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82练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高三政治试题精选】2018届高考政治往届四年高考题荟萃复习-认识论
2018届高考政治往届四年高考题荟萃复习:认识论论点对应作答。
本题知识点非常明确,即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然后根据材料一,从古代民本思想到党的“以人本”思想的变化作答。
【答案】①认识受各种条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从孟子到唐太宗再至谭嗣同对民本思想的演变,直至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提出,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
②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随着社会历史条的不断变化,从“民贵君轻”到“君存百姓”再到“民本君末|”,民本思想的内涵不断变化,“以人为本”的内涵也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
③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以人为本”就是对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发展,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
10、(10%,同期当地每年的解冻期提前了20-25 天,这支持了他们的猜想,剧烈的气候变化对当地蜘蛛的生长产生了影响。
该研究小组负责人表示这种影响的后果很复杂,一下子无法估计出。
这一说法体现了
① 事物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的② 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③ 世界总有一些密不能为人所理解④ 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6.(2018届福建省福州八中第三次质检)“上善若水”,水是生命的泉,2018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的主形态是水,它的颜色是海一样的蓝色,表明了中国融入世界、拥抱世界的崭新姿态。
吉祥物海宝的设计过程说明了
A.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B.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练:第82练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1.2018年8月我国首部《电子商务法》经表决通过。
由于电子商务是新生事物,涉及面广、规模大,而且发展日新月异;该法律经过了3次公开征求意见和4次审议,前后共5年的时间才最终出台。
这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①认识对象的不断发展决定了我们很难取得真理性认识②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人们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③只有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真理才不会被超越④实践产生的新问题推动人们的认识不断向前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曾对“人工智能”多次表达了担忧,而一些科学家却认为,人工智能的研究是要与人类互补,要让人工智能避免犯下道德层面的错误,关键在于人类自己。
由此可见( )①相对于确定的对象会有多个真理②真理性认识会得到多数人认同③认识会受立场方法等因素的影响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下边漫画表明( )A.真理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B.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C.人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影响D.追求真理是一个艰辛过程4.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有诗云:“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桑和梓原本是两种树,在古代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
人们常在房前屋后栽植桑梓,而后人对父母先辈所栽植的桑树和梓树也心怀敬意。
久而久之,“桑梓”便成为祖先崇拜的符号和故乡的代称。
由此可见( )①文化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③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④文字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载体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根据爱因斯坦的重力理论,黑洞的边界是存在的,只是它与宇宙其他部分的区别并不明显。
但霍金在2014 年1月发表的论文中指出,由于找不到黑洞的边界,因此“黑洞是不存在的”,只存在“灰洞”。
这告诉我们( )①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永无定论的过程②认识经历多次正误反复过程后更接近真理③应在实践中获得认识并检验认识的真理性④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6.英国学者借助超级计算机和专业软件把哈勃以及其他望远镜的观测图像转换成三维图像,结合新的数学分析方法,推算现有望远镜观测不到的遥远暗淡星系的数量,更准确地估算出了我们的宇宙里存在着至少2万亿个星系,是以前认为的星系数量的10倍左右。
2018年高考政治总复习之哲学辨析题集锦
2018年高考政治总复习哲学辨析题集锦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这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因此,保护好世界遗产必须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2)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事物运动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所以如果盲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仅不能起到保护好世界遗产,还会对世界遗产起到破坏作用。
(3)规律是客观的,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和条件,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这要求我们在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同时,把主观意识和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只有这样,才会不至于破坏世界遗产,并进一步保护好这些遗产。
(3)由此可见,题目的观点是片面的。
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具有重要的调节和控制作用。
人们要成就事业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从这点看,辨题观点具有一定合理性。
(2)人们要成就事业必须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3)人们要成就事业还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可见,辨题观点是片面的。
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另一方面又能够能动地改选世界,即反作用于物质,表现为意识能够指导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对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因此把意识的能动作用仅仅归结为反作用是不完整的。
2)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不同性质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意识 , 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盈其规律的意识 , 则对事物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82练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1.(2016·上海高考)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提出“中国梦”,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蕴藏鲜明时代内涵的治国理政总体方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治国理政总体方略的发展所体现的哲理是( )A.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B.真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C.真理性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D.理论是否正确一定要经过实践的检验2.(2015·浙江高考)中国的先哲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构成。
到了19世纪,人们认为世界的最基本成分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上100个左右的元素。
现在人们认为最基本的是夸克、电子等。
由此可见( )①唯物主义的观念由来已久②具体认识会在发展中不断被超越③真理的价值要到实践中才能实现④认识的目的归根到底是改造世界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2014·北京高考)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讲,就是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
某地在实践中对这“两座山”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
这一认识过程( )①每一阶段的特点相同②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③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④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更高境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
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③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④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5.40多年前,美、俄等国家就掌握了交会对接技术;13年前,由16个国家参与的国际空间站第一个舱段升入太空。
作为后来者,中国在这一领域差距仍然很大,中国的空间站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探索的道路漫长而艰辛。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有二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理解:(1)实践的主体是人,动物的本能活动不能理解为人的实践活动。
(2)实践的对象不是整个世界,而是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3)实践的性质是“活动”:实践是介于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4)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即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二是变革社会的实践,如革命、改革、国家方针政策制定、法律制度的实施等。
三是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2.理解实践的特点。
(1)客观物质性。
首先,构成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和实践的对象)是客观的;其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提示】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唯物主义的思想。
(2)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人可以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提示】坚持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辩证法的思想。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两者相互渗透,不可分割,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
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受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的制约,正确发挥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受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的制约。
(3)社会历史性。
①社会性,强调的是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②历史性,强调的是人的实践活动是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和统一,体现了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贯穿着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2018年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二轮复习汇编(新课标)
2018年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二轮复习汇编(新课标)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二、世界观与方法论1、偶考点: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常考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3、必考点: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真理的标准;科学技术与哲学的相互关系;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意义核心考点一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1)唯物主义的世界观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和本体,是客观存在的基础。
②物质是无限可分的,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是永恒不变的。
③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是有规律性的,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
2)唯心主义的世界观①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和本体,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②意识是不可分割的,意识的运动和变化是永恒不变的。
③意识的运动和变化是有规律性的,意识运动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
2.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1)辩证法的基本范畴①矛盾: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
②质量和数量:事物的性质和数量的关系。
③否定:事物的消亡和转化。
2)辩证法的基本方法①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析矛盾的性质和发展趋势。
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特点,分析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
③抓住事物的发展阶段和转折点,分析事物的历史发展和未来趋势。
三、人类社会与人生哲学1、偶考点: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2、常考点: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人生目的和意义;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必考点: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实践要求核心考点一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1.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矛盾。
2)社会历史是阶段性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3)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不断前进的,但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各种矛盾和困难。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政治试题详细解析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政治试题详细解析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 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如果生产某种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与生产该商品相关的判断如表1所示。
其中正确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知识。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生产某种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该产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会降低。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单位时间内,生产该商品的数量增加。
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因此,商品价值总量不变。
故①正确,A入选。
13. 企业聚焦品牌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控制产品企划和营销网络,将“设计、生产、运输配送”环节外包,与供应商、加工商和物流企业建立联盟,通过联合开发产品、数据共享,加快市场反应速度。
该模式体现的企业经营理念是①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优势互补②通过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③通过兼并收购,扩大企业规模④增加市场份额,提高利润率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的知识。
根据题干信息,将“设计、生产、运输配送”环节外包,与供应商、加工商和物流企业建立联盟,体现了企业合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专业化分工,优势互补,提高企业竞争力,①符合题意。
通过联合开发产品、数据共享,加快市场反应速度,说明该模式提高了企业的效率,②符合题意。
与供应商、加工商和物流企业建立联盟,并不属于企业的兼并收购,③不选。
材料不体现增加市场份额,提高利润率,④排除。
故选A。
14. 我国快递业竞争日趋激烈,快递服务平均单价连续6年下滑,2017年降至12.37元。
知识点6-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及方法论要求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及方法论要求
【典型例题】
3.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都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 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 可是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 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并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 有组织。这样人们就可以利用自己的细胞培养出需 要移植的器官。这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细胞和器官生 长的理解。上述事实说明( )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及方法论要求
【典型例题】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是永无止境的 ③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 ④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及方法论要求
【典型例题】
【解析】 人们对人体干细胞生长规律的认识充满了曲折, 说明生命现象是复杂的,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④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改变,①说法错误; 认识具有无限性,真理是正确的认识,原有的真理只会不断 发展,而不会被推翻,③错误。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及方法论要求
【典型例题】
1.我国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达到近2亿人,老龄化发展 迅速。为破解当前“人口老龄化”难题,2013年8月16日, 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确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 任务措施。这表明认识是( ) ①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 ②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上升过程 ③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④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及方法论要求
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加练半小时第82练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新人教版
认识的频频性、无穷性、上涨性1.2018 年 8 月我国首部《电子商务法》经表决经过。
因为电子商务是新惹祸物,波及面广、规模大,并且发展日异月新;该法律经过了 3 次公然征采建议和 4 次审议,前后共 5 年的时间才最后出台。
这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是()①认识对象的不停发展决定了我们很难获得真谛性认识②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人们要经过多次频频才能达成认识③只有那些经过实践频频查验的真谛才不会被超越④实践产生的新问题推感人们的认识不停向前发展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2.有名物理学家霍金曾对“人工智能”多次表达了担忧,而一些科学家却以为,人工智能的研究是要与人类互补,要让人工智能防止犯下道德层面的错误,重点在于人类自己。
由此可见 ()①相关于确立的对象会有多个真谛②真谛性认识会获取多半人认可③认识会受立场方法等要素的影响④追求真谛是一个过程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3.下面漫画表示()A.真谛掌握在少量人的手中B.真谛和错误常常相伴而行C.人的认识受主观要素影响D.追求真谛是一个艰辛过程4.唐朝文学家柳宗元有诗云:“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桑和梓本来是两种树,在古代与人们的生活有亲密的关系。
人们常在房前屋后栽种桑梓,尔后代对父亲母亲前辈所栽种的桑树和梓树也心胸敬意。
长此以往,“桑梓”便成为先人崇敬的符号和故土的代称。
由此可见()①文化发展是经过创新实现的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③人的认识是不停变化发展的④文字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载体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D.③④5.依据爱因斯坦的重力理论,黑洞的界限是存在的,不过它与宇宙其余部分的差别其实不显然。
但霍金在 2014 年 1 月发布的论文中指出,因为找不到黑洞的界限,所以“黑洞是不存在的”,只存在“灰洞”。
这告诉我们()①对复琐事物的认识是一个永无定论的过程②认识经历多次正误频频过程后更靠近真谛③应在实践中获取认识并查验认识的真谛性④人类追求真谛的过程常常不是一帆风顺的A.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6.英国学者借助超级计算机和专业软件把哈勃以及其余望远镜的观察图像变换成三维图像,联合新的数学剖析方法,计算现有望远镜观察不到的遥远黯淡星系的数目,更正确地估量出了我们的宇宙里存在着起码 2 万亿个星系,是从前以为的星系数目的10 倍左右。
专练62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专练62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1.历时近4年,由薛其坤院士带领的清华大学物理系和中科院物理所组成的联合实验团队,尝试了1000多个样品,从实验上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这一重大科技发现,可能加速推进信息技术革命。
这一成果是我国科学家协同创新、集体攻关、多次试验的一个成功典范。
材料蕴含的哲理是()①认识具有反复性②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④实践水平的提高依赖于认识的进步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2.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
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长。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人们在基因工程方面的成果,引发了“绿色革命”。
高产优质物种培育成功使富足成为事实,然而由此带来的大批物种的灭绝,造成严重的生态和道德方面的问题,给人们带来新的困扰、新的课题。
这表明()①人们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②人们的认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③认识的无限性表明人们无法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④世界是无限发展的,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无限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都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
可是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并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
这样人们就可以利用自己的细胞培养出需要移植的器官。
这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细胞和器官生长的理解。
上述事实说明()①人们可以改变细胞生长规律,使之造福人类②生命现象是复杂的,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③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对细胞的原有的真理性认识被推翻④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40多年前,美、俄等国家就掌握了交会对接技术;13年前,由16个国家参与的国际空间站第一个舱段升入太空。
认识论高考真题汇总
认识论(第六课)1.(2018年全国I卷)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①源于理论研究和理论斗争②是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③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结晶④完成了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C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认识与实践的知识。
认识源于实践,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实践,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是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①属于唯心主义观点,②符合题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结晶,③符合题意。
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④表述错误。
故选C。
2.(2018年全国Ⅲ卷)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女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从认识论看,提出上述创新性重大论断表明①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化②改革发展的实践的自觉性、创造性不断增强③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可以超越具体条件的限制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用新认识否定、代替已有认识的过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18年北京卷)山脊上,代表中华悠久文化的长城蜿蜒曲折:山腰间,詹天佑创造性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折回而上;地表下,运用当代中国先进技术建造的京张高铁穿行向前。
为避免破坏沿线文物和环境,京张高铁建设者采用“精准微爆破”等所技术,在地下100多米建造隧道,做到施工地表零沉降,实现了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
考研政治复习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等
考研政治复习: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等
二、考点:(一)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原理: 1.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人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这是因为在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
客观上,事物的各个侧面及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主观上,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也是一个过程。
2.认识发展的无限性是指,由于客观世界是无限发展的,因而人类认识的发展也是无止境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它在形式上是循环往复,在实质上是前进上升。
3.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决定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即人们的认识和客观过程的符合是在一定的具体历史条件下的符合,是在社会实践发展的一定的具体历史阶段上的符合。
人们的认识超越于或落后于客观实践的发展阶段,都是离开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常常是“左”的或右的错误的认识论根源。
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每日一题第21周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含解析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高考频度:★★★★☆难易程度:★★★★☆2017年1月3日,国家教育部发函至各省教育厅:要求将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所有的“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
这体现了A.实践是认识的根本途径B.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C.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答案】B(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①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②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具有前进性和上升性: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的过程。
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
(4)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1.苏轼初读王安石的诗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很不以为然:菊花敢与秋霜鏖战,显然只枯不落。
于是,他随手续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待调任黄州后,苏轼偶入菊园,只见满地金黄、枝头无一朵枯花,顿觉汗颜。
由此可见①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②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③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具有反复性的过程④认识受到人们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制约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对待转基因食品,人们的态度俨然分成了两派,双方争执不下,互不相让。
(全国通用)2019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加练套餐 第六辑 第82练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1.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提出“中国梦”,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蕴藏鲜明时代内涵的治国理政总体方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治国理政总体方略的发展所体现的哲理是( )A.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B.真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C.真理性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D.理论是否正确一定要经过实践的检验2.中国的先哲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构成。
到了19世纪,人们认为世界的最基本成分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上100个左右的元素。
现在人们认为最基本的是夸克、电子等。
由此可见( )①唯物主义的观念由来已久②具体认识会在发展中不断被超越③真理的价值要到实践中才能实现④认识的目的归根到底是改造世界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讲,就是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
某地在实践中对这“两座山”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
这一认识过程( )①每一阶段的特点相同②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③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④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更高境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美国地质学家在亚利桑那州东部发现了一组蜂巢化石,经碳十四测定距今有2.2亿年,这比人们发现的最早花朵植物化石还早1亿年。
此前,主流科学界均认为地球先有开花植物,后有蜜蜂,两者的间隔有上亿年。
上述发现表明( )A.人类的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B.正确认识对人的实践具有促进作用C.客观条件的变化会使真理变成谬误D.自在事物的联系不受人的活动影响5.“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下列选项与这一思想所蕴含的哲学道理相吻合的是( )A.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B.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C.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理,或者说,它是真理,因为它是有用的D.在凹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在球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全国版)2021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82练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含解析)
第82练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1.我国科学家经过十几年的科学实验研究发现,疟原虫在某种程度上能“以毒攻毒”杀死癌细胞,我国科学家表示将这一方法应用于10例肿瘤患者治疗后有部分患者显效,但之后仍然要积累大量的临床样本进行疗效判断。
这表明的认识论道理是( )①科学实验是获取正确认识最主要的实践形式②对认识真理性的判断离不开实践的检验③复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是有一个过程的④不断改变已有认识是认识发展的前提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睡眠的意义是什么?由于人脑过于复杂,加上科研条件的限制,科学家们对此也是莫衷一是,有人认为,睡眠是节省能量的一种方式,也有人认为,睡眠带来了清除大脑废物的机会。
这表明( )A.对同一对象的认识有多个不同的真理B.认识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的过程C.认识具有无限性,永远无法获得真理D.人们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的限制3.科学界普遍认为,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几乎所有质量都集中在最中心的“奇点”处,其周围形成一个强大的引力场,在一定范围之内,连光线都无法逃脱,但没有人知道它的真正模样。
全球多国科研人员历经数年合作,于2019年4月10日拍摄到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完成了上一代人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这表明( )①人们的科学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②主体生命的世代延续为认识的无限发展提供了可能③新的认识工具在认识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④真理总是在人们的科学实验活动中不断超越自身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4.由于受空气污染和氧化等因素影响,使用近130年的“1千克”这一质量单位已难以适应现代精密测量要求。
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将以量子力学中的普朗克常数为基准替代“国际千克原器”定义,于2019年5月20日世界计量日起正式生效。
“千克”被重新定义( )①说明科学的定义是人们正确计量的起点②说明原定义是未经实践检验的谬论③意味着人们对计量单位的认识进一步深化④表明计量单位的定义是具体的、有条件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时代是思想之母。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政治文档:模块专题(四)(含解析)
模块专题(四)知识板块(一)——辩证唯物论和认识论本知识板块重点把握4对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关系等。
(1)唯物论常考的知识点主要有:世界的物质性、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
(2)认识论常考的知识点主要有:实践的含义和特点、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真理的标准和特点、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等。
一、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实际运用](1)一般来说,材料中出现“事实,现象、现状,情况、状况,国情、形势等词语”是关于物质具体形态的描述。
(2)判断“物质决定意识”常用词句:因时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依据、根据……情况;在……形势下;符合……实际;在……现状上;各地各部门;适时等。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实际运用](1)当材料中有涉及“人们有能力认识……事物或认识了……事物的本质规律;制定了……方案、计划;获得了认识上的……理论与发展”时一般体现能动地认识世界。
(2)当材料中有涉及“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认识对事物(包括人、事、社会)的影响或作用”时一般体现能动地改造世界。
二、规律的客观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赢在高考2018高中政治一轮参考课件:章末整合15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精品
方法指导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做到“ 两 审读、 一发散 、
一结合”。所谓“两审读”,第一是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 和主旨信息;第二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示的指向范围或者主体指向。 “一发散”,就是依据设问或者主干信息,明确问题核心,以问题核心为中心, 发散相关有效知识点。“一结合”,结合发散指向与设问核心,正确作答。
3.如何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 (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要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3)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既要 对未来充满信心,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各种困难,反对悲观失 望和盲目乐观。 (4)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 变的必然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抓 住时机,促成质变。
提能训练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 年是新一届领导层履职次年,也被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立 足国情,遵循规律,思想创新,关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的改革举措相继出台。 材料一: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单独两孩”政策正式落地。 2013 年底,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作出了关于调整完善生 育政策的决议。决议指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或者常委会应根据人 口与计生法和本决议,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及时修改相关地方性法规或作出 决议。
(3)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 种条件,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 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 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山西省临汾市僧念中学2018年高二政治联考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临汾市僧念中学2018年高二政治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某国去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20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4万亿元。
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 ,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A. 4.2 万亿元B. 4 万亿元C. 4.4 万亿元D.2.4 万亿元参考答案:D2. 面对文化的多样性,我们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尊重,这就必须()①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③承认本民族文化和其他文化都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④反对文化霸权主义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参考答案:C3. 漫画反映的经济生活观点是A.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B.物价水平影响居民消费水平C.未来收入预期影响当前消费D.收入增长推动消费升级和消费结构优化22.价格是市场的信号灯,价格变化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深远影响。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与需求的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
下图需求曲线对生产者的启示是A.减少商品生产,控制需求从而获得高额利润B.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以扩大市场份额C.适应消费者需要,生产高质量的商品D.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产品结构的调整参考答案:B4. 著名物理学家基普·索恩说道:“从前,时间旅行是作家的专属领域,严肃的科学家像躲避瘟疫一样避开它。
但是现在,在严肃的科学期刊,可以看到优秀理论物理学家撰写的对时间旅行可行性的分析文章。
”对此,正确的认识是①真理与谬误总是相互转化的②社会科学规定自然科学研究的方向③艺术想象可以启迪科学思维④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参考答案:C5. “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自然条件恶劣,长期以来无人成功种植蔬菜。
我国某农学专家坚信,粮食作物能生长的地方一定能种蔬菜。
他在总结前人失败教训的基础上,采取收集雨水、提高土壤墒情、选择抗寒性较强的品种等措施,在埃塞俄比亚成功种植了大白菜、茄子、辣椒等蔬菜,创造了“里程碑式”的奇迹。
认识具有反复性为什么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为什么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认识具有反复性为什么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为什么认识
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1、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
2、从某个具体的认识过程来看,当某一思想、理论、计划、方案等,经过多次反复,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想的结果,就算完成了。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1、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人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在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
客观上,事物的各个侧面及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主观上,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也是一个过程。
2、认识发展的无限性是指,由于客观世界是无限发展的,因而人类认识的发展也是无止境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它在形式上是循环往复,在实质上是前进上升。
3、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决定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即人们的认识和客观过程的符合是在一定的具体历史条件下的符合,是在社会实践发展的一定的具体历史阶段上的符合。
人们的认识超越于或落后于客观实践的发展阶段,都是离开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常常是“左”的或右的错误的认识论根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1.(2016·上海高考)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提出“中国梦”,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蕴藏鲜明时代内涵的治国理政总体方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治国理政总体方略的发展所体现的哲理是( )
A.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B.真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C.真理性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理论是否正确一定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2.(2015·浙江高考)中国的先哲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构成。
到了19世纪,人们认为世界的最基本成分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上100个左右的元素。
现在人们认为最基本的是夸克、电子等。
由此可见( )
①唯物主义的观念由来已久②具体认识会在发展中不断被超越③真理的价值要到实践中才能实现④认识的目的归根到底是改造世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2014·北京高考)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讲,就是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
某地在实践中对这“两座山”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
这一认识过程( )
①每一阶段的特点相同②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③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④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更高境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
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
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③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④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40多年前,美、俄等国家就掌握了交会对接技术;13年前,由16个国家参与的国际空间站第一个舱段升入太空。
作为后来者,中国在这一领域差距仍然很大,中国的空间站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探索的道路漫长而艰辛。
这启示我们( )
A.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C.认识要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D.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6.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已有30多年的历史,“一孩政策”已执行多年。
2013年中央决定放开“单独二孩”政策,但该政策并未有效解决劳动力供给减少等问题。
国家有关部门就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展开一系列课题研究,经反复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形成立即放开“全面二孩”政策建议。
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由“一孩政策”到“单独二孩”,再到全面“二孩政策”的制定过程表明( )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③正确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改造世界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7.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答案精析
1.C [“治国理政总体方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体现了认识的发展与丰富,故C符合题意。
材料体现的是认识的发展,而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故A与题意不符;B是对真理概念的理解,与题意无关;材料强调了认识的发展,但是没有涉及到检验认识,故D与题意不符。
] 2.A [从金木水火土到化学元素到夸克、电子,都将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具体形态,属于唯物主义观点,故①正确。
对构成世界基本成分的认识,体现了人类认识的发展,故②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真理对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排除③。
材料只强调认识世界,没有涉及改造世界,排除④。
]
3.D [本题考查认识的发展过程相关知识,题眼是“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
对“两座山”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是在实践中不断反复的过程,②④符合题意,故选D项。
认识的发展过程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认识的每一阶段的特点也不同,故①③说法错误。
]
4.D [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这是因为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同时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也会受到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③④说法符合题意。
①中“总是”说法不对;②材料没有体现。
故本题答案选D。
]
5.D [“中国的空间站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探索的道路漫长而艰辛”启示我们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故选D项。
其余三项与题意无关。
]
6.C
7.(1)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反复性。
我国法制建设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历经曲折。
(2)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认识具有无限性。
我国法治建设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深入。
(3)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
我国法治建设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不断推到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