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10月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1.按照西周制度,各地诸侯治国理政都必须按“周礼”行事,语言上则以王畿的“雅言”为标准,这一做法
A. 实现了周王室对全国的直接控制
B. 维护了周天子的专制王权
C. 促进了各地区民众的文化认同
D. 建立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雏形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各地诸侯治国理政都必须按周礼行事,语言上则以王能的雅言为标准“这些统一行为规范和语言的规定,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故C项符合题意;A项,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室不能对诸侯实行直接控制,排除;B项,西周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不具备专制特征,排除;D项,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标志是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建立秦朝,排除。
2.王国维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此“制”是指
A. 宗法制
B. 嫡长子继承制度
C. 礼乐制
D. 分封制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为巩固王室地位实行分封体制,分封同性及异性诸侯国以拱卫王室,故D项正确;A项,题干未体现宗法关系,排除;B项,嫡长子继承制度为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礼乐制度的内容,排除。
3.《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这说明宗法制的重要特征是
A. 血缘亲疏关系决定政治地位
B. 兄终弟及
C. 大宗与小宗对立
D. 神权与王权结合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商纣得以继承权力的原因在于其身份为嫡长子,是宗法制的核心内容,体现了以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故A项正确;B项,题干未体现兄终弟及的继承模式,排除;C项,题干并未强调大宗与小宗对立局面,排除;D项,题干与神权无关,排除。
4.在秦朝朝议中,有发言权的不仅是三公九卿,没有具体行政职责的博士也可进言。据此可知朝议制度
A. 减少了君主决策的失误
B. 阻止了皇帝的恣意妄为
C. 保证中央机构的独立性
D. 标志秦代中央官制完善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依据题干“没有具体行政职责的博士也可进言”,可知朝议制度除了三公九卿这些高官之外,没有具体行政职责的博士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因此朝议有有集思广益的功效,因此减少了君主决策的失误。在四个选项中,B选项因为朝议并没有法律化,不能阻止了皇帝的恣意妄为;而C、D选项皆不符合史实,因此本题选A。
5.《剑桥中国史》载:“对帝国而言并不是新东西,也不是起源于秦。但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材料评说的制度应是
A. 分封制
B. 三公九卿制
C. 郡县制
D. 郡国并行制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反映了秦朝废分封行郡县,故排除A,选C;B是中央官制,无关;D是西汉初年
的地方管理制度,排除。
6.随着秦王朝的统一,过去由宗室姻亲组成的国家机构,为大批官僚和军功显贵所取代……一种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由此建立起来。材料中的“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
A. 是秦朝实现统一的根本保障
B. 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C. 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D. 强化了官僚阶层的政治特权
【答案】C
【解析】材料“由宗室姻亲组成的国家机构,为大批官僚和军功显贵所取代”指的是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官僚制取代贵族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故C项正确;郡县制是巩固统一的措施,不是实现统一的保障,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故B项错误;官僚制取代贵族制,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废除了贵族特权,并未强化官僚阶层的政治特权,故D项错误。
7.秦朝及以后,历代监察官多是职位低的官员监察职位髙的官员,如汉代刺史是以六百石的职位监察一千石的郡国守相,唐代巡视各道的监察御史也仅为正八品。这种做法
A. 旨在防范监察官员独断专权
B. 有利于监察效果的提升
C. 体现了皇权下移的开明统治
D. 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管辖
【答案】B
【解析】
利用地位低的官员监察地位高的官员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B正确;材料中论述的是监察效率,不是职责,A错误;古代皇权是高度集中,不是下移,C错误;监察主要是官员,不是管理地方,D错误。
8.《新唐书》记载:“(卢商)早孤,家窭(jù,贫寒)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这表明唐代科举制
A. 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
B. 选官偏重人才道德品行
C. 进士科是入仕唯一途径
D. 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答案】D
【解析】材料中“举进士、拔萃,皆中”说明此人做官是通过科举中进士之后才进入仕途的,所以答案选D,A是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方式,B是察举制的选官方式,C中唯一说法绝对,排除。
9.唐开元十一年(723年),宰相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并下设吏房、兵房等五房为独立于六部之外的行政机构,得到玄宗认可。这反映出当时
A. 三省体制逐步形成
B. 决策权、审议权分离
C. 制度变革提高效率
D. 中枢体制发生质变
【答案】C
【解析】中书门下长官是宰相,直接管辖吏房、兵房等五房,可知行使的是三省六部的职权,有利于提高效率,说明以程序分权为代表的三省制名存实亡,故C项正确,A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决策权审议权分离,排除B;从材料中“设吏房、兵房等五房为独立于六部之外的行政机构”,可知中枢体制中出现了重叠机构,不是中枢体制发生质变,故D项错误。10.如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最可能反映的朝代是
A. 秦代
B. 汉代
C. 唐代
D. 明代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三公”“尚书令”结合所学可知,尚书令成为中央重要官僚权力增大始于西汉时期,故B项正确;A项秦代三公九卿中并无尚书令,排除;C项,唐代实行三省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