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能力提升 运用画示意图法解决复杂的按比例分配问题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比比的应用
2.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56,甲与乙的比是4∶3。甲、乙各是多少?
方法一:
56×2=112
4+3=7
112× =64
112× =48
方法二:
4+3=7
56×2=112
112÷7=16
16×4=64
16×3=48
答:甲数是64,乙数是48。
三、巩固提高(9分钟)
1.巩固训练:完成教材55页1、2、3题。
(2)学生试做。(运用不同的思路进行计算)板演两种计算方法
(方法一先把比化成分数,用分数乘法来解答。方法二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数,先求一份数,再求几份数。)
3.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小组讨论哪种解题方法比较简单,汇报解题过程。
4.小组讨论并总结出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1)先求总份数;
(2)再求每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2.提出问题。
(1)按1∶4的比配制了一瓶500mL的稀释液是什么意思?
(2)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3.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简单?
4.小组讨论:总结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1.认真阅读课件出示的信息,理解题意。
2.(1)讨论并回答问题。(总体积一共是5份,其中浓缩液的体积是1份,水的体积是4份;也可以说浓缩液的体积占总体积的 ,水的体积占总体积的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比比的应用
比的应用
设计说明
本课时主要是教学已知几个数的和以及这几个数的比,求这几个数分别是多少的应用题,在教学设计上有如下两个特点:
1.渗透转化思想
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大胆交流和汇报从复习题中获取的数学信息,并在交流、汇报中渗透转化思想,引导学生把几个量的比转化成这几个量分别占总量的几分之几,分散教学难点。
新人教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说课稿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
用(按比分配)》说课稿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将自主探究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特征和解题思路,通过合作交流和独立思考,构建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老师将作为引导者和适当的启发者,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信息交流和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按比分配的能力。
第三环节:巩固拓展,提高应用能力
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将通过丰富多样的应用题目,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同时,老师将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正确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应用能力。
第四环节:课堂总结,反思提高
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将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同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研究过程,提高研究效果。
四、板书设计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我设计了以下板书:
比的应用(按比分配)
知识点: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形成按比分配的能力
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难点:正确分析,灵活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各种类型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复铺垫,设疑激趣,引出新知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积极构建,解决问题
第三环节:巩固拓展,提高应用能力
第四环节:课堂总结,反思提高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的聆听!。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和比的应用(讲义)课件(共41张PPT)
甲给丙:5 8 7(包) 33
甲:6 7 1(4 元) 3
甲:乙 7 : 1 7 :1
答:甲应分得14元。
33
甲:16÷(7+1)×7 = 14(元)
03
等积式转化比
点拨:利用等式性质或倒数法转化等积式。
例题3:甲、乙均不为零,甲数的 2 与乙数的 3 正好相等,甲、乙
乙的工作效率比是 9 : 16 。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40分钟 2 小时 3
甲效:3 2 9 32
乙效:4 1 8 2
甲效:乙效 9 : 8 9 :16 2
例题1:④男生人数的 1 和女生的 3 相等,则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
3
4
是 9:4 。
男生 1 女生 3 =1
3
4
对于等积式我们一般假设结果为1,然后求出各个未知数。
2、填空 ②一个长方形周长是4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3:2。长方形的面积 是 96 平方厘米。
(长+宽)×2 = 40 长+宽:40÷2=20(厘米) 每份量:20÷(3+2)=4(厘米)
长:3×4 =12(厘米) 宽:2×4 = 8(厘米) 面积:12×8 = 96(平方厘米)
2、填空 ③两只蜡烛长短不同,粗细也不同,长的能点7小时,短的能点10 小时,同时点燃4个小时后,两只蜡烛长度正好相等,长蜡烛与短 蜡烛的长度比是 7 : 5 。
男生 3,
女生 4 3
男生:女生 3: 4 9 : 4 3
02
按比分配
点拨:化连比:找到公共项,求出公共项的最小公 倍数,再利比的基本性质即可求出几项的连比。
例题2:①已知甲、乙两数的比是4:3,乙、丙两数的比是2:5。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比的应用课件(共11张PPT)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课件(共11张PPT)(共11张PPT)4 比比的应用教学目标1、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2、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特征,能运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按比分的意义,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按比分配的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问题解决1 用这个容积是500mL的稀释瓶,按1∶4的比配制一瓶清洁剂浓缩液的稀释液。
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mL表示浓缩液和水的比阅读与理解1 用这个容积是500mL的稀释瓶,按1∶4的比配制一瓶清洁剂浓缩液的稀释液。
500mL是配好后的稀释液的体积,1:4表示。
1份的浓缩液,4份的水500ml稀释液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要求的是分析与解答浓缩液占总体积的我把总体积平均分成5份。
每份:浓缩液:水:500÷5=100 ml100×1=100 ml100×4=400 ml1+41浓缩液:水:500×=100 ml1+41500×=400 ml1+44回顾与反思线段图能清楚地表示数量关系。
要看清楚1:4到底是哪两个量的比。
浓缩液:水=():()=():()答:浓缩液有100ml,水有400ml。
100 4001 4学以致用1. 六(1)班有44人,按4∶7的比安排打扫教室和包干区人数。
打扫教室和包干区的同学各有多少人?(1)4 + 7 = 1144÷11×4 = 16(人)44÷11×7 = 28(人)(人)(人)(2)4 + 7 = 11想一想:你怎样知道计算的结果就是正确的?小试身手2.一种混凝土中水泥、沙子、石子的比是2:3:5。
要搅拌20吨这样的混凝土,需要水泥、沙子、石子各多少吨?火眼金睛3.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6分米,长与宽的比是5∶4 ,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分米?A 5 + 4 = 9长:36÷9×5 = 20(分米)宽:36÷9×4 = 16(分米)(分米)(分米)5 + 4 = 9B 36÷2 = 18 (分米)54仔细比较,A,B两位同学,谁做得对?回顾反思1.静静的想一想,今天学习了什么?2.我还想到了什么问题?Notesppt中所使用的部分图片、音视频等资源来源于网络,若所用资源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按比分配的应用题解法。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按比分配的问题,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比的计算。
但是,他们在解决按比分配的应用题时,可能会遇到理解题意和列式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按比分配的含义,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按比分配的含义,能够识别和解决按比分配的应用题。
2.能够正确列式和计算按比分配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按比分配的含义和应用。
2.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按比分配的问题。
3.按比分配的列式和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
2.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动画和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按比分配的概念。
3.分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学PPT。
3.练习题和答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比相关的图片,如奥运会奖牌榜,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其中的比例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比例关系转化为数学问题?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具体的按比分配的应用题,如某学校六年级有男生和女生共200人,男生占60%,求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让学生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并解释解题思路。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类似的按比分配问题,并尝试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按比分配的练习题,并及时反馈和讲解答案。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按比分配的方法解决?让学生举例说明,并讨论其解决方法。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部级优课刘春艳老师(省级公开课教学设计)
共1学时1新设计比例尺的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
2、通过观察、交流与操作,体会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了解比例尺的含义,并且知道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能把线段比例尺转化成数值比例尺。
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学生学会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3学情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比例尺这节知识,是学生在学习了比、比例、正比例和反正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尽量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我采用小先生自主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通过学习比例尺,让生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区分比、比例、比例尺的区别与联系,特别是正比例与比例尺的区别与联系。
4重点难点重点是:1、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什么叫图上距离,什么叫实际距离,能把线段比例尺转化成数值比例尺。
2、学会通过观察、交流与合作,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难点: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估算、计算等活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5教学过程5.1第一学时比例尺的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并且知道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践距离,能把线段比例尺转化成数值比例尺。
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学习重点:1、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2、利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中国地图,零件平面图。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能力提升 运用转化法解决复杂的比的问题
小学-数学-打印版
小学-数学-打印版 1 运用转化法解决复杂的比的问题
例小明读一本书,已读的页数和未读的页数之比是5:4。
如果再读27页,已读的页数和未读的页数之比是2:1。
求这本书有多少页。
分析根据分数与比的关系,可以把本题转化为分数问题来解答。
这本书的总页数是一个不变的量,转化过程中把总页数看作单位“1”。
已读的页数和未读的页数之比是5:4,也就是已读的占5份,未读的占4份,已读的页数占总页数的5
45+。
再读27页,已读的页数和未读的页数变了,它们的份数比也变了,此时已读页数占总页数的212+。
已读的页数从占总页数的545+增加到占总页数的2
12+,说明
27页相当于单位“1”的(212+-5
45+)。
单位“1”的量未知,根据“已知量÷已知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一单位‘1’的量”,可以求出这本书的总页数。
解答27÷(212+-545+)=27÷1
9=243(页)
答:这本书有243页。
提示
在把关于比的问题转化为分数问题爵,通常把问题中的不变量看作单位“1”。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优秀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概念和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材中,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按比分配的原理和方法。
二. 学情分析在教学之前,我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的概念和应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理解和运用按比分配的方法上。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按比分配的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能够运用按比分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理解和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按比分配的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克服解决实际问题的困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
2.自主探究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辅助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和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导入环节: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引出按比分配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环节:讲解按比分配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概念和基本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比来进行分配,进一步理解比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片和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经历探索比的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比的应用的概念,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能够运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比的应用的概念,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比的应用在生活中的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习卡片等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情境图片和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探索比的应用的方法,理解按比分配的概念。
3.巩固练习: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比来进行分配,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比的应用的理解。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能力提升 运用分析法解决行程问题
小学-数学-打印版
小学-数学-打印版 1 运用分析法解决行程问题
例2一条路全长120km ,分成上坡、平路、下坡三段,三段路程之比是1:2:3,小明走三段路程所用时间之比是4:5:6,已知他上坡的速度是每小时5km ,小明走完全程用了多长时间?分析要求小明走完全程用了多长时间,必须根据已知条件先求出小明走上坡路用了多长时间,再根据走各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比求出总时间。
已知全程120km ,又知道上坡、平路、下坡三段路程之比是1:2:3,可以求出上坡的路程。
用上坡的路程除以上坡的速度求出上坡用的时间,进而求出走完全程所用的时间。
解答上坡的路程:
上坡用的时间:20÷5=4(小时) 上坡用的时间占全程所用的时间:
走完全程所用的时间:4÷4
15=15(小时)
答:小明走完全程用了15小时。
提示
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先求出上坡用的时间,再根据上坡用的时间占全程所用时间的比,求出走完全程所用的时间。
比的应用(按比分配)-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比的应用(按比分配)-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掌握比的概念。
•能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够按照比的要求正确分配和比较物品。
1.2 过程与方法
•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深入理解比的应用。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认真负责、诚实守信、合作共赢的良好品质。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2. 教学重点和难点
2.1 教学重点
•比的概念和应用。
•按比分配物品的技巧和方法。
2.2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深入理解比的应用。
3. 教学过程设计
3.1 导入(10分钟)
教师通过准备好的物品,如水果和糖果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教师:
大家知道什么是比吗?(等待学生回答)
教师拿出两个盘子,一个放苹果,另一个放橘子,问学生两个盘子里哪个盘子的水果多。
学生:
放苹果的盘子多。
教师:
对,这就是比的概念,可以说苹果的数量比橘子的数量多。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比来做什么事情呢?
3.2 讲解(15分钟)
教师:
对于比的运算,我们可以使用冒号。
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4. 比的应用25-人教版(共24张PPT)
第4单元 比的应用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和这一类 问题的特点。
2.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不同解法,体验解决 问题的多样性。
【学习重点】 清楚分配的是什么,按照什么分配。
【学习难点】
能应用比的相关知识解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预习导学
1.口答。
(1)什么叫做比?
解法二: ①根据比先求出总份数。 ②求出各部分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③运用分数乘法的意义求出各部分数。 ④检验并作答。
特点:知总数和各部分数的比 ,求各部分数
三、即时巩固
1. 某妇产科医院上月新生婴儿303名,男女婴儿人数 之比是51︰50。上月新生男女婴儿各有多少人?
方法一:
51+50=101 303÷101=3(人) 3×51=153(人) 3×50=150(人)
四、课堂总结
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的一般步骤:
分什么,有多少?(总数量)
↓
怎样分?( ):( ):( )
↓
求总份数
↓
先求出每份数, 再求各部分数。
↓
求各部分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用分数乘法求出各部分数。
↓
检验并作答
五.巩固提高
(1)把空气平均分成的份数:21+78 =99 (2)氧气的体积:660 21 140(立方米)
99 (3)氮气的体积:660 78 520(立方米)
99 答:有氧气140立方米,有氮气520立方米。
(1)三个班的总人数:46+44+50=140(人)
(2)一班应栽的棵数:70 46 23(棵)
140
(3)二班应栽的棵数:70 40 25(棵)
二、探究活动
(新插图)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4-3 比的应用 按比分配 知识点梳理课件
(2)六年级比五年级多栽树30棵,五、六年级各栽树 多少棵?
5-3=2(份) 30÷2=15(棵) 15×3=45(棵) 15×5=75(棵) 答:五年级栽树45棵,六年级栽树75棵。
点评:根据“学校把树苗按3∶5分配给五、六年级来栽” 可知,六年级比五年级栽树的棵数多5-3=2(份),2份也 就是30棵,则一份是30÷2=15(棵),五年级占3份,也就 是15×3=45(棵),六年级占5份,也就是15×5=75(棵)。
第3课时 比的应用 按比分配
知 识 点 1 已知总量求部分量
1.天舟5号货运飞船为神舟15号载人飞船运送了6.7 吨物资,其中宇航员生活物资和实验物资的比是 2∶3,生活物资有多少吨?
Hale Waihona Puke B知 识 点 2 已知一部分量求其他部分量
2.学校把树苗按3∶5分配给五、六年级来栽。 (1)六年级栽树120棵,五年级栽树多少棵?
知 识 点 3 按具体量分配
3.甲、乙、丙三人合资创办了一家公司,五年后共 获利720万元。公司创办时,甲投资了60万元, 乙投资了120万元,丙投资了90万元。三人各应 得利润多少万元?
点评:公平起见,应该按公司创办时甲、乙、丙三人 投资的钱数比进行利润分配。公司创办时甲、乙、丙 三人投资的钱数比是60∶120∶90,即2∶4∶3。用总 利润乘每人投资钱数所占分率,即可得出每人应得多 少万元。
提 升 点 1 按比分配与分数乘法的综合应用
提 升 点 2 连比中的按比分配
5.(易错题)在学校组织的“经典诵读”比赛中,华 华、荣荣和同同的平均分是85分,华华与荣荣的 分数比是4∶5,荣荣与同同的分数比是4∶3,他 们三人的分数分别是多少?
点评:根据“华华、荣荣和同同的平均分是85分” 可知,三人的总分是85×3=255(分),再根据“华 华与荣荣的分数比是4∶5,荣荣与同同的分数比是 4∶3”求出华华、荣荣和同同三人的分数比是 16∶20∶15,再用三人的总分乘三人各自所占的分 率,即是三人各自的分数。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应用——按比分配》人教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按比分配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用道具或实际物品来演示如何按比例分配。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按比分配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按比分配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比的应用——按比分配》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按比例分配物品的情况?”比如,如果家里有五个人,而一块蛋糕要平均分给每个人,你们会怎么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按比分配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按比分配的基本概念。按比分配是指根据一定的比例关系来分配总量。它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如分配食物、时间、任务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假设有12个苹果要分给小明、小红和小李,按照2:3:5的比例分配,我们应该怎么分?这个案例展示了按比分配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4.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加深对按比分配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2024年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第3课时 比的应用》教学课件
解决按比分配问题,可以先求出总份数, 再求出一份是多少,然后求各部分的量;还可 以先求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再求各 部分的量。
巩固运用
(教材P53 练习十二T1)
1. 某妇产医院上月新生婴儿303名,男、女婴儿人数之 比是51︰50。上月新生男、女婴儿各有多少人?
51+50=101 303÷101=3(名) 男婴儿: 3×51=153(名) 女婴儿: 3×50=150(名)
(教材P53 练习十二T3)
3. 一个旅游团坐橡皮艇漂流。每个橡皮艇上有 1 名救
生员和 7 名游客,一共有 56 人。其中有多少名游客?
多少名救生员?
救生员:
56×
1 1+7
=7(名)
游客:
56×
7 1+7
=49(名)
答:其中有49名游客,7名救生员。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义务教育(2024年)新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4单元 比 教学课件
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4比
第3课时 比的应用
复习导入
六(1)班40名同学参加大扫除,其中
3 8
的同
学打扫教室,58 的同学打扫操场。
(1)打扫教室与打扫操场的同学各有多少人?
40× 83=15(人) 40×58 =25(人)
要求的是浓缩液 和水各自的体积。
分析与解答
500mL稀释液
浓缩液
水
1份
4份
1∶4表示在500mL的稀释液中,浓缩液占1 份,水占4份,一共是5份。
方法一:
我把总体积平 均分成5份。
1∶4
浓缩液
水
每份是:500÷(1+4)=100(mL) 浓缩液有:100×1=100(mL) 水有:100×4=400(mL)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优秀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灵活运用比的概念,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够正确理解并应用比的概念进行分配运算。
•难点:对实际问题进行逻辑思维,找到比例关系进行分配计算。
三、教学准备1.课件:PPT演示及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2.教学工具:小白板、彩色粉笔、教师带比例尺。
3.学生课前准备:学生复习课本中与比相关的知识,特别是“按比分配”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老师利用PPT演示图片,引发学生对比例关系的思考:“小明和小红按照什么比例分糖果能公平吗?”•学生回答并讨论。
2. 梳理比的概念(10分钟)•老师用具体的例子辅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并总结比的用法。
3. 练习分组合作(15分钟)•学生分组,老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按照比例分配,组内合作讨论,找到正确答案后展示。
4. 总结归纳(5分钟)•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强化比的概念和应用。
第二课时1. 复习及导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并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挑战实践(15分钟)•学生个别挑战抽选讲解一些难题,其他同学主动配合思考。
3. 分享合作(15分钟)•学生分享解题独特方法并评价,组内同学合作完成其他一些应用题。
4. 提升训练(5分钟)•发放针对巩固练习题,当堂讲解并布置复习题巩固。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团队合作,相互帮助,增强了对比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但在问题解答环节,有些学生解题思路不够清晰,需要多加指导和引导。
下节课可以增加更多实战案例,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比的应用(按比分配)》。
2.思考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问题,尝试用比的概念解决。
通过本堂课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在活动中充分理解了比的概念及应用,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合作意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优秀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比的应用(按比分配)》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比进行分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运算,并能运用比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的概念和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如何灵活运用比进行分配,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题,体会比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运算。
2.培养学生运用比进行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比的概念,比的基本运算。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比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题,掌握比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例题和练习题。
2.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练习题、案例等。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如分配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分配。
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比的概念,介绍比的基本运算。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为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比的基本运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进行解决。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比进行更复杂的实际问题解决。
让学生通过讨论、分享,拓展思维。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的概念和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
打印版
小学-数学-打印版 1 运用画示意图法解决复杂的按比例分配问题
例1一聪聪和笑笑共收集邮票171枚。
已知聪聪收集邮票数的34和笑笑收集邮票数的3
5
相等。
求聪聪和笑笑分别收集邮票多少枚。
分析根据“聪聪收集邮票数的3
4和笑笑收集邮
票数的3
5相等”可以画出示意图。
由示意图可知,两个人收集邮票份数的比是4:5,用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法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
答:聪聪收集邮票76枚,笑笑收集邮票95枚。
总结已知甲、乙两个量的和,且甲×n
a =乙×n
b ,通过画示意图可以明确甲、乙两个量的比就是a: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