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热点题型15 能量流动计算的相关题型
能量流动计算的几种题型(共15张PPT)
规律:
6.假设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l00%,按 最高传递效率计算,第三和第四营养级的消 费者所获得能量分别为( B ) A.0.8%和 0.8% B.4%和 0.8% C.4%和 4% D.20%和 4% 7.在植物→昆虫→蛙→蛇这条食物链中, 若蛇增加1g生物量,至少要消耗植物的生物 量是( D ) A.1000g B.500g C.250g D.125g
2.下面表示Ⅰ、Ⅱ、Ⅲ、Ⅳ四个种群在一个达到生态 平衡中所含有的总能量,这四个种群的最简单的能量 流动的渠道应是(
种 群
)
甲
2.50
乙
13.30
丙
10.80
丁
0.28
戊
220.00
能量(107kJ·m2)
A. 戊→乙→丙→甲→丁 B. 戊→丙→甲→丁和戊→丁 C.戊→丙→甲→丁和戊→乙→甲→丁 D.戊→乙→甲→丁和戊→乙→丙→丁
4、若某生态系统固定的总能量为24000kJ, 则该生态系统的第四营养级生物最多能获得 的能量是( ) A. 24kJ B. 192kJ C.96kJ D. 960kJ
据题意,生态系统固定的总能量是生态系统中 生产者(第一营养级)所固定的能量,即 24000kJ, 当能量的传递效率为20%时,每一个营养级从前 一个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是最多的。 因而第四营养级所获得能量的最大值为: 24000×20%×20%×20%=192kJ 答案:B。
1kg
10kg 160kg 25kg 5kg 25kg
4kg
1kg
125kg
5kg
10.如右图所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回答:若该生态系统的能 量流动效率平均为10%,同一营养级的每种生物获得的能量是均等 7 的,第一营养级的同化能量为 2 10 KJ ,则鹰最终获得的能量是 ________。
(精品人教)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高频考点强化(五)能量综合问题练习
高频考点强化(五)能量综合问题(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70分。
1~7题为单选题,8~10题为多选题)1.(2018·张掖模拟)一质量为m的人站在电梯中,电梯由静止竖直向上做匀加速运动时,电梯的加速度为。
人随电梯上升高度H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重力加速度为g) ( )A.人的重力势能增加mgHB.人的机械能增加mgHC.人的动能增加mgHD.人对电梯的压力是他体重的倍【解析】选C。
电梯上升高度H,则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mgH,故A正确;对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mg=ma,解得F N=mg+ma=mg+mg=mg,支持力方向竖直向上,故做正功,支持力做的功等于人的机械能增量,故人的机械能增加mgH,而重力势能增加mgH,所以动能增加mgH,故B正确,C错误;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人对电梯底部的压力为mg,即人对电梯的压力是他体重的倍,D正确。
2.(2015·全国卷Ⅰ)如图,一半径为R,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直径POQ水平。
一质量为m的质点自P点上方高度R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恰好从P点进入轨道。
质点滑到轨道最低点N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mg,g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用W表示质点从P点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则( )A.W=mgR,质点恰好可以到达Q点B.W>mgR,质点不能到达Q点C.W=mgR,质点到达Q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D.W<mgR,质点到达Q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解析】选C。
在N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4mg-mg=m;从最高点到N点,由动能定理得2mgR-W=m,联立解得W=mgR。
由于克服阻力做功,机械能减小,所以质点从N点到Q点克服阻力做的功要小于从P点到N点克服阻力做的功,即质点从N点到Q点克服阻力做的功W′<W=mgR,质点从N点到Q点由动能定理得-mgR-W′=m-m,解得m>0,所以质点能够到达Q点,并且还能继续上升一段距离,故选项C正确。
能量流动的计算方法归纳
能量流动的计算方法归纳能量流动的计算专题(1)计算某种群数量时,公式为N:[a]=[b]:[c]其中a表示第一次捕获并标记个体数量,b表示第二次捕获数量,c表示在第二次捕获个体中被标记个体的数量。
(2)已知第一营养级(生产者)生物的量,求最高营养级生物的最多量时,食物链按最短、传递效率按20%计算;求最高营养级生物的最少量时,食物链按最长、传递效率按10%计算。
(3)已知最高营养级生物的量,求消耗生产者(第一营养级)的最多量时,食物链按最长、传递效率按10%计算;求消耗生产者(第一营养级)的最少量时,食物链按最短、传递效率按20%计算。
例1((2006上海)下图食物网中的猫头鹰体重每增加20g,至少需要消耗植物( )A(200g B(250gC(500g D(1000g解析:该题有2条食物链~但因计算的是猫头鹰和植物的关系~则可当作“1条”链来看,“至少”提示应按20%的传递效率计算~所以有20g?20%?20%=500g。
答案:C例2(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2/5来自于兔子,2/5来自于鼠,1/5来自于蛇,那么猫头鹰增加20g体重,最少需要消费植物( )A(600g B(900g C(1600g D(5600g解析:通过食物链,植物?兔子?猫头鹰,~猫头鹰增重20g×2/5=8g~最少需要消费植物的量为8g?20%?20%=200g,通过食物链,植物?鼠?猫头鹰,~猫头鹰增重20g×2/5=8g~最少需要消费植物的量为8g?20%?20%=200g,通过食物链,植物?鼠?蛇?猫头鹰,~猫头鹰增重20g×1/5=4g~最少需要消费植物的量为4g?20%?20%?20%=500g。
所以合计需要消费植物200g+200g+500g=900g。
例3.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2/5来自于兔子,2/5来自于鼠,1/5来自于蛇,那么猫头鹰增加20克体重,最少需要消耗植物: 植物? ? 兔 ? 猫头鹰鼠?? 蛇?A、600gB、900g C 、1600g D、5600g解题思路:通过食物链(植物?兔子?猫头鹰),猫头鹰增重20g×2/5=8g,最少需要消费植物的量为8g?20%?20%=200g;通过食物链(植物?鼠?猫头鹰),猫头鹰增重20g×2/5=8g,最少需要消费植物的量为8g?20%?20%=200g;通过食物链(植物?鼠?蛇?猫头鹰),猫头鹰增重20g×1/5=4g,最少需要消费植物的量为4g?20%?20%?20%=500g。
高考生物复习《能量流动的有关计算》PPT基础知识梳理
【答案】 A 【解析】 由于生产者没有改变,所以流向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没有变化,设丙原来的能量 为 a,则需要甲提供的能量为(12)a÷10%÷10%+(12)a÷10%=55a;改变食物比例后的丙的能 量设为 b,则需要甲提供的能量为(23)b÷10%+(13)b÷10%÷10%=40b,根据题意可得:55a =40b,b/a=1.375。
(2)如果是在食物网中,某一营养级同时从上一营养级的多种生 物获得能量,且各途径所获得的生物量比例确定,则需按照各 单独的食物链进行计算后合并。
例题精讲
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丙的食物比例由甲∶乙=1∶1 调整为 2∶1,能 量传递效率按 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丙的数量是原来《能量流动的有关计算》PPT 基础知识梳理
【基础知识梳理】 1.能量流动中的最值计算
2.能量流动中的定值计算 (1)已确定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的,不能按“最值”法计算,而需按具 体数值计算。例如,在食物链A→B→C→D中,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a%、b%、 c%,若A的能量为M,则D获得的能量为M×a%×b%×c%。
(2019·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第一次联考)某人工生态果 园中害虫的能量流动情况如下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
变式训练
A.流经害虫的总能量为568 kJ,害虫呼吸散失的能量是 499.84 kJ B.果园中以粪便为食的蜣螂获得了害虫体内的能量为1 402 kJ C.图中X可代表害虫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D.引入天敌是防治虫害的一项重要措施,体现了生态系统 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息息相关
【答案】 B 【解析】 流经害虫的总能量指的是同化总量即为1 970-1 402=568(kJ),害虫呼吸散失的能 量=同化量(568)-储存能(68.16)=499.84 kJ,A正确;图中的1 402 kJ的粪便能不属于害虫 体内的能量,并且蜣螂不一定能获取全部的粪便能,B错误;储存能-遗体残骸量=X可代表害 虫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C正确;害虫与天敌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 统的稳定,故引入天敌是防治虫害的一项重要措施,同时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 息息相关,D正确。
2020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 电磁感应中的动量和能量问题(原卷版)
2020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电磁感应中的动量和能量问题【专题导航】目录热点题型一电磁感应中的能量问题 (1)(一)功能关系在电磁感应中的应用 (2)(二)焦耳热的求解 (3)热点题型二电磁感应中的动量问题 (4)(一)安培力对时间的平均值的两种处理方法 (4)角度一安培力对时间的平均值求电荷量 (5)角度二安培力对时间的平均值求位移 (5)(二)双导体棒在同一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6)(三)两导体棒在不同磁场中运动 (7)【题型演练】 (7)【题型归纳】热点题型一电磁感应中的能量问题1.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2.求解焦耳热Q的三种方法3.求解电磁感应现象中能量问题的一般步骤(1)在电磁感应中,切割磁感线的导体或磁通量发生变化的回路将产生感应电动势,该导体或回路就相当于电源.(2)分析清楚有哪些力做功,就可以知道有哪些形式的能量发生了相互转化.(3)根据能量守恒列方程求解. (一)功能关系在电磁感应中的应用【例1】(2019·河南开封高三上第一次模拟)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固定有光滑平行导轨,间距为L ,下端接有阻值为R 的电阻,空间存在与导轨平面垂直、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
质量为m 、电阻为r 的导体棒ab 与上端固定的弹簧相连并垂直导轨放置。
初始时,导体棒静止,现给导体棒竖直向下的初速度v 0,导体棒开始沿导轨往复运动,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并保持良好接触。
若导体棒电阻r 与电阻R 的阻值相等,不计导轨电阻,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导体棒往复运动过程中的每个时刻受到的安培力方向总与运动方向相反B .初始时刻导体棒两端的电压U ab =BLv 0C .若导体棒从开始运动到速度第一次为零时,下降的高度为h ,则通过电阻R 的电量为BLh 2RD .若导体棒从开始运动到速度第一次为零时,下降的高度为h ,此过程导体棒克服弹力做功为W ,则电阻R 上产生的焦耳热Q =14mv 2+12mgh -W【变式1】(2019·宁夏银川模拟)如图所示,相距为d 的两条水平虚线之间有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正方形线圈abec 边长为L (L <d )、质量为m 、电阻为R ,将线圈在磁场上方h 高处由静止释放,ce 边刚进入磁场时的速度为v 0,刚离开磁场时的速度也为v 0,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线圈穿过磁场的过程中(即从ce 边刚进入磁场到ab 边离开磁场的过程),有( )A .产生的焦耳热为mgdB .产生的焦耳热为mg (d -L )C .线圈的最小速度一定为D .线圈的最小速度可能为mgR B 2L 2【变式2】.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三条水平虚线l 1、l 2、l 3,它们之间的区域Ⅰ、Ⅱ宽度均为d ,两区域分别存在垂直斜面向下和垂直斜面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 ,一个质量为m 、边长为d 、总电阻为R 的正方形导线框,从l 1上方一定高度处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当ab 边刚越过l 1进入磁场Ⅰ时,恰好以速度v 1做匀速直线运动;当ab 边在越过l 2运动到l 3之前的某个时刻,线框又开始以速度v 2做匀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 .在线框从释放到穿出磁场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线框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不变B .线框ab 边从l 1运动到l 2所用时间大于从l 2运动到l 3所用时间C .线框以速度v 2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发热功率为m 2g 2R 4B 2d 2sin 2θD .线框从ab 边进入磁场到速度变为v 2的过程中,减少的机械能ΔE 机与重力做功W G 的关系式是ΔE 机=W G +12mv 21-12mv 22 (二)焦耳热的求解【例2】(2019·广州荔湾区调研)CD 、EF 是两条水平放置的阻值可忽略的平行金属导轨,导轨间距为L ,在水平导轨的左侧存在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磁场区域的宽度为d ,如图所示.导轨的右端接有一阻值为R 的电阻,左端与一弯曲的光滑轨道平滑连接.将一阻值为R 、质量为m 的导体棒从弯曲轨道上h 高处由静止释放,导体棒最终恰好停在磁场的右边界处.已知导体棒与水平导轨接触良好,且动摩擦因数为μ,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通过电阻R 的最大电流为BL 2gh 2RB .流过电阻R 的电荷量为BdL 2RC .整个电路中产生的焦耳热为mghD .电阻R 中产生的焦耳热为12mg (h -μd )【变式1】(2019·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如图甲所示,在竖直方向上有四条间距相等的水平虚线L 1、L 2、L 3、L 4,在L 1、L 2之间,L 3、L 4之间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1 T ,方向垂直于虚线所在平面。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 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原题版及解析版)
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专题12 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专题导航】目录热点题型一 动能定理的理解 (1)热点题型二 动能定理在直线运动中的应用 (2)热点题型三 动能定理在曲线运动中的应用 (3)热点题型四 动能定理与图象的结合问题 (3)图像 (4)图像 (4)图像 (5)图像 (6)热点题型五 动能定理在多阶段、多过程综合问题中的应用 (6)运用动能定理巧解往复运动问题 (7)动能定理解决平抛、圆周运动相结合的问题 (7)【题型演练】 (8)【题型归纳】热点题型一 动能定理的理解1.定理中“外力”的两点理解(1)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或其他力,它们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不同时作用.(2)既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变力.2.公式中“=”体现的三个关系x F -t v -t a -x E k-【例1】(2019·广东六校联考)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冰壶是冬奥会的比赛项目.将一个冰壶以一定初速度推出后将运动一段距离停下来.换一个材料相同、质量更大的冰壶,以相同的初速度推出后,冰壶运动的距离将()A.不变B.变小C.变大D.无法判断【变式1】(2018·高考全国卷Ⅱ)如图,某同学用绳子拉动木箱,使它从静止开始沿粗糙水平路面运动至具有某一速度.木箱获得的动能一定()A.小于拉力所做的功B.等于拉力所做的功C.等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D.大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变式2】关于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合外力做的功及动能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外力为零,则合外力做功一定为零B.合外力做功为零,则合外力一定为零C.合外力做功越多,则动能一定越大D.动能不变,则物体合外力一定为零热点题型二动能定理在直线运动中的应用1.若在直线运动中知道初、末状态,而不需要考虑中间过程时,一般用动能定理处理位移与速度的关系2.一般用分段法来处理问题,找准直线运动中转折处其动能有无损失【例2】(2019·吉林大学附中模拟)如图所示,小物块从倾角为θ的倾斜轨道上A点由静止释放滑下,最终停在水平轨道上的B点,小物块与水平轨道、倾斜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A、B两点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不计物块在轨道转折时的机械能损失,则动摩擦因数为()A.tan θB.tan α C.tan(θ+α) D.tan(θ-α)【变式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地面H高处从静止开始释放,落到地面后继续陷入泥中h深度而停止,设小球受到空气阻力为f,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A .小球落地时动能等于mgHB .小球陷入泥中的过程中克服泥的阻力所做的功小于刚落到地面时的动能C .整个过程中小球克服阻力做的功等于mg (H +h )D .小球在泥土中受到的平均阻力为mg (1+H h) 【变式2】如图为某同学建立的一个测量动摩擦因数的模型.物块自左侧斜面上A 点由静止滑下,滑过下面一段平面后,最高冲至右侧斜面上的B 点.实验中测量出了三个角度,左、右斜面的倾角α和β及AB 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物块与各接触面间动摩擦因数相同且为μ,忽略物块在拐角处的能量损失,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 .μ=tan αB .μ=tan βC .μ=tan θD .μ=tanα-β2热点题型三 动能定理在曲线运动中的应用【例3】.如图,一半径为R 、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直径POQ 水平.一质量为m 的质点自P 点上方高度R 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恰好从P 点进入轨道.质点滑到轨道最低点N 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mg ,g 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用W 表示质点从P 点运动到N 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A .W =12mgR ,质点恰好可以到达Q 点B .W >12mgR ,质点不能到达Q 点 C .W =12mgR ,质点到达Q 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 D .W <12mgR ,质点到达Q 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 【变式】如图,一固定容器的内壁是半径为R 的半球面;在半球面水平直径的一端有一质量为m 的质点P . 它在容器内壁由静止下滑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设质点P 在最低 点时,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为a ,容器对它的支持力大小为( )A .a =2(mgR -W )mRB .a =2mgR -W mRC .N =3mgR -2W RD .N =2(mgR -W )R热点题型四动能定理与图象的结合问题1.解决物理图象问题的基本步骤(1)观察题目给出的图象,弄清纵坐标、横坐标所对应的物理量及图线所表示的物理意义.(2)根据物理规律推导出纵坐标与横坐标所对应的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式.(3)将推导出的物理规律与数学上与之相对应的标准函数关系式相对比,找出图线的斜率、截距、图线的交点、图线下方的面积所对应的物理意义,根据对应关系列式解答问题.2.四类图象所围“面积”的含义F 图像x【例4】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4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让物体在随位移均匀减小的水平推力F作用下开始运动,推力F随位移x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物体与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g取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先做加速运动,推力为零时开始做减速运动B.物体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最大位移是10 m C.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为215 m/s D.物体在运动中的加速度先变小后不变【变式】(2019·大连五校联考)在某一粗糙的水平面上,一质量为2 kg的物体在水平恒定拉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运动一段时间后,拉力逐渐减小,且当拉力减小到零时,物体刚好停止运动,图中给出了拉力随位移变化的关系图象.已知重力加速度g=10 m/s2.根据以上信息能精确得出或估算得出的物理量有()A.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B.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C.物体做匀速运动时的速度D.物体运动的时间v-图像t【例5】(2019·安徽合肥一模)A、B两物体分别在水平恒力F1和F2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先后撤去F1、F2后,两物体最终停下,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两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1、F2大小之比为1∶2 B.F1、F2对A、B做功之比为1∶2C.A、B质量之比为2∶1 D.全过程中A、B克服摩擦力做功之比为2∶1【变式】(2018·高考全国卷Ⅱ) 地下矿井中的矿石装在矿车中,用电机通过竖井运送到地面.某竖井中矿车提升的速度大小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图线①②分别描述两次不同的提升过程,它们变速阶段加速度的大小都相同;两次提升的高度相同,提升的质量相等.不考虑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对于第①次和第②次提升过程()A.矿车上升所用的时间之比为4∶5 B.电机的最大牵引力之比为2∶1C.电机输出的最大功率之比为2∶1 D.电机所做的功之比为4∶5a-图像t【例6】(2019·山西模拟)用传感器研究质量为2 kg的物体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的规律时,在计算机上得到0~6 s内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6 s内物体先向正方向运动,后向负方向运动B.0~6 s内物体在4 s时的速度最大C .物体在2~4 s 内速度不变D .0~4 s 内合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0~6 s 内合力做的功【变式】质量为m 的小球被系在轻绳一端,在竖直平面内做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到空 气阻力的作用.设某一时刻小球通过轨道的最低点,此时绳子的张力为7mg ,此后小球继续做圆周运动, 经过半个圆周恰能通过最高点,则在此过程中小球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为 ( )A.14mgRB.310mgRC.12mgR D .mgRx E k 图像【例7】(2017·高考江苏卷)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上滑动,然后滑回到原处.物块初动能为E k0,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变,则该过程中,物块的动能E k 与位移x 关系的图线是( )【变式】(2018·高考江苏卷)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只小球,小球运动一段时间后落回地面.忽略空气阻力,该过程中小球的动能E k 与时间t 的关系图象是 ( )热点题型五 动能定理在多阶段、多过程综合问题中的应用 1.由于多过程问题的受力情况、运动情况比较复杂,从动力学的角度分析多过程问题往往比较复杂,但是,用动能定理分析问题,是从总体上把握其运动状态的变化,并不需要从细节上了解.因此,动能定理的优越性就明显地表现出来了,分析力的作用是看力做的功,也只需把所有的力做的功累加起来即可.2.运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时,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全过程列式,另一种是分段列式.3.全过程列式涉及重力、弹簧弹力,大小恒定的阻力或摩擦力做功时,要注意运用它们的功能特点:(1)重力做的功取决于物体的初、末位置,与路径无关;(2)大小恒定的阻力或摩擦力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与路程的乘积;(3)弹簧弹力做功与路径无关.4.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步骤运用动能定理巧解往复运动问题【例8】.如图所示装置由AB、BC、CD三段轨道组成,轨道交接处均由很小的圆弧平滑连接,其中轨道AB、CD段是光滑的,水平轨道BC的长度s=5 m,轨道CD足够长且倾角θ=37°,A、D两点离轨道BC的高度分别为h1=4.30 m、h2=1.35 m.现让质量为m的小滑块自A点由静止释放.已知小滑块与轨道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1)小滑块第一次到达D点时的速度大小;(2)小滑块最终停止的位置距B点的距离.【变式】如图所示,ABCD是一个盆式容器,盆内侧壁与盆底BC的连接处都是一段与BC相切的圆弧,BC 是水平的,其距离d=0.50 m.盆边缘的高度为h=0.30 m.在A处放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并让其从静止开始下滑(图中小物块未画出).已知盆内侧壁是光滑的,而盆底BC面与小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0.小物块在盆内来回滑动,最后停下来,则停止的地点到B的距离为()A.0.50 m B.0.25 m C.0.10 m D.0动能定理解决平抛、圆周运动相结合的问题【例9】.(2019·桂林质检)如图所示,倾角为37°的粗糙斜面AB底端与半径R=0.4 m的光滑半圆轨道BC平滑相连,O点为轨道圆心,BC为圆轨道直径且处于竖直方向,A、C两点等高,质量m=1 kg的滑块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恰能滑到与O点等高的D点,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1)求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若使滑块能到达C点,求滑块从A点沿斜面滑下时的初速度v0的最小值;(3)若滑块离开C点的速度大小为4 m/s,求滑块从C点飞出至落到斜面上所经历的时间t.【变式1】(2019·河北衡水中学模拟)如图所示,质量为0.1 kg的小物块在粗糙水平桌面上滑行4 m后以3.0 m/s的速度飞离桌面,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已知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桌面高0.45 m,若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小物块的初速度是5 m/s B.小物块的水平射程为1.2 mC.小物块在桌面上克服摩擦力做8 J的功D.小物块落地时的动能为0.9 J【变式2】如图,在水平轨道右侧固定半径为R的竖直圆槽形光滑轨道,水平轨道的PQ段铺设特殊材料,调节其初始长度为l,水平轨道左侧有一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弹簧处于自然伸长状态.可视为质点的小物块从轨道右侧A点以初速度v0冲上轨道,通过圆形轨道、水平轨道后压缩弹簧,并被弹簧以原速率弹回.已知R=0.4 m,l=2.5 m,v0=6 m/s,物块质量m=1 kg,与PQ段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轨道其他部分摩擦不计.g取10 m/s2.求:(1) 物块第一次经过圆轨道最高点B时对轨道的压力;(2) 物块仍以v0从右侧冲上轨道,调节PQ段的长度L,当L长度是多少时,物块恰能不脱离轨道返回A点继续向右运动.【题型演练】1.如图所示,小物块与水平轨道、倾斜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小物块从倾角为θ1的轨道上高度为h 的A点由静止释放,运动至B点时速度为v1.现将倾斜轨道的倾角调至为θ2,仍将物块从轨道上高度为h的A点静止释放,运动至B点时速度为v2.已知θ2<θ1,不计物块在轨道接触处的机械能损失.则()A.v1<v2 B.v1>v2 C.v1=v2 D.由于不知道θ1、θ2的具体数值,v1、v2关系无法判定2.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4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让物体在随位移均匀减小的水平推力F作用下开始运动,推力F随位移x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g取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先做加速运动,推力为零时开始做减速运动B.物体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最大位移是10 m C.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为215 m/s D.物体在运动中的加速度先变小后不变3.(2018·高考全国卷Ⅰ)如图,abc是竖直面内的光滑固定轨道,ab水平,长度为2R;bc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与ab相切于b点.一质量为m的小球,始终受到与重力大小相等的水平外力的作用,自a点处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小球从a点开始运动到其轨迹最高点,机械能的增量为()A.2mgR B.4mgR C.5mgR D.6mgR4.(2019·襄阳模拟)用竖直向上大小为30 N的力F,将2 kg的物体从沙坑表面由静止提升1 m时撤去力F,经一段时间后,物体落入沙坑,测得落入沙坑的深度为20 cm.若忽略空气阻力,g取10 m/s2.则物体克服沙坑的阻力所做的功为()A.20 J B.24 J C.34 J D.54 J5.(2019·宁波模拟)如图所示,木盒中固定一质量为m的砝码,木盒和砝码在桌面上以一定的初速度一起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现拿走砝码,而持续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F=mg),若其他条件不变,则木盒滑行的距离()A .不变B .变小C .变大D .变大变小均可能6.(2019·北京101中学检测)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静置在水平光滑平台上,系在物体上的绳子跨过光滑的定滑轮,由地面上的人以速度v 0向右匀速拉动,设人从地面上平台的边缘开始向右行至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45°处,在此过程中人所做的功为( )A .mv 202B .2mv 202C .mv 204D .mv 20 7. 光滑水平面上静止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F 作用开始运动,拉力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用E k 、v 、x 、P 分别表示物体的动能、速度、位移和水平拉力的功率,下列四个图象中分别定性描述了这些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正确的是 ( )8.一圆弧形的槽,槽底放在水平地面上,槽的两侧与光滑斜坡aa ′、bb ′相切,相切处a 、b 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槽与斜坡在竖直平面内的截面如图所示.一小物块从斜坡aa ′上距水平面ab 的高度为2h 处沿斜坡自由滑下, 并自a 处进入槽内,到达b 后沿斜坡bb ′向上滑行,已知到达的最高处距水平面ab 的高度为h ;接着小物块、沿斜坡bb ′滑下并从b 处进入槽内反向运动,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则 ( )A .小物块再运动到a 处时速度变为零B .小物块每次经过圆弧槽最低点时对槽的压力不同C .小物块不仅能再运动到a 处,还能沿斜坡aa ′向上滑行,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D .小物块不仅能再运动到a 处,还能沿斜坡aa ′向上滑行,上升的最大高度小于h9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的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静止在O 点质量为m =1 kg 的小物块接触而不连接,此时弹簧无形变.现对小物块施加F =10 N 水平向左的恒力,使其由静止开始向左运动.小物块在向左运动到A 点前某处速度最大时,弹簧的弹力为6 N ,运动到A 点时撤去推力F ,小物块最终运动到B 点静止.图中OA =0.8 m ,OB =0.2 m ,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求小物块:(1)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向右运动过程中经过O 点的速度;(3)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压缩量.10.(2018·高考全国卷 Ⅰ )如图,在竖直平面内,一半径为R 的光滑圆弧轨道ABC 和水平轨道P A 在A 点相切,BC 为圆弧轨道的直径,O 为圆心,OA 和OB 之间的夹角为α,sin α=35.一质量为m 的小球沿水平轨道向右运动,经A 点沿圆弧轨道通过C 点,落至水平轨道;在整个过程中,除受到重力及轨道作用力外,小球还一直受到一水平恒力的作用.已知小球在C 点所受合力的方向指向圆心,且此时小球对轨道的压力恰好为零.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求(1)水平恒力的大小和小球到达C 点时速度的大小;(2)小球到达A 点时动量的大小;(3)小球从C 点落至水平轨道所用的时间.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专题12 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专题导航】目录热点题型一 动能定理的理解 (1)热点题型二 动能定理在直线运动中的应用 (2)热点题型三 动能定理在曲线运动中的应用 (4)热点题型四 动能定理与图象的结合问题 (5)图像 (5)图像 (6)图像 (8)图像 (9)热点题型五 动能定理在多阶段、多过程综合问题中的应用 (10)运用动能定理巧解往复运动问题 (10)动能定理解决平抛、圆周运动相结合的问题 (11)【题型演练】 (14)【题型归纳】热点题型一 动能定理的理解1.定理中“外力”的两点理解(1)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或其他力,它们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不同时作用.(2)既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变力.2.公式中“=”体现的三个关系x F -t v -t a -x E k-【例1】(2019·广东六校联考)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冰壶是冬奥会的比赛项目.将一个冰壶以一定初速度推出后将运动一段距离停下来.换一个材料相同、质量更大的冰壶,以相同的初速度推出后,冰壶运动的距离将( )A .不变B .变小C .变大D .无法判断【答案】 A【解析】 冰壶在冰面上以一定初速度被推出后,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根据动能定理有-μmgs =0-12mv 2,得s =v 22μg,两种冰壶的初速度相等,材料相同,故运动的距离相等.故选项A 正确. 【变式1】(2018·高考全国卷Ⅱ)如图,某同学用绳子拉动木箱,使它从静止开始沿粗糙水平路面运动至具有某一速度.木箱获得的动能一定( )A .小于拉力所做的功B .等于拉力所做的功C .等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D .大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答案】 A【解析】 由动能定理W F -W f =E k -0,可知木箱获得的动能一定小于拉力所做的功,A 正确.【变式2】关于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合外力做的功及动能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合外力为零,则合外力做功一定为零B .合外力做功为零,则合外力一定为零C .合外力做功越多,则动能一定越大D .动能不变,则物体合外力一定为零【答案】A.【解析】由W =Fl cos α可知,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合外力做功一定为零,但合外力做功为零,可能是α=90°,故A 正确,B 错误;由动能定理W =ΔE k 可知,合外力做功越多,动能变化量越大,但动能不一定越大,动能不变,合外力做功为零,但合外力不一定为零,C 、D 均错误.热点题型二 动能定理在直线运动中的应用1. 若在直线运动中知道初、末状态,而不需要考虑中间过程时,一般用动能定理处理位移与速度的关系2. 一般用分段法来处理问题,找准直线运动中转折处其动能有无损失【例2】(2019·吉林大学附中模拟)如图所示,小物块从倾角为θ的倾斜轨道上A 点由静止释放滑下,最终停在水平轨道上的B 点,小物块与水平轨道、倾斜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A 、B 两点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不计物块在轨道转折时的机械能损失,则动摩擦因数为( )A .tan θB .tan αC .tan(θ+α)D .tan(θ-α)【答案】B【解析】.如图所示,设B 、O 间距离为s 1,A 点离水平面的高度为h ,A 、O 间的水平距离为s 2,物块的质量为m ,在物块下滑的全过程中,应用动能定理可得mgh -μmg cos θ·s 2cos θ-μmg ·s 1=0,解得μ=h s 1+s 2=tan α,故选项B 正确.【变式1】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从离地面H 高处从静止开始释放,落到地面后继续陷入泥中h 深 度而停止,设小球受到空气阻力为f ,重力加速度为g ,则下列说法正确( )A .小球落地时动能等于mgHB .小球陷入泥中的过程中克服泥的阻力所做的功小于刚落到地面时的动能C .整个过程中小球克服阻力做的功等于mg (H +h )D .小球在泥土中受到的平均阻力为mg (1+H h) 【答案】C【解析】小球从静止开始释放到落到地面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H -fH =12mv 20,选项A 错误;设泥的平均阻力为f 0,小球陷入泥中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h -f 0h =0-12mv 20,解得f 0h =mgh +12mv 20=mgh +mgH -fH ,f 0=mg (1+H h )-fH h,选项B 、D 错误;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可知,整个过程中小球克服阻力做的功等于mg (H +h ),选项C 正确.【变式2】如图为某同学建立的一个测量动摩擦因数的模型.物块自左侧斜面上A 点由静止滑下,滑过下面一段平面后,最高冲至右侧斜面上的B 点.实验中测量出了三个角度,左、右斜面的倾角α和β及AB 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物块与各接触面间动摩擦因数相同且为μ,忽略物块在拐角处的能量损失,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 .μ=tan αB .μ=tan βC .μ=tan θD .μ=tanα-β2【答案】C【解析】对全过程运用动能定理,结合摩擦力做功的大小,求出动摩擦因数大小.设A 、B 间的水平长度为x ,竖直高度差为h ,对A 到B 的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得mgh -μmg cos α·AC -μmg ·CE -μmg cos β·EB =0,因为AC ·cos α+CE +EB ·cos β=x ,则有mgh -μmgx =0,解得μ=h x=tan θ,故C 正确.热点题型三 动能定理在曲线运动中的应用【例3】.如图,一半径为R 、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直径POQ 水平.一质量为m 的质点自P 点上方高度R 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恰好从P 点进入轨道.质点滑到轨道最低点N 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mg ,g 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用W 表示质点从P 点运动到N 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A .W =12mgR ,质点恰好可以到达Q 点B .W >12mgR ,质点不能到达Q 点 C .W =12mgR ,质点到达Q 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 D .W <12mgR ,质点到达Q 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 【答案】C【解析】.设质点到达N 点的速度为v N ,在N 点质点受到轨道的弹力为F N ,则F N -mg =mv 2N R,已知F N =F ′N =4mg ,则质点到达N 点的动能为E k N =12mv 2N =32mgR .质点由开始至N 点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 ·2R +W f =E k N -0,解得摩擦力做的功为W f =-12mgR ,即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 =-W f =12mgR .设从N 到Q 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为W ′,则W ′<W .从N 到Q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R -W ′=12mv 2Q -12mv 2N ,即12mgR -W ′=12mv 2Q,故质点到达Q 点后速度不为0,质点继续上升一段距离.选项C 正确. 【变式】如图,一固定容器的内壁是半径为R 的半球面;在半球面水平直径的一端有一质量为m 的质点P .它在容器内壁由静止下滑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设质点P 在最低 点时,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为a ,容器对它的支持力大小为( )A .a =2(mgR -W )mRB .a =2mgR -W mRC .N =3mgR -2W RD .N =2(mgR -W )R【答案】 AC【解析】质点由半球面最高点到最低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mgR -W =12mv 2,又在最低点时,向心加速度大小a =v 2R ,两式联立可得a =2(mgR -W )mR ,A 项正确,B 项错误;在最低点时有N -mg =m v 2R,解得N =3mgR -2W R,C 项正确,D 项错误.热点题型四 动能定理与图象的结合问题1.解决物理图象问题的基本步骤(1)观察题目给出的图象,弄清纵坐标、横坐标所对应的物理量及图线所表示的物理意义.(2)根据物理规律推导出纵坐标与横坐标所对应的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式.(3)将推导出的物理规律与数学上与之相对应的标准函数关系式相对比,找出图线的斜率、截距、图线的交点、图线下方的面积所对应的物理意义,根据对应关系列式解答问题.2.四类图象所围“面积”的含义x F 图像【例4】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4 k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让物体在随位移均匀减小的水平推力F 作 用下开始运动,推力F 随位移x 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物体与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g 取10 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先做加速运动,推力为零时开始做减速运动B .物体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最大位移是10 mC .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为215 m/sD .物体在运动中的加速度先变小后不变【答案】 B【解析】 当推力小于摩擦力时物体就开始做减速运动,选项A 错误;图乙中图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表示推力对物体做的功,由此可得推力做的功为W =12×4×100 J =200 J ,根据动能定理有W -μmgx max =0,得x max =10 m ,选项B 正确;当推力与摩擦力平衡时,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由题图乙得F =100-25x (N),当F =μmg =20 N 时,x =3.2 m ,由动能定理得12(100+20)·x -μmgx =12mv 2max,解得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v max =8 m/s ,选项C 错误;当推力由100 N 减小到20 N 的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当推力由20 N 减小到0的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又反向增大,此后物体的加速度不变,直至物体静止,故D 项错误.【变式】(2019·大连五校联考)在某一粗糙的水平面上,一质量为2 kg 的物体在水平恒定拉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运动一段时间后,拉力逐渐减小,且当拉力减小到零时,物体刚好停止运动,图中给出了拉力随位移变化的关系图象.已知重力加速度g =10 m/s 2.根据以上信息能精确得出或估算得出的物理量有( )A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B .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C .物体做匀速运动时的速度D .物体运动的时间【答案】ABC【解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F 与滑动摩擦力f 大小相等,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F mg =0.35,A 正确;减速过程由动能定理得W F +W f =0-12mv 2,根据F -x 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可以估算力F 做的功W F ,而W f =-μmgx ,由此可求得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及物体做匀速运动时的速度v ,B 、C 正确;因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所以运动时间无法求出,D 错误. t v 图像。
有关能量流动计算的典型试题解析
有关能量流动计算的典型试题解析郭艳军 河北魏县第一中学能量流动的知识,是高中生物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也是近几年生物高考中一个很重要的考点,涉及计算题较多。
为了减少学生在学习中的盲目性,下面通过对几道典型例题的解析,来帮助广大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进行理解。
一、选择题例1.在一条有5个营养级的食物链中,若第五营养级的生物体重增加1 kg ,理论上至少要消耗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量为( )A. 25 kgB. 125 kgC. 625 kgD. 3125 kg【解析】据题意,要计算至少要消耗的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量,应按照能量传递的最大效率20%计算。
设需消耗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量为X kg ,则X=1÷20%÷20%÷20%÷20%=625 kg 。
选项C 正确。
【规律】例2:如果一个人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肉,假如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约消耗植物( )A. 10千克B. 28千克C. 100千克D. 280千克【解析】:解答本题时,首先应画出食物网,然后依据食物网和题干信息来解答。
①通过“植物→人”这条链计算出消耗植物的量为0.5÷10%=5千克;②通过“植物→植食动物→小型肉食动物→人”这条链计算出消耗植物的量为0.25÷10%÷10%÷10%=250千克;③通过“植物→羊→人”这条链计算出植物的量为0.25÷10%÷10%=25千克。
故要消耗植物的总量为280千克。
选项D 正确。
①求“最多”则按“最高”值20%流动 ②求“最少”则按“最低”值10%流动 ①求“最多”则按“最高”值10%流动 ②求“最少”则按“最低”值20%流动 (未知) 较高营养级(已知) (已知) 较低营养级 (未知)例3. 在“棉花→棉蚜→食蚜蝇→瓢虫→麻雀→鹰”这条食物链中,如果食蚜蝇要有5m 2的生活空间才能满足自身的能量需求,则鹰的生活空间至少是( )A. 23m 105⨯B. 24m 105⨯C. 23m 5D. 24m 5【解析】:本题以生物种群的生活范围来反映所具能量的大小。
2020年高考物理大题热点题型专练(二)——动量和能量
2020年高考物理大题热点题型专练(二)——动量和能量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计算题1.轻质弹簧原长为0.4 m ,将弹簧竖直放置在地面上,在其顶端将一质量为m =0.3 kg 的物体由静止释放,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弹簧长度为0.2 m 。
现将该弹簧水平放置,一端固定在A 点,另一端与物块P 接触但不连接。
AB 是长度为0.5 m 的水平轨道,B 端与半径r =0.15 m 的光滑半圆轨道BCD 相切,半圆的直径BD 竖直,如图所示。
物块P 与AB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
用外力推动物块P ,将弹簧压缩至长度为0.2 m ,然后放开,P 开始沿轨道运动。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0 m/s 2。
(1)用外力推动物块P ,将弹簧压缩至长度0.2 m 时,弹簧的弹性势能E p 是多少。
(2)若P 的质量M =0.1 kg ,求P 到达D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3)若P 能滑上圆轨道,且仍能沿圆轨道滑下,求P 的质量的取值范围。
1.答案:(1)依题意,当弹簧竖直放置,从放上质量为0.3 kg 的物体到被压缩至最短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 p E mgh =得:P 0.6 J E =(2)对物块P 从放开到D 点的过程,由能量守恒定律: ()2p 10.2m 22D ABE Mv Mg x Mg r μ++-=⋅对物块P 在D 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2DN Mv Mg F r+= 得: 1 N N F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物块P 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也为1 N 。
(3)为使P 能滑上圆轨道,它到达B 点时的速度不能小于零。
对物块P 从放开到B 点的过程,有 ()p 0.2 m 0AB E Mg x μ-->要使P 仍能沿圆轨道滑回,P 在圆轨道的上升高度不能超过半圆轨道的中点C 。
2020高考生物核心考点透析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综合试题答案解析与点睛(16页)
2020高考生物核心考点透析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综合试题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考点一:能量流动的过程分析(1)光能射入量=生产者固定量+反射量。
(2)生产者同化量=流经生态系统总能量≠各营养级同化量总和。
(3)动物同化的能量不等于摄入的能量:动物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中有机物中的能量,即摄入的食物只有部分被同化。
(4)粪便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它实际上与上一营养级的遗体、残骸一样,属于上一营养级的未被利用的部分。
例如蜣螂利用大象的粪便获得能量,就不能说蜣螂获得了大象的能量。
考点二:与能量流动相关的计算[热考解读]在解决有关能量传递的计算问题时,首先要确定相关的食物链,理清生物在营养级上的差别,能量传递效率为约10%,解题时注意题目中是否有“最多”“最少”“至少”等特殊的字眼。
(1)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最值”计算①食物链越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多。
②生物间的取食关系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越少。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①已确定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的,不能按10%计算,而需按具体数值计算。
例如,在食物链A→B→C→D中,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a%、b%、c%,若A的能量为M,则D获得的能量为M×a%×b%×c%。
②如果是在食物网中,某一营养级同时从上一营养级多种生物获得能量,且各途径所获得的生物量比例确定,则按照各单独的食物链进行计算后合并。
(3)具有人工能量输入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人为输入到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是该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但却不是从上一营养级流入的能量。
如求第二营养级至第三营养级传递效率时,应为第三营养级从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包括人工输入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包括人工输入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100%。
考点三: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和去路(1)能量来源⎩⎪⎨⎪⎧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消费者的能量来自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2)能量去向:流入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的能量去向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分析①定量不定时(能量的最终去处)⎩⎪⎨⎪⎧a.自身呼吸消耗b.流入下一营养级c.被分解者分解利用这一定量的能量不管如何传递,最终都以热能形式从生物群落中散失,生产者源源不断地固定太阳能,才能保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正常进行。
2020年高考生物提分策略题型13 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含答案解析)
题型13 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解答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题时,注意以下两种情况即可:(1)知高营养级求低营养级时,求“最多”值——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求“最少”值——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
(2)知低营养级求高营养级时,求“最多”值——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求“最少”值——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
另外,要注意某一生物“从不同食物链中获得能量的比例”或某一生物“给不同生物提供能量的比例”,然后按照各个单独的食物链分别计算后合并。
一、选择题1.某同学通过分析蛇的食性绘制了如图所示的食物关系。
假如一条1 kg的蛇,4/5的食物来自鼠,1/5的食物来自蛙。
按能量流动的20%计算,此蛇间接消耗的植物为A.45 kg B.22.5 kgC.90 kg D.20 kg【答案】A【解析】分析题图:图示共有两条食物链,分别是植物→鼠→蛇,植物→昆虫→青蛙→蛇。
按照最大能量传递效率(20%)计算,假如一条1kg的蛇,4/5的食物来自鼠,1/5的食物来自蛙.按能量流动的最高效率计算,此蛇间接消耗的植物为1×4/5÷20%÷20%+1×1/5÷20%÷20%÷20%=45 kg。
故选A。
2.下图是一个食物网,假如鹰的食物有2/5来自兔,2/5来自鼠,1/5来自蛇,那么鹰若要增加20克体重,至少需要消耗植物A.900克B.500克C.200克D.600克【答案】A【解析】当能量传递效率为最大值即20%时,消耗的植物量最少。
鹰经兔途径消耗的植物量为20×(2/5)÷20%÷20%=200(g);鹰经鼠途径消耗的植物量为20×(2/5)÷20%÷20%=200(g);鹰经蛇、鼠途径消耗的植物量为20×(1/5)÷20%÷20%÷20%=500(g),共计消耗植物量为200+200+500=900(g)。
2020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强化卷:动量和能量热点题型归纳
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强化卷----动量与能量热点题型归纳一、单选题(共3题,15分)1、质量分别为m a=1 kg和m b=2 kg的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发生碰撞,碰撞前、后两球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可知碰撞属于()A.弹性碰撞B.非弹性碰撞C.完全非弹性碰撞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答案】A2、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一静止的木块,子弹水平射入木块后未穿出,子弹和木块的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木块质量大于子弹质量,从子弹射入木块到达稳定状态,木块动能增加了50 J,则此过程产生的内能可能是()A.10 J B.50 J C.70 J D.120 J【答案】D.3、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1的小球A以速率v0向右运动.在小球A的前方O点处有一质量为m2的小球B处于静止状态,Q点处为一竖直的墙壁.小球A与小球B发生弹性正碰后小球A与小球B 均向右运动.小球B与墙壁碰撞后以原速率返回并与小球A在P点相遇,PQ=2PO,则两小球质量之比m1∶m2为()A.7∶5B.1∶3 C.2∶1 D.5∶3【答案】D二、不定项选择题(共6题36分)4、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和速度均相同的子弹分别水平射入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质量相同、材料不同的两矩形滑块A、B中,射入A中的深度是射入B中深度的两倍.两种射入过程相比较()A.射入滑块A的子弹速度变化大B.整个射入过程中两滑块受的冲量一样大C.射入滑块A中时阻力对子弹做功是射入滑块B中时的两倍D.两个过程中系统产生的热量相同【答案】BD5、如图所示,现有甲、乙两滑块,质量分别为3m和m,以相同的速率v在光滑水平面上相向运动,发生碰撞.已知碰撞后,甲滑块静止不动,则()A.碰撞前总动量大小为2mv B.碰撞过程动量不守恒C.碰撞后乙的速度大小为2v D.碰撞属于非弹性碰撞【答案】选AC6、如图甲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物体A 以速度v 0向右运动压缩弹簧,测得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x .现让弹簧一端连接另一质量为m 的物体B (如图乙所示),物体A 以2v 0的速度向右压缩弹簧,测得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仍为x ,则( )A .A 物体的质量为3mB .A 物体的质量为2mC .弹簧压缩量最大时的弹性势能为32mv 02 D .弹簧压缩量最大时的弹性势能为mv 02 【答案】AC7、如图甲所示,光滑平台上的物体A 以初速度v 0滑到上表面粗糙的水平小车B 上,车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计,图乙为物体A 与小车B 的v -t 图象,由此可知( )A .小车上表面长度B .物体A 与小车B 的质量之比C .物体A 与小车B 上表面的动摩擦因数D .小车B 获得的动能【答案】BC8、如图所示,现有甲、乙两滑块,质量分别为3m 和m ,以相同的速率v 在光滑水平面上相向运动,发生碰撞.已知碰撞后,甲滑块静止不动,则( )A .碰撞前总动量大小为2mvB .碰撞过程动量不守恒C .碰撞后乙的速度大小为2vD .碰撞属于非弹性碰撞【答案】AC9、质量为m,速度为v的A球跟质量为3m的静止的B球发生正碰.碰撞可能是弹性的,也可能是非弹性的,因此碰撞后B球的速度可能值为()A.0.6v B.0.4v C.0.2v D.0.3v【答案】BD10、如图所示,一质量M=3.0 kg的长方形木板B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在其右端放一个质量m=1.0 kg的小木块A.给A和B以大小均为4.0 m/s,方向相反的初速度,使A开始向左运动,B开始向右运动,A始终没有滑离木板B.在小木块A做加速运动的时间内,木板速度大小可能是()A.1.8 m/s B.2.4 m/s C.2.6 m/s D.3.0 m/s【答案】BC三、计算题(共4题49分)11、如图所示,质量为m=245 g的物块(可视为质点)放在质量为M=0.5 kg的木板左端,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
2020年高考生物提分策略题型13 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带答案解析)
题型13 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解答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题时,注意以下两种情况即可:(1)知高营养级求低营养级时,求“最多”值——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求“最少”值——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
(2)知低营养级求高营养级时,求“最多”值——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求“最少”值——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
另外,要注意某一生物“从不同食物链中获得能量的比例”或某一生物“给不同生物提供能量的比例”,然后按照各个单独的食物链分别计算后合并。
一、选择题1.某同学通过分析蛇的食性绘制了如图所示的食物关系。
假如一条1 kg的蛇,4/5的食物来自鼠,1/5的食物来自蛙。
按能量流动的20%计算,此蛇间接消耗的植物为A.45 kg B.22.5 kgC.90 kg D.20 kg【答案】A【解析】分析题图:图示共有两条食物链,分别是植物→鼠→蛇,植物→昆虫→青蛙→蛇。
按照最大能量传递效率(20%)计算,假如一条1kg的蛇,4/5的食物来自鼠,1/5的食物来自蛙.按能量流动的最高效率计算,此蛇间接消耗的植物为1×4/5÷20%÷20%+1×1/5÷20%÷20%÷20%=45 kg。
故选A。
2.下图是一个食物网,假如鹰的食物有2/5来自兔,2/5来自鼠,1/5来自蛇,那么鹰若要增加20克体重,至少需要消耗植物A.900克B.500克C.200克D.600克【答案】A【解析】当能量传递效率为最大值即20%时,消耗的植物量最少。
鹰经兔途径消耗的植物量为20×(2/5)÷20%÷20%=200(g);鹰经鼠途径消耗的植物量为20×(2/5)÷20%÷20%=200(g);鹰经蛇、鼠途径消耗的植物量为20×(1/5)÷20%÷20%÷20%=500(g),共计消耗植物量为200+200+500=900(g)。
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解析版)
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解析版)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能量是指物体或系统所具有的运动能力或变化能力,它在自然界中的流动和转化是非常重要的。
能量的流动可以通过一些计算方法来进行解析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包括能量传递、转化和守恒等方面的计算方法。
一、能量的传递计算能量的传递是指能量从一个物体或系统传递到另一个物体或系统的过程。
在能量传递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来确定能量的传递量。
能量的传递计算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1.传导传热的计算传导传热是指热量通过物体内部的微观振动的传递方式。
对于传导传热的计算,我们可以使用热传导定律来进行。
根据热传导定律,传导热量(Q)与热导率(k)、温度差(ΔT)和物体的截面积(A)成正比。
传导传热的计算公式如下:Q = k * A * (ΔT/Δx)其中,Δx表示传热的距离或物体的厚度。
2.辐射传热的计算辐射传热是指热量通过电磁波的辐射传递的方式。
辐射传热的计算可以根据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来进行。
根据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辐射热通量(P)与物体的辐射系数(ε)、温度的四次方(T^4)和物体的面积(A)成正比。
辐射传热的计算公式如下:P = ε * σ * A * (T1^4 - T2^4)其中,σ为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
二、能量的转化计算能量的转化是指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
在能量转化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来确定能量的转化效率和转化量。
能量的转化计算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1.机械能的转化计算机械能的转化是指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
对于机械能的转化计算,我们可以使用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公式来进行。
动能的计算公式如下:K = 0.5 * m * v^2其中,K表示动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势能的计算公式如下:U = m * g * h其中,U表示势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物体的高度。
2.化学能的转化计算化学能的转化是指化学反应中化学能的转化过程。
2021提分策略 高考生物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打印版)
2020生物高考题型提分策略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打印版)解答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题时,注意以下两种情况即可:(1)知高营养级求低营养级时,求“最多”值——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求“最少”值——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
(2)知低营养级求高营养级时,求“最多”值——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求“最少”值——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
另外,要注意某一生物“从不同食物链中获得能量的比例”或某一生物“给不同生物提供能量的比例”,然后按照各个单独的食物链分别计算后合并。
一、选择题1.某同学通过分析蛇的食性绘制了如图所示的食物关系。
假如一条1 kg的蛇,4/5的食物来自鼠,1/5的食物来自蛙。
按能量流动的20%计算,此蛇间接消耗的植物为A.45 kg B.22.5 kgC.90 kg D.20 kg2.下图是一个食物网,假如鹰的食物有2/5来自兔,2/5来自鼠,1/5来自蛇,那么鹰若要增加20克体重,至少需要消耗植物A.900克B.500克C.200克D.600克3.有一食物网如图所示,如果能量传递效率为10%,各条食物链传递到庚的能量相等,则庚增加1 kJ的能量,丙最少含多少能量A.550 kJ B.500 kJC.400 kJ D.100 kJ4.下表为某营养级昆虫摄食植物后能量流动的情况,按10~20%传递效率计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项目昆虫摄食量昆虫粪便量昆虫呼吸消耗量昆虫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能量(KJ)410 210 130 70 A.昆虫的前一营养级的能量至少有2 050 kJB.昆虫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属于未利用的能量C.昆虫粪便量属于植物流向分解者能量的一部分D.昆虫同化的能量中约有14%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5.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图中b=h+c+d+e+f+iB.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C.“草→兔→狼”这一关系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cD.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6.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一条食物链中的三个种群一年内能量流动统计的部分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能量传递效率
(1)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某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
(2)能量传递效率=
×100%。
下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
特别注意:必须是两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之比。
1.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 A、B、C、D 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 E 为分解者。Pg 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 表示生物体储存的能量(Pn=Pg-R),R 表示生物 呼吸消耗的能量。
单位:102kJ/(m2·a)
Pg
Pn
R
A 15.9 2.8 13.1
B 870.7 369.4 501.3
C 0.9
0.3
0.6
D 141 61.9 79.1
E 211.5 20.1 191.4
回答下列问题: (1) 能 量 流 动 是 从 A 、 B 、 C 、 D 中 的 哪 个 营 养 级 开 始 的 ? __________ 。 判 断 依 据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效率约为__________。 (3)从能量输入和输出角度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_____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B 营养级含能量最多,B 为生产者(2)5.7% (3)是 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 消耗的能量之和 解析 首先根据表格、题干分析可知,B 营养级固定的能量最多,故 B 为生产者,又因为 E 为分解者,所 以食物链为 B→D→A→C,再根据公式②计算从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 0.9/15.9×100%≈ 5.7%。输入的总能量即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870.7,输出的总能量=所有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之和= 13.1+501.3+0.6+79.1+191.4=785.5,因为 870.7>785.5,所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 消耗的能量之和,即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增加了。 2.如图是以种植玉米为主的某农田生态系统整个生长季节能量流动示意图,数值单位为 kJ/cm2,输入该 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__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玉米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已知图中生产 者同化的能量有 160 kJ/cm2 未被利用,由此可知,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有__________kJ/cm2, 由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
二、能量流动中的最值计算
若某生态系统固定的总能量为 24000kJ,则该生态系统的第三和第四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最多是
()
A.540kJ 和 81kJ
B.3600kJ 和 960kJ
C.240kJ 和 24kJ
D.960kJ 和 192kJ
审题关键
据题意可知,该生态系统固定的总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第一营养级)所固定的能量,即 24000kJ,当
答案 大于 460 10% 解析 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不止有玉米,还有其他的绿色 植物,因此输入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玉米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已知图中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尚有 160 kJ/cm2 未被利用,由此可知,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有 160+200+100=460 kJ/cm2,由 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20/200×100%=10%。
A.1/100·M~1/10·M B.1/250·M~1/25·M C.1/10 000·M~1/25·M D.M~1000M 答案 C 解析 A 的能量是 M,求 C 获得的最多能量,按最高传递效率、最短食物链计算,为 1/25·M;求 C 获得的 最少能量,按最低传递效率、最长食物链计算,为 1/10000·M;所以 C 获得的能量范围大约是 1/10 000· M~ 1/25·M。 6.如图食物网中的猫头鹰每增加 20kJ 的能量,至少需要消耗的植物所含的能量为( )
A.200kJ C.500kJ 答案 C
B.250kJ D.1000kJ
解析 至少消耗多少能量按照最高传递效率计算。 三、能量流动中的定值计算
如图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 2/5 来自兔,2/5 来自鼠,1/5 来自蛇,那么,猫头鹰若要增加 20g 体重,最少需要消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 10%~20%。求最少消耗水藻量时,选最短的食物链,即水藻→小鱼 →人,传递效率按 20%计算,设最少消耗水藻为 x,则 x×20%×20%=1kg,x=25kg;求最多消耗水藻量时, 选最长的食物链,即水藻→水蚤→虾→小鱼→大鱼→人,传递效率按 10%计算,设最多消耗水藻为 y,则 y ×10%×10%×10%×10%×10%=1kg,y=100000kg。 答案 25 100000
C.800gD.600g
审题关键
依图中食物关系分析可知,猫头鹰处于第三、四营养级。在食物链“植物→鼠(兔)→猫头鹰”中,猫头鹰
属第三营养级,最少消耗植物 20g×4/5÷20%÷20%=400 g。在食物链“植物→鼠→蛇→猫头鹰”中,猫
头鹰属第四营养级,最少消耗植物 20 g×1/5÷20%÷20%÷20%=500g,所以最少需要消耗的植物为 400g
生物时,两种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丁每增加 10kg 生物量,需消耗生产者多少千克?( )
A.250B.500C.2500D.3250 答案 D 解析 据题意,与丁食物来源相关的食物链有三条:戊→庚→丁,戊→甲→丁,戊→己→甲→丁。丁以甲 和庚为食,则按能量传递效率为 10%计算:各需甲、庚 10 kg÷10%÷2=50 kg。甲增加 50 kg,需摄食己 和戊共 50 kg÷10%=500 kg,则己、戊各 250 kg,己增加 250 kg 则需摄食戊 250 kg÷10%=2 500 kg, 庚增加 50 kg 则需戊 50 kg÷10%=500 kg。共需戊:500+2 500+250=3 250 kg。
+500g=900g。
答案 B
(1)已确定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的,不能按“最值”法计算,而需按具体数值计数。例如,在食物链 A →B→C→D 中,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 a%、b%、c%,若 A 的能量为 M,则 D 获得的能量为 M×a%×b%×c%。 (2)如果是在食物网中,某一营养级同时从上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获得能量,且各途径所获得的生物量比 例确定,则需按照各单独的食物链进行计算后合并。
审题关键 (1)因顶位肉食动物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为 0.25(103kJ·m-2·a-1),流入肉食动物的总能量=0.25+ 0.05+5.1+2.1=7.5(103kJ·m-2·a-1),又因为有机物输入为 5(103kJ·m-2·a-1),则肉食动物从上一营 养级获得的能量为 7.5-5=2.5(103kJ·m-2·a-1)。 (2)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植食动物)的能量=2.5+0.5+9+4=16(103kJ·m-2·a-1),能量从该生态系 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2.5÷16×100%≈15.6%。 (3)第一营养级流入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16-2=14(103kJ·m-2·a-1),第一营养级的能量=14+3+70 +23=110(103kJ·m-2·a-1),则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14÷110×100%≈12.7%。 答案 2.5 15.6% 12.7%
A.1000gB.500g
C.250gD.125g
答案 D
解析 在植物→昆虫→蛙→蛇这条食物链中,若蛇增加 1 g 生物量,按最高传递率 20%计算,至少要消耗
植物的生物量是 1÷20%÷20%÷20%=125 g。
5.(原创)某生态系统中存在下列食物网,若 A 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 M,则 C 获得的能量范围大约是( )
在食物网中 正推:知低营养级求高营养级 获能量最多 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 获能量最少 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 逆推:知高营养级求低营养级
需能量最多 需能量最少
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 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
3.在能量金字塔中,生产者固定能量时产生了 240molO2,若能量传递效率为 10%~15%时,次级消费者获 得的能量最多相当于多少 mol 葡萄糖?( )
A.0.04B.0.4
C.0.9D.0.09
答案 C
解析 结合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可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相当于 240÷6=40 mol 葡萄糖;生产者的能量
传递给次级消费者经过了两次传递,按最大的能量传递效率 15%计算,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最多相当于
40×15%×15%=0.9 mol 葡萄糖。
4.在植物→昆虫→蛙→蛇这条食物链中,若蛇增加 1g 生物量,至少要消耗植物的生物量是( )
能量的传递效率为 20%时,每一个营养级从前一个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是最多的。因而第三和第四营养级所
能获得的最大能量分别是:24000×20%×20%=960kJ、24000×20%×20%×20%=192kJ。
答案 D
在食物链中
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若人的体重增加 1kg,最少需消耗水藻________kg,最多消耗水藻________kg。
一、能量流动传递效率的计算
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 103kJ·m-2·a-1)。顶位肉食动 物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为 0.25,则肉食动物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为________;能量从该生态系统 的 第 二 营 养 级 到 第 三 营 养 级 的 传 递 效 率 约 为 ________ 。 第 一 营 养 级 到 第 二 营 养 级 的 传 递 效 率 约 为 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