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望月怀远阅读试题及答案望月怀远张九龄
望月怀远_张九龄
写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 在朝中任宰相。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后, 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罢相。 《望月怀远》这首应写于开元二十四 年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以后,同《感遇十 二首》应该属于同一时期的作品。
学习指导:初读诗歌,了解大意
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诗歌,注意字 音和感情,初步把握诗歌大意。
“隔千里兮共明月”——南朝·宋 谢庄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 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 君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海上生明月”展示了怎样的境界? “生” 字好在哪里? 本句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看起来 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 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 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写月景,点明题中的 “望月”。 “生”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 富有动感。与张若虚的“海上明月共潮生”有 着异曲同工之妙 。
结语 在浩瀚的唐宋诗词里,众位诗词巨 匠将自己对理想的讴歌,对未来的 向往,对爱情的礼赞,对生命的叹 息,对命运的无奈都融入月的世界 里,在月光笼罩下倾诉一腔情怀。 不论是悲、欢、离、合,都融入朗 朗的明月,在物我合一中达到灵魂 的飞升,以至于今天的我们读来仍 余韵袅袅,荡气回肠……
达标测评
诗题《望月怀远》,全诗以“望”、 “怀”着眼,把“月”和“远”作为抒 情对象。所以诗中处处不离明月,句句 不离怀远,把月写得那么柔情,把情写 得那么沉着,诗的情意是那么缠绵而不 见感伤。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这 种风格对以后的孟浩然、王维等诗人有 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明月寄托相思的诗句有哪些?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读书吧必读书《唐诗三百首》导读、阅读检测及答案
六年级下册读书吧必读书《唐诗三百首》导读、检测及答案卷首语2019年秋学期开始,教育部统编教材正式走进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课堂。
“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曾甩下这么一句话。
名著阅读已经是必考内容,并有指定书目,小学新教材里也增加大量课外阅读要求。
新教材从一到六年级语文教材,增加了《快乐读书吧》必读必考内容,很多小学读过的必读书内容,全国中考、高考这几年都有涉及。
教育部最新发文规定:中考、高考将适当涉及小学内容。
不知各位有没有关注最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高考试卷,很多名著都是我们小学的必读书目!下面以四、五、六年级必读书相关中考真题为例:是我们四、五、六年级的必读书目!事实证明,孩子进入小学中、高年级以后,阅读和不阅读对成绩的影响开始逐渐显现了。
现在的孩子几乎都在外面上数学培训班,很多成绩较好的孩子,校内数学考试根本不相上下。
反而是语文,从低年级甚至幼儿园就能坚持有效阅读的孩子并不多。
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
对于阅读少、不读书、语言基本功不扎实的孩子而言,此次教改已经不是噩梦而是审判。
教改后考察大量语文的超纲内容、考察全科素质成不知各位有没有关注最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高考试卷,很多名著都是我们小学的必读书目!《唐诗宋词三百首》导读一首唐诗百读不厌,一首宋词千年传颂。
翻开《唐诗宋词三百首》,青莲居士“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豪气,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带给我同样的震撼。
杜甫“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我感受到了春花的鲜艳芬芳。
“宛转峨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把那种感叹时光无情的悲凉之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把对时光的不舍与感叹融入了一个个字中。
从留有浓浓墨香的唐诗宋词中,我们还能读到那浓浓的爱国情怀。
它们也许是李后主“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深沉叹息;也许是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临终嘱托;又或许是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报国无门的情感。
《望月怀远》阅读附答案
《望月怀远》阅读附答案
《望月怀远》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课内诗歌,选出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6分)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5、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前句写景,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皎洁的明月;后句即景生情,写诗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时此刻他也和“我”同望着一轮明月。
前句写“望月”,后句写“怀远”,紧扣诗题,丝毫不露痕迹。
B颔联直接抒发思念之情。
“怨”,因“思”生“怨”,“情人”相思之深、相思之极、因而埋怨“远方的人”不常回家看看;“竟夕”,通宵都在思念,极言相思之强烈。
C.颈联通过动作和细节描写传达感情,具体描绘了诗人彻夜难眠的情形。
灭烛”,吹灭灯烛,因为满屋的月光,柔柔的、静静的,使人怜爱,催人联想,逗起了相思之情;“披衣”,到庭院走走,时间一久,不觉露水打湿了衣裳,而相思之情更为浓重。
D.尾联。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意思是月光虽美,可无法捧在手中送给远方思念的人,还不如回屋睡觉,在梦里与思念的人团聚。
寄希望于梦中,足见思念之切。
参考答案:
5B“怨”,因“思”生“怨”,“情人”相思之深、相思之极、因而埋怨“远方的人”不常回家看看;应理解为:“怨”字,诗中指“怨”长夜漫漫,夜不能寐。
望月阅读答案
望月阅读答案望月阅读答案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望月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望月阅读答案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第一句中的“地白”“树栖鸦”分别从________觉和________觉的角度来写景的,“树栖鸦”巧妙地烘托了月夜的________。
(2)“冷落无声湿桂花”中的“冷”表现了诗人________的心境;“桂花”既指庭中的桂花,又让人联想到____________。
(3)如果把“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字改成“在”,行不行?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视听寂静(2)孤寂,怅然月中的桂树(3)不行。
“落”能给人以动的形象感。
望月阅读答案2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9、诗的第一联中能照应题目“望月”的景物是,通过听觉觉察到的景物是。
(2分)10、后人对王建的炼字的功夫十分推崇,请你从诗中选择一个你感受最深的字,品味它的妙处,并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来。
答案:(一)《十五夜望月》(4分) 9、地白树栖鸦10、示例一:“落”字,化静为动,富有动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仿佛秋思如皎洁的月光般洒落人间似的,表达出诗人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示例二:“无声”二字,那么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更衬托出夜的寂静。
(选其它文字亦可,写出该词在诗中的表现力即可。
)望月阅读答案3望月有感阅读训练及答案解析望月有感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中考古诗词的试题及答案
中考古诗词的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
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中的名句。
3.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中的佳句。
5.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作者是()。
A. 李白B. 王维C. 杜甫D. 白居易答案:B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
A.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B.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C.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D. 苏轼的《赤壁赋》答案:B3.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的诗句。
A. 李白B. 王之涣C. 王勃D. 杜甫答案:C4.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
A. 王维的《山居秋暝》B. 陶渊明的《饮酒》C. 杜甫的《登高》D. 李白的《将进酒》答案:B5.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的诗句。
A. 李清照B. 辛弃疾C. 苏轼D. 王安石答案:A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张若虚的生平。
答案:张若虚,唐代诗人,其生平资料较少,但以《春江花月夜》一诗闻名于世。
2.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出自苏轼的哪首词,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注意事项:1. 请仔细阅读题目,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2. 答题时请使用黑色签字笔或圆珠笔,字迹清晰。
3. 请在规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不要超出答题区域。
4. 请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不要折叠或涂改。
5. 考试结束后,请按照监考老师的指示,将答题卡交回。
张九龄《望月怀远》阅读答案
张九龄《望月怀远》阅读答案张九龄《望月怀远》阅读答案张九龄《望月怀远》阅读答案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简析“月”的作用这是一首望月怀人诗,由望月而引起相思而彻夜难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
2、用一个词概括“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意境美,并分析这两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好处?雄浑阔大手法:即景抒情,由望月而生怀远之情;虚实结合,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远在天涯的友人也对这轮明月在怀念自己,深化了怀远的深情,也留下了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3、诗歌开头两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诗人写月亮不用“升”,却用“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开头也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这里头肯定有道理可说。
请说说你的理解。
若用“升”字,明月共潮水而升,乃平时习见之景,淡而无味,只是把意思表达清楚而已;而用了“生”字,就别有情趣了。
因为它渗入了诗人的主观想象——那一轮明月好像是伴随着潮水一起生长的,明月和潮水均拥有了生命和活力。
所以,一个“生”字就把整句诗写活了,诗歌的亲和力、感染力也就随之产生。
20XX—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指导思想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
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
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
主要工作一、教研组建设方面:、深入学习课改理论,积极实施课改实践。
、以七年级新教材为“切入点”,强化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
、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把先进理念学习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以学促研,以研促教,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望月怀远张九龄
一、悲——永恒与无常
二、欢——美人、爱情
1、月与美人 衔杯映歌扇,似月云中见 。(《相逢 行 》) 鬓弹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 (《浣溪沙 》晏殊 ) 初闻征雁已无蝉, 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 《霜月》 (李商隐)
2、月与爱情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生查子》 欧阳修 闲云归后,月在庭花旧栏角。晏几道 《六么令》 花前月下暂相逢,苦恨阻从容。何况 酒醒梦断,花谢月朦胧。花不尽,月 无穷,两心同。此时愿作,杨柳千丝, 绊惹春风。《诉衷情》张先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 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石头 城》)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 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 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姜夔
诵读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主题
本诗的主旨是什么?从诗歌 的哪些地方体现? 这首诗抒写了对远方亲人 的深挚的思念之情,情真意 切,感人至深。
结合自己的感受,说说
作者是如何做到情景结 合的?(自选角度)
三、离——分别、思念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 楼。 《一剪梅》李清照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 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月夜忆舍弟》 八月十五夜,月色随处好 。苏轼 《催试官考较戏作 》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 南北 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 江楼月,暂满还亏。 暂满还亏,待 得团圆是几时。吕本中 《采桑子》
张九龄《望月怀远》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节选)》比较阅读
张九龄《望月怀远》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节选)》比较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春江花月夜(节选)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1.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之“生”字,历来为炼字经典,你认为“生”字妙在何处?诗中的“生”字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海上明月共潮生”之“生”字,有什么相似之处?2.下列对《春江花月夜》诗歌内容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的题目是“春江花月夜”,包含了诗歌内容中的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所体现的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
B.诗人由春江的美景写起,写江上的明月,并由江月生发出江月永恒、人生代代的哲学思考。
C.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在下半篇转到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上,借月写出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D.全诗以江为主体,融诗情、画意、暂理为一体,赞叹自然的奇丽,讴歌爱情的纯洁,探索人生的哲理,构成奇妙的艺术世界。
【答案】1.(1)“生”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从无到有的动态变化过程。
(2)《春江花月夜》中,一个“生”字,赋予了明月与潮水活泼的生命,使整个画面呈现出动态的景象。
两个“生”字有异曲同工之妙。
2.D【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字的能力。
《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之“生”字,描绘了在无比无际的海面上,一轮明月缓缓升起,“生”有一种子脱母腹的渐现的动态感,生动形象,表现的是一种新生的力量,营造出一种雄浑阔大的意境。
《春江花月夜》中的“生”字,渗入了诗人的主观想象——那一轮明月好像是伴随着潮水一起生长的,明月和潮水均拥有了生命和活力。
高中语文课文《望月怀远》赏析与练习
望月怀远张九龄(唐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一、知人论世张九龄(678-740)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
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
长安年间进士。
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后罢相,为荆州长史。
诗风清淡。
有《曲江集》。
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
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
誉为“岭南第一人”。
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在朝中任宰相的张九龄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后,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罢相。
《望月怀远》这首诗应就写于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以后,同《感遇十二首》应该属于同一时期的作品。
二、注释首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
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
遥夜:长夜。
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
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怜:爱。
滋:湿润。
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
这里的灭烛怜光满,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
此时月光敞亮,就是在现在今天,熄掉油灯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
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诗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
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末两句: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入梦乡觅取佳期。
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盈手:双手捧满之意。
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三、译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你我相隔天涯却共赏月亮。
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配套文档:专题二+望月怀远+Word版含答案
专题导语盛唐诗歌就时间上说,是指开元、天宝至大历初年的诗歌,在唐诗的初、盛、中、晚四个阶段中较短。
就诗歌特征来说,主要是指盛唐诗人所创作的具有昂扬雄浑、阔大恢弘的盛唐气象的诗歌。
所谓“声律风骨兼备”是就这一时期的诗歌内容和形式而言的。
盛唐诗歌的“风骨”主要包括:①诗人们能从观察宇宙历史的发展规律的高度对时代和人生进行积极思考;②诗人们在追求建功立业的道路上,显示了强烈的自信心和铮铮铁骨;③崇尚独立人格和高洁气质,这使他们的追求功名的热情少了些庸俗气,具有了理想的光彩。
盛唐诗歌的声律完备主要是指律诗体裁的成熟和普及,诗人们已经能娴熟地使用这一体裁表情达意并且将它发挥到了极致。
古诗与律诗的截然划分以及歌行与绝句的兴盛,都是盛唐诗歌达到高潮的标志。
盛唐诗歌安排了三个专题(包括后面的李杜专题)。
本专题选了六首代表作。
学习本专题,要以“王孟”和“高岑”诗歌为重点,要感悟盛唐诗歌“声律风骨兼备”的特点及其阔大雄浑、豪迈恢弘的艺术境界,要初步熟悉王维、孟浩然和高适、岑参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主要特征,要初步了解盛唐边塞诗派和山水田园诗派的风格差异。
学习本专题,要反复诵读,熟读成诵,在诵读中体会诗的节奏和韵律;要把握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深入诗的意境;还可以以“写”促“读”,通过扩写、改写及写小赏析文、评论文形式巩固阅读成果。
望月怀远一、诗人名片张九龄(678~740),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
是唐代著名的宰相。
对安禄山的反叛野心早有察觉,并建议唐玄宗及早诛灭,但未被采纳。
他在执政时敢于谏诤,注意援引一些有为之人,当时被称为“贤相”。
后为奸相李林甫所谮,贬到荆州,没几年郁郁而终。
谥号文献。
张九龄的诗多是应制之作。
但一些赠答、写景、抒情的诗篇,感情真挚、词藻清丽,晚年遭谗言被贬后所作的《感遇》诗十二首,风格转向朴实而且遒劲、寄兴讽喻,与陈子昂的《感遇》诗相近,对扭转初唐以来形式主义诗风有所贡献。
山东省泰安市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诗歌鉴赏习题(含答案)2329
专题十诗歌鉴赏1、( 2018·泰安模拟 ) 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问题。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烂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回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该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离合悲欢,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希望人长远,千里共婵娟。
(1)以下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首句作者把酒问月,表现出对明月的赞叹与神往,彰显出豪放的气概和浪漫的情怀。
B、上片一个“我欲”、一个“又恐”、一个“何似”,感情波浪起伏,委婉地写出了诗人既神往天上又迷恋人间的矛盾心理。
C、下片“无眠”指的是因赏识中秋明月而不想入眠的人。
D、下片“人有离合悲欢,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包含深刻的真理:世上难有完满无缺的事,不用为临时的不完满感觉悲伤,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2)对本词艺术特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全词构造精良,想象奇异。
融写景叙事谈论抒怀为一体,天上人间虚实并述,以自然的深远澄净映托自己胸怀的超脱爽朗,并将抽象的人生真理详细化、形象化。
B、全词以月贯串一直,睁开丰富的想象,从头至尾洋溢着乐观向上、踊跃奋进的情绪,激起了人们的共识。
C、全词境界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在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中表达对明月的神往之情,对人间的迷恋之意,富裕浪漫主义的色彩。
D、这首词忧如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商讨着人生的意义。
既有理趣,又有情味,回味无穷,立意高远,构想新奇,境界清爽如画。
(3) 以下句子的感情与本词作者当时的感情不相切合一项为哪一项( )A、国内存知音,天涯若比邻。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B、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张九龄《望月怀远》 )C、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
( 杜牧的《秋霁寄远》 )D、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李白《月下独酌》 )2、( 2018·泰安模拟 ) 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问题。
望月怀远张九龄[望月怀远张九龄]张九龄《望月怀远》阅读答案
望月怀远张九龄[望月怀远张九龄]张九龄《望月怀远》阅读答案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简析“月”的作用这是一首望月怀人诗,由望月而引起相思而彻夜难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
2、用一个词概括“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意境美,并分析这两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好处?雄浑阔大手法:即景抒情,由望月而生怀远之情;虚实结合,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远在天涯的友人也对这轮明月在怀念自己,深化了怀远的深情,#from 学优网 end#也留下了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3、诗歌开头两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诗人写月亮不用“升”,却用“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开头也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九龄《望月怀远》阅读答案】。
这里头肯定有道理可说。
请说说你的理解。
若用“升”字,明月共潮水而升,乃平时习见之景,淡而无味,只是把意思表达清楚而已;而用了“生”字,就别有情趣了。
【张九龄《望月怀远》阅读答案】。
因为它渗入了诗人的主观想象——那一轮明月好像是伴随着潮水一起生长的,明月和潮水均拥有了生命和活力。
所以,一个“生”字就把整句诗写活了,诗歌的亲和力、感染力也就随之产生。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1、主要是指盛唐诗人所创作的具有昂扬雄浑、阔大恢宏的盛唐气象的诗歌。
2、诗人们能从观察宇宙 * 发展规律的高度对时代与人生进行积极思考;3、诗人们在追求建功立业的道路上,显示了强烈的自信心和铮铮傲骨;4、崇尚独立人格和高洁品质,这使他们的追求功名的热情少了些庸俗气,具有了理想的光彩。
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
唐中宗景龙初中进士,玄宗朝,策试高第,位至宰相。
在位直言敢谏,举贤任能,为一代名相。
曾预言安禄山狼子野心,宜早诛灭,未被采纳。
他守正不阿,为奸臣李林甫所害,被贬为荆州长史。
望月怀远 张九龄
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表现了作者 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 入骨的相思之情
落”字更有表现力,“落”字,给人以形象的动感,新颖妥帖,仿佛 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向人间似的。而“在”字就没有这样的 艺术效果。
诗人在这里并不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采用委婉的疑 问语气,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自主学习: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情人是什么意思,指谁? 3、怨什么?为什么? 4、为什么灭烛? 5、不堪盈手赠是什么意思? 6、本诗的主旨是什么?从哪能看出来? 7、本诗如何来表达这种情感? 8、诗歌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翻 译 本 诗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出门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描 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色,试分析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说说诗歌后两句中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全唐诗》在收录这首诗时将末句的“落”字作“在”字, 你认为哪一个更有表现力? 4、如果把结尾改成“今夜我独望明月,无限秋思落心头”好不 好,为什么?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 色,试分析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说说诗歌后两句中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全唐诗》在收录这首诗时将末句的“落”字作“在”字,你认为哪一个更有表 现力? 4、如果把结尾改成“今夜我独望明月,无限秋思落心头”好不好,为什么?
望月怀远阅读理解
望月怀远阅读理解嘿,朋友们!咱今天来聊聊《望月怀远》这首诗的阅读理解呀!张九龄的这首《望月怀远》,那可真是经典得不能再经典啦!就好像咱中国人过年要吃饺子一样,它在诗词的世界里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呢。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哇塞,你想想看,那辽阔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这画面多美呀!不管你在天涯海角的哪个角落,都能看到这同一轮月亮。
这就好像是老天爷给咱们全人类发的一个信号,告诉你:嘿,不管你在哪儿,咱们都在这月光下呢!这多浪漫呀,是不是?这一句啊,简直就是把那种思念的情感一下子给拉满了。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哎呀呀,这思念情人的人呀,可就开始埋怨这漫长的夜晚喽!一晚上都睡不着,满脑子都是对方呢。
咱都有过那种想念一个人的时候吧,翻来覆去睡不着,就盼着能快点见到那个人。
这感觉,是不是特熟悉?“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把蜡烛吹灭了,怜惜这满屋的月光,披上衣服又感觉露水沾湿了身子。
这描写得多细腻呀!就好像咱自己在那个情境里一样,能体会到那种微妙的感觉。
这可不是随便哪个诗人都能写得出来的哟!“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想捧一把月光送给远方的人,哎呀,这怎么可能呢!没办法,还是回去睡觉,在梦里和对方相见吧。
这多无奈呀,但又充满了希望呢。
读这首诗呀,就像是在品尝一杯美酒,得慢慢品,才能品出其中的滋味。
你得把自己想象成那个在海边望着月亮思念情人的人,才能真正理解那种情感。
咱中国人对月亮那可是有着特别的感情呢。
月亮在咱的文化里,那可不只是一个天体,它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呀!不管是中秋节赏月,还是诗词里写月亮,都是咱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就像《望月怀远》,它不仅仅是一首诗,它还是咱们情感的纽带呢。
当我们读到这首诗的时候,是不是会想起自己思念的人?是不是会感慨万千?这就是诗词的魅力呀!它能让我们跨越时空,和古人产生共鸣。
所以呀,朋友们,可别小看了这些古诗词。
它们就像是一个个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去发现其中的美好。
下次再看到月亮的时候,别忘了想想《望月怀远》,想想那深深的思念哟!。
张九龄《望月怀远》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3)
张九龄《望月怀远》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二句寄景抒情,出句写景,对句由景入情。
诗人用朴实而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画面:一轮皎月从东海那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
正因明月深奥莫窥,遥远难测,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中人的不尽思念。
他设想,遥隔天涯的远人.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吧。
诗中人不说自己望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
构思奇巧,含蕴有致,生动地反衬出诗寄托的深远。
诗着一生字,极为生动,这同张若虚海上明月同潮生诗句中的生字,有着同工异曲之妙。
天涯共此时句,是从谢庄《月赋》中隔千里兮共明月化出的。
这两句,由海上、明月、天涯构成雄浑阔大的意境。
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诗人巧妙地把写景和抒情融合起来。
写出彼此共对皓月之境,又蕴含怀远之情,也留下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首联擒题,以下诸句便由此生发开去。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二句,是说多情人怨恨着这漫漫的长夜,对月相思而彻夜不得入眠。
这是对诗中人由想象而返回现实,由望月而转身就寝的矛盾心情的表述。
这里写出多情人由怀远而苦思,由苦思而难眠,由难眠而怨长夜的种种连锁动作过程,也包含着有情人的主观感情色彩。
这一声怨遥夜,包孕着多么深沉的感情!按律诗的要求,颔联应是工整的对偶,但此诗却采用流水对的格式,这固然说明唐代初期律诗尚无严格的要求,一定程度上仍保存着古诗的貌,另方面此联采用流水对的形式,跟首联在内容上就显得更为密切,蝉联而下,自然流动,给人一种气韵纯厚之感。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二句,写诗中人因遥思远人,彻夜相思,灭烛之后,尤觉月华光满可爱,于是披衣步出室外,独自对月仰望凝思,不知过了多久,直到露水沾湿了衣裳方觉醒过来。
这是一个因相思所苦的非痴即呆的形象。
这一联貌似写赏月,实则寓写怀远幽思。
月的清辉,最易引入相思,诗人神思飞跃,幻想月光能成为所思念之人的化身,身可与之相依为伴。
诗人多想让这种幻想成为现实!所以灭烛,正是为了追随月光; 披衣,则是为了同月华多停留些时刻,此中情景,甚有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之意。
张九龄《望月怀远》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2)
张九龄《望月怀远》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2)1、本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答:由题目望月怀月可见是借助月亮怀念远人,表达思念之情。
2、本诗的一个主要意象是月,诗人通过这个意象寄托了相思之情,古诗中还有很多类似的,请举出这样的例子。
答:隔千里兮共明月宋谢庄《月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月夜》;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望月有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千古名句,它好在哪里?答: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
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海天浑融的气象。
生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不仅富有动感,而且点染了海和月的同生共命的缠绵。
天涯共此时,由景入情,转入怀远。
4、全诗是如何扣住望和怀来写景抒情的?答:首联,第一句望月,第二句引发怀远之情。
颔联,望着这样一个漫长的月夜,不禁心生其怨,因怨而更加怀远。
颈联,怜由怀远而生,因相思难眠,便离家来到月下。
尾联,望月而生遐思,赠月不成,还寝求梦,在梦里与远人相会,传达深切的思念之情。
5、在古诗文中,人们除了用月亮来表达思念之情外,还用哪些形式来表达?答: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什么事情让我在吟诗时突然觉得很惆怅,原来乡村的小桥树木像极了我的家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妙喻传情:乡愁。
三:【训练】1.说说此诗是如何做到紧扣题目的?2.写出第三句中的情人的三种含义:(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3.此诗是如何处理景和情的关系的?4.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有诗句也写海上明月,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
《望月怀远》练习题
《望月怀远》练习题《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分享了《望月怀远》练习试题,一起来看看吧!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张九龄《望月怀远》阅读答案1、简析“月”的作用这是一首望月怀人诗,由望月而引起相思而彻夜难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
2、用一个词概括“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意境美,并分析这两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好处?雄浑阔大手法:即景抒情,由望月而生怀远之情;虚实结合,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远在天涯的友人也对这轮明月在怀念自己,深化了怀远的深情,也留下了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答案:若用“升”字,明月共潮水而升,乃平时习见之景,淡而无味,只是把意思表达清楚而已;而用了“生”字,就别有情趣了。
因为它渗入了诗人的主观想象——那一轮明月好像是伴随着潮水一起生长的,明月和潮水均拥有了生命和活力。
所以,一个“生”字就把整句诗写活了,诗歌的亲和力、感染力也就随之产生。
4、首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答案: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月光普照之下,无论远近,天涯海角都沐浴其中,远在天涯海角的亲人,此时此刻也该和我望着同这天上的明月吧!自然浑成,意境雄浑壮阔。
表达对友人的深深思念。
5.首句“海上生明月”中的“生”,曾有人认为是“升”之误。
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并进而简析首联的表达作用。
答案:“生”不是误用。
恰恰妙在此处。
一个“生”字,赋予海水与明月以鲜活的生命,也象征着诗人的情愫随海潮与明月油然而生。
“生”字既写活了景物,又表达了情感的产生。
首联紧扣诗题,望海上明月升起,不由地想起远在天涯的“情人”。
意境雄浑阔大,感情深切,致思高远,创造了一幅宁静空灵、清新淡雅的画面,为后面的描写抒情作好了铺垫,烘托了一个有情人的高大形象。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表达技巧,实质上是体会“生”背后表达的诗人的情感,应注意联系情感表达来析字答题。
望月怀远阅读答案
望月怀远阅读答案【篇一:客中夜坐阅读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这里诗人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来进行描写,诗歌第三句“一声新雁三更雨”从听觉写出诗人的悲愁之情。
考点:这里是把握诗歌内容考点点评:把握诗歌内容,就是要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是要求学生把握诗意以及基本表情达意的方式等,是诗鉴赏的重要考点之一。
解答时就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
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小题1】试题分析:这首诗通过对“落叶”“江水”“雁声”“雨声”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或不能回故乡的悲伤。
从“故园归路更茫茫”“何处行人不断肠”两句中体会出这一主旨。
考点:这里是对诗歌情感的把握点评:诗歌是以抒情为主的文学样式,即使是叙事诗,也是把抒发感情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
情感抒发是诗歌最主要的美学特征。
可以说,诗歌的思想感情就相当于小说、散文、剧本叙写的内容。
可以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情感,从而丰富心灵,陶冶性情。
鉴赏诗歌的情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有客观选择题,也有主观表述题。
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小题1】试题分析:“雁”在古代的诗歌意象中常常代表一种思归主题,这里积累合理即可。
考点:这里是对诗歌类别的积累点评:一个人对古诗文名句、名段、名篇记诵的情况,不仅反映一个人的阅读水平,而且还反映一个人的学识修养。
篇二:客中夜坐阅读答案诗词题材和作者的风格特点:田园: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
(陶渊明、王维、孟浩然)边塞: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
(王昌龄、高适、岑参、范仲淹)忧国:(民):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担忧、不满。
(陆游、杜甫(沉郁顿挫)、辛弃疾、文天祥、)咏史:感慨历史,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教训.(刘禹锡、杜牧、李商隐、张养浩、)送别: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劝慰、祝愿.(李白、王勃、)思乡:抒发自己在他乡的孤独、寂寞、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九龄望月怀远阅读试题及答案|望月怀
远张九龄
阅读下面的课内诗歌,选出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6分)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5、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前句写景,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皎洁的明月;后句即
景生情,写诗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时此刻他也和“我”
同望着一轮明月。
前句写“望月”,后句写“怀远”,紧扣诗题,丝毫
不露痕迹。
b颔联直接抒发思念之情。
“怨”,因“思”生“怨”,“情人”相思之深、相思之极、因而埋怨“远方的人”不常回家看看;“竟夕”,通宵都在
思念,极言相思之强烈。
c.颈联通过动作和细节描写传达感情,具体描绘了诗人彻夜难眠的
情形。
灭烛”,吹灭灯烛,因为满屋的月光,柔柔的、静静的,使人
怜爱,催人联想,逗起了相思之情;“披衣”,到庭院走走,时间一久,不觉露水打湿了衣裳,而相思之情更为浓重。
d.尾联。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意思是月光虽美,可无法捧在
手中送给远方思念的人,还不如回屋睡觉,在梦里与思念的人团聚。
寄希望于梦中,足见思念之切。
参考答案:
5b“怨”,因“思”生“怨”,“情人”相思之深、相思之极、因而埋怨
“远方的人”不常回家看看;应理解为:“怨”字,诗中指“怨”长夜漫漫,夜不能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