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好《中药鉴定学》

合集下载

中药鉴定学的趣味记忆方法

中药鉴定学的趣味记忆方法

中药鉴定学的趣味记忆方法1.字谜记忆法利用字谜的方式来记忆中药的名称和特征,例如:“姜的特征是火热之香,常用于脾胃寒冷之症,字谜就是‘适哥立’”。

适哥立的谐音就是“姜”,通过这种方式记忆,可以起到趣味的效果。

2.动画记忆法将中药的特征和功效以动画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习者通过观看动画的形式记忆中药的信息。

例如,苍耳子一词可以通过动画方式展示其外形特征、生长环境以及药用价值等方面的信息。

3.故事记忆法将中药的特征、功效和用途编织成一个故事,通过故事的情节来记忆中药的信息。

例如,黄芩的特征是黄色,用途是清热解毒,可以编写一个故事:一位名叫黄色的侠士,为了拯救村庄里被恶魔侵扰的村民,勇敢地前往山脚下的毒池,将毒池里的水清除,从而解除村民们的病患。

4.图片记忆法5.视频记忆法利用视频展示中药的种类、外形、特征等方面的信息。

可以制作一段简短的视频,通过展示中药的图片、特点和应用等,以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提高记忆效果。

6.音乐记忆法将中药的名称、特征等信息编写成歌词,配以简单的旋律,通过唱歌的方式来记忆中药的知识。

音乐可以激发情感和记忆,使学习者更容易记住中药的信息。

7.卡片记忆法将中药的名称、特征、功效等信息分别写在卡片上,通过反复翻看和回忆卡片上的内容,来记忆中药的信息。

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卡片,根据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记忆。

8.关联记忆法综上所述,中药鉴定学的趣味记忆方法有很多种,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增加学习的乐趣,还能够提高记忆的效果。

希望以上方法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记忆中药鉴定学的内容。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是在“知药”、“辨药”、“用药”的基础上,对中药材进行科学鉴定和评估的学科。

通过学习中药鉴定学,我们能够了解各种中药的形态特征、理化性质、鉴别方法、生物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开展中药质量控制、药效评估和药物设计方面的工作。

本文将从课程内容、学习方法和考试重点三个方面对中药鉴定学进行复习总结,以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

一、课程内容1.中药材的基本形态特征:中药材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药材的外观形态、大小、颜色、气味、味道等方面。

学习这一部分内容需要结合实践,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种类的中药材,形成对于药材形态的辨识能力。

2.中药材的理化性质:中药材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比重、挥发油含量、灰分、水分、总黄酮等指标。

这些指标反映了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和质量特征,需要通过仪器分析和实验进行学习。

3.中药材的鉴别方法:中药材鉴别是中药鉴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有效的鉴别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辨别不同的中药材。

中药材的鉴别方法主要包括宏观鉴别、显微鉴别、薄层鉴别、高效液相色谱鉴别等多种方法。

4.中药材的生物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中药材的生物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反映了中药材的药效特点,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评估和应用中药材。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中药材的主要活性成分、药效特点、毒性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内容。

二、学习方法1.理论学习:对于中药鉴定学的理论知识,需要认真听讲和笔记,加强对概念、原理、指标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要多观看相关的教学视频和课件,加深对各个概念和知识点的理解。

2.实验学习:通过实验学习,可以从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实验学习中需要注意实验的规范性和安全性,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加强实验技能和实验报告写作的能力。

3.课外练习:通过做题和练习,可以提高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在做题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考试中的注意点和考虑问题的角度,加强思路的拓展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中药鉴定一天学完

中药鉴定一天学完

中药鉴定学一文学完总论部分:总论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一、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中药鉴定学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订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二、中药鉴定学的任务(4个)1.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祖国药学遗产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

如何确定中药的正品,成为中药研究工作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中药的真、伪、优、劣,即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和质量的好坏。

“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均为正品。

另外,各省、市、自治区“中药材标准”中收载的品种,在该地区亦属正品;“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或地方药品标准)规定中药的品种以及以非药品冒充中药或以它种药品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

“优”,即质量优良,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即劣药,是指虽品种正确,但质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中药。

(1)鉴定中药品种的真伪当前药材与饮片假冒伪劣的表现形式有:主观利益驱动----①以相对价廉的它种药材伪充此种药材;②有意造假,以假充真;③掺伪;④药材提取部分成分后再流入市场;⑤染色。

客观专业水平不够----⑥一些名称相近或外形相似或基原相近的品种之间产生混乱;⑦误种、误采、误收、误售、误用。

(2)鉴定中药质量的优劣中药质量的优劣,关系到中药临床的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和中药的标准化、国际化等大问题。

中药质量的优劣主要表现为有效成分或有效物质群的含量的高低、有效成分之间的比例关系,有害物质存在情况以及中药的纯净度等。

对中药质量的科学评价,除临床疗效、性状鉴别外,目前常以其有效成分的含量、有害物质的限量指标和涉及中药纯净度检查的各项指标等作为主要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其有效性、安全性。

3.研究和制定中药规范化质量标准中药标准是国家对中药质量及其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监督管理的技术依据,是中药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监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中药鉴定的学习方法

中药鉴定的学习方法

中药鉴定的学习方法供参考《中药鉴定学》是中药专业的专业课。

在中药专业的学习中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中药鉴定学是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研究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学科。

在原有的专业基础课上进一步学习本门课程,而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它包含的知识面比较广,因此考生常反映此课不好学。

如何学好中药鉴定学?第一,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中药鉴定学是应用学科,必须把握鉴定中药材的理论与技能。

学习本课只背出是记不住的,必须要实践,才能记住理论,才能学会鉴定药材的本领。

药材的性状一定要对照药材标本来学,不然学不好。

只说考试这一方面吧,如多项选择型题,列出药材的多项特征,有的对,有的错。

如认不准一定答错题。

显微鉴定也要看显微镜,并对照教材上的图来记,否则死背,也记不住。

理化鉴别也要在有条件下做一下。

有的考生反映中药鉴定难学,实际上是难记。

理论联系实际去学,其实并不难学。

第二,把握规律:每一类药材都有一定的鉴定规律,因为每一类药材(植物药材)都是一个器官,植物的每一个器官都有统一的规律。

如根类根类的特点,花类有花类的特点等等。

在每一个章节的最前面概述,就谈到本节的药材鉴别特点与规律,同时还可以参考复习思考题,来帮助你学习。

第三,分清主次:本教材共收入药材三百多种,重点药材放在各章节最前面,并附有图。

非重点药材,放在重点药材后面,只收文字,未收图(因教材篇幅所限)。

重点药材是最常用的药材,或者是易混乱的药材,在鉴定上常出问题的药材,如常见伪品、混淆品、地区用药等等。

在复习时可先学好重点药材,有时间和精力再学非重点药材。

假如学不好重点药材,这门课的考试则难于过关。

下面再简单介绍一下,每味药材的各个项目如何把握重点。

一、历史:鉴定药材等一定要参考历史,中药收载于古代本草中,经过历代不断继续、修改、增加药味与内容。

古代本草是我国的伟大宝库,学习中药必须了解本草历史变迁,所以要了解一种药材首先收载于那一种七草,这必须要背下来。

并了解从首载本草到至今的药材其来源品种是否一致,要把握规律,将首载本草加以归类。

《中药鉴定学》学习指南

《中药鉴定学》学习指南

《中药鉴定学》学习指南
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其主要研究研究内容包括中药的基源、性状和显微特征、采收和加工、理化鉴别、质量标准等。

中药鉴定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鉴定中药的真伪和优劣,因中药的真伪和优劣与中药的疗效,甚至是患者的生命密切相关,所以这也是本科阶段学习的基本要求。

如何学好中药鉴定学,利用中药鉴定学的知识鉴别中药的真伪和优劣呢?根据中药鉴定学的课程特点,给大家几点建议:
一、与其他课程相联系
中药鉴定学与中药学、药用植物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化学和分析化学等多门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学习中药鉴定学过程中,要与相关课程的知识点进行联系,将这些课程的知识点组成一个知识网络,便于理解和记忆。

二、注重实验课的学习,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任何一门课程,实验课的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中药鉴定学课程亦是如此。

在中药鉴定学的理论课堂上,讲授中药鉴定学的理论和知识。

而在实验课上,学生自己动手制备中药显微鉴定的粉末片,亲自观察中药的性状和显微特征,进行理化鉴别和含量测定。

通过实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因此同学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实验课,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三、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中药鉴定学本身是一门应用学科,实践在课程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辽宁中医药大学为学生实践提供了固定的场所和诸多的机会。

在教学实验中心设置了有300多种药材的中药标本室,学生可随时去中药标本室认药;学院的中药标本馆拥有千余种中药材及其饮片标本,学生可有组织的去中药标本馆学习和参观。

同学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中药鉴定学复习方法-执业中药师考试

中药鉴定学复习方法-执业中药师考试

中药鉴定学复习方法-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鉴定学复习方法有很多,每个考生适合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小编为考生们搜集整理了以下复习方法: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一门学科,它以传统的中医理论为基础,以中药的性能、功效、主治病证及其他临床应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研究对象,是学习的重点,也是考核的重点。

就本学科的复习方法及考试有关问题提出以下几点:一、确定目标、树立信心:既然报名参加执业中药师考试,就必须报有通过的信心,相比其他学科,中药学应该说理论并不艰深,也没有特别难理解之处,只要持以之恒,付之于必要的时间,并按计划认真复习,相信大部分考生都能顺利通过。

从不少高分通过考试的高年龄、低学历考生那里,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只要决心大、动力足、信心强,并付之以行动,一定会成功。

二、抓住重点,全面复习:与其它任何学科一样,中药学内容很多,但肯定有重点及非重点之分。

对于应考,所谓重点,是能代表中药学特色的理论及临床运用较多的具体药物知识,也就是《考试大纲》标示的掌握和熟悉部分内容,尤其是掌握部分内容。

按《考试大纲》要求,考试内容中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的内容在试卷中比例各占60%、30%、10%。

执业中药师资格考试范围以《考试大纲》为准,一般不超过《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内容。

所以复习迎考过程中,应紧扣《考试大纲》,抓住重点。

另一方面,分析历年的考试试卷,可以发现,为了全面考察考生掌握中药学的深度及广度,每次考试的内容涉及面都很广泛,卷面中也存在不少大纲只要求了解的内容。

尽管这部分内容大都出现在备选答案中,并不是相关题干的答案,但非常容易干扰我们甄选答案的视线。

x型题中,并不能排除不是重点,却具有鲜明药性及功能特点的知识点或药物原来也是应该选项之一。

因此,只追求重点内容的掌握是不够的,这就要求必须有一个全面复习的过程,也就是如果以本书为主复习,必须保证经过几遍细阅全看的精读,使得每个知识点都能在大脑中形成印象。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万无一失,避免赌输的可能性。

中药鉴定学笔记整理

中药鉴定学笔记整理

中药鉴定学笔记整理随着中药的广泛应用和推广,中药鉴定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药鉴定学是指依据中药的药材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药效等特性,通过各种化学、生物及物理方法对中药进行鉴别、检验和评价的一门学科。

本文旨在对中药鉴定学的笔记进行整理,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一、中药的基本鉴定原则中药的基本鉴定原则是:形态鉴定、性状鉴定、组织构造鉴定、理化鉴定、化学成分分析、药理作用评价、药效学鉴定等。

1.形态鉴定形态鉴定是指对药材的整体外在形态、大小、颜色、气味、质地、断面、纹理、乌黑程度等特征进行观察和鉴别。

形态鉴定主要包括药材的性状、大小、颜色、纹理、乌黑程度等特征。

而颜色和气味的判断对于某些中药种类也是很重要的。

2.性状鉴定性状鉴定是指药材的各部分组织在现场或剖面切片中的形态特征鉴定。

药材的性状鉴定应该包括特征所包含量最多的部位,药材特征是首选部位,在其他部位无法鉴别时需要取药材中的次要部位。

3.组织构造鉴定组织构造鉴定是指对药材的细胞形态、细胞结构和细胞分布情况进行观察和鉴别。

目前,组织构造鉴定主要有形态比较与显微图像比较两种方法。

4.理化鉴定理化鉴定是指对药材的干燥程度、水分含量、灰分含量、酸碱度、抽提物含量等物理化学性质的测试,以鉴别药材的质量。

通常,可以使用烘干法、灰分含量法、滴定法、比色法等方法进行药材理化鉴定。

5.化学成分分析化学成分分析是鉴别和检验中药最常用的方法。

通常,通过色谱、质谱等技术,对药材中的有机化合物和生物活性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6.药理作用评价药理作用评价是通过实验证明中药药材对动物和人体的机能影响,以判断其药理作用和药效。

通常,药理作用评价主要包括对动物体征和传统常规测量的生化指标变化的观察。

7.药效学鉴定药效学鉴定是通过药效学实验研究,对中药的临床疗效进行验证,以证明其药效和安全性。

通常,药效学鉴定主要通过鉴定中药治疗特定疾病的效果和作用机制,确定药性和用量范围。

《中药的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

《中药的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第一章1、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药材、饮片、中成药。

2、中药鉴定学的任务:⑴整理中药品种。

⑵鉴定中药真伪优劣。

⑶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⑷寻找新药源。

3、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现象的主要原因:⑴同名异物:贯众⑵同物异名:人参⑶本草记载不详。

⑷中药品种发生变迁。

⑸一药多基原:6个基原(来源)的品种(石决明、川贝母)。

4、我国现有的中药资源达12807种。

5、寻找和扩大中药新药源的方法:有9个方法,此题建议全选。

第二章1、《神农本草经》,汉朝,为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分类。

2、《本草经集注》,梁朝,陶弘景,载药730种,按自然属性分类。

3、《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唐朝,苏敬和李绩等22人,载药850种,采用图文鉴定方法,是我国最早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4、《证类本草》,又称《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北宋,唐慎微,31卷,载药1746种,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

5、《本草纲目》,明朝,李时珍,载药1892种,是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成就的大总结。

6、《本草纲目拾遗》,清朝,赵学敏,载药921种,新增药物721种,是新增药物最多的药典。

第三章1、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品种。

种质。

产地。

生态环境。

栽培技术。

生长年龄。

药用部位。

采收。

加工。

包装。

运输。

贮藏。

2、2002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药材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3、道地药材:历史悠久、品种优良、产量丰富、疗效显著、具有明显地域特色。

4、川药:四大川药(川贝母、川芎、黄连、附子);麦冬;干姜;郁金;姜黄;黄柏。

5、广药:砂仁;广藿香;穿心莲;广金钱草;槟榔;巴戟天。

6、云药:三七;木香;重楼;茯苓;儿茶。

7、怀药:四大怀药(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

8、浙药:浙八味(浙贝母、白术、延胡索、玄参、杭白菊、杭白芍、山茱萸、麦冬)。

9、关药:人参;细辛;关防风;五味子;龙胆;蛤蟆油。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的学习方法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的学习方法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的学习方法《中药鉴定技术》是中药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因此学习方法很重要。

《中药鉴定技术》是中药专业的主干课程,是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理论同实践紧密联系的一门学科。

该课程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内容繁杂、零散,多是引用国家药典及相关标准,需要记忆掌握的内容很多,因此经常会有人反映此课程不好学。

其实该课程学习的重要障碍就是理论知识不好记忆,实训中具体中药不好识别易混淆。

本文就中药鉴定的学习方法及技巧进行了分析、探究并概述,希望对学习中药鉴定技术的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1明确目的,培养兴趣从大的方面讲,学好《中药鉴定技术》能够保证中药的质量,确保患者用药安全;从个人自身的角度说,尤其中药专业的毕业生必须掌握好这项专业技能,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定的基础。

关于学习《中药鉴定技术》的兴趣培养应该讲究循序渐进,逐步培养。

在明确目的基础上,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践,学习兴趣自然就会提高。

2掌握技巧,科学记忆2.1形象记忆法充分利用学习者对已知事物的了解和认识,发挥想象,把生疏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熟悉化[1]。

一些老药工总结的中药鉴定的术语,都是多年经验的总结和浓缩,一般都很形象鲜活,要作为重点记忆,有时往往1个简明的术语就可以轻松地将1种药材的真伪鉴别出来,这需要对常用的术语充分地理解和认识。

例如:中药防风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鉴定的术语称为“蚯蚓头”,有的在环纹上还具有残存棕褐色毛状叶基,术语称为“扫帚头”,非常形象。

如:天麻(冬麻)的“鹦哥嘴”;蕲蛇尾端1个长三角形侧扁的鳞片,习称“佛指甲”;中药党参芦头膨大,具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形如石狮子的头,习称“狮子盘头”;还比如山参的“雁脖芦”、“枣核艼”、“铁线纹”、“珍珠疙瘩”等都非常形象,记住了这些术语,这些中药的性状特点也就鲜活地呈现在脑海里。

2.2谐音记忆法对于一些数据等需要硬性记忆的内容可以利用谐音法来帮助记忆,如:据《中华本草》记载,全国中药资源(包括民族药和民间药)共12 807种,其中植物类药11 146种,动物药有1 581种,矿物药有80种,可以这样记忆这些数字,比如植物类药11 146种,可以记“妖要药死了”,意思是“妖(1)怪要(1)被药(1)死(4)了(6)”,动物类药1 581种,可以记为“要(1)我(5)发(8)哟(1)”,矿物类中药80种,可以配合“八”和“十”的手势(攥起一个拳头,然后伸出拇指和食指做“八”的手势,再双手十指展开做“十”的手势),这样配合肢体动作80也就记住了。

浅谈“中药鉴定学”实验课教法

浅谈“中药鉴定学”实验课教法

浅谈“中药鉴定学”实验课教法中药鉴定学是中药院校的专业课程,是中药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中药植物的鉴定是中药学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中药质量控制及药品质量保证,也是药物标准化和发展中药鉴定学分支科学研究的基础。

因此,开设中药鉴定学实验课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水平,还有利于推动中药鉴定学的深入研究。

本文将从中药鉴定学的概念、基本特点以及当前学术研究状况出发,论述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的基本方法、实施策略以及在实践中的可行性探讨。

二、中药鉴定学的概念中药鉴定学是中医药学的一个专业学科,主要研究中药植物的性状特征、鉴定方法和技术,以及中药质量控制和药品质量保证等方面的科学问题。

它不仅覆盖了中药植物,还涉及到中药药材及其制剂的鉴定,如天然中药药材、人工合成中药药材、药品原料、中药制剂及其副产物等。

根据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可以总结出其基本特点:一是具有中药学的独特性,即以中药的特色、形态学特点和被试方法为主,不同于同行其他学科的鉴定;二是以实验为主,基于实践对植物的辨别特征进行系统性的理论分析和考察;三是侧重实用性,以达到药物可鉴定的标准。

三、实验课程教学基本方法中药鉴定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基本上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理论部分要求学习者具有中药学知识和知识结构,熟悉各种中药植物的特征及其名称,了解相关的鉴定原理和方法。

实践部分的教学要求学生在课堂实验室中熟悉各种实验设备,学会灵活使用这些设备,使用技术手段完成植物的分类、识别和鉴定,并借此加深对中药植物特征和形态特点的认识。

四、实施策略开展中药鉴定学实验课程教学,应注重实施策略,以及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相关管理。

首先,教师应当重视学生鉴定能力的提高,制定针对性的实验教学计划,增强学生对实验技能的要求。

其次,应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细化实验室的管理措施,加强教学安全管理,防止实验室事故的发生。

最后,学校应当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展各类活动,加强学术交流和讨论氛围,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程的实施中来。

怎样能够学好中药鉴定学?...

怎样能够学好中药鉴定学?...

怎样能够学好中药鉴定学?...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订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保质寻新,整理提高”1.1 鉴定中药的品种质量1、品种中药中泛指物种,物种不同、成分不同、疗效不同。

一定品种的中药,是中医治病的物质基础。

”虽有良医而药为伪药,则良医无济于事”,影响质量的首要因素。

以假充真1982年陕西省对县以上药材系统523个单位调查,全省“伪品”26种,混淆品、误用品143种,35个县销售的巴载天是羊角藤,22个县的乌梅均为苦李子和山杏。

1995年元月,我们在汉西收到十九种混淆品药材标本,包括金钱白花蛇(2种)、丹皮、土茯苓、五灵脂、前胡等。

多源现象石斛本属10余种大黄同属 3种川贝母同属 4种品种混淆大黄泻热通便,治疗急腹症效好,但一段时间发现毫无疗效,延误病情。

1980年对陕西种植大黄调查,30%面积是波叶大黄,有一个地区全是波叶大黄,大黄属波叶组有抗菌作用但不含泻下成分番泻叶甙。

半夏商品有半夏和水半夏,水半夏无止呕作用。

天南星为天南星属植物的块茎,但半夏属虎掌南星治宫颈癌有效,商品称虎掌南星。

地区习惯用药产生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

全国海风藤—————胡椒科风藤和石楠藤湖北胡椒科风藤和石楠藤——称作“岩香藤”夹竹桃科络石藤————称作“石楠藤”桑科霹雳———————称作“络石藤”松萝科松萝——————称作“海风藤” 物种的本质具有二重性,它既存在又不存在,一方面按形态和生殖的不连续性标准划分的种在自然界有一定普遍性,另一方面至今还没有一个把所有有机体都划分成统一的生物学单位的不连续性标准;种是又间断又连续的,连续的部分发生在种和种的交叉处,变异是多元化的,中间过渡的。

在生态环境改变的情况下品种也发生变化,优劣是量变,真伪是质变。

4、质量:地道药材品种退化、有效成分含量、杂质和有毒物含量、霉变程度。

地理变化:内蒙黄芪栽培在河北,分枝多,柴性大,甜味低。

生态变化:柴胡栽培,主根小,须根多,柴性大,显微结构改变。

中药鉴定学最全总结

中药鉴定学最全总结

中药鉴定学最全总结中药鉴定学是中医药学科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研究中药的鉴定方法与技巧,对中药的真伪、质量、功效等进行评估和判断。

以下是中药鉴定学的最全总结,共计1200字以上。

中药鉴定学的基本原则是先质后量。

即先鉴别中药的外部形态特征和性状,再进行化学成分分析、药理学评价等。

一、中药鉴别的基本方法1.目测鉴别:观察中药的外部特征,包括色、形、质地、气味等。

2.嗅觉鉴别:用鼻嗅试剂材料的气味,注意气味特征和气味强度。

3.触觉鉴别:用手触摸中药的质地,判断是否与正品一致。

4.剪切鉴别:用手指或剪刀剪断中药的断面,观察纤维、管细胞、韧皮束等的形态特征。

5.研粉鉴别:将中药研成粉末,观察颜色、细度等特征。

二、常见中药的鉴别要点1.人参:外形规整、色泽鲜亮,切断横面呈放射状纹理。

2.麻黄:茎呈圆柱形,表面有纵沟纹,切断横面可见黄白色木质部。

3.白术:纹理紧密,表面黄白色,切断横面呈韧皮束环状分布。

4.黄芩:黄棕色,外层多皱褶,切断横面有明显黄色乳汁。

5.当归:呈长圆柱形,表面紫红色,横切面有线形排列的黄色油点。

6.川芎:细长圆柱形,表面茎斑褐色,横切面有白色韧皮束。

7.炙甘草:外形规整,表面红褐色,切断横面髓质深黄色。

8.杜仲:外形略弯曲,表面光滑,横切面有明显的枝条纹理。

三、中药的质量鉴别1.外观质量鉴别:观察中药的色泽、形状、完整度等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2.杂质鉴别:检查中药中是否有异物、杂质等,如虫头、毛发、石子等。

3.湿度鉴别:检查中药的湿度是否超标,可用快速干燥法测定。

4.含量鉴别:检查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是否达标,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等测定。

四、中药的功效评估1.药理学评价:通过实验研究,观察中药对生物体的作用和反应。

2.临床观察:观察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和病情变化。

3.药效学评价:通过药效学方法,测定中药的药效和药力。

4.安全性评价:观察中药对人体的毒副作用、耐受性等是否符合规定。

中药鉴定学是中医药学科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掌握中药鉴别的方法和技巧对于中药的质量评估和临床应用非常关键。

2016中药鉴定学四步通关法

2016中药鉴定学四步通关法

2016中药鉴定学四步通关法中药鉴定学一直被广大学员认为是最枯燥乏味的学科,文字,文字,还是文字……关于中药鉴定学的学习,中域执业药师培训为您提供以下建议:1、全面复习,重点记忆从药材分类:最好以重点药材为先,先看重点药材包括哪几项内容,在每项内容中找出主要特征;然后再复习熟悉药材和了解药材。

因为后两类药材中有很多药材与重点掌握药材是同科或同属植物,在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上都有相同之处;如果把重点药材特征掌握好了,再找出与后两部分药材的异同点,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考察内容来分:鉴定学有点类似于药用植物学和动物学,考察内容以大体鉴别为主。

根茎类是其中的难点,这部分总论要学好,对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的特征要牢记。

在整个鉴定学中,鉴定总论、动物药、矿物药的内容比较少,记的不多,如果时间有限,可以先背这部分,确保得分再突击重点。

从考察侧重点来看:中药的性能和功效,及临床应用是本学科的重点内容,其中功效又是重中之重。

但,掌握功效不能死记硬背,因为功效和药性、主治都是息息相关的。

学习过程中,应先理解性味归经,然后在此基础上学习功效,并一一对应其主治病症,使功效能落到实处。

以黄芩为例,其泻火解毒的功效与苦寒之性密切相关,苦能泄,寒能清热,又因为黄芩归肺、胃、胆、大肠经,所以以清肺火、肝火、胃火见长,适用于肺火所致的热病烦渴,肺热咳喘,少阳寒热,咽痛,肝火所致的目赤,及火毒痈肿。

这样以功效联系性味、主治,既加深了对功效的记忆和理解,又突出了重点,使得每种药都连成一个整体学习。

2、图文结合,增强感性认识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学教材几乎都是文字介绍,没有图片,较为抽象,不方便记忆。

我们建议有条件的同学,可以结合工作实际,找一些典型的药材标本,或在书上,网上找一些相关的药材图片,结合性状、显微鉴别特点描述,增加感性认识,提高记忆效率。

3、学会利用经验术语经验术语可以说是《中药鉴定学》的一大特色。

这些传统的经验术语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在学习中,要把经验术语与药材性状特征有机的联系起来。

《中药鉴定学》学习指南

《中药鉴定学》学习指南

《中药鉴定学》学习指南《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专业课,它是在继承传统中药鉴别经验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生物学及化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中药的真实性、中药的有效性、中药的安全性、中药的质量和质量变化规律,以及中药材新资源发现与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等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中药鉴定学所涵盖的知识面广,具有直观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需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和技能培养。

《中药鉴定学》总学时数为78学时,由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

理论教学包括总论与各论两部分。

总论部分需要重点掌握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中药材的鉴定方法与程序及一般鉴定规律。

各论按药材的药用部位分类,每个药用部位的中药品种均包括掌握药材、熟悉药材及了解药材。

重点药材品种,要求掌握中药拉丁名、本草记载、来源、植(动)物形态、产地、采收加工、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化学成分、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功效等;熟悉药材品种,要求掌握来源、主产地、采收加工、性状鉴别、显微鉴别、主要成分、理化鉴别、功效等;了解药材品种,要求掌握来源、鉴别、主要活性成分或指标性成分等。

从课程特点来说, 《中药鉴定学》是在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等课程基础上, 通过眼看、鼻嗅、口尝及手触等直观方法, 研究药材的性状鉴别特征,通过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等手段研究药材的内部构造特征,并综合上述两种方法研究药材与常见伪品的宏观和微观上的区别。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学科特点,每一类药材都有一定的鉴定规律,因为每一类植物药材都是一个器官,植物的每一个器官都有统一的规律。

如根类有根类的特点,花类有花类的特点等。

在每一个章节的概述均讲述了本节的药材鉴别特点与规律,只要掌握了规律,再重点选择每一类药材中的一种或几种药进行学习,研究透彻,从而由一而知十。

对于显微鉴别,横断面要对照切片图边看边学。

每个科属的药材往往有其共性,但具体到每味药材又有其独自的特征。

中药鉴定学各章要点总结

中药鉴定学各章要点总结

中药鉴定学各章要点总结鉴定学是中医药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主要涉及中药材的鉴别、质量评价、辨识等方面的知识。

在学习中药鉴定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各章的要点,以便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本文将对中药鉴定学各章要点进行总结。

一、中药鉴定学概述中药鉴定学概述介绍了中药材的定义、鉴别的重要性以及鉴定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学习中药鉴定学的首要任务是明确中药材的形态特征和鉴别要点,以及运用相关工具和方法进行鉴别。

二、中药材的形态特征和鉴别该章节主要介绍了中药材的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特征,包括外观、气味、质地、断面、剖面等方面的要点。

在鉴别中药材时,需要通过观察这些特征,以确定其真实性和质量。

三、中药材的鉴别方法中药材的鉴别方法是中药鉴定学的核心内容,涵盖了常规鉴别方法、显微鉴别方法、色谱鉴别方法等多种方法。

学习中药材的鉴别方法,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需要结合实践和经验,掌握正确使用各种鉴别方法。

四、中药材经济性鉴别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中药材的真伪和质量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经济性鉴别主要是通过对中药材的外部形态特征、内部构造和化学成分等方面的鉴别,以区分真伪和评估其质量。

五、中药材化学鉴别中药材化学鉴别是通过分析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来进行鉴别。

常用的化学鉴别方法包括色谱分析、光谱分析、质谱分析等。

掌握中药材的化学鉴别方法能够进一步提高鉴别的准确性和效率。

六、中药鉴定的实践应用中药鉴定的实践应用是将学习到的鉴别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的能力。

这包括药材市场监管、药材质量评价、中药炮制工艺控制等方面。

在实践中逐渐提高鉴别的准确性和熟练度,为中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良好的支持。

七、中药鉴定学的发展趋势中药鉴定学的发展趋势与时代的进步和需求密切相关。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中药鉴定学也将逐渐向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此外,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中药鉴定学在质量评价和鉴别准确性上也会有更大的突破和进步。

总结:中药鉴定学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专业知识1——中药鉴定学总结

专业知识1——中药鉴定学总结

专业知识1——中药鉴定学总结
中药鉴定学是一门研究中药的标准化、规范化和质量控制的学科。


药鉴定学可以通过外观特征、药材内部特征、化学成分以及药效活性等多
方面进行中药的鉴定与评价。

以下是对中药鉴定学的总结。

首先,在中药鉴定学中,外观特征是一种最常用的鉴定方法。

通过观
察和比较药材的外形、颜色、气味等外观特征,可以初步判断中药的真假。

外观特征的鉴定需要结合中药的基原、科属、部位等信息,通过比对样本、对照文献等方法,进行准确的鉴定。

其次,药材内部特征也是中药鉴定的重要手段之一、药材内部特征主
要包括解剖结构、组织构造和细胞形态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显微镜观察,
可以对中药的内部结构进行鉴定。

例如,一些中药的解剖结构特征可以用
来区分真假。

此外,化学成分也是中药鉴定的重要内容。

现代科技的进步为中药鉴
定提供了新的手段,例如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等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分离、鉴定和测定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和杂质,从而评价中药的质量和纯度。

最后,药效活性是中药鉴定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中药的药效活性与
其化学成分紧密相关,通过对中药药效的研究,可以评价中药的功效和安
全性。

例如,通过实验室的药效活性评价,可以判断中药的药理作用和副
作用。

总之,中药鉴定学是一门综合性强、内容丰富的学科。

通过外观特征、药材内部特征、化学成分和药效活性等多方面的综合鉴定和评价,可以确
保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中药鉴定学对于推动中药的标准化、规范
化和现代化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一、中药鉴定的基本概念1.中药鉴定是指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确定中药材的真伪、质量、地理产地和鉴别特征等的过程。

2.中药鉴定的方法包括外观特征、组织结构、理化性质、微镜特征、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等方面的鉴定。

二、中药鉴定的基本原则1.鉴定应具备科学性、准确性、规范性、可重复性和实用性等要求。

2.鉴定应结合多种手段、多个方面进行综合鉴定,充分考虑中药材的外观特征和内部结构特征。

3.鉴定应结合实际的临床应用,注重根据中药材的药效特点和疗效评价对其鉴定进行综合分析。

三、中药鉴定的主要内容1.中药材的外观特征:包括形状、大小、色泽、气味、质地和表面特征等方面的鉴定。

2.中药材的组织结构: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细胞结构、组织构造和组织形态等方面的鉴定。

3.中药材的理化性质:包括水分、灰分、挥发油、酸碱度、溶解性和热性等方面的鉴定。

4.中药材的微镜特征: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板块特征、维管束特征和细胞特征等方面的鉴定。

5.中药材的化学成分:通过色谱、质谱和光谱等技术对中药材的有效成分进行鉴定。

6.中药材的生物活性:通过生物学实验和药理学实验等对中药材的药理活性和毒性进行鉴定。

四、中药质量评价1.中药质量评价的基本要求包括真伪鉴别、质量标准和质量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2.中药质量评价的方法包括化学定性定量分析、药材特色指标、生物学活性指标和毒性指标等方面的评价方法。

3.中药质量评价应参考药典标准、国家规范和行业标准等,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五、中药标准化建设1.中药标准化建设是指制定中药鉴定和质量评价的标准规范,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效果,并促进中药现代化的发展。

2.中药标准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定标准规范、建立数据库、推广使用和完善监管等方面的工作。

3.中药标准化建设的意义在于确保中药的质量和安全,促进中药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提高中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上是《中药鉴定学》的要点归纳整理版,主要包括中药鉴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主要内容,以及中药质量评价和中药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一、中药鉴定的基本原则1.中药鉴定是通过对中药材的外观特征、组织构造、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药效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中药的真伪、质量和药效。

二、中药鉴定的方法和手段1.外观鉴别:对中药材的大小形状、质地、色泽、气味等进行观察和比较,以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2.显微镜鉴定:借助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组织构造、细胞形态和细胞特征等,以确定其真实身份。

3.化学鉴定:通过化学试剂的检测和分析,判断中药材的主要化学成分,以区分其真伪和质量。

4.药理鉴定:通过实验动物的体内反应和药理作用,评价中药的药效和安全性。

三、中药鉴定的难点和热点问题1.中药鉴定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中药鉴定涉及到的中药材种类繁多,而每个中药材又具有自己的特点,因此鉴定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2.中药鉴定中的真伪问题:随着市场上假冒伪劣中药的增加,如何鉴别真伪成为了中药鉴定的重要问题。

3.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关键问题:中药的质量控制是确保中药安全有效的关键,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标准成为了中药鉴定的难点。

四、中药鉴定的应用领域1.中药材生产:通过对中药材进行鉴定,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杂质和农药残留等不符合标准的物质达到安全可靠的水平。

2.中药饮片加工:对中药饮片的真伪和质量进行鉴定,保证其药效和安全性。

3.中药制剂生产:对中药制剂进行鉴定,保证制剂的质量和药效。

4.中药研究和开发:通过中药鉴定,确定中药的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从而推动中药的研究和开发。

五、中药鉴定的发展趋势1.标准化:建立科学合理的中药鉴定标准体系,为中药鉴定提供统一的依据。

2.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如分子生物学、物质学、核磁共振等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国际化合作:加强与国际上中药鉴定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中药鉴定的水平和影响力。

以上是对《中药鉴定学》的要点进行归纳整理,中药鉴定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保障中药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药鉴定学记忆方法

中药鉴定学记忆方法

中药鉴定学记忆方法
一、分类记忆法
二、比较记忆法
在学习中药鉴定学时,往往会遇到很多形态、颜色、气味相似的中药,这时可以采用比较记忆法。

将相似的中药并列在一起,对比其区别。

例如,当学习川芎与芍药时,可以将两者的形态、气味、功效进行对比,以便更
好地记忆它们的特征。

三、联想记忆法
四、实践操练法
中药鉴定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光靠书本知识是不够的,需要
通过实践操练来加深记忆。

可以亲自去药店或中药房,观察、闻香、辨别
中药,了解其真实特征。

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参加实验课程,进行中药
的提取、炮制和鉴定。

通过实践操练,可以在亲身体验中学以致用,更加
深入地记忆中药的鉴定方法。

五、创意记忆法
中药鉴定学中有些知识需要同时掌握多个要点,这时可以采用创意记
忆法。

例如,当学习黄芩时,可以用“黄山之芩若琥珀,气味独特不可忽”这样的句子,将其特征进行串联,帮助记忆。

通过创意记忆,可以将知识
进行形象化,便于记忆和理解。

六、复习巩固法
中药鉴定学的知识点较多,很容易遗忘,因此需要进行复习巩固。


以定期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对于重要的知识和易混淆的部分要重点
加强复习。

可以通过制作复习卡片、做练习题、参加讨论组等方式进行复习,加深记忆并理清知识的脉络。

总之,中药鉴定学的记忆方法是多样的,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通过分类记忆、比较记忆、联想记忆、实践操练、创意记忆和复习巩固等方式,可以提高对中药鉴定学知识的记忆效果,进而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学习和临床实践中。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doc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引言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中药的真伪鉴别、品质评价以及标准化研究。

本复习总结旨在帮助学生和从业者系统地回顾中药鉴定学的基础知识、关键技能和最新进展。

中药鉴定学基础知识1. 中药的来源与分类中药的植物、动物、矿物来源。

中药的分类方法,如按药用部位、功效等分类。

2. 中药的性状鉴定不同类型中药的外观、颜色、气味等性状特点。

性状鉴定在中药真伪鉴别中的作用。

3. 中药的显微鉴定显微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显微结构特征的观察与分析。

4. 中药的理化鉴定物理常数测定、化学成分分析等理化方法。

理化鉴定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的重要性。

中药鉴定的关键技能1. 中药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正确采集中药样品的方法。

样品的干燥、粉碎、提取等前处理技术。

2. 中药显微结构的观察显微切片的制作技巧。

显微结构观察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析不同类型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

色谱、光谱等分析技术的应用。

4. 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中药质量评价的标准制定原则。

质量标准的实施与监管。

中药鉴定的实践应用1. 中药真伪鉴别案例分析典型中药真伪鉴别的案例。

鉴别过程中的关键点和技巧。

2. 中药品质评价不同品质中药的鉴定方法。

品质评价在中药市场监管中的作用。

3. 中药标准化研究中药标准化的意义和目标。

标准化研究的进展和挑战。

4. 中药鉴定技术的新进展最新的中药鉴定技术和方法。

新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前景。

考试准备与复习策略1. 系统复习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覆盖所有知识点。

2. 重点强化根据考试大纲,重点复习高频考点。

3. 实践操作加强显微观察、化学分析等实践技能的训练。

4. 模拟考试定期进行模拟考试,检验复习效果。

结语中药鉴定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具备扎实的操作技能。

通过系统复习和实践操作,可以有效地提高中药鉴定能力,为中药的质量保障和市场监管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学好《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学是中药专业的专业课。

在中药专业的学习中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中药鉴定学是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研究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学科。

在原有的专业基础课上进一步学习本门课程,而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它包含的知识面比较广,因此考生常反映此课不好学。

下面谈谈如何学习及考试的要求,供大家参考。

药物是入中并治疗与保健人体健康的商品。

它的真伪优劣是关系到人民防病、治病的疗效。

如果真伪不辨,以假乱真,不但不能治病可能危及人民生命安全。

因此作为中药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知识,为广大患者服好务。

当前世界范围兴起回归自然的潮流,中药的应用受到更广泛的欢迎。

我国即将进入“WTO”,和世界各国的交往更加广泛,假如假冒伪劣中药进入国际市场,不但害了病患者也有损于我国的声誉。

所以本课虽然难于掌握也要下决心学好。

如何学好中药鉴定学?第一,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中药鉴定学是应用学科,必须掌握鉴定中药材的理论与技能。

学习本课只背出是记不住的,必须要实践,才能记住理论,才能学会鉴定药材的本领。

药材的性状一定要对照药材标本来学,不然学不好。

只说考试这一方面吧,如X型题,列出药材的多项特征,有的对,有的错。

如认不准一定答错题。

显微鉴定也要看显微镜,并对照教材上的图来记,否则死背,也记不住。

理化鉴别也要在有条件下做一下。

有的考生反映中药鉴定难学,实际上是难记。

理论联系实际去学,其实并不难学。

第二,掌握规律:每一类药材都有一定的鉴定规律,因为每一类药材(植物药材)都是一个器官,植物的每一个器官都有统一的规律。

如根类根类的特点,花类有花类的特点等等。

在每一个章节的最前面概述,就谈到本节的药材鉴别特点与规律,同时还可以参考复习思考题,来帮助你学习。

第三,分清主次:本教材共收入药材三百多种,重点药材放在各章节最前面,并附有图。

非重点药材,放在重点药材后面,只收文字,未收图(因教材篇幅所限)。

重点药材是最常用的药材,或者是易混乱的药材,在鉴定上常出问题的药材,如常见伪品、混淆品、地区用药等等。

在复习时可先学好重点药材,有时间和精力再学非重点药材。

如果学不好重点药材,这门课的考试则难于过关。

下面再简单介绍一下,每味药材的各个项目如何掌握重点。

一、历史:鉴定药材等一定要参考历史,中药收载于古代本草中,经过历代不断继承、修改、增加药味与内容。

古代本草是我国的伟大宝库,学习中药必须了解本草历史变迁,所以要了解一种药材首先收载于那一种七草,这必须要背下来。

并了解从首载本草到至今的药材其来源品种是否一致,要掌握规律,将首载本草加以归类。

如常用中药或本教材重点药材最多的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的。

把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的药材归纳一下。

其余的少数药材再依次分类列出,如《唐本草》、《开宝本草》、《本草纲目》等等。

有的药材未收历史项目,即是说它未被列于古代本草中。

二、来源:来源是决定药材品种的。

药材的来源,包括工;科名、植物学名(拉丁名)、药用部分三项,本课不要求记拉丁学名,只记中文植物学名。

三、植物形态:对照科名,每一科有植共同特征,也有不同特征,如是草本、木本、藤本。

花的特征,果实的特征(果实的种类)。

这是重点。

四、产地:产地有的是地道药材、有的是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所以一定要记住产区。

五、产地加工:要记住采收期。

加工方法,一般是去泥土(根、根茎类),再晒干,要特别记住特殊的加工方法,为蒸、煮、烘干、去皮,等。

六、性状鉴别:对照实物记忆,如大小、形状、表面、断面、质地、外表特征、气、味等。

七、显微鉴别:横断面对照图学习。

一类药材有该类药材的特征。

再记住其特殊性,如有否异型维管束,它的位置存在于何部分。

有否分泌组织,分泌组织是何种类型,如乳管、油管、油细胞、油室等等。

粉末特征,要分清导管的纹理如孔纹、具缘纹、网纹、梯纹等。

一定要记住有无草酸钙结晶,结晶的类型,如方晶、柱晶、簇晶、砂晶等,把以上的导管类型、草酸钙结晶的类型总结归类加以记忆。

粉末中是否有碳酸钙结晶即钟乳体。

粉末中有否石细胞、纤维等。

八、成分:记主要成分。

有些亦可归类记忆:如哪些药材主含生物碱、甙类、蒽醌类、挥发油类(挥发油内主成分)等。

有效成分要特别记住,如乌头中的中乌头碱为主要镇痛成分等。

九、功效:因与中药学重复可一并记忆,但提到的药理作用,应记住。

十、附注:主要记住有那些伪品、混淆品等情况。

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李家中药鉴定问:中药的采收都不是很具体,应如何复习?答:应先了解各种中药的一般采收原则,如:根和根茎类一般在秋冬及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茎木类一般在秋冬两季采收;皮类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叶类多在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花类一般在含苞待放或花初开时采收;果实种子类一般果实多在自然成熟或近成熟时采收;种子类在果实成熟时采收;全草类多在茎叶茂盛时采割;藻菌、地衣、动物类采收情况不一;矿物药全年均可采收。

然后重点记特殊药材的采收时间。

如延胡索5—7月植株枯萎时采挖;枳实采收幼果,桑螵蛸在三月中旬前卵鞘未孵化时采收等等。

问:中药的加工应记些什么?答:中药的加工主要记特殊的加工方法和适用对象,如切片适应于较大的根及根茎类、肉质的果实类、坚硬的藤木类等;蒸、煮、烫适于含浆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熏硫可使药材增白、防霉;“发汗”可使药材水分向外挥发,促使药材变软、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小刺激性;干燥适于大多数药材,干燥的方法有烘干、晒干、阴干等。

《中国药典2000版》规定,凡烘干、晒干、阴干均可以,用“干燥”表示。

晒干适于不宜用较高温度烘干的;低温干燥(一般不超过60℃);烘干,晒干均不适宜的,用“阴干”或“晒干”表示,少数则用曝晒或“及时干燥”。

如厚朴、杜仲、玄参、茯苓等需“发汗”。

红参、延胡索、天麻等需蒸、煮、烫等。

这一节的举例,结合各论中具体药材总结归类。

问:中药的贮藏与《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中的中药的贮藏内容有何区别?答:这一节的内容在《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一书中都有,如果这两科在同一年考,或《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已考过或已学过,此节内容可忽略,因那本书讲的更详细些。

问:中药的拉丁名又不考,还用记吗?答:这章主要是了解中药拉丁名的一般组成和命名原则即可。

组成原则:即药用部位名(用第一格)和药名(用第二格)组成。

药名则为植物或动物的拉丁属名,或种名,或属种名,少数用俗名。

命名原则:一属中只有一个品种作药用,或一属中有几个品种作同一药材使用时,一般采用属名命名,少数依照习惯采用种名命名。

同属中有几个品种来源,分别做不同药材使用的,则用属种名命名。

若某一药材习惯上已采用属名作拉丁名时,则一般不再改动,而把同属其他种的药材用属种名,以示区别。

药用部位如包括两个不同部位时,则把主要的或多数地区习用的列在前面,中间用et(和)seu(或)相连。

药材收载不同属植物时,以两个属名命名,并以seu连接。

拉丁名中如有形容词形容药用部位时,则列于最后。

中药鉴定(2)问:历年考试的重点在哪里?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书分总论、各论。

各论中又分重点药材、熟悉药材和了解药材。

重点药材一般包括来源、产地、采收加工、性状鉴别、显微鉴别、成分、理化鉴别7项内容,有些药材还有附注;熟悉药材包括来源、性状鉴别和成分3项内容;了解药材包括来源和性状鉴别2项内容。

从历年考试试题情况来看,总论约占7%~10%,根和根茎类一章约占40%~43%,茎木类→矿物类十一章共占50%左右。

其中重点药约占总分的60%。

所以重点应放在重点药材上,而根和根茎类中药是重点药的重点。

因这些药材涉及的内容广,考点多,适合出A、B、C、X型题。

从历年考试内容分析,考点主要在:①总论部分第三章中常见的加工方法和第五章中药的鉴定。

②来源中科名考的最多,其次是药用部位,植物中文名考的很少。

③产地主要是地道药材的主产地。

④采收加工主要是特殊的采收和特殊的加工方法。

以上多出A或B型题。

⑤性状描述易出X型题,经验鉴别术语或主要特征易出A或B型题。

⑥显微横切面从外到内记部位的易出X型题,主要特征易出A或B型题。

粉末特征可出A、B、C、X型题。

⑦成分类型主出A或X型题,主要成分和有效成分易出A或C型题。

⑧理化鉴别易出A或B型题。

另外注意,C型题较灵活,它可与其他特征配合出题;X型题需相关内容较多,在性状描述、显微横切面、粉末主要特征、主要化学成分类型及在不同药材之间含有相同内容时,如药材的来源中科名相同、或药用部位相同、或成分相同等等也可出X型题。

复习时应根据内容和题型要求横纵贯通抓住重点。

问:各论的第六章根及根茎类概述应掌握那些内容?答:根及根茎是植物的两类不同器官,具有不同的外形和内部构造。

由于很多中药材同时具有根和根茎两部分,两者又互有联系,为便于比较,将根和根茎类中药并入一章,分别叙述。

(注:概述对以后鉴定药材有指导意义并可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第一节根类中药一、性状鉴别就根部而言,没有节、节间和叶,一般无芽。

根通常为圆柱形或长圆锥形,有的肥大为块根,呈圆锥形或纺锤形等。

双子叶植物根一般主根明显;根横断面有一圈形成层环,环内范围较环外范围大,中央无髓部。

单子叶植物根横断面有一圈内皮层环,环内范围较环外范围小,中央有髓部。

有的断面可见分泌物散布。

二、显微鉴别1.双子叶植物根一般均具次生构造。

最外层大多为周皮。

少数根类中药无周皮而有表皮或为后生表皮、后生皮层;这些根的内皮层均较明显。

双子叶植物维管束一般为无限外韧型。

形成层连续成环;射线较明显;初生木质部位于中央。

双子叶植物根一般无髓。

另要注意,有无异常构造,存在部位和排列方式;2.单子叶植物根一般均具初生构造,最外层为一列表皮细胞,无木栓层,少数根的表皮细胞形成根被。

皮层宽厚,内皮层及凯氏点通常明显。

中柱与皮层的界限分明,直径较小。

维管束为辐射型,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呈辐射状,无形成层。

髓部通常明显。

其次有无厚壁组织、分泌组织、草酸钙结晶等及其它们的存在部位、类型、多少等均是重要的鉴别特征之一。

第二节根茎类中药一、性状鉴别根茎包括根状茎、块茎、球茎及鳞茎等,药材中以根状茎多见。

在外形上与地上茎一样有节和节间,单子叶植物尤为明显;侧面和下面有细长的不定根或根痕。

双子叶植物根茎横断面外表面常有木栓层,维管束环状排列,中央有髓部。

单子叶植物根茎横断面可见内皮层环纹,皮层及中柱均有维管束小点散布,髓不明显。

有的断面可见分泌物散布。

二、显微鉴别根茎的横切面鉴别,应根据维管束类型和排列方式,决定其为双子叶植物根茎、单子叶植物根茎还是蕨类植物根茎。

1.双子叶植物根茎一般均具次生构造。

与地上茎相似。

外表常为木栓层,少数有表皮。

有的有初生皮层,皮层有根迹或叶迹维管束,内皮层多不明显。

中柱外方部位有的具厚壁组织。

维管束大多为无限外韧型,环状排列,中央有髓部。

另注意有无异常构造,存在部位和排列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