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教育良心与教师职业道德

合集下载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第二编)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第二编)

• 首先,人的本质离不开目的性及其实现。
•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幸 福观的前提。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有两大特点,
• 一是他的社会性和历史性,马克思等人主张个人 的幸福只有在社会关系和历史发展的进程之中才 可能真正实现,人类真正彻底幸福的时代只能是 共产主义社会。
• 二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只有将个人幸 福与社会幸福相结合,才会有真正的个人幸福。
• 3.德福一致的意义
• 从社会的角度看,如果没有德福一致原则的总体存在, 就会出现严重的道德失范、社会危机。这或者是社会 的原因,或者是道德本身的问题。但德福一致原则的 破坏肯定会影响、破坏社会必需的稳定与进步。 • 从个体角度看,没有德福一致的原则,道德生活就是 一种无意义的纯粹的牺牲。这样的道德生活即便有某 种合理性,也是极不人道的。同时由于道德努力得不 到肯定,个体肯定会走向这一道德规范的反面去寻求 更合目的性的生存方式。
• 第二,从雅福的角度看,德与福是一种等同关系,具 有一致性。 • 德行本身就具有自我肯定、超越牺牲的性质。 • 孔子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 惑,勇者不惧。” • 包尔生也说“外在的幸福并不总是落到明智和有德性 的人身上,但有德性者也倾向于认识到这一点。即使 他没有得到它,他也能在心中发现幸福。” • 德性与雅福之间的等同关系更能够体现伦理学上德福 一致原则的精神实质。
(二)教师的幸福能力及培养 • 1.狭义幸福能力的培养。 • 所谓狭义的幸福能力,主要是指主体 必须具有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具 有品味人生意义的价值性条件。
• 幸福能力之所以需要培养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幸 福与主体的联系。 • 主体要具有的幸福能力至少有三个方面: • 1.主体必须有一个合乎人本质的人生目的。 • 2.主体必须有一种走向最终目标的创造性活动。 • 3.主体的合目的的创造性活动本身必须合乎人 之为人的道德法则。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教师良心、教师公正)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教师良心、教师公正)
神圣性的含义在此是指良心可以带来主体的神圣 体验的意思。 神圣体验的真实源泉是主体在道德关系和道德生 活中所获得的自由感和意义感。简单地说,就是 一种人性“伟大”的感受。一旦道德主体违背良 心,也就会产生有背天地良心的感觉,就会有心 虚、自卑和自责等与神圣感相反的体会。良心的 神圣性来自于道德主体所拥有的人生信念和人格 理想。
公正原则说到底是一种处理利益关系的原则 。“一切正义理论共同承认下述最低原则:同样 的情况应当同等地对待——或者使用平等的语言 来说:平等的应当平等地对待,不平等的应当不 平等地对待。这一基本原则通常称为‘形式上的 正义原则’”。
两条基本原则
公正原则如做进一步的分解,可以理解为两条基 本原则: 1.报偿原则 2.承诺原则
3.良心的意志成份 .
意向是良心的认知和情感的自然延伸。 良心结构中的“意”,首先是“意向”的“意”, 其次才是“意志”的“意”。这是因为许多情况 下良心只表现意向而不表现为意志,或者只有意 向而没有意志的参与。 良心所具有的意志成分具有较大的自由特性,与 那些由纯粹外力产生的强制性的意志力有明显的 感受上的差异。
LOGO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咸阳师范学院
曾永安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是指那些概括和反映教师 道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道德的根 本要求,并成为教师的普遍内心信念对教师的行 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概念(教师义务、教师良 心、教师公正、教师义务、教育威信)
师德范畴 范畴
幸福 仁慈
公正
威信
良心
义务
LOGO
第一节
教师良心
一、良心概念
《孟子》中将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称之 为良心,主张人应当注意找回被流放的良心。朱 熹则将良心视为宰制人心的“道心”。王阳明将 良心看作澄澄朗朗的“本心”。 英文中的“conscience”来源于拉丁文的 “conscire”,意即“知道”。以后知行合一,就 有了按良心办事的意思。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中, 良心就是“超我”制约“自我”的人格命令的一 部分。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职业要求和思想感化的力量,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教师的职业良心是教育良心。

它指的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的道德义务的高度自觉意识和情感体认,自觉履行各种教育职责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道德调控和评价的能力等等。

教师的职业良心我认为有这样四个方面:克尽职守、自觉工作、爱护学生、团结执教。

教师良心的上述四个方面,分别反映了教师与社会,教师与自身,教师与学生以及教师与同事之间的道德关系。

这四个方面的联系是,它们共同反映了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责任和义务意识、情感等等。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修养自己的职业良心:一是进一步规范自己言行:为人师表。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的个人修养和形象对于学生发展具有强烈的外在的示范性与内在的感染力。

因此,新时期的教师要特别重视自我形象设计,树立崭新的教师职业形象。

一个好教师是谦恭的,尊重他人感情的;一个好教师要教育学生负责任、诚实,使学生成为好公民;一个好教师看中的并不是酬劳而是内心的愉快。

恪守职业道德、知行统一,做学生的表率。

作为一名教师时刻都要牢记一点:你的学生时刻都在关注你的一言一行,就像你时刻关注你的学生一样。

所以作为教师要懂得谨言而慎行,为人师表。

二是净化自己的心灵,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而要塑造别人的灵魂必须首先净化自己的心灵。

作为教师首先应当是一个大写的人、高尚的人,是照射学生心灵的一道灿烂的阳光,时时折射出人性的真、善、美。

面对汹涌的商品经济大潮和物欲横流的世界,学校也很难置身世外。

于是有些教师的价值天平开始倾斜,急功近利、追求实惠抬了头,追名逐利导致了教师道德的缺失。

所以,我们要把育人作为自己的责任,要把学生放在第一重要的地位,时刻想到自己做的任何一件事都可能关乎孩子的一生,潜下心来为孩子的明天铺路。

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师良心 最终

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师良心 最终

教师应当如何修养自己的职业良心立国先立人,立人先立德,立德先立心----《品格的力量》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系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则师德为本,要培养适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应当修养自己的职业良心,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良心,教师的道德修养至关重要。

作为一个从事小学教育的教师,我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如果没有一个扎实、良好的初始启蒙教育,就会影响其后的发展。

而教师的灵魂职业良心、在于是师德,强烈的危机感在鞭策着我,培养良好的师德修养已刻不容缓。

1.提高认识,爱岗敬业所谓师德认识,就是指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深刻认识和全面理解,要从“德”中体会到献身教育事业的无比快乐和自豪。

我从事教育工作已有11年,回顾自己走过的经历,对师德认识有一个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

经过各种学习,可以说在师德认识上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理论上使我爱岗敬业有了具体内容和明确目标,培养跨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其基础就是从良好的小学教育开始,教师的一言一行及教育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今后中学及大学的学习质量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

育人之本,关键在于师德。

2.重视学习和实践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以此作为自己言行准则,工作中要时刻牢记自己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能:育人,只有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幼儿教学经验丰富,才能胜任此项光荣的工作。

而要做到这些,就应该不断地坚持学习和实践。

3.严以律己,注重言行为人师表,坚持严以律己,增强自身的自控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始终保持良好、平和的心境,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

4.培养良好的内在素养天生丽质固然能给人以美感,使人愉悦,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更重要的是塑造幼儿的内在修养,这样教师本人的学识和内在素养就显得格外重要。

(1)注重积累、陶冶、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学习,开阔视野,不断丰富,充实自己,有意识地从祖国优秀文化中吸取养料,提高自己的内在素养。

(2)为了调动各种教学要素及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形成最优化的教学系统,教师必须要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及使用方法,并适用于教学,由此,可拓宽学生的视野。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教师良心教师公正)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教师良心教师公正)

(二)良心与信仰——道德的内在 机制
良心作为一种非常个体化的心理现象,个体自身 的主体状况也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良心一方面反映完善生活的理想,另一方面依靠 这一理想核准自身。生活理想是道德义务和良心 之所以能够给主体带来神圣性的内在源泉。 在良心的形成或修养过程中,信仰因素的作用是 不可或缺的。对终极价值的信仰既使良心能够形 成,又使良心具有道德上的神圣性。 儒学、乌托邦、内圣外王
良心首先是一种对于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认知。
一个“有良心”的人,实际上就是一个对自己应
当做什么和不应当做什么有理性和明确的自我觉
悟的人。
良心也只有凭借对道德责任和义务的内化的认知,
才能对人的行为作出评价和调控。
2.良心的情感成份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良心主要是一种情感体验。 我们知道,良心的自我评价和调控之所以有效, 在作用方式上讲,就是它凭借的主要是情感武器。
(二)良心的特质
良心具有内隐、神圣和消极底线的性质
1.良心的内隐性
内隐性或先验性可以理解为良心的一种特性。
内隐性是说良心是深藏于人心之中的,虽然平常 并不外显,但涉及道德行为,尤其是涉及利益与 义务冲突的行为时,良心就会内在地发生作用。 良心的内隐性也使道德个体往往有被遮蔽的可能。
2.良心的神圣性
神圣性的含义在此是指良心可以带来主体的神圣 体验的意思。 神圣体验的真实源泉是主体在道德关系和道德生 活中所获得的自由感和意义感。简单地说,就是 一种人性“伟大”的感受。一旦道德主体违背良 心,也就会产生有背天地良心的感觉,就会有心 虚、自卑和自责等与神圣感相反的体会。良心的 神圣性来自于道德主体所拥有的人生信念和人格 理想。
威信 义务
LOGO

教师的教育良心与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的教育良心与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的教育良心与教师职业道德教师的教育良心与教师职业道德在教育界常常听到的一句话“做教师是一个良心活”。

教育良心是教师高层次道德的表现,是教师职业道德自律性的体现。

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能否顺利实施和整个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教育良心的核心是教师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自觉履行教育职责的道德责任感,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价值得以实现的根本。

它对规范教师职业行为起着指导、控制和监督及评价的作用。

没有教育良心,教师道德的行为规范功能很难发挥,因此,必须重视培养和增强教师教育良心。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培养和造就优秀的教师队伍,历来为我们党和政府所重视。

江泽民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教育的整个过程是育人的过程,教师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教书育人。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全面地贯穿于学生整个受教育过程的始终,而且影响学生的一生。

因此,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能否顺利实施,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从一定意义上说,关心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关心国家与民族的未来。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职业所应遵循的与该职业有关的道德规范的总和。

它具体包括对所从事职业的情感和责任心、对职业规范的认同遵守等。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对我国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作了明确的规定:“爱岗敬业、诚实信用、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各行各业具体的职业道德是这一总体要求的具体化。

教师的职业劳动是传播、创造人类文化、文明和先进思想,职业特点是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

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关系到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影响到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且对整个社会具有示范作用和推动社会风气的好转以及公民道德建设的作用。

这是由于教师所处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论教师的职业良心

论教师的职业良心

论教师的职业良心教师是社会中一群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他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作为教师,职业良心是其工作的核心,是教师赖以立足的基石。

教师的职业良心体现在多个方面,下面将从教学、评价、激励、关爱等几个方面来探讨。

教师的职业良心体现在教学中。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应该尽职尽责地传授知识。

教师要精心备课,讲解内容要准确、清晰,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困惑和问题,并主动帮助学生解决,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教师的职业良心还体现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

教师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不能因为个人喜好或偏见而对学生做出不公正的评价。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评价不仅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和激励,也是教师对自身教学效果的一种检验和反思。

教师的职业良心还体现在激励学生的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潜力,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他们的潜能。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勇于面对挑战,克服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教师的职业良心还体现在关爱学生的过程中。

教师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个人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困难和问题,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关心。

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建立互信和互动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教师的职业良心是教师工作的核心,是教师能否成功的关键。

教师要以职业道德为准则,始终保持对学生的教育责任和使命感,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素养。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良心,教师才能真正做到以身作则,引领学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教师职业道德的三个境界

教师职业道德的三个境界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三种境界:境界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唐·韩愈这一境界说的是教师遵守规范道德境界。

能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旅行教师的职责和义务,不违背国家的方针政策。

再者,能够认真备课上课,认真辅导学生,对工作不敷衍塞责,关心学生,对学生平等、公正,还能够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不断进步,完善自己,等等。

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做到的这些都能认真遵守、履行。

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第一境界。

境界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斯大林这一境界说的是拷问良心道德境界。

教育良心是教师高层次的道德表现,是教师职业道德自律性的体现。

教师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自觉履行教育职责的道德责任感是教育良心的核心。

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不仅要注意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重视教学质量,还应该在平时生活中加强为人师表意识。

教师是良心事业,教师能让一个人从颓废走向乐观,从羞涩步入从容,从布衣变成天子,所以教师要从良心出发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

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第二个境界。

境界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这一境界说的是体验幸福感道德境界。

教育不仅是良心的事业,还是心灵的事业教师应当是幸福的职业。

教师的幸福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精神享受。

教师的幸福感不仅是学生的成功,同时应该是自己的充实与成功。

另外教师的幸福感来源于爱学生,爱学生才能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还源于领导的支持和肯定,源于对生活的豁达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源于和谐的人际关系。

做好这些才能品味作为教师的幸福感。

这是教师这也道德的第三个境界。

二、师范生誓词:我志愿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热爱祖国,忠于人民。

我将专注学业,刻苦用功,扎实基础;团结同学,尊敬老师,善待他人。

我要把高尚的师德作为追求目标,刚正博爱,睿智笃行,注重行为细节。

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祖国教育事业奋斗终身。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教师良心、教师公正)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教师良心、教师公正)
在作用方式上讲,就是它凭借的主要是情感武器。 当主体选择一种合乎良心的行为时,主体获得一 种欣慰、自豪和愉快的积极的心理愉悦感受。当 主体遇到一种合乎人性和道德的事情时,会发自 内心地予以赞许、敬佩和羡慕等。
3.良心的意志成份
意向是良心的认知和情感的自然延伸。 良心结构中的“意”,首先是“意向”的“意”,
LOGO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咸阳师范学院 曾永安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是指那些概括和反映教师 道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道德的根 本要求,并成为教师的普遍内心信念对教师的行 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概念(教师义务、教师良 心、教师公正、教师义务、教育威信)
师德范畴
仁慈
幸福
公正
威信
3.良心的消极底线
良心是主体对于责任和义务的自觉意识和情感。 良心往往是那些最基本和最起码的义务或责任的 反映,是消极底线的最低限定。
所以当人违背基本义务、准则时主体会受到严重 的自责。良心是有层次或境界上的不同的。良心 的基本性质并不妨碍较高的道德追求。
二、良心的形成
良心的形成大体上可以从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去 观照。这至少涉及习俗和信仰两个问题。
(一)良心与习俗——良心是一种 “世袭智慧”
动物的获得性的习惯是人的义务感、忏悔等等产 生的源头。
人的良心也是一种获得性的心理现象。心理遗传 和积淀
由父母、教师、社会生活圈、法律、宗教等的权 威使个人在习俗中长大,并根据社会的普遍意志 调整、形成自己的个人意志,这就是所谓的良心。
作为一种获得性遗传,人类个体在心理上具有某 些向善的性质。这种向善的性质是个体之所以能 够在后天接受习俗影响的心理前提。
并不外显,但涉及道德行为,尤其是涉及利益与 义务冲突的行为时,良心就会内在地发生作用。 良心的内隐性也使道德个 神圣性的含义在此是指良心可以带来主体的神圣 体验的意思。

教师良心的名词解释

教师良心的名词解释

教师良心的名词解释
教师良心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秉持正确的价值观、道德标准和职业道德,以保证教育教学的公正、公平,真实、客观。

教师良心是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所应具备的一种内在品质,体现了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教师良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的公正性:教师应当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偏袒或歧视任何一个学生。

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差异,不给予特殊照顾或者不公平待遇。

教师要保持公正的态度,对待学生的评价、分数和奖惩等方面都应公正无私。

2. 教育的真实性:教师要真实地传授知识,不歪曲事实,不散布虚假信息。

教师要秉持真实、客观、科学的态度,客观地讲解教材内容,不隐瞒或歪曲事实,不传播错误观念。

3. 教育的关爱性:教师应当关心和照顾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倾听学生的需求和情感,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

教师要通过关心和照顾学生的个体需求,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4. 教育的责任性:教师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负责,认真履行教学任务,做到备课充分、教学有序、课后作业批改及时等。

教师还应积极主动地与学生和家长沟通合作,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教师良心的存在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教师具备良心,才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教师良心的呈现需要不断的努力和自我反省,对于教师来说,既是一种责任和使命,也是一种修养和追求。

同时,社会也应该给予教师更多的支持和尊重,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职业发展空间,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发挥良心的作用,为培养优秀的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良心的概念

教育良心的概念

教育良心的概念教育良心是指教育从业者在教育工作中始终保持正确的教育理念、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的一种内在约束力和自律能力。

教育良心贯穿于教育实践的方方面面,涉及到教师、学生、家长等各方的权益与责任。

它旨在构建和谐的教育生态,在教育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公平和人的全面发展。

首先,教育良心要求教师始终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追求分数的高低。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关注他们的思想、品德、智力、体质等各个方面。

同时,教师应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其次,教育良心要求教师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和榜样,他们的行为和言谈举止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教师应时刻牢记自己的专业身份,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以身作则,守住底线,不做违背教育伦理的事情。

同时,教师应具备高度的诚信和责任心,对学生和家长始终保持真诚、宽容和善良的态度,主动与他们沟通交流,积极解决问题,建立良好的师生、师家关系。

再次,教育良心要求教师始终保持职业操守。

教师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职业,他们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应不断学习和研究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教师要保护学生的权益,不搞权谋和私利,坚决反对以升学率、升学率为导向的教育评价体系,真正为学生着想,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空间。

此外,教育良心还要求家长和学生尊重教育的规律和公平。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他们应了解和支持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积极配合学校的教学要求,不盲目追求学术成绩,不能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而学生则应尊重教师的教育权威,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沟通交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成为有用的社会人才。

总之,教育良心是一种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的表现,是促进教育公平和个体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师职业良心四个方面

教师职业良心四个方面

教师职业良心四个方面
1. 热爱教育事业,尊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良心首先体现在其热爱教育事业以及尊重职业道德方面。

教师应该把教育事业看作是一份神圣的职业,非常注重自己的职业道德建设,以此贯彻落实他们的责任和义务。

2. 对学生真诚关爱,注重学科素养: 教师的职业良心也应该反映在对学生的真诚关爱和注重学科素养方面。

教师应该把学生看作是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对待,关注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引导他们追求真理、扩展知识。

3. 严谨治学,重视课程设计:教师的职业良心还应该体现在对于自己的课程设计以及严谨治学方面。

教师要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重视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4. 自我反思,持续学习:教师的职业良心还应该体现在对于自我反思和持续学习方面。

教师应该具有自我反思能力,不断总结经验,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

同时也要积极地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论教师的职业良心

论教师的职业良心

论教师的职业良心良心无论对社会的健康发展还是对个体的道德生活都有极大的意义。

教师的职业良心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动力和调节机制所在。

教育良心是教师职业道德最重要的范畴之一。

一、教师职业良心的内涵与特点( 一) 教师职业良心的内涵教师的职业良心就是教育良心,它指的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的道德义务的高度自觉意识和情感体认、自觉履行各种教育职责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道德调控和评价的能力等;其形成受社会生活和群体的影响,也受自身修养的制约。

教师的职业良心表现在教育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其主要内涵,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克尽职守、自觉工作、爱护学生、团结执教。

1、“克尽职守”实际上就是一种工作责任和纪律的要求。

教育工作中的“克尽职守”内涵主有两点。

一是从职业规范方面来讲,指教师应当遵守工作纪律,按照社会和教育事业对教师的要求尽职尽责。

比如,认真备课、上课,遵守工作时间及其他工作规范等等。

二是从教育效果来讲,职业良心要求教师尽全力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否则就会受到职业良心的谴责。

2、“自觉工作”的要求是由教师的劳动特点决定的。

首先,教师的工作在一定意义上是没有边界和限度的。

比如教师不仅要完成校内的工作,还应当与家长、社区等方面建立教育联系。

怎样做才算践行了使命,我们无法有明确的界定。

又比如,“教”无止境。

除了基本工作之外,怎样才算完成了教师的任务,也完全由教师主观决定。

其次,教师的教学行为具有个体性和自由性。

教师的工作多数情况下都是无人监督的,“慎独”的美德在教师的工作中尤为重要。

3、“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教师对必须对教育对象的成长负责。

教师对学生的爱主要表现在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上。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不能把教师对儿童的爱仅仅理解为用慈祥的、关注的态度对待他们”。

这种态度当然是需要的。

但是对学生的爱,首先应当表现在教师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自己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上,在他们的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的成果。

浅谈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良心

浅谈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良心

浅谈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良心——“走进心灵,师爱无痕”观后感作为一名身处教育一线的教师,在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教师这一职业的与众不同,尤其作为班主任,我所面对的是正在成长的学生,所要做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育人,特殊的职业决定了我们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那么,如何做到讲究职业道德,凭职业良心教书育人呢?通过本次学习“走进心灵,师爱无痕”,感触颇深。

良心是一个最古老的道德范畴,教师的职业良心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重要范畴之一。

把自己的情感世界与教育的兴衰、学校的兴衰联系在一起,以校为家,把学生当儿女、兄弟姐妹。

教师只有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才能敬重自己的事业,并为之而自豪;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才可能以恭敬之心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对学生、对事业严肃认真、专心致志、兢兢业业、恪尽职守。

师爱是双向交流,动情效应。

学生得到教师的爱,也会激发出对教师的爱。

首先,学生会自觉尊重教师的行动,十分愿意接近教师,希望与教师合作。

“尊其师信其道”,教师的教育要求很容易被学生接受,教育的目标也正是在这种双向交流的过程中得以实现。

其次,爱心的双向交流更重要的效应还在于它能使教师的人格得到升华,激发出巨大的潜能从而使人变得完美。

教师,是一项琐碎、平凡的职业。

成果不容易看见,所以容易产生乏味的感觉。

可如果你热爱它,你会发现教育是神奇的。

她能使你迸发出无穷无尽的灵感,她可以带给你无限的成就感。

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情绪,耐心地和学生谈心,鼓励学生的优点,帮学生树立自信。

当别人下海经商住高楼别墅,你要耐得住清贫,告诉自己,如果都走了,谁来安贫乐道?谁告诉他们人生的道理与做人的真谛?就是我,我就是这些学生的良师益友,是他们的家长亲人,用我们的全身心投入这个职业,自然能够修养职业良心。

教师的职业良心是教师道德觉悟的综合表现,是教师道德的灵魂。

教育是一种以人来影响人、以人来培养人的事业。

教师欲把学生造就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当是这样的人。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职业道德的五个范畴

教师职业道德的五个范畴

教师职业道德的五个范畴一、教师良心良心,是人们在履行对他人和社会的义务的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是各种道德心理因素在个人意识中的统一。

教师良心,是教师个人在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的系列道德要求的自觉意识,是教师个人对学生和社会自觉履行其职责的道德责任感以及对自己教育行为进行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的能力,是多种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因素在教师个人意识中的有机统一。

教师良心是道德灵魂。

教师良心的社会基础:它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形成的;它是对教师道德关系的自觉反映;它是教师接受职业道德教育,自觉进行师德修养的产物。

教师的自我道德体验、自我道德教育是形成教师良心的基础。

教师良心对教师的行为选择起指导作用;教师良心对教师的行为过程起监控作用;教师良心对教师行为结果起评价作用。

二、教师公正为师者其必自身公正。

教师公正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教育制度、教育职业劳动目的制约,教师公正取决于教师对教育规律和每个学生的认识水平,教师公正的确立取决于教师觉悟的提高。

教师公正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保证教育任务的顺利完成,有利于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教师威信的形成,给学生的道德心灵以良好影响。

三、教师义务教师义务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社会向教师提出的在从事职业活动时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要求的总和;二是指教师在教育职业劳动中自觉意识到社会对教师提出的各种道德要求的合理性,把遵循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和要求,看作是个人的内在道德需要,是对社会、对教育事业应尽的使命和责任。

教师义务,是教师的一种职责、使命或任务,具有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约束力,因而也就存在着道德意识强制的因素。

教师义务根源于现实的社会主义教育劳动的内在关系,教师义务的内容,是由社会主义教师道德规范决定的。

来源于现实的教育劳动的内在关系之中,来源于社会教育事业的利益和社会分工的要求。

履行教师义务,有益于减少和协调教育工作中的“冲突情势”,保证教育劳动顺利进行;履行教师义务,可以使教师在教育劳动中自觉进行道德上的综合判断,选择正确的教育行为;履行教师义务,有益于教育劳动中自觉培养高尚的师德品质。

教师职业道德教案

教师职业道德教案

第一章一、职业:在社会生活中,为了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从事和对社会承担的具有一定社会责任义务(本质特征)的专门业务(外部特征)和工作。

教师:通过教育活动为社会服务,或为一定阶级培养合格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人才需要而为社会服务的人教师职业:按照一定社会需要及标准,以培养人为目的,促使人发展的职业教师职业劳动特点:1、长期性和复杂性:长期性:周期长、见效慢(a、学生成长过程;b、成长过程的不稳定性和反复性;c、劳动效果验证时间长)复杂性:任务(全面发展、教书育人)、对象(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手段(教材、设备、道德水平、知识能力、教法)、过程(传道、授业、解惑,复杂的脑力劳动,多元智力论)、结果(各行各业、教育过程终身化)2、延续性和艰苦性延续性:时间、空间艰苦性:复杂的脑力劳动,学者、科研者、教育者、管理者3、艺术性和创造性艺术性:课堂教学(语言、板书、提问、组织、设计、备课;吸引力、感染力、向心力、感召力、凝聚力)、德育(热爱学生、循循善诱)、创造性:因材施教、教育机智、素质教育4、主体性和示范性:主体性:主导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示范性:思想、品德、学识、情感、爱好、兴趣、言行等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并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向师性、模仿性、人的认识规律(有感性到理性,对学生的多方面影响)向师性:尊重崇敬老师、乐于接受教导,希望得到关注、关怀、鼓励、引导5、个体性和群体性:个体性:教师劳动的基本方式,备课、辅导、课堂、课外群体性:全面发展、教育合力教师劳动的社会意义:1、精神文明(直接):a、人类文化的传播者、人类的延续和发展(承前启后、人梯);b、开发人类智能,科学文化事业的进步发展;c、新一代成员思想道德素质提高;d、创造新知识、新技术2、物质文明(间接):生产的竞争、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3、引导个人成长发展二、道德:有一定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及内心信念维系,以区分善恶、荣辱、正邪等为内容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和实践活动的总称。

《教师职业道德(第一版)》教师职业道德中的重要范畴

《教师职业道德(第一版)》教师职业道德中的重要范畴

案例
教师应当修养自己的职业良心
凭良心做事是时下一句比较流行的话,说者往往或轻描淡写,或信誓旦旦,但 潜台词大都是表明“我”是一个有良心的人。在教育日趋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 的今天,教育应恪守教育的伦理精神,坚守教育崇善的精神家园。教育历来以善自 居,不仅教育系统很有必要提倡凭良心行事,而且教育者应当修养自己的职业良心, 成为教育活动中的“善的化身”。
广义上的教育爱其爱的主体多元,既包括教育者,也包括非教育者,对 象泛指整个教育事业。
狭义上的教育爱,其主体主要为教育者,是教育者“基于对职业的理解, 为实现职业理想和道德,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一种超越血缘关系的爱,它是 以受教育群体为对象,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执著 的敬业精神,富于人道的教育艺术和对自我职业行为充分肯定的价值取向”
首先,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在处理一些与学生利益息息相关的事务 时,如选举班干部,批改考卷,评定学习成绩,分配劳动任务,评定助学 金等活动中,发扬公正,抑制偏私,做到办事公道。
其次, 在教育活动中,为了鼓励先进,树立正气,鞭策后进,抑制歪 风,奖赏和处罚都是非常重要的。
(四) 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实现教育的实质公正,关键在于“因材施教”,即根据每个学生的天 赋,能力来进行教育,使其能够达到自己的最佳状态。作为一名教师,如 果说不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大致相同的学习条件,却可以在因材施教方面, 为实现真正的教育公正尽我们最大的努力。
其次,从教育良心的形成的内外机制看,师德教育是教育良心形成的外 因,师德修养是教育良心形成的内因。
教育良心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个体在教育活动和社会生活 中能否自觉地进行道德修养,不断 地自我锻炼、自我陶冶、自我教育 和自我改造,如此才能把外在的道 德律令转化为内在的道德自律,才 能形成有效而牢固的教育良心。

教学心得-教师职业道德之教师良心

教学心得-教师职业道德之教师良心

教师职业道德之教师良心一、“良心”的内涵“良心”是一个古老的伦理概念。

道德意义上的良心是一种道德心理现象,是指主体对自身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对于道德自我、道德活动进行评价与调控的心理机制。

从心理结构上说,良心有三种主要的构成成分,即认知、情感、意向。

(一)良心的特质1.良心的内隐性良心的内隐性是深藏于人心之中的,虽然平常并不外显,但涉及道德行为,尤其是涉及利益与义务冲突的行为时,良心就会内在的发生作用。

2.良心的神圣性神圣性的含义在此是指良心可以带来主体的神圣体验的意思。

实际上,神圣体验的真实源泉是主体在道德关系和道德生活中所获得的自由感和意义感,简单来说,就是一种人性“伟大”的感受。

3.良心的基本性良心是主体对于责任和义务的自觉意识和情感,但并不是所有的义务和责任都会成为良心所观照的范围。

良心往往是那些最基本、最起码的义务和责任的反应。

二、教师良心的内涵教师良心是教师个人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道德要求的自觉意识,是教师个人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自觉履行其职责的道德责任感以及对自己教育行为进行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的能力,是多种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因素在教师个人意识中的有机统一。

教师良心,是一个教育工作者道德觉悟的综合表现,是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教师职业道德意志、教师职业道德信念等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是教师的道德灵魂,是一个教师自觉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激励自己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内在道德因素。

其主要内涵包括:1.“恪尽职守”实际上就是一种工作责任和纪律的要求,反映教师与社会之间的道德关系;2.“自觉工作”的要求是教师的劳动特点决定的,反映教师与自身之间的道德关系;3.“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反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道德关系;4.“团结执教”也是教师良心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教师与同事之间的道德关系。

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教育良心

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教育良心

教师要有职业道德良心教师的职业道德良心是指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社会、学校、职业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和道德的自我评价能力。

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高度自觉意识和自觉履行教育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道德调控和评价的能力。

通过近期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和二十几年教师职业生涯的感悟,我认为:“教书”就要凭着一颗良心,凭着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忠诚教育事业的心,才能教好书、育好人。

我们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特别是在学生面前,如果想实施某种行为前,一定要根据道德要求,依据道德良心进行思忖,想一想自己的道德选择是否正确,想一想“我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我这样做符不符合教育方针要求?”“合不合教师的身份”,对符合职业道德要求的行为可以做,对不符合职业道德要求的一定不能做。

这样严肃的思考、认真的权衡和慎重的选择可以避免不道德行为的发生。

教师的一言一行不仅受到社会和他人的评价,而且还受到自己良心的评价。

只有用良心来评价自己的行为,才能反映出教师以按照一定的道德要求来支配自己的行动。

我们绝大多数教师在行为之后,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己行为的后果和影响进行道德评价:看到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符合教师道德要求,如果是产生不良后果和消极影响时,在心理上就会感到内疚、惭愧和悔恨,受到良心的责备。

这就会形成一种力量,促使教师自觉地纠正自己的错误,改变自己的行为。

因此,我们可以把良心比喻为“道德的卫士”。

当道德良心受到挑战时,意志力是最关键的因素。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压抑自己良心的声音,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如果你养成一种对某件事情毫不在乎的习惯,那你很快就会对任何事情也都满不在乎”。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每个教师都会犯类似的错误,但只要我们教师事后反省反思、听取自己良心的声音,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道德调控,就会自觉履行各种教育职责的使命感、责任感。

教师的职业良心要求我们教师克尽职守、自觉工作、爱护学生、团结执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的教育良心与教师职业道德在教育界常常听到的一句话“做教师是一个良心活”。

教育良心是教师高层次道德的表现,是教师职业道德自律性的体现。

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能否顺利实施和整个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教育良心的核心是教师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自觉履行教育职责的道德责任感,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价值得以实现的根本。

它对规范教师职业行为起着指导、控制和监督及评价的作用。

没有教育良心,教师道德的行为规范功能很难发挥,因此,必须重视培养和增强教师教育良心。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培养和造就优秀的教师队伍,历来为我们党和政府所重视。

江泽民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教育的整个过程是育人的过程,教师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教书育人。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全面地贯穿于学生整个受教育过程的始终,而且影响学生的一生。

因此,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能否顺利实施,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从一定意义上说,关心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关心国家与民族的未来。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职业所应遵循的与该职业有关的道德规范的总和。

它具体包括对所从事职业的情感和责任心、对职业规范的认同遵守等。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对我国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作了明确的规定:“爱岗敬业、诚实信用、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各行各业具体的职业道德是这一总体要求的具体化。

教师的职业劳动是传播、创造人类文化、文明和先进思想,职业特点是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

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关系到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影响到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且对整个社会具有示范作用和推动社会风气的好转以及公民道德建设的作用。

这是由于教师所处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那么,怎样才能使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得以实现呢?我认为教育良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价值得以实现的根本。

教育良心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道德要求的自觉意识,是个人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自觉履行教育职责的道德责任感,也是对自我教育行为进行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的能力,也称为教师职业良心。

教育良心是教师高层次道德的表现,是教师职业道德自律性的体现。

在教育劳动中,教育良心首先表现为教师自己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事业有一种高度自觉的道德责任感,对自己应当履行的道德职责,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把对他人和教育事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上升为对自己本身应尽的义务责任。

这种高度的、自觉的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是个人的职业道德意识的深刻表现,也就是个人的“职业良心”。

其次,表现为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自觉的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

同时,教育良心又可表现为一种感性情绪体验:教师在感到自己的行为违背了自己的“良知”时,就会有“良心责备”的情感,从而促进自己调整自己的行为。

教育良心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质的综合表现,是教师的道德灵魂。

加里宁指出:“为了真正地进行教育,不仅要很好地熟悉自己的业务,而且要有纯洁的灵魂。

乌申斯基把‘灵魂’这两个字理解为教育者的精神面貌,教育者的道德,或者名之为良心。

”它在教师职业道德价值的实现过程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1.有利于塑造教师良好的职业形象。

教师劳动的好坏,从内在动力来说主要是靠教师自我评价,这种自我评价的准则就是靠教师的职业良心。

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学生的热爱,体现在教育、教学工作上,不是靠领导检查和计算工作量能解决了的,更多的是靠教师的职业良心,教师劳动虽然可以在数量上、实物形态上、指标上作出有形的考核,但是,每堂课知识传授的程度,备课的深度、广度,批改作业的认真程度,对每个学生全面耐心的关怀程度,为学生排忧解难的态度等,这一系列大量工作,主要是教师职业良心支配的“良心活”。

任何一位高明的领导都很难定出教师劳动在一个实践、空间之内的质量、数量界限。

我们不否认检查、定工作量等办法的作用,但是,在教师工作中有些重要的、大量的超额劳动是没有明文规定,不是靠领导监督的。

它是在教师职业良心支配下,自觉自愿去做的。

如备课、批改作业到深夜;长年累月地、不分节假日地家访和帮助后进学生;护送学生回家,带领学生勤工俭学,社会实践等等平凡而艰苦的超额劳动,是无法计算的。

这些却是靠教师职业良心的作用,而不是任何别的东西可以取代的。

只有当教师把对工作的负责、对学生的尊重、关爱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表现在教学以及与学生的交往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有深切的体会,老师才能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自身的良好形象。

2.有利于建立起师生相互信任、理解的教育渠道。

在学校中,师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难以形成融洽和谐师生关系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师缺乏应有的职业良心,教育态度、教育方法没人情味,职业道德冷漠,对学生无兴趣,缺乏同情、理解、爱护和应有的尊重。

有的教师只管教书,不履行育人的神圣使命;有的老师教育方式呆板、生硬,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甚至采用各种体罚和讽刺挖苦的“心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伤害与个性的压抑和扭曲等极为严重的后果,在老师和学生之间造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在觉得老师理解他们、信任他们、关心他们,他们也理解老师、尊敬老师、信任老师的时候,才可能敞开心灵的大门,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听取老师的见解,把老师所倡导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接受下来,并转化为自己成长、发展需要的内在信念和意志,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

学生的自尊、自信是靠他人的尊重来维持的,特别是老师。

老师过于严厉、粗暴的批评与训斥,不负责任的冷嘲热讽,首先摧毁的是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一个涉世不深、对人生与社会缺少深刻理解和认识的青年学生,一旦丧失了做人的尊严和自信,对他们自己以及社会意味着什么,每一个有职业良心的教师应该是清楚的。

3.有利于教师建功立业。

教师工作是十分辛苦的,工资福利待遇相对比较低,尤其是一些中青年教师,家庭生活负担很重。

但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却心甘情愿地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的职业良心日臻完善,愈来愈充实,并激励着教师进一步达到心灵的净化和道德品质的升华。

这种职业良心使他们在道德行为的选择上,先为学生,后为自己。

有多少人家的子女在教师的辛勤培养下成了专门人才,其主导因素是人民教师在无私的良心支配下,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一心扑在培养学生的工作上的结果。

无数事实证明,教师的教育良心,是教师为人民教育事业建功立业的重要精神支柱。

我国长期以来,在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上,宏观性地强调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境界多,起码的行为规范强调得少,扎扎实实的行为训练更缺乏,使得一些教师不知道如何规范教师职业道德,并具体地转化为身体力行的职业道德实践。

因此,社会应努力设法营造有利于教师职业良心形成的环境条件。

因为良心是人类在精神上的自律。

社会应当使自己的成员在内心确信:德行是获得自身正当利益的最佳途径,即使社会暂时还存有许多缺憾,德行也是人安身立命所不可缺少的;合乎良心的行为,不仅是人性的要求,同时也是可以给自己带来心灵安宁和精神充实幸福的行为。

教师的教育良心,是一个教师自觉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激励自己搞好教育和教学工作质量的最重要的内在道德因素,它在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第一,在教师选择教育行为之前,教育良心起着指导作用。

每一个教师在选择自己的教育行为时,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某种动机,考虑这一行为的目的和后果。

教育良心能指导教师为学生或教育利益着想,对教育行为进行思考和权衡,选择合乎教师道德要求的行为。

一个已经确立教育良心的教师,常常会自觉地为行为对象着想、思忖:“这样对他是不是真有好处?”“这样做学生会受得了吗?”“要是我处在这个位置上呢?”等等,进行道德选择和心理平衡,从而否定不合乎教师道德要求的动机和行为,选择正确的动机和行为。

第二,在教师的教育行为进行中,教育良心起着自我控制和监督作用。

在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教育良心对教师自己的行为,能及时处处进行道德上的自觉督促。

当教师发现自己的行为在实践中符合教师道德的要求,便予以激励和强化,对不符合教师道德的行为,能自我进行纠正。

由于教育劳动的一系列重要特点,对教师工作进行外部监督的力量常常是微小的,教育良心的自我监督作用显得更为重要。

当教师发现进行中的行为失当、有差错时,教育良心发出无声的命令,要求教师立即纠正自己的教育行为的方式或方向,以确保学生和教育事业的利益。

第三,在教师的教育行为结束后,教育良心对教育行为起着自我评价作用。

教育良心,使教师自己的“道德审检院”,当一个教师看到自己的教育行为合乎教师道德要求,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有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益于教育事业的利益时,会在道德心理上得到一种自我满足和快慰,从而,对自我道德的肯定。

当看到自己的教育行为违背了教师道德要求,损害了学生和教育事业的利益,就会在自我道德心理上,产生内疚、惭愧和悔恨,进行道德上的自我谴责,促使自己改正自己的行为。

总之,教师的一切道德规范要真正转化为教师的行为和品质,最关键的就是要培育出教师对践履职业道德的自觉精神,即“教育良心”,它几乎是教师职业道德完善的最强大的内部动力。

所以,必须重视培养和增强教师教育良心。

那么,培养和重视教师教育良心应该从那几个方面着手呢?首先,要具有对教育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

如果没有教师对教育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教育良心的作用就无从谈起。

如面对一个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具有高度负责精神的老师,就会主动地去帮助这个学生,给他补课、答疑等。

这样做,教师的良心上就会得到安慰,否则,就会受到良心上的谴责,感到内疚。

面对一个不负责任的教师来说,他会认为课上完了,就等于完成了任务,至于学生会不会,那是学生自己的事,与己无关。

对于这样一位教师来说,也就无所谓良心上的安慰或谴责。

因此,有无责任心,有无对教育工作者高度负责的精神,是培养和增强教师职业良心的前提。

其次,提高教师的道德觉悟。

教育良心,必须以教师职业道德的自觉自律为基础。

从个体的角度看,教育良心是一种“道德自律”行为,而且,这种自律是以道德自觉为前提的。

一个对教师职业充满敬意和热爱之情的人,同时具有献身教育的价值观,教书育人、一身礼教的社会使命感,才能把职业道德修养看成是自身的需要,以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等道德规范约束自己,并严格规范自身言行,提高履行职业义务的自觉性、习惯性,使自身素质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有些教师对学生冷漠、对工作不负责任、敷衍了事,恰恰是当前我国经济转型期,社会利益矛盾较为突出、道德行为失范等消极影响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