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 教案
初中物理密度测量教案
初中物理密度测量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2. 学会使用测量工具(如天平、量筒等)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3. 能够通过实验测量常见物质的密度,并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密度概念及其公式2. 测量工具的使用3. 实验测量常见物质的密度4. 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物质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区分这些物质?2. 学生回答:颜色、味道、气味等。
3. 教师总结:除了这些方法,我们还可以通过密度来区分物质。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密度的概念: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用公式表示为ρ = 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2. 讲解密度公式的应用:通过密度公式可以计算物体的质量或体积,也可以根据已知质量或体积求解未知密度。
3. 讲解测量工具的使用:天平、量筒等。
三、实验测量(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测量对象(如铜块、铝块等)。
2. 使用天平测量测量对象的质量和量筒测量体积。
3. 根据密度公式计算测量对象的密度。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答案进行讲解和点评。
五、生活中的密度应用(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2. 学生回答:鉴别物质、设计容器、浮力等。
3. 教师总结: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需要学会运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密度概念、密度公式、测量工具使用、实验测量和生活中的密度应用。
2. 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密度概念,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2.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测量工具(如天平、量筒等)进行物体质量和体积的测量。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测量常见物质的密度,并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初中物理测定物体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测定物体密度教案引言:本教案旨在帮助初中生学习如何测定物体的密度。
对于初中生来说,了解和掌握如何测量物体密度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实施本教案,学生将能够理解密度的概念以及如何进行准确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能够:1. 了解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 掌握测定物体密度的实验方法;3. 分析实验数据,探究物体密度与物体质量及体积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材料:1. 电子天平2. 容器(可以是一个坛子或者一个计量瓶)3. 水4. 多个具有不同材质和形状的物体(例如:金属块、塑料块、木块等)三、实验步骤:下面是测定物体密度的步骤:1. 选择一个物体,并称量其质量,记录下来。
2. 使用电子天平称量容器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3. 将容器中充满水,并记录水的初始体积。
4. 将物体完全浸入水中,注意不要产生气泡,然后记录水的最终体积。
5. 重复以上步骤,使用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物体。
四、实验数据处理:1. 计算物体的体积:物体的体积可以通过最终体积减去初始体积来计算。
2. 计算物体的密度:物体的密度可以通过物体的质量除以体积来计算。
五、实验结果分析:1. 比较不同物体之间的密度差异:观察并记录每个物体的密度,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通过这个比较,学生将能够理解不同物体的密度是如何受到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影响的。
2. 探究密度与物体性质的关系: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不同材质和形状的物体之间的密度差异是如何产生的。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密度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
此外,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并进行结论总结,学生将培养出科学实验中观察、记录、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七、拓展延伸: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密度与物体性质的关系,例如:1. 密度与材料的关系:探究不同材料的密度差异,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并分析其密度差异的原因。
2. 密度与温度的关系:研究物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密度变化,了解温度对物体密度的影响。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如水)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如石块)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有操作欲望,熟练地使用天平、量筒测算物质密度,认真按规则做好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用量筒测量物质的体积。
【教学难点】: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和砝码、量筒、石块、烧杯、水、盐水、细线。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物质的密度?(2)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测量物质密度的原理)?(3)要求出物质的密度需要知道哪些量?教师出示::用天平可以称出物质的质量,对于规则几何体我们用刻度尺就可以测量出它们的体积,要是不规则的几何物体就得需要其他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的体积,首先我们学习使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
二、进行新课1、引导学生认知学习目标。
2、讲述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
出示量筒,介绍量筒。
观察桌上量筒的刻度。
说明: 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1cm3.提问:(1)你所用的量筒的最大刻度(即量程)多大?(2)它每小格(即最小刻度值)为多少mL?观察读出液体的体积?怎样测固体的体积?引导学生讨论得出:(1)测量时量筒应如何放置?(测量时量筒应放平稳);(2)记录数据前应如何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筒内液体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的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面相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凸面相平。
)(3)测固体体积的方法是哪几步?(测固体体积的方法: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③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
2. 学会使用天平和量筒等实验器材,进行物质的密度测量。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密度概念的介绍2. 密度计算公式的讲解3. 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4. 密度测量实验的操作步骤5.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三、教学重点1. 密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2. 实验器材的使用和操作步骤3.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四、教学难点1. 密度的计算公式的应用2.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2. 使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使用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导入】(部分,您可以介绍密度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测量物质的密度,以及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
)【新课导入】(部分,您可以讲解密度的计算公式,以及如何使用天平和量筒等实验器材进行物质的密度测量。
)【实验操作】(部分,您可以详细介绍如何进行密度测量实验,包括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操作步骤等。
)【数据处理与分析】(部分,您可以讲解如何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以及如何得出准确的密度值。
)【巩固练习】(部分,您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
)【课堂小结】(部分,您可以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密度的计算公式和实验操作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部分,您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如鉴别不同物质的密度,引入密度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密度的计算公式ρ= m/V,解释质量、体积、密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3. 实验操作:演示如何使用天平和量筒进行密度测量实验,步骤包括:调节天平平衡、测量物体质量、测量物体体积、计算密度。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11教学目标1、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3、学会利用公式间接测定物理的科学方法。
2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基本熟练了密度的计算以及单位的换算。
2、学生对天平的使用已经了解,但不清楚量筒的使用。
3重点难点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自主学习一、自主学习。
1、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然后利用公式_________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2、量筒的使用完成下面的问题:(1)量筒上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是毫升(mL)还是立方厘米(cm3)?1mL= ____cm3(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3)量筒的分度值(最小测量值)是多少?(4)液体的体积或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都可以用量筒来测量,使用时应先观察量筒的_______和________,如右图所示,观察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
3、小亮做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量筒中水的体积是40mL,石块浸没在水里的时候,体积增大到70mL,天平测量的砝码数是50g,20g,5g各一个,游码在2 .4g的位置。
这个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_,体积是_________,密度是___________。
4、测液体密度实验中:⑴ 原理是:ρ=__________⑵ 方法:①用天平测_____________的总质量m1 。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__________中一部分,读出___________内液体的__________。
③称出___________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2章《密度》的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具体内容包括密度的定义,密度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使用实验工具进行物质密度的测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密度的定义,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测量物质密度的能力。
3. 使学生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密度的计算方法,实验测量物质密度的操作技巧。
重点:密度的定义,密度计算公式的应用,实验操作步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用天平、砝码、量筒、水、不同密度的物质(如石块、木块、金属块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不同密度的物质,让学生观察其现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密度是什么。
2. 讲解:介绍密度的定义,推导密度的计算公式。
3. 实践: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
a. 指导学生使用天平和量筒,确保实验操作正确。
b. 学生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c.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密度计算的例题,讲解解题步骤。
5.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有关密度计算的题目,让学生当堂完成。
六、板书设计1. 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2. 密度计算公式:ρ = m/V。
3.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下列物质的密度。
a. 体积为2cm³的金属块,质量为20g。
b. 体积为500cm³的水,质量为1kg。
2. 答案:a. 密度ρ = 10g/cm³。
b. 密度ρ = 2g/cm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是否到位,实验操作是否熟练,密度计算是否准确。
2. 拓展延伸:了解密度的应用,如鉴别物质、测量物体体积等。
鼓励学生课下查阅相关资料,提高物理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及其公式,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 学会使用天平和量筒等实验仪器进行物质的称量和体积测量。
3.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密度概念的引入及其公式。
2. 实验原理:ρ= m/V。
3. 实验仪器:天平、量筒、砝码、待测物质。
4. 实验步骤:(1) 检查天平和量筒是否准确。
(2)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种待测物质。
(3) 用天平称量待测物质的质量m。
(4) 将待测物质放入量筒中,测量其体积V。
(5) 根据公式ρ= m/V,计算待测物质的密度。
(6) 记录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及其公式,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步骤的掌握。
2. 教学难点: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引导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实践性”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3. 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天平、量筒、砝码、待测物质等。
2.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3. 教室环境:保持安静,座位有序排列,方便学生操作实验仪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测量物质的密度。
2. 讲解密度概念及其公式:讲解密度的定义,演示密度的计算公式ρ= m/V。
3. 演示实验操作:教师示范使用天平和量筒进行物质的称量和体积测量。
4. 学生分组实验: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分组实验,测量待测物质的密度。
5. 数据分析:学生记录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讨论实验结果。
七、课堂练习1.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待测物质的密度,并填写实验报告。
2. 回答问题:什么是密度?密度是如何计算的?八、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密度的概念及其公式。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
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重点:密度的测量难点:密度的测量教具、学具:量筒或量杯,水,盐水和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天平及砝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前面学习质量、密度概念及用天平测量质量的基础上,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
学习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
二、新课教学(一)规则形状固体物质的体积可以用刻度尺等测量工具来测量,液态物质的体积应该使用量筒来测量,不规则形状固体物质的体积也可以使用量筒来测量。
学生活动:想想做做怎样使用量筒?在学生观察实物的基础上,通过阅读课本,回答课本中提出的几个有关问题,并动手操作,学习使用量筒测量液体和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量筒上的单位刻度多是以毫升(mL),也有一些是用立方厘米(cm3)来标度的。
2、与许多测量仪器(学过的电流表、电压表、天平等)一样,量筒也有它的最大测量值。
实验室中常用的有:50mL、100mL、500mL、1000mL等。
3、量筒的分度值也各不相同,根据你测量精度的要求和被测物的尺度等因素来选择量筒的大小和分度值。
4、视线与液面水平,与刻度线垂直。
5、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不规则固体物质体积的测量,需用量筒或量杯。
初中测物体密度实验教案
初中测物体密度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测定物体密度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固体和液体,可以通过测定质量和体积来计算密度。
本实验采用排水法测定物体密度,即通过测量物体在水中排开的体积来计算其密度。
三、实验器材1. 天平(含砝码)2. 量筒3. 细线4. 针5. 水6. 待测物体四、实验步骤1. 检查器材:确保天平、量筒等器材完好无损。
2. 调节天平: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3. 测量质量:用天平测量待测物体的质量,记录结果。
4. 测量体积:(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记录水面到达的刻度V1。
(2)将待测物体用细线系住,放入量筒中,用针将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记录水面到达的刻度V2。
(3)计算物体排开的体积:V排 = V2 - V1。
5. 计算密度:ρ = m / V排,其中m为待测物体的质量,V排为物体排开的体积。
6. 整理器材:将实验器材归位,保持实验室整洁。
五、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天平时,要轻拿轻放,避免震动。
2. 测量质量时,要确保待测物体与天平接触良好。
3. 测量体积时,要确保待测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避免气泡产生。
4. 计算密度时,要准确记录实验数据,避免计算错误。
六、实验拓展1. 探讨不同物体的密度差异,分析其原因。
2. 尝试使用其他方法测定物体密度,如溢水法、比重瓶法等。
3. 思考如何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鉴别伪劣商品、设计船舶等。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掌握测定物体密度的基本方法,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增强对物理学兴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初中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 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3. 理解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1. 量筒的使用方法。
2. 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1. 如何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2. 密度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盐水、铁块、石块、水、烧杯、细针等。
2. 文本、图片或音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一块石头的密度?2. 学生分享想法,教师总结:测量石头的密度需要知道石头的质量和体积。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用公式表示为ρ = 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2. 讲解量筒的使用方法:a. 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将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取液面高度。
b. 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将物体放入水中,读取水面上升的高度。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配备实验器材。
2. 学生根据实验步骤,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
3. 学生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四、密度计算(10分钟)1. 学生根据测量得到的质量和体积,计算液体的密度。
2. 学生根据测量得到的质量和体积,计算物体的密度。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实验数据,填写密度计算表格。
2.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了量筒的使用方法,进一步巩固了物质密度的概念。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提高了实践能力。
在密度计算环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理解和掌握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物体的密度。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点1.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测量物体的体积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密度的计算方法。
2.测量物体的体积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和示范法相结合。
2.实验法。
五、教学内容1.密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1)密度的概念:物体单位体积质量的大小。
(2)计算公式:$\mathrm{d}=\frac{m}{V}$,其中$\mathrm{d}$代表密度,单位为$\mathrm{kg/m^3}$,$m$为物体质量,单位为$\mathrm{kg}$,$V$为物体体积,单位为$\mathrm{m^3}$。
2.测量物体的体积的方法(1)直接测量法:利用测量仪器直接测量物体的体积。
(2)间接测量法:分别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或直径和高度,再求出物体的体积。
六、实验设计实验名称:测量物体密度实验目的:掌握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
实验器材:弹簧秤、毛细管、滴定管、烧杯、电子天平。
实验步骤:1.取一定质量的物体,用弹簧秤称重并记录下重量,单位为{N}$。
2.将物体置于烧杯中并加足够的水,记录下水面的高度,再取出物体,将烧杯加满水,再记录水的容积,单位为{m^3}$。
3.测量滴定管的内径和长度,计算滴定管的容积,单位为{m^3}$。
4.用毛细管将水滴定进滴定管中,记录滴定管中水的容积。
5.计算物体的体积和密度。
七、教学过程1.引入老师首先介绍物体的密度是什么,如何计算密度,密度的意义和作用。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物体的密度。
初中密度的测量教案
初中密度的测量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和密度公式。
2. 学会使用量筒和天平进行密度测量。
3. 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密度的概念和密度公式。
2. 密度测量实验的步骤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密度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1. 量筒、天平、待测物体。
2. 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密度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会沉入水底或浮在水面上。
2. 讲解密度的定义和单位。
二、实验步骤(15分钟)1. 演示如何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 演示如何使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
3. 讲解如何计算密度,并给出密度公式。
三、学生实验(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待测物体。
2. 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3. 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
四、数据分析(10分钟)1. 学生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2. 学生分析数据,讨论为什么不同物体的密度不同。
五、实验总结(5分钟)1. 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2. 教师强调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和数据分析的重要性。
六、拓展活动(10分钟)1. 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如估算一块矿石的密度。
2. 学生讨论如何应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密度测量实验,让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和密度公式,学会使用量筒和天平进行密度测量。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在拓展活动中,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量筒和天平,注意读数的准确性。
2. 在数据分析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密度公式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3. 在拓展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物理教材第八章第二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密度的定义,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学会使用实验工具(如天平、量筒等)测量物质的密度,并掌握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能运用实验方法测量物质的密度。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密度概念的理解,实验操作步骤及数据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量筒、水、物体(如石块、木块等)。
学具:每组一套天平、量筒、水、物体。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演示: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用量筒测量物体体积。
提问: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是什么?2. 例题讲解讲解: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
示例:计算一个物体的密度。
3.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计算给定物体的密度。
4.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物体质量和体积。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体密度。
5. 结果讨论各组汇报实验结果,讨论误差原因。
六、板书设计1. 密度定义: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
2. 密度计算公式:ρ = m/V。
3.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测量一个不规则物体的密度。
答案: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体密度。
2. 附加题目:生活中哪些现象与密度有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密度概念、计算公式和实验方法,但实验操作中仍存在误差。
2. 拓展延伸:研究不同物质密度差异的原因,了解密度在工业、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2. 实验操作步骤及数据处理。
3. 作业设计中的实践题目和拓展延伸。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1. 难点解析:密度计算公式(ρ = m/V)的应用需要学生理解质量和体积的测量方法,以及如何从实验数据中准确计算出密度值。
初中物理力学测量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力学测量密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2)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在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概念建立过程中,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唯物法思想,通过了解密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本身一种性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桌上的木块、铁块、铝块、铜块,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区分它们?学生回答出颜色。
(还有其他答案)继续引导两杯透明液体,哪杯是水?哪杯是糖水?学生回答出味道。
继续提问:除了这些方法,日常生活中你们还知道哪些分辨物质的方法?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常见物质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密度。
2. 探究密度概念(1)教师演示实验:将木块、铁块、铝块、铜块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现象。
(2)学生分组实验:每组选取一种物质,测量其质量和体积,记录数据。
(3)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发现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表达式表示这种关系?学生回答:质量除以体积。
(5)教师讲解:将质量除以体积得到的比值称为密度,用符号ρ表示,单位是kg/m³。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
3. 密度单位及换算(1)教师讲解密度单位:kg/m³、g/cm³。
(2)学生掌握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kg/m³ = 1000g/cm³。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密度单位及换算方法,为后续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的密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掌握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
3.了解物质密度通常的量纲及其应用。
二、教学内容
1.密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
3.物质密度的量纲及其应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密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
3.物质密度的量纲及其应用。
四、教学方法
1.手工实验法;
2.生活实例法;
3.讨论法;
4.演示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5分钟)
通过学生生活实例引入本课内容,并引出密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知识传授(20分钟)
(1)密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及物质密度与质量、体积之间的关系;
(2)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实验操作(30分钟)
(1)学生自行完成实验操作;
(2)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分工完成实验操作。
4.总结归纳(5分钟)
(1)回顾所学知识;
(2)检查实验结果并分析。
5.讨论交流(15分钟)
(1)讨论实验结果及解释其原理;
(2)交流物质密度在生活中的运用。
六、教学评估
1.期末考试;
2.教师随堂课堂测验;
3.实验报告。
七、教学资源及设备
1.多媒体;
2.实验器材及材料;
3.教材及学生用品。
初中测量物体密度的教案
教案:初中物理——测量物体密度【教学目标】1. 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2. 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3. 理解密度公式的应用,能够计算常见物体的密度。
【教学重难点】1. 量筒的使用方法;2. 如何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入话题:介绍菊花石块,其成分为天青石与栖霞岩,内含丰富的硒、锶、铋等多种微元素,对人有强身健体、抗癌益寿作用。
2. 提问:如果想知道这块石头的密度,我们应该怎么做?3. 总结:我们本节课就来探究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
二、推进新课1. 讲解密度概念: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 讲解密度公式:密度 = 质量 / 体积。
3. 讲解量筒的使用方法:1)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2) 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4. 实验演示:1) 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2) 使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
三、实践操作1. 分组实验:每组选取一个已知质量的物体(如铁块、石块等),使用量筒测量其体积,计算密度。
2. 数据记录: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包括物体质量、体积和密度。
3. 数据分析: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实验误差的原因。
四、巩固知识1. 课堂提问:请学生解释密度概念,以及如何测量物体密度。
2. 练习题:请学生完成一些有关密度计算的练习题。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密度概念和测量方法。
2. 强调量筒的使用注意事项,如保持量筒的清洁和准确读数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实践,让学生掌握了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使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体积,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
课堂提问和练习题的设置,有助于巩固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但在实验数据分析和误差讨论方面,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学习主题】测量物质的密度【时间】1课时【课程标准】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九年级》第十一章第四节的学习内容。
在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概念以及密度计算公式后进行,包括了量筒的使用、测不吸水不规则塑料块的密度和盐水密度这些知识与技能。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利用密度公式ρ=m/ν去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本节课起到了巩固上节课内容的作用,是密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体现,也是学习力学的第一个关键实验,有助于以后浮力知识的学习,是集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于一体的教学重点,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
【学情分析】在学本节课之前,学生对物质的属性──质量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习了天平的使用方法。
对密度概念与计算公式已有所了解;因为已经熟练掌握了温度计的读数方法,可以直接通过观察结构得出用量筒测液体体积的方法,学生观察思考就能操作,重点是引导学生观察水面的形状,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以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对于测液体的密度,同学们也能想出大致方案,但在该实验中如何减小实验误差、制定最佳测量方案学生不是很容易想到,很多学生由于受前面“用天平测液体质量实验”的影响,往往制定出不精确的方案,学生注意不到没把液体全部倒入量筒,有些残留在了烧杯内,使测的体积偏小,密度偏大,所以这一环节要做重点处理。
【学习目标】1、尝试用密度知识鉴别生活中的物质。
2、通过实验进一步体会物质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能说出测物质密度的实验原理。
4、进一步学会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5、学会用正确的方法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6、学会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7、会设计测量固体密度的实验方案和实验表格8、会设计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方案和实验表格9、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10、在测量物质的密度的过程中,合作交流,体验测量存在误差,找出减小误差的方法,认识科学实验中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重要性。
密度的测量实验教案[优秀范文5篇]
密度的测量实验教案[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密度的测量实验教案密度的测量实验教案所用教材《物理》第1册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学目标1.学会托盘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2.理解实验原理密度定义式ρ=m/V,并学会测量密度的实际方法。
3.学会设计实验步骤,并且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4.能够认识到实验中不当操作引起的误差,并且分析对最后测得的密度值有什么影响。
教学重点1.理解实验原理,并且能够理解实验中使用的密度计算公式。
2.设计实验步骤对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进行测量,学会判断什么方法才是最佳方案。
3.能够对实验中的误差进行分析,并且确定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教学难点1.理解实验中过程中使用的密度计算公式。
2.理解实验中的测量误差是怎样产生的,怎样的操作才能尽量避免实验误差。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用具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石块、盐水、细绳教学方法1.ppt展示讲解实验原理及实验过程。
2.使用实验器材进行演示实验。
教学过程及内容 1.引入大家首先看一下古希腊哲学家阿基米德和皇冠的故事。
国王叫一个工匠替他打造一顶金皇冠。
可是,有人向国王报告说:“工匠制造皇冠时,私下吞没了一部分黄金,把同样重的白银掺了进去。
”于是国王就把阿基米德找来,要他想办法鉴定皇冠里面有没有掺入白银。
提问:有没有同学知道阿基米德想出了怎样的方法?有一天阿基米德在洗澡的时候,发现人向装满水的浴盆里面沉的越深,浴盆里的水溢出来了越多。
于是他想到:如果把皇冠放入水中,排出的水,和同样重的金子排出的水量不相等,那么皇冠肯定是掺了别的金属。
我们知道,对于一个装满了水的容器,如果向容器中加入一个物体,那么容器里的水就会溢出,并且溢出水的体积和加入的物体的体积相等。
所以我们测出排出的水的体积,就能够知道物体的体积。
这种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叫做排水法。
如果我们要判断皇冠是否是纯金的,可以找一块和皇冠同样质量的黄金,用排水法测出它们的体积。
已知密度ρ=m/V,如果皇冠时纯金的,那么皇冠的密度就等于金的密度,并且皇冠和黄金的密度相等,因此他们排出水的体积就相等;反之,如果皇冠里面掺入了白银,那么皇冠的密度就介于黄金和白银之间,而皇冠和纯金的质量相等,那么它们的体积就一定不相等,因此排出水的体积就是不等的。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测量物体的密度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测量物体的密度你曾经想过如何测量一个物体的密度吗?密度是物体固有的物理属性,是我们了解物体性质和特性的重要指标。
在初中物理学科中,提供给学生实验的机会,帮助他们亲自探索密度的概念。
本篇文章将带领你了解一种通过实验来测量物体密度的教学案例。
引言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实验教学不仅能让学生亲身参与切身体验,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这次实验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和技巧,并了解密度的概念和作用。
实验目标•理解密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掌握用水位差法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利用测得的数据计算物体的密度实验材料•物体样本(不同形状和材质的固体物体)•天平(精确到0.01克)•量筒或烧杯(用于容量测量)•水步骤1:测量物体质量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物体的质量。
在实验开始之前,确保天平的刻度清零。
然后将物体放在天平的盘子上,记录下物体的质量。
根据实验需要,可以选择多个物体进行测量。
步骤2:测量物体体积下一步,我们需要测量物体的体积。
由于物体的形状各异,我们采用水位差法进行测量。
首先,在量筒或烧杯中倒入足够多的水,记录下初始水位。
然后,将物体轻轻放入容器中,观察水位的变化,并记录下物体完全浸没后的最终水位。
根据液体的压力传递原理,物体完全浸没后,上升的水量等于物体的体积。
通过记录初始水位和最终水位的差值,我们可以得到物体的体积。
步骤3:计算物体密度一旦我们获得了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数据,我们可以计算物体的密度。
密度的计算公式如下:密度 = 质量 / 体积将实际测量值代入公式中,我们就能得到物体的密度。
扩展1:测量非规则形状物体的密度上述实验中,我们采用了水位差法测量物体的体积。
但当物体形状不规则时,如何测量其体积呢?可以使用容积法或溢出法来测量非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例如,我们可以在一个容器里注满一定量的水,然后将需要测量体积的物体轻轻放入容器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 / 九年级物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九年级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一)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 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2) 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3) 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 学法点拨本节在学习质量、密度概念及用天平测量质量的基础上,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
学习利用公式间接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
量筒的容积单位一般是毫升(ml), 也有使用立方厘米(cm3)作单位的。
1ml=1cm3.同许多测量仪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一样,量筒也有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直尺测量。
不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量筒测量。
用量筒测量体积常用“溢杯法”: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量筒内水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
测量石蜡等密度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的固体的体积,可以采用“悬垂法”:先读取悬挂重物被浸没于量筒中液
体对应的体积,再将石蜡和重物系在一起浸没于量筒中,读取此时的液体体积,两者的差便是石蜡的体积。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
1、问:什么叫物质的密度?怎样计算物质密度?2、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问:要测这铁块的密度,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测量?记录哪些量?怎样求出铁块的密度?3、再出示一块任意形状的石块和装在小碗的盐水问: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的密度和小碗里的盐水?用刻度尺不行,那么用什么仪器来测定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出示量筒,指出液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
二、量筒的使用指出: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液面相平,与刻度线垂直。
1、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方法: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以待测体积的物体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没,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为准),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1;将不规则形状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
v2与v1的差值就是被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2、了解这种测量方法的原理:利用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进行测量。
3、尝试测量一个塑料块的体积。
4、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一些形状不规则且无法浸入量筒之内的固体的体积。
可采用“溢杯法”测量其体积。
所谓“溢杯法”即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
但现有量筒一次不能盛取石块溢出的水量,可用较大容器盛接
溢出的水,再分若干次用量筒测量所接到的水,多次读取数据,最后相加得到石块的体积。
5、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1) 压入法: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蜡块压入水中。
蜡块投进量筒和压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对的刻度的差值就是烹块的体积。
(2) 沉锤法: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蜡块下面,用细线吊着蜡块和钩码放入量筒,钩码先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然后钩码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三、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和盐水的密度1、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2、各小组间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
根据交流结果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3、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然后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密度是属于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它与物质种类有关,同一种物质密度相同。
达标自查1、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和。
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这是一种 (填“直接”或者“间接”)测量法。
2、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时候,要用量筒来测量,量筒的容积要适量,适量的含义是固体 (填“能够”或者“不能”)浸没入液体中。
3、小亮做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量筒中水的体积是40ml,石块浸没在水里的时候,体积增大到70ml,天平测量的砝码数是50g,20g,5g各一个。
游码在2 .4g的位置。
这个石块的质量是,体积是,密度是。
4、为了减轻飞机的质量,制造飞机时,应该选用密度较的材料。
5、下列是不同
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小明同学要测量出密度是0.8g/cm3的酒精100g ,则应选择( )a、50ml,5 ml b、100 ml,2 ml c、250 ml,5 ml d、400 ml,10 ml 6、使用托盘天平的时候,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加减砝码的时候,可以用手轻拿轻放 b、不允许把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里c、被测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 d、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读数7、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食用油密度的实验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a、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b、将适量的食用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c、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读出油的体积d、用天平测出倒掉油以后烧杯的质量8、下面是小明在测铁块密度时的主要步骤,请你写下正确的操作步骤序号( )a、将m、v代入公式中,算出铁块密度b、铁块用细线拴好轻轻放入水中,测出水和铁块的总体积v2c、在量筒中倒入一部分水,测出水的体积v1d、用天平称出铁块的质量me、根据数据v1 、v2算出铁块的体积v9、根据密度的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c、密度是物质的性质,与质量、体积无关能力提高10、在调节托盘天平指针前,发现指针偏向刻度线中央的右侧。
为使天平横梁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调节螺母( )a、向或移动 b、向左移动 c、不必移动,而移动游码 d、以上三种都可以11、给你一台天平、一把直尺、一枝铅笔,测出一卷细铜丝的长度,写出你的方法。
12、用铁、木分别做成体积相同的实心立方体,问哪一个质量大?为什么?13、小实验:测量雪的密度问题:雪的密度在任何地方、不同
的时间都一样吗?材料: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或塑料筒(高约25cm,直径约7cm);两个塑料袋,一架天平,一个量筒。
操作过程:(1) 在冬天时将塑料袋装满雪,记下雪的类型(例如,湿雪、干雪、干粉状雪等)及室外空气的温度;(2) 返回教室内把雪全部倒入一个大碗里;(1) 将一个圆筒称重(m1), 仔细地装满雪,不要使筒内留下空隙,再一次将圆筒称重(m2),m2-m1即测得的雪的质量;(2) 取第二个圆筒测量它的体积。
方法有二:一是用量具测量;二是将圆筒装满水,用量筒测出其体积,记录下需要水的数量(ml)(3) 雪的密度等于雪的质量除以圆筒的体积;雪的密度= (4) 在不同温度下重复这个实验,观察雪的密度在不同温度下是否相同。
14、为了判断一个铁球是不是空心的,某同学测得如下数据:
铁球的m/g
水的体积v/ml
水和铁球的总体积v/ml
79
60.0
90.0(1) 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主要步骤怎样?(2) 该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铁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