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初中语文基础知识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一、文字基础知识1.汉字的构造与部首2.汉字的基本笔画和书写规范3.汉字的音节和拼音4.词语的构成和分类二、语言文字运用技巧1.近义词和反义词的辨析2.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辨析3.词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4.词语的多义和典故5.修辞手法的使用,如排比、对偶等6.修辞格的运用,如对仗、衔接等7.辞章的结构和篇章连贯三、语法知识1.词语的屈折变化,如动词的时态、语气、语态等2.词语的搭配和从属关系3.名词的格和数4.代词的格和指代关系5.冠词、介词、连词的使用6.句子的结构,如主谓宾、主谓补、并列句、复合句等7.句子的语序和修辞手法四、修辞手法与修辞格1.类比2.排比3.迭事4.比拟5.对仗6.衔接7.倍数8.起承转合9.交待五、文学常识1.古代文学名著的内容和作者,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2.古代文人及其代表作品,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4.文学流派的发展和特点,如诗、散文、戏剧等5.文学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色,如写实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6.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和鉴赏标准六、修辞手法与修辞格1.类比: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使读者容易理解抽象概念或难以想象的事物。
2.排比:使用一系列相同的结构、语法或意义的词语或短语,以增加语言的艺术效果。
3.迭事:使用同一个词语或短语连续不断地重复,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比拟: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相似化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阐述其中一概念。
5.对仗:通过对照使用相似的结构、语法或意义的词语或短语,使得语言更加平衡和韵律优美。
6.衔接:使用独特的语法结构或词汇选择,以便更好地连接句子或段落之间的思想。
7.倍数:使用数字或其他量词修饰名词或动词,以强调事物的数量或强度。
8.起承转合:通过合理的叙述结构和逻辑推理,使故事或论述更加连贯和有条理。
9.交待:通过反复叙述或交代事实,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或事件的发展。
七、阅读理解1.提取主题和中心思想2.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3.掌握词汇和句子的含义4.解读上下文和修辞手法的运用6.提炼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八、写作技巧1.议论文的写作结构、论证方法和表达技巧2.描写文的写作结构和修辞手法3.记叙文的写作结构和叙述技巧4.说明文的写作结构和说明方法5.作文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水平6.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以上是初中语文知识点的一些大致总结和归纳,这些知识点是初中语文学习的基础,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提高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水平以及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初中语文复习资料大全
初中语文复习资料大全初中语文复习资料大全一、基础知识1、汉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部首、结构,熟悉汉字的书写规则。
2、词语:掌握常用词语的含义及用法,了解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掌握词语搭配。
3、句子:理解句子的基本结构,掌握句子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4、标点:熟悉标点符号的用法,尤其是一些易混淆的标点符号。
5、语法:掌握句子的基本语法知识,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二、阅读理解1、现代文阅读:熟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常见文章类型的特点,掌握阅读方法,能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情感和细节。
2、文言文阅读: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词汇、语法知识,熟悉常见的文言文篇目,能基本读懂文言文。
3、诗词鉴赏:了解诗词的基本格律、押韵规则,熟悉常见的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能欣赏简单的诗词。
三、写作1、记叙文: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方法,能清晰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突出重点,描写生动。
2、说明文: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能准确说明事物的特点、功能、原理等,语言简明扼要。
3、议论文: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方法,能提出明确的观点,运用合适的论据进行论证,语言严谨有力。
4、应用文:熟悉常见的应用文类型,如书信、通知、新闻稿等,能按照规范进行写作。
四、口语表达1、朗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及其他文本材料,掌握语音、语调的基本技巧。
2、演讲:能以清晰、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掌握演讲的基本技巧,如节奏、重音、语调等。
3、讨论:能在讨论中积极参与,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
五、文化知识1、中国文化:了解中国的基本文化知识,如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地理历史等。
2、世界文化:了解世界各国的基本文化知识,如风俗习惯、人文艺术、科技发展等。
3、名著欣赏:熟悉中外文学名著,了解其作者、题材、风格等,能进行简单的赏析。
六、语文综合能力1、信息处理:能从文字、图片等多种信息来源中获取有效信息,并加以整理、分析和概括。
初中语文全套复习资料
初中语文总复习资料——终极珍藏版「基础知识篇」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及阅读一、基本文体知识识记(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物喻人、寓理于事、寄情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欲扬先抑。
(三)说明文分类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四)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用(名言、资料等)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六)说明文语言特征:准确(科学性)、生动(趣味性)、议论文语言特征:严密记叙文语言特征:生动、形象、准确(七)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八)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九)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十一)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十二)描写的方法: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三)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十四)议论文三要素: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十五)议论文结构1、引论:提出问题2、本论:分析问题3、结论:解决问题(十六)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十七)常见论证方法: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十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十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二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二十一)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1.语言和文字的关系2.语言文字的特点和功能3.汉字的起源和演变4.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5.常用汉字的字形、字义、字音和造字法二、词语的基本知识1.词语的定义和分类2.词语的构成和形义关系3.词语的意义和用法4.词语的辨析和运用5.词语的常见错误用法三、句子的基本知识1.句子的定义和分类2.句子成分和语序3.句子的结构和功能4.句子的语气和语调5.句子的连接和转折四、段落的基本知识1.段落的定义和要素2.段落的结构和功能3.段落的写作技巧和方法4.段落的铺垫和承接5.段落的衔接和过渡五、修辞手法和修辞方法1.比喻和夸张2.对比和排比3.比较和类比4.借代和典故5.反问和设问六、修辞方法的运用1.描写和抒情2.叙事和议论3.议论和推理4.推理和判断5.主观和客观七、文言文的基本知识1.文言文的特点和风格2.文言文的基本句型和词语3.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4.文言文的翻译和鉴赏5.文言文的应用和写作八、现代文的基本知识1.现代文的特点和风格2.现代文的基本句型和词语3.现代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4.现代文的写作和发表5.现代文的赏析和评价九、阅读理解的基本知识1.阅读理解的方法和技巧2.阅读理解的题型和解题步骤3.阅读理解的注意事项和答题技巧4.阅读理解的常见错误和纠正方法5.阅读理解的应用和拓展十、作文的基本知识1.作文的目的和要求2.作文的主题和材料3.作文的结构和内容4.作文的标题和起承转合5.作文的语言和修辞十一、中国古代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基本知识1.古代文学的特点和分类3.古代文学的背景和意义5.世界文学的传承和影响以上是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的总结,涵盖了语言文字、词语、句子、段落、修辞手法、修辞方法、文言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作文、中国古代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基本知识。
这些知识是初中语文学习的基础,对于提高语文学科成绩和培养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这份知识总结能够帮助到你。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集锦大全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集锦大全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附:诗歌知识大全1、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这句话看似平淡,但对“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蕴含了不要在那浑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过故人庄》)写山村风光。
由近渐远,景色越来越开阔,写出了一派清幽恬静的气氛。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渐欲”、“才能”两个字眼富于动态,表现出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基础语言知识词语1.词语分类–名词:指人、事、物、地名等具体或抽象事物的名称。
–动词:表示动作、变化、状态等。
–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特征、状态等。
–副词:表示程度、时间、地点、方式等。
–介词:用来介定名词、代词或动词。
–连词:连接同类成分或并列成分。
–叹词:表达人们赞叹、惊奇、喜悦等情感。
2.词义辨析–同义词:具有相同或接近的意义。
–反义词:意义相反的词语。
3.词语用法–词性变化:形式上的变化,如动词的变位和时态。
–词义变化:意义上的变化,如汉字的多音字,词语的引申义和比喻义等。
语法1.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补语2.句子类型–简单句:只有一个主语、谓语或宾语。
–并列句:由两个或以上的简单句通过连词连成的复合句。
–复合句:包含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
3.句子结构–主谓结构:主语+谓语。
–宾语结构:宾语+谓语。
–主谓宾结构:主语+谓语+宾语。
–主语补足语结构:主语+系动词+表语。
–含有定语结构的句子:被修饰的成分+定语。
修辞1.比喻:用一个物象代替另一个物象,以便使读者有强烈的感触。
2.拟人:把生活中不是人的东西或抽象的东西,被赋予人的情感和形象,使人产生一种亲切感。
3.夸张:对事物进行放大或缩小处理,以加强对读者的印象。
4.反问:用疑问的语气表现肯定的意思,以及强调是反问的反义词所表达的意思。
阅读技巧理解阅读1.理解阅读的三个要素:识别、理解和记忆。
2.确定文章的体裁:新闻、说明文、论说文、小说等。
3.识别文章的层次:主题句、分论点、细节等。
4.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词汇、句式和修辞等。
5.主旨归纳:通过整理文章中的信息,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
细节阅读1.细节阅读的目的:理解文章中的具体信息,总结文章的细节。
2.细节阅读的方法:精读、扫读和略读。
3.细节阅读的技巧:标注和概括。
快速阅读1.快速阅读的目的: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了解文章的主题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深入阅读。
(2024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汇总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汇总1、文史典籍“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史记》、《尚书》、《礼记》、《易记》、《春秋》。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四库”:经、史、子、集。
《诗经》六义:凤、雅、颂、赋、比、兴。
六艺: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
2、初中语文重点知识点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谷: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
(即稷、黍、麦、菽、稻)五味:指酸、咸、甜、苦、辣六畜: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文人四友:琴、棋、书、画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岁寒三友:松、竹、梅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形事、转注、假借连中“三元”:凡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的即连中解元、会元、状元。
五声:五个音级。
也称“五音”,即我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征(zhi)、羽。
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乡官。
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应试未中叫落第、下第。
童生试:也叫“童试”。
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
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大小都叫童生。
3、年龄称谓(代称)垂髫(tiao)指三四岁~八九岁儿童。
总角指八九岁~十三四岁少年。
豆蔻指十三四岁~十五六岁的少年。
束发:男子十五岁。
弱冠:男子20岁,表示已成年。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
(立:“立身”之志)不惑:是男子四十岁。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
(知命,即知“天命”)花甲:是六十岁。
古稀:是七十岁。
初中语文必考知识点
初中语文必考知识点初中语文必考知识点概述一、文学常识1. 作家与作品- 了解中国古代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如李白、杜甫的诗歌,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作者和内容概要。
- 掌握近现代作家如鲁迅、巴金、老舍等人的主要贡献及其代表作品。
- 熟悉部分外国著名作家及其作品,例如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等。
2. 文体知识- 识别并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诗歌、小说等。
- 掌握各类文体的基本写作技巧和阅读方法。
二、语言知识1. 词汇- 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俗语及其正确用法。
- 了解并正确使用同义词、反义词、褒贬义词等。
2. 语法- 理解并运用基本的汉语语法规则,如句子成分、时态、语态、复句结构等。
- 能够辨析并纠正常见的语法错误。
3. 修辞- 识别并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
- 能在写作中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三、阅读理解1. 文本理解- 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段落大意及细节信息。
- 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语言风格。
2. 推理判断-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逻辑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和推断。
- 能够识别并分析文章中的隐含意义和深层主题。
四、写作技巧1. 文章结构- 掌握如何组织文章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发展和结尾。
- 能够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选择合适的文章结构。
2. 写作风格- 了解并尝试模仿不同作家的写作风格。
- 能够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3. 写作实践- 练习写作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多种文体的文章。
-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古诗文赏析1. 古诗- 掌握古诗的基本形式,如律诗、绝句等。
- 能够赏析古诗的意境、情感和艺术手法。
2. 古文- 理解古文的基本句式和修辞特点。
- 能够阅读并理解常见的古文篇章。
六、现代文阅读1. 散文- 理解散文的特点,如自由灵活的行文、贴近生活的内容等。
- 能够赏析散文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初中语文知识点汇总
初中语文知识点汇总一、基础知识。
1. 字音字形。
- 字音:- 多音字:如“行”(xíng行走、háng银行),要根据不同的语境确定读音。
- 易错字读音:例如“狭隘(ài)”不能误读为“yì”。
平时要多积累课本后的字词表以及常见易错字读音。
- 字形:- 同音字辨析:像“必须”和“必需”,“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一般用来修饰动词;“必需”侧重于表示不可缺少,一般用来修饰名词。
- 形似字区别:如“戊(wù)、戌(xū)、戍(shù)”,通过笔画、部首等特征进行区分。
2. 词语理解与运用。
- 近义词辨析:- 从词义轻重方面:如“请求”和“恳求”,“恳求”的程度比“请求”更重。
- 从适用范围方面:“时期”和“时代”,“时期”范围相对较小,“时代”范围更宽泛。
- 词语感情色彩:- 褒义词:如“英勇”,带有赞扬的感情。
- 贬义词:像“狡猾”,表示负面的评价。
- 中性词:“结果”,没有明显的褒贬倾向。
3. 成语运用。
- 正确理解成语含义:例如“首当其冲”不是首先冲上去的意思,而是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 注意成语的适用对象:“相敬如宾”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其他关系。
4. 标点符号。
- 句号: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
- 问号:用于疑问句末尾。
如“你吃饭了吗?”- 感叹号:表达强烈的感情,如“多么美丽的景色啊!”- 逗号: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如“我喜欢读书,也喜欢画画。
”- 顿号:用于并列词语之间,如“苹果、香蕉、橘子都是水果。
”- 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如“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 冒号:用于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如“他说:‘我明天要去旅行。
’”- 引号:- 表示直接引用,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是鲁迅的名言。
”- 表示特定称谓,如“‘嫦娥五号’成功发射。
”- 表示讽刺和否定,如“他这个‘聪明人’,总是办傻事。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
一、课文内容
1.课文的内容包括主题、情节、人物、环境、时间等方面的描述。
学
生应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课文,掌握其主旨,把握其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理解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等。
2.小说的基本元素,如情节、人物、环境等。
学生应能分析小说中的
情节起伏,人物形象塑造,环境描写等,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意义。
二、文学常识
1.学习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等。
能理解并运用这些
修辞手法来达到表达的目的。
三、语言表达
1.了解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设问等,能够在写作中
熟练运用。
2.了解常用的词语搭配和用法,如动词和形容词的搭配,动词的时态
和语态等。
四、其他知识点
1.基础的写作技巧,如如何组织语言,如何编写段落等。
并能运用这
些技巧进行写作和表达。
2.了解一些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增加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以上仅是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的一些方面,还有其他知识点需要学习。
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应多读课文、多积累词汇,注重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汇总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汇总初中语文的基础知识点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2.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4.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5.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6.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7.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8.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9.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10.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11.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12.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3.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14.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15.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16.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17.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8.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19.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20.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21.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22.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23.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初中语文必备知识点第一部分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初中生语文积累知识大全
初中生语文积累知识大全一、基础知识1.字音:掌握汉字的正确读音,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
2.汉字:掌握汉字的正确书写,包括笔画、部首、结构等。
3.词语:掌握常见词语的用法,包括词性、词义、词组等。
4.语法:掌握常见语法的用法,包括句子结构、语序、时态等。
二、阅读理解1.文本理解:通过阅读文本,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情感等。
2.信息提取: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包括主题、要点、细节等。
3.推理判断: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推理判断,包括因果关系、转折关系、递进关系等。
4.语言运用: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包括句子结构、句式变化、修辞手法等。
三、写作技巧1.写作思路:明确写作目的和主题,确定写作内容和结构。
2.语言表达: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包括词语选择、句子结构、句式变化等。
3.段落组织:合理安排段落,使文章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4.修改润色:对文章进行修改润色,提高语言表达的质量和水平。
四、诗词鉴赏1.诗歌鉴赏:欣赏古代诗歌的美妙意境和丰富情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艺术手法。
2.现代诗歌鉴赏:欣赏现代诗歌的自由表达和多元风格,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艺术手法。
3.古词曲鉴赏:欣赏古代词曲的细腻情感和独特韵味,了解词曲的基本特征和艺术手法。
4.现代词曲鉴赏:欣赏现代词曲的自由表达和多元风格,了解现代词曲的基本特征和艺术手法。
五、文学常识1.中外文学史:了解中外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和重要作品,掌握文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文学作品分析: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研究,包括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
3.文学理论:掌握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运用理论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研究。
4.文学评论:能够运用文学理论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六、文化素养1.中外文化史:了解中外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和重要事件,掌握文化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文化交流: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过程,掌握跨文化交流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初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整理一、文学常识1. 古代文学- 诗歌:唐诗、宋词、元曲- 散文:古文观止、诸子百家- 小说: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2. 现代文学- 诗歌:新诗、现代诗歌- 散文:现代散文、随笔- 小说:现代小说、网络小说3. 外国文学- 古典文学:莎士比亚戏剧、古希腊悲剧- 近现代文学:欧洲文学、美洲文学二、语言知识1. 词汇- 词语的意义、用法- 成语、俗语、谚语2. 语法- 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 语态:主动语态、被动语态- 语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3. 修辞- 比喻、拟人、夸张、反问、排比、对偶三、阅读理解1. 文章结构- 引言、正文、结尾- 段落结构:主题句、支撑句、过渡句2. 阅读技巧- 略读、精读、扫读- 推理、判断、总结3. 文章类型-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四、写作技巧1. 文章构思- 主题明确、材料组织、结构安排2. 写作方法- 描述、叙述、议论、抒情3. 文章修改- 语言表达、逻辑结构、标点符号五、古诗文鉴赏1. 诗歌鉴赏- 诗歌形式:韵律、节奏、对仗- 诗歌内容:意象、情感、哲理2. 文言文阅读- 常见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 - 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六、现代文阅读1. 文章主旨- 把握文章中心思想、作者态度2. 细节理解- 捕捉文章中的关键信息3. 推理判断-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逻辑推理七、语言运用1. 口语表达- 语音、语调、语速- 表达清晰、连贯、得体2. 书面表达- 书信、报告、总结- 格式规范、内容完整、逻辑清晰3. 媒体语言- 新闻报道、广告文案、网络语言八、文化知识1. 中国传统文化- 节日、习俗、历史故事- 儒家、道家、佛家思想2. 世界文化- 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 世界文化遗产九、思维品质1. 批判性思维- 分析、评估、反思2. 创造性思维- 想象、联想、创新3. 合作与交流- 团队合作、有效沟通十、学习策略1. 学习方法- 制定学习计划、时间管理- 有效记忆、复习策略2. 学习资源- 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 参加学术讲座、研讨会3. 自我评价- 定期自我检测、反思进步以上是对初中语文知识点的一个基本归纳整理,每个部分都包含了重要的子类别和关键点。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一、语言文字基础知识1.汉字的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构造方法;2.汉字的基本读音和基本文字规范;3.词语的构成和分类;4.词的意义、用法及词义辨析;5.词的形态变化、拼音和词语造句;6.语句的生成规律:主谓宾、主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7.句子的基本语法、修辞和样式;8.文段、篇章的写作规则、语法修辞和文体风格。
二、作品阅读与鉴赏1.诗词赏析:诗的基本概念、诗的特点、诗的形式、诗的表现手法、诗的韵律、诗的意境等;2.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古代文化背景、古代人物、古代社会风貌等;3.现代文学的阅读与理解:现代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写作主题、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5.听说读写:正确朗读作品,模仿和使用作品中的修辞、语言、句式等,组织和讲述作品的内容,以及拟写作品的插曲、续写等。
三、写作表达1.写作的目的、内容和手法;2.写作中的缩写、省略、转述、化用和隐喻等修辞手法;3.写作中的段落结构、语言和意象等;4.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描写文、应用文等不同文体的特点和写作方法;5.基本的写作技巧:写标题、写开头、写结尾等;6.语言文字的规范和美感。
四、语言知识运用1.词汇:词义、词性、词形、词组、固定搭配、近义词和反义词等;2.词语的运用:用词贴切、用词准确、用词恰当、用词得体等;3.句子:主谓、主谓宾、主谓宾定、主谓宾补、主谓双宾等句式的运用;4.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问、排比、对仗、拟人、解释等修辞手法的应用;5.综合能力:根据语言环境和语言要求,正确用语和表述,准确地理解语言的细微差别,做到语言的得体、巧妙、生动、富有表现力。
五、写作能力培养1.听力训练:听清语音,听懂语义和语境,听懂把握作者的意图;4.写作训练:组织语言,改善语句和段落,完善文章结构,充实中心内容,增加修辞手法和意象。
以上是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的一些主要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能够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和解读的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中考语文必备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中考语文必备一、基础知识。
(一)字词。
1. 字音字形。
- 常考多音字,如“行(xíng、háng)”“处(chǔ、chù)”等。
要根据不同的词语语境确定读音。
- 易错字形,如“眼花缭乱”的“缭”容易写成“潦”,要注意字形的准确书写,多通过练习和记忆易错字表来加强。
2. 词语理解与运用。
- 近义词辨析,像“必须”和“必需”,“必须”强调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般用来修饰动词;“必需”侧重于表示不可缺少,一般用来修饰名词。
- 成语的正确使用,要注意成语的本义、引申义以及适用对象等。
例如“莘莘学子”中的“莘莘”不能误写,且该词用来形容众多的学生。
(二)语法知识。
1. 词性。
-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和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的区分。
例如“美丽”是形容词,“在”是介词。
2. 句子成分。
-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如“小明(主语)高兴地(状语)吃(谓语)苹果(宾语)”。
3. 病句类型及修改。
- 搭配不当,如“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应将“改进”改为“提高”。
- 语序不当,例如“我们讨论并听取了校长的报告”,应改为“我们听取并讨论了校长的报告”。
- 成分残缺,像“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应删去“通过”或者“使”。
- 语义重复,如“大约”和“左右”不能同时使用。
(三)标点符号。
1. 句号、问号、叹号。
- 句号用于陈述句末尾;问号用于疑问句末尾;叹号用于感叹句、祈使句表示强烈感情的末尾。
2. 逗号、顿号、分号。
- 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顿号用于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如“红的、白的、蓝的花朵”;分号用于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比分号停顿时间长,如“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3. 冒号、引号。
- 冒号用于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引号表示引用、特定称谓、着重指出、讽刺或否定等。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详解版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一)诗歌知识点诗歌与小说、戏剧、散文合称四大文学体裁一、分类诗以表达方式为分类标准抒情诗――《沁园春·雪》、《有的人》、《周总理、你在哪里》叙事诗――《木兰诗》《卖炭翁》以诗歌体裁为分类标准古代诗歌近代诗绝句:特点——每首四句,一般双句押韵,有的首句入韵. 分类——五言绝句.特点,每句五字. 七言绝句.特点,每句七字.律诗. 特点――每首八句,两句一联,中间两句必须对仗,押韵同句。
分类——五言律诗。
特点,每句五字。
七言律诗。
特点,每句七字。
词又称长短句。
特点略,如《忆江南》古诗(古体诗、古风) 字句较自由,如:《敕勒歌》、《木兰诗》、《卖碳翁》。
新诗自由诗,如《有的人》。
自由诗有的押韵(不一定一韵到底,可中途换韵,但每节要押韵),也有的不押韵。
散文诗:形式是散文,但有诗的意境,如《海燕》押韵押韵:有相同或相近的韵母。
有些古诗现在读来不押韵的,是因为古今语音不同。
节拍即节奏:格律诗一般以音节为单位。
五言诗为二、三顿,后“三”又可根据意义分为二、一顿或一、二顿。
例“白发――三千――丈”、“润物――细――无声”;七言诗为二五顿,后“五”亦可如上分,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现代诗的节拍一般不固定,大体整齐即可)戏剧知识点定义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分类及标准按艺术形式表现手法分话剧以对话为主,如《威尼斯商人》。
歌剧以歌唱为主,如《白毛女》。
舞剧以舞蹈为主。
按剧情繁简及结构分多幕剧生活面宽广,情节较复杂。
人物较多,布景变换频繁。
独幕剧人物较少,情节较简单。
布景变换少或不变。
按题材反映的时代分历史剧如《打渔杀家》。
现代剧如《白毛女》。
按矛盾冲突性质和表现手法分喜剧悲剧正剧(悲喜剧) 如《白毛女》剧本特点必须适合舞台演出,受时间限制,篇幅不宜过长,人物不宜太多,场景不能过多变换。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一、汉字与词汇1. 汉字结构:包括独体字和合体字,合体字又分为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左中右结构和上中下结构。
2. 词语理解:掌握常用词语的意义、用法和词性,了解成语和俗语的含义及其在句子中的应用。
3. 词语辨析:能够区分近义词、反义词,以及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
二、句子成分与句型1. 句子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2. 句型分类: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包括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宾语从句等)。
3. 句子转换:掌握将简单句扩展为并列句或复合句的方法,以及不同句型之间的转换。
三、修辞手法1. 比喻:用一个事物或现象来形象地说明另一个事物或现象。
2. 拟人: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特征或情感。
3. 夸张:故意放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以突出其特点。
4. 反问:提出问题,不是为了得到答案,而是为了强调或表达某种情感。
5. 设问:提出问题,引导读者思考或突出文章主题。
6. 排比:使用结构相似、内容相近的句子或句子成分,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四、文学常识1. 文学体裁: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2. 文学作品:了解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的重要文学作品及其作者。
3. 文学流派:掌握不同文学流派的特点,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
4. 文学术语:了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术语,如主题、情节、人物、背景等。
五、阅读理解1. 文章主旨: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旨大意。
2. 段落大意:理解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3. 信息提取:能够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如事实、数据、观点等。
4. 推理判断:根据文章内容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得出合理的结论。
六、写作技巧1. 文章结构:掌握开头、中间、结尾的基本写作结构。
2. 语言表达:使用准确、生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
3. 写作手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文章的表现力。
4. 写作风格:根据写作目的和内容,选择合适的写作风格,如叙述、描写、议论等。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01 第一部分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1.词序不当词序不当造成词序不当的原因一般有:没有遵循时空、逻辑顺序;介词位置不当;关联词位置不当等。
例:学生、领导和老师昨天都参加了开学典礼。
主语的词序不当,应该改为"领导、老师和学生"或者"学生、老师和领导",由大到小或者由小到大都行,但是不能乱。
例:我们如果把这本书不认真读好,就谈不到读别的书了。
不能说"把这本书不读好",只能说"不把这本书认真读好"。
细心一点的话可以凭借语感判断出来。
例:文章的主题确定以后,还要根据主题的需要收集、组织、选择材料,以确保材料为主题服务。
按照正常的逻辑顺序,显然是应该先"收集",再"选择",最后才谈得上"组织",这里"组织"和"选择"的位置反了。
注意无论什么情况,辨析时都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联系生活情理来操作。
2.多项定语顺序不当多项定语顺序不当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顺序一般为: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例:一位优秀的有20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羽毛球教练。
正确的顺序应为: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词)有20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词)羽毛球(名词)教练。
3.多层状语语序不当多层状语语序不当复杂状语排列顺序大致为:①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②表时间的名词或介宾短语;③表处所的名词或介宾短语;④表范围或频率的副词;⑤表情态或程度的词;⑥表对象的介宾短语。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大全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大全
词语解释
- 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由一个或多个汉字组成,具有一定
意义的语义单位。
- 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
实词可以独立成句,如名词、动词、
形容词等;虚词不能独立成句,如连词、介词、助词等。
词语分类
名词
- 名词是指事物的名称或代词。
名词分为实词名词和虚词名词。
实词名词又分为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
动词
- 动词是指表示动作、变化或状态的词语。
动词分为实词动词
和虚词动词。
形容词
- 形容词是指用来表示事物的性质、特征、状态或属性的词语。
形容词分为实词形容词和虚词形容词。
副词
- 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词语的词语。
介词
- 介词是用来介绍词与词、短语与短语之间的关系的词语。
连词
- 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语。
代词
- 代词是用来代替名词或其他词语的词语。
课文分析
- 课文分析是对一个完整篇章的结构、内容和语言特点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
修辞手法
- 修辞手法是指通过运用一定的语言技巧和方法使文字更具艺术感的表达方式。
阅读技巧
- 阅读技巧是指在阅读过程中,使用一些合理的方法和策略,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水平。
写作技巧
- 写作技巧是指在写作过程中,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名篇赏析
- 名篇赏析是对经典文学作品进行精细解读和评析。
以上是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的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全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最全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初中语文课文唐睢不辱使命的基础知识【—】《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
下面为大家带来的是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唐睢不辱使命。
唐睢不辱使命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jū怫fú然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韩傀guī休jìn缟gǎo素谕yù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加惠:给予恩惠。
易:交换。
(3)以头抢地耳抢:撞。
(4)秦王色挠挠:屈服。
(5)长跪而谢之曰谢:道歉。
(6)寡人谕矣谕:明白,懂得。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解释为错意,置意(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解释为大中考做题时诗歌鉴赏解题技巧诗歌鉴赏是的必题之一,想赢得高分,需要掌握以下几点解题技巧:1.把握主人公的立足点一般而言,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时空立足点,就可以为贯通全诗提供一个坚实的平台,是解读诗歌的重要。
抒情类诗的主体分为两类:一类有诗人设身代言,即诗人设想自己就是诗中的人,为他们奔走呼喊,代他们倾诉衷肠;一类是诗人直抒胸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就是诗人自身的形象。
总体看,后一类居多。
2.关注诗歌的题目诗歌的题目是诗人写作意图的集中体现,它像一条红线,串联起散落在诗歌中的珍珠,像一个窗口,让我们看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关注题目,分析题意,同样是贯通全诗的重要方法。
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诗都能找到立足点,像咏物诗、咏怀诗、咏史诗、哲理诗等,一般就没有,那就更应该关注题目。
3.了解诗歌的结构“起承转合”是古典诗歌尤其是近体诗的结构中固有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个视角窥探作者的思路,进而贯通全诗。
在备考中,如果我们遵循这种规律的话,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凡依着起承转合的程式来写的诗,尤其要注意起句,因它往往是贯通全诗、解读全诗的钥匙。
4.答题应紧扣原诗的内容5.明白选择题选项常见干扰设置句意理解方面:误解多义字、对象错位、偷换概念等;思想感情分析方面:无中生有、牵强附会、任意拔高等;表达技巧方面:张冠李戴、想当然等。
我们在平时要多加练习,并及时总结答题规律。
6.熟悉有关意象与意境的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
而且这两者又常常是一致的。
7.清楚诗人的用典古代的诗人喜欢用典,其原因一是借他人酒杯浇胸中块垒,为表达委婉一些;二是以古喻今,更理直气壮一些;三是可以用较少的文字传递较多的信息,使表达简明一些。
一般用典有两层含义:(1)用旧事,借古喻今;(2)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既自明心迹,又丰富诗歌的意蕴,提高诗歌的文化品位,用黄庭坚的话来说就是“脱胎换骨”。
8.记诵诗歌鉴赏口诀从题目认识对象;从字面读出感觉;从注释破解难点;从作者了解背景;从原作找到根据;从题干得到启示;从首联找到特点;从尾句参透主旨;从景物把握情感;从意境洞察心胸。
9.掌握诗歌鉴赏题的答题一般程序(1)认读感知。
读诗后继续仔细阅读各个选择项,借助它们进一步再去对材料做全面的理解,再去解题。
另外,还要读标题,读注释,弄清材料的背景或领悟作者的心情。
(2)启动情思。
熟悉材料以后,或联想,或,进一步体会诗歌意境,同时对已知选项进行大胆筛选。
比如,选择项中对一些典故或前人诗句的解释,有些比较冷僻,有些比较牵强,则可以去掉;对作者的评价过高或过小,或武断,或偏激的,也可视为“不恰当”。
(3)单项核对。
选择项中有的是解释或分析单项内容的,如对诗歌中的修辞项的解释,我们就可以与诗句逐一核对,去掉那些无中生有的,指鹿为马的。
这样,又可为鉴赏扫除了一大障碍。
(4)辨析真伪。
在提供的答案中,有时会出现似是而非,有时会出现前是后非,有时还会出现自相矛盾,如选择项中出现“都”、“全部”的判断词,我们就更要注意它是否能自圆其说,结合全诗内容去伪存真。
【巩固练习】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宋·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感情。
2.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开头两句回忆了词人当年为了觅取功名、争得官职而奔赴前线的初衷。
B。
“尘暗旧貂裘”暗示自己收复失地的斗志未酬的内心苦闷。
C。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写出了词人放眼西北,残虏未扫;回首人生,两鬓已苍;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
D。
最后一句中,“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州”代指闲居之地。
【参考答案】1.(不能报国杀敌的)悲愤2.A。
分析:读诗词,需了解词人所用典故的`含义,该词中,“觅封候”是用了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候”的典故,写出作者自己报效祖国的壮志。
“自许封侯在万里”(《夜游宫》),一个“觅”字显出词人当年的雄心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精神,并非是词人当年为了觅取功名、争得官职而奔赴前线。
【—初三语文】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现对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作如下分析:一、试题分析此次命题坚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原则。
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尽量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自己语文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所有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尽显自己的语文才能,发挥创造力,发展个性。
试卷满分为120分,共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客观选择部分(50分),第二部分为主观表达部分(70分),试题稳中求变,变中求新,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1.重视语言积累与运用,注重沟通课堂内外。
2.文言文阅读重课内阅读考查在《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指导思想下,课内外文言文阅读在积累、识记、理解的感性层面和思考、分析、综合的理性层面设题。
除了对理解词语含义、翻译句子、概括选文大意这类基础知识、能力的常规考查外,还加强了对整篇文章(或语段)的理解性考查。
3.现代文阅读材料一律从课外选取,试题注重对学生运用能力的考查。
4.作文命题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自由发挥。
作文命题贴近学生生活,能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基本没有审题障碍,选材范围宽阔,学生可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抒写真情实感,充分展示个性。
这就给学生写作提供了自由的选择余地和广阔的思维空间,人人都能有话说,人人都有文章作,对平时读书多、善于体察生活、思维活跃的学生更是如鱼得水。
初三语文说明文复习指导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
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
说明对象:说明对象就是一篇说明文所主要说明的事物。
确定说明对象的标准:(1)整体、主要(2)具体、准确。
说明文的分类:说明文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
通常,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我们还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
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式有两种。
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常见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
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一文是按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写的。
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
这种说明顺序初中生物,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按照瞻仰的路线由远及近、由低到高,先四周后正中,先台阶后碑身、碑座等依次进行介绍。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
如《死海不死》一文,由现象到本质(成因)揭示了死海的特征,并介绍了死海的现状和未来,层层深入,逻辑条理十分清楚。
如何判断说明顺序:①以时间为顺序的,一般都有表示年代的时间词出现,如:“过后”,“不久”②以空间为顺序的要抓住表示方位的词: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
一般介绍建筑物的都用空间顺序。
③以逻辑为顺序的,判断是逻辑顺序可抓重点词语,如:“所以”、“首先”、“其次”。
作者不管是采用时间顺序,还是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的说明对象的特点。
问二:列举的治理土壤污染的三种方法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答二:不能。
因为文章是按照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说明的。
试题二:第一种泪水是在眨眼间产生的,即所谓的“基础泪”……,第二种眼泪,也具有纯生物作用,它是因为条件反射活动流出的泪水。
……第三种眼泪,也是最后一种眼泪,即由于激动而流出的眼泪。
得到的证实说,这种眼泪只有人类才有。
问一:三种眼泪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答一:不能。
因为本文是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逻辑顺序说明的。
问二:本文说明三种眼泪时,哪种说得简略,哪种说得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答二:前三种略,第三种详。
因为第三种最高级最复杂。
不为一般人所熟知,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问一: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内容的?答一:按照噪音等级由低到高的顺序或噪音对人的影响程度的大小顺序。
问二:文章这样安排顺序有什么好处?答二:更清晰地表明强度不同的噪音对人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使文章的条理更清楚。
注意:有些时候,我们在分析某一篇短文的说明顺序时,需要概括主要内容。
我们可以从一组答案体会一下:答案示例2:本文是根据人类使用铅的,围绕其用途、毒性展开说明的。
答案示例3:文章先写昆虫和某些动物将树木分解,再写真菌和细菌对树木的分解。
所以:有时候回答说明顺序就是把说明文的主要内容前后概括出来以体现说明的前后顺序。
初中语文阅读题精选之最后的风景最后的风景陈绍龙⑴岳父日渐消瘦,最后都没法去赴一个学生的约,虽然只是几百米的距离。
岳母一脸愁苦,岳父说是肝病又犯了,他自己在县医院已经查过了。
⑵岳母催着到南京做检查,岳父说儿子下个月结婚,喜事,一家人需要高兴。
天伦之乐,他在乎这个。
妻弟结婚那天,他穿得格外精神,接受大家的祝福,接受众人的闹喜,他的脸叫人用墨汁涂成了包公,他开心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