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中药材产业现状及战略发展思考_刘迪

合集下载

湖北省道地药材产业化发展研究

湖北省道地药材产业化发展研究

湖北省道地药材产业化发展研究湖北省道地药材产业化发展研究摘要: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药都”之称。

道地药材作为湖北省重要的特产和资源优势,有着丰富的品种和独特的药用价值。

本文通过对湖北省道地药材产业化发展的研究,分析了该产业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发展策略,旨在促进湖北省道地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简介湖北省地处长江流域,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适宜,土地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

同时,湖北省还拥有丰富的道地药材资源,种植面积广泛、品种繁多,被誉为“药都”。

道地药材是指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生态条件下生长的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具有独特的药用特性和优势。

2.湖北省道地药材产业的现状目前,湖北省道地药材产业在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据统计,湖北省道地药材的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品种达到上千种。

其中,代表性的道地药材有黄芪、杜仲、当归等。

这些道地药材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在国内外市场上需求量大,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然而,湖北省道地药材产业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品种的单一性和出产量的不稳定性。

由于市场需求不同,部分道地药材在种植过程中存在着盲目下种、品种单一等问题,导致供应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其次是生产环节的薄弱。

由于湖北省道地药材的生长环境要求特殊,因此生产过程中面临着病虫害防治、采收季节掌握不准确等问题。

此外,湖北省道地药材产业的科研和技术创新能力亟待提升,缺乏高效的生产和加工技术。

3.湖北省道地药材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为了促进湖北省道地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3.1 多元化种植品种湖北省可以通过引进新的道地药材品种,丰富道地药材的种植品种,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

同时,鼓励农民选择多元化种植,降低单一品种种植带来的风险。

3.2 加强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加强对湖北省道地药材的科研,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改进栽培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

加强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提高药材的生产力和抗病虫害能力。

中药材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中药材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中药材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林区是全国唯一一个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单位,因其生物多样性而著称于世,享有动植物基因库的美誉。

林区地处亚热带和温暖带的过渡地带,山体高大,地形复杂,各种地貌类型均有分布,由于土壤种类繁多,气候温暖,光热条件好,雨量充沛,适宜于多种植物生长,中药材资源极为丰富,尤其是野生地道中药材如头顶一棵珠、石斛金钗、江边一碗水、天麻、文王等,因疗效独特,开发潜力极大。

中药材栽培历史悠久,上世纪五十年代始建立了药材场,所产当归等药材俏销市场。

改革开放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大力发展中药材生产,建立中药材商品基地,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柴胡、桔梗,冬花、天麻、党参,高山黄连、当归、党参种植的生产格局。

年又以专业村建设为抓手,发展种植专业户,中药材面积不断扩大、品种不断增加、效益不断提高、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一)中药材资源情况是一座天然药库,据《中药材名录》记载,林区有中药材资源2023种,其中动物药213种,植物药1800种,矿物及其他10种。

药用植物种类占全省52%,占全国的33%。

丰富的资源为中药材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中药材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区中药材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到年中药材总面积达到5.5万亩,其中木本药材4万亩,草本药材1万亩,年新发展中药材(草本)0.5万亩,其中由我区中药材公司与武烟集团合作,新建柴胡种植50亩。

年中药材产量371吨,产值达1526万元。

年中药材产量721吨,年中药材产量903吨,产量比年增25%。

聚能药业引进三号柴胡在新华、长坊、宋洛、松柏种植成功,为我区中药材出口打下了基础,全区建香菊基地500亩,进生了野转家生试验品种达5个如开口箭、苍术、麦冬等。

中药材龙头企业快速发展。

我区现有中药材加工企业3家--聚能药业有限公司(以生产中药饮片为主)、绿源食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金银花基地60亩)、林区中药材公司。

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一、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现状1、中药产业规模较大,但龙头企业较少。

据统计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企业数量达到7581家但龙头企业较少,纯粹中医药收入超1000亿企业尚无一家,超100亿的企业屈指可数,2018年数据统计显示实现销售收入只有2.16万亿元同比增长12.4%,2018年中国中成药累计产量261.9万吨同比下降31.7%。

2、中药出口增长减缓,但进口数量增长迅速。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中药类产品进出口额达57.68亿美元,同比下降1.56%。

其中出口额39.09亿美元同比增长7.39%,进口额18.59亿美元同比增长19.38%。

中成药出口额为2.64亿同比增长5.51%,2018年我国中成药进口额为4.03亿同比增长9.53%,药材及饮片出口额为10.31亿美元同比下降9.49%,2018年我国药材及饮片进口额为2.85亿美元同比增长9.16%。

3、中药种植规模增大,但缺乏源头监管。

随着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实施,中药材种植在大江南北蔚然成风。

地方政府极力推行中药材种植,但是未能严格按照道地药材规划进行科学种植,同时缺乏道地药材种植技术扶持,源头监管缺乏,土壤检测、田间作业全过程监管缺失导致品种变异,原药材性状、含量水平差异较大,农残重金往往超标,出现掺假、增重、染色等等不法现象。

4、中药价格波动加剧,企业采购成本增加。

由于药材种植监管缺失,原药材质量良莠不齐,完全符合药典要求的原料药缺乏。

同时,监管部门对中医药下游产业企业如中药饮片、中成药企业监管逐年增强,各种市场抽检、飞行检查使企业经营压力增大。

根据《中国药典》要求,对原料药的性状、显微、含量检测、重金农残等检测项逐年增多,生产企业承担的检测成本增加,检验检测设备投入巨大。

5、中药产品业态较多,但同质化现象严重。

目前中药产品业态包括中药饮片、用中药传统制作方法制作的各种蜜丸、水丸、冲剂、糖浆、膏药、颗粒剂、粉剂、代煎代配,以及用现代药物制剂技术制成的中药片剂、针剂、胶囊、口服液等专科用药。

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及建议

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及建议

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及建议1. 市场需求,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中医药的需求逐渐增加,中药材市场需求量大。

国内外市场对中药材的需求呈现增长态势,尤其是一些具有独特疗效的中药材备受追捧。

2. 产业现状,中药材产业在国内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包括种植、采集、加工、流通和销售等环节。

一些中药材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逐步提高,产品质量得到提升。

3. 产业问题,中药材产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破坏、产业标准不统一、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

此外,一些中药材的种植技术和加工工艺有待改进,影响了中药材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4. 政策支持,国家对中药材产业给予了政策支持,加大了对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力度,鼓励中药材产业的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

一些地方还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

基于以上情况,我对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资源保护,加大对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力度,严格控制采挖数量,推动中药材的可持续发展。

2. 提高质量标准,加强中药材的质量监管,建立健全的质量标准体系,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3. 技术创新,加大对中药材种植、加工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中药材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4. 市场营销,加强对中药材市场需求的调研,拓展中药材的市场渠道,提高中药材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5. 产业协作,加强中药材产业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发展,实现产业链的优化和升级。

总的来说,中药材产业作为中国传统产业之一,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

通过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努力,中药材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药材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中药材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中药材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一、发展现状(一)单种规模小,标准难统一1、零星种植,规模化程度低受传统小农经济影响,中药材仅仅是对传统经济作物的点缀和补充,集中连片的种植的较少。

2、结构不优,亩产量(值)不高材质优、疗效佳、具有地域特征的中药材统称为道地药材,道地药材亩产效益最高。

这与结构不优,特别与是否规范化种植有很大关系。

中药材标准化、规范化种植的方向是取得GAP资格认证,药农普遍缺乏标准意识,种采不规范、农残超标、虫蛀霉烂等情况十分普遍,造成药材品相差、损耗大。

3、药材周期长,风险大在十年之内,山茱萸价格相差四五倍价,格波动大。

杜仲这类药材,必须5年后才能采收,生产周期长。

安康的中药材大多通过第三方收购,再由收购方给某些相对固定的企业客户,药农的信息闭塞,销售渠道狭窄,议价空间和实力有限,也有因无处可卖而撂荒药园的现象。

(二)产业链多处在中低端,跨界融合发展有难困难1、中药材加工能力弱中药材加工是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

中药材药的90%都是以初级原材料对外销售,精深加工能力不足,无论是温浸提取、渗漉提取,还是低温浓缩干燥技术都不易控制,无法为下游药企提供高品质原料。

中药材是一种特殊的功能性物品,中药材的衍生产品少,没有摆脱特殊用品的局限性。

2、企业对中药资源消化不够现有中药材加工企业23家,其中中药提取加工中间体企业12户,主要开发提取葛根、杜仲、皂甙、桐油等;中药饮片加工企业5家,主要加工白芨、桔梗、杜仲、天麻、柴胡等,消化品种有限,大多数品种无法覆盖,大部分中药材产品雷同,独到性、差异性不明显。

3、产业融合发展不明显在高速沿线、机场两旁很少见到成片药园、整座药山;一些有特色的药山、药园、药谷没有进景点、旅游路线,缺少携带便、有特色、有文化的中药材旅游产品;系统化、体系化的中药材教育实践基地还是一块空白;中医药服务特色未充分彰显,中药材、中医在康养产业作用还未充分发挥。

(三)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1、服务保障跟不上突出表现在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加工设备简陋,没有规模中药材交易市场,没有中药材信息交易平台,缺乏高档次的中药材检验设备。

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中药材作为中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资源。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中医药的认可度不断增加,中药材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中药材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中药材产业的现状、问题和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药材产业的现状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中药材生产和消费国家,中药材市场规模庞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中药材市场年销售额超过千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额也逐年增长。

中药材产业已经成为了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中药材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方面,中药材的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种植、采摘、加工等环节得到了有效管理和规范化。

另一方面,中药材的质量安全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相关监管措施逐渐完善。

二、中药材产业面临的问题尽管中药材产业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中药材资源面临着严重的过度开发和滥采滥挖问题。

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一些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甚至有些濒临灭绝。

这对于中药材产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其次,中药材质量安全问题引发了社会关注。

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润,采用劣质原料或添加非法添加剂,导致中药材质量不合格甚至有毒有害。

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损害了整个中药材产业的形象和信誉。

另外,中药材市场存在着价格波动大、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由于市场缺乏统一的价格指导和信息公开透明,导致市场供需失衡,价格波动较大。

同时,消费者对于中药材的认知度不高,缺乏有效的信息渠道,容易被不良商家误导。

三、中药材产业发展对策针对中药材产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促进其健康发展。

首先,加强对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加强对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建立健全的资源管理制度和保护机制。

同时,加强对中药材种植、采摘、加工等环节的监管,推广优质种植技术和规范化生产模式。

其次,加强中药材质量安全监管。

湖北襄阳市中药资源产业现况及发展对策

湖北襄阳市中药资源产业现况及发展对策

湖北襄阳市中药资源产业现况及发展对策作者:张正贵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8年第06期摘要:本文从湖北襄阳市中药资源相关的概况,分析其优势及存在的不足,提出在大力开发优势中药资源的同时,重点搞好保康的红豆杉、野牡丹、黄姜,襄阳的麦冬及谷城的花椒种植及深加工提取。

同时利用汉江的水资源优势,大力养殖水蛭。

在此基础上,通过优势实体的横向强强联合,建立襄阳市“红豆杉产业园”及“麦冬产业园”。

最后提出利用本地优势中药资源助推当地经济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中药资源;开发;襄阳经济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8.06.004中图分类号:R2-05;R2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8)06-0013-03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CM Resources and Industryin Xiangyang City of Hubei ProvinceZHANG Zheng-guiPharmacy Department,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Xiangyang, Xiangyang 441000, ChinaAbstract: This article gave an overview of the TCM resources of Xiangyang City, analyzed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proposed the suggestions that developing advantaged TCM resources, and focusing on planting and deep processing extraction of Taxus chinensis, Melastoma candidum D. Don, and turmeric in Baokang, Ophiopogonis Radix in Xiangyang and Zanthoxyli Pericarpium in Gucheng. At the same time, the Hanjiang water resources are used to vigorously breed leeches. On this basis, through the horizontal combination of advantageous entities,“Taxus chinensis Industrial Park” and “Ophiopogonis Radix Industrial Park” in Xiangyang should be established. Finally, it put forwar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by using local TCM resources to boost local economy.Keywords: TCM resources; development; Xiangyang economy襄阳位于湖北省中药材资源三大区之一的鄂西北植物中药材资源区[1],所具有的山岗相依及气候南北兼备的独特地理及气候等自然因素孕育了其丰富的中草药资源。

湖北省中药材资源及中药饮片企业调研分析

湖北省中药材资源及中药饮片企业调研分析

湖北省中药材资源及中药饮片企业调研分析第一部分湖北中药材资源情况一、湖北中药材资源概要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南北过渡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自然条件,具有发展中药材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湖北丰富的中药材资源。

湖北省有中药资源约3939种,其中药用植物3354种,药用动物524种,药用矿物61种。

以这些药物资源作基源的中药共有4531味, 其中植物药3728味,动物药684味,矿物药88味,其它31味。

湖北省的中药材物种资源居全国第五位,中药材产量居全国第七位。

湖北现有中药材面积420万亩,主要分布在恩施自治州、三峡库区(宜昌、神龙架等)、鄂西北及大别山区,主要有罗田九资河、英山草盘的茯苓生产基地,利川福宝山的黄连生产基地,长阳的木瓜、独活生产基地,襄阳的麦冬生产基地,英山、大悟的桔梗生产基地,五峰的辛夷生产基地,恩施的“三木”(厚朴、杜仲、黄柏)生产基地等。

湖北植物药栽培历史悠久,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并积淀了一批地道药材品牌。

湖北境内有大宗中药材品种60余个,主要道地药材有茯苓、黄柏、半夏、桔梗、杜仲、黄连、麦冬、贝母和厚朴等,女口长阳资丘木瓜以“个大、色正、皱皮”被收录入《中国大药典》;恩施紫油厚朴、利川鸡爪黄连、恩施板党、咸丰鸡腿白术已经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九资河茯苓、古老背金头蜈蚣、资丘独活、宣恩皱皮木瓜、湖北麦冬、荆半夏、五峰辛夷、英山桔梗、蕲春四宝(蕲艾、蕲蛇、蕲龟、蕲竹)、建始湖北贝母、巴东玄参、恩施窑归等已形成独特品牌。

尤以利川鸡爪黄连,罗田九资河茯苓最为著名,向有“黄金”、“白银”之说。

湖北现有中药材加工企业140余家,基本形成医药化工、中成药制剂、饮片加工、医药保健、药材生产和营销的网络格局。

目前已形成一批以木瓜、黄连、山药、竹节参、板党、藤茶为代表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保健饮品、食品企业。

二、湖北的主要药材基地湖北作为全国中药材主产地之一,拥有武陵山片区、神农架及武当山片区等6个药材种植区。

湖北省中药材产业现状及战略发展思考_刘迪

湖北省中药材产业现状及战略发展思考_刘迪

亮,头足色金黄。应城石膏,色白,质地细腻,杂 质含量极低。根据湖北省人民政府网站公布的信息, 截至到 2015 年 6 月,湖北省共有 25 种优质药材获 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表 1) ,资丘独活、荆半 夏、福白 菊、 巴 东 玄 参 等 道 地 药 材 完 成 了 商 标 注册[4]。
表 1 湖北省中药材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统计
·697·
2016 年 6 月 第 18 卷 第 6 期
中国现代中药 Mod Chin Med
Jun. 2016 Vol. 18 No. 6
珍、万密 斋、庞 安 时 并 称 古 代 “鄂 东 四 大 名 医”。 此外,湖北有着悠久的中药材种植传统,在历史上 形成了一 大 批 闻 名 遐 迩 的 道 地 药 材,如 “蕲 州 四 宝” 蕲艾、蕲蛇、蕲龟、蕲竹。罗田的 “九资河茯 苓” 早在元代就有种植栽培的历史。历史上恩 施 州 属于四川管辖,结合地方志及其相关历史文献和地 域属地历史沿革等特征的研究表明,川黄柏、川杜 仲、川木通、川麦冬、川丹皮、川 桐 皮、川 升 麻、 川木香、川续断等 20 多种冠以 “川” 字的道地药材 有的主产区就是恩施,有的则包括恩施[6]。这些中 医药方面的人文历史积淀是留下的宝贵的中医药科 学文化遗产。
2016 年 6 月 第 18 卷 第 6 期
中国现代中药 Mod Chin Med
Jun. 2016 Vol. 18 No. 6
1 湖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基础
1. 1 湖北省中药资源种类丰富
湖北省是中药资源大省,中药资源的特点是种 类多、分布广泛,南北兼具,中药资源种类居全国 第五位。据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结果表明,全国中 药资源达 12807 种,湖北省拥有中药资源 3974 种, 其中药用植物 3389 种( 包括变种和亚种) ,药用动物 524 种,药用矿物 61 种,中药资源居全国第五位, 中药材产量居全国第七位。湖北省第四次中药资源 普查试点工作自 2011 年启动以来,已先后分三批对 湖北省境内 39 个试点县( 市、区) 中药资源进行了普 查,截止到 2015 年 12 月,发现植物中药资源种类 235 科( 恩格勒系统) 3515 种。与第三次中药资源普 查结果相比,药用植物种类已经超过了第三次的普 查结果。

湖北省中药资源保护现状及策略研究

湖北省中药资源保护现状及策略研究
现状相比较 , 分析湖 北省中药资源保护的不足 , 并提 出改善 策略。 [ 关键词 ] 湖北省 中药资源 可持 续发展
湖北省作 为拥有 中医药 自然和人 文双重资 源的 中医药大省 , 由于 在地理条 件上具有 环境多样 性 、 气候 多样性 、 物 种多样性 的特征 , 适合 多种动植 物的生 长 , 蕴藏着 丰富 的中草 药资源 , 素有“ 中华 药库 ” 之称 。 但 是我省 目前对 道地药材及 其制剂 和可持续利 用 的研 发 、 品种选 育工 作 开展较少 , 缺 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从 目前检索 的情况来 看 , 有关湖 北地道药 材保护 的研究不 多 , 可 见湖北省 的道地药材 优势未能 完全转 化为知识 产权优 势。开 展湖北道地 药材保护研 究 , 对 摸清全省 道地药 材知识产 权创造 、 管理 、 运用和保 护的具体情 况 , 针对 中药行业 特点和 存在 的主要 问题 提 出对 策建议 , 对我省 中药 行业又好 又快 的发 展提供 决策支撑等方面有着非 常重要 的意义。 1 . 湖北省 中药资源保护现状及存在 问题 1 . 1 湖北省重要 资源保护 现状 湖北省 的道 地药材较多 , 主要 有茯苓 、 黄连 、 山麦冬 ( 湖北麦冬 ) 、 湖 北贝母 、 独活 、 射干、 南苍术 、 桔梗 、 厚朴 、 皱皮木瓜 、 半夏 、 杜仲 、 黄柏 、 板 桥党参 、 天麻 、 辛夷、 菊花 、 蜈蚣 、 鳖 甲、 龟 甲等 。它们 的品质优 、 产量大 , 在全 国中药 材商品 中占有重要 位置 , 其 中有些还是 出 口创汇品种 , 在国 际上享有 较高 的声 誉。最近 国家为发展道地 药材生产 , 共 选 了6 0 个 品 种进 行调研 , 其 中湖北 占了 9 个, 它们是茯 苓 、 黄柏 、 半夏、 桔梗 、 杜仲 、 黄连 、 麦冬 、 贝母 和厚朴 。 湖北 省恩施土家族苗族 自治州有“ 世界硒都 ” 之称 , “ 恩施 自 治 州岩 石、 土壤 、 动植物硒 富集均 达到世 界之最 , 为 世界 7 0 %以上 缺硒地 区的 人类 带来 了福音 。恩 施州 中药 材资源得 天独厚 。到 目前为 止 , 已知全 州药 用植物共 2 0 2 科, 8 8 1 属, 2 2 5 8 种, 动物类药 材 8 6 种, 常年外 贸出 口 品种 达几十种 , 常年收购 品种有 3 0 0多种 , 是全 国中药材主产 区和重要 集散 地之一 , 丰富的药用植物 资源 , 使 其享有“ 华 中药库” 之美誉 。 1 . 2 存 在问题 湖北省 的地 理标 志和原产 地保护工作 起步相 当晚 , 全 国各省 市 自 治 区 的国 家地理 标 志产 品数量 情 况如 表 1 所 示 。截止 到 2 0 0 9年 9月 底, 国家质检 总局 已批准 了湖北省 3 4 个 产品成为 国家地理标志保 护产 品, 总数 占全 国5 . 9 %, 仅 次于广东 、 四J I I 、 河南 、 福建、 浙江 5 省, 列 全 国 第 六 。其 中道地药材先后有 8 种: 利 川黄连 、 恩施紫 油厚朴 、 板桥党 参 、 咸 丰 白术 、 九资河茯 苓 、 利川 山药 ( 药食两 用 , 既是蔬菜也是 中药材 ) 、 石 窑当归 、 巴东独 活, 占全国同类 的8 . 8 %( 见表 2 ) 。但道地药 材的国家地 理标 志产品保护仍存在 如下问题 : 表1 全 国各 省市 自治区的 国家地理标志产 品数量 ( 截至2 0 0 9年9月底 )

湖北医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湖北医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湖北医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一、引言医药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产业。

湖北作为全国重要的医药产业基地,具有丰富的药材资源和较高的科研水平,对全国医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湖北医药产业发展的调研,了解其现状、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湖北医药产业现状1.药材资源丰富:湖北拥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包括中草药、药用菌等,具有优质的原材料供应基础。

2.科研实力较强:湖北拥有多所科研机构和高校,为医药技术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3.产业链较完整:湖北医药产业链条较为完整,包括医药研发、生产、销售和药店等环节。

三、湖北医药产业存在问题1.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尽管湖北拥有较强的科研实力,但是科研成果的转化率较低,未能有效地促进产业发展。

2.创新能力有待提升:湖北医药企业在新药研发和技术创新方面相对滞后,缺乏核心竞争力。

3.市场竞争激烈:湖北医药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难以获得稳定的利润。

四、湖北医药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1.国家政策支持:国家对医药产业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为湖北医药产业提供了机遇。

2.市场需求增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的加剧,医药消费需求不断增长。

3.外部竞争压力:来自全球的医药企业竞争日益激烈,需要湖北医药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

五、湖北医药产业发展建议1.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加大对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力度,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的速度和效率。

2.提升创新能力:加强企业内部研发团队的建设,鼓励技术创新和药物研发。

3.建立品牌优势:通过加大产品质量和安全的投入,塑造自有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4.创造良好营商环境:提供优惠的政策和金融支持,吸引更多的医药企业来湖北投资。

5.建立产学研用结合的机制:加强医药企业与科研机构和高校之间的合作,促进科研成果商业化。

六、结论湖北医药产业发展具有巨大潜力,但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通过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提升创新能力和建立品牌优势等措施,可以推动湖北医药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扶贫办调研报告:关于中药材产业扶贫的调查和思考

扶贫办调研报告:关于中药材产业扶贫的调查和思考

扶贫办调研报告:关于中药材产业扶贫的调查和思考湖北黄冈市蕲春县,北倚大别山,南临长江,是闻名遐迩的传统医药文化之乡,是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故里。

蕲春自古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中药材集散地,医药经济发展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载誉九州,明清时期更为繁胜,素有“千门万户悬菖艾,出城十里闻药香”之说。

蕲春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大别山片区县。

多年以来,蕲春县始终坚持“医药兴县”战略,将中药材产业作为全县支柱产业,经过不懈努力,现已形成集中药材种植、交易、生产加工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在发展中药材产业过程中,蕲春县积极探索依托支柱产业带动扶贫的产业扶贫模式,中药材产业对扶贫开发的拉动效应逐年显现。

一、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蕲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实施“医药兴县、药旅联动”战略,将中药材作为全县主导产业,已初步形成聚中药材种植、流通交易、生产加工于一体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标准化种植基地、国家级专业市场、产业化龙头企业”,已成为带动蕲春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三驾马车。

2013年,全县中药产业总产值达30亿元,占全县GDP 的30%,成为蕲春县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一)中药材种植。

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形成了蕲艾、夏枯草、栀子、金银花、厚朴、药用牡丹等六大主导品种,重点发展100个1000亩连片药材基地和200个300亩以上中药材示范村,实行规模化、规范化、公司化、市场化种植。

每年新增中药材面积3万亩以上,2013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

蕲艾、夏枯草二个品种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为中药材GAP认证,为蕲春中药材品种市场占有率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

蕲春县李时珍国际医药港项目是由卫生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批准的全国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是一个以现代医药和健康产品为主题的贸易物流平台。

该项目平台总建筑面积143万平方米,设有中药材专业市场、医药和健康产品交易区、医疗器械交易区、仓储物流区、会展区、产品研发综合服务区、药商配套生活区和百草药种植园等8个功能区。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湖北省中药材产业资源禀赋优势序列研究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湖北省中药材产业资源禀赋优势序列研究

现代营销上旬刊一、研究背景我国历史悠久,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为土壤,孕育了别具一格的医疗产业体系——中医药产业。

中药材是中药饮片的原料,符合国家制定的标准。

中药材一般指的是植物、动物、矿物等可以入药的部分。

药材没有进行炮制被称为生药材,而药品范畴内的中药材则是进行过标准化加工处理后的药材。

中药材产业处于中医药行业产业链的上游,其健康发展给中医药行业提供持久动力,是中医药行业发展的前提。

现如今,我国鼓励中药材产地要因地制宜,利用好当地资源来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推动我国中药产品走向国际,壮大发展我国的中医药产业。

本文通过研究湖北省相关中药材资源禀赋优势序列,旨在合理利用当地中药材资源,推动湖北省的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文选择层次分析法对相关资源禀赋进行排序。

层次分析法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具有系统性与层次性的一种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萨蒂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根据问题的目标将其划分为不同的指标,并按其相互影响程度,将其归类为多层次分析结构,并将各个指标(方案、影响因素等)按照对总目标的相对优劣或影响程度排序。

二、湖北省中药材产业现状湖北省是中药材资源大省,产量居全国第七位,是我国中药材主产地之一。

区域内中药材资源主要分布于秦巴山区(湖北西北地区)、武陵山区(湖北西南地区)、大别山区(湖北东北地区)、幕阜山区(湖北东南地区)。

除上述所说地区,安陆、随州、襄阳、枣阳以及长江中游地区也种植中药材,并且安陆、随州等地是湖北省中药材资源富足区。

湖北省十分重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自“十五计划”以来,省内中药材GAP 种植基地发展迅速,湖北省致力于推进地道药材GAP 规范化、规模化工作,同时,湖北省还启动多个中药材示范基地建设工程。

除此之外,加强建设专业、功能全面的技术创新体系,旨在促进中药产业现代化,形成一批优质中药品种。

中药材的种植技术含量较高,为了推进中药材的规范种植,湖北省制定并发布了“道地药材绿色高质高效生产集成技术”,作为农业农村厅20项主推技术之一在全省主产区示范推广,同时联合各大高校以及科研单位在蕲春、罗田、房县组织生产技术培训班,推动生产标准化、种植规模化。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20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20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法规类别】中药管理【发文字号】鄂政办发[2016]25号【发布部门】湖北省政府【发布日期】2016.05.03【实施日期】2016.05.03【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鄂政办发〔2016〕25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湖北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6年5月3日湖北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27号)精神,加强全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促进全省中医药产业科学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工作思路。

以发展促保护、以保护谋发展,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坚持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坚持提高产量与提升质量相结合,依靠科技支撑,科学发展中药材种植养殖,保护野生中药材资源,推动生产流通现代化和信息化,努力实现中药材优质安全、供应充足、价格平稳,促进全省中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省中药材资源保护与监测体系基本建立,濒危野生中药材资源有效保护,大宗常用中药材生产稳步发展;中药材科技水平明显提升,质量持续提高;中药材现代生产流通体系初步建成,生产供应充足,市场价格平稳。

中药材资源监测站点和技术信息服务网络覆盖80%以上的县级中药材产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15种野生中药材实现种植养殖;种植养殖中药材产量年均增长8%;中药生产企业使用本省中药材原料比例达到50%;流通环节中药材规范化集中仓储率达到70%;全省中药材质量监督抽检覆盖率达到100%。

湖北襄阳市中药资源产业现况及发展对策

湖北襄阳市中药资源产业现况及发展对策

湖北襄阳市中药资源产业现况及发展对策张正贵【摘要】本文从湖北襄阳市中药资源相关的概况,分析其优势及存在的不足,提出在大力开发优势中药资源的同时,重点搞好保康的红豆杉、野牡丹、黄姜,襄阳的麦冬及谷城的花椒种植及深加工提取.同时利用汉江的水资源优势,大力养殖水蛭.在此基础上,通过优势实体的横向强强联合,建立襄阳市"红豆杉产业园"及"麦冬产业园".最后提出利用本地优势中药资源助推当地经济的发展对策.%This article gave an overview of the TCM resources of Xiangyang City, analyzed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proposed the suggestions that developing advantaged TCM resources, and focusing on planting and deep processing extraction of Taxus chinensis, Melastoma candidum D. Don, and turmeric in Baokang, Ophiopogonis Radix in Xiangyang and Zanthoxyli Pericarpium in Gucheng. At the same time, the Hanjiang water resources are used to vigorously breed leeches. On this basis, through the horizontal combination of advantageous entities, "Taxus chinensis Industrial Park" and "Ophiopogonis Radix Industrial Park" in Xiangyang should be established. Finally, it put forwar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by using local TCM resources to boost local economy.【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年(卷),期】2018(025)006【总页数】3页(P13-15)【关键词】中药资源;开发;襄阳经济【作者】张正贵【作者单位】襄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湖北襄阳 4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05;R282.1襄阳位于湖北省中药材资源三大区之一的鄂西北植物中药材资源区[1],所具有的山岗相依及气候南北兼备的独特地理及气候等自然因素孕育了其丰富的中草药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地处我国中部的长江中游地区,位于东 经 108°21' ~ 116°07',北纬 29°25' ~ 33°20'之间。湖 北版图面积约 18. 59 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总 面积的 1. 95% 。从地形地貌上看,地势西高东低, 西、北、东三面环山,向南敞开,形成一个不完整 的盆地,地貌可划分为平原、岗地、丘陵、山地 4 种类 型, 其 中 山 地、 丘 陵 约 占 70% , 平 原 约 占 23% ,河湖水网占 7% ,大致是 “七山二田一分水” 的格局[1]。湖北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光 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丰沛、雨热同 季等特 点。 从 植 被 和 土 壤 类 型 看, 可 划 分 为 落 叶、 常绿阔叶混交林黄棕壤地带和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红黄壤两个自然带[2]。地形、气候的多样性造就了 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是中国特有植物和植物资
2016 年 6 月 第 18 卷 第 6 期
中国现代中药 Mod Chin Med
Jun. 2016 Vol. 18 No. 6
1 湖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基础
1. 1 湖北省中药资源种类丰富
湖北省是中药资源大省,中药资源的特点是种 类多、分布广泛,南北兼具,中药资源种类居全国 第五位。据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结果表明,全国中 药资源达 12807 种,湖北省拥有中药资源 3974 种, 其中药用植物 3389 种( 包括变种和亚种) ,药用动物 524 种,药用矿物 61 种,中药资源居全国第五位, 中药材产量居全国第七位。湖北省第四次中药资源 普查试点工作自 2011 年启动以来,已先后分三批对 湖北省境内 39 个试点县( 市、区) 中药资源进行了普 查,截止到 2015 年 12 月,发现植物中药资源种类 235 科( 恩格勒系统) 3515 种。与第三次中药资源普 查结果相比,药用植物种类已经超过了第三次的普 查结果。
2 湖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2. 1 区域内中药资源及产业分布特点
2. 1. 1 鄂西北秦巴山区 鄂西北山区指湖北西北部 的十堰 市、 神 农 架 林 区 以 及 襄 阳 市 的 谷 城、 南 漳、 保康等县( 市) 。本区境内有秦岭东段、武当山、荆 山和神农架等山脉,山地面积占总面积 80% 以上, 平均海拔在 1000 ~ 2000 m 左右,神农架的神农顶, 其海拔高度达到 3 105. 4 m,为华中第一峰。神农架 林区素来就是闻名遐迩的 中 药 宝 库,武 当 山 素 有 “天然药库” 之称, 《本草纲目》 记载的 1892 种中 草药中,武当山就有 400 多种。所以本区的药用资 源十分丰富多样,是湖北省药材主产区之一。出产 的药材有黄姜、肚倍、重楼、射 干、白 术、白 及、 独活、黄 连、沙 参、柴 胡、山 茱 萸、天 麻、灵 芝、 连翘、桔 梗、杜 仲、木 瓜、苍 术、金 银 花、玉 竹、 夏枯草、丹参、玄参、何首乌、决明子、半夏、黄 精、娑罗子、板蓝根、红豆杉、七叶树、白芍、葛 根、前胡、白果、野菊花、蜈蚣、鱼腥草、蒲公英、 艾叶、益母草、虎杖、淫羊藿、白蔹、白芷、乌头、 苦参、百合、防风、栀子、百部等。 2. 1. 2 鄂西南武陵山区 鄂西南山区是指鄂西恩施 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宜昌地区的远安、宜昌、宜都 等七个县市,包括长江三峡( 湖北省境内) 谷地、清 江流域、巫山和武陵山的一部分。本区内地势高峻、 平均海拔一般在 1000 米以上。气候温暖潮湿,水热 条件十分优越,气候垂直变化显著,适宜植物生长, 因此本区内药用植物种类多,资源丰富,是我省许 多大宗药材的主产区。本区海拔 1500 m 以下的低 山、二高山分布着黄柏、杜仲、厚朴、首乌、黄连、
源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最具东亚特色生物 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3]。因此湖北的中药资源 种类十分丰富,是我国主要的药材主产区之一。作 为神农故里,时珍故乡,湖北省有着悠久的中药材 种植栽培和中医药文化历史,中药材产业发展基础 较好。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推进,中医药产 业规模的不断扩张,中药材产业发展也呈现出新的 产业状态和面临日益凸显的 “资源红灯” 问题。在 国家对中医药产业发展愈加重视的新的历史形势和 条件下,本文基于湖北省中药资源和中药材产业特 点,总结出当前湖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 并提出了未来湖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战略方向的几 点思考。
1. 2 重点大宗药材和道地药材多,药材品质佳
湖北省重 点 大 宗 药 材 包 括 黄 连、 茯 苓、 天 麻、 厚朴、 苍 术、 黄 柏、 白 芍、 柴 胡、 杜 仲、 玄 参、 独 活、续 断、党 参、贝 母、山 麦 冬、野 菊 花、连 翘、 白果、葛根、山茱萸、五味子、白及、前胡、白茅 根、夏 枯 草、仙 鹤 草、黄 精、茜 草、桔 梗、半 夏、 天南星、何首乌、紫苏、木瓜、艾叶、鳖甲、龟甲、 蜈蚣、石膏、猪苓等 60 余种,中药材产量居全国第 七位,是我国中药材的主产区之一。
湖北省的 优 质 道 地 药 材 较 多, 如 茯 苓、 黄 连、 厚朴、独活、木瓜、党参、杜仲、天麻、湖北贝母、 续断、苍术、半夏、川黄柏、玄参、山麦冬、射干、 莲子、 菊 花、 艾 叶、 蕲 蛇、 蜈 蚣、 龟 板、 鳖 甲、 石 膏等。其中罗田九资河茯苓的生产历史已有 400 余 年,药材质地坚实、体重、色白细腻。利川鸡爪黄 连状如鸡爪,断面金黄,枝粗质重。恩施紫油厚朴 油性足,内皮色紫棕,气味浓厚,久嚼无渣。资丘 木瓜皮 皱 色 紫, 肉 厚 气 香。 襄 阳 山 麦 冬 个 大 质 糯, 色白细腻。荆州半夏个大色白,富有弹性。英山苍 术个大质重,气香味浓,断面朱砂点多。恩施板桥 党参细长色白,质脆气香。咸丰鸡腿白术饮片形状 佳,质地均匀坚实,优点较多。福田河菊花,香气 浓郁,质量优良。五鹤续断,个大质优。宣恩百合, 个大肉厚。巴东玄参,色黑,气微香浓。蕲春艾叶, 叶片大而厚,挥发油含量高。竹溪猪苓,个大,质 地细腻。古 老 背 “金 头 蜈 蚣” 体 粗 质 重,色 黑 发
[Keywords] Hube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current situation; strategic development
doi: 10. 13313 / j. issn. 1673-4890. 2016. 6. 003
LIU Di,WU Hezhen,WANG Ping* ,HUANG Bisheng* (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Wuhan 430065,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and the more emphasis o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facing new industrial pattern and problem. In this study,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in Hubei province was reviewed,and the considerations on strategic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in Hubei province were proposed,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and industry in Hubei province.
蕲春县
2014
蕲春夏枯草
蕲春县
2014
广济佛手山药
武穴市
2009
团风射干
团风县
2012
麻城福白菊
麻城县
2014
随州银杏
随州市
2014
利川黄连
利川市
2004
利川山药
利川市
2007
恩施紫油厚朴
恩施市
2005
板桥党参
恩施市
2006
咸丰白术
咸丰县
2007
巴东独活
巴东县
2009
巴东玄参
巴东县
2011
1. 3 中医药文化资源底蕴深厚
2016 年 6 月 第 18 卷 第 6 期
中国现代中药 Mod Chin Med
Jun. 2016 Vol. 18 No. 6
·中药资源·
湖北省中药材产业现状及战略发展思考△
刘迪,吴和珍,王平* ,黄必胜*
( 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5)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推进和国家对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愈加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也面临新的 产业格局和问题。本文基于湖北省中药资源和中药材产业特点,总结了当前湖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并 提出了未来湖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战略方向的几点思考。
·697·
2016 年 6 月 第 18 卷 第 6 期
中国现代中药 Mod Chin Med
Jun. 2016 Vol. 18 No. 6
珍、万密 斋、庞 安 时 并 称 古 代 “鄂 东 四 大 名 医”。 此外,湖北有着悠久的中药材种植传统,在历史上 形成了一 大 批 闻 名 遐 迩 的 道 地 药 材,如 “蕲 州 四 宝” 蕲艾、蕲蛇、蕲龟、蕲竹。罗田的 “九资河茯 苓” 早在元代就有种植栽培的历史。历史上恩 施 州 属于四川管辖,结合地方志及其相关历史文献和地 域属地历史沿革等特征的研究表明,川黄柏、川杜 仲、川木通、川麦冬、川丹皮、川 桐 皮、川 升 麻、 川木香、川续断等 20 多种冠以 “川” 字的道地药材 有的主产区就是恩施,有的则包括恩施[6]。这些中 医药方面的人文历史积淀是留下的宝贵的中医药科 学文化遗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