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复习课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期末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期末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期末复习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世界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及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

2.知道世界主要的语言、三大宗教3.知道聚落的类型。

能力目标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状况,以及世界人种的分布。

2. 运用地图说出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地区。

3.运用图片描述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

德育目标1.通过对世界三大人种特点的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种族平等思想。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尊重其他语言。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重点1.人口增长和分布特点。

2. 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3. 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区别。

教学难点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概念。

2.形成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分布的空间观念。

3. 聚落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内容一、填空题1、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达亿。

2、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减去。

3、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内居住的人口数。

4、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亚洲的和、欧洲以及东部等中纬度近海的地区。

5、人口数量过多、人口数量增长过快对、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6、人口的增长应该与、的发展相适应,与、相协调。

7、根据人类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和三个主要人种。

8、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工具。

人们借助语言和人类文明的成果。

语言是的重要特征之一。

9、世界上的三大宗教是指、、。

二、单项选择题1、世界人口从1830年的10亿到1999年的60亿,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的时间()A、越来越长B、越来越短C、基本不变D、先短后长2、某地区在一年中平均每1000人当中,出生并成活20个婴儿,死亡8人,该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A、20‰B、8‰C、12‰D、12%3、下列关于人口增长速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非洲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次之B、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速度相差不大C、18世纪以前和以后世界人口增长没有明显变化D、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比较缓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则比较快4、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增长的国家是 ( )A、中国B、德国C、尼日利亚D、印度5、关于世界人口分布的正确叙述是 ( )A、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都是经济发达国家分布的地区B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人口都比较稠密C中、俄、美和巴西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大国家D、世界上约2∕3的居民聚居在亚洲东部、南部和欧洲的大部分地区6、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是 ( )A、北美洲的西部B、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C、热带雨林地区D、亚洲的北部7、下列属于人口稀少的地区是 ( )A、珠江三角洲B、成都平原C、鄱阳湖平原 D青藏高原8、人种的划分主要依据是 ( )A、居住地区B、体质特征C、宗教信仰D、风俗习惯9、阿拉伯人属于 ( )A、黑色人种B、黄色人种C、棕色人种D、白色人种10、下列地区,以黄种人为主的是 ( )A、欧洲及美洲的大部分B、大洋洲C、撒哈拉以南的非洲D、亚洲东部11、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 )A、英语B、俄语C、汉语D、法语12、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 ( )A、英语B、俄语C、汉语D、法语13、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A、佛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印度教14、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的是 ( )A、佛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印度教15、伊斯兰教徒被称为()A、神父B、和尚C、穆斯林D、喇嘛16、中国的藏族、蒙古族多信仰 ( )A、基督教B、伊斯兰教C、佛教D、喇嘛教17、世界上第三大宗教是()A、佛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印度教三、连线题1、人种及主要分布的大洲黄种人非洲白种人亚洲黑种人欧洲2、主要语言与使用的地区或国家对应连线汉语俄罗斯英语欧洲俄语中国法语法国西班牙语拉丁美洲阿拉伯语西亚四、读下面世界地图,回答问题:⑴图中A地居民主要通用的语言是,主要的人种是。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教案(共4套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教案(共4套新人教版)

2019年秋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教案(共4套新人教版)人口与人种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知道世界人口增长的总体特点2.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3.归纳世界人口分布特点,了解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因素过程方法1.能够运用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的总体特点2.能够运用世界人口分布图,归纳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情感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人地观。

教学重、难点1.世界人口增长特点以及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2.知道世界人口分布的四大稠密区和稀疏区,并学会分析原因。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设置情景,引导学生思考;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法;针对练习巩固。

二、【教学流程】教学环节过程与组织设计依据与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景(1分钟)展示春节期间火车站、五一泰山和十一长城,印度火车挂票图片。

截止2019年10月31日,地球人口达到70亿。

观看图片,感受地球人口之多世界人口的增长(约20分钟)【活动1】计算地球上每增加10亿人口所需要的时间【总结】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转折】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以人口数量为纵坐标,绘制一条曲线,会是什么样子的?【读图1】读人口增长曲线图,观察世界人口的增长进程【总结】18世纪以前,人口缓慢增长,工业革命以后,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加快,二战后,人口迅速增长。

【读图1】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加快的原因是什么【ppt展示】图片展示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转折】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用什么来表示【总结】人口增长的快慢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表示,它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活动2】ppt出示各国出生率、死亡率,学生计算各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总结】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转折】人口增长的快慢只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吗【读图2】比较各大洲的人口增长率。

【总结】一个地区人口的增长还要受到人口迁移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合作学习】从1830年到2019年,地球每增加10亿人口所需要的时间分别为100年、30年、15年、12年、12年和12年【自主学习】结合教材70页,第一二段文字,分析总结世界人口的增长阶段特点【合作探究】分析二战以来,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加快的原因生活条件改善,医疗卫生水平提高,死亡率下降等【自主学习】结合教材,学习什么是自然增长率,如何计算【合作探究】计算各国自然增长率,并分析增长率大于0,等于0,小雨0分别代表什么。

地理: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复习课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地理: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复习课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七年级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学案设计初稿本章重点:41.世界人口增长、分布特点。

2.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规律3.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

4.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区别。

5.聚落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

本章难点:1.世界人口的分布及其成因。

2.主要语言和宗教的分布。

3.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4.聚落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

5.正确认识聚落的发展与保护关系。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一、学习目标1.运用人口分布图、人口统计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分布和增长特点。

2.联系实际,说明人口问题及其对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知道世界三大人种的外观特征,用图说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

二、过程与方法学习主题一:世界人口的增长与人口问题知识准备: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是惊人的,2006年2月26日世界人口达65亿,预计2012年将达70亿。

但全球各地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平均,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9%,非洲为2.8%,南美洲2.2%,欧洲0.3%,北美洲0.7%,大洋州1.2%。

人口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不发达国家。

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与环境、资源不协调就会产生人口问题。

知识形成与应用:(一)阅读课本P64图4.1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18世纪以前世界人口增长速度_____,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_____,到1999年,世界人口总数已达_____。

预计未来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人,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_____,说明世界总的出生率_____死亡率,使得人口总数得以不断增长。

3.你认为当今世界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填表并分析:表中巴西、尼日利亚属于__________(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_____(高、低);英国、德国属于__________(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_____(高、低)。

初中地理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教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说出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主要宗教及其分布;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区分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的差异,分析聚落形成与发展
的主要因素。

2、技能掌握与指导:通过阅读各种分布图和统计图表培养学生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学会从图表上获得地理信息的能力。

3、智能提高与训练:通过典型练习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人口问题及其影响;
2、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
3、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主要宗教及其分布;
4、区分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的差异,分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练习法
第1页共3页
第2页共3页
第3页共3页。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主要介绍居民的分布、聚落的特点和形成原因以及不同地区的民居特色。

本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居住的地理环境,掌握聚落的基本特征,认识不同地区的民居风格,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

但学生在地理思维和方法上还需进一步培养。

针对这一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居民的分布、聚落的特点和形成原因,认识不同地区的民居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地理环境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居民的分布、聚落的特点和形成原因,不同地区的民居特色。

2.难点:聚落形成的地理环境分析,民居特色的形成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地理现象。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地区为例,分析聚落的形成原因和民居特色。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4.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区的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素材。

2.准备实地考察地点,安排考察时间。

3.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地区的民居,引导学生关注民居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居民的分布、聚落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展示相关地图和数据,让学生了解聚落形成的地理环境。

3.操练(15分钟)分析具体地区的聚落形成原因,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

(七年级地理教案)初一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和聚落复习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初一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和聚落复习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城市
乡村
生产活动
人口分布
建筑特点
交通特点例79: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a.工厂和____(省、市、区、县)b.城堡和村落c.城市和乡村d.宗教和寺庙★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寒冷、湿热、干旱地区的民居特色;城市利用交通条件。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地形、资源、土壤、水文、交通因素外,还有气候、植被、地质等因素。①聚落的区位(位置)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我国南方的许多聚落位于河湖两岸,山区的聚落位于山间盆地或谷地;②聚落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温带的平原地区聚落密集,热带丛林、荒漠地区、高山地区聚落稀疏(与人口分布相同);③聚落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我国北方平原地区的村落成团块状,而南方村落多沿河呈条带状;④聚落的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例如屋顶坡度与降水的关系,墙壁的厚度和窗子的大小与气温的关系,建筑材料与当地资源的关系(像竹楼、窑洞、冰屋等)。p81活动例80: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完备的排水系统的民居主要分布在()a.寒冷地区b.干旱地区c.湿热地区d.高原地区例81:乡村的民居,大多分布在()a.远离水源的地方b.交通不便的地方c.沼泽地区d.依山傍水或沿公路的地方例82:城市人口过度膨胀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有()a.水土流失严重b.沙漠面积广大c.水旱灾害频繁d.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世界遗产可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以及自然与文化遗产三大类传统聚落(世界文化遗产)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p83活动1.我国的主要世界遗产:万里长城、泰山、北京故宫、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黄山、九寨沟、黄龙、武陵源、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曲阜孔庙、孔林、孔府、武当山古建筑、布达拉宫、庐山、峨眉山——东山大佛、丽江古城、平遥古城、苏州古典园林、天坛等我国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聚落有山西的平遥古城,云南的丽江古城,安徽的西递和宏村村落等。其它国家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聚落如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法国的“巴黎塞纳河岸”,巴西的巴西利亚等例83:下列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范围的是()a.古代的城堡和南宇b.皇家的宫殿和陵墓c.历史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 教学方法:a. 讲授法:针对聚落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形成条件等基础知识,采用讲授法进行系统讲解,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b. 讨论法:在讲解聚落与环境关系、聚落文化与传统等内容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c. 案例分析法:通过展示具体的聚落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2. 教学手段:a. 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聚落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使学生对聚落形态、特点有直观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b. 教学软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聚落分布图的绘制和分析,增强学生的地理空间观念。

c.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聚落案例,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具体实施:1. 讲授法:a. 在讲解聚落的基本概念时,结合教材和实际案例,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讲解,让学生易于理解。

b. 在讲解聚落形成条件时,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聚落特点,使学生掌握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 讨论法:a. 在分析聚落与环境关系时,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不同环境下聚落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b. 在探讨聚落文化与传统时,组织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聚落习俗,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

3. 案例分析法:a.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聚落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形成条件、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

b. 鼓励学生提出改善聚落发展的建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多媒体设备:a. 通过展示聚落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聚落形态、结构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b. 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课堂互动,如开展聚落知识问答、抢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教学软件:a. 运用GIS软件,让学生在课堂上绘制聚落分布图,分析聚落分布规律。

b. 通过教学软件进行模拟实验,如模拟聚落发展过程,让学生观察不同因素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鲁教版地理六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教学设计

鲁教版地理六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教学设计

鲁教版地理六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居民与聚落》是鲁教版地理六年级上册第四章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居民的分布、聚落的特点以及居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本章内容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居民生活方式,掌握聚落的发展和变化,从而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但针对本章内容,学生可能对一些具体实例和地理数据的理解和分析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居民的分布特点,掌握聚落的发展和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居民的分布特点,聚落的发展和变化。

2.难点:居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具体实例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居民与聚落的特点。

2.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图片展示法:运用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地图、实例等。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实例资料,用于分析讨论。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不同地区的居民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居民与聚落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介绍居民的分布特点,讲解聚落的发展和变化,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居民生活方式。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析一个实例,讨论居民与聚落的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4.巩固(5分钟)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分析家乡居民与聚落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居民与聚落章复习》示范课教学设计【人教地理七年级上册】

《居民与聚落章复习》示范课教学设计【人教地理七年级上册】

《居民与聚落》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认识不用地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2.运用地图归纳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

3.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能够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2.能够运用地图,指出代表性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及其分布特点,掌握“南南合作”与“南北对话”的含义。

3.能够运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认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国际合作中存在的不平等。

【教学难点】地域发展的差异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布。

三、教学策略协调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关系,是7—9年级地理课程学习所要形成的基本观念,理解和尊重各国文化传统,不仅是本章的一个学习目标,也是地理课程的一个目标之一。

社会经济与文化包括很多方面,教材重点选择了文化,宗教,人口和聚落,并把重点放在了“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上”。

“人口分布,增长和人口问题”是本章的重点。

人口数量问题也设计人口的分布,并且人口的分布也是从地理学角度学习人口知识的内容。

四、教学流程示PPT图片动画,请学生来填空缺处答案。

忆。

齐心协力教师:以下问题为重难点攻关,每项任务均2分钟组内讨论时间,组员记录观点,选出代表,每组依次轮流回答问题,答对的给本小组记一分,答错的不得分,并由下一组接替答题。

要求同学们讨论回答世界的人口问题和聚落与自然环境。

重点归纳分析自然环境影响聚落规律以及聚落的形态。

小组讨论为主,看图完成,并总结在世界平均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

齐心协力部分是本次复习课的重难点部分,配合习题来进行实战讲解,并在最后进行规律总结,便于学生记忆运用于实战。

力挽狂澜教师:本轮为抢答题,当教师念完题目发出指令以后方可抢答,第一个站起来的获得答题权,答对给本组加上相应分数,答错的扣除相应分数。

按照本节的知识概念进行例题实战,是对前面知识的灵活运用的训练。

学生抢答题目,为自己小组提高积分。

初中地理_《居民与聚落》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居民与聚落》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居民与聚落》复习课教学设计地理组优化训练1、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零”的含义是( D )A.表示该地区不出生婴儿 B.表示该地区出生率等于零C.表示该地区死亡率等于零 D.表示该地区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2、下列关于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D )A.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快,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慢。

B.欧洲人口稠密,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C.人口问题只在发达国家存在D.人口的增长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3、在地球上,人口分布稠密的地区有(B )A、巴西热带雨林 B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C、北极地区D、青藏高原地区4.(2014·聊城)西亚的人种主要是(A)A.白种人 B.黑种人C.黄种人 D.混血种人5.(2014·聊城)阿拉伯国家的居民大多信仰(A)A.伊斯兰教 B.基督教C.佛教 D.道教6、下列关于语言和宗教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B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C 佛教创始于中国D 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7、右图中甲、乙、丙、丁四个聚落,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B )A.甲B.乙C.丙D.丁8、下列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组合不正确的是( D )A.北极地区因纽特人——冰屋B.中国黄土高原——窑洞C.东南亚地区——高架屋D.中国南方——平顶房点击中考一、(2012东营)读图12,回答下列问题: (1)从纬度位置看,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 中低纬度 (2)①地区主要分布着 白色 人种;②地区居民主要使用 英语 (语言)。

(3)③地区人口稀少,其原因是 炎热干燥的沙漠地区 (4)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70亿。

预计未来40年,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人口增长,将约占全球人口增长的97%。

亚、非、拉国家人口增长过快,产生的问题有 饥饿贫困 ,住房紧张 (两条即可)二、 (2014.日照)读四个国家的主要人口指标表,完成1-2题. 国家200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2009年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来源:学_科_网]2010年0﹣14岁人口比重(%) 2009年出生时预期寿命(岁) 男性 女性中国 0.6 143 19.5 72 75 印度 1.4 389 30.6 63 66 法国 0.7 118 18.4 78 85 美国 0.93420.176811、(2分)根据表中资料可知(B ) A . 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B . 印度人口密度最大 C . 法国少年儿童比重最高 D . 美国预期寿命最长2、(2分)上述国家可能存在的人口问题( A ) A .中国就业困难,环境压力较大 B .印度社会赡养老年人负担重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知识储备来看,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对世界各地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都有所了解,这为复习本章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教案

第一节人口和人种●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

(2)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3)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及对资料的分析、归纳能力和计算能力。

(2)使学生初步了解城市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理解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以及人口过多所产生的问题。

(3)根据有关人口统计数据,学会绘制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

(4)通过读图,提高学生利用图像说明地理事物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1)通过了解世界人口问题,让学生初形步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和人地观。

(2)使学生树立人口,资源,环境要协调发展的观点;初步认识城市人口增加带来的城市环境问题,增强环保意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世界人口分布图、世界人种的分布图、三大人种的面具。

二、学生准备: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分布图。

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播放交通拥挤录像)人们把地球亲切地称为“地球村”,而把自己称为“地球村的村民”。

在20世纪下半叶地球村的居民急剧增长,以致于录象中喊出了“别挤了”。

人口问题以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

我们的人口现状如何?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我们将做一些探讨。

[投影]“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板书] 一、世界人口的增长(二)教师质疑:曲线的形态是怎样反映出人口的增长变化的?什么时期人口增长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看图,说出结论:从“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中可以直观的看出,曲线平缓,人口增长缓慢,曲线较陡,说明人口增长较快。

所以在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得十分缓慢;18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才大大加快。

(三)指导活动看书中图4.3“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活动1,即计算世界人口从1830年的10亿到1990年的60亿,人口每增10亿所需的时间,让学生将答案填人右表中,然看看这些数值的变化规律。

(四)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的时间逐渐趋(短),这表明在这段时间内,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逐步趋(快)。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居民与聚落》一、单元主题本单元的主题为“居民与聚落”。

核心主题:本单元的核心主题是居民和聚落,主要包括人口、语言和聚落三个方面的内容。

本单元从世界人口的数量变化和分布入手,涉及了世界人种等知识点,然后介绍了世界语言的分布规律,最后给学生介绍了聚落的相关知识点,从知识的结构来看,不同地区的聚落情况反映的是不同地区人口、人种及各地文化综合的产物。

因此本单元的的讲解可以层层递进,逐步深入,来讲解居民与聚落之间的关系。

二、目标与内容课标要求和素养目标本单元一共涉及3条课标。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并简要归纳世界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空间分布特点。

2.通过阅读图像、观看视频或实地考察等,描述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及其变化。

3.运用反映人种、语言、宗教、习俗等内容的图文资料,描述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树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

目标二:学会通过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资料,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快慢。

目标三:在世界人口分布图上,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目标四:了解世界人口问题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规律;目标五:能够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负面影响;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种的分布。

目标六:让学生了解世界不同的语言,从地图上了解几种联合国工作语言的主要分布地区。

目标七:了解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目标八: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目标九: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专题一人口与人种专题二语言与宗教专题三聚落2.单元整体构想本单元涉及的知识点包括人口的数量和分布、世界语言和宗教以及聚落的分布,在知识结构上,从人口和人种入手,讲解世界的语言和宗教,再从文化的多样性入手,发现聚落的多样性。

专题一人口与人种(1课时)专题二语言与宗教(1课时)专题三聚落(1课时)三、单元知识框架四、情景与任务(课程设计)专题一人口情景创设:情景导入:地球是人类的家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学案设计初稿本章重点:41.世界人口增长、分布特点。

2.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规律3.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

4.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区别。

5.聚落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

本章难点:1.世界人口的分布及其成因。

2.主要语言和宗教的分布。

3.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4.聚落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

5.正确认识聚落的发展与保护关系。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一、学习目标1.运用人口分布图、人口统计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分布和增长特点。

2.联系实际,说明人口问题及其对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知道世界三大人种的外观特征,用图说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

二、过程与方法学习主题一:世界人口的增长与人口问题知识准备: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是惊人的,2006年2月26日世界人口达65亿,预计2018年将达70亿。

但全球各地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平均,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9%,非洲为2.8%,南美洲2.2%,欧洲0.3%,北美洲0.7%,大洋州1.2%。

人口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不发达国家。

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与环境、资源不协调就会产生人口问题。

知识形成与应用:(一)阅读课本P64图4.1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18世纪以前世界人口增长速度_____,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_____,到1999年,世界人口总数已达_____。

预计未来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人,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_____,说明世界总的出生率_____死亡率,使得人口总数得以不断增长。

3.你认为当今世界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填表并分析:国家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英国 1.20 1.08巴西 2.03 1.3德国0.97 1.04尼日利亚 1.23 2.78表中巴西、尼日利亚属于__________(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_____(高、低);英国、德国属于__________(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_____(高、低)。

这说明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在全球各地是_________(均衡、不均衡)。

(三)思考:1.人口的增长速度要与_____、_____和经济发展相协调,否则就会产生人口问题。

2.目前世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中,你认为哪一方面的问题是首要问题?请说明你理由:学习主题二:世界人口的分布知识准备:由于各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世界人口分布是不平衡的。

世界人口空间分布分为人口稠密地区、人口稀少地区和基本未被开发的无人定居区。

据统计,地球上人口最稠密地区约占陆地面积的7%,那里居住着世界70%人口,而且世界90%以上的人口集中分布在10%的土地上。

知识形成与应用:读课本P66图4.5世界人口的分布,并假设你是一位部落的首领,带领你的部落寻找合适的居住地区:(1)你的部落共有10万人,你希望选择一个人口密度(即每平方千米人口数)在100人左右的地方,因此你必须选择一个占地约为_________平方千米的地方。

你会首选在哪个洲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选择的时候你是如何考虑下面的地理因素:(2)从纬度位置看,你会首选在_________(高纬位置、中纬位置、低纬位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地形上看,你会首选在_________(高原、平原、山地),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海陆位置上看,你会首选在_________(沿海、内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主题三:不同的人种知识准备:根据人种特征分,世界主要有三大人种: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

知识形成:选择题1.她的肤色、眼色、发色都很浅,头发天生就是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请问你知道她是属于什么人种吗?( )A黑种人 B.黄种人 C.白种人 n红种人2.既通用英语又是白色人种的国家是( )A埃及 B.日本 C.俄罗斯 D.南非3.美洲的印第安人、因纽特人,南亚的印度人分别属于什么人种?A 白色人种、黄色人种 B黄色人种、黑色人种C黑色人种、白色人种 D黄色人种、白色人种第二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一、学习目标:1根据世界语言分布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分布国家。

2通过阅读世界宗教分布图,了解世界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区和最重要的宗教圣地。

二、过程与方法:学习主题一:世界的语言知识形成:阅读P74“阅读材料”了解世界语言,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______,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______。

学习主题二:世界三大宗教知识准备:在古代,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无法解释时,就说是“神的意志”,并创造了许多宗教,一直流传到现在。

世界上有近一半的人信仰宗教。

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是世界上的三大宗教。

到目前为止,基督教遍及欧洲、美洲、亚洲北部大部分、南非、澳大利亚等地,是世界上信奉者最多的宗教。

基督教中罗马天主教信奉者又最多。

知识形成:(一)单项选择题1.世界三大宗教是指()A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B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C基督教、佛教、犹太教 D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2. 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宗教是(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3. 世界上信奉者最多的宗教是______,它发源于______,集中分布在______。

4. 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文化和分布地区,阿拉伯人信仰______教,教徒被称为______,他们在清真寺进行宗教活动;泰国人信仰______教,他们在______进行宗教活动。

(二)综合题将A、B、C三种宗教建筑所代表的宗教与其主要分布地区、代表性的国家以及创始人用线连接起来。

A 基督教西亚泰国穆罕默德B 佛教欧洲沙特阿拉伯释迦牟尼C 伊斯兰教东亚英国耶酥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一、学习目标:1. 知道聚落的主要类型,从不同聚落(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图片,判断聚落的类型并能描述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差异。

2.知道聚落形成的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交通、人口、商业贸易等),根据聚落分布图说出其分布特点(如沿河、沿铁路线、沿山谷分布等)。

3.联系所居住聚落的一些文物古迹、宗教场所或其他历史文化遗产,分析聚落(城市或乡村)发展变化对文化遗产影响的利与弊,培养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公民意识,了解和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学习主题一:乡村与城市知识准备: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地球上的人类,不管生活在哪里,都是生活在不同的聚落之中。

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

知识应用: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乡村与城市在景观上有何差异,并判断课本P78图4.16中,A为______,B为______。

生活在图A中人们的生产方式主要是____________;生活在图B中人们的生产方式主要是____________。

学习主题二:聚落与环境知识准备: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各地的自然环境、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不同,深深影响到聚落的景观。

知识形成:(一)阅读课本P81“活动”图4.23、4.24、4.25,分析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完成下表:当地气候特点民居建筑特点因纽特人冰屋黄土高原窑洞傣族竹楼(二)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较______(发达、不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稀少);在____________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学习主题三:聚落的保护与发展知识准备: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聚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建筑物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完善。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聚落的发展也使世界文化遗产遭封了严重毁坏。

如果这些文化遗产再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因此,世界各国要共同努力,大力保护世界丈化遗知识应用:思考:生活在广州的你听说过骑楼和西关大屋吗?它们是广州老城的见证。

然而,随着广州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用地紧张的问题日益显著,加上部分骑楼和西关大屋年久失修,不仅内部设施和居住环境跟不上需求,而且其破旧的外表也与周围现代化都市格格不入……作为广州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骑楼和西关大屋的去留问题,请你列出理由。

拆的理由留的理由第四章单元小结:世界人口总数:2006年达_____亿世界人口的增长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快慢不同人口自然增长率决定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稠密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口稀疏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口密度(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界三大人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境对人种形成的影响(了解)人种世界的语言 大约有3000~4000种 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的宗教:三大宗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聚落与环境聚落的主要形态:________、________。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

聚落的分布 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聚落分布________(密集或稀疏) 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聚落分布________(密集或稀疏)聚落的发展与保护——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人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