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 考点精编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自考重点知识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自考重点知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e77a738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ea.png)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自考重点知识汇总一、古代文学的主要特征1.古代文学的社会功能:宗教崇拜、祭祀、周围的交际、政治宣传等。
3.文学内容表现:自然、人物典型化、抒情与叙事交替、人物发言。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特点1.文学成为地位标志和文化品位的象征,文人开始形成。
2.诗歌格律的形成,七言律诗和五言绝句流行。
3.形式上的多样化:散文、诗歌、戏曲、小说等都有发展。
4.意识形态的变化:空灵主义、玄学、道教教义与人性观等居于重要的位置。
三、唐代文学的发展1.道德魂神的诗: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2.胡美人文学:王维的《西施咏》、李商隐的《锦瑟》等。
3.流传最广、文学价值最高的长篇小说:《红楼梦》。
4.唐诗派系的争斗:豪放派、婉约派等。
四、宋代文学特点1.世俗化:文学的对象是生活中的人,不再是神话传说和穿越时空的人物。
2.小品式的创作:韩愈《师说》、苏轼《东篱乐府》等。
3.宋词的出现:具有浪漫色彩和个性特征。
4.代表性作品:《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
五、元代文学特点1.中西文化融合:元代先后出现了马植、翰林院翻译组等,西洋图书和知识的传入。
2.戏剧的繁荣:元杂剧影响较大,创造了“曲剧”和“南戏”等。
3.浪漫思想和抒情风格的兴盛:以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
六、明清文学特点1.文学形式的丰富多样:谈话录、随笔、回忆录等。
2.以史为鉴,学术的兴起:明末的经世致用之学,清代的经学。
3.现实主义的兴起:状况类作品的创作。
4.小说的发展:《三国演义》、《金瓶梅》、《红楼梦》等。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41d5f0a69eae009581bec5a.png)
第一编先秦文学(考试比重25%)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尚书尧典》: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古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原始歌舞是初民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庆祝、祭典活动本身。
《周易》的筮辞可以看到原始歌谣的影像。
原始歌舞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
《蜡词》是冬令蜡祭时的祝词。
神话:关于神的故事。
基本特征:想象或幻想。
远古人类对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说明。
反映远古人类解释征服自然的愿望。
神话是人类没有能力符合实际的解释自然社会现象的产物。
神话与传说的区别:神话产生比传说早,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神话具有明显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有人间的行为准则。
神话的产生:劳动起源说、宗教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神话伴随初民的劳动生活产生。
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宗教起源说: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
万物有灵的观念。
原始宗教意识的产生。
我国神话:女娲、羿、鲧、禹、黄帝我国神话的特征:1.围绕人的生存这个主题。
2.其中的英雄人物斗志激扬、能力神异,有英雄气概。
对人生积极进取、昂扬向上。
3.情感浓烈,形象鲜明,想象力丰富。
4.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
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开创为人生的主题,成为我国文学发展主流。
神话富于情感、形象、想象的特征也影响后世文学并成为后世文学的题材源泉。
第二章《诗经》《诗经》: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原本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后尊为“经”。
2.收录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
3.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诗经》的收集和编定:采诗、献诗、孔子删诗汉代学者的“采诗”说法: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班固《汉书食货志》)献诗:瞽献曲,史献书。
(《国语周语上》)最早提出“孔子删诗”的说法是司马迁。
《诗经》分类:风、雅、颂最早明确在分类意义上指谓《诗经》的风、雅、颂是战国末期的荀子。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d4beb61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63.png)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学作品不仅代表了古代中国社会的风貌和精神风格,还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作为自考课程,主要涉及到了古代文学史的基本概念、主要流派与代表作品等方面的知识内容。
下面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文学史的基本概念1.文学史的定义:文学史研究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包括文学作品的产生、流派的形成、作者的传世与影响等。
2.文学史的分类方法:按时间分期、按流派分类、按地域分区等。
二、古代文学的三纵三横1.三纵:时间纵,即古代文学历史沿袭的时间轴;主题纵,即古代文学作品所追求的主题内容;情感纵,即古代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体验。
三、古代文学的流派与代表作品1.古文流派代表作:《左传》、《国语》、《史记》2.诗歌流派代表作:《诗经》、《楚辞》、《陆机集》3.散文流派代表作:《庄子》、《文心雕龙》、《傅雷家书》4.戏剧流派代表作:《诸子百家戏》、《汉赋》、《元杂剧》5.文言小说流派代表作:《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6.白话小说流派代表作:《红岩》、《家》、《孽子》四、古代文学史的发展阶段1.原始阶段:包括《诗经》等早期文献的创作和保存。
2.古代文学的萌芽阶段:以《楚辞》和《古文观止》为代表,出现了大量的散文和乐府诗。
3.古代文学的兴盛阶段:以唐代为代表,出现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
4.古代文学的衰退与复兴阶段:由于社会政治的变革和文化传统的断绝,古代文学走向了衰落,但在近现代出现了一些新的文学流派,如白话小说。
五、古代文学史的评价与思考1.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古代文学作品中存在着一些与现代价值观念不符的内容,这需要我们进行审视和思考。
3.古代文学的时代特点:古代文学作品以婉约、豪放、诗性等特点为主,反映出古代人们不同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方式。
4.古代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古代文学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后世文学创作的重要参考和借鉴对象。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086e91f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ed.png)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1、茶陵诗派的代表是李东阳2、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作家是宋濂3、公安派提出的口号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4、《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是拥刘反曹5、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农民革命战争的长篇小说是《水浒传》6、明末清初对水浒进行重大评改并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是金圣叹7、中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神魔小说是《西游记》8、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是《金瓶梅》9、长篇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是《金瓶梅》10、继《三国演义》后历史演义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列国志传》及其改作11、中国第一部有外文译本的小说是《好逑传》12、代表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最高成就的是冯梦龙编纂的《三言》13、明中叶最富盛名的杂剧作家是徐渭14、《南词叙录》是我国文学史上首部研究南戏的著作15、袁宏道称为“明曲第一”的是徐渭的《四声猿》16、孟称舜的《娇红记》标志着明代爱情戏曲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17、明代最著名的喜剧大师是孟称舜18、《古今名剧(合)选》是孟称舜的作品19、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戏曲批评专著是吕天成的《曲品》20、我国第一部全面论述南北曲源流﹑宫调﹑作曲和唱曲方法的理论著作是王骥德的《曲律》21、明代开戏剧道学化的作品是《伍佗全备忠孝记》22、我国古代戏曲中第一部描写现实重大政治事件的时事剧是王世贞的《鸣凤记》23、中国文学史上首部有意识的以男女爱情故事表现一代兴亡的传奇作品是《浣纱记》24、吴炳的代表作是《绿牡丹》25、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而更多的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的学说是神韵说26、袁枚“性灵诗派”的文学主张是晚明公安派思想的重振和延续27、《瓯北诗话》的作者是赵翼28、代表了清代骈文的最高成就的佼佼者是汪中29、《镜花缘》是才学小说30、集文言小说之大成,并代表中国文言小说创作最高成就的作品是《聊斋志异》31、《儒林外史》的创作宗旨是反对封建科举制度32、鲁迅评《儒林外史》:“虽云长篇,颇同短制”33、《闲情偶记》是李渔的代表作34、李渔戏剧创作收在《笠翁传奇十种》中35、龚自珍是才气过人而又得风气之先的文学家兼思想家36、“诗界革命”的代表作家是黄遵宪37、同光体诗人中以陈三立成就最高38、近代对“桐城派”加以改造并开创“湘乡派”的人是曾国藩39、报章文体的开拓者是王韬40、讨论社会问题﹑文化问题的文章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自考考前老师点题总结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自考考前老师点题总结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8c2486131b765ce050814ee.png)
中国古代文学史自考考前老师点题总结笔记一、知识要点:1、所谓"先秦",即秦朝统一之前,包括"三皇""五帝"时代,夏、商、西周时代,春秋时代、战国时代。
商朝的文献保留到今天篇幅最长的是《尚书》里的《盘庚》三篇。
西周初期的文献资料保留到今天的较多,如《诗经》中的一部分《周颂》和《大雅》,《尚书》中的《牧誓》、《大诰》、《无逸》等,及《周易》中。
战国时期的"士"人,大都思想积极,勇于建功立业,他们敢想敢说,也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对于不同学派的主张敢于争辩,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百家争鸣"。
所谓"纵横家",其实就是政治活动家,是另一类相当活跃的"士"人,他们在当时各诸侯国之间,穿梭往来,到处兜售他们的政治主张,如张仪、陈轸、苏秦、苏代等。
战国时期的文学,从中原地区来说主要是散文,主要包括历史散文和哲理散文两大类。
历史散文有《国语》《左传》《战国策》;哲理散文有《论语》、《墨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
战国文章的特点,一是"重民"思想大大增强,在《孟子》里达到了高峰;二是作品主人公的身份、地位不断下移。
2.在所有的文学形式中,诗歌是最早发生的一种。
现存比较成熟的原始诗歌大都与巫术信仰有关。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出自《吴越春秋》。
《周易》是专为巫卜所用的系统的卜筮著作,分为《经》和《传》两部分。
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神话集,神话材料散见于古书当中。
保存材料较多的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和《穆天子传》、《庄子》等。
《淮南子》中对后羿射日的神话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他收录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或稍后大约五、六百年间的305篇诗歌。
《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复习资料汇编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复习资料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8b4cda326edb6f1aff001f9a.png)
【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复习资料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第一节初民歌谣识记内容:(1)古代典籍关于古歌谣的论述。
《吕氏春秋。
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
伊耆氏《蜡辞》: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周易。
贲卦》: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理解:1,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原始歌舞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最初的歌舞往往就是他们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是庆祝、祭典活动本身。
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2,原始歌舞诗、乐、舞合一的综合性。
歌唱和舞蹈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
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识记:神话的性质。
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 .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社会)并征服自然(社会)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理解:神话与传说的联系与区别。
一.一般说来,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二.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三.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四.实际上,每一个神话系统中往往都是神话和传说交织并存的。
综合运用:1,我国神话的主要类别及其代表作品。
主要类别一、创世神话:《三五历纪》:浓厚的原始思维色彩《五运历年纪》;二、自然灾害神话:《淮南子·览冥训》《列子·汤问》记载了女娲炼石补天的故事。
《山海经·海内经》、《管子·形势解》《淮南子·本经训》中都对后羿射日进行描写。
三、战争神话:《山海经·大荒北经》、《大平御览》都描述了关于黄帝的故事。
2、我国神话的精神内涵特征。
一、不论是以战胜自然力为主的恩华,还是以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围绕人的生存这个主题;二、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了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三、不论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重点知识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重点知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9d726a0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34.png)
章节/主题重点知识上 Nhomakorabea歌谣- 古籍中的原始歌舞记载,如《吕氏春秋·古乐》中的“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歌谣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 甲骨卜辞中表现了初民的心态和愿望,可视为原始古歌的风貌。- 原始歌谣的存留,如《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上古神话传说
《诗经》
-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 分类:风(民歌)、雅(宫廷乐歌)、颂(祭祀乐歌)。- 收集方式:采诗、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孔子删诗(司马迁提出)。- 流传:秦以前用于祭祀、宴享、外交辞令、教育;汉代四家诗(鲁、齐、韩、毛);东汉末年郑玄为毛诗作笺,毛诗独行于世。- 艺术特色:抒情与写实的统一;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句式以四言为主,节奏鲜明,音律谐洽,有天然音乐美感。- 内容:抒发恋爱和相思的甜蜜、恋爱的曲折和苦恼、夫妇间深挚情爱、弃妇诗、揭露宫闱丑行、描写繁重劳役、颂美统治者、对分配不平等现象的不满等。- 史诗篇章:《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叙述了周人之始祖后稷出世直到武王灭商的一些史迹和传说,歌颂先祖功勋,提出治国思想。
- 神话的基本特性:想象或幻想;对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反映征服自然的愿望;产生于史前时代。- 神话类型:创世神话(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自然灾害神话(如女娲炼石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追日)。- 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特征:围绕人的生存;英雄人物斗志激扬、能力神异;情感浓烈、形象鲜明、想象力丰富。-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开创为人生的主题;成为后世文学创作的题材源泉。
中国古代文学史自考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自考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cb1f6864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a8.png)
科目: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秦汉文学:单项选择题:1.1.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 秦国文学可以提及的是(B)。
A. 李斯的《谏逐客书》B. 吕不韦组织其门人编撰的《吕氏春秋》C. 李斯的《之罘刻石》D.韩非的《五蠹》1.2.从文学的角度看, 《吕氏春秋》最大的成就是(A)。
A.创作了丰富多采的寓言故事B.开创了集体编书的先例C.保持了战国纵横家的文风D.文风平实畅达, 不求华丽1.3. 秦代散文作家可提及者仅有(C)。
A. 吕不韦B. 韩非C. 李斯D. 苟卿1.4. 《谏逐客书》的作者是(B)。
A. 吕不韦B. 李斯C. 贾谊D. 晁错多项选择题:1.1. 下列作品属于李斯的有(BCD)。
A. 《吕氏春秋》B. 《谏逐客书》C. 《狱中上书》D. 《之采刻石》E. 《陈政事疏》1.2. 下列作品属于西汉前期政论文的有(ABCE)。
A.陆贾的《新语》B. 贾山的《至言》C. 贾谊的《治安策》D. 王充的《论衡》E. 晁错的《论贵粟疏》1.3. 下列文章属于贾谊的有(ABD)。
A.《治安策》(一名《陈政事疏》)B. 《论积贮疏》C. 《论贵粟疏》1). 《过秦论》E. 《狱中上书》1.4.西汉中后期, 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家是(BE)。
A.王充B.董仲舒C.桓谭D.仲长统E.刘向名词解释题目录:1.1. 《吕氏春秋》2.1. 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在史学思想及写作上有何主要不同?2.2. 简述《汉书》刻画人物细腻的特点。
2.3. 简述《吴越春秋》的内容及写作特点。
3.1.辞赋4.1. 乐府民歌4.2. 古诗十九首。
4.3. 苏李诗名词解释题答案:1.1.《吕氏春秋》是秦统一中国之前, 由秦相吕不韦组织其门客集体编撰的一部书, 成书约在公元前239年前后。
《吕氏春秋》历来被视为杂家著作, 其中以儒、道、法、阴阳家思想成分更多一些。
其文章一般篇幅短小, 以事实说理, 平易畅达, 不求华丽。
从文学的角度看, 它的最大成就是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8cd643d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6c.png)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编先秦文学(考试比重25%)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尚书尧典》: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古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原始歌舞是初民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庆祝、祭典活动本身。
《周易》的筮辞可以看到原始歌谣的影像。
原始歌舞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
《蜡词》是冬令蜡祭时的祝词。
神话:关于神的故事。
基本特征:想象或幻想。
远古人类对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说明。
反映远古人类解释征服自然的愿望。
神话是人类没有能力符合实际的解释自然社会现象的产物。
神话与传说的区别:神话产生比传说早,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神话具有明显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有人间的行为准则。
神话的产生:劳动起源说、宗教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神话伴随初民的劳动生活产生。
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宗教起源说: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
万物有灵的观念。
原始宗教意识的产生。
我国神话:女娲、羿、鲧、禹、黄帝我国神话的特征:1.围绕人的生存这个主题。
2.其中的英雄人物斗志激扬、本领神异,有英雄气魄。
对人生积极进取、昂扬向上。
3.情感浓烈,形象鲜明,想象力厚实。
4.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
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开创为人生的主题,成为我国文学发展主流。
神话富于情感、形象、想象的特征也影响后世文学并成为后世文学的题材源泉。
第二章《诗经》《诗经》: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原本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后尊为“经”。
2.收录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
3.包孕《国风》《小雅》《大雅》《颂》《诗经》的收集和编定:采诗、献诗、孔子删诗汉代学者的“采诗”说法: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班固《汉书食货志》)献诗:瞽献曲,史献书。
(《国语周语上》)最早提出“孔子删诗”的说法是司马迁。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诗经》分类:风、雅、颂最早明确在分类意义上指谓《诗经》的风、雅、颂是战国末期的荀子。
自考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整理
![自考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250f90ebb68a98271fefab4.png)
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一、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诗经》305篇,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抒情诗占多数,真实率直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是《诗经》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重要特点。
1. 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
比如社会政治诗,作者往往是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去感受生活、表达爱憎。
2. 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
表达相思,就直说“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关雎》)。
抒发男女爱情坦言以陈,毫无掩饰。
表达社会政治情感的诗作也是如此,如《秦风²黄鸟》抒发民众对秦穆公殉葬车氏三子的愤慨,反复咏唱:“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3. 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感情。
如《七月》叙述农夫一年四季辛勤繁忙的劳作,内里却涌动着一股浓郁的不平之气。
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方法。
1.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
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①直接叙事的如:《七月》。
②直接刻画描写如:《溱洧》先勾勒春日和煦的背景,继而特写一对恋人相约游玩的对话,最后又转向青年男女踏春游戏热闹场面的描写。
③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社会政治诗、情爱诗的大多数都是如此。
2.比,一般说就是比喻。
A.修辞意义上的手法,是《诗经》中用比最常见的一种情形,如《卫风²硕人》中连用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
B.整首诗用比,如《魏风²硕鼠》用借喻手法,塑造完整的艺术形象。
3.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
①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氛围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
如《关雎》的起兴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此伏彼起的水鸟的和鸣,比喻青年男女的求偶。
②兴与诗歌情思不相关的,则往往是起到起韵的作用。
如《唐风²山有枢》,起句“山有枢,隰有榆”同下面的内容没有任何意义关联,其作用只在起韵。
三、形式和语言方面的几个特点。
1.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必背知识点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ddd9d07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a2.png)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必背知识点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必背知识点如下:
1. 先秦时期:《诗经》是最早的中国文学集合之一,记录了早期的诗歌创作和社会风貌;《楚辞》是楚国的文学作品,以其深刻的哲理和激情澎湃的情感而著称。
2. 秦汉时期:以《史记》为代表的古代史书出现,文学逐渐与历史结合;汉赋兴盛,代表作品有《离骚》和《九歌》。
3.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文人群体出现,他们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作品包括诗、赋、文等多种形式。
4.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代,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白头吟》、《古风集》等;贞观文学是指贞观年间的文学创作,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作是《文选》。
5. 宋代:宋词首先出现,代表作品有苏轼的《水调歌头》和李清照的《如梦令》;元曲在戏曲发展过程中崭露头角,代表作品有关汉卿的《汴京图》和郑光祖的《窦娥冤》。
6. 明清时期:明代小说逐渐兴起,代表作品有《西游记》和《水浒传》;清代古文运动兴盛,代表作品有纪昀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黄宗羲的《明儒学案》。
以上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必背的知识点,掌握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我们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自考 所有考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自考 所有考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1f6f30d383d049649b6658d0.png)
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1、柳开:宋柳开(先驱)的文学主张有(2013.01多选):①反对五代浮艳风②主张文道合一③鼓吹复古④倡导质朴文风2、穆修:倡导复古和坚持写作古文的穆修在宋代古文运动中是(2004.10单选):响应者3、王禹偁:1、欧阳修:——六一风神欧阳修文学创作以散文成就最大、影响最大欧阳修散文的风格是(2013.01单选):平易流畅、委屈婉转。
论述欧阳修散文的基本特点及其风格(2003.10论述)1.欧阳修摒弃了韩愈散文艰涩怪奇的一面,发展了其“文从字顺”的一面,建立起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
这是欧阳修对宋代散文发展的最大贡献。
2.欧阳修散文的基本风格是平易流畅中富于曲折变化。
他的文章着眼于具体事物,兼具情景事理,婉转流畅,富于韵致。
3.六一风神是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
他的散文,措词平而精练,富于变化而切近自然。
他只是自然地叙事、抒情,在看似漫不经心的行文中寓含高远的境界。
六一风神的基本特点是:偏于阴柔之美,纡余委备而婉曲有效,诗味醇浓而情韵绵邈,含蓄蕴藉而平易自然。
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点有(2014.10多选):①以文为诗②以议论为诗③追求气格④命意新颖欧阳修散文基本风格——平易流畅中富于曲折变化佳处:从平易近人处出发,从入情入理的具体事物出发,从极平凡的道理出发。
六一风神: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散文措辞平易,用当时通行语言写成。
自然地叙事、抒怀,看似散漫不经中体悟出难以言传的高远境界。
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笔触多情,文章结构吞吐往复、参差离合,语言平易自然。
六一风神特点:偏于阴柔之美,纡徐委备而婉曲有致,诗味醇浓,含蓄蕴藉。
诗歌经历转变:前期“清理平淡——后期追求古朴审深远。
梅诗的平淡——古淡,老树着花的美。
《东溪》:语言朴素,感情真实,深刻隽永,耐人咀嚼。
早期诗歌:重视现实,揭露社会黑暗,大胆直言,充满激情,语言明快豪迈。
风格特色——豪犷雄放而超迈横绝《淮中晚泊犊牛》《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4、王安石:王安石散文的特点是(2015.10单选):以议论说理见长王安石议论文的特点是(2013.10单选):结构严谨,析理透辟。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d5371ed284ac850ad0242e5.png)
第一编先秦文学(考试比重25%)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尚书尧典》: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古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原始歌舞是初民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庆祝、祭典活动本身。
《周易》的筮辞可以看到原始歌谣的影像。
原始歌舞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
《蜡词》是冬令蜡祭时的祝词。
神话:关于神的故事。
基本特征:想象或幻想。
远古人类对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说明。
反映远古人类解释征服自然的愿望。
神话是人类没有能力符合实际的解释自然社会现象的产物。
神话与传说的区别:神话产生比传说早,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神话具有明显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有人间的行为准则。
神话的产生:劳动起源说、宗教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神话伴随初民的劳动生活产生。
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宗教起源说: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
万物有灵的观念。
原始宗教意识的产生。
我国神话:女娲、羿、鲧、禹、黄帝我国神话的特征:1.围绕人的生存这个主题。
2.其中的英雄人物斗志激扬、能力神异,有英雄气概。
对人生积极进取、昂扬向上。
3.情感浓烈,形象鲜明,想象力丰富。
4.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
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开创为人生的主题,成为我国文学发展主流。
神话富于情感、形象、想象的特征也影响后世文学并成为后世文学的题材源泉。
第二章《诗经》《诗经》: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原本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后尊为“经”。
2.收录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
3.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诗经》的收集和编定:采诗、献诗、孔子删诗汉代学者的“采诗”说法: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班固《汉书食货志》)献诗:瞽献曲,史献书。
(《国语周语上》)最早提出“孔子删诗”的说法是司马迁。
《诗经》分类:风、雅、颂最早明确在分类意义上指谓《诗经》的风、雅、颂是战国末期的荀子。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自考 所有考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自考 所有考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1f6f30d383d049649b6658d0.png)
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1、柳开:宋柳开(先驱)的文学主张有(2013.01多选):①反对五代浮艳风②主张文道合一③鼓吹复古④倡导质朴文风2、穆修:倡导复古和坚持写作古文的穆修在宋代古文运动中是(2004.10单选):响应者3、王禹偁:1、欧阳修:——六一风神欧阳修文学创作以散文成就最大、影响最大欧阳修散文的风格是(2013.01单选):平易流畅、委屈婉转。
论述欧阳修散文的基本特点及其风格(2003.10论述)1.欧阳修摒弃了韩愈散文艰涩怪奇的一面,发展了其“文从字顺”的一面,建立起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
这是欧阳修对宋代散文发展的最大贡献。
2.欧阳修散文的基本风格是平易流畅中富于曲折变化。
他的文章着眼于具体事物,兼具情景事理,婉转流畅,富于韵致。
3.六一风神是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
他的散文,措词平而精练,富于变化而切近自然。
他只是自然地叙事、抒情,在看似漫不经心的行文中寓含高远的境界。
六一风神的基本特点是:偏于阴柔之美,纡余委备而婉曲有效,诗味醇浓而情韵绵邈,含蓄蕴藉而平易自然。
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点有(2014.10多选):①以文为诗②以议论为诗③追求气格④命意新颖欧阳修散文基本风格——平易流畅中富于曲折变化佳处:从平易近人处出发,从入情入理的具体事物出发,从极平凡的道理出发。
六一风神: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散文措辞平易,用当时通行语言写成。
自然地叙事、抒怀,看似散漫不经中体悟出难以言传的高远境界。
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笔触多情,文章结构吞吐往复、参差离合,语言平易自然。
六一风神特点:偏于阴柔之美,纡徐委备而婉曲有致,诗味醇浓,含蓄蕴藉。
诗歌经历转变:前期“清理平淡——后期追求古朴审深远。
梅诗的平淡——古淡,老树着花的美。
《东溪》:语言朴素,感情真实,深刻隽永,耐人咀嚼。
早期诗歌:重视现实,揭露社会黑暗,大胆直言,充满激情,语言明快豪迈。
风格特色——豪犷雄放而超迈横绝《淮中晚泊犊牛》《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4、王安石:王安石散文的特点是(2015.10单选):以议论说理见长王安石议论文的特点是(2013.10单选):结构严谨,析理透辟。
自考《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
![自考《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a1be8cf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04.png)
自考《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古代文学史以古代文学的产生、发展和变革为线索,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出了历史的总结和评价。
自考《古代文学史一》主要内容涵盖了上古文学、先秦文学、汉赋与骈文、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文学等。
自考《古代文学史一》考试的重点知识点总结如下:1.上古文学上古文学主要包括《诗经》和《楚辞》。
《诗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后世诗文创作的重要参照和借鉴对象。
《楚辞》是一部以楚国民族情感和抒发为主要内容的诗文集合,反映了楚国在历史上的兴衰荣辱。
2.先秦文学先秦文学主要包括《论语》、《孟子》、《道德经》等。
这些作品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研究和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汉赋与骈文汉赋是汉代兴起的一种具有散文结构的辞章,主要以抒发感情和描绘景物为主,写作技巧独特,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骈文是古代一种具有特殊句式和行文结构的文体,起初用于政治演讲和纪实性文字记述,后来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
4.汉乐府汉乐府是汉代乐府文学的总称,是一种与音乐结合的文学形式。
其中以《长歌行》、《孔雀东南飞》等作品最为著名,以其自由、真实、生动的描写方式而成为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
5.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代表了文学创作的一个高峰期。
此时期以文人雅士的作品为主,表现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
其中以曹操、陶渊明、陶弘景等人的作品最具代表性。
综上所述,《古代文学史一》的重点知识点主要包括上古文学、先秦文学、汉赋与骈文、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文学等。
对于这些知识点的掌握,需要学生对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分析,熟悉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创作特点。
此外,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的内涵和发展,还需要学生通过实际的阅读和学习,加深对这些作品的理解和把握。
只有全面了解和掌握这些重点知识点,才能顺利通过《古代文学史一》的考试。
中国古代文学史自考重点知识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史自考重点知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975a134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ab.png)
叙事艺术精湛,写人艺术生动,风格多样,地位和影响深远
汉乐府民歌兴起
《汉乐府》
叙事性强,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魏晋南北朝
诗歌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个性表达
曹植《白马篇》
诗歌艺术成就高,抒情性强,风格独特
建安文学风格刚健
“三曹”、“七子”
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个人情感,风格刚健清新
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兴起
《世说新语》
记载魏晋名士言行,语言精炼,风格独特
中国古代文学史自考重点知识汇总
时期
文学特点
重要作品及作者
艺术成就
先秦
抒情与写实统一,赋比兴手法
《诗经》
真实率直的抒情,情感化的叙事,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四言句式灵活
神话传说丰富
神话具有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原则
历史散文叙事艺术高超
《左传》
春秋笔法,叙事详尽,富有文学性
秦汉
史传文学发展成熟
元曲风格独特
关汉卿《窦娥冤》
反映社会现实,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
明清
小说繁荣,四大名著出现
《红楼梦》
思想深刻,艺术精湛,人物形象鲜明
戏曲艺术发展成熟
汤显祖《牡丹亭》
浪漫主义风格,情节曲折,情感真挚
诗文流派众多
公安派、竟陵派
反对模拟复古,提倡个性表达,文风清新自然
隋唐
诗歌繁荣,风格多样
李白《将进酒》
浪漫主义风格,想象丰富,语言华丽
散文发展,古文运动兴起
韩愈《师说》
倡导古文,反对骈文,文风质朴,议论深刻
传奇小说兴起
《莺莺传》
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富有文学性
宋元
词的发展达到高峰
2022-2023年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证书考核易错、难点精编(带答案)试卷号
![2022-2023年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证书考核易错、难点精编(带答案)试卷号](https://img.taocdn.com/s3/m/8f5394f7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51.png)
2022-2023年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证书考核易错、难点精编(带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45题)1.【单选题】《诗经》收录的诗歌的时限()。
A.夏商周B.春秋至战国C.西周晚期至战国初期D.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正确答案:D2.【单选题】《荀子》说理文的特点是()。
A. 明切犀利,冷峻峭拔B.通俗浅白,形象可感C.创作赋和诗D.长于比喻,多用寓言3.【单选题】太康诗风的代表诗人是潘岳与( )。
A.左思B.陆机C.孙绰D.谢惠连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太康诗风的代表诗人是陆机与潘岳。
4.【单选题】花间词的基本风格是()。
A.清新明朗B.婉丽绮靡C.自然清丽D.清雅疏淡正确答案:B5.【单选题】屈原《九歌》的艺术特点是( )。
A.平实素朴B.汪洋恣肆C.清新幽渺D.沉郁顿挫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九歌》独特的题材,造成了它与屈原其他作品不同的风格。
叙写神灵的活动和神灵的情感,描绘神灵所在的环境和气氛,是一种清新幽眇的境界。
6.【单选题】杨雄写天子田猎的大赋代表作()。
A.《长杨赋》B.《上林赋》C.《河东赋》正确答案:A7.【单选题】“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作者是( )。
A.曹操B.刘琨C.刘桢D.左思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题干中的诗句出自曹操的《蒿里行》,生动地再现了汉末动乱时期民生凋敝的苦难现实。
8.【单选题】建安诗人曹丕著名的七言诗作是( )。
A.《短歌行》B.《长歌行》D.《燕歌行》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曹丕的《燕歌行》两首,不仅为乐府产生一新体制,且为中国诗学开一新纪元。
9.【单选题】汉代“纪行赋”的开山之作是()。
A.《遂初赋》B.《洞萧赋》C.《逐贫赋》D.《自悼赋》正确答案:A10.【单选题】王建创作成就最高的诗为( )。
A.乐府诗D.田园诗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王建的诗歌创作以乐府诗成就最高。
11.【单选题】《郑风·将仲子》属于《诗经》婚恋诗中的哪类诗()。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核心考点讲义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核心考点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5581a815453610661ed9f4da.png)
《左传》叙事的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二是采用全知叙事视角。
《左传》以擅长叙写战争着称,它记叙了春秋时期千余场大大小小的战役,千姿百态,几乎每战不同。
它往往注重对双方战前谋划的叙述。
《左传》作者注意记叙错综复杂的战前外交策略,在战争叙述中添加了曲折的故事意味。
如果说纵横捭阖的外交活动还可以从史料中容易获知,那么展现生动鲜活的战斗场面就不是作者能亲历亲闻的了。
但作者写战争场面,却一如亲历。
《左传》叙事,运用了许多细节描写和人物言语,同样是以全知视角观照的结果。
《左传》往往以寥寥数笔描绘细节的风神,情味十分浓厚。
(二十七)《左传》的写人艺术《左传》在叙写历史事件时注重刻画人物,许多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
《左传》在体例上虽不是以人物传记的形式记录历史,但由于它人物描写十分成功,奠定了史传文学写人的基本艺术规则,并对后世史传文学、叙事文学产生了深广影响。
这规则的主要方面,一是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二是把人物置入矛盾冲突的环境中塑造。
《左传》运用上述写人手法,不仅能够写出人物某一方面突出的性格特点,而且注意刻画人物性格的多个侧面;有的甚至能够写出性格的发展。
总的来看,《左传》虽然奠定了史传文学(乃至叙事文学)塑造人物的基本艺术规则,但是它的写人还不十分成熟,类型化人物明显多于性格化人物,这与它产生的时代的文学表现水平以及它的体例等等都有关系。
史传文学中人物塑造得比较成熟,还要等到《史记》。
(二十八)《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战国策》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显着的表现特征: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3、引譬设喻,善用寓言(二十九)《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孟子》文章给人最深刻的印象,首先是它的雄辩色彩。
孟子的雄辩,并非简单的义正词严,理直气壮,而是具有独到特点。
这特点,一是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引导对方不知不觉地投入到自己设置的机彀中来,使对方心悦诚服;二是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被纳入自己设置的机彀,便铺张扬厉,纵横恣肆,步步紧逼,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是单项、多项选择题】·女娲补石的神话载于《淮南子》·《诗经》的收集和编定①采诗说—《汉书》(汉代学者)②献诗说—《国语》(产生于先秦时期)③删诗说—《史记》(汉代“孔子删诗”说,司马迁提出·最早明确地分类意义上指谓《诗经》的风、雅、颂,是战国末期的荀子·今天所见《论语》为《鲁论语》·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荀子—“隆礼重法”·《国语》又称《春秋外传》·楚辞名称西汉时始出现·《天问》是屈原作品中最为奇特的诗歌·宋玉—《九辩》是自悲生平自作·《招魂》是屈原替楚怀王“招魂”的作品·西汉初期散文主要与治国有关的政论·《过秦论》是贾谊最负盛名的史论散文,分析秦亡原因“仁义不施”·枚乘—《上书谏吴王》·西汉中后期散文特点:言必称经,以阴阳灾异论政议事。
以董仲舒和刘向尤具代表性;董仲舒是《春秋》公羊派的大师—《春秋繁露》、《天人三策》·刘向—代表作《新序》、《说苑》;—最着名的叙录《战国策叙录》·东汉散文大势《前期求真实斥虚妄。
后期清议时政,发愤指弊·桓谭《新论》开东汉士人抨击虚妄之先河·王充—《论衡》全书以“疾虚妄”为宗旨,“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是其为文的追求·仲长统—代表作是《昌言》·“赋”作为文体的名称,最早见于荀子的《赋篇》·西汉初期辞赋创作趋向从浓情质实到失情华丽·淮南小山—《招隐士》主题靠描写恶劣环境反衬出来的·枚乘开创大赋的标志是《七发》;把大赋创作的高峰是司马相如·刘歆《遂初赋》是汉代“纪行赋”的开山之作·王褒《洞箫赋》,开创全文写音乐的先河·东汉赋体文学创作,呈现为由大赋向抒情小赋发展·东汉:班彪《北征赋》冯衍《显志赋》蔡邕《述行赋》班固《两都赋》·张衡—大赋向抒情小赋发展过程中的过渡作家,大赋代表作《二京赋》(绝响);·东汉抒情小赋开山作《归田赋》·较早对汉乐府分类的是东汉蔡邕,分为四类·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按音乐的不同分为十二类·汉乐府的民歌大多保存在《相和歌辞》中·《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曹操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的全盛局面—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曹丕七言诗《燕歌行》—至曹丕始形成纯粹的七言诗—逐句押韵·曹植的诗歌被誉为“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45曹植被谢灵运誉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建安七子中王粲的诗赋最好,代表《七哀诗》·刘桢《赠从弟》陈琳《饮马长城窟行》徐斡《室思》·阮瑀《咏史》—开启了后世左思咏史的先声·女诗人蔡琰代表作《悲愤诗》·正始思潮《崇尚老庄,大畅玄风,建立玄学理论·阮籍《咏怀诗》成为正始时代诗歌的高峰,开后代左思《咏史》组诗、陶渊明《饮酒》组诗的先河。
·嵇康第一个把庄子诗化了·太康诗风“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缛旨星稠,繁文绮合”·陆机—太康诗人中存诗最多,《文赋》是中国文学理论史上的名篇—华丽排偶·潘岳—诗歌被誉为“烂若舒锦”《悼亡诗》从此专用为“悼妻”之用·左思—《咏史》被誉为“文典以怨”,“左思风力”(《诗品》);历时十年大赋名作《三都赋》【洛阳纸贵】·刘琨诗歌代表作《扶风歌》、《重赠卢谌》·谢灵运—诗歌史上第一位有成就的山水诗人·鲍照乐府诗作品《拟行路难》其诗歌的艺术成就在南朝诗人中最高谢朓诗歌格调—明丽清新宫体诗高峰期—徐陵《玉台新咏》·“北地三才”温子升(北魏文学成就最高者)、邢劭(北间第一才士)、魏收·庾信前期多绮艳之作,辞藻华丽,用典俳偶均自然工巧,代表诗作《奉和山池》;后期故国乡关之思时时涌现在诗中,就显得情绪深沉,诗风亦显苍凉。
代表《拟咏怀》成为集南北诗歌之大成者·南朝乐府民歌艺术水平最高者为《西洲曲》·北朝乐府民歌多辑入《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中·《木兰诗》是北朝民歌中的奇葩·最能体现北朝民歌风格的作品是《敕勒川》·建安赋作:王粲《登楼赋》曹植《洛神赋》·东晋时代出现了山水赋·西晋赋家:左思成就在《三都赋》,最为突出作家是潘岳《悼亡赋》·晋代山水赋代表作家郭璞《江赋》、孙绰《游天台山赋》—山水游记之祖··庾信《哀江南赋》首叙个人家世际遇·鲁迅说曹操是“改造文章的祖师”·陆机《豪士赋序》为南朝骈文之前驱·庾信《哀江南赋》在艺术形式上达到南朝骈文的巅峰·干宝的《搜神记》是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品·曹丕《典论。
论文》是我国探讨文学问题最早的较具系统的文学批评论着·陆机《文赋》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的系统性文学理论作品·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一部系统完整且结构严密的文学理论专着,着作精华在于“创作论”·钟嵘的《诗品》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诗论专着·卢思道《从军行》杨素《出塞》·上官仪提出的“六对”“八对”之说·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四杰“送别诗中最着名)·杨炯—《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杜审言的五律代表作《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宋之问五律《度大庾岭》·沈佺期—七律《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被后人称为初唐七律的样板·陈子昂—被杜甫称为“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感遇》;《登幽州台歌》··陈子昂—提出了一种“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审美理想·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声律风骨兼备”成为盛唐诗风形成的标志·自然平淡是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王维山水田园诗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明秀诗境·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王维山水田园诗艺术的结晶·王昌龄—创作出了以相关连的多首七绝咏边事的连章组诗,即《从军行七首》·王昌龄是专攻七绝的高手·崔颖《黄鹤楼》诗被誉为唐人七律压卷之作·高适边塞诗《燕歌行》风格特点,气质沉雄、慷慨悲壮,以骨力取胜·高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
”·岑参的边塞诗《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奇伟壮丽之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李白绝句的特点《自然明快,清新俊逸·杜甫对新题乐府的创立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乐府·大历诗风是盛唐诗歌向中唐诗歌演变转换时期的过渡诗歌风格·韦应物诗歌以山水田园着称其诗歌气貌高古、清雅闲淡,《寄全椒山中道士》、《滁州西涧》·刘长卿诗歌风格:凄清悲凉。
自许“五言长城”。
最着名的是《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大历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姚合《极玄集》·大历十才子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白居易的诗歌理论“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王建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宫词的诗人,获得宫词之“祖”的声誉。
·韩愈诗歌带有“以文为诗”的特点·孟郊为成为苦吟诗人的代表·李贺—《雁门太守行》、《苏小小墓》“长吉体”·李商隐是唐代七言律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第一是杜甫)形成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
·杜牧大量以七绝写史,其咏史诗有“二十八字史论”之誉·许浑有江南才子之称—《金陵怀古》、《咸阳城东楼》·“小李杜”—杜牧、李商隐·姚合诗称为“武功体”·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诗论主要提出“象外之象”、“韵外之致”·韩愈第一次提出“文以明道”的观念·张鷟的《游仙窟》是唐代传奇初兴期艺术成就较高的作品;杜光庭《虬髯客传》是唐传奇衰落期的最高成就代表作。
·温庭筠—晚唐词坛第一大词人,是“词为艳科”始作俑者—《更漏子》《梦江南》·温庭范和韦庄并称·韦庄—词史上第一位大力用白描手法作词的作家·冯延巳—成为花间词向士大夫词演进的重要枢纽。
【第二部分是多项选择】这个部分比较难,估计押不中。
我挑几个给你。
·《诗经》在先秦时代的作用1是在祭祀、宴享时奏唱2作为外交场合言谈应对的辞令3作为教育的课本·最着名的五篇周人史诗《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墨子》文章特点1由小及大,连类比譬2质朴无华,口语化·《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1雄辩色彩2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荀子》的说理文特色《1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辟, 2长于比喻而少用寓言·《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明切犀利,冷峻峭拔,而极善分析,条理严密,议论透彻。
·沈约“三易”原则:易见事、易识字、易读诵·“北地三才”。
温子升、邢劭、魏收【简单题中的重点!答案要点已经纠正,无须担心错误!】一、曹植诗歌艺术成就答案:曹植的五言诗创作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和成就,是建安诗坛上最杰出的诗人1诗歌内容丰富充实。
举凡军旅政事,宴游送别,咏史游仙,抒情抒志,无不发之于诗2曹植的诗歌被誉为“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就是说他的诗既内容充实丰富,多慷慨悲愤之气,在艺术表现上又生动形象,注意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和音韵流畅,形成了既华丽绮焕又浑厚雄健的独特艺术风格,达到了建安诗歌的最高峰3曹植诗歌语言华美主要表现在浓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声色。
如《盘石篇》生动再现了大海的宏阔气象。
曹植在文人有意为诗方面,有一个大跨度质的飞跃4注重对称回环之美,注意语言锤炼。
他还善于起调,工于发端,往往在全篇之首用一警策之语,振起全诗。
如《野田黄雀行》开头用惊风险浪的情景和画面预示了环境的险恶,起到强烈的烘托作用。
二、《离骚》的主要艺术特点《答案:一。
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
《离骚》前半回顾往事,基本是实写,但那些以比兴手法铺叙夸饰自己的美好品质的诗句,已具有奇异想象的特色;后半写对未来道路的探索,火一般的激情、深厚的故国情怀,经过壮丽奇幻的描写,更显得真挚执着,美丽感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