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对高血压的研究概1

合集下载

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及护理研究

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及护理研究

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及护理研究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其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防治高血压已成为全世界医学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作为一种顽疾的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

生活方式和习惯会导致高血压的发生,因此去除不利于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行为和习惯。

它不仅可以预防或延迟高血压的发生,还可以降低血压,提高降压药物的疗效,从而降低心血管风险。

治疗方法采用的治疗方法基本上以药物疗法为主。

患者应与心血管病医生密切合作,在治疗过程中准确选择适合自己的降压药物组合。

在护理中,实施早期护理能够促使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提高术后生存质量,提升生活质量,对患者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高血压预防治疗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269-02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一种慢性病,同时高血压会伴有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并发症。

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其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防治高血压已成为全世界医学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作为一种顽疾的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

那么如何预防、治疗高血压,护理高血压患者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和临床经验,认为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

1 预防高血压的方法生活方式和习惯会导致高血压的发生,因此去除不利于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行为和习惯。

它不仅可以预防或延迟高血压的发生,还可以降低血压,提高降压药物的疗效,从而降低心血管风险。

预防高血压需要注意的因素:1.1 减少钠盐的摄入。

研究表明钠盐可显著升高血压以及高血压的发病风险,而钾盐则可对抗钠盐升高血压的作用。

《国际护理专业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老年人群高血压研究现状及其临床护理3000字》

《国际护理专业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老年人群高血压研究现状及其临床护理3000字》
[2]陈建华,宋和平,陆瑾. 国内外高血压诊断标准比较[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05):527-528.
[3]李清霖,张宇清. 国内外高血压指南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系统综述[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0,12(07):33-40.
[4]李传容. 探讨综合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01):226+232.
(三)研究方法、步骤:
方法:文献研究法,通过知网获取文献从而进一步的了解病情有关知识。
步骤:文献查找,查找有关老年人高血压的诱发因素,临床护理及国内外的高血压现状;对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最终完成毕业论文。
(四)进度安排: 1.确定论文题目:2021年8月到2021年9月8日。
2.查阅文献资料:2021年9月到2021年10月20日。
[8]柳福英,徐玲. 基层医院老年高血压健康教育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2020,36(01):160+162.
[9]赵广东,刘瑞明,于荣哉. 观察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20):205+207.
[10]侯兰珍,王莹澄,裴小英,谭欢. 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6):2277-2278.
二、本课题的理论依据、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步骤及进度安排
(一)理论依据:中国知网文献参考,中华高血压杂志,中西医结合心血管杂志,中国医学前沿杂志,中国医药指南,基层医学论坛等。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在查阅既往文献及总结自身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对老年高血压产生的原因以及目前的一些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医院临床护理干预提供新思路。

高血压的国内外趋势

高血压的国内外趋势

高血压的国内外趋势
国内外高血压的趋势正在呈现以下几个方面:
1. 国内高血压的趋势:中国高血压患病率逐年上升,成为我国慢性病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

根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数据,中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经超过2亿人,而且持续增长。

这与中国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改变有关。

2. 国外高血压的趋势:发达国家的高血压患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1/3的成年人有高血压问题,而且90%的高血压患者生活在发展中国家。

尤其是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等,高血压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挑战。

3. 儿童高血压的趋势:近年来,儿童和青少年高血压也呈现增长的趋势。

这主要与儿童肥胖率上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等)和基因因素等有关。

儿童高血压对于长期心血管健康具有重要影响,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4. 控制高血压的趋势:虽然高血压患病率上升,但是控制高血压的意识也在提高。

国内外医疗卫生机构和研究机构正在积极开展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研究,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和科学用药,以降低高血压相关的风险和并发症。

综上所述,国内外高血压的趋势是逐年上升,尤其是在中国和一些发达国家。

这需要加强高血压的预防和管理工作,引起公众对高血压的关注,以提高整体人口
健康水平。

抗高血压类药物的研究分析与高血压病人的临床护理作用

抗高血压类药物的研究分析与高血压病人的临床护理作用

抗高血压类药物的研究分析与高血压病人的临床护理作用摘要:本文概述了高血压药物的有关信息,结合高血压病病人抗高血压药物的治疗现状及最新研究动态,为了解实施后患者所获得益处,为达到患者需要的最大疗效,展开针对此问题的一系列研究,并对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疗效进行综述。

关键词:抗高血压药研究分析护理【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29-021 高血压在国内外的现状高血压是脑血管和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

临床上由高血压发生致残致死的病例屡见不鲜[2]。

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全世界范围内,每年有710万人死于高血压病,占所有死亡人数的13%[3]。

全国高血压患者至少2亿,约占全球高血压总人数的1/5,但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分别低于50%,40%和10%[4]。

据who分析,2020年,高血压诱发的死亡将位居所有非感染性疾病死亡的第1位[5,6]。

2 抗高血压药的分析研究2.1 常用抗高血压化学药物。

钙拮抗剂是高血压治疗方面主要进展之一。

钙拮抗药能抑制细胞外ca2+的内流,能松弛平滑肌、舒张血管,使血压下降。

降血压时并不降低重要器官的血流量,不引起脂质代谢及葡萄糖耐受性的改变。

钙拮抗剂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化学结构、组织选择性、用药次数和作用持续时间而进行的。

2.1.1 钙拮抗剂的分类。

过去的任何分类系统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

最近由专业人士提出的分类系统较为全面(表1)。

在该分类系统,依据对动脉血管和心脏的不同亲和性质而分为许多亚组。

在每个亚组内,根据其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性质分为第一、第二和第三代制剂。

本院已通过对门诊处方中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分析,将门诊处方中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品种、用药频度、联合用药方案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得出结果:抗高血压药物最常用的是钙拮抗剂,其次是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以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用药频度较大的药物有氢氯噻嗪(利尿剂)、酒石酸美托洛尔(β受体阻滞剂)、苯磺酸氨氯地平(钙拮抗剂)、依那普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高血压与降压药的选择(1)

高血压与降压药的选择(1)
危险。
因此,应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干预所有其它的可 逆性心血管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胆固醇血症或糖 尿病等),并适当处理同时存在的各种临床情况。
五、高血压的治疗
(二)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 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逐步降压达标。一般高血压患
者,应将血压(收缩压/舒张压)降至 140/90mmHg以下; 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的收缩压应控制在150mmHg以下,
常见不良反应:血钾升高,血管性水肿(罕见) 禁忌:双侧肾动脉狭窄、妊娠妇女、高钾血症。
六、常用降压药物的种类:
(六) a-受体阻滞剂:不作为一般高血压治疗的 首选药,适用高血压伴前列腺增生患者,也用于难 治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开始用药应在入睡前,以 防体位性低血压发生。
多沙唑嗪、哌唑嗪、特拉唑嗪 常见不良反应: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者禁用。心力衰竭者慎用。
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 伴有肾脏疾病、糖尿病或病情稳定的冠心病的高血压患
者治疗更宜个体化,一般可以将血压降至 130/80mmHg 以下; 脑卒中后的高血压患者一般血压目标为<140/90mmHg; 处于急性期的冠心病或脑卒中患者,应按照相关指南进 行血压管理。 舒张压低于 60mmHg的冠心病患者,应在密切监测血压 的情况下逐渐实现降压达标。
五、高血压的治疗
(1)小剂量:初始治疗时通常应采用较小的有效治 疗剂量,并根据需要,逐步增加剂量。降压药物需 要长期或终身应用,药物的安全性和患者的耐受性, 重要性不亚于或甚至更胜过药物的疗效。
五、高血压的治疗
(2)尽量应用长效制剂:尽可能使用一天一次给药 而有持续 24小时降压作用的长效药物,以有效控制 夜间血压与晨峰血压,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 发生。如使用中、短效制剂,则需每天 2-3次用药, 以达到平稳控制血压。

高血压资料全:国内外研究进展

高血压资料全:国内外研究进展

高血压资料全:国内外研究进展一、引言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10亿人患有高血压,而这一数字还在不断上升。

在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将对高血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高血压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二、高血压的定义及分类高血压是指在没有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根据血压水平,高血压可分为1级、2级和3级,其中1级高血压为140-159/90-99mmHg,2级高血压为160-179/100-109mmHg,3级高血压为≥180/≥110mmHg。

此外,根据病因,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三、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点全球范围内,高血压的患病率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地区,高血压患病率较高。

而在发展中国家,如我国、印度等,高血压患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据我国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7.9%,且男性高于女性。

高血压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此外,高血压具有家族遗传倾向,父母患有高血压的人群,其发病风险较正常人高。

四、高血压的病因及发病机制高血压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目前认为,高血压的发生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

其中,遗传因素在高血压发病中占据重要地位。

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中有60%-70%的病例具有家族遗传背景。

环境因素也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诱因。

高盐饮食、高脂饮食、吸烟、饮酒、精神紧张等均可能导致血压升高。

此外,肥胖、糖尿病、肾脏疾病等疾病也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肾脏调节血压功能异常;2)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过度激活;4)血管内皮功能异常;5)胰岛素抵抗等。

【《饮食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探究》开题报告2300字】

【《饮食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探究》开题报告2300字】
2.国外研究现状
(1)Lorenz(2016)等采用电子设备监测患者出院后服药情况与剂量,并通过自动血压测量机
与自动体重测量器监控患者身体的各项指标,保证患者服药的规律性与准确性。结果表明在6周的实验周期中,规律服药的患者逐渐养成了服药习惯,明确了服药剂量,并且血压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
(2)Jun Hamano(2016)等组建了由5位医疗人员组成的团队,对已出院的65岁以上高血压
Hypertension,2022,45(5).
指导意见:
是否同意开题: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5]陈佳华.饮食护理在孕期高血压产妇护理中作用的效果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20,10(05):94-96.
[6]Acclerated Hypertensionin a Patienton Axitinib-ATyrosineKinaseInhibitor[J].AmericanJournalofKid点名称
宝康教学点
姓名
专业
学号
指导教师姓名
专业
职称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饮食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研究
(一)选题的意义
高血压是一种表现为动脉血压升高的疾病,主要危害于心脏、大脑、血管和肾脏等重要器官受损。血压越高,患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越大,继而对身体产生严重危害,甚至死亡。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对血压升高有很大影响,研究表明,高血压的发生与吸烟、酗酒、高盐高脂饮食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作压力加大和生活节奏加快,南方地区的高血压发病率逐年上升,但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不足,关注不够。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表示,他们仅知道饮食对高血压的重要性,但不知如何改变饮食习惯,自我控制程度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饮食不健康,多吃咸辣,这对患者危害很大,因此合理指导高血压患者饮食至关重要。

原发性高血压病因、危险因素及治疗研究进展

原发性高血压病因、危险因素及治疗研究进展

原发性高血压病因、危险因素及治疗研究进展一、内容综述原发性高血压,作为最常见的血压升高类型,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

医学研究人员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发现了许多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密切相关的因素。

这些因素可分为遗传因素、环境和生活方式两大类。

遗传因素涵盖了家族病史、遗传基因以及基因变异等多个层面;环境因素则涉及生活习惯、气候条件(如气温、湿度等)、饮食(如钠摄入量)、精神压力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增加了患原发性高血压的风险。

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长期的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过度的精神压力等不良习惯,都可能增加血压水平,进而诱发原发性高血压。

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规律运动、减少精神压力等,则有助于预防和控制原发性高血压。

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和治疗方法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在药物治疗方面,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单片复方制剂(SPC)来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提高治疗效果。

新型降压药物如肾素抑制剂、生物制剂等也在临床实践中展现出独特的治疗优势。

在非药物治疗方面,除了传统的生活方式调整外,现倡导的血压管理项目,如高血压康复计划,通过综合干预手段,旨在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和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且相互交织。

全面而深入地理解这些因素,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手段将更加完善,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1. 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长期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

其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更好地理解高血压的病理机制、预防策略及治疗方法,首先需要明确高血压的定义及分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高血压学会(ISH)的建议,高血压被定义为在未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SBP)140毫米汞柱(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

2021年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情况(全文)

2021年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情况(全文)

2021年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情况(全文)高血压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是目前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我国常见的慢性病,其特征为动脉血压的持续升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日益加快以及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的趋势不断加重,高血压患病率正在逐年攀升。

尽管有许多有效且耐受性良好的降压药物可供选择,但全球每年仍约有800万人死于高血压相关疾病。

现对近年来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回顾。

一、血压控制目标降压治疗目标值是高血压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

多年来,国内外指南多建议将<140 mmHg作为多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

但2015年结束的SPRINT(收缩期高血压干预试验)研究却提示应该更为严格的控制血压。

该研究中强化降压组和标准降压组患者实际达到的平均血压分别为121.4 mmHg与136.2 mmHg。

两组患者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即急性冠脉综合征、卒中、心力衰竭或心血管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5.2%与6.8%,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1]。

这一研究研究结果提示进一步下调血压控制目标可以使高血压患者更多获益。

虽然仅此一项研究尚不足以导致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关于降压治疗目标值的推荐发生根本性改变,但美国等国家最近更新的指南已将<130/80 mmHg作为降压目标值。

2018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建议将<140 mmHg为初步降压目标,部分高危患者可以考虑将血压控制在130 mmHg以下。

二、新型降压药物的研发近二十余年来,以生活方式干预为基础、以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s,CCB)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 inhibitor,ACEI)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on-2 receptor antagonists,ARB)、利尿剂以及β-受体阻滞剂为主要手段的综合干预策略一直是高血压治疗的基本方法。

对于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ineralcorticoid recept antagonist,MRA)也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国内外对高血压的研究概1

国内外对高血压的研究概1

国内外对高血压的研究概况李春雪(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09级中药学2班,四川,成都,610075)摘要: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具有“三高三低”的特点,即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的特点,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本文就国内外对高血压的研究展开综述,提高对高血压病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中医;西医;治疗;日常护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富贵病”渐渐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越来越普遍,并且向年青化蔓延。

特别是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所以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因不明,伴或不伴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占总高血压患者的95%以上[1]。

据估计全球约有1O亿高血压病患者,且其患病率总体呈明显上升趋势。

因此对高血压进行全面的认识和有效防治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1原发性高血压的定义原发性高血压(EH)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多基因遗传病,2005年美国高血压学会根据血管疾病—高血压—预防(VHP)的概念将高血压的定义扩大为:由多种病因参与的不断进展的心血管综合征,可导致心脏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和结构改变[2]。

高血压的发展与功能性和结构性的心血管异常有紧密的关系,这些异常损伤心脏、肾、脑、血管系统和其他器官,从而导致过早的病态和死亡。

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委员会第七次报告(JNC7),将<120/80mmHg(1mmHg=0。

133kPa)定义为正常血压:收缩压(12O~139)mmHg或舒张压(8O~89)mmHg,为高血压前状态;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100mmHg为2级高血压。

其分类体现了对高血压病干预措施的前移和干预力度的加强。

国内外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建议

国内外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建议

国内外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建议高血压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患高血压的人也在不断的增加。

高血压对身体的危害十分大,如果不及时得到有效的控制,会给人们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

因此,加强高血压病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和控制方法,对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现状1.大众对高血压病的认识较低目前在国内,大众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度较低。

不少人认为高血压只是老年人的病,年轻人不会得。

实际上,高血压并不是只有老年人才会得的疾病,年轻人也可能患上它。

这种错误的认知会让人们在自己得了高血压的时候,无法及时发现和治疗,有很大的风险。

2.缺乏相关健康知识很多人对于高血压病的发病原因、症状、预防和治疗都缺乏相关的健康知识,导致很多人在得了高血压病之后不知道该如何控制和治疗。

更有甚者,有些人存在错误的治疗观念,用不正规的方法进行治疗,造成了更大的危害。

3.健康教育的普及度较低国内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目前还存在很多不足。

首先是教育内容缺乏全面性和针对性,不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其次,宣传方式比较单一,多数情况下是通过电视、海报等传统方式进行,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多元化的需求。

二、国外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现状1.注重高血压病的预防和治疗相对于国内而言,国外对于高血压病的预防更加注重,教育宣传也更加广泛。

例如在美国,人们的饮食习惯相对健康,高盐、高脂肪等食物的摄入比例较低。

此外,国外对高血压的治疗方法也更加系统,药物治疗更趋规范化。

2.绿色健康生活理念的落地绿色健康生活理念是近年来国际健康领域掀起的一股新潮流,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们支持和认可。

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人们更多地使用和关注一些绿色及健康的食物、健身、保健用品等,有效地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三、关于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建议1.加强前期阶段的宣传首先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应加强对高血压病的宣传,提高人们对高血压病的认知度。

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研究综述

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研究综述
宽PP的异常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宽PP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 生 密切相关 ,可作为反映 血管硬 度改变及作 为预测心 脑血管事件 的一
个 指 标 。 参考文献 【1】FrankinS,KhanS,WongN,et a1.IspulsepmssurcusefulinpIedie an d other blood pressure measures for cardiovascu—
lar outcomes[J].Hypertension,2007,50(5):161~ 162. [5】郭进 .高血压病 及脉 压与心肌梗死 关系的探讨【J】.广西医学 ,2004,
15act of 24一hour mean blood pressure and pulse P ressure on stroke
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研 究综述 ①
综 述
姚卫 (湖北省宜昌市窑湾卫生院 湖北宜昌 443000)
l摘 要l心 脑血 管丧 病病死 卒和致 残 率极 高 ,高血 压作 为一个 重要 的危 险 因素参 与心 脑J.L管事件 的发 生。若 能将人群 血压 水平控 翻在
理 想水平 ,可预 防so%的脑卒 中事件和 37%的冠 心病事件 ,这对 防止 · 脑血 管事 件非常重要 。
正常血 压时血管 中压力波从 主动脉 、外 周传输动脉 传递到各 个反 射 点及返 回到心脏或 者到达 中央 主动脉 的时相是在非 舒张期 ,而 由于 老龄及重复的循环应力的作用 ,血管壁的弹性、顺应性 下降,血管 中脉搏 波的传递速度增大 ,这—过 程缩短 ,反射波到达 中央 主动 脉的时相是在 收缩期 ,因此 升高 了中 ̄:SBP,加宽 了PP。倪 永ji 和VerdecchiatT ̄认为 PP增加是反映大动脉硬化 的一个指标 ,PP在评价 血管硬化 方面 更具优 越 性 。脉压可更 敏感预测病 人心脑血 管疾病的 发生 。王富 文【 研究认为 PP增大与 动脉粥样硬 化密切 相关 ,宽PP增加 了动脉血 管的 牵拉 ,血管 壁所受压力增大 ,加快管壁弹 力纤 维的疲劳和断 裂,促进 动脉瘤的发生 并最终导致 破裂 ,促进 内膜 损伤 ,并 可诱导动脉 粥样硬化 和血 栓事件 。

高血压的研究与发展

高血压的研究与发展

高血压的研究与发展近年来,高血压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一种普遍存在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针对高血压的研究与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医学界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病因、治疗和预防等方面探讨高血压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慢性疾病,其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

首先,长期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如高热量、高盐、高脂肪饮食和缺乏锻炼等,都会导致血压增高。

其次,遗传因素在高血压的发生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研究表明,父母患有高血压的人群更容易患上此病。

此外,年龄、性别和种族等也会对高血压的患病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目前,高血压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药物治疗使用降压药物来抑制高血压,以达到降压的目的。

其中,常见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然而,药物治疗并不能解决高血压的根本问题,只能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

因此,非药物治疗也显得尤为重要。

非药物治疗包括改变饮食结构、增加体力活动、戒烟限酒等措施。

这些措施能够帮助患者降低体重、控制血脂和血糖,进而减轻高血压的症状。

高血压的预防也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和环境污染不断加剧,这促使人们更加关注高血压的预防。

针对高血压的预防,首先需要强调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结构、充足的睡眠、适度的运动等都是预防高血压的有效方法。

此外,定期体检和掌握自身健康状况也对预防高血压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减少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

未来,高血压的研究与发展将进一步深入。

首先,基因研究将成为高血压研究的重要方向。

通过研究高血压与遗传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更多与高血压相关的基因,从而为高血压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更为准确的指导。

其次,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也将为高血压研究提供更多可能。

例如,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分析患者的大量数据,并制定更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此外,纳米技术在药物传递、组织修复和疾病诊断等方面的应用也有望为高血压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国外对于高血压健康管理论文的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高血压健康管理论文的研究现状
研究内容:缺乏对高血压患者心理、社会因素的研究
研究结果:缺乏对高血压患者长期健康影响的研究
展望:未来应加强多学科、多角度的研究,关注高血压患者心理、社会因素,以及长期健康 影响。
高血压健康管理论文的 启示与借鉴意义
对国内高血压健康管理的启示
建立完善的高血压健康管理体 系,包括筛查、诊断、治疗、 随访等环节
研究方法介绍
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 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 高血压健康管理的研究 现状和发展趋势。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具 体案例的分析,探讨高 血压健康管理的实际效 果和存在的问题。
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 问卷,收集高血压患者 健康管理的相关数据, 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满意 度。
数据分析法:运用统 计分析方法,对收集 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 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国外高血压健康管理 论文的研究成果:包 括高血压的预防措施、 治疗方法、控制策略 等方面
国外高血压健康管理 论文的研究方法:包 括临床试验、数据分 析、模型构建等方面
国外高血压健康管理 论文的研究意义:为 高血压的预防、治疗 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和指导建议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方法:缺乏多学科、多角度的研究方法
推广高血压健康管理的先进技 术和方法,提高健康管理的效
果和质量
加强高血压健康管理的跨学科 合作,提高健康管理的协同性
和整体性
加强高血压健康管理的宣传教 育,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的认识 和重视
加强高血压健康管理的科学研 究,为高血压健康管理提供科
学依据和指导
对国内高血压健康管理的借鉴意义
国外高血压健康 管理的研究现状: 研究方法、研究 内容、研究结果 等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加强高血压健康管理的研究,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高血压健康管理的个性化方案,提高干预效果 研究高血压健康管理的成本效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研究高血压健康管理的跨学科合作,提高研究水平与质量

高血压药物治疗方式及常用药物研究进展

高血压药物治疗方式及常用药物研究进展

高血压药物治疗方式及常用药物研究进展摘要】高血压作为目前临床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在临床治疗方面需耗费较长时间,患者多通过长期服用降压药物进行治疗。

长期服用降压药物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各类不良反应,对身体器官功能造成损伤,不利于患者正常恢复与预后,严重者甚至导致高血压症状进一步恶化。

因此,在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不仅需对患者身体情况进行分析,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更应合理的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与服用药物进行治疗。

【关键词】高血压;药物治疗;常用药物;进展与展望高血压作为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可进一步导致患者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病等各类严重并发症,造成致残率致死率升高[1]。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的不断加快,高血压患病率较往年呈显著增长趋势。

根据我国2010年人口数量与结构进行计算,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过2亿人,占我国总人口超过六分之一。

本文对高血压药物治疗方式及目前常见药物种类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日后临床更好的为高血压患者提供治疗方案,改善其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1.高血压治疗目标及选药原则大量研究指出,经降压治疗后,在患者能够耐受的情况下心血管疾病危险程度随患者血压水平降低而不断降低。

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建议[2],对所有高血压患者,应降血压控制目标值最低定在140/90mmHg;在能够耐受的前提下可进一步降低。

为帮助血压更易于恢复至正常范围内,降压治疗应在血管损伤发生前开始。

目前临床常用的降压药物种类较多,无论选择哪种药物其目的均是帮助患者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预防并尽可能减少靶器官损伤。

高血压指南中强调,降压药物的选用应根据患者的身体实际情况,疾病发展程度及药物的作用、代谢、不良反应和药物间相互作用等多方面进行考虑。

目前,国内外西药治疗高血压主要以单一用药与联合用药两种方式为主,国外研究人员指出,坚持合理用药能够显著提升药物对血压控制的效果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寿命。

国内外高血压诊断标准比较

国内外高血压诊断标准比较
前 了, 强 调对 收缩 压 的 控 制 , 尤其是 5 O岁 以 上 年 龄 的 患 者 。 新 版 高 血 压 指 南 鼓 励 家 庭 自测 血 压 , 以提 高 患 者 的 依 从 性 , 并 提 供 更 多 的 降 压 治 疗 信 息 。提 出 了 白 大 衣 高 血 压 的 诊 断 标
人 群 中 动 脉血 压水 平 是 随 着 年 龄 的 增 加 而 升 高 的 , 血 压 在 正 常 和升 高之 间 很 难 划 分 一 个 明确 的界 限。一 百 多 年 前 , R i v a —
自2 0 0 3年 的 指南 发 表 后 , 出现 了 大 量来 自实 验 和 高 血 压 治 疗 研 究 的 临 床新 证 据 。反 映 了 过 去 4年 在 高 血 压 病 的 研 究 领 域 取 得
正 比关 系 。
的 大量 成果 ( 参考文献 8 2 5篇 ) 。新 版指 南 强 调 了 高 血 压 的 真 正
阈值 是 灵 活 的 , 而 应 根 据 总 的心 血 管 危 险 因 素 的 高 低 决 定 。与 2 0 0 3年指 南 相 比 , 血压水平分为 1 、 2 、 3级 取 消 了 轻 、 中、 重 度 之 分 。 当收 缩 压 和 舒 张 压 分 属 不 同 级 别 时 则 以较 高 的分 级 为 准 。 单 纯 收缩 期 高血 压 应 根据 收缩 压 的 数值 进 行 分 级 。 2 0 0 3 年 5 月美 国 J NC第 七 次 报 告 , 进 一 步 加 大 了 高 血 压 的 防治 力 度 。将 “ 理想血压” 分类修 改为 “ 正 常血压 ” , 将 正 常 和 正
中西 医结 合 心 脑血 管病 杂 志 2 0 1 4年 5月 第 1 2 卷第 5 期
・ 5 2 7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对高血压的研究概况李春雪(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09级中药学2班,四川,成都,610075)摘要: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具有“三高三低”的特点,即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的特点,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本文就国内外对高血压的研究展开综述,提高对高血压病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中医;西医;治疗;日常护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富贵病”渐渐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越来越普遍,并且向年青化蔓延。

特别是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所以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因不明,伴或不伴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占总高血压患者的95%以上[1]。

据估计全球约有1O亿高血压病患者,且其患病率总体呈明显上升趋势。

因此对高血压进行全面的认识和有效防治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1原发性高血压的定义原发性高血压(EH)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多基因遗传病,2005年美国高血压学会根据血管疾病—高血压—预防(VHP)的概念将高血压的定义扩大为:由多种病因参与的不断进展的心血管综合征,可导致心脏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和结构改变[2]。

高血压的发展与功能性和结构性的心血管异常有紧密的关系,这些异常损伤心脏、肾、脑、血管系统和其他器官,从而导致过早的病态和死亡。

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委员会第七次报告(JNC7),将<120/80mmHg(1mmHg=0.133kPa)定义为正常血压:收缩压(12O~139)mmHg或舒张压(8O~89)mmHg,为高血压前状态;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100mmHg为2级高血压。

其分类体现了对高血压病干预措施的前移和干预力度的加强。

2西医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的研究2.1病因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原发性高血压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同时体重增加可使血压升高,钠、钾、钙、镁都有可能是致病的重要因素;高蛋白膳食可减轻高盐对血压的不利影响。

近年来发现不良的神经刺激、精神紧张等与高血压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2.2发病机制现代医学对于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认为其发病的有关因素有遗传、年龄、肥胖、食盐摄入过多、吸烟、过量饮酒、环境以及诸多社会、心理因素等。

目前阐述其发病机制的主要学说有:遗传基因学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学说、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学说、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学说、心排血量改变学说、血管张力增高,管壁重塑学说、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学说、胰岛素抵抗学说等。

此外还发现高血压与炎性因子、神经递质以及基因表达的时间依从性及相关基因的诱导表达密切相关[3,4]3中医对高血压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进展关于高血压病的中医病机,迄今尚无公认完整的理论。

传统中医以五脏为中心的理论认为高血压的病位为肝,但深入研究后发现,脾在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认为,情志失调伤肝;过劳或过逸、饮食不节、伤脾是高血压病机的起点。

前者使肝郁气滞,继而导致肝火上炎或肝阳上亢,继而发展为阴虚阳亢,肝肾阴虚,最终导致阴阳两虚;而脾虚失运可致气虚、血瘀、痰湿中阻,瘀血与痰浊阻滞心脉可致胸痹心痛,痰瘀逆阻脑络可致中风。

痰瘀互结是脏腑功能虚损的产物,又是高血压进一步发展的新的病因[5,6]。

目前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尚无统一标准,有的归纳为8个证型[7],多的分为17个证型[8]。

4西医高血压病的诊断及治疗4.1高血压的诊疗技术为了更准确地诊断及测量高血压,目前国外临床研究中多采用动态血压记录仪[9]测定昼夜24h内的动态血压,从而客观真实地反映血压情况,避免测量者的偏差及“自大衣”效应。

从而根据血压高峰与低谷时间,选择不同作用时间的降压药并合理调整服药时间,这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治疗的盲目性。

而颈动脉彩超、经颅多普勒及脉搏波形分析仪等仪器[10]的应用对高血压病高危人群的早期诊断具有价值。

实验室检查,常测量的有肌酐、电解质、血生化、血脂、血糖、促甲状腺激素、肾小球滤过率、尿微量蛋白等。

4.2高血压的治疗高血压病因及发病机制虽不明,但确与机体诸多系统及因素有密切关系。

对任一因素加以干预,都可能对血压产生影响。

治疗的方法包括非药物及药物治疗两大类。

4.2.1非药物治疗合理膳食(限制钠盐摄人、减少脂肪摄人、限制饮酒)、减轻体重、运动、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JNC7中提出对于高血压前期患者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防止其向高血压演变。

临床证据显示,减肥对血压的降低作用有持续性[11];适量运动有利于控制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血压降低的机制可能是由于运动训练使缩血管因子对一氧化氮的抵抗作用降低,使血压下降。

Kawano[12]。

研究发现每天步行而使体重保持不变者24h动态血压下降(2~3)/(1~2)mmHg;高钠摄人、饮酒与血压升高密切相关,JNC7建议每日食盐量应控制在氯化钠≤6g,钠摄人量≤2.4g,而临床实验表明,控制饮酒可以使SBP下降(2~4)mmHg[13]。

4.2.2药物治疗抗高血压药物近年来发展迅速,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可单用或联合应用各类降压药物。

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可归纳为以下6大类:t3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onⅡantago—nist’ARB);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n受体阻滞剂;中枢交感神经抑制剂。

对于顽固性高血压,单一的降压药无效时,则要联合用药。

较好的联合用药方法有:ACEI或ARB加利尿剂;CCB加B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加CCB;利尿剂加口受体阻滞剂;a受体阻滞剂加t3受体阻滞剂。

联合用药可减少每种用药剂量,减少副反应而降压作用增强。

药物研究新动向高血压疫苗最近瑞士学者Ambfihl等[14]报告抗高血压疫苗-cYT0O6-Ang:Q6,内含AngⅡ多肽与病毒颗粒(VIP)结合在一起形成抗原,激发体内生成抗Ang1I抗体。

且动物试验的结果显示,其与ACEI雷米普利治疗效果类似。

英国也有报告降压疫苗的效果,而且准备在2007年开始做临床Ⅱ期研究。

其降压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短期AT1R拮抗剂的早期应用,荷兰研究年幼高血压前期大鼠用短期ARB治疗,不仅降压,也能预防以后高血压及保护心脏。

这些有益作用可延续至大鼠的老年,即72周,反之,如用利尿剂、肼苯哒嗪治疗无此效果[15]。

ACEI加NO供体;ACEI的降压机制除了抑制AngU生成外,另一机制可能通过抑制徐缓激肽降解,通过徐缓激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NO。

因此有学者试图把释放NO的化学结构基因与ACEI结合,生成一种新的化合物。

肾素抑制剂Aliskiren(ALK)是一种新型口服肾素抑制剂,其作用点是减少血浆肾素(PRA)活。

阻止肾素在血管紧张素I、Ⅱ合成中的作用,降压效果比较定。

目前ACEI、ARB、利尿剂等降压药都使PRA增高,只有该药能使PRA下降。

过去不少研究认为PRA高,易有靶器官损害,而AIK能明显减少PRA,可能对远期靶器官有好处[16]。

有临床研究显示降脂药[17]及vitaminD3(VD3)[18]的应用可能与血压降低有关系,其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5中医对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19]5.1 气虚血瘀型临床表现为头晕,肢麻,甚则半身麻木,日轻夜重,少气乏力,倦怠懒言,动则气短,纳呆眠差,小便失禁;舌质暗红有瘀斑苔白,脉弦涩。

治法:益气健脾、活血化瘀。

组方:黄芪3Og、丹参30g、炒枣仁30g、菊花24g钩藤24g磁石20g生地黄20g、川牛膝15g、川芎15g、枳壳9g、桃仁9g、红花9g、柴胡9g、当归9g。

5.2 痰湿壅阻型临床表现为头晕头重,脘腹满闷,心悸,恶心干呕,纳呆不欲饮食,肢体麻木,小便黄赤,大便溏泻,排便不爽;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沉缓。

治法:利湿化痰、通腑降浊。

组方:半夏9陈皮12g、白术24g、天麻12g、南星9g、菖蒲10g、川芎15g、丹参30g、茯苓20g、泽泻14g、猪苓12g、车前子30g(单包)、生山楂30g。

5.3 肝阳上亢型临床表现为头晕头胀,面红目赤,耳鸣目花,急躁易怒,手足心汗,眠差多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治法:平抑肝阳、清肝泻火。

组方:生地黄30g、决明子30g、钩藤30g、菊花30g、天麻12g、龙胆草12g、黄芩12g、山栀10g、柴胡10g、木通9g、车前子24g(单包)、泽泻12g、茵陈12g。

5.4 肝肾阴虚型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两目干涩,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渴欲饮,失眠多梦,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

治法:滋阴补肾、养血柔肝。

组方:生地黄30g、何首乌30g、山药24g、山萸肉12g、丹皮12g、枸杞子24g、珍珠母30g、桑寄生15g、杜仲15g、川牛膝15g、天麻12g、白芍12g、泽泻20g。

5.5阴阳两虚型临床表现为头昏头重,视物模糊,心悸,气短,腰膝酸软,形寒肢冷,或伴有面部潮热,纳差便溏,夜尿频多,阳痿,遗精;舌质淡红苔白,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沉细或弦细。

治法:阴阳双补。

组方:熟地黄30g、麦冬24g、萸肉20g、巴戟天12g、杜仲15g、肉苁蓉12g、熟附子12g、肉桂、6g、茯苓14g、泽泻12g、远志12g、石斛12g、石菖蒲9g、五味子6g。

以上各方水煎服,每日1剂,15d为1个疗程,望闻问切,合理治疗。

6中西药治疗高血压病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中医和西医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各有所长,同时也均有其不足之处。

西药的优势:降压作用较强,特别是近年来上市的许多强效。

降压药,可有效地控制血压;对于高血压急症,西药硝普钠、酚妥拉明等降压作用迅速;对某些靶器官受损有逆转作用,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有减轻心肌肥厚的作用。

其不足之处是:不良反应相对较严重,如影响水、盐代谢,影响血脂、血糖代谢,某些药物长期使用还可能影响性功能等;降压过程中血压波动较大,早期或老年人高血压对此尤为敏感;用药后血压虽能降至正常,但症状改善不理想;长期使用一种降压药,容易产生耐药性,必须增加剂量或药物种类才能有效控制血压。

中医中药降压有以下优势:采用“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思维方式指导临床治疗。

根据不同个体辨证施治,避免了只见“血压”不见“人”的思维方式;降压作用缓和,稳定血压效果理想,可防止或缓和血压的较大波动;改善症状效果明显,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有效地提高生活质量;中药副反应小,与西药合用能减量、减毒、增效;一些研究发现中药在对某些器官损害的逆转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面有一定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