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主题阅读卷含答案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卷一、(共9小题,满分70分)1.(8分)看拼音,写汉字。
(1)今天,爸爸妈妈都去上班了,我dúzì一人在家。
(2)今年暑假我去了ōu zhōu的一些地方。
(3)妈妈的画被我bǎo cún了起来。
(4)万里长城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zhìhuì。
2.(12分)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形态名扬戏珠学富遥望清清3.(6分)比一比,组词语。
佳住洲州魂魄4.(6分)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反义词。
(1)妈妈的手很粗糙..,再也找不回以前的,那是为我们操劳的结果。
(2)脱掉的冬装,换上了既轻便..又鲜艳的春装;小鸟们从家里飞了出来,唱着动听的歌,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5.(6分)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这座桥不但..美观。
(用加点词语写句子)..坚固,而且(2)在我国古代灿烂的艺术宝库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换一种说法)(3)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
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6.(6分)按课文内容填空。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是代的,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赵州桥的设计不但,而且,是我国建筑史上的宝贵遗产。
(3)《纸的发明》中,发明的造纸术成为我国“四大发明”之一。
7.(5分)口语交际。
许鸣非常贪玩,经常因为打电脑游戏而忘记做作业。
假如你是他的同学,你会怎样劝告?8.(8分)课内阅读。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
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悠闲:(2)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主题阅读——连续观察(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人教部编版四班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连续观看建议时间:30分钟小小蜗牛的隐秘①今日下午,我在院子的草坪里捉到了10只蜗牛。
②这10只蜗牛,外壳很薄,软软的身体在地上蠕动着,两只触角一伸一缩,一旦发觉有“敌人”,就马上把身子缩进“屋子”里。
总之,它给人的印象就是慢吞吞,反应迟钝。
③我为它们预备了一个纸盒子当作屋子,几片菜叶是它们今日的晚餐。
我()地看着它们,期盼它们毫不客气、()地享受我的款待。
④可是,没想到它们只是碰了碰菜叶就调转头爬走了。
我很绝望,心想:这些小东西怎么这么不领情!⑤我生气地走开了。
过了一会儿,我忍不住又回来看它们。
咦?这回我发觉,那菜叶边上缺了一个大角。
哈哈,小东西,原来刚才你们是怕羞,见我在旁边不好意思吃呀!⑥不久,菜叶全被蜗牛吃光了。
饱餐一顿之后,它们开头闲适地闲逛。
就在它们移动的时候,我看到它们的身后留下一条“银带子”。
我古怪地把几粒沙子撒在上面,发觉沙子都被黏住了。
这些黏糊糊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⑦我抓紧查阅了《儿童百科丛书》,最终找到了答案,原来这些黏糊糊的东西是蜗牛的排泄物,它们有助于蜗牛的爬行。
⑧为了知道蜗牛的眼睛和嘴巴在哪里,过了一段时间,我又把一片白菜叶放在蜗牛的面前。
只见蜗牛很快地伸出一对较长的触角碰了碰,接着便()地吃起来。
这下我才知道:蜗牛的大触角有眼睛的功能。
⑨真没想到,小小的蜗牛也有那么多的隐秘啊!1.【运用词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中。
(填序号)A.狼吞虎咽B.目不转睛C.慢条斯理2.【归纳方法】作者在观看蜗牛时,所运用到的方法有()(多选)A.用眼看B.用耳听C.认真想D.查阅资料3.【品析内容】结合短文内容,完成下列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蜗牛的外壳很硬,身体很软,两只触角可以伸缩。
B.蜗牛开头不吃白菜叶,是由于它不宠爱吃。
C.蜗牛身后的黏糊糊的东西是它的排泄物。
D.蜗牛的触角有嘴巴的功能。
(2)作者在观看蜗牛的过程中,心情有什么变化?依据短文内容完成表格。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传统文化》单元整体活动学习案+教学设计+点评
三年级下册 三单元 “中华优秀传统 ” “素养-活动”教学设计一、双主题内容定位分析: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即学会问为什么。
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本单元在精读课《赵州桥》、略读课《一副名扬中外的画》中都都凸显了语文要素的学习。
《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通过例子帮助学生体会单元语文要素。
二、学情学段分析经过一、二年级的学生,三年级的学生字词积累、阅读经验、理解文本的方法都有所积累。
三年级上册曾学习过“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主要是从理解内容的角度提出的,而本单元主要是从学习表达的角度提出的。
知道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一段话的具体方法,不仅能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而且也为学生进行“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习作实践提供方法上的引导。
本单元教学,通过古诗等了解传统文化节日、通过其余的课文了解我国的其他传统文化。
三、 设计框架四、框架说明主题任务三、《跨越千年的相会》教学设计——《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活动素养点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二、目标任务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和魅力,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三、评价办法1、朗读展示。
2、设计导游词,自由解说。
四、活动组块设计(一)活动:争当朗诵达人目标任务:通过反复诵读,增进对文本的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豪与热爱之情。
活动工具:举手活动规则:1、个人:听范文,个人练习读(同桌互读,扫清障碍)。
2、小组:小组内共读(商定朗读形式、参评组员)3、全班交流、比赛读:选出朗读达人3组,授予“朗读达人”称号。
(每个小组进行全班展示,依据活动评价标准举手表决、投票选出)活动评价标准:读准字音☆读出感情☆☆☆配上表情、动作☆☆☆☆☆活动小结:交流朗读技巧;全班自由练读、齐读。
(二)活动:我是小导游目标任务:通过设计导游词,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单元主题训练卷及答案(全册)
第一单元主题训练卷一、主题感悟。
(40分)1.可爱的植物《荷花》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1)选段写了荷花的三种姿态:______开、______开、______开。
(6分)(2)“冒”字突出了( )。
(2分)A.白荷花的生机勃勃。
B.荷叶的生机勃勃。
(3)请用“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爱的动物《燕子》(1)一身______羽毛,一双________尾巴,一对____________翅膀,凑成了那样________的________的小燕子。
(5分)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来描写小燕子的外形,突出了小燕子的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小燕子的__________之情。
(5分)(2)《燕子》一文写了___________。
(多选,4分)A.燕子的外形美B.春之美C.燕子的飞行美D.燕子的歇息美3.昆虫的秘密《昆虫备忘录》(1)________和________都有复眼,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__________。
(3分)(2)有的瓢虫吃蚜虫,是________;有的瓢虫吃马铃薯嫩叶,是__________。
(2分)(3)________是昆虫里的霸王。
(1分)4.美丽的画面《古诗三首》(1)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中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2)《惠崇春江晚景》描写了______(季节)的________景色,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心情和对________的赞美之情。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练习试题(附答案)
快乐读书吧一、《伊索寓言》是谁写的?()A.(古希腊)伊索B.(法国)卢梭C.(古埃及)拉•封丹D.(意大利)亚米契斯二、下列哪个故事不是选自《伊索寓言》?()A.狐狸和葡萄B.蝉和狐狸C.白雪公主D.牧童和狼三、《狐狸和乌鸦》出自()。
A.《拉·封丹寓言》B.《安徒生童话》C.《克雷洛夫寓言》四、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是含有较强讽刺性和劝诫性的故事。
B.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本文就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C.寓言故事一般篇幅较小,语言精辟简练,故事性强。
五、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是()A.《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有很多家喻户晓的寓言,如《画蛇添足》《郑人买履》等。
除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还可以读读其它国家的寓言,如《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
B.克雷洛夫是俄国最杰出的寓言作家。
他的作品丰富了俄罗斯的文学语言,普希金称他是当时“最富有人民性的诗人”。
C.《克雷洛夫寓言》是俄国杰出寓言家克雷洛夫的作品集,讲了很多动物和植物的故事。
如《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橡树和芦苇》……D.《伊索寓言》这部寓言集就像一个奇妙的动物王国,讲述了很多动物身上发生的趣事。
如《乌鸦喝水》《牧童和狼》《守株待兔》……六、连一连。
伊索寓言古希腊《狼和小羊》克雷洛夫寓言俄国《狐狸和葡萄》中国古代寓言中国《猴子捞月》七、文学积累。
1.中国古代寓言凝结着中华民族的____。
这些寓言故事题材____,形式活泼。
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____,可以是____,也可以是植物。
故事多借用____手法,使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但仍需要自己去理解、思考。
2.伊索寓言包含很多_____的民间故事,内容大多与动物有关。
书中讲述的故事_______,刻画出来的形象_______,每则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_____,或揭露和批判社会矛盾,或抒发对人生的领悟,或总结日常生活经验。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主题阅读童话世界(含答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童话世界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主题达标。
(29分)1.观察下面汉字的特点,根据提示分类。
(8分)①叼②嘎③吼④嚼⑤喊⑥嗡(1)表示模拟事物的声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示吃的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读一读,照样子,写一写。
(12分)伸——(申)(申请)——(神)(神仙)界——()()——()()教——()()——()()怜——()()——()()3.三(1)班在开展“奇妙的童话王国”读书主题活动。
活动推荐词有三处错误,请用修改符号修改。
(9分)《拇指姑娘》这篇童话是丹麦作家安徒生。
当鸟儿带拇指姑娘飞到一个湿暖的国度时,她看到树林里到处挂着柠檬、橙子和花生。
二、主题探究。
(24分)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4分)(1)《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________次擦燃了火柴,先后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幻象与现实的强烈对比,更突出小女孩命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一定会很好》一文中,种子一生经历的变化是:种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红头的“旅行”过程,填写线路图:牛嘴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牛嘴里出来。
2.下列关于童话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4分)A.在童话里,我们能认识很多奇特的朋友。
B.童话里的植物、动物虽然会和人一样说话,但没有喜怒哀乐。
C.童话故事都充满了丰富的想象。
D.童话故事会给我们很多启示。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主题阅读——有趣的故事(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主题阅读——有趣的故事(一)爱动脑筋的孩子华佗是我国古代的名医。
华佗七岁时,父亲就去世了。
他每天帮助母亲打柴、放牛、养蚕。
有一天,华佗和几个小朋友一起摘桑叶,一位老爷爷路过,问他们:“谁能摘下树顶上的叶子?”小朋友们抬头一看:树那么高,树顶上的枝条那么细,根本上不去呀!华佗想了想,找来一根绳子,在绳子一头拴了一块石头,把石头抛过枝条,枝条就被压弯了。
他又用双手使劲拽绳子,枝条更低了。
这样,他就摘到树顶上的叶子了。
老爷爷笑了___说___这孩子爱动脑筋___好___我就收你做徒弟吧___原来___老爷爷就是当地有名的蔡医生___(1)给文中最后一段加上标点符号。
老爷爷笑了________说________这孩子爱动脑筋________好________我就收你做徒弟吧________原来________老爷爷就是当地有名的蔡医生________(2)从文中找出几个带“扌”的字,模仿一下它们的动作。
(3)按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方法提示:认真读文章,找出相关的语句来回答。
]①华佗是什么时候的人?他是干什么的?②华佗是怎样解决老爷爷提出的问题的?③为什么老爷爷只收华佗做徒弟,而不收其他的孩子?(4)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小时候的故事呢?读了这些故事,你想过长大后要干什么吗?为了实现你的理想现在该如何做呢?写一写吧。
(二)小白兔盖楼一只小白兔要盖一座楼房,去找公鸡商量。
公鸡说住二楼好,冬暖夏凉。
动工这天,小白兔早早地就来到工地干活。
山羊劝他把地基打好。
他说:“不要紧,我住二楼。
”过了几天,楼房盖好了。
一天傍晚,下了一阵大雨,房子下面的土块变成了泥浆(jiāng),楼塌(tā)了。
小白兔又找来山羊伯伯,请他教一教盖楼,山羊伯伯说:“你记住,不管盖什么房子都要打好基础。
”小白兔记住了。
(1)文中有一对反义词,你能找出来吗?(2)小白兔要盖楼房,________和________分别都给它出主意。
三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第三单元课外拓展阅读技巧专项提升 (部编版,有答案)
在鲁迅的全部生活中,书籍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被人称为"爱书如命"的人。
幼年时期的鲁迅,随着识字渐渐多起来,就开始攒钱买书。过年时,大人给了他"押岁钱",他总舍不得随便花零花,一点一点攒起来买书看。成年以后,鲁迅阅读的范围更加广泛了,他对于买不到的稀有的好书,就新自动手,一笔一画地把它抄下来。显然,抄书使他得益匪浅。鲁迅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能够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关的。在鲁迅博物馆里,陈列着一盒修书的工具,鲁迅就是用这些极其平常的东西进行修书,使得他的书历久常新,没有一册书里有污损,也没有一册书是破散的。
世界各地的特色“端午”
19.端午节已有________多年பைடு நூலகம்史。它的由来,最受认同的是纪念________说。
20.在晋代,______被定为端午节食品,在_______代开始出现蜜饯粽。在端午,英国的__________、马来西亚的裹粽比赛、韩国的________端午祭都很有特色。
21.端午节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_______的节日。我们是从______年开始在端午节这一天放假的。
一枚扣花
星期天,妈妈带我上街。我特意拿出生日时姑姑送给我的扣花戴在胸前。这扣花可真漂亮,一颗颗晶莹的水晶石镶嵌在金孔雀形的扣花里。动一动,“金孔雀”就闪闪发光,非常惹人喜爱。
街上人山人海,商场的人更多。我和妈妈好不容易才挤进柜台。正当我被五颜六色的衣料吸引时,肩膀被推了一下。我气得猛一回头,冲着推我的那人嚷道:“挤什么?”没想到那人不但不恼,反而微笑着对我点点头,用手指着我的前胸,嘴里一个劲地“啊,啊……”并招手要我出去。我低头一看,糟糕!我的扣花没了!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提升训练
民艺一绝——南阳烙画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类文阅读拇指姑娘(节选)整个夏天,可怜的拇指姑娘形单影只....,住在这个巨大的树林里。
她用草叶为自己编了一张小床,把它挂在一片大牛蒡(bànɡ)叶底下,好使得雨不淋到她身上。
她从花里取出蜜来作为食物,她的饮料是每天早晨凝结在叶子上的露珠。
夏天和秋天就这么过去了。
现在,冬天——那又冷又长的冬天——来了。
那些为她唱着甜蜜的歌的鸟儿现在都飞走了,树和花都凋(diāo)零了。
那片大的牛蒡叶——她一直是在它下面住着的——也卷起来了,只剩下一根枯黄的梗子。
她感到十分寒冷。
因为她的衣服都破了,而她的身体又是那么瘦削和纤细——可怜的拇指姑娘啊,她一定会冻死的……在她现在来到的这个树林的附近,有一块很大的麦田,不过田里的麦子早已经收割了。
冻结的地上只留下一些光秃秃的麦茬(chá)儿。
对她来说,在它们中间走过去,简直等于穿过一片广大的森林。
啊,她冻得发抖,抖得多厉害啊!最后她来到了一只田鼠的门口。
这就是一棵麦茬儿下面的一个小洞。
田鼠住在里面,又温暖,又舒服。
她藏有整整一房间的麦子,还有一间漂亮的厨房和一个饭厅。
可怜的拇指姑娘站在门口,像一个讨饭的穷苦女孩子。
她请求田鼠施舍一颗大麦粒给她,因为她已经两天没有吃过一丁点儿东西了。
(选自《安徒生童话》,有删改)1.【理解词语】想象第1自然段中拇指姑娘无论做什么事都只有她一个人的情景,我知道加点的“形单影只”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文要素】根据故事内容填空,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拇指姑娘的床是用______________编的,她把______________当作自己的房子,把_ _____________当作食物,把______________当作饮料。
3.【语言运用】拇指姑娘请求田鼠施舍一颗大麦粒给她,请想象一下她会对田鼠说些什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单元主题阅读试题及答案(全册)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试题春·诗如诗的春天到来了!“赤栏桥外柳千条”,如今的柳树枝条异常繁茂。
瞧,学校里红桥一带,万丝千缕的垂柳,洋洋洒洒的,像有着一头灵动飘逸的秀发的少女。
她们抬起头,挑逗着云朵,让云朵“吱吱”发笑;她们伸出胳膊,拦住过路的鸟儿,让他们以一首空灵美妙的歌谣作为买路钱。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远望春天的桃花,紧密地挨着,个个都抿着嘴含羞地笑着;近瞧却又活泼了起来,像脸蛋红扑扑的顽皮小孩。
她穿着一条夹带着些莹白的粉裙子,鲜嫩欲滴,还戴着一顶鹅黄的小帽子,煞(shà)是可爱。
花朵底部的翠色积攒了整个严冬的希望,不知被哪一位画家的笔尖带过,花朵就一下子全然迸(bènɡ)发了。
“潭面无风镜未磨”,是的,春水初升,冬日沉郁苦闷的冰已渐渐化去,呈现出春水清澈见底、活力四射的样貌。
暖阳将粼粼金粉撒在水面,水开始回暖,升温,氤(yīn )氲(yūn)着一层又一层的水汽。
初春时春风不常光顾,水面就一如既往的平静,像未出阁的少女的铜镜。
它还将看到的春景画在自己身上,青山环绕,白云悠然,天空澈蓝——这是另一个春天!“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新燕带着希望飞回来了。
它们尖硬黝(yǒu)黑的嘴中叼着用来筑新巢的枝条,可爱的小翅膀上下舞动,感受着春天空气中的轻盈舒畅,优雅的燕尾将天空裁成一个个小三角。
“叽叽!啾啾!”春日如此美好,何不与燕子一起欢唱呢?春日,就如同唐诗宋词一般美好,带给我们希望、力量。
1.【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洋洋洒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提取信息】读一读短文,填写下面的表格。
段落描写对象引用的诗句第2自然段柳树赤栏桥外柳千条第3自然段第4自然段第5自然段3.【品析句子】读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把句子写得优美生动的。
第3单元主题阅读(知识梳理+精选阅读)三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版
部编版三下第三单元主题阅读【知识梳理】知识点:了解文章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本单元的文章都是在介绍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古诗三首》品读这三首古诗,看看它们分别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联系生活实际,收集相关资料,感受不同节日的习俗和节日氛围吧!《纸的发明》仔细读课文,了解不同时代纸的特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把纸的发明过程写清楚的,说说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有哪些优点。
《赵州桥》读课文,了解赵州桥有哪些独特的地方,作者又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特点写清楚的。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了解《清明上河图》上画了些什么,以及作者是怎样把画上的内容介绍清楚的。
说一说《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的原因。
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并收集整理传统节日的资料,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重点句子: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该段)的主要内容。
知识点补充:说明文专题阅读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依据说明对象与目的的不同,说明文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说明事物的文章,如介绍某一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等;一类是说明事理的文章,如解释事物隐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
总起句在一篇文章中,可以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在一篇文章中,可以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在一篇文章中,可以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出现在文章的过渡句总结句说明文的阅读要点1.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形态、性质、功能等方面。
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比较明显,可以通过看标题、抓首段、抓结尾段、找关键句的方法来确定。
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可以抓首括句和中心句,也可以对文中的关键语句进行摘要组合。
2.理清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以下几种:(1)空间顺序接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从整体到部分依次说明。
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的说明文常使用这种顺序,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
三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三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部编版
第三单元主题阅读(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文段一小苏希原想变成大人后,能尽情玩耍,自由游逛,没人来管束他。
可是这天早晨起床后,却没有了玩的兴致。
他不敢像以往那样,跳进水塘里去游泳,因为担心着凉、发烧;他想试着爬树,昨天还像小松鼠一般轻松敏捷;可今天,他刚刚拽住一根树枝,树枝就因承受不住他的重量折断了,扑通一声,他摔倒在地。
行人瞧见这个老头儿的行为,都捧腹大笑。
(节选自《愿望的实现》)文段二祥儿的胡琴拉得越来越好,拉出来的调子越来越奇妙。
他的调子不是泉水的,不是风的,也不是小鸟的,他把三种曲调融合在一起,产生了新的曲调,好像把几种颜色调和在一起,成了新的颜色一样。
他常常去看泉水,看泉水睡醒了没有。
泉水对他说:“你的曲调比我的好听多了。
拉一曲给我听,催我睡着吧!”他常常去看风,跟风谈心。
风对他说:“你的曲调胜过了我的。
拉一曲给我听,让我高兴高兴吧!”他常常去看小鸟跳舞,听小鸟唱歌。
小鸟对他说:“现在你可以教我了。
拉一曲给我听,让我学会你的新曲子吧。
”祥儿听他们这样说,心里快乐极了,就尽量把自己新编的曲调拉给他们听。
泉水听着,安静地睡着了;风听着,微微地笑了;小鸟一边听,一边跟他学。
(节选自《祥哥的胡琴》)文段三长儿这么想着,奇怪极了,他觉得自己已经进了花园,站在花坛旁边。
鲜红的花堆得山一样高,只看见一片红色。
他发现所有的花都在笑,默默地对着他笑。
从笑着的花上淌下一滴一滴又香又甜的蜜,流到地面都凝成一颗一颗红色的香糖。
他的舌尖好像已经尝到了甜味。
他想拾一颗糖送进嘴里,再一看,这不是糖,而是鲜红的果子。
果子也好,他拾了一满怀。
又想到花儿不能不采,他放下果子去采花。
一枝半开的,正好插在母亲床头,他采了搂在怀里;一枝比较小,正好扎在帽檐上,他采了插在口袋里;一枝挺茂盛,正好种在自家门前。
他举起手正要采,忽然“嘟嘟”一声,汽车的吼叫把他给唤醒了。
原来他还在花园门口,并没走进花园一步。
(节选自《花园外》)1.【提取信息】阅读文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2023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训练(含答案)部编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训练(一)春节①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俗称“过年”。
除了部分少数民族有自己的年历,各自过自己的年节外,其他各民族都同汉族一道过春节。
②“年”的最初含义来自农业,谷子一熟为一年。
各个朝代过年的具体时间也不尽相同,夏朝以正月初一为年,商朝以十二月初一为年。
到了西汉,汉武帝恢复了夏历,以正月初一为岁首(年)。
古时候称正月初一为“元旦”,而不叫“春节”,“元”就是开始,“旦”是指早晨,也就是一年的第一个早晨。
③春节是最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喜庆气氛的传统节日。
每当节日来临,从城镇到乡村,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有卖年画春联的,有卖灯笼爆竹的,有卖窗花脸谱……这“年”从腊月二十三一直过到正月十五。
特别是在农村,过年的气氛更热烈,大年三十要守岁,包饺子,贴春联,放爆竹;大年初一要走亲访友拜大年……④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凶恶的怪兽,长着血盆大口,人们叫它“年”。
每到腊月三十,它便出来吃人。
一个腊月三十的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恰巧有两个牧童在比赛甩鞭子。
“年”忽听半空响起啪啪响声,吓得望风逃窜。
“年”窜到另一个村子,它朝门缝里一望,那亮闪闪的灯光,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得溜了。
后来大家才知道“年”怕响、怕光。
人们为了保护自己,想出了许多抵御“年”的方法,这些方法逐渐演化为过年的风俗。
如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放爆竹,这大概是从牧童赛鞭子演变而来的。
又如旧时把“对联”叫“桃符”,意思也是为了驱逐邪恶,后来才改叫“对联”或“春联”。
再如,腊月三十全家人吃年夜饭,除了准备同猛兽搏斗外,还有庆祝丰收的意思。
1.第③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请用“”画出来。
2.第④段中出现“如”“又如”“再如”,下面哪一项是对它们的作用分析正确的()A.使读者更清楚春节习俗的演变B.形象地写出了春节的特点C.为了表达人们的美好祝愿D.清楚地介绍“年”怕什么3.读完文章后,为什么人们用“放爆竹”的方法来抵御“年”呢?4.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 附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了解文章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一)中国结(节选)中国结,是民间艺人的杰作。
一根根红色的丝绳,经他们的巧妙编结,成了巧夺天工的工艺品。
如果再配以各种饰品,如鱼,如古钱,如十二生肖,那更是变化无穷,令人叹为观止。
中国结()造型完美,( .)寓意丰富。
它或象征着幸福,或隐喻着爱情,或呼唤着友谊,或赞美着生命;有的是喜庆的标志,有的是智慧的图腾;它烘托着欢乐,燃烧着热情……总之,它代表着祥和,代表着幸福,代表着中国人对未来的憧憬。
中国结表现着中国心,饱含着中国情。
1.【填关联词】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语文要素】第2自然段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在文中画上“____”。
3.【语言表达】中国结已走出国门,受到了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请你为它设计一条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
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灯节”。
过元宵节,有吃元宵和观灯的习俗。
元宵以糯米粉为皮,内裹果料糖馅,圆圆的,是“团圆”的象征。
元宵观灯始于公元一世纪,沿至当代仍在各地盛行。
1.【词语理解】画线句子中两个“元宵”的意思相同吗?请你解释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判断】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面的诗词和元宵节无关的是()A.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新版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
新版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
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
梁龙的身体很长,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走起路来,好像是一架移动的吊桥。
剑龙的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尾巴上还有四支利剑一样的尾刺。
三角龙的脸上有三只大角,一只长在鼻子上方,另外两只长在眼睛上方,每只角都有一米长。
——这样的脸型,让任何动物都望而生畏。
(1)根据意思写词语形容事物巨大的样子。
________声音非常大。
________让人看到就害怕。
________(2)这一段是围绕________来写的,具体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种恐龙。
这几种恐龙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庞然大物;轰响;望而生畏(2)恐龙的种类;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雷龙是个庞然大物;梁龙的身体很长;剑龙的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三角龙的脸上有三只大角【解析】【分析】(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课文中了。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故答案为:(1)庞然大物、轰响、望而生畏(2)恐龙的种类、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雷龙是个庞然大物、梁龙的身体很长、剑龙的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三角龙的脸上有三只大角【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2.课外阅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1.【提取信息】这份小报摘抄的都是与____________这个传统节日有关的知识。
2.【提取信息】这份小报是围绕()来介绍这个传统节日的。
(多选)A.与端午节相关的古诗B.端午节的来历C.端午节的别名D.部分地区端午节的习俗3.【知识拓展】结合材料,小报中“端午节古诗”的内容都与()有关。
A.李白B.孔子C.屈原D.苏轼4.【分析判断】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安康市端午,古代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
()(2)端午节没有其他别名,只有“端午节”这一个名称。
()5.【语言运用】在这个传统节日里,你和家人会做些什么呢?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夜①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②?故乡今夜思千里③,霜鬓④明朝又一年⑤。
【注释】①除夜:除夕之夜。
②转凄然:变得凄凉、悲伤。
③思千里: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
④霜鬓:鬓发斑白。
⑤明朝又一年:明天天亮又是新一年的开始,而自己还不能回家。
1.【分析判断】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这首诗描写的节日是春节。
()(2)诗人所在的地点是家乡的旅馆。
()(3)“霜鬓明朝又一年”中,“明朝”的读音是mínɡ cháo。
()2.【提取信息】诗中有一个词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请用“”在诗中画出来。
3.【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的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感悟情感】这首诗表达的情感不包括()。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答案1.《颐和园》片段,完成练习。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1)颐和园长廊的的特点是________。
(2)为了说明长廊的特点,作者采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
(3)《颐和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景方式,在本段中能体现这一方法的词语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1)长、还有长廊柁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房间多。
(2)列数字;作比较(3)进了;绕过【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
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长、还有长廊柁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房间多。
(2)列数字、作比较;(3)进了、绕过【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一)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别的树木容易招虫。
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
它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
||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山大佛
我国有一座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四川的乐山大佛。它地处四川省乐山市,位于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是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的一尊大佛,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称。
乐山大佛形象生动,气魄雄伟。佛像坐东面西,双眼似睁似闭,面容慈祥,双手扶膝,安然端坐。整个造型比例匀称,体态庄严。它高71米,仅头部就有10米宽,双肩的距离为28米,耳长7米,耳朵里可以藏进几个人,一只脚背上竟可以站一百多人。真是“头大与山高,足宽踏浪涛。千年仍未老,静坐看朝朝!”
名称
数量
活跃范围
类别
天敌
大熊猫
2000只
中国
熊类
狼、黄喉貂等
朱鹮
不到500只
中国
鸟类
乌鸦、杜鹃
雪豹
1000只以下
中国西藏
豹类
人类
1.【提取信息】以上阅读材料中提到的是()
A.已经灭绝和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
B.可爱的野生动物。
C.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
2.【分析推理】阅读材料,完成练习。(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1.【词语理解】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络绎不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世无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取信息】认真读文章,读懂每一自然段的内容。照样子找出关键词句,填一填表格。
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是龙舟竞赛,比赛的队伍在热烈的鼓声中划着他们多彩的龙舟前进。宋代爱国诗人文天祥就曾描述:“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端午节时最受欢迎的食物就是粽子,粽子是用米包着肉、花生、蛋黄及其他材料,再以竹叶包裹而制成的。
农历五月,也就是端午节所在的这个月份,对中国人而言,除了纪念屈原,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意义。许多中国人相信五月是一年中最容易引发疾病的危险时节,因此许多家庭会将一种特别的植物——艾草挂在门口,用来驱除灾害和疾病。人们还会挂带香包,这种香包是用含有多种香味的药用植物做成的,也可以保护人们远离疾病。
“潭面无风镜未磨”,是的,春水初升,冬日沉郁苦闷的冰已渐渐化去,呈现出春水清澈见底、活力四射的样貌。暖阳将粼粼金粉撒在水面,水开始回暖,升温,氤(yīn)氲(yūn)着一层又一层的水汽。初春时春风不常光顾,水面就一如既往的平静,像未出阁的少女的铜镜。它还将看到的春景画在自己身上,青山环绕,白云悠然,天空澈蓝——这是另一个春天!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远望春天的桃花,紧密地挨着,个个都抿着嘴含羞地笑着;近瞧却又活泼了起来,像脸蛋红扑扑的顽皮小孩。她穿着一条夹带着些莹白的粉裙子,鲜嫩欲滴,还戴着一顶鹅黄的小帽子,煞(shà)是可爱。花朵底部的翠色积攒了整个严冬的希望,不知被哪一位画家的笔尖带过,花朵就一下子全然迸(bènɡ)发了。
(2)初春时春风不常光顾,水面就一如既往的平静,像未出阁的少女的铜镜。
作者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让我感受到了春水_______的特点。
4.【梳理内容】按照文章的描写顺序,试着给图画排排序吧!
①②③④
()→()→()→()
5.【语言运用】读一读文中画“______”的句子,先填空,再试着仿写一种动物的活动。
关于中秋节的神话传说非常多,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二)
端午节,又称五五节,因为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初五。
端午节的由来是这样的:古代中国有一位博学多闻的官吏屈原,他是一位爱民而且受到尊崇的官吏,却被一位嫉妒他的官吏陷害,他在忧郁的情况下投汨(mì)罗江自尽。出于对屈原的爱戴,汨罗江畔的居民匆忙划船在江内寻找屈原,并且将米丢入汨罗江中,以平息汨罗江中蛟龙的怒气。他们的行为,直到今天仍然被人们传颂纪念。唐代诗人文秀赞曰:“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乐山大佛在唐代开始修凿,人们爬上高山峻岭,攀登悬崖峭壁,一锤锤地凿,一刀刀地刻,花了整整90年才凿刻完工。佛像经过一千多年的风霜雨露,至今仍然身形完好,端坐安详。
这座石刻大佛被人们誉为世界艺术珍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多次拨款维修乐山大佛。现在每天来这里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人们登上凌云山峰,无不赞叹这尊举世无双的大佛坐像。
4.【小试身手】仿照下面的句子,简要介绍一种节日食品或地方特色食品的制作过程。(提示:如饺子、煎饼、麻花等)
例:粽子是用米包着肉、花生、蛋黄及其他材料,再以竹叶包裹而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梳理内容】读文段,梳理文章的内容。
(1)文段(一)主要介绍了中秋节的________,结尾处简单介绍了有关中秋节的____________。人们在中秋节的习俗有________、________等。
(2)文段(二)主要介绍了端午节的________和________。端午节的习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1)乐山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这套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佛像不至被雨水侵蚀。
(2)①③⑤⑥②④
4.香港东方之珠状状同学们班里的小诸葛
微群阅读
1.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节分端பைடு நூலகம்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2.(1)由来神话传说吃月饼赏月
(2)由来习俗龙舟竞赛吃粽子挂艾草挂带香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依次从大佛的哪些部位介绍了排水系统的设计巧妙?根据课文内容排列顺序。(写序号)
①头部②两耳背后③衣领和衣纹皱折
④胸部背侧⑤正胸靠向左侧⑥右臂后侧
() () () () () ()
3.C
4.饺子是用面皮包着肉馅或蔬菜馅,下锅煮熟而食的一种中国传统美食。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春·诗
如诗的春天到来了!
“赤栏桥外柳千条”,如今的柳树枝条异常繁茂。瞧,学校里红桥一带,万丝千缕的垂柳,洋洋洒洒的,像有着一头灵动飘逸的秀发的少女。她们抬起头,挑逗着云朵,让云朵“吱吱”发笑;她们伸出胳膊,拦住过路的鸟儿,让他们以一首空灵美妙的歌谣作为买路钱。
洋洋洒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取信息】读一读短文,填写下面的表格。
段落
描写对象
引用的诗句
第2自然段
柳树
赤栏桥外柳千条
第3自然段
第4自然段
第5自然段
3.【品析句子】读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把句子写得优美生动的。
(1)她穿着一条夹带着些莹白的粉裙子,鲜嫩欲滴,还戴着一顶鹅黄的小帽子,煞是可爱。
作者把______当作人来写,用“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桃花的颜色美,让我感受到了桃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特点。
这句话抓住燕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部位进行描写,表现了燕子衔枝筑巢时的动态美。我们在仿写的时候也可以抓住小动物的动作来描写哟!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北部白犀(xī)牛:陆地第四大动物,因为它的角价值不菲,皮肉都有药用价值,因而被人类捕杀。2016年前,雄性北部白犀牛在非洲仅存一头;不幸的是,2018年最后一头雄性北部白犀牛也死去,现在只剩下雄性北部白犀牛的标本了。
4.【积累语言】仿照下面的例句,运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例:这座石刻大佛被人们誉为世界艺术珍品。
_________被人们誉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被____________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中秋节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一轮明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新燕带着希望飞回来了。它们尖硬黝(yǒu)黑的嘴中叼着用来筑新巢的枝条,可爱的小翅膀上下舞动,感受着春天空气中的轻盈舒畅,优雅的燕尾将天空裁成一个个小三角。“叽叽!啾啾!”春日如此美好,何不与燕子一起欢唱呢?
春日,就如同唐诗宋词一般美好,带给我们希望、力量。
1.【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一些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他原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也成为了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白居易借中秋感怀:“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但中秋节盛行却在宋朝,辛弃疾在《一剪梅·中秋元月》中以“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一句,借月亮表达了他深深的思乡之情。至明清时,中秋节已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3.【写法探究】下面对两个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一)的第1~2自然段都是围绕“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这句话来写的。
B.文段(一)中引用唐诗宋词中的名句,是为了说明中秋节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C.文段(二)重点介绍了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以及粽子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