流带动洗衣机、冰箱、电视机、计算机等进行工作。
由太阳能烧的热水源源不断供应浴室、厨房。
在多云天气,这些太阳能转换器仍可接收到太阳能。
在阴雨天,人们使用蓄能器中储存的太阳能。
在这座城市,太阳能几乎被用于一切需要能源的地方。
人们做饭使用太阳能炉,一个功率约1100瓦的太阳能炉可把饭在几分钟内煮熟;人们出门驾驶太阳能汽车,或乘太阳能电车、太阳能轮船,尽管速度不很快,但没有任何噪音。
人们戴的手表,用的计算器,马路上的交通灯,工地上的安全灯,商店里的广告牌、霓虹灯,用的都是太阳能。
可以预见,()要走的路还很长,()新型的太阳城一定会出现。
(选自《读品悟快乐阅读系列移植记忆不是梦》)1.第一自然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语音的延长C.表示意思的转换D.表示插说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读画线句子,你觉得房屋的形状还像什么呢?展开想象写一写吧。
4.用“”画出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
这段话的结构方式是。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
(1)德国将出现全新的城市是大部分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
( )(2)太阳城居民在阴雨天,无法使用太阳能。
()(3)使用太阳能的交通工具不仅速度快,而且没有任何噪音。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原文及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3a37d3f1d1f34693dbef3e31.png)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原文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原文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在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百万年的总和。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100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连过去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现在,这句话依然适用。
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篇二】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同步练习题第一课时一、读字音,连一连。
唤lán 获zhé赖zhì潜sù亿lài 索qián质yì哲huò兰huàn 素suǒ二、把下面的词语或诗句补充完整,再读句子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预习】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朗读+知识点+图文讲解和练习
![【预习】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朗读+知识点+图文讲解和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9a1e72a3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54.png)
【预习】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朗读+知识点+图文讲解和练习(1)20 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呼风唤雨” 在词典中解释为“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 ,在课文中比喻人类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不再像从前那样受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表明了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2)20 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诗句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原意是用来形容北国边塞异常寒冷。
后来这句诗经常被人引用,用来形容某些生机竞发的事物或者蓬勃向上的形势。
课文中引用这句古诗,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十一、课文内容简析本文首先通过提问的方式指出了人类用科技创造的奇迹,然后通过今昔对比详细介绍了科技的发展,最后指出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告诉我们要了解20世纪科技带来的巨大变化,要热爱科学。
“20 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借神话故事中神仙道士运用法力“呼风唤雨” 的本领比喻 20 世纪与以往的不同。
第 3、4 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
运用(对比的方法,列举具体事例)巧妙地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十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分组整理问题清单,对问题进行分类。
(省略)2.下面是整理问题时一个小组的讨论。
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从小组的问题列表中,选择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问题一:什么是程控电话?问题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是什么意思?20 世纪的科学成就为什么可以用这句来形容?(原意:突然之间,仿佛一夜之间吹来了春风,仿佛千树万树梨花开。
本来这首诗不是关于梨花的,而是用梨花来形象地描述那场又快又大的雪。
文中指出,20世纪的科技成就迅猛而众多,就像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雪,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把人们美好的理想变成了现实。
)问题3:现代科技给我们大家带来好处了吗?我发现阅读中有很多问题,有些不影响我们对课文的理解,有些能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有些能引导我们深入思考。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7 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时练同步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7 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时练同步练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036750f705cc1754270984.png)
7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一、读字音,连一连。
唤 huàn 获 huò赖 lài 潜 qián亿 yì索 suǒ质 zhì哲 zhé兰 lán 素 sù二、把下面的词语或诗句补充完整,再读句子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千树万树梨花开。
呼()唤()()()意料腾()()雾归根()()1.这个的结局令他呆若木鸡,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2.他即使有孙悟空的本事,也难逃出我的手掌心。
三、选词填空。
发现发明1. 科学家()了许多先进设备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2.妈妈()天阴下来了,马上把窗户关了起来。
改变改善3.经过老师的指导,他已经()了自己的学习方法。
4. 村里通了公路后,农民的生活得到了()。
四、按要求回答问题。
1.“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这句话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请再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2.那时没有..电灯,没有..收音机,也没有...骑车。
(用加点字写一句..电视,没有话)3.“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句中“美好的愿望”指的是。
4.“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写出你对这句话的感受是:5.物质生活人类的在改变着和科学精神文化生活(连词成句)7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答案一、唤---huàn 获---huò赖---lài 潜---qián亿---yì索---suǒ质---zhì哲---zhé兰---lán 素---sù二、忽如一夜春风来风雨出乎云驾到底1.出乎意料2.呼风唤雨三、1. 发明 2.发现 3.改变 4.改善四、1.设问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花朵里。
” 2.我希望这个世界没有战争,没有贫困,没有伤痛,也没有分离。
第0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精品配套练习(基础+阅读)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0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精品配套练习(基础+阅读)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1649c85c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7e.png)
7一、积累与运用1.读拼音,写词语。
shì jì chéng xù ào mì hū huànlián xì gǎi shàn chāo guò rèn hé2.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呼唤(huàn)潜(qiǎn)水的(dí)确B.哲(zé)学兰(lán)花总(zǒng)和C.联系(xì)依赖(lài)大概(gài)D.获(huó)得物质(zhí)探索(suǒ)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骑着骏马飞奔在草原上,感觉犹如腾云驾雾一般。
B.前天气象台才播报最近有雨,今天就下了起来,真是出乎意料。
C.仅仅几天时间,他就把这件特别棘手的事情办好了,兼职有呼风唤雨的本事。
D.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4.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我在田地里找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收了油菜,栽上水稻。
B.科学家又做了两次实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
C.老爷爷了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D.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5.结合所学,下列句子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呼风唤雨的世纪》告诉我们,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B.安慰朋友要选择合适的方式,还可以借助语调、手势等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C.读文章时,遇到写得好的地方、有疑问的地方、有启发的地方……随时都可以作批注。
D.神话故事都是想象出来的,许多对自然现象的解释与科学解释不一样,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多读神话故事。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原文及练习题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原文及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e6834d46c281e53a5902ff2b.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原文及练习题【原文】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在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百万年的总和。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100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连过去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现在,这句话依然适用。
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同步练习题】第一课时一、读字音,连一连。
唤lán 获zhé赖zhì潜sù亿lài 索qián质yì哲huò兰huàn 素suǒ二、把下面的词语或诗句补充完整,再读句子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千树万树梨花开。
呼()唤()()()意料腾()()雾归根()()1、这个________的结局令他呆若木鸡,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统编版语文4上+7呼风唤雨的世纪+同步习题+类文阅读(有答案)
![统编版语文4上+7呼风唤雨的世纪+同步习题+类文阅读(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32a369ba1aa8114531d948.png)
7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一、读字音,连一连。
唤 huàn 获 huò赖 lài 潜 qián亿 yì索 suǒ质 zhì哲 zhé兰 lán 素 sù二、把下面的词语或诗句补充完整,再读句子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千树万树梨花开。
呼()唤()()()意料腾()()雾归根()()1.这个的结局令他呆若木鸡,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2.他即使有孙悟空的本事,也难逃出我的手掌心。
三、选词填空。
发现发明1. 科学家()了许多先进设备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2.妈妈()天阴下来了,马上把窗户关了起来。
改变改善3.经过老师的指导,他已经()了自己的学习方法。
4. 村里通了公路后,农民的生活得到了()。
四、按要求回答问题。
1.“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这句话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请再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2.那时没有...骑车。
(用加点字写一句..收音机,也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话)3.“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句中“美好的愿望”指的是。
4.“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写出你对这句话的感受是:5.物质生活人类的在改变着和科学精神文化生活(连词成句)第一课时答案一、唤---huàn 获---huò赖---lài 潜---qián亿---yì索---suǒ质---zhì哲---zhé兰---lán 素---sù二、忽如一夜春风来风雨出乎云驾到底1.出乎意料2.呼风唤雨三、1. 发明 2.发现 3.改变 4.改善四、1.设问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花朵里” 2.我希望这个世界没有战争,没有贫困,没有伤痛,也没有分离。
3.现代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同步检测(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同步检测(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bff3bf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57.png)
7.呼风唤雨的世纪厚积薄发1. 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获得(huò)依赖(nài)B.探索(suǒ)船舶(bǎi)C.哲学(zé)兰花(lán)D.核心(hé)奥运(ào)2. 看拼音,写词语。
(1)20世纪是呼风huàn()雨的世jì(),需要全世界人lián ()合起来,这是一项艰巨的工chéng()。
(2)这位jì()术院士shàn()于分析土zhì(),提高粮食的生产量。
(3)今年本店的销售额chāo()过yì()元,真是可喜可贺!3.“益”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再查画。
“益”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好处;B.增加;C.更加。
下面的“益”是什么意思呢?请选择。
(1)俗话说得好,“开卷有益”,我希望小朋友要多读书。
()(2)多运动可以延年益寿,促进新陈代谢。
()(3)像这样的壮士请多多益善,我们很需要。
()4. 选词填空。
(填序号)A.改善 B . 改正C . 改变 D .改进(1)如今的科学技术正着人类的生活。
(2)我家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不信你来瞧瞧。
(3)请你要自身的缺点,这样才会有很大的进步。
(4)在他的引导下,我们的技术得到了很大的。
5. 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
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用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2)照样子写句子。
例:电视的发明,让人类坐在家里就能了解社会上的新闻。
程控电话的发明,因特网的发明,6.整理下面的问题清单,给问题分分类,选出你认为最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并试着解决。
①“发现”与“发明”有什么区别?②什么是“程控电话”?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什么意思?20世纪的科学成就为什么可以用这句诗来形容?④伯特兰•罗素是什么人?⑤课文采用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⑥为什么“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⑦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全是好处吗?(1)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有:。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内外阅读专项训练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内外阅读专项训练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15c65d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e9.png)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7课课内外阅读专项训练一、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 (寄托、托付 )自己的美好愿望。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20世纪的 (成果、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把短文括号中不恰当的词划去。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
(_______)(2)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________)3.举现代科学实例来说明“千里眼”“顺风耳”。
千里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顺风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那时没有电灯,……”“那时”是指 ( )A.原始社会B.农耕社会C.科学社会5.“我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大概”在文中的意思 ( )A.大致的内容或情况。
B.不十分精确或不十分详尽。
C.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原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盛开,文中引用的作用是 ( )A.科学给世界带来了美丽的自然景色。
B.科学成果像梨花一样开满枝头。
C.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明天的太阳城①不久的将来,世界上将会出现一座全新的城市——完全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的太阳城。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后习题答案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feb1ba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67.png)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后习题答案1.分小组整理问题清单,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整理问题要把旁批和课文后的问题进行分类,各类别之间是并列关系,不能互相包含本文中的问题,有字词方面的,有内容理解方面的,有联系生活方面的,有内容拓展方面的,我们可以从内容理解方面的问题中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
2.下面是一个小组在整理问题时的讨论,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问题一:什么是程控电话?问题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是什么意思?20 世纪的科学成就为什么可以用这句来形容?(原意: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这句诗本来不是写梨花,而是用梨花形象地比喻雪来得快、下得大。
在课文中指:20世纪的科技成就又快又多,就像这突如其来的大雪一样,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把人们的美好理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问题三: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全是好处吗?这些问题有的对理解课文内容有意义,有的意义不大。
最有意义的应该是问题二,因为它能帮助我们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3.“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参考答案1:互联网改变了人类发展的进程,互联网应用已经渗透到了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产业发展、居民生活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宽带普及、提速降费的政策,互联网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了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参考答案2: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看电视,只需轻轻地按动遥控器,足不出户知晓天下事。
打开电脑,只需简单地敲击键盘,就可以自由地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在晚上,打开电灯,即使是黑夜,我也可以在明亮地灯光下安心地写作业。
手机QQ,手机微信拉近了我和亲戚、朋友之间的距离。
高铁和飞机让我们的出行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了。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原文及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68ab92e2eefdc8d377ee3263.png)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原文及练习题【导语】《呼风唤雨的世纪》一文讲述了20世纪100年里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我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下面是xx整理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篇一】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原文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在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百万年的总和。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100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连过去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现在,这句话依然适用。
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篇二】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同步练习题第一课时一、读字音,连一连。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同步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9ecf61ccbff121dd368378.png)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同步练习(含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yī lài huàn xiǎnɡ lián xìɡēnɡ zhènɡ()()()()ténɡ yún jià wù()ɡuīɡēn dào dǐ()二、比一比,再组词。
赖()核()幼()懒()该()幻()架()程()联()驾()成()连()三、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当:dānɡ dànɡ当()时当()真当()然当()归2.系:xìjì关系()系()紧联系()系()红领巾四、选词填空。
发现发明1.地质工作者在塔里木盆地()了大油田。
2.。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史,“四大()”充分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改变改善1.要()一个人的性格确实很困难。
2.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
五、写出与加点词意思相近的词。
1.科学的确()是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
2.人类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3.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
4.人类社会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孙贵族也不敢想的。
5.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六、照样子,用加点的词造句。
1.八十多年后,这句话依然适用。
依然:2.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在……也在……:3.科学的确是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
的确:4、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依赖:七、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人类依靠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人类依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1.海底有各种鱼类发出声音。
2.是人类在呼风唤雨。
八、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是谁在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文阅读-7 呼风唤雨的世纪
明天的太阳城(节选)
在不久的将来,德国将出现一座全新的城市──完全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的太阳城。
在这座城市,到处都是蓝色的太阳能转换器,建筑物的房顶在太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蓝色的光芒。
这里没有烟囱,房屋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像彩色的金字塔,有的像正在生长的向日葵。
这些房屋通过巨大的玻璃窗吸收太阳能,并如同瓷砖壁炉那样可在以后慢慢地将热量释放出来。
房内外安装有热交换器,地下室有蓄能器。
所谓热交换,就是把热量从热的物体传递给冷的物体。
太阳光使太阳能接收器产生热量,热量通过交换器被接收或转换而储[chǔ]存起来。
太阳城居民的生活方式会起新的变化。
太阳能转换产生的电流带动洗衣机、冰箱、电视机、计算机等进行工作。
由太阳能烧的热水源源不断供应浴室、厨房。
在多云天气,这些太阳能转换器仍可接收到太阳能。
在阴雨天,人们使用蓄能器中储存的太阳能。
在这座城市,太阳能几乎被用于一切需要能源的地方。
人们做饭使用太阳能炉,一个功率约1100瓦的太阳能炉可把饭在几分钟内煮熟;人们出门驾驶太阳能汽车,或乘太阳能电车、太阳能轮船,尽管速度不很快,但没有任何噪音。
人们戴的手表,用的计算器,马路上的交通灯,工地上的安全灯,商店里的广告牌、霓虹灯,用的都是太阳能。
可以预见,()要走的路还很长,()新型的太阳城一定会出现。
(选自《读品悟快乐阅读系列移植记忆不是梦》)
1.第一自然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语音的延长
C.表示意思的转换
D.表示插说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读画线句子,你觉得房屋的形状还像什么呢?展开想象写一写吧。
4.用“”画出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
这段话的结构方式是。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
(1)德国将出现全新的城市是大部分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
( )
(2)太阳城居民在阴雨天,无法使用太阳能。
()
(3)使用太阳能的交通工具不仅速度快,而且没有任何噪音。
()
【参考答案】
1.A
2.尽管但
3.示例:房屋的形状还像彩色的蘑菇,像高高的圣诞树。
4.太阳城居民的生活方式会起新的变化。
总分
5.(1)√(2)×(3)×
巨伞下的城市(节选)
如果说,有一座城市要用一把伞盖起来,你一定会觉得这是无稽之谈而付之一笑。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随着建筑科技、材料工业的飞速进展,这个“神话”已成现实。
威努斯基市是美国佛蒙特州的一座小城,地处美国东北部与加拿大交界的地方,人口不足两万,每年入冬,风紧雪骤,奇冷刺骨。
可是在1980年,小城上空高高撑起一顶擎天巨伞,市区约3600万平方米的建筑、房屋、街道、桥梁、广场、绿地等,全在伞下。
居民们有了这顶巨伞的庇护,再也不怕严寒的袭扰了。
举世罕见的巨伞是怎样撑开的呢?原来这把巨伞的伞柄是全市最高的一座11层的塔楼,楼顶上架起中心钢轴,在市区周围地面,深埋了60根合金钢的桩柱,从中轴纵拉60根高强度尼龙绳索与桩柱连起来,绳索之间串着许多支索,并把透光的有机玻璃塑料膜覆盖在上面加以固定。
全部装置由电机控制,像伞一样可张可收,全城犹如一座巨大的玻璃亭子。
寒冬腊月,阳光射入,聚热不散,温暖如春。
伞面上还分组设置了轻巧的太阳能收集器,充分利用日光为全城供应热水。
太阳能收集器可发挥聚热功能,虽然整个建“伞”的工程费用高达350万美元,但只要一个冬天,全城节省下来的取暖费用就可以补偿。
伞下的威努斯基市因此闻名全球,成为美国一处新的观光胜地。
每到隆冬,各地游人络绎不绝,会聚于“巨伞”之下。
(选自《海外华人散文精粹下》)
1.根据意思写出选文中的四字词语。
(1)无法考查,没有根据的说法。
()
(2)什么奇怪的事物都有。
()
(3)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
()
2.“这个‘神话’已成现实”中的“神话”是指:。
3.文中用数字来说明巨伞,请写出一例,并说说它的作用.
4.巨伞给居民带来的好处有()(可多选)
A.整个建“伞”的工程费用高达350万美元。
B.巨伞下的小城居民,从此不受气候剧变之苦。
C.全城节省下了很多取暖的费用。
5.用一句话概括建伞的原因、时间、地点。
【参考答案】
1.(1)无稽之谈(2)无奇不有(3)络绎不绝
2.有一座城市要用一把伞盖起来
3.示例:市区约3600万平方米的建筑、房屋、街道、桥梁、广场、绿地等,全在伞下。
运用数字描写,具体写出了巨伞之大。
4.B C
5.因为美国的威努斯基市冬天奇冷,所以在1980年,小城上空高高撑起一顶擎天巨伞。
类文阅读-1 观潮
钱塘江观潮
杨洋
今年的国庆节我过得特别开心,因为我第一次去钱塘江观潮。
那天,天气晴朗,我们一家驱车来到海宁盐官观潮公园,那里已是人山人海。
我拼命地挤到栏杆处,放眼望去,只见钱塘江一望无际,风平浪静,什么异样都没有。
我正纳闷,这有什么好看的……
突然,人群一阵(骚搔)动,有人大喊:“潮水来啦,潮水来啦!”我赶忙朝着周边人看的方向望去,只见远处现出一条长长的银线,隐约传来阵阵急骤的雨声。
那线条变得越来越粗,越来越近,化作一条横卧江面的白练;那骤雨声也渐响渐近,变为瓢(泼沷)暴雨声,且越来越响,犹如闷雷似的滚来。
等到潮水临近,江水猛涨,万顷波涛,(顷倾)刻间一线白练变成了一道水墙,潮声犹如万马奔腾,惊雷贯耳。
霎时,潮峰从我眼前呼啸闪过,向西面驶去。
江边有一些年轻人随着它一路狂奔,似乎在跟它比赛谁跑得快,惹得众人都在旁边加油助威。
潮水过后的钱塘江,留下了一些小波浪在你追我赶,阳光(洒酒)在上面,波光(粼粼麟麟),煞是好看。
这是我第一次观潮,听爸爸说,这次看到的只是一线潮,它还有回头潮等奇妙的景观。
拍照留念后,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江边,耳边还一直回荡着巨大的潮声,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要再来观潮。
(选自《小学生分类作文示范大全》)
1.从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词。
2.“人山人海”的意思是,作者通过“人山人海”一词间接地表现了。
3.第二自然段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A.拟人
B.比喻
C.夸张
4.仔细阅读短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下来。
【参考答案】
1.骚泼顷洒粼粼
2.人群如山似海,形容聚集的人极多钱塘江大潮的奇特
3.B
4.作者是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的,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描写出来的。
5.读了这篇短文,我感受到了潮来时的声势浩大,潮水汹涌和作者对钱塘江大潮的赞美。
钱塘江观潮
邸延生
到杭州一个星期后,我去了一趟萧山——去到钱塘江岸看大潮。
每年这个季节,特意赶来这里观看钱塘江大潮的人很多。
多少年来,钱塘江潮作为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一直吸引着许多敢于冒险和勇于亲临险境来看大潮的人——潮水作为地球上出现的一种极为正常的自然现象,是靠了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引力和月球的吸力在大海中产
生的潮汐所引起的,很有周期性。
所以,人们观潮也就有了一个预期的时间安排,我就是按照这个发生潮汛的时间表赶来的。
然而我还是来晚了——大的潮汐已经过去,小的潮汐正在从江口涌来。
即便这样,看那滚滚而来的潮汐依然是汹涌澎湃.(pài bài)的样子,像是一道竖立起的洪峰,又像是一
道横截大江的水坝,翻滚着、咆哮着、以排山倒海之威力、波澜壮阔地直涌过来。
潮浪所到之处,涛声如惊雷在汹涌的水面上滚动,浪花飞溅,大有叱咤.(zhà chà)风云、雷霆万钧
之能势!
啊,钱塘潮!过去有多少游人墨客曾被你的巨大威力所震慑.(niè shè),又有多少游
人墨客曾为你写下了感人至深的传世佳作。
我不是诗人,我不能用优美的诗句来形容、来描绘你磅.(bànɡ pánɡ)礴的气势,但我确实为你的来势汹汹所震撼,更被你的巨大威力所叹
服!世界上难道还有什么力量能够超越大自然的力量吗?海啸或是地震?抑或是龙卷风或者是火山爆发?我想,凡是属于大自然的产物,人类是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控制的。
但是,我在这里所要说的,是赞美大自然所产生的这伟大的力量,赞美钱塘江大潮所带来的这极为壮观的一幕……
(选自《风雨人生》)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微小——()保守——()
嘲笑——()排斥——()
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请将它改为陈述句,且不改变句子意思:
4.仔细阅读短文,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1.pài chà shè pánɡ
2.壮观冒险赞美吸引
3.反问世界上没有什么力量能够超越大自然的力量。
4.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作者到钱塘江岸看大潮,描写了小的潮汐的奇妙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