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实验和论文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论文
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我国目前的外语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普遍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亟需研究改进”。
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教学思想与观念太落后,还始终未能摆脱“呈现——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组织形式单一,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落后,师生关系僵化。
而“小组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教学模式,改变了现状,更强调从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行为入手,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的全面发展。
我校的英语教师采用了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式。
这种方式通常要求学生2至6人一组,围绕所给的话题进行语言活动:表演对话、操练语言知识、发表个人见解、通过讨论解决某个问题等。
它有效地加大了学生语言的实践量,培养了学生在群体中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确实收到了不少成效。
然而,许多合作学习活动看似气氛热烈,学生兴趣浓厚,滔滔不绝,意犹未尽,但是热热闹闹之后,学生却一无所获,小组合作学习出现低效甚至无效现象。
因此,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合作学习的操作1、合理分组。
考虑学生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个性、性别等因素,混合分成四人一组,让每个组尽量均衡,尽可能处于同一水平,具有同样的竞争力。
2、分工协作。
每个组内设立组长、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人等个一名,采用轮班制,确定每个成员的职责,明确每个成员的任务。
3、增强合作意识。
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课内外设计一些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可行性和探究性,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
在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4、训练合作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个人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全班统一交流。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论文推荐(共5篇)【教学论文】
第1篇:浅析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及策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当前教师教学改革和创新的一个策略和手段。
相比较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
但是,当前,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还存在很多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不断的总结和创新,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发展如火如荼。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应该在继续沿用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模式,而应当有所改革和创新,实现课堂教学的有序发展。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
因此,教师应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推动性,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改变了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
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当前,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还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运用手段等不够熟悉,致使教师的教学不能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应有效果。
总结下来,主要问题如下:1.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当前,在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很多教师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不够到位,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模式、注意事项等认识不足,致使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开展效率低下。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论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小组合作学习论文,山草香整理分享了9篇浅谈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一、确定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主题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探究问题合理确定会直接影响探究效果,一般来说,问题越具体学生的探究活动越容易深入,倘若探究的课题过于宽泛,学生的探究活动就会浮于表面,无法出成果。
如在《发达的古代农业》这节课中,笔者给学生布置的第一个探究课题是农业在古代中国中的地位及其具体表现,这个探究问题相对来说提得较具体,学生在思考和回答的过程中会更有针对性,从而不容易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
二、引入小组竞争机制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合作学习积极发掘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和潜力,这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如果恰当地引入竞争机制,往往会更好地强化合作学习目标,更有效地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讲到“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这个框题时,笔者把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让他们分别从农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耕作制度的变化和水利灌溉技术的提高四个方面进行探究,然后综合这四个方面的情况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处于不断成熟的过程中。
这样把较大的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明确探究的方向,还可以在小组之间营造竞争的气氛,提高学生探究思考和回答的积极性。
三、注意合作学习过后的总结归纳和难点突破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式教学活动可以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系统化、逻辑化,相对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学习方式获得的学习成果显得比较杂乱。
在合作学习活动结束后,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地对学习活动的成果进行点拨总结归纳,就会使合作学习成果大打折扣。
因此,在合作学习过后,教师一定要注意总结归纳。
除此以外,每个章节都会有一些难点内容,这些内容仅仅依靠学生的合作学习往往难以有效突破,这时候,教师要对这些难点内容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讲解和突破。
教学中的小组合作论文
教学中的小组合作论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论文一、理论认识1. 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2.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小组合作学习,首先使学生在小集体中相互适应,通过适应这个小集体,逐步过渡到适应大集体,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小组成员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
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他们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在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能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3)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
(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这种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正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原则1. 分组要科学课堂上我们要根据学科内容,学生的特点进行科学分组。
首先,每组中必须具备一名有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乐于助人的学生作为每组的组长。
2. 合作学习的任务要得当合作学习的任务难易要适度。
如果合作所解决的问题不用思考就完成,小组合作就会流于形式;如果所布置的问题太难,学生则不知如何下手,这样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也会造成学生对合作失去兴趣。
3. 合作学习的.程序要清晰在小组合作讨论之前,先让学生充分地独立思考片刻,然后各抒己见,进行充分的交流。
而后再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从而确定本组的最佳方案。
最后进行全部的交流,得出最后的结果。
4. 合作学习的评价要全面首先,小组之间的评价,要让学生充分地考虑到每个小组是否都积极地参与到合作之中,每个小组在合作中是否互相协作,每个小组是否在活动中有所创新,每个小组是否遵规守纪等。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教学论文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一)、学生方面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训练合作技能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
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学会倾听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1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
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发展。
(2)学会讨论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
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3)学会表达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
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
如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时,起来补充或纠正时可以这样说:“我对第X小组XXX同学的意见有补充或有不同看法。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索形成的。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互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初中化学实验论文
小组合作学习初中化学实验论文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在某次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等指标将全班42个学生分为6组,每组7人,男女生和优差生混合,组长擅长组织,发言的人擅长表达。
6个小组的整体水平相差无几,按长方形围坐在一起,方便接下来的讨论。
教师的定位是课堂的整体掌控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一)学习目标根据教学要求和教材内容,合理制订课堂教学目标,容易掌握的可一笔带过,难度较大的要细分。
本节课的目标有两个,一是熟悉CO2的物理化学性质,二是掌握制取CO2的方法,并能够独立操作完成实验。
重点在于CO2的性质以及与其他元素及物质的反应,难点在于如何正确设计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并独立完成任务。
(二)个人思考在明确教学任务后,学生首先应阅读教材,了解基本知识,比如CO2的气味、颜色、密度等,CO2与水会有什么反应,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会有什么变化。
有学生自己动手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发现石蕊试液在CO2中会变颜色,可干燥的石蕊试纸在CO2中没有出现任何改变。
将这个疑问记录下来,留在小组讨论时解决。
(三)小组合作每组7个人围在一起,先集体表述了关于CO2的基本信息,各自将没弄懂的地方说出来。
组长尽量由优秀生担任,可以把握其他组员的大致情况,并能够将大家的疑问加以归纳总结,指出最根本的地方,由记录员详细记好。
在此过程中,组长的任务极为重要,与教师相似也是起引导作用。
可指定组员发言,并指出自己认为易错的地方,确保组员不会犯错。
对于组员提出的问题,因为每个人的知识水平不同,问题难度也不相同。
对于一些较简单的,可由其他组员回答,这样就很好地实现了小组内部的互动,而且有利于共同进步。
(四)实验讨论经过小组初步讨论后,关于CO2物理化学性质的知识已基本解决。
接着是本节课的重点,即如何更好地掌握CO2的实验室制法。
经过讨论,确定了实验操作步骤,选择了合适的收集方法,并对各项要求和注意事项做了全面分析,接着小组分工开展实验。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以某中学为例,探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
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实施背景1. 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作为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能够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2. 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教学,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3.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包括组织、引导、评价等。
通过实践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三、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1. 小组组建(1)按照学生的个性、兴趣、学习能力等因素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在能力、性别、性格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2)每组人数控制在6-8人,便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为每个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小组成员。
2. 教学设计(1)明确教学目标,确保小组合作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2)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讨论、辩论、实验、调查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1)课前准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前准备好教学资源,如课件、实验器材等。
(2)课堂实施: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效果。
(3)课堂总结: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总结,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4. 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程度、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
(2)结果性评价: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如实验报告、调查报告、论文等。
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广西浦北县安石中心小学广西浦北 535327)当今社会,发展神速,而更多的学习和工作任务,都越来越多地需要集体的智慧与合作,合作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交往能力。
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努力促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并不断地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以下是我的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小组合作学习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是要掌握时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并不全都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对学生进行有价值的引导。
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一是在学生学习遇到难点,思维受阻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二是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之前,引导小学小组合作学习;三是当某一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或多种表现形式时,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二是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作出指导。
合作学习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和指导是分不开的。
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能随便把学生分开成几组来讨论学习就了事,更不能做下一步的准备工作,而是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分好小组的情况下进行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在小学生小组合作中发现问题,针对小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的、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使学生在合作中愉快、有效地解决问题,从而顺利、按时地完成学习任务及教师的教学任务。
三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应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万能的,它还应与其它学习方式有机结合,特别是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好的合作效应。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探析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既古老又年轻的小学生学习方式在新课改实验中仍占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
它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特点,被广大教师认同和采用。
历史课程改革要求老师教学方式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老师创造性的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新的观念、新的角色,要求我们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教材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针对传统班级教学存在的弊端,从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角度出发,笔者对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而且将”合作”观念引进课堂教学,开始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的教学形式,打破了传统班级教学的垄断地位,对于合作教学的理解是:一、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只有明确了学习目标,小组合作学习才会有的放矢。
如笔者引导学生学习《詹天佑》一文时,牢牢把握了本节课合作学习的目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感叹詹天佑的聪明才智和创新才能,笔者顺势引导学生:”再仔细读读课文,看看詹天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的?詹天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画出有关的语句在小组里合作交流。
”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大家结合文中叙述的有关语句,理清詹天佑是怎样克服种种困难勘测线路的,同时也了解了詹天佑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这一明确目标的提出,使学生紧紧抓住要解决的问题,合理分工,开动脑筋,畅所欲言,发挥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有效的时间内成功地完成了读书质疑、合作释疑、自主获取知识的任务。
二、合理分组,明确个人责任为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序性、有效性,教师应事先帮助学生建立一套合作常规:1.合理分组。
编组力求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合理搭配,优化组合,保持各小组总体水平一致,营造合作而有竞争的小组学习氛围。
小组合作教学实践(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小组合作教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小组合作教学的优势,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探讨了小组合作教学的实践策略,以期为我国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组合作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注。
小组合作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协作、共同进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小组合作教学的优势、实践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小组合作教学的优势1.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小组合作教学使学生从个体学习转变为团队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2.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教学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3. 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在小组合作教学中,学生需要与同伴进行沟通、交流,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组合作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创新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 提高教学效果小组合作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三、小组合作教学的实践策略1. 合理分组在小组合作教学中,合理分组是关键。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兴趣等因素,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发挥出最佳效果。
2. 明确任务分工教师应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分工,使每个成员都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提高团队协作效率。
3. 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如制定小组规则、组织活动等,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4. 创设合作氛围教师应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5. 及时评价与反馈教师应关注小组合作教学的进程,及时评价与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改进不足。
6.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面对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践案例以某中学语文课堂为例,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围绕“我的家乡”这一主题进行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摘要:小组合作学习它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实现自身的价值,它使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合作意识等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合作意识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摆在每一个数学教师面前的突出问题之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为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的“合作学习”,自课改以来,已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合作学习是指在学生独立学习,并对所学知识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它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和使用。
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合作学习做一些探讨。
一、合理安排小组活动1、一定要准确把握教材,把握教材的科学体系和逻辑结构;把握教材的重点内容和非重点内容;把握教材的难点和疑点。
设计各种新颖的活动形式,使学生能够学得轻松、有趣。
2、小组合作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
3、小组合作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
4、小组合作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小组合作活动应积极促进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像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二、通过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首先要有一个估测: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
对于那些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安排合作学习。
只有那些学生一人不能独立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有合作的价值。
具体操作中至少应注意这样几点:1、分工明确。
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发材料、做实验、记录、发言、总结、汇报等等都由不同的学生承担,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使每个成员都意识到自己是小组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
2、建立机制。
必须有意识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论文(共2篇).doc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论文(共2篇)第1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论文范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
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不断加快,对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现如今数学课堂教学方式丰富多彩,而通过小组合作而获取知识的形式逐渐显示出其优势。
该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学习、交流空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然而,小组合作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想要更大程度的提升教学效率,需要结合现有问题逐一寻求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小组合作;现状;策略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知识理解形成与获得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从而实现不同的学生的个体心理都得到不同发展。
”小学数学作为学生上学入门最基础的其中一项课程,学好小学数学是为以后更加深奥的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根基牢固了,应对复杂的课程才能轻松自如,因此,学好小学数学至关重要。
为了让同学们对小学数学的学习更加透彻,老师们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教育形式,其中分组学习的方法普遍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学习不仅促进了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一、分组学习的优势通常来说,在小学阶段,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难度系数较高,另一方面,数学是一门单一枯燥的学科,学生在对待数学问题时需要承担更多的学习压力。
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没有一条生动有效的教学途径来作为缓冲,不仅会使得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而且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此讨厌数学这门课程。
与以往的教学形式不同,通过分组来学习数学知识,除了进一步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同时提供了一个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一个好的学习氛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变被动为主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大程度的提高数学成绩。
小学科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研究 论文
小学科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研究摘要: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来看,从简单的信息传递到当前的复杂纷乱信息数据时代,亘古不变的是大多数人都依赖于相互合作。
可以说,合作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形式,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效率的重要途径。
小组合作学习以其独特的优势推动了中国的教育改革进程,从而有助于中国教育改革新领域的开拓。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我已经开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实践的研究,寻找合作教学的可能性,并且总结经验,提供相关措施与意见。
关键词:小组学习小学合作学习科学一、合作学习的意义(一)理论意义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意义在于,它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始终坚持以任课老师为教学主导,以学生为课堂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进而产生学习主动意识。
在这一变化中,大多数教师仍然摆脱不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因而无法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意识。
本文根据小学科学教学的要求,对小组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研究的预期结果对小学科学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小学科学教师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二)实践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小学科学教学的调查,系统地研究当前小学生在科学课程学习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现代科学素养的形成仍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早期的科学教育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而决定的作用。
家庭和社会肩负着科学思想启蒙工作的使命。
对于学生的期望不同,会引起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不同,没有适当的引导也会导致学生缺少自主参与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他们对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引导他们积极地学习新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感受科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和方式,让他们理解科学技术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关系,并且愿意积极地与他人共同协作,追求终身学习和科研学习等各门专业的全面发展,更促进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认知模型和科学观。
本研究旨在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兴趣,在现代小学科学教育课程中开展一种合作式的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教研论文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教研论文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经验交流文章现在我们见到的很多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效率不高,出现了走过场的现象。
“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这一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探索,我总结出以下几点:一、树立合作意识,促进小组和谐发展。
首先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教育管理体系:一是始终坚持把思想品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情感教育贯穿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二是让学生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发自内心世界的一种内源性教育,它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三是建设优秀的班级文化、课堂文化、学科文化,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激励学生积极向上、拼搏进取。
为了更好地激励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我采用了以下几种评价办法:一是每节课结束前一分钟,小组成员互相评价本节课的表现;二是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卫生委员分别对小组进行多视角的综合量化,实行日评价、周评价、月评价和学期评价。
三是每次大型考试后,学习委员算出各组的平均分,教师给较好的小组发小奖品。
通过采用合作评价,激发了每个同学的价值感、荣誉感,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创设合作情境,让学生乐于合作。
现在很多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被动参与,我们经常看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基础好的学生能积极参与,很好地开展活动,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与别人交流,胆怯、羞涩,或以旁观者的身份自居,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特别是初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不久,合作的意识不够强烈。
所以,要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首先要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主动参与,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
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教材中重要的内容,创造性地把教材变“活”,创设能激发学生合作内在动机的情景或交流的意境,使学生感到合作的必要性,自发地萌生合作意识,让学生敢于大胆尝试。
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提高科学课中小组合作学习效率论文
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提高科学课中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小组合作学习是科学课经常采用的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是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精神,发展学生的交往与探究能力,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每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
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成为目前科学课使用最为频繁的一种学习方式。
而在合作学习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才能使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取得最好学习效果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培养合作意识,明确责任和分工教学活动要努力与孩子的爱好兴趣和情感体验沟通起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意识和方法,激发小组合作的欲望。
当学生有了合作的自我需要和意识时,再组织学生一起探讨,合作学习效果才会更佳。
合作学习大多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构建学习小组时要注意考虑成员之间的搭配,每个小组成员要按好、中、差三个层面搭配好,让好的学生带动差的,达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补。
确定小组长,明确每个成员的分工,让小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如实验员、记录员、材料员、汇报员等,明确这些角色只是本堂课中要承担的主要角色,而不是说你是汇报员,不用动手,不用动脑。
每一节课小组内的角色是要互换的,一学期下来,让每位学生都在尝试不同的角色中锻炼不同的能力。
特别是实验课,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做实验,让自己总结出实验结果,那种满足感可以充分调到学生上科学课的积极性。
二、充分交流,有效指导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所以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汇报交流时,还要鼓励组与组之间提出质疑,通过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获得的,意识到自己在其中的作用。
同时,通过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该如何实施论文
小组合作学习该如何实施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小组或团队为了共同的任务,既有明确分工又相互协作的互助性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合作式学习既是“课改”新教学理念。
也是实施新课程的新教学行为,同时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方式。
语文课教学实践中,我听了许多课,有相当一部分还是教学骨干的示范课。
我越来越发现中学课堂里,合作学习俨然成为一种“装饰”。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成了华丽“外衣”,课堂教学表面上热热闹闹,问题的解决也似乎轻轻松松。
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到底该如何落实合作学习的效果?值得研究。
一、科学有效地分组,明确分工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真正的合作应该是:主动参与、相互支持、积极配合,自觉承担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学生之间相互信任并进行有效沟通,对个人形成的成果进行小组集体加工完善。
在这里,合作的动机是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实效的学习方式。
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
组建学习小组,教师要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
小组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由6名左右的学生组成;分组时不仅要求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而且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才能倾向、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等方面存在合理差异,以便学习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
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责任分工。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各成员应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和具体的责任分工。
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才能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
在这里,值得提醒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目标是小组成员共同确立的学习目标,这就要求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分工协作,帮助小组其他成员共同达到预期的合作学习目标。
科学教学中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论文
科学教学中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论文第一篇:科学教学中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论文一、合理分组,奠定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基础虽然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下,许多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有了日益充分的认识,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小学科学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并没有得到科学的开展,其中不合理分组的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
在传统的小学科学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常常出于便利,直接将学生按照就近原则进行分组,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非常不科学。
因此,需要按照异质搭配和男女搭配的原则来进行分组。
异质搭配指的是考虑到学生态度、知识、能力和情感等方面存在差异,按照取长补短、相互帮助和共同成长的方法进行分组;男女搭配,指的是使小组成员的男女比例保持相同,从而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外的竞争。
在分组时,首先,教师必须做好对学生基本情况的充分了解。
其次,合理地把学生分到各个小组当中,可按照学习成绩、性格特征、男女比例和知识技能等因素,将学生进行分组,一般每组保持4~5人。
而后通过教师委派或学生选举的方法确定各组的组长、组织员、协调员和督察员等,采取轮流担任制来调动每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在角色互换中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
最后,应当定期地召开小组长、协调员、组织员和督察员会议,教师通过对反馈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及时地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与改进。
二、制定规则,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规范化而制定的规则,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正确学习习惯,从而实现小组合作学习优势的充分发挥。
1.合理做好组员分工,明确组员职责确保每一个小组中都有一名组长、一名汇报员和一名记录员。
其中组长主要负责组员的分工和组员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开展,通常都会让组织能力、合作意识相对较强的学生来担任;汇报员主要是将组内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并在班级的交流活动当中做好汇报;记录员主要是对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进行记录。
高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设计论文[精选5篇]
高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设计论文[精选5篇]第一篇:高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设计论文摘要:本文试图对高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重新设计,设定了该模式的实践过程分为准备、实施和总结分析三个阶段。
以项目化教学为基础,能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作用,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切实达成人才培养的目的。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化教学;高职一研究背景学会合作不仅是学习的需要,更是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张茜,2007)。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把“学会合作”看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成为学校教育培养的目标之一。
我们在针对广东160家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人才需求调查中,企业明确表示岗位要求的职业道德规范中团结互助是仅次于敬业爱岗和诚实守信的。
且在对多个岗位招聘信息分析中也发现对应聘者团队合作能力的要求。
如何在学校教育中激发学生的合作动机,培养与他人的合作能力,是时代前进、社会发展对学校提出的新要求(Jaeobsetal,杨宁等译,2005)。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被普遍接受的教学改革,在现今高职教育中,如何充分发挥该方式对人才培养的作用,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问题。
如何把“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切实有效实施,需要寻找突破口,结合项目化教学,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视角。
究竟怎样操作,首先要有个具体设计。
设计的理念要考虑到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和实际操作的问题和困难,才可能行之有效。
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是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而合作互助的学习行为。
在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通常由4个基本要素组成,即小组、成员、辅导教师和学习环境。
本研究参照胡小勇等(2009)优化分组学习效果的实践策略——以《教育传播学》课程为例的研究一文中的实践过程设计框架,试图以项目教学为前提,围绕项目进行分工和实施,提出一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践过程将划分为三个阶段,具体如下:二实验的准备阶段首先,要明确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地位。
数学教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论文]
数学教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初探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交往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交流情感体验,增进感情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促进全体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本文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研究,具体分析了研究的背景、目标、主要内容、方法及相关做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研究目前,我国由于传统教学理论的影响和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学组织形式仍然是所谓的“上大课”。
教学组织形式的沿革,反映了教学理论的深化和教学实践的要求。
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常常需要教育者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完善。
小组合作学习是深受教师欢迎的教学策略之一。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比,在增加学生的交往,促进社会技能、社会情感的发展,以及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上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
本文就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实验研究,吸取国内外教学理论精华,将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合理移植,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本土化,从而丰富、深化和完善教学理论,构建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研究的背景1.国家课程改革的需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在数学学习中合作学习方式的确很重要。
实验研究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落脚点,强调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强调学生要充分运用经验潜力进行建构性学习。
力争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教与学方式上存在弊端呼唤实验研究目前数学教与学的方式存在着种种弊端:要么是学习没有目标或目标不能落实;要么是教师责任心不强,对学生的问题不闻不问;要么是教师扮演“高级保姆”,样样包办;要么是教师主观臆断,脱离学生实际;要么是教师生硬说教。
尤其突出的是: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被动学习、轻自主学习。
所有这些都要求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实验和分析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实验和分析【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并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随着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越来越被广大中小学和教师所采用。
本文拟就我们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方面的实验进行总结和分析。
【关键词】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研究新课程所倡导的核心理念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
简单讲就是促进学生的“四统一”,即知识与能力的协调统一、过程与方法的协调统一、情感与价值观的协调统一、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统一。
可以说新课程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要求、评价、管理等6个方面进行了重新界定。
落实新课程所倡导的这一核心理念,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对课堂教学组织的形式进行变革和重建,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选择何种结构和作用方式才能更好地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一、国内外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方面的研究概述一般来说,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可分为班级集体授课(全班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班内分组教学)和个别化学习(班内个别教学)三种主要形态。
另外,辅助的教学组织形式有课外上课和现场教学,特殊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复式教学和全纳教学。
近年来,还出现了小班教学和网络教学组织形式,反映了教学理论的深化和教学实践的新要求。
在我国,随着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越来越被广大中小学和教师所采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首先在美国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它与传统的班级集体授课制相比,在增加学生的交往、促进学生社会技能、社会情感的发展以及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尽管班级集体授课制仍然是目前世界各国传统的、占主流的教学组织形式,但小组合作学习如一缕春风催生了西方教育家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反思,世界各国对教学组织形式的探索越来越多样化,并在不同程度上对我国教育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实验和分析【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并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随着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越来越被广大中小学和教师所采用。
本文拟就我们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方面的实验进行总结和分析。
【关键词】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研究新课程所倡导的核心理念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
简单讲就是促进学生的“四统一”,即知识与能力的协调统一、过程与方法的协调统一、情感与价值观的协调统一、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统一。
可以说新课程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要求、评价、管理等6个方面进行了重新界定。
落实新课程所倡导的这一核心理念,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对课堂教学组织的形式进行变革和重建,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选择何种结构和作用方式才能更好地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一、国内外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方面的研究概述一般来说,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可分为班级集体授课(全班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班内分组教学)和个别化学习(班内个别教学)三种主要形态。
另外,辅助的教学组织形式有课外上课和现场教学,特殊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复式教学和全纳教学。
近年来,还出现了小班教学和网络教学组织形式,反映了教学理论的深化和教学实践的新要求。
在我国,随着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越来越被广大中小学和教师所采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首先在美国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它与传统的班级集体授课制相比,在增加学生的交往、促进学生社会技能、社会情感的发展以及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尽管班级集体授课制仍然是目前世界各国传统的、占主流的教学组织形式,但小组合作学习如一缕春风催生了西方教育家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反思,世界各国对教学组织形式的探索越来越多样化,并在不同程度上对我国教育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近年来,在国内教育界影响较大的教学改革实验中,河北衡水中学、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苏东庐中学和山东昌乐二中等学校在坚持班级集体授课制的同时,在以小组合作学习形态为主要特点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并对传统的以行政小组代替学习小组或者由各学科教师围绕本学科组建的学习小组进行了大胆变革、突破和重组;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也对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对传统的“秧田式”座位排列形式也进行了变革,出现了多样化的情形,如纵列对坐式、餐桌式、马蹄型、圆桌会议式等等。
二、“335”高效课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探索2010年秋季,随着甘肃省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正式启动,我校根据新课改精神,并以此为契机,着手健全组织、研制制度、加强培训、研发校本课程、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探索和专业引领的基础上,于2012年初提炼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335”高效课堂模式:师生共同使用三种学案: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
学生学习过程分三个阶段:(课前)预习自学——(课堂)合作探究——(课后)训练检测。
课堂导学过程分五个环节:(1)解读目标,情景引导;(2)分组合作,讨论解疑;(3)展示点评,点拨提升;(4)合作探究,拓展延伸;(5)问题训练,归纳总结。
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335”高效课堂实验,我们首先研制形成了一系列与实验相配套的制度,诸如备课要求、教学要求、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教师评价方案、学生评价方案、小组建设实施细则、小组培训实施细则、班级文化建设实施细则等,并随着实验的不断深化又进行了反复修订和完善,现已集结编印为《白银市第一中学“33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书,成为指导我们新课程实验的蓝本;其次,确定了实验班,2012年上半年我们确定当时的高一年级两个班为实验班,两个班实验班的所有任课教师严格按照《“335”高效课堂模式》一书的具体规定操作实验;成立了由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各学科教研组长、省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组成的评估指导组,全程全天候进驻实验班对实验教师进行了整整一学期的跟踪式指导帮助,重点是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与学过程的一切言行进行规范性培训和校正。
2012年秋季的新高一年级(共14个班、700名学生)全部进入实验。
我们的实验力争实现四个主要方面的突破,并使之成为我校课堂教学的常态。
一是课堂教学模式的突破。
改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接受式教学模式为学生先自主学习、教师根据学情施教的模式;二是教师备课方式的突破。
在坚持备课、上课、批作业等常规要求的同时,教师备课的主要任务是精心编制导学案(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查研学情、设计导引;三是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
改学生先听讲、后做练习的方式为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主合作学习,课堂进行互动交流和探究及练习,课后再做练习的方式;四是课堂布局模式的突破。
改过去人人面向黑板的“秧田式”座位排列形式为以6至8人为一组的纵列对坐式排列形式,同时在教室内为每个学生配备了书柜,教室后墙安装了与墙体等长的黑板,每班教室外墙开辟为班级和小组展示园地,为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创造了条件。
(一)小组建设是高效课堂成功的关键小组建设是打造“335”高效课堂的关键抓手。
我们在实验中,要求每个班必须成立三个小组:学习小组、科研小组和行政管理小组。
科研小组的职责和功能类似于传统的课外兴趣小组,主要任务在于协助任课教师培养学科尖子生和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行政管理小组的职责和功能类似于传统的班委会组织,但有了很大变化,实行值周班长、值日班长制度,实行班务承包制,值周班长由班委成员轮流担任,值日班长由全班学生轮流担任。
学习小组的建设最关键。
如何组建学习小组,我们要求班主任应当妥善解决好以下六个问题。
1.学习小组的人数和数量。
我校的班额一般都在60人以内,多数班级按照6人建组,共8~9组,个别班级按照8人建组,共6~7组。
从实验效果看,6人建组比较合适。
受教学条件所限,每个班级的学习小组数不能超过9个(刚好可以与前后黑板划分为9栏保持一致)。
2.建组原则。
(1)均衡原则。
学习小组的力量应大体保持均等,主要是指在学习成绩、能力水平和课外活动能力等方面,各小组的实力应大体相当。
我们一般先按照学生学业成绩分上、中、下(aa、bb、cc)三层搭配,这样各组的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数量基本一致。
然后再根据学生兴趣、性格、家庭背景、能力水平和课外活动能力等方面因素进行调整。
这样均衡配置的好处首先在于每个小组都能开有效开展合作、讨论和探究活动;其次是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和深入交往,并据此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再次是有利于各小组在同等条件下展开竞赛,相互促进。
(2)男女生混编原则。
各个学习小组中男女生的人数应大体相当。
(3)动态化原则。
各个学习小组确定后,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在第一学期内变动2~3次,目的是为了各小组之间的实力保持均衡。
从第二学期开始一般不再进行频繁调整,根据需要进行微调。
传统的学习小组往往是教师让前后两张课桌的四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或者让邻近的三张课桌的六位学生组成一组。
这种配置方法的优点在于省事,但较难贯彻“均衡”和“动态”的原则,较难满足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和展开竞赛的要求。
3.小组长的选择和培训。
我们在试验中规定,每个学习小组设常务组长、常务副组长、学科组长。
常务组长和副组长各1名,学科组长可以由本组成员轮流担任或1人兼任数科。
常务组长主抓学习,常务副组长主抓常规、纪律,学科组长协助班级各学科的课代表开展工作。
小组长是一个小组的核心,小组学习和发展的成败,往往与组长有很大关系。
为使小组长这一正式角色能充分发挥作用,必须使之既是小组的形式核心,又是小组的实质核心。
因此,选择小组长时就应注意小组长的基本条件和产生方式两个问题。
学习小组长应具备的基本条件,首先他们应当是学习骨干和积极分子,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
其次,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再次,愿意对学习差的同学提供帮助。
选择小组长时应避免采用班主任指定的方式,应当真正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民主选举的方式。
在选择之前,班主任可以公布挑选组长的标准。
各组公举出的组长较易成为实际活动的核心。
小组长确定后,必须进行经常性培训,目的在于让小组长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以及完成任务的具体要求,为建设一支精诚团结、勇闯一流的优秀小组奠定基础。
4.座位排列。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小组其内涵已经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学习小组,教学中的多数内容和环节要靠小组合作完成。
因而,学生座位空间形式的变化就势在必然。
目前我国中小学普遍采用的座位排列形式为“秧田式”,它已为大家所熟悉。
但“秧田式”座位形式已经很难适应小组合作学习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变原来的“秧田式”座位形式为纵列对坐式形式。
它的优点在于有利于同组6~8位同学面对面讨论,当老师板书或演示时只需要略微侧身就可以;有利于组长的观察、记录。
但刚开始时,学生互相说话现象突出,也不利于教师对学生的观察。
如果是40人以内的小班制,座位形式采用“马蹄型”形式效果更好。
5.小组文化建设。
小组文化的建设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以及成长成才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实验中,我们制定了专门的小组建设实施细则,推行“一班(组)一品”的班级和小组文化建设,各小组可以自主设计制作组名、组徽、组训标牌,立于本组中间桌面上。
6.评价机制。
健全学生评价机制是推进小组建设的关键所在。
几经完善,我们采取了以下评价程序:(1)记录。
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出评价,课代表汇总每天七节课的小组和个人总分,填入《课堂评价记录表》,上报值日班长。
其他学生负责人依据《评价标准》,使用《高效学习学生评价记录表》评价并记录一天课堂之外学生的学习、纪律、卫生等行为表现(每天、每周、每半学期、每学期一次不等),上报值日班长。
(2)日汇总。
每天值日班长使用《每日积分表》对每个同学和每个小组情况进行汇总评价,下午六点五十分晚自习后,由值日班长作简短总结。
(3)周汇总。
值周班长使用《每周积分表》在周六下午四点前对所有同学和小组在一本的情况进行评价量化。
(4)晋级。
周末由班委会统计计算出每个小组和个人的总分名次,并由值周班长公布。
周六下午四点举行小组晋级仪式,个人晋级不占用集体时间,适时进行,剩余分数累积到下周。
《小组晋级记录表》和《个人晋级记录表》都要张贴于教室墙上。
小组晋级由值周班长组织进行,个人晋级由小组组长组织进行。
(5)奖励。
晋级仪式后由值周班长主持举行奖励仪式,并更换等级奖励图标。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操作程序小组合作学习贯穿于我们的“335”高效课堂教学的六大环节过程:预习——导引——讨论——展示——探究——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