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教案连锁互换规律易错点辨析
基因的连锁和互换规律-2022年学习资料
指导育种意义的其它事项-·不遵循四舍五入法则,小数点后有数值就入:-如:小麦中高秆对矮秆为显性,抗病对不抗 为显性。-现有高秆抗病小麦进行自交,后代中出现矮秆抗病纯种-的比例是9%,若要获得矮秆抗病纯种小麦1000 ,则-至少要种植自交后代-株?-计算:1000÷9%≈11112-相关链接:小数点后有数值就舍:-如1:2 个腺苷,47个磷酸分子在一起最多能-够组成15个ATP分子-如2:一个具有62个碱基对的基因分子,控制-合 的蛋白质分子最多含20个氨基酸分子。
第一节基因连锁和交换定律-学司国标:-1.理解果蝇的杂交实验,-2.掌握基因的连锁交换定律-及其在实戏中的 用。-3.掌握三大遗传规律的区别-与联系
在1906年,科学家贝特森等在研究香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时,发现同一亲本的两种性状,在杂交后-代中,比较多 连在一起出现,并不按照孟德尔自由-组合规律的比例发生分离,这使他们感到非常困惑-甚至对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产生 疑。美国的遗传-学家摩尔根和他的同事用果蝇做实验材料,进行了-大量的遗传学研究,终于解开了人们心中的疑团, -不仅证实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的正确性,并且丰富-发展了关于两对(或两对以上)基因的遗传理论,提出-了遗传的 三个规律基因的连锁互换规律。
p-X-灰身长翅(父本)-黑身残翅(母本)-配子-b-雄果蝇的连锁遗传解释-子代-m-o>-1-:
基因连锁和交换的原因-?灰身长翅果蝇的灰身基因和长翅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以BY表示。-黑身残翅果蝇的黑 基因和残翅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以by表示。-必经过希交,F是灰身长翅,其基因型是-这样的雄果蝇,位于同 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B和V、b和v不分离,而是连-在一起随着生殖细胞传递下去。
现象:测交后代只出现两种亲本类型,-无重组类型-完全连锁-基因的连锁与互换-原因:决定不同性状的两对等位基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常常连在-起遗传,不分离.-现象:测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两种-亲本类型(多),两 重组类型(少)-不完全连锁-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遗传时,由-于联会中同源染色体的相邻两条染-色单体间发生局 交叉互换,发生-了其上等位基因交换
生物学中“基因连锁互换定律”的教学设计
生物学中“基因连锁互换定律”的教学设计摘要:三大遗传学规律之一的“互换基因以及基因间连锁定律”,在整个对高三学生所教授的生物学内容属于比较高难度的。
从细胞的减数分裂与基因遗传定律两者之间的关系切入,当学生对雌、雄果蝇产生相同比例的配子了解之后,再介绍不完全连锁的雌果蝇记忆和完全连锁雄果蝇两种特殊的生物现象,是学生可以了解互换基因和基因间连锁的定律实质,使学生明白既是来自实践又高于实践的遗传规律这一真理。
关键词:果蝇不完全连锁完全连锁减数分裂【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147-021学情分析“基因的互换和连锁定律”是当前在上海使用的拓展性教材《生命科学》第三章的第一节中的内容,也是遗传知识这一整个板块中的难点。
在这一内容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对三大遗传学规律相关的自由组合和分离基因规律进行过一番学习,学习了细胞减数分裂出的染色体上基因是如何的进行了基因分离和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1]。
2教学目标2.1对分离基因定律、自由组合基因定律、互换基因和连锁基因进行掌握这三个规律之间的区别,对基因互换和连锁的定律实质有进一步的深刻理解,学会掌握交换值的计算方法和概念。
2.2复习细胞减数分裂之后得到的交换基因值和重组配子基因、相互交换母细胞以及在自交后各代基因比例的表现等等之间的关系,在其他动物出现不管雌雄个体配子基因相同比例的这个普遍情况的基础上可以对果蝇的生产配子情况推断出其属于特殊遗传的现象。
2.3通过应用实验使学生对这一定律产生感性认识:采用对网络资源进行搜索归纳并对其整理之后引起发散思维生成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学生之间合作交流意识、勤奋实践和创新思维进行培养。
3教学过程3.1课前准备。
3.1.1学生开课前的认知准备:对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的复习,对基因的互换和连锁规律的预习,并通过查询互联网站和课外读物的相关信息并对其进行收纳整理,将相关新颖的文本资源和图片资料下载下来。
连锁与互换定律
• 一次三点实验中得到的三个重组值是在同一基因型
背景,同一环境条件下得到的; • 通过三点一次测验可以得到双交换资料; • 当三个基因位点中有两个位点的距离相当“接近” 时,三点一次定位法比两点三次定位法判断三个基因
的顺序准确。
局限性: 三点一次测验法不易得到三杂合体(trihybrid)。
(1)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定位
地方出现交换的结果;
两个座位出现交换的概率随着两者距离延长而增加。
二、互换的细胞学证据
1、交叉型假说(chiasmatype hypothesis,Janssens 1909 )
在减数分裂前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
色单体间出现交叉缠绕的现象---交叉(chiasma)现 象。交换导致同源染色体在双线期分开时出现的。 核 心:交换是交叉的结果,而不是交叉的原因。
29.5 12.5 17.0
Cr
I
F
(2)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定位
以果蝇为例:
Echinus(棘眼,眼睛面积特大) Scute (胸部缺少刚毛) Crosseinless(翅上横脉缺失) ec sc cv
三个伴性基因(突变基因)均为隐性,而它们的显性均为
“+”。三个基因都是X染色体连锁遗传。
三点实验:
两种亲本型配子数大致相等,两种重组型配子数也
大致相等。
结论
F1在形成配子时,重组型配子数少于亲本型配子数, 导致测交后代数不成1∶1∶1∶1之比,说明亲本具
有的两对非等位基因不是独立遗传而是连锁遗传,
例二: 纯合白色卷羽鸡与纯合有色常羽鸡相杂交,并以
其F1与双隐性亲本进行测交。
P 白色卷羽 IIFF × 有色常羽 iiff ↓ IF F1 配子类型 测交后代 ↓ ↓ if
连锁与互换规律
第五章连锁与互换规律1910年摩尔根将果蝇白眼基因定位于X上后,又发现一些伴性遗传基因,证明X上确有许多基因(人有23对染色体和十万个基因)。
提出问题:(1)同一染色体上众多基因如何排列(2)遗传传递有何规律经研究得到结论:(1)基因论(2)连锁交换规律第一节基因的连锁与交换一、连锁遗传现象(一)连锁遗传现象发现1906年英国学者贝特森(Bateson)和潘耐特(Pannett)研究香豌豆两对性状遗传时,首先发现的。
分离比不符花颜色紫色P对红色p显性,花粉粒形状长形L对圆形l显性。
F2合9:3:3:1,亲组合类型较多,重组合类型偏少。
原为同一亲本的两个性状,在F中常常有联系在一起的倾向,这说明来自同2一亲本的基因,有较多的在一起传递的可能。
但贝特森和潘耐特未能提出科学的产生配子数找原因,4种配子数目不等,亲组合类型多,解释。
摩尔根认为应从F1重组类型少。
(二)摩尔根的实验果蝇翅的长短,复眼的颜色长翅Vg,残翅vg,红色复眼Pr,紫色复眼pr解释相引组杂交红眼雄果蝇产生两种数目相同的配子,测交后代1:1,红眼雌果蝇产生四种配子,但亲组型配子Vg Pr和vg pr多,而重组型配子Vg pr和vgPr少。
同理可解释相斥组杂交结果。
果蝇翅的长短和眼的颜色是两对相对性状,这两对相对性状在杂交后代中具有某种程度的相关性或相连性,把这种现象叫连锁。
把这两对相对性状叫连锁性状。
控制连锁性状的基因叫连锁基因,连锁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连锁基因之间能够发生交换的连锁叫不完全连锁(雌果蝇),不能发生交换的连锁叫完全连锁(雄果蝇、雌家蚕)。
目前人们经过研究发现仅有两种动物雄果蝇和雌蚕属于完全连锁,不发生交换。
相引组:两个显性在一起,两个隐性在一起配成的杂交组合。
相斥组:一个显性一个隐性和一个隐性一个显性在一起配成的杂交组合。
(三)连锁的细胞学基础同一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随染色体一起遗传——完全连锁,又能按一定比例发生交换而重组——不完全连锁。
高三生物(基因的连锁和互换规律)
为__a__B___.为_不完全连锁__遗传方式 A
B
(4)若测交后代有4种比值相等的类型,则AaBb可表示为__a_____b.
(5)若AaBb自交,后代只有两种类型且为3:1,则AaBb可表示为
AB
Ab
ab
;若AaBb自交后代有1:2:1的3种类型,则AaBb可表示为__a
_
B
基因的连锁和互换规律的实质
A
CB
B、不同的连锁基因间有着不同的交换值,其大小与其间 距离有关。
2021/3/28
29
交换比率的测定 (一)交换值(交换频率或重组率)的概念 ·交换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无法直接测定,只有 通过基因之间的重组来估计交换发生的频率。
·交换值是指重组型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重组型 配子数难以测定,常用重组型个体数在测交后代全部个 体中所占的百分率来计算。
那么,我们现在可以把交换值看作为基因在染色 体上的相对距离,也称遗传图距
交换值
交换值的大小与染色体上两个连锁基因 间距离的远近有关。
染色体上两个连锁基因相距越远,形成 重组配子的百分比就越大,或者说交换值 越大;相反,染色体上两个连锁基因靠得 越近,形成重组配子的百分比就越小,也 就是交换值越小。
基因型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产生的F1有AAbb、AaBb和 aaBB3种基因型,比例为1︰2︰1,其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 的位置应是
A
B
C
D
一个基因型为AB//ab的生物体,重组型配子占 30%,问该个体减数分裂产生AB型配子的可能 性是多少?
一个基因型为AB//ab的生物体,重组型配子占 30%,问该个体的一个初级性母细胞减数分裂 产生AB型配子的可能性是多少?
4第四章连锁与交换规律
交换Ⅱ发生在sh和c之间。
·I WX
Ⅱ
·
·
Sh
C
③计算
RF(双交换)=(4+2)/6708=0.09%
Rபைடு நூலகம்(单交换Ⅰ)=(626+116)/6708=18.29% RF(单交换Ⅱ)=(116+113)/6708=3.41%
RF(交换Ⅰ) =RF(单交换Ⅰ)+RF(双交换)=18.29 %+0.09%=18.38% RF(交换Ⅱ)=RF(单交换Ⅱ)+RF(双交换)=3.41 %+0.09%=3.50 %
Bv Bv
b V+ 前期Ⅰ
Bv
··
B
··V+
··bb
··Vv +
末期Ⅰ
Bv
··
B V+
··
bv
··
b V+
··
末期Ⅱ
表明:
1.两种亲本型配子数目相等,两种重组型配子数 目相等。
2.发生交换的性母细胞占少数,且交换的性母细 胞产生1/2重组型和1/2亲本型→亲本型配子数> 重组型配子数。
(四)不完全连锁的概念
BbBb(BBbbBBbb)
bBbB(bbBBbbBB)
BbbB(BBbbbbBB)
bBBb(bbBBBBbb)
2.计算着丝点与Bb的重组值和距离
重组值=
重组型孢子数 孢子总数
M2型子囊数
1
=
× ×100%
总子囊数
2
重组值去掉%表示着丝点与Bb的距离(图距)
第五节 连锁交换规律的意义
一、理论上的意义 (一)连锁交换的研究,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④ 单交换的RF必须加上双交换的RF来校正。
基因的连锁和互换规律
黑身残翅
(bbvv)
测交 后代
(BbVv) 42% (bbvv)42% (Bbvv) 8%
雌 果 蝇 的 连 锁 和 交 换 遗 传
(bbVv) 8%
灰身长翅 黑身残翅 灰身残翅 黑身长翅
p
配 子
B b V v 灰身长翅(父本)
b b x v v 黑身残翅(母本) b v
b b v v 黑身残翅
未交换精子 精原细胞数 精子数 Ab 80个未交换 80*4=320 20个交换 100 20*4=80 400
160
交换精子 AB ab
Ab
160
20
180
20
180 2A % A% A/2%
20
20
20
20
精原细胞的交换值为20% 交换值为10%
一种交换配子为5%
基因连锁和互换规律在实践上的应用 1、如果不利的性状和有利的性状连锁在一起,那
B V
b v
子 代
B b V v 灰身长翅
雄 果 蝇 的 连 锁 遗 传 解 释
1
:
1
基因连锁和交换的原因
灰身长翅果蝇的灰身基因和长翅基因位 于 同一染色体 上,以 ( B V )表示。 黑身残翅果蝇的黑身基因和残翅基因位 于 同一染色体 上,以 ( b v )表示。 经过杂交,F1是灰身长翅,其基因型是 B V ( )。 这样的雄果蝇,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两 个基因(B和V、b和v) 不分离 ,而是连 在一起随着生殖细胞传递下去。
• 美国的遗传学家摩尔根和他的同事用果 蝇做实验材料,进行了大量的遗传学研究, 终于解开了人们心中的疑团,这不仅证实 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的正确性,并且丰富 发展了关于两对(或两对以上)基因的遗传 理论,提出了遗传的第三个规律----基因的 连锁互换规律
高二生物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教案
2第六章遗传和变异第二节遗传的根本规律三、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第一课时单位:厦门一中姓名:崔小亮地点:高三(13)班日期2012年5月16教学目的1、理解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的本质2、驾驭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在杂交试验中的判别方法与应用教学重点1、自由组合、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三者的本质2、自由组合与完全连锁的区分及判别方法3、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的区分及判别方法4、自由组合,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在理论中的应用教学难点1、从自由组合到连锁互换的打破2、连锁着的两个基因是怎样互换的3、外表上在分析杂交试验,本质上在分析配子形成的具体过程教学方法1、第一课时,老师充分比拟自由组合与完全连锁的杂交结果、原理及遗传图式2、第二课时,老师充分比拟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的杂交结果、原理及遗传图式课时支配建议完全连锁讲授一课时,练习一课时不完全连锁讲授一课时,练习一课时第一课时完全连锁遗传前面我们学了豌豆的杂交,如今我们来复习一下,它的二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遗传。
黄色圆粒X绿色皱粒→黄色圆粒测交→1黄色圆粒:1黄色皱粒:1绿色圆粒:1绿色皱粒(板书遗传图式)(一)完全连锁的发觉美国科学家摩尔根,用果蝇做杂交试验:纯种的灰身长翅与黑身残翅杂交,F1代为灰身长翅,所以,灰身长翅为显性,黑身残翅为隐性,对F1代中的雄性个体测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是1灰身长翅:1黑身残翅,与F1代完全一样。
(板书遗传图式)比拟豌豆的测交与果蝇测交的遗传图式,可以看出:①二组杂交的P代与F1代状况一样。
②豌豆的测交后代与果蝇的测交后代不同,果蝇测交后代只有二种表现型,豌豆有四种,所以,果蝇的测交结果无法用基因的自由组合来说明。
(二)完全连锁的原理我们知道人体有十万个基因,这些基因线性分布在23对同源染色体上,可见,每对同源染色体上,有很多对等位基因。
果蝇也是这样,它的灰身长翅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我们把B与V串在一条染色体上的这种hv状况叫连锁,同样,它的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也是连锁。
专题复习教案连锁互换规律易错点辨析
专题复习教案连锁互换规律易错点辨析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专题复习教案连锁互换规律易错点辨析教学内容的设定:高三的复习进入综合训练阶段,如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对所学知识和所做习题的归纳和归类,学会结合相应的知识点分析问题,学会从练习中整合知识并拓深知识,从而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复习的重点之一。
本教案的设计,基于学生在练习连锁互换题中反复出现的错误;计算能力的薄弱;浮于解决问题的表面,不能把握遗传规律的实质。
设想以遗传规律的知识为载体,以连锁互换规律内容为中心,通过相似题的比较和分析,理解摩尔根对连锁和交换遗传现象的解释和连锁和交换规律的实质,理解连锁和交换规律的生物学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及三大遗传规律的本质内涵。
在课堂的综合例题的讨论中,帮助学生比较并发现以往解题中易错的原因所在,学会快速抓住解题突破口和发现限定条件等,掌握一些基本的遗传规律题的推理方法和计算技巧。
并能运用遗传的基本规律分析生物的遗传现象,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理解摩尔根对连锁和交换遗传现象的解释和连锁和交换规律的实质2、理解连锁和交换规律的生物学意义及其在生产上的一些应用3、比较连锁和交换规律与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4、通过综合例题的分析比较,归纳并理解一些基本的遗传规律题的推理方法和计算技巧。
教学重点:1、能运用遗传的基本规律分析生物的遗传现象,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判断及有关的概率计算教学难点:1、能运用遗传的基本规律分析生物的遗传现象,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交换值的取值范围和计算,遗传规律的综合应用方法教学方法:对比归纳法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基因型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测交后代表现型种类比例自交后代表现型种类比例A aAaBbAaBbAaBbAaBbAaBb二、练习:1:某生物AaBb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是Ab:aB:AB:ab为3:3:1:1,问: 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还是连锁与交换规律如符合连锁与交换规律,求:A-B间的交换值2:小麦中高杆(A)对矮杆(a)为显性,抗病(B)对不抗病(b)为显性。
高中生物基因连锁和交换定律教案 旧人教 必修2
高中生物基因连锁和交换定律教案旧人教必修2教学目的:知识目标知道:1.基因的连锁和交换的实验及结果。
2.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本质。
识记:基因连锁和交换定律在实践上的应用。
能力目标1.通过自由组合定律与连锁和交换定律的对比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2.培养学生解决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情感目标1.通过摩尔根和他的同事们果蝇试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认识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1.对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现象的解释。
2.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的实质。
教学难点:1.基因的连锁和交换与基因自由组合的区别。
2.对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现象的解释。
3.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用具:雄果蝇的连锁遗传图;雌果蝇的连锁交换遗传图;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前面通过学习知道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后代会发生自由组合现象。
是否所有的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都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1906年,英国生物学家贝特森(W.Bateson,1861~1926)用香豌豆作了如下试验:P 紫花长花粉×红花圆花粉F1 紫花长花粉F2 紫长69%紫圆6%红长6%红圆19%即F2表现型比不符合9:3:3:1的比例,且后代中的亲代性状表现出连在一起传递的倾向,这是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不能解释的连锁遗传。
教学目标达成:三、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一)摩尔根简述学生阅读教材第36页,应知道美国的遗传学家摩尔根和他的同事们用果蝇作试验材料,既证明了孟德尔两大定律的正确性,而且揭示出遗传的第三个基本定律——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科学地解释了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不能解释的遗传现象。
(二)完全连锁遗传学生阅读教材第37~38页。
提问:摩尔根采用什么材料和研究方法进行试验的?学生集体回答:果蝇,杂交法。
“基因连锁和互换定律”一节的教学设计
均为[(1/2)一M]2+2M[(1/2)一M]。 (3)得出A—B一代表的表现型所占比例有两种
方法:一是AABB、AABb、AABb和AABb四种基因型 个体表现型所占比例之和;二是用l一(A-bb+aaB一 +aabb)计算。 (4)通过上面两个表格的计算还可以知道四种配 子的比例与各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即可通过 某一基因型或表现型所占比例得知四种配子的比例。 如知道某一种基因型所占自交后代比例,通过列解一 元二次方程得出各种配子所占比例。
生配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贝lj
可以发生交叉互换。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例题:基 因型均为BV//bv的雌雄果蝇交配,后代表现型比例是 多少?(注:部分学生会出现雌雄配子相等的情况,让 学生自查自纠。)通过例题让学生加深对果蝇遗传的理 解。 3.4学会解决有关多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问题 两对
少);一种亲本型配子+一种重组型配子=50%,如AB +Ab=50%;某一种重组型配子取值范围在0~25% 的开区间内。 3.2理解AaBb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比例 基因型AaBb的个体,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可 能有两种,即AB//ab或Ab//aB,据此讨论两种情况 下,要求学生完成表2中各基因型个体所占比例。
①① ①①
令 配子 令 令 配子
互换的互换的次级母细胞占总的次级母细胞
的比例
图中染色体(或等位
基因)行为及各细胞
令
的数值应由学生自己
互换的配子占总的配子的比例 数值D 填写。学生完成该步 骤时会出现的问题
①① ①①
令 令
——个——个
有:①不能准确画出 染色体行为;②不能
图1基因的连锁互换与自由组合关系图
带领学生领会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上图a和图b的 区别,理解图示两种情况发生的概率相同,结合上述讲
介绍一种连锁与互换规律题的解题方法
F 2 中纯合无色饱满( ccSS) 出现的几率为: ( 0. 5- X) 2= 0. 000324
即 F 2 的 40 000 粒种子中无色饱满的有: 0. 00032×40 000≈13 粒
如下关系:
A B ∶A
bb aaB aabb
( 0. 5+ X2) ∶( 0. 25- X 2) ( 0. 25- X 2) X 2
即: 双显性个体( A B ) 出现的几率为: 0. 5+ X2
一 显一隐 个体( A bb 或 aaB ) 出现 的几率 为:
0. 25- X2 隐性纯合个体( aabb) 出现的几率为: X2 由此引申得: 双杂合个体或全部纯合个体出现的几
介绍一种连锁与互换规律题的解题方法
黄 文业 ( 珠海市第三中学 广东珠海 519000)
连锁与 互换规律是 人教版高 中《生 物》( 选修本) 中
求: 该个体等位基因的互换率。
介绍的一个内容, 是该单元的难点。学生接触后, 对双杂
解: 根据题 目中后代表 现型的 比例关 系可知: 基因
合个体( F 1) 自交后代比率的计算问题会感到困难。以往 一般是用方格法进行计算, 过程较复杂, 解题速度 较慢, 也比较容易出错。现介绍一种较为简便、准确的解题方
率为: 2X2+ 2( 0. 5- X) 2 每一种一纯一杂个体出现的几率为 : 2X ( 0. 5- X )
每一种纯合个体出现的几率为: 原配子比率的平方
X2
( 0. 5- X ) 2
掌握 以上比例关 系, 将 之直接 用于解题, 可 大大提 高解题的速度与准确程度。谨以以下两例加以说 明。
【生物课件】连锁与互换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基因的连锁和互换规律
(二)、联系:
分离规律是三个基本规律中最基本的规律, 自由组合规律、连锁与互换规律是分离规律的引 申和发展,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在分离之前,他们可能发生互换,同时,非等 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 从而形成各种不同基因组合的配子
基因的连锁和互换规律
F2
42%
42%
8%
8%
基因的连锁和互换规律
P 配子 F1 配子
F2
基因的连锁和互换规律
P 配子 F1 配子 F2基Fra bibliotek的连锁和互换规律
基因的连锁和互换规律
连锁与互换规律的实质:
位于同一个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再减数 分裂过程形成配子时,常常连在一起进入 配子中,在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由于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非姐妹染色 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因而产生基因重 组。
基因的连锁和互换规律
在育种中的应用:
在连锁基因中,通过基因互换产生的新类 型为育种工作提供原始材料
基因的连锁和互换规律
(一)、区别:基因所在位置不同
分离规律: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
一对等位基因
自由组合规律: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的两对等位基因,基因重组为非同源染色 体自由组合。
连锁和互换规律:一对同源染色体 上的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 单体的局部互换而互换,从而导致基因 重组
基因的连锁和互换规律
一、基因的连锁和互换的现象 二、基因的连锁和互换的原因
三、基因连锁与互换规律的实质
四、连锁和互换规律的区别与联系
五、三个遗传基本规律的区别和联系
基因的连锁和互换规律
基因的连锁和互换规律
第五章连锁与交换规律
第五章连锁与交换规律第一节连锁与交换 *连锁遗传:同一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以及它们所控制的性状结合在一起传递的现象。
1906年英国学者贝特森(Bateson)和潘耐特(Pannett)研究香豌豆两对性状遗传时,首先发现的。
一、连锁与交换的遗传现象连锁现象是1906年英国学者贝特森(Bateson)和潘耐特(Pannett)研究香豌豆两对性状遗传时,首先发现的。
后来,摩尔根等发现连锁分二类: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
香豌豆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花色:紫花(P)对红花(p)为显性;花粉粒形状:长花粉粒(L)对圆花粉粒(l)为显性。
1. 紫花、长花粉粒×红花、圆花粉粒.2. 紫花、圆花粉粒×红花、长花粉粒.杂交组合1:紫花、长花粉粒×红花、圆花粉粒;试验结果:1、F1两对相对性状均表现为显性,F2出现四种表现型;2、F2四种表现型个体数的比例与9:3:3:1相差很大,并且两亲本性状组合类型(紫长和红圆)的实际数高于理论数,而两种新性状组合类型(紫圆和红长)的实际数少于理论数。
杂交组合2:紫花、圆花粉粒×红花、长花粉粒;试验结果:1、F1两对相对性状均表现为显性,F2出现四种表现型;2、F2四种表现型个体数的比例与9:3:3:1相差很大,并且两亲本性状组合类型(紫圆和红长)的实际数高于理论数,而两种新性状组合类型(紫长和红圆)的实际数少于理论数。
(一)完全连锁: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过程中,作为一个整体随染色体传递到配子中,同源染色体之间不发生染色体片段的交换,杂合体在形成配子时,只有亲本组合类型的配子。
完全连锁在生物界很少见,只在雄果蝇(XY)和雌家蚕(ZW)中发现(注意雌雄连锁不同)。
霍尔丹定律:凡是较少发生交换的个体必定是异配性别的个体。
例如:果蝇的体色、翅膀的遗传P 灰身残翅 BBvv♂×bbVV♀黑身长翅F1 灰身长翅 BbVv ♂× bbvv黑身残翅bbVv BbvvF2 黑身长翅灰身残翅(亲本类型)因为F1 BbVv♂在形成配子时,只形成了bV和Bv两种配子,即bV完全连锁, Bv 也完全连锁。
专题突破5探究不同对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位置(精讲课件)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新高考通用)
题型·专项突破
② 已 知 M/m 、 N/n 不 在 A/a 、 B/b 所 在 的 染 色 体 , 现 有 基 因 型 为 AABBMMnn、AABBmmNN、AABBmmnn的个体,假定不发生突变和互 换,请用以上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来确定M/m和N/n是否位于一对同源 染色体上。 实验思路:_选__取__基__因__型__为__A__A_B__B_M__M__n_n_和__A_A__B_B__m_m__N_N__的__个__体__杂__交__获__得__F_1_, _F_1_自__交__获__得__F__2(_或__选__取__基___因__型__为__A_A__B_B_M__M__n_n__和__A_A__B_B_m__m__N_N__的__个__体__杂__交__ _获__得__F_1_,__F_1_与__基__因__型__为__A_A__B_B_m__m__n_n_的__个__体__杂__交__得__到__F_2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专项突破
3.如图表示某一两性花植物花色形成的遗传机理,该植物的花瓣有白色、 紫色、红色、粉红色四种,图中字母表示控制对应过程所需的基因,基 因A对a完全显性,基因B能降低色素的含量。
(1)为研究两对基因(A和a、B和b)是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两对同 源染色体上,某课题小组选用了基因型为AaBb的红色植株进行探究。
题型·专项突破
①实验假设: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存在三种类型。请在上图方框中 补充其他两种类型(用竖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点)。
②实验方法:让该红色植株自交。 ③实验步骤:第一步让红色植株自交。第二步_观__察__并__统__计__子__代__植__株__花__的__ _颜__色__和__比__例___。
专题复习教案连锁互换规律易错点辨析
专题复习教案连锁互换规律易错点辨析教学内容的设定:高三的复习进入综合训练阶段,如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对所学知识和所做习题的归纳和归类,学会结合相应的知识点分析问题,学会从练习中整合知识并拓深知识,从而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复习的重点之一。
本教案的设计,基于学生在练习连锁互换题中反复出现的错误;计算能力的薄弱;浮于解决问题的表面,不能把握遗传规律的实质。
设想以遗传规律的知识为载体,以连锁互换规律内容为中心,通过相似题的比较和分析,理解摩尔根对连锁和交换遗传现象的解释和连锁和交换规律的实质,理解连锁和交换规律的生物学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及三大遗传规律的本质内涵。
在课堂的综合例题的讨论中,帮助学生比较并发现以往解题中易错的原因所在,学会快速抓住解题突破口和发现限定条件等,掌握一些基本的遗传规律题的推理方法和计算技巧。
并能运用遗传的基本规律分析生物的遗传现象,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理解摩尔根对连锁和交换遗传现象的解释和连锁和交换规律的实质2、理解连锁和交换规律的生物学意义及其在生产上的一些应用3、比较连锁和交换规律与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4、通过综合例题的分析比较,归纳并理解一些基本的遗传规律题的推理方法和计算技巧。
教学重点:1、能运用遗传的基本规律分析生物的遗传现象,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判断及有关的概率计算教学难点:1、能运用遗传的基本规律分析生物的遗传现象,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交换值的取值范围和计算,遗传规律的综合应用方法教学方法:对比归纳法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二、练习:1:某生物AaBb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是Ab:aB:AB:ab为3:3:1:1,问: 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还是连锁与交换规律? 如符合连锁与交换规律,求:A-B间的交换值?2:小麦中高杆(A)对矮杆(a)为显性,抗病(B)对不抗病(b)为显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复习教案连锁互换规
律易错点辨析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专题复习教案连锁互换规律易错点辨析
教学内容的设定:
高三的复习进入综合训练阶段,如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对所学知识和所做习题的归纳和归类,学会结合相应的知识点分析问题,学会从练习中整合知识并拓深知识,从而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复习的重点之一。
本教案的设计,基于学生在练习连锁互换题中反复出现的错误;计算能力的薄弱;浮于解决问题的表面,不能把握遗传规律的实质。
设想以遗传规律的知识为载体,以连锁互换规律内容为中心,通过相似题的比较和分析,理解摩尔根对连锁和交换遗传现象的解释和连锁和交换规律的实质,理解连锁和交换规律的生物学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及三大遗传规律的本质内涵。
在课堂的综合例题的讨论中,帮助学生比较并发现以往解题中易错的原因所在,学会快速抓住解题突破口和发现限定条件等,掌握一些基本的遗传规律题的推理方法和计算技巧。
并能运用遗传的基本规律分析生物的遗传现象,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理解摩尔根对连锁和交换遗传现象的解释和连锁和交换规律的实质
2、理解连锁和交换规律的生物学意义及其在生产上的一些应用
3、比较连锁和交换规律与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掌
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4、通过综合例题的分析比较,归纳并理解一些基本的遗传规律题的推理
方法和计算技巧。
教学重点:1、能运用遗传的基本规律分析生物的遗传现象,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判断及有关的概率计算
教学难点:1、能运用遗传的基本规律分析生物的遗传现象,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交换值的取值范围和计算,遗传规律的综合应用方法
教学方法:对比归纳法
教学过程:
1:某生物AaBb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是Ab:aB:AB:ab为3:3:1:1,
问: 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还是连锁与交换规律如符合连锁与交换规律,求:A-B间的交换值
2:小麦中高杆(A)对矮杆(a)为显性,抗病(B)对不抗病(b)为显性。
现有高杆抗病小麦品种进行自花传粉,后代中出现高抗,高不抗,矮抗,矮不抗四种类型,其比例为59:16:16:9。
问: 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还是连锁与交换规律如符合连锁与交换规律,求:交换值
3:基因型为YyRr的植物,测交后,产生的F1有YyRr、Yyrr、yyRr、yyrr 四种基因型,比例为4:1:1:4,求交换值是多少YyRr的植物,其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应是怎样的假如此个体自交,产生了Y rr 的个体占9%, yyrr的个体占16%,求交换值
4:基因型为AB果蝇的基因型为BV7:某生物个体的基因型如右图,A—B、C—D的交换值
分别为20%和30%,问:这个个体
⑴产生AC配子的概率为多少
⑵产生AC表现型个体的概率为多少
⑶产生ABC配子的概率又为多少
D d
如这个个体自交,问:⑷产生AB表现型个体的概率是多少
⑸产生ABC表现型个体的概率为多少
8.下图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请据图回答:
(1)果蝇的体细胞内有个染色体组。
(2)若基因型为BbX D X d,则两对等位基因按照
规律遗传,可产生各种基因型的配子数量比例
为。
(3)若基因型为AaBb,则两对等位基因按照
规律遗传,可产生种配子。
(4)基因型为AaBbCc,已知产生基因型为ABC的配子占%,则产生基因型为AbC配子占。
两对连锁基因间的交换值为。
(5)若果蝇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一个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BcX D,则该初级卵母细胞产生的每个第二极体基因组成为。
友情提示:在连锁和互换规律的练习中,主要需辨清下列问题:
1、研究的遗传现象符合自由组合规律还是符合连锁互换规律
2、研究一个细胞还是一个生物体
3、研究完全连锁还是不完全连锁
4、研究雌雄个体全部互换还是仅雌或雄个体互换
5、研究杂合体自交还是测交
6、研究求AB、ABC配子的概率还是求AB、ABC表现型个体的概率还是求AB、ABC纯合体的概率
7、研究求连锁基因的交换值还是求性母细胞的互换率
8、研究AB//ab的个体还是Ab//aB的个体
教学反思:
《基因连锁和互换规律》一直是高三遗传计算中的难点,学生学的吃力,但考试分数还是不理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层层设疑,步步解疑,讲练结合为主要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培养。
我认为:“一堂好课,设计者首先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和策略。
如何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所以,我每一步的的教学设计,每一个环节,都围绕着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积累科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展开。
我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依据高三生物课程的学习规律,重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步步推进。
课堂的第一个环节,引出问题;课堂的第二个环节,通过和学生分析、讨论完成遗传规律的表格填写;课堂的第三个环节,让学生运用遗传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讨论遗传规律的适用条件,通过综合例题的分析比较,归纳并理解一些基本的遗传规律题的推理方法和计算技巧。
整堂课容量很大,学生的参与面很广,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率也很高,有效的突破了重点,攻克了难点。
在本堂课中,我设计了一系列具有较好梯度的探究环节,引发学生思考、推测、验证、演练,使学生体验过程,优化方法,强化探究的意识。
我的教学设计,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三大遗传规律的的相互关系,更让学生通过探究了解了解题的规律,需注意的问题。
这样的教学环节,既具有内在的探究动力,也不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帮助学生体验学习、探究的积累。
在探究的过程中,将探究的学法“植根”于学生心中。
课堂教学是一个永远留有遗憾的事。
学科教学中的探究,受到时空、内容的限制。
这节课的不足:时间显得有点仓促,教师要提前作好准备,布置学生课前完成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