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现代启示
三国演义道理20字

三国演义道理20字
摘要:
1.三国演义简介
2.三国演义中的道理
3.分析三国演义中的道理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正文: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
该书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
除了精彩的情节,三国演义中还蕴含了许多深刻的道理。
三国演义中的道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忠诚、智慧、勇敢、仁爱、义气等。
在小说中,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都充分体现了这些道理。
如刘备的仁爱之心、诸葛亮的智慧、关羽的忠诚、张飞的勇猛等。
这些人物在三国时期的乱世中,为了实现各自的理想,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他们的品质和行为,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分析三国演义中的道理对现实生活的启示,我们可以发现,忠诚、智慧、勇敢等品质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很高的价值。
例如,在职场中,忠诚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能够得到领导和同事的信任;在生活中,智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实现自己的目标;在人际交往中,勇敢和仁爱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赢得他人的尊重。
总之,《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不仅以精彩的情节吸引了无数读者,更通过其中蕴含的道理,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读三国演义书心得体会(精选5篇)

读三国演义书心得体会(精选5篇)读三国演义书心得体会【篇1】三国演义是一部出名的历史小说,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该书的背景是东汉末年,从宦官乱政、黄巾起义开始,描写在乱世中曹操、刘备、孙坚父子怎样运用人才争夺天下的故事。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三国演义让一个个英雄人物形象的在我心中出现。
勇武过人的吕布、霸气十足的孙策、忠心护主的曹洪、老当益壮的黄忠。
想象典韦拼死守寨门的悲壮、赵云血战长板桥的惨烈、周瑜纵火烧赤壁的快意、孔明病死五丈原的无奈……三国是英雄辈出的年代,我对以下几个重要人物说点感想:曹操。
自小就崇拜曹操,也许是他太有军事才能,也许他太有人格魅力,(也许在游戏中他总是超级全能角色太好用。
)曹操为统一乱世做出巨大的贡献,更通过屯田制度解决了大部分老百姓的温饱问题。
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白手起家,讨董卓、攻陶谦、伐吕布、征张绣、击刘备、战袁术、抗袁绍,更把汉献帝从西凉铁军中解救出来,统一了大半个中国。
曹操有不少缺点,他因为好女色害死了猛将典韦和长子爱侄,他因为报父仇屠杀了许多无辜的徐州百姓。
但是曹操毕竟是那么悲天悯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是乱世的写照,他有着结束乱世的决心,有着天下太平的憧憬,这就足够了。
曹操善用权谋,深得人心,挟持天子以号天下,他的气质成就了他的霸业。
刘备。
演义中的刘备仁慈的太过了,十足一个伪君子。
我一想到刘备,就想到关于他的两句名言,“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刘备是我讨厌的角色之一,但不得不佩服他的韧劲。
他能有关张这样的兄弟,他能有屡败屡战的勇气,多次寄人篱下,却从未放弃过争霸天下的决心。
他的眼泪威力不可谓不大,”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
“。
刘备虽然波折丛丛,但还是在取得西川,成功建立自己的政权。
不得不说,刘备是一个让男人也敬爱的男人,以仁义之名行权术之实,多少贤人才士为他死心踏地,助其成就霸业,不由人不为之赞叹。
孙权。
孙坚孙策为他打下了江山,他受兄长遗命保家业,压力不可谓不大。
《三国》读后感15篇

《三国》读后感15篇《三国》读后感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书籍典藏更是举不胜举。
我喜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诸子百家”,常阅豪放如山、柔情似水的“唐诗宋词”,尤其对情节生动、底蕴深度的“四大名著”爱不释手,一本《三国演义》总能让我回到那战火纷飞、群雄逐鹿的乱世战场。
《三国演义》塑造了一位位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
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忠勇双全的关羽,“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他们都为自己的梦想而浴血奋战,他们在魏、蜀、吴三国争霸中上演着你死我活,可歌可泣的故事。
头戴纶巾的诸葛亮轻摇扇在隆中为刘备“三分刘下”;“草船借箭”气周瑜;一袋锦囊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借东风、苦肉计、赤壁一把大火,烧的魏国丢盔弃甲,烧出蜀国半壁江山。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即便是挥泪斩马谡,也难免救不了蜀国,最终节节败退,那个扶不起的阿斗更让诸葛亮一生才华付之东流,英雄末路,让人无限伤感!红脸的关羽,手捋长鬓,跨赤兔,举长刀,“过五关,斩六将”只为桃园那忠肝义胆的一拜,顶天立地男子汉!华容道上艰难抉择,放“曹”归“魏”,只为那英雄相惜的知遇之恩。
“放”不忠,“捉”不义,始终而取义,有情有义大丈夫!然而,自古英雄气短,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遭吕蒙捉杀,身首异处,令人惋惜!“破黄巾,灭袁绍,平袁术,诛吕布,败张鲁,收刘表,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一切无不表现出曹操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腕。
在这个旌旗猎猎的乱世,战争谁对谁错,又有谁都说的明白!他用诗歌与战火抒发自己革新政治、统一中华的报复,让人民不再遭受战争的疾苦。
然而一代枭雄也难料身后世事,“三国归晋”,只留下“人生朝露”的仰天长叹!品味《三国演义》,在那个“天下大势,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的年代里,一个又一个的英雄站起,一个又一个的英雄倒下,只留下远去的背影让我们思考,让我们追念。
《三国》读后感2《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罗贯中根据有关史话和民间流传故事与自己的想象经过高度熔炬后创作而成的。
《三国演义》读后感启示800字(5篇)读友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启示800字(5篇)《三国演义》读后感启示800字篇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泪。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三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首诗是《三国演义》义片中的首词。
《三国演义》这本名著,讲述的是蜀、吴、魏三国之间的兴衰史。
从刘、关、张三兄弟桃园三结义一直到司马炎统一了三国共经历了五个时期,分别是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割据,三分天下,晋一统天下。
在《三国演义》中,令我最佩服、欣赏的是曹操。
他一位富有极高的军事才能的人,他在几年的南征北战中,占领的长江以北地区,是三位君王中土地最广的一位,就连部分少数民族都是愿意臣服于他的。
所以,可以认为他是三位君王中最有才干的,因为有他,魏国才能有那么强大,也是他奠定了晋国一统天下的基础。
他没有辱没世人对他“枭雄“的称呼。
曹操真正强大的原因之一,我觉得是因为他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
他并不是按照封建制度进行选拔人才的,他选拔人才是不在乎他是否贫富贵贱,他只看你有没有才能,甚至能够不计前嫌。
就那那个陈彬说吧,他一开始为袁绍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
后来袁绍被曹操击败后,陈彬归降,曹操对陈彬说:“你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我的祖宗三代?”陈彬听后,连忙谢罪,曹操非但没有给他处罚,反而照用了他。
就是因为这样,曹操手底下才猛将如云,出谋划策的文人众多。
但是凡是人,就会有缺点,曹操的缺点就是会骄傲,俗话说的好,骄兵必败。
曹操就是因为在赤壁之战前,屡战屡胜,内心骄傲无比,才会中了周瑜与黄盖的骨肉计,导致了整个赤壁之战的失败。
但是他却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笑了笑,说道:“北方仍由我占据着。
”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经得起挫折、内心宽广、拥有豁达的胸襟的人。
令我最喜爱的文人是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览群书,足智多谋,最重要的是,他一心一意,鞠躬尽瘁的为蜀汉。
他草船借剑、三气周瑜、空城计、锦囊杀魏延等计谋,都是常人都意想不到的,他没有辜负“卧龙”这一称号。
读完《三国演义》之后,你就会发现里面的人物形象多种多样,令人大饱眼福,张飞、关羽……个个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课外读物《三国演义》读书心得感想10篇

课外读物《三国演义》读书心得感想10篇课外读物《三国演义》读书心得感想(篇1)“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耳边仿佛又传来了这句富有哲理的话,使我再一次想起了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
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其实在我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是有一些吃不消的,我无法理解书中的场景,语言所富含的意义,越往后就越进入角色,最后就完全沉醉在里面了。
书中的人物就仿佛在我的面前,诉说着他的喜悦,他的无奈,他的愤怒。
在书中,我非常敬佩大英雄刘备,关羽,张飞,赵云,他们骁勇善战,又那么仁义。
而我最喜爱的,是聪明机智,凝眸知地理,仰面识天文的卧龙先生诸葛亮,他的心中仿佛就装着军队,装着阵法,三气周瑜,七擒孟获,围魏救赵,骂死王朗,火烧赤壁,遗计斩魏延。
他一次次的令读者感叹,其中,使我最感兴趣的是,三气周瑜,他的计谋使人忍俊不禁,他吩咐赵云守住城,待周瑜来到时,又令人去攻周瑜的寨子,他们的口号是:“活捉周瑜。
”周瑜气得箭疮复发,跌下马来,被人抬了回去。
到半路上,又看到诸葛亮在山腰上弹琴,弹得正是周瑜的曲子《长河颂》周瑜是个小心眼的人,平生最嫉妒诸葛亮,于是就要和他一决雌雄,让军士们向上冲,还没上去,诸葛亮安排的蜀军,就出来了,吴军寡不敌众,直接就愣住了,周瑜于是又气晕了过去。
最后就去世了,生前最后一句话是:“既生瑜,何生亮!”看到这里,我不禁觉得,周瑜太小心眼了吧,嫉贤妒能。
可诸葛亮却说:“周瑜不是嫉贤妒能,他是恨诸葛亮这样的才干为什么不能为吴国所用,否则也不会让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去劝说诸葛亮降吴。
在书中,我最快乐的就是看到敌人中了卧龙先生的计策,或者被蜀国大将打败,最痛苦的就是看到大英雄们一个一个的死去。
关羽,张飞,赵云,刘备,诸葛亮。
特别是看到诸葛亮与世长辞的时候,我的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卧龙先生自从刘备去世后,为了报知遇之恩和托孤之重,一直兢兢业业,扶持幼主。
可是,天妒英才,他还是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去世了。
那一天,一颗很大的星星从天空中坠了下来,他尽管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是想着国家,他把平生所有的结晶留给了姜维,还令人做了他的木雕,给那些大将军们留下了许多锦囊妙计,他把他的一切都献给了国家,可歌可泣。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23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23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这个寒假,怀着对悠悠历史的向往,我翻开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主要讲述公元三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读完这本书,我被曹操这个人物形象深深地吸引了。
大家一定觉得很奇怪吧!曹操诡计多端、多疑,历史多以“奸雄”而论之,为何我不爱“英雄”而独爱“奸雄”呢?“奸雄”顾名思义奸而雄者。
曹操最被大家所诟病的无非两点:一是误杀吕伯奢一家后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二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以敝之拙见:第一点可从史书找反驳,第二点曹操之所以那么做是时事所迫,不得已而为之。
而且在董卓进京后群雄都无动于衷,只有曹操挺身而出,难道这不是英雄所为吗?曹操为人诚实、亲民、从不阳奉阴违,这样的人在现代也是值得尊敬和学习的。
看到曹操的这些品质,联想到生活中,我们还好意思说他“奸”吗?马路上老人摔倒了,围拥而观、拍视频、发朋友圈已成常态,扶与不扶早已不是重点,甚至连报警都不愿动动手指。
如果我们都能像曹操一样挺身而出,那么社会的负面新闻会少之又少。
工作中领导提出一个并不完善的方案,拍马屁、阿谀奉承声声不断。
如果我们能像曹操一样直言进谏,那么公司的业绩会是蒸蒸日上。
说到我自己,每次都是能言善辩,却总是不屑于去实践,结果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啊!读懂了曹操,就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争做一个现代“英雄”。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我们正值治世,让我们做能臣吧!《三国演义》读后感篇2寒假我品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一书,让我受益匪浅。
它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
三国演义的五年级读后感10篇

三国演义的五年级读后感10篇《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三国演义的读后感,仅供大家参考!读《三国演义》有感程兆裕我把《三国演义》反反复复看了三、四遍了,深深地迷上了这本书,我早上看,晚上看。
在这本书中,我认识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英勇的赵云、重情义的关羽、粗暴的张飞、百发百中的黄忠、白马银枪的马超、爱哭的刘备、奸诈的曹操、机智的周瑜、忠心耿耿的司马懿。
每当我看完后,都要舞一下青龙偃月刀。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三国演义》读后感[200]三国演义很精彩,所以我才买来读。
三国演义里的吕布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就这样才被曹操所杀,吕布虽然厉害,但是不聪明,所以才被杀掉。
但赵云和吕布很不一样,吕布见谁投谁,赵云就算被杀也不投降。
关羽和赵云也一样从不投降,他俩都保护蜀国。
蜀国的孔明也很忠实,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伐魏,最后客死魏国。
几千年前的一代英雄已经消失了。
三国时的英雄大都对主公很忠实,长大我也要当个忠实的人。
在三国里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曹操,曹操福大命大造化大,而且曹操很聪明,他儿子曹丕还当上了皇上,所以我才喜欢曹操。
《三国演义》读后感[300]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母亲就告诉我一句话:“老不看三国,少不读西游。
”当时由于年少无知涉世未深,对这句话理解的还不够深刻,体味不出母亲因何这样嘱咐我。
如今我读大学了。
尽管对母亲叮嘱我的老不看三国,少不读西游还不能完全细心领会,然而处于年少的好奇心里越是不让我看的越发引起我想看的欲念。
正如现代社会每个父母均在叮嘱自己的孩子不要早恋,要好好学习,等待长大了再谈恋爱也不迟一样,哪个孩子能听母亲的话呢?其实,我暂且不论母亲因何说老不看三国,少不读西游源于何因。
随着我的年龄一天一天的长大,我逐渐发觉做一个现代人一生必读的四本书。
第一本书是三国演义,因为它教会了我一个字——谋。
第二本书是西游记,因为它教会了我一个字——斗。
第三本书是红楼梦,因为它也教会了我一个字——情。
三国演义读后感50字简短(精选10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50字简短我读了《三国演义》后,深深沉醉其中。
通过小说,我了解了三国时期许多历史人物的故事,如曹操、刘备、孙权等,感觉他们的奋斗故事非常感人、充满悬疑和睿智。
他们的智谋和战略思考使我受益匪浅,更让我理解到历史的重要性和变迁。
因此,我非常感谢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创作出了这样一部融历史、文学、哲学于一身的经典之作。
除此之外,我还意识到一个人强大的领导能力、贤才任用和忠诚信义是一个团队成功的关键。
在小说中,刘备的仁爱精神和孔明的儒者大智让我非常受益。
他们与张飞、关羽等强者的相互配合和团队合作让我感受到了团结和信任的重要性。
总之,《三国演义》作为一本历史小说,不仅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精彩,也给读者们对于现实的思考和启迪。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部经典著作,从中汲取到对于个人和团队生活的启示。
三国演义读后感50字简短作为一部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历史为背景,讲述了三国鼎立的故事。
作者以雄奇险峻的形式表现了各种军事斗争及政治争夺,描写了壮阔的历史画卷。
读后让我深刻感受到智慧和勇气对于成功的重要性,书中的人物塑造鲜明,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处世哲学令人感叹。
此书可以启迪我们无论在哪个时代,都需要具备的三种品质:勇气、智慧和团结精神。
它深刻反映了历史变革时期的大规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思想道德、心理活动和作风。
这是一本值得珍藏的经典书籍,值得每一个人去读一读。
三国演义读后感50字简短《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经典之一,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以及众多英雄人物的生死轨迹。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我深深感受到,英雄人物的血雨腥风中透露着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这本书的重要性不在于它的名气,而在于它记录下了一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
这是属于中国文化的一部巨著。
而阅读这本书,则可以让人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底蕴和深厚。
这是全人类文化瑰宝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我的思考则在于,如何将这些古典文学传承好,让更多人了解、体验、感受?也许可以将故事改编成有趣的漫画,或者制作成精美的电影,以此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的眼球,从而更好地传承这些精神财富。
三国演义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三国演义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影响:
1历史教育:《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展示了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
这为历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2文学教育:《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语言优美、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
通过阅读《三国演义》,学生可以提高文学素养,增强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3道德教育:《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传递了许多道德观念,如忠诚、勇敢、智慧、仁爱等。
这些道德观念对现代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4团队合作教育:《三国演义》中的许多故事情节都涉及到团队合作和领导力的问题。
例如,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的群英荟萃,共同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展示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这些故事情节可以作为团队合作教育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技巧。
5跨学科教育:《三国演义》涉及到历史、文学、哲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通过阅读《三国演义》,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学科的知识,提高跨学科学习的能力。
传统与现代之境三国演义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传统与现代之境三国演义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三国演义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不仅仅是一部古代历史小说,更是一部富含智慧和哲理的巨作。
尽管它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英雄时代,但其中蕴含的道德观念、智慧战略以及社会现象在当代社会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文将从传统与现代的角度出发,探讨《三国演义》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一、传统中的仁义道德观念《三国演义》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仁义道德。
以刘备、关羽和张飞为代表的主要人物,无论面对哪种困境,始终坚守仁义道德,以身作则,并以此作为合纵连横、壮大势力的关键。
这种传统中所强调的仁义道德观念与当代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企业管理以及政治治理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当代社会,人们常常面临着道德风险与诱惑。
然而,《三国演义》中的仁义道德观念给予我们指引,在乱世之中仍能始终保持底线和原则。
只有坚守仁义道德,才能在各个领域中创造出和谐、稳定并具有生机的社会环境。
二、现代社会中的智慧战略除了仁义道德观念外,《三国演义》中充满了智谋和战略。
曹操、刘备、孙权以及他们麾下的谋士们都是智慧的代表。
他们运用智谋和计策,掌握主动权并获得胜利。
这种智慧战略对于当代社会的企业管理、市场竞争以及政治决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智慧战略成为了组织和个人竞争的一项重要能力。
通过深入研究《三国演义》中的智慧战略,我们可以借鉴这些智慧并加以应用,提升个人和组织的智慧能力,取得更好的发展和成就。
三、传统与现代的社会现象比较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在这些差异背后却蕴含着共通之处。
《三国演义》中的社会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与当代社会相对应。
首先,权力斗争是传统与现代社会共有的社会现象。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与刘备、孙权之间的权力竞争是主要的纵横对抗。
同样,当代社会中,政治、商业及组织层面的权力斗争仍然存在。
其次,贪婪与利益的冲突也是传统与现代共通的社会现象。
《三国演义》中的许多故事都以贪婪和利益的争夺为背景,如董卓之乱、吕布投降等。
罗贯中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本(2篇)

罗贯中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本九岁生日的时候妈妈送我一套半白话版的四大名着。
我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读完了四大名着中的《三国演义》。
作者罗贯中妙笔生花以《三国志》为基础,记载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刻画了两百个多鲜活的人物形象。
当我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思想在字里行间穿梭,,像身临其境一样用心去触摸那段历史。
这里既有鼓角铮鸣,硝烟弥漫的战场,也有文武群臣争权夺利,有时候引人入胜的情节让人忘却了这是在述说历史,而好像是一个慈祥的老人在讲述着一个个或是美丽动听、或是激动人心的故事,深深地沉浸于故事情节,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觉、也忘记了这是历史。
三国演义里面刻画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刘备的善良仁厚,急性子暴脾气的张飞、英勇善战的赵云、还有那个被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
最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是深谋远虑,扭转乾坤,呼风唤雨、神机妙算、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啦!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借东风赤壁之战七擒孟获……一个连一个的故事让我有点热血沸腾,好像自己随着战鼓加入了他们的战争中,我自己问自己,如果我要在三国时代我会是谁?孙尚香?小乔?貂蝉……哈哈,这是一种猜测而已,生活在这个现代文明的年代里人们不可能回古代的啦!读完《三国演义》,有趣的故事情节,回味无穷的历史典故深深打动了我。
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随时都在脑海浮现。
有人说:“每一本书,都象一盏奇特的灯,不过它照的不是黑夜,而是求知者的心灵。
”我感觉《三国演义》也是一盏灯,一盏明亮而永不熄灭的宝莲灯,不仅照亮了我的心灵,还激发着我的斗志。
《三国演义》你是我心中永不熄灭的长明灯。
罗贯中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本(2)《三国演义》是一部经典的历史小说,书中以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的故事情节展现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代。
这部小说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权力斗争的残酷性,使读者对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的读后感。
《三国演义》中塑造了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刘备、关羽和张飞。
《三国演义》读后感(通用1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通用15篇)《三国演义》读后感1《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这是罗贯中的'毕生心血,里面有不少教育意义。
曹操这个人物带给我的启示。
曹操一生都属于十分大胆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诈的。
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最后明知错了,还要继续杀了吕伯奢,其无情无义至此,陈宫便离他而去,曹操后来说的那句话耐人寻味:“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与曹操截然相反的一个人物就是刘备了,他以仁义当先,他热爱百姓。
刘备在落难时,还带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个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的爱戴。
但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个吕韦,祭奠时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独哭吕韦。
徐庶被曹操“拐骗”到那边,在送别时,刘备哭着送别,还要砍掉挡在前面的竹林,后来徐庶才又回来推荐了诸葛亮。
刘备三顾茅庐更是成为聘用人才的典范。
其实有时伯乐比人才更重要,如果没有伯乐,一个人有再大的能力也空有力而心不足,而曹操与刘备让许多人的能力得以施展。
只有遇到一个合适的伯乐,才能让自己的道路好走一些,愿每一个人都能遇到懂自己的伯乐。
《三国演义》读后感2《三国演义》是以三国时期的史实与民间传说为依据,编写出来的优秀历史小说,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
在其中也有许多手法,生动形象的描写出了人物形象。
如“刘关张桃园结义”,运用外貌描写,写出了刘关张三人的相貌,突出人物性格。
为了更加激进情节,又运用了动作手法,如“刘关张大战吕布”,一步步写出它们的每招每式,让情节更加激烈,更加引起读者兴趣。
在人物描写中更有心理描写,如“曹操煮酒论英雄”,写出了曹操与刘备的心理活动,烘托的刘备的英明和曹操的雄心。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语言描写,写人物交流,以达到突出效果。
如“刘玄德三顾茅庐”写了刘备与徐庶的对话,突出了诸葛亮的智慧与刘备的感激不尽。
写到这里,就让我突然想到“走麦城关羽遇难”,应用了大量的动作描写,写了关羽奔赴成都向刘备求救,打算夺回荆州,写出关羽的性格——侠肝义胆。
《三国演义》给我的启示作文10篇

《三国演义》给我的启示作文《三国演义》给我的启示作文10篇《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中我最爱看的一本,它不但内容精彩刺激,更包含了许多为人处世之道,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_三国演义给我的启示作文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两年前妈妈送给我一本书,封面上,一排排气势恢弘的大船正被熊熊大火包围、吞噬,天边被烈火映红,无畏的士兵正在奋勇厮杀。
我被这生动壮观的画面吸引,兴致勃勃地翻阅起来,它就是为人传诵的经典《三国演义》。
从此,这部经典走进了我的生活,令我爱不释手。
它陪伴着我成长,我也成了十足的三国迷。
看到蜀国被敌军围困,险象环生时,我替他们捏了把汗;读到诸葛亮镇定指挥、巧妙突围、化险为夷时,我一下子松了一口气;读到“关云长温酒斩华雄”时,我不由地对关羽的骁勇善战啧啧赞叹;读到曹操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时,我感到了他的豪情壮志……书中每一个场景都让我心驰神往,令我的激情像滔滔黄河水一般汹涌澎湃。
多少次在梦中,我也悠悠然回到三国鼎立的时代,和英雄们相聚。
梦中的我有刘备的谦虚礼让、有张飞的勇敢无畏、有关云长的赤胆忠心,还有老黄忠的侠义情怀。
哦,我不就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吗?梦醒时分,床头的《三国演义》依然静静地立在那里,仿佛在召唤我为新的一天而奋战!情牵三国,梦萦三国,沉醉于风云变幻、沧海横流、英雄叱咤的三国时代,中华经典书籍的魅力令我深深折服!三国演义是一部横跨近一个世纪的小说,它是一篇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出场约四百多个人物,作者罗贯中淋漓尽致的描绘出了他们的人物特点,还细致的描绘了魏、蜀、吴之间复杂的军事斗争。
描绘出了有胆有识的曹操,忠贞不渝的`关羽张飞、忠义双全的刘备等数百个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
这本书主要写了东汉末年,曹操将董卓除去后又挟天子以令诸侯,建立了三国中国力最强盛的魏。
刘备、关羽、张飞,都是以平民出身,但无论怎样,他们凭借着虚心求教结下了诸葛亮,也建立起了一个群英荟萃的蜀国。
读后感三国演义读后感(最新)

读后感三国演义读后感(最新)《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罗贯中所著,以其宏大的历史背景、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无数读者。
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历史演义,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和人生智慧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三国演义》的阅读,我不仅对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更从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和教训。
一、历史的厚重与艺术的升华《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至三国归晋的历史为背景,通过对曹操、刘备、孙权三大势力之间的斗争进行细致描绘,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罗贯中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加工和再创作,使得这部小说既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充满了艺术的魅力。
小说开篇便以“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点明了历史的循环往复,奠定了全书的基调。
通过对黄巾起义、董卓之乱、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描绘,罗贯中不仅再现了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更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二、人物形象的深刻剖析《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无论是智勇双全的诸葛亮,还是雄才大略的曹操,亦或是仁义为本的刘备,每一个人物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魅力。
1. 诸葛亮的智慧与忠诚诸葛亮无疑是《三国演义》中最具光彩的人物之一。
他的智慧不仅体现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事才能上,更体现在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上。
从“隆中对”到“六出祁山”,诸葛亮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干,为蜀汉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更是成为了后世无数仁人志士的楷模。
2. 曹操的雄才与权谋曹操是《三国演义》中另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
他的雄才大略和权谋手段,使得他在乱世中脱颖而出,成为一方霸主。
曹操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名言,既体现了他冷酷无情的性格,也揭示了他对权力的极度渴望。
然而,曹操并非完全无情,他对人才的重视和对部下的关怀,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领袖的气度。
《三国演义》读后感(通用1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通用15篇)《三国演义》读后感1《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在民间传说和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运用了陈寿所著的《三国志》等正史材料,罗贯中结合自己丰富的社会阅历写成的小说。
小说描写了公元三世纪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展示了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
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
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
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诸葛亮。
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
读了《三国演义》我变得更加诚信。
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个缺点多的不胜枚举的人吧!所以,让我们打开诚信的大门,用我们的诚信去面对人生吧!《三国演义》读后感2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它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我被故事里的情节深深吸引住了,看得爱不释手。
《三国演义》第三回写的是:因徐庶帮刘备打了胜仗,曹操的谋士设法将徐庶骗走。
临行前,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孔明。
于是,刘畚打点行李,便与关羽和张飞一起来到了隆中卧龙岗。
第一次,孔明的小童回答:孔明出去了,不知何时才回来。
听完,刘畚觉得惆怅不已。
几天后,刘畚又去拜访时,却只见到了孔明弟弟诸葛均,刘畚无奈,只得怏怏不快离去。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打算再次拜访孔明。
此时张飞、关羽劝刘备不要再去浪费时间了,而刘备却训斥了二人。
到了孔明的茅庐,刘备得知孔明虽在,可正在午睡。
当孔明醒来,发现三人便急忙召进屋。
刘备拜请孔明出山相助,孔明不肯,刘备情急流泪,说:“天下大乱,百姓苦难深重啊”孔明被刘备的诚恳打动了,答应了刘备的邀请。
我被刘备不厌其烦的毅力深深感动:刘备是一个有志气、有追求、有思想的人,做事最终必然成功。
论《三国演义》之战争谋略对现代人自我发展的启示

论《三国演义》之战争谋略对现代人自我发展的启示引言《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巨著之一,以其精彩的故事情节和丰富的人物形象,吸引了无数读者。
然而,除了其娱乐价值之外,我们可以从《三国演义》中学到很多有关战争谋略的智慧。
本文将探讨《三国演义》中展现出的战争谋略对现代人自我发展的启示。
策略与计谋1.能力发展的重要性在《三国演义》中,很多人物通过刻苦的训练和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以应对各种挑战。
例如,刘备在失去荆州之后,通过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能力,最终夺回了荆州。
这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发展自己的能力,我们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2.构建合适的团队在《三国演义》中,各方势力都通过构建合适的团队来增强自己的实力。
例如,刘备拥有诸葛亮这样的智谋之士,曹操则有荀彧这样的谋士。
同样的,现代人在自我发展过程中,也需要与能力互补的人合作,形成一个强大的团队。
3.调整策略应对变化《三国演义》中,各种战略和策略的制定与应用使人物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例如,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巧妙地利用寒冷的东风迷惑敌军,最终击败曹操的舰队。
现代人在自我发展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变化,需要善于调整策略,以应对挑战和变化。
领导智慧1.带领团队取得战略性胜利《三国演义》中的众多领导人物都展现了卓越的领导智慧。
他们善于制定战略,并带领团队应对各种挑战。
例如,刘备在战绩不佳的阶段,能够保持冷静并制定出明智的战略,最终取得了战略性胜利。
现代人作为领导者,也需要具备这种战略思维和冷静应对的能力。
2.识人之明与善用人才《三国演义》中的领导者们都展现了高超的识人之明和善用人才的能力。
他们能够准确判断每个人的能力和性格,并将其合理地安排在适合的岗位上。
现代人作为领导者,也需要具备这种能力,善于发现并合理利用团队中每个人的优势。
3.共享荣誉与分担压力《三国演义》中的领导者们都能够将成功归功于整个团队,并愿意与团队共享荣誉。
同时,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他们也能够与团队共同分担压力。
三国演义读后感10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10篇一、关于刘备的感慨。
刘备啊,那可真是个有魅力的人。
他虽然一开始就是个卖草鞋的,但是心怀大志。
他的那种执着让人特别感动,为了兴复汉室,到处奔波。
他带着关羽和张飞这两个好兄弟,从无到有地建立起自己的势力。
就像我们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是从最底层开始的,但是只要有梦想并且一直努力,就有可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刘备对待百姓也特别好,在逃亡的时候还不忘带上百姓一起走,这是很了不起的。
他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长,能让身边的人都心甘情愿地跟着他。
不过呢,刘备也有他的缺点,有时候太过于感情用事了。
关羽一死,他就不顾一切地要去报仇,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把多年积攒的家底都快败光了。
这就告诉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不能被情绪完全左右,要理智一些。
二、诸葛亮的智慧与无奈。
诸葛亮简直就是智慧的化身。
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那脑子真不知道是怎么长的。
他的锦囊妙计一个接一个,草船借箭的时候,他把周瑜和曹操都算计得死死的。
他还能借东风,就好像他能掌控天气一样。
但是呢,他也有很多无奈的地方。
刘备死后,他一个人扛着整个蜀国的重担。
刘禅又那么不争气,诸葛亮就算再有本事,也架不住后面有个不给力的君主啊。
他六出祁山,想北伐中原,可是总是因为各种原因不能成功。
有时候看到他那么辛苦,我都觉得心疼。
他就像一个老黄牛一样,一直在为了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最后病死在五丈原,那一段真的让人特别难过,感觉一个时代的巨星就这么陨落了。
三、曹操的复杂性格。
曹操这个人可太复杂了。
他被称为“奸雄”,但他也有很多闪光点。
他很有领导才能,手底下聚集了一大批的人才。
他的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虽然听起来很自私,但也反映出他的一种霸气。
他在军事上也很有一套,官渡之战以少胜多打败袁绍,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而且他还很重视文化,他的儿子们都很有才华,这肯定和他的教育和家庭氛围有关系。
不过他也确实有很多奸诈的手段,比如说他为了试探身边的人,假装睡觉杀人。
三国演义中的具体事例

三国演义中的具体事例在中国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精彩纷呈的战争场面,领略到英勇善战的三国英雄们的风采,还可以从中学习到许多智慧与策略。
本文将通过具体事例,深入剖析三国演义中的智慧与策略,为我们在现代生活中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以大局为重,不因小失大在《三国演义》中,有许多以大局为重,不因小失大的例子。
其中最著名的是曹操的赤壁之战。
当时,曹操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但他在制定战略时,着眼于大局,最终因小失大,输掉了这场战争。
这一点对我们现代社会同样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竞争和挑战,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不因眼前的利益而迷失自己。
二、善于用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三国演义》中,刘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善于用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他不仅得到了关羽、张飞的忠诚支持,还得到了诸葛亮等一大批人才的鼎力相助。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同样需要善于用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智勇双全,勇者不败在《三国演义》中,英勇善战的三国英雄们展现出了智勇双全的风采。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赵云的七进七出。
他不仅勇猛无比,还展现出了过人的智慧和胆识。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同样需要智勇双全,勇者不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面对各种挑战时保持冷静和自信,取得成功。
四、灵活应对变化在《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例子说明了一个问题:适应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从草船借箭、借东风到单刀赴会等情节都展现了三国英雄们应对变化的能力和机智。
现代社会也同样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环境和挑战,灵活应对变化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需要在面对问题时保持开放的心态和灵活的思维方式,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五、谦虚谨慎在《三国演义》中,很多人物因为谦虚谨慎而获得了成功。
比如诸葛亮虽然聪明过人,但他从不自满,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同样需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备在他奋斗的前期之所以屡遭 败绩,主要原因就在于他缺乏正确的 战略方针,一直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 发展道路。直到他三顾茅庐,有了诸 葛亮制定的正确战略,刘备集团才扭 转了颓势,取荆州,夺益州,攻汉中, 取得了节节胜利,与曹操、孙权鼎足 而立。
3.避实击虚,建立稳固的战略基地
孙策避开强敌,渡江南下创业。 孙策去世后,鲁肃向孙权阐明了 “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的 天下大势,提出了“鼎足江东,以观 天下之衅……竟长江所极而据守之, 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的战略方 针。这个方针的核心,就是建设稳固 的战略基地,稳扎稳打,逐步前进。
兄弟义气:
桃园结义(兄弟情谊﹢契约精神)
攻心之术:
刘备很擅长感情投资。 曹操也不例外。
4.尊重信任
三国时代的杰出统治者, 都很注意礼贤下士。
尊重人才,不仅表现在充分肯定其 才能和待之以礼,关键在于尊重其意见, 采纳其建议。周瑜曾说:“大丈夫处世, 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 之思,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假 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 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
谢谢大家!
二.《三国演义》与战略
决策
战略问题,是政治军事斗争和经营管 理中关系全局成败的首要问题,是决定 一个团体生死存亡的根本因素。在群雄 并起,竞争激烈之时,谁能作出正确的 战略决策,谁就选择了正确的发展道路, 就有可能在竟争中占据有利位置,成为 胜利者。在这个重大问题上,三国英雄 堪称典范。
1.纵览全局,制定正确的战略决策
从三国英雄的识人用人中,当代
各行各业的领导者可以看到: 在世间一切资源中,人才是最宝 贵的资源; 各种集团、群体之间的竞争,其 实是人才的竞争。
一个领导者无论多么聪明能干,都
不可能是全知全能,而必须依靠各 个方面、各种类型的人才。 因此,要搞好一个单位,做好一种 事业,领导者一定要有求才之诚, 识才之能,用才之道。
关 羽
赵 云
张 飞
文采风流,如王粲、祢衡、曹 植、陈琳、杨修……
为什么三国时期人才会 如此兴盛?
原因主要有二:
1.时势造英雄。 2.“得贤者昌,失贤者亡”,已是
公认的真理。
打草鞋为生的刘备、宦官之孙 曹操、县吏之子孙权之所以能够成 为开基创业的当世大英雄,一个根 本的原因,就是他们比其他竞争者 更加明确人才的极端重要性。
刘备识人,往往从大处着眼, 而不拘泥于一时一事。其识人 之明,有时甚至超过了诸葛亮。
刘备不仅有知人之明, 而且能较客观地评价自己的 能力局限。
孙权识人,一是注重人 才在关键时刻的表现,二是 虚心采纳部属的推荐意见, 这正符合他“用众智”、 “用众力”的人才思想。
与曹、刘、孙三家相比,其他 一些割据者往往缺乏识人之明。
人才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就 看领导者是否有一双识人的慧眼了。
(三)要懂用人之道
对于领导者来说,怎样用好 人才,乃是一门高深的艺术。综观 曹操、刘备、孙权的用人艺术,主 要有这样几个特点:
1.物质奖赏(待遇)
我国古代兵家早就指出论功行赏对于 激励人才的重要性,所谓“赏禄不厚则民 不劝(尽力)”(《尉缭子· 战威》),“礼赏不 倦,则士争死”(《黄石公三略》)等;曹 操本人也说:“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 士不往”(《十一家注孙子》),这些在 《三国演义》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艺术体现。
《三国演义》的现代启示
一.《三国演义》与用人艺术
(一)“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
三国时期人才之众多,在中国历 史上是罕见的。 智谋之士,如诸葛亮、庞统、徐庶、 荀彧、荀攸、郭嘉、程昱、刘晔、贾 诩、司马懿、张昭、周瑜、鲁肃、陆 逊;
司 马 懿
骁勇之将,如吕布、关羽、张飞、 赵云、马超、黄忠、魏延、严颜、姜 维、夏侯惇、夏侯渊、张辽、徐晃、 张郃、典韦、许褚、黄盖、周泰、太 史慈、甘宁、凌统;
2.功名激励(事业)
“功名”对于一个人才来说,是重要的 精神追求,满足人才的正当“功名欲”, 是激励人才奋发努力的重要手段。周瑜曾 这样唱道:“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 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 狂吟!” 满足“功名欲”的手段,除了倚重、 提拔之外,还有赏识、表扬。
3.情感打动(情感)
要大气不要小气; 要总览不要包揽; 要放手不要撒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李世民:“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
制木。直者以为辕,曲者以为轮, 长者以为栋梁,短者以为栱桷。无 曲直长短,各有所施。明主之任人 亦犹是也。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 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 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匠无弃 材,明君无弃士。”
信任,是人的一种精神需求, 是对人才的极大褒奖和安慰。它可 以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使人 无所顾忌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信人,—要信其德。 信人,二要赖其才。
5.各尽其才
做领导要善于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敢于授权,放手使用,以求随才器使, 使人才各得其所,各尽其能。 曹操是比较能正确处理集权与分权关 系的领导人 与之相比,诸葛亮在处理集权与分权 关系方面就有问题。
刘备:“举大事必以人为本!”。
曹操:“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
吐哺,天下归心。”
孙权:“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
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
(二)要有识人之明
曹操、刘备、孙权不仅高 度重视人才问题,而且在识人、 用人上各有长处,优于群雄。
曹操的最大特点是不拘一格、 “唯才是举”。只要有真才实学, 不管出身贵贱,不管门第高低,不 管资历长短,也不管是否与自己沾 亲带故,甚至不计前嫌,不念旧恶, 一律加以任用。
汉末天下大乱,群雄逐鹿,稍有 实力的诸侯整天忙于招兵买马,争夺 地盘,却很少有人纵览全局,冷静思 考自己应当举什么旗号,制定怎样的 战略决策。曹操比其他军阀高明之处, 就在于他在关键时刻当机立断,作出 了正确的战略决策:“奉天子以从众 望”,实际上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2.审时度势,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