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部让投资方血本无归的中国电影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过充分讨论,考虑到通胀水平,拍片成本的增加,大概至少每五年翻一番。
亏损折合成现值,排出十大亏损片。
片名直接亏损额折合现值导演主要责任人
1)鸦片战争8000万 3.2亿谢晋谢晋
2)荆轲刺秦王 6000万 2.4亿陈凯歌陈凯歌
3)秦颂 4000万 2.2亿周晓文周晓文
4 风月3700万 1.6亿陈凯歌陈凯歌
5)大闹天宫2500万 1.4亿张建亚张建亚
6)李莲英 1000万1亿田壮壮姜文田壮壮
7)天地英雄 5000万1亿何平何平姜文
8)鬼子来了 3000万9000万姜文姜文
9) 阳光灿烂的日子1000万 7000万姜文姜文
10)吴清源 2700万 4000万田壮壮田壮壮
累计亏损最多的导演无疑是陈凯歌,除了上面两部,其它孩子王、边走边唱,包括英文片温柔地杀我等等,都带来巨大亏损。
除了亏损,陈凯歌给中国电影带来几乎所有的耻辱:
孩子王、边走边唱金闹钟金酸莓(黄磊,边走边唱)
荆轲刺秦王:2000全球十大不受观众欢迎影片
温柔地杀我:好莱坞十大烂片,好评率为零的中国导演电影。
无极:法国7家专业媒体给零分,7位影评人给黑星(负分)的电影。
香港、日本分别评为年度烂片。
投资人最头疼的无疑是姜文,评最坑人电影人,非姜文莫属。
从90年电影市场化以来,姜文担任导演、主演、甚至配角的电影,除了张艺谋的《有话好好说》票房未亏,其余统统亏损。
李莲英、秦颂、鬼子来了、阳光灿烂的日子、天地英雄、绿茶、寻枪、太阳照常升起,主演导演的统统亏损。
即使客串的《宋家王朝》《茉莉花开》也是亏损。
李莲英的失败主要是剧本的失败,导演当然要付一点责,主要责任还是姜文。
秦颂里面姜文也扮演一个指手画脚的角色。
天地英雄,姜文至少一半责任,因为何平叫他姜老师,大的决定,也是姜文作的。
按照中井的观点,姜文应该付主要责任。
不少文青对姜、陈都崇拜得五体投地,以膜拜的口气说:这两人,脑门上写满了“NB",大腕啊,天才啊。
以事实为依据,我怎么看到那个N分明是S嘛。
纯粹的主旋律电影就不谈了,那些电影就是把纳税人的钱打水漂的。
80年代,各电影厂已经要考虑成本和市场了。
以市场为目标的商业片雏形已经出现。
就是纯粹的文艺片,如果收不回成本,电影厂也面临亏本欠银行债务的窘境。
《孩子王》和《边走边唱》是陈凯歌独立导演的前两部电影。
孩子王投资达70万人民币,以可比价格计算,差不多合人民币2000万以上。
同期张艺谋拍摄的《红高粱》,仅花40万左右,而且张艺谋自己亲自种高梁,带摄制组转战山东和宁夏,演员众多。
孩子王为什么化这么多,除了导演没有计划,就是缺乏分镜头拍摄的导演基本功。
孩子王一个拷贝都没有发行,除了母带,只有一个拷贝,四处参赛,到处要奖,结果在嘎纳得了个记者授予的“金闹钟奖”。
我大概是看过胶片放映的不多几个人,那时电影局属于文化部,电影在文化部的小礼堂放映了几天,基本上放一半观众就走完了。
孩子王的作者是作家阿城,他后来一直搞编剧什么的,曾经被嘎纳请去当过电影节的评委(嘎纳请评委很随意,作家记者舞蹈家甚至医生都当过评委)。
不久前他终于承认,如果不是凯子当导演,这部电影不会这么惨。
边走边唱虽然在北京放映了几场,也基本没有什么票房。
凯子拿去嘎纳,又得了记者们授予的“金闹钟奖”。
凯子不死心,带着戏份不多的女演员许晴又去美国。
"为了节约经费,我和她只好挤在一间放里"回国后,据说陈凯歌这样解释和许晴双宿双飞的.
田壮壮给公众的印象是位文艺片专职导演,他拍的电影,没有一部能够保本,公众好像也认为,拍文艺片嘛,亏损正常。
其实,所谓第五代导演里面,田壮壮是首先拍商业片的。
那部商业歌舞片叫《摇滚青年》。
开机时,田爷豪情万丈:今年的奖金大家拿到手软!
最终在京津放映了几场草草收场,在<李莲英>票房惨败后,田爷发现他拍的商业片票房和文艺片差不多,从此就艺术上了,視商业片如草侪。
90年代初真正让投资者血本无归,一举消灭几个国有公司的电影却是《大太监李莲英》,姜文、刘晓庆主演,姜文亲自编剧,导演,印在影片上的是田壮壮。
这部电影投资一千多万,是唯一一部敢在故宫实地拍摄的电影,里面的道具,大多数是故宫文物,胆大可谓包天,也引起国内外舆论哗然。
最终连投资零头都没有收回,要知道80年代末,1000多万购买力相当现在一个亿以上!
不过田爷身边人却坚决否认应该为这部电影的失败负责。
说田爷是去救急的,原来的导演被姜文赶走了,这部电影实际上是姜文、刘晓庆的电影。
红高粱让姜文出名了,第一次入围金鸡最佳男演员。
和刘晓庆俨然中国的男一女一号,于是这两位提出北影要学好莱坞,搞“明星中心制”(这个可笑的概念据说是北影一辈子只拍了点纪录片的教授周CJ研究出来的),电影要围绕他们来拍。
大太监李莲英》是姜文亲自写的剧本(以我对这位老兄的了解,就是他写个大纲,别人补齐),为什么选择这个题材,可能和刘晓庆演了李大导的火烧圆明园等古装戏有关。
开机时,姜刘二人曾豪迈地对媒体说过类似敢为天下先之类的话,事实确是如此,国内拍古装历史大片,始于姜文刘晓庆,当然姜文大骂古装历史片是注水猪肉纭纭时,肯定忘了这段历史。
不难理解随后拍《阳光灿烂的日子》时,如此牛逼的姜文在经费方面还是存在问题,据文X回忆,前期大部分经费是忽悠港台人士来的。
而流传的故事,是文隽后来不得不重操旧业,出演色情片挣钱还债.
《阳光灿烂的日子》为什么会花掉2000万以上人民币,以至大陆票房不错仍然巨额亏损。
绝不是姜文注重质量纭纭。
而是和姜文低效率的拍摄方式和演出方式有关。
无论是当演员还是当导演,姜文都不喜欢用分镜头分场景方式拍摄,而是喜欢按照剧本给出的故事发展演下去,称只有这样自己才有感觉。
所谓分镜头拍摄是电影工业的常规工作模式,导演根据角本分成若干个镜头,同场景的镜头一般会集中在一起拍摄,由于时间或故事的演变是不连续的,每个镜头需要演员的表演服装都是不一样的,导演或演员必须准确获得相对于那个镜头的表演。
而根据剧本时间顺序拍摄,显然工作量要加大很多,意味着一个场景不是一次拍完,要来回折腾,花费的时间金钱人工可想而知。
除了姜文,中国还有一位和姜文一样牛逼的导演也是不喜欢分镜头拍摄的,就是陈凯歌。
孩子王和边走边唱失败后,据说凯子总结出是分镜头拍摄的问题,镜头衔接不流畅,演员表演也把握不好,所以他拍摄《霸王别姬》时,就坚持要按剧本一步步.
阳光灿烂的日子是部观赏性不错的商业文艺片,但是对文革背景的利用却是败笔,准确说,根本没有揭示那个残酷时代的特点。
仅仅是一个小群体的青春回忆,丝毫不能感动我和张艺谋这样“黑五类”子女。
一部电影,没有典型的艺术提炼,不能引起不同人群的共鸣思考,不能认为是成功的艺术创造。
94年威尼斯电影节,得金狮大奖的有两部,分别是蔡明亮的<爱情万岁>和马其顿导演的<暴风雨前>,并列银狮有三部,还有评委会特别奖,如此多大奖阳光灿烂的日子都没有捞到一个,仅分得一个最佳男演员。
评委们的看法不证自明。
作为商业文艺片,阳光也是有一些优点,比如总体比较流畅,国内很多科班出来的导演,电影就是做不到起码的流畅。
阳光里面也有一些地方有点“涩”,手法不够老练。
但是作为处女作,算及格了,但是考虑到巨大的投入,投资方恐
怕不会这样想。
另外国内一些年轻导演包括陈凯歌,都不太善于营造影片的起伏。
学过戏剧演过话剧的姜文,营造故事的起伏高潮时尚算得当,不过远没有达到可以赞扬的地步,只能说达到普通商业文艺导演的平均水平.阳光的摄影值得称道,有些细节的处理相当利落,这应该是顾长卫的贡献。
为了回本,阳光曾经寄望在欧美获得上映,甚至YY出阳光被时代周刊评为95年十大电影之首的新闻,可是稍有常识就知道,每年时代2个编辑评的十大榜,必须是在美国正式上映的影片。
至于个别时代前编辑礼貌性的介绍赞扬,和正式评比不是一回事。
阳光之后,投资人血本无归的另一部电影就是姜文主演周晓文导演的《秦颂》了,实际投资超过4000万,是真正的有大场面的古装历史大片。
主要投资人是香港人陈先生,他看到秦颂剧本后,大为赞赏,被周姜等人忽悠,以为发大财出大名的机会到了。
于是把自己在半山的豪宅抵押,投资在秦颂上面。
秦颂的票房可以忽略不计,集中了姜文葛优许晴的大制作,怎么这么惨,你下载看看就明白了。
没有起伏,台词文白不分,故事线条不清晰不利落。
还有就是看见葛优就想笑,看见姜文扮演的愚钝的秦始皇就腻。
葛优演的是伟大的音乐家高漸离,可是活着、代号美洲豹、编辑部的故事已经给葛优定型了。
Y一出来观众就严肃不起来,整个就显得假。
再说,扮演能吸引公主的音乐家,怎么也要英俊潇洒一点的,葛优怎么看都难以和潇洒英俊联系在一起.
张伟平说《秦颂》开机时他也去了,陈先生坐着奔驰带着随从气派而来。
等<有话好好说>深圳举行首映礼时,陈先生是打夏利出租过来见他的。
然后就是陈凯歌的《风月》了。
霸王别姬给投资人徐枫赚了点钱,兴奋之于,全部加码投进了风月。
这部文艺片最后花了4000万人民币,在香港票房惨败,大陆根本就不上映,仗着巩俐那时的知名度在美国有约100万美元票房。
最终至少亏3000万以上。
我以前开玩笑说这部片子把投资人母子两人都搞成忧郁症,当然是开玩笑,不过对精神影响肯定很大。
经常泡八卦的应该知道徐的儿子汤公子是少女们第一想钓的金龟婿,英俊多金。
徐的老公汤君年早年是台湾著名电影老板,不过80年代以后敏锐地察觉到电影工业已经是夕阳了。
于是逐渐往其它行业转,上海开发浦东后,即大力往房地产行业转型,最近被列入捂房惜售典型的“汤臣一品”就是汤君年身前拿下的项目。
其实汤在上海先搞的汤臣高尔夫别墅已经大赚其钱,几乎上海的有钱人都集中在那里。
当初那块地是以很少成本拿到的,高尔夫球场修好后,又变更项目,转为房地产开发,赚钱后再陆续投入汤臣一品。
影视行当转行少有成功的,汤君年算幸运的,只是在定下每平方11万天价后,房子一套也卖不掉,老汤一病不起,驾鹤西归。
这是后话了。
徐枫不顾老公劝阻投资陈凯歌的电影,用的是自己当演员时攒的私房钱,10多年前的3000万,至少合现在一亿以上。
引发忧郁症可以理解。
不过忧郁症患者不发病时,对发病原因并不深刻。
后来徐又投资凯子的无极。
所以陈凯歌一辈子虽然只有部霸王别姬没有亏,他的电影生涯不能说结束,只要能把韩三平和徐枫忽悠下去,电影就有的拍。
荆轲刺秦王任何层面都是一次惨败,在霸王别姬里面勉强学会叙事的陈凯歌,在任美术指导的父亲陈怀皑死后,其电影又回到80年代的杂乱,呆板,演员完全找不到白,一个个呆呆傻傻,要么故作矜持,要么神经兮兮,要么鬼喊鬼叫。
现在网上的版本,已经多次修改过,仍然难以卒睹。
刺秦的投资方之一是现在发行太阳的保利,96年发行张艺谋的“有话好好说”大赚了一笔,悉数投在这部电影是,当时号称投资一亿以上,是当时中国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电影,实际投资也至少近8000万,首映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宣传也史无前例,后来很多大片的宣传都借鉴了刺秦的模式。
结果大陆票房只有几百万,除了第一天电影院上座率不错,以后门可罗雀,相当多的观众不待电影完毕就纷纷退场,直呼难看,看不懂。
众多吹鼓手虽然在报章杂志上连篇累牍发文吹嘘。
可是观众的反驳也同样有力:世界上被公认的经典,那一部是成年观众看不懂的?对电影的解读千千万万,故事的基本框架却不能误判误读。
刺秦在美日有点票房,当然是被重新剪辑过,最后至少亏6000万以上。
投资方曾经秘密把张艺谋请去,看看用什么办法补救。
可是分开看,好像每个画面都不错,音效尤其好,演员表演单独看,周迅短短几分钟相当出彩,巩俐摆的POSE也不算难看,李雪健的狂呼乱叫虽然刺耳(现在删了不少),也不至于让你逃跑。
可是合并在一起,整个电影就乱套了。
刺秦的"文化贡献“可以找到一个:看完电影后,很多人恍然大悟“敢情这保龄球是秦始皇发明的”。
除了赔钱,这部电影的恶果是在凯子的强求下一遍遍狂呼不止的李雪健,嗓子自此不适,几年后,终于演变成喉癌,命还在,声音已经发不出了。
刺秦在内部试映,据说投资方已经在哀叹了。
唯一希望是拿出去撞撞大运,看能不能拿个奖再回来炒作。
于是刺秦去了嘎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