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教案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教案课程名称:快乐成长——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掌握识别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3.学会设计并实施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活动方案。
4.培养学生的同理心与关爱能力,成为儿童心理健康的支持者。
教学对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时长:2课时(90分钟)教学材料:•PPT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案例集•心理健康活动设计模板•视频资料: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短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活动:播放一段关于学前儿童快乐成长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健康?除了身体健康,还有哪些方面的健康同样重要?•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后,小组讨论并分享看法,引出心理健康的概念。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10分钟)•教师讲解:介绍学前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良好的心理健康对其未来的学习、生活及人际关系有深远影响。
•案例分析:通过PPT展示一两个学前儿童因心理健康问题而影响成长的案例,让学生直观感受其重要性。
三、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识别(20分钟)•教师讲解:概述学前儿童可能遇到的几种常见心理问题,如分离焦虑、社交障碍、自卑感、注意力不集中等。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种心理问题深入研究,讨论其表现、成因及可能的干预措施。
•汇报分享:各小组派代表分享研究成果,教师总结并补充。
四、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活动设计(30分钟)•活动设计原则:教师介绍设计心理健康活动时应遵循的原则,如趣味性、参与性、针对性等。
•案例示范:展示一个成功的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案例,分析其成功之处。
•实践操作:学生使用活动设计模板,结合所学知识,分组设计一项针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活动方案。
•方案展示与点评:各组展示活动方案,师生共同点评,提出改进建议。
五、同理心与关爱能力的培养(15分钟)•情境模拟:设计几个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模拟对话,体验如何以同理心对待儿童。
《学前儿童健康活动设计与指导》授课计划
《学前儿童健康活动设计与指导》授课计划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习者掌握学前儿童健康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方法,包括健康教育的理念、原则、目标、内容、方法以及环境创设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习者能够根据学前儿童的发展特点,设计适合他们的健康活动,提高他们的健康素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理念、原则和目标;2. 掌握学前儿童健康活动的设计方法,包括活动主题、目标、准备、过程和评价等;3. 能够根据学前儿童的发展特点,设计适合他们的健康活动;4. 学会运用多种方法指导学前儿童进行健康活动,提高他们的健康素养;5. 了解环境创设对学前儿童健康活动的影响,能够创设有利于儿童健康发展的环境。
三、授课内容第一部分: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理念和原则1. 介绍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意义和目的;2. 讲解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理念,包括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等;3. 阐述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如整体性、发展性、适宜性等。
第二部分: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的设计1. 分析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的内涵和特点;2. 介绍健康教育目标的设定方法,包括长期、中期和短期目标;3. 讲解健康教育目标的表述方法,包括行为动词和结果性描述。
第三部分: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1. 分析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依据和原则;2. 介绍健康教育内容的具体组织方法,包括主题活动、游戏活动等;3. 讲解健康教育内容的衔接与整合,包括与其他领域教育的融合。
第四部分:学前儿童健康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方法1. 分析学前儿童健康活动的设计原则和要点;2. 介绍各种健康活动的设计方法,如体育游戏、户外活动、健康教育课程等;3. 讲解学前儿童健康活动的指导方法,包括观察、分析、干预等;4. 讨论如何应对学前儿童在健康活动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如意外伤害、行为问题等。
第五部分:环境创设对学前儿童健康活动的影响1. 分析环境对学前儿童健康活动的影响;2. 讲解如何创设有利于儿童健康发展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心理环境等;3. 介绍如何利用家庭和社区资源,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2024年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教案(通用
2024年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第五章,主题为“认识情绪,快乐成长”。
详细内容包括:情绪的类型与表达、情绪调节的方法、培养积极情绪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情绪的类型,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2.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情绪调节方法,提高情绪自我管理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情绪态度,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情绪调节方法的掌握及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重点:情绪的类型与表达、积极情绪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情绪卡片、故事书。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不同的情绪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情绪类型与表达(10分钟)(1)介绍情绪的类型:喜、怒、哀、惧。
(2)讲解每种情绪的特点及表达方式。
(3)举例说明情绪表达的恰当与否,引导学生正确表达情绪。
3. 情绪调节方法(15分钟)(1)讲解情绪调节的重要性。
(2)介绍情绪调节方法:深呼吸、自我暗示、注意力转移等。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种情绪调节方法进行实践。
4. 培养积极情绪(10分钟)(1)讲解积极情绪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分享培养积极情绪的方法。
(3)互动环节:学生分享自己的积极情绪体验,互相鼓励。
5. 课堂实践(10分钟)(1)分发情绪卡片,学生根据卡片上的情境进行情绪表达。
(2)学生用画笔、彩纸等学具创作情绪表达作品。
六、板书设计1. 情绪类型:喜、怒、哀、惧2. 情绪表达:正确表达、注意场合3. 情绪调节:深呼吸、自我暗示、注意力转移等4. 积极情绪: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学习效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遇到的四种情绪情境,分别用恰当的方式表达。
(2)选择一种情绪调节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并记录效果。
2. 答案:(1)示例:情境一:遇到好朋友,表达喜悦。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培养学前儿童积极健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惯。
二、教学内容1.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概念和内涵。
2.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3.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活动设计。
4.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 利用图片和视频材料引发学生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兴趣。
2. 提问:你们认为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是什么?为什么重要?第二步:讲解概念和内涵1. 讲解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概念和内涵,包括身体健康、情绪平衡、社交能力等方面。
2. 分析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对其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
第三步:介绍基本原则1. 介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尊重个体差异、注重情感体验、创造积极研究环境等。
2. 强调教师在培养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方面的角色和责任。
第四步:讲解方法和活动设计1. 介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包括游戏、故事、手工制作等。
2. 设计一些具体的活动,如游戏体验、情感交流、自我认知等,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研究内容。
第五步:解答常见问题1. 针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常见问题,如情绪失控、社交孤立等情况,给予解答和指导。
2. 给予教师一些应对策略和方法,以更好地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主题班会的教学,学生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掌握了一些实际的方法和活动设计。
但是,针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具体问题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实践,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教案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教案引言: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对于其身心发展至关重要。
在学龄前阶段,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他们日后的成长和生活。
因此,有必要在学前教育中注重儿童心理健康的培养。
本教案将探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策略及实施方法,旨在为学前教师提供一套有效的指导框架。
一、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300字)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上达到一种适应社会和个人需求的平衡状态。
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对于其整个成长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学前阶段,儿童正处于快速发育的阶段,他们开始形成自我认同、学习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以及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些都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二、培养学前儿童的自尊心(500字)自尊心是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旦儿童建立了良好的自尊心,他们更有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社交活动,并能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困难。
为培养学前儿童的自尊心,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给予儿童适当的称赞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被关注和认可。
2. 提供积极的学习和社交环境,让儿童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
3. 教授儿童适应年龄的技能和知识,让他们在不同领域取得成就感。
4. 鼓励儿童参与团队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三、发展学前儿童的社交技能(500字)学前儿童的社交技能是心理健康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与其他儿童的互动和交流,儿童能够学会分享、合作和尊重他人。
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帮助儿童发展社交技能:1. 设计团队活动,让儿童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分享。
2. 鼓励儿童参与角色扮演游戏,培养他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3. 创设友善的班级氛围,让儿童学会尊重他人和解决冲突。
4. 提供与家长和其他教师的合作机会,让儿童学会与不同人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帮助学前儿童应对情绪和压力(500字)情绪管理是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
在日常生活中,儿童常常会遇到各种情绪和压力,如焦虑、愤怒和失落等。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教案(通用6篇)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教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教案(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教案1【活动设计】进入大班后孩子们变得勇敢了,从谈话中我常常知道他们有的能够独自在房间里睡觉了,有的敢下水游泳了……但是我也发现随着学习负担的加重,有部分孩子产生了退怯、自怨的消极心态,甚至有的产生了极不健康的心理,《纲要》中提出要注重孩子健康发展,不仅体现在身体素质上,更要从心理上去呵护他们,所以产生了本次活动。
由说勇敢找勇敢到听听大人们的寄予,帮助孩子们树立自信,形成遇事不慌张、不放弃,勇敢地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良好心理品质。
【活动目标】1、在看看讲讲找找中积累生活中各种勇敢的经验,能够围绕话题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
2、鼓励幼儿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勇敢面对并解决它,对自己要有信心。
【活动准备】前期经验:幼儿有独处的经历、日常活动中感受过自己勇敢。
物质准备:录音磁带(广告录音、家长的话)、字卡、抗震小英雄图片等。
【活动过程】一、认读字卡,说一说勇敢。
要求:大胆说说自己在生活的勇敢表现,了解克服恐惧心理很勇敢。
1、提问:什么是勇敢?你是勇敢的孩子吗?表现在哪里?你有一个人在家的经历吗?当时心情怎样?有什么办法让自己不害怕。
2、情景——独处时有人敲门,怎么办?3、小结:除了不怕疼,不哭很勇敢,独处时克服恐惧,遇到突发事件能想出办法也是勇敢的表现。
听了你们的介绍,的确比以前勇敢了。
二、看看说说,找一找勇敢。
要求:进一步认识勇敢的行为,知道学习时面对困难有信心也是勇敢的表现。
1、听广告——夸夸爸爸的勇敢。
提问:谁的爸爸很勇敢?什么行为并不是勇敢的表现?2、出示图片,找一找勇敢的人。
提问:为什么说他们是勇敢的人?理解词语:见义勇为,舍己救人3、爸爸妈妈们有些什么话要对我们说,我们一起来听听。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案范文(通用10篇)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案范文(通用10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案范文(通用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案1课前提示:小班的幼儿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但也存在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关注。
在成长过程中,幼儿逐步体验到了自己与同伴之间的关系,渐渐学会彼此关心和帮助。
本活动通过故事《我们来帮你》让幼儿学会关心、帮助别人,体验帮助别人得到的快乐。
活动目标:1、幼儿能够理解故事内容。
2、幼儿知道要关心帮助别人。
活动准备:教学挂图、小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教师戴鸡妈妈的头饰,讲述:咯咯咯,今天我鸡妈妈可高兴了,因为我要带着我的鸡宝宝回新家去。
教师可以做一些鸡的动作,用夸张的语调,吸引幼儿的注意。
2、看图片听故事(1)教师出示图片,有表情地讲故事。
(2)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鸡妈妈带着小鸡去哪里?(去他们的新家)可是在回家的路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桥被水冲断了)鸡妈妈和鸡宝宝又不会游泳,想想他们心里着不着急呢?(非常着急)这时小鸭子说了什么呢?(我背你们过河)小乌龟说了什么呢?(我们来帮你)大象又说了什么呢?(我来帮你)小朋友们想一想,鸡妈妈和鸡宝宝过河了没有呢?(过了)教师总结:我们要像小动物一样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3、情景表演(1)教师请幼儿戴上小动物头饰分别扮演鸡妈妈、鸡宝宝、小鸭子、小乌龟、大象。
(2)教师讲故事,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表演故事。
(3)教师评价幼儿的表演。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案2开展本次活动,萌发幼儿关心他人,愿为朋友带来快乐的情感,增强与人友好交往的意识。
活动重难点:让小朋友们体会高兴与伤心的不同心情,懂得要关心他人,与朋友一起分享美好的事物。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案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涵盖了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育环境的优化和教师的角色等内容。
通过教学活动的实施,旨在提高学前儿童的情感管理和社交技能,培养积极乐观和适应性强的心理素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2. 掌握营造积极健康的教育环境的方法;3. 培养教师的相关技能,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4. 提高学前儿童的情感管理和社交技能;5. 培养儿童积极乐观和适应性强的心理素质。
三、教学内容1.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a. 心理健康对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影响b. 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和原因2. 营造积极健康的教育环境a. 提供安全、稳定的教育环境b. 激发教育环境的乐趣和创造力c. 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机制3. 教师的角色与技能培养a. 教师作为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促进者b. 培养教师的情感教育和行为管理能力c. 提高教师的沟通和倾听技巧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真实案例让教师深入了解和分析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从而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
2. 角色扮演法:教师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模拟场景中运用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以培养教师的情感管理和行为塑造能力。
3. 小组讨论法:教师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和方法,并共同思考如何应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五、教学评估1. 自我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和记录儿童的行为表现,以及与家长的沟通,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2. 学生评估:通过学生的言行举止观察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和支持。
六、教学实施1. 组织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邀请专家为教师进行教学培训,增强教师的专业能力。
2. 针对不同的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如绘画、游戏、情绪调节练习等,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机会。
3. 家校互动,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机制,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共同关注和支持。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案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案教案标题: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前儿童了解并认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2. 培养学前儿童积极的情绪调节和应对能力。
3. 促进学前儿童与他人的良好互动和沟通。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与学前儿童进行简单的问答交流,了解他们对情绪和情感的基本理解。
2. 展示一些图片或使用手偶等教具,让学前儿童表达自己的情绪。
二、认识情绪(10分钟)1. 通过图片、故事或视频等形式,介绍不同的情绪,如喜悦、愤怒、悲伤等。
2. 引导学前儿童描述和分享他们自己在不同情境下的感受和情绪。
三、情绪表达与认知(15分钟)1. 制作情绪表情卡片,包括各种情绪的表情图像。
2. 让学前儿童根据不同的情绪,选择并展示相应的表情卡片。
3. 引导学前儿童描述造成这些情绪的原因,并帮助他们认识到情绪的多样性和临时性。
四、情绪调节与应对(15分钟)1. 介绍一些简单的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数数等。
2. 引导学前儿童在实际情境中尝试这些技巧,例如在感到生气或焦虑时,尝试深呼吸来平静自己。
3. 鼓励学前儿童分享他们自己的情绪调节方法,并讨论这些方法的有效性。
五、互动与沟通(15分钟)1. 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前儿童扮演不同情绪的角色,与其他孩子互动。
2. 引导学前儿童通过言语、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等方式,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3. 鼓励学前儿童分享他们在与他人互动时遇到的困难,并提供积极的解决方案。
六、总结与延伸(5分钟)1.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前儿童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2. 鼓励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运用所学的情绪调节和沟通技巧。
教案评估:1. 观察学前儿童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情绪表达和互动沟通等方面。
2. 收集学前儿童在活动结束后的反馈,了解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教案拓展:1. 组织家长参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家庭支持和延伸学习。
2. 在日常活动中,积极观察学前儿童的情绪变化,并及时引导和支持他们的情绪调节和表达。
2024年度-学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案范文(通用)
引导孩子们进入学习状态。问引导03提出与主题相关的问题,让孩子们思考并表达自己的看法,为
后续的讲解做铺垫。
12
主题环节:讲解知识,引导思考
1 2 3
知识讲解
通过讲解、演示或图片展示等方式,向孩子们传 授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如情绪管理、社交技能 等。
案例分析
结合生动的案例,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心理健康 知识,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 些知识。
学前心理健康教育活 动教案范文(通用)
1
目录
• 活动背景与目标 • 活动内容与方法 • 活动实施步骤与安排 • 活动资源与支持 • 活动评价与反馈 • 活动延伸与拓展
2
01
活动背景与目标
3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01
02
03
感知觉迅速发展
学前儿童感知觉敏锐,对 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 模仿。
情绪情感丰富
提供充足的活动材料 ,如彩笔、纸张、颜 料等,以满足幼儿的 创造需求。
根据活动主题和内容 准备相应的道具,如 玩具、图书、音乐器 材等。
18
家校合作:家长参与及支持方式
通过家长会、家长信箱等方式,向家 长宣传学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在家庭中 的表现和需求,为个性化教育提供支 持。
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心理健康教 育活动,如亲子游戏、家庭互动等。
19
05
活动评价与反馈
20
过程评价:观察记录,及时调整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密切观察每个孩子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参与度、情绪变化 、社交互动等。
通过观察,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孩子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如焦虑、自卑、攻 击性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教案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教案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一、教育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孩子们将能够:1.了解健康生活的重要性;2.掌握基本的卫生和健康保健知识;3.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个人卫生习惯;4.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5.认识到体育运动对身心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a.合理的饮食习惯-水果和蔬菜的重要性-垃圾食品的危害b.规律的作息时间c.适当的体育锻炼2.个人卫生与保健知识a.洗手的正确方法b.牙齿的清洁与护理c.饮食卫生的重要性d.常见疾病的预防与处理3.心理与情绪健康a.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b.与他人友好相处c.掌握一些放松和减压的方法4.安全教育a.火灾与逃生知识b.交通安全的基本规则c.应急处理方法三、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卡片等视觉资料向孩子们展示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的内容,增加他们的印象和理解。
2.故事讲解法:讲述一些有关健康、个人卫生和安全教育的寓言故事,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并帮助他们理解其中的道理。
3.游戏教学法:设计一些与健康生活和安全教育相关的游戏活动,增加孩子们的参与性和乐趣感,提高他们对重要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四、教学过程:1.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a.利用图片和故事向孩子们讲解水果和蔬菜的重要性,并与他们一起品尝水果。
b.通过游戏活动让孩子们认识到垃圾食品的危害,并帮助他们区分健康食品和垃圾食品的区别。
c.利用游戏和音乐活动引导孩子们参与体育锻炼,如跳绳、追逐游戏等。
2.个人卫生与保健知识a.演示正确的洗手方法,并指导孩子们进行实践。
b.介绍牙齿的清洁和护理方法,并进行模拟演示。
c.讲解饮食卫生的重要性,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d.模拟常见疾病的预防和处理情景,让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
3.心理与情绪健康a.通过故事和游戏活动,让孩子们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并引导他们寻找适当的情绪表达方式。
b.组织小组活动,让孩子们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分享和合作。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概述》教案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概述》优质教案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基本原则1.2 教学内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和内涵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基本原则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和内涵、重要性和目标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实施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1.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的情况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2.1 教学目标掌握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2.2 教学内容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心理发展的事实和心理发展的理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心理发展的趋势和阶段、影响因素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心理发展的实际应用2.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的情况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具体案例,分析其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第三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策略3.1 教学目标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策略了解如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3.2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策略:观察和评估、沟通和交流、指导和支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观察和评估的方法、沟通和交流的技巧、指导和支持的策略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策略和方法角色扮演法: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境3.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回答问题和参与角色扮演的情况第四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庭与社区合作4.1 教学目标理解家庭与社区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掌握与家庭和社区合作的策略和方法家庭与社区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与家庭和社区合作的策略和方法: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共同活动、提供支持和资源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家庭与社区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与家庭和社区合作的策略和方法4.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回答问题和参与小组讨论的情况第五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与监测5.1 教学目标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与监测方法了解如何进行有效的评估和监测5.2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与监测方法:观察和记录、评估工具和指标进行有效评估和监测的策略:制定评估计划、分析评估数据、制定改进措施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与监测方法和策略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模拟进行评估和监测的情境5.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回答问题和参与实践操作的情况第六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游戏与活动理解游戏和活动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掌握设计和实施游戏和活动的技巧6.2 教学内容游戏和活动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促进情感发展、社交技能、认知能力设计和实施游戏和活动的原则:目标导向、兴趣激发、安全性考虑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游戏和活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和原则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设计和实施一个游戏或活动6.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回答问题和参与小组合作的情况第七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需求儿童7.1 教学目标理解特殊需求儿童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需求和挑战掌握特殊需求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7.2 教学内容特殊需求儿童的特点和需求:智力障碍、自闭症、行为问题特殊需求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个性化的教育计划、适应性教学方法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特殊需求儿童的特点和需求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案例研究法:分析具体特殊需求儿童的案例,讨论其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课堂参与度:学生回答问题和参与案例讨论的情况第八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跨文化considerations8.1 教学目标理解文化差异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掌握跨文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8.2 教学内容文化差异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价值观、习俗、沟通方式跨文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尊重文化多样性、适应不同文化需求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文化差异的影响和跨文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角色扮演法: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跨文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境8.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回答问题和参与角色扮演的情况第九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家长工作9.1 教学目标理解家长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和重要性掌握与家长合作的技巧和方法9.2 教学内容家长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与家长合作的技巧和方法:有效沟通、建立信任、共同制定教育计划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家长的角色和与家长合作的技巧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与家长合作的实际情境和挑战9.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回答问题和参与小组讨论的情况第十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未来发展10.1 教学目标理解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挑战掌握应对未来发展的策略和方法10.2 教学内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早期干预、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未来挑战:不平等教育资源、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短缺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发展趋势和未来挑战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应对未来发展的策略和方法10.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回答问题和参与小组讨论的情况第十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计与实施11.1 教学目标理解课程设计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掌握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策略11.2 教学内容课程设计的原则:目标明确、内容全面、实践性强课程实施的策略:有序进行、灵活调整、积极参与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原则和策略模拟设计法:学生分组进行模拟课程设计,展示其设计与实施过程11.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回答问题和参与模拟设计的情况第十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素养12.1 教学目标理解教师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和重要性掌握提升教师素养的策略12.2 教学内容教师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指导者、支持者、引领者提升教师素养的策略:专业发展、持续学习、反思实践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教师的角色和提升素养的策略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素养的实际应用和挑战12.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回答问题和参与小组讨论的情况第十三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与反馈13.1 教学目标理解评价与反馈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掌握有效的评价与反馈方法13.2 教学内容评价与反馈的目的:了解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有效的评价与反馈方法:观察、交流、总结、指导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评价与反馈的目的和方法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模拟评价与反馈的情境13.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回答问题和参与实践操作的情况第十四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整合14.1 教学目标理解资源整合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掌握资源整合的策略和方法14.2 教学内容资源整合的目的:优化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资源整合的策略和方法:内部资源整合、外部资源引入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资源整合的目的和策略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资源整合的实际情境和挑战14.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回答问题和参与小组讨论的情况第十五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发展15.1 教学目标理解创新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掌握创新发展的策略和方法15.2 教学内容创新的目的: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效果创新发展的策略和方法:教学方法创新、教育内容创新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创新的目的和策略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创新发展的实际情境和挑战15.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回答问题和参与小组讨论的情况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概述》这一课程的十五个章节,涵盖了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实践策略、家庭与社区合作、特殊需求儿童教育、跨文化考虑、家长工作、未来发展、课程设计与实施、教师素养、评价与反馈、资源整合、创新发展等方面。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2.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游戏设计举例
(1) 培养积极情绪的游戏。本游戏主要是帮助学前儿童合 理宣泄不良情绪,可以做如下变化:① 填埋物变化。② 发泄式 变化。③ 教师辅助变化。
(2) 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的游戏。① 扮演角色变化。② 身体姿势变化。③ 想象情景变化。
Page 7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六)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 育中的心理辅导设计
心理辅导指根据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由教育者设 计和组织,以活动为基本方式,引发学前儿童的主观体验和感受, 从而对学前儿童的心理状态产生积极的影响,达到形成和改善学 前儿童心理健康的一种方法。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不平衡的, 存在明显的个性差异。对于学前儿童这个年龄段最常用的有两种 方法:一是创设活动情景,通过以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情景引导学 前儿童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发泄不良情绪,形成健康心理; 二是角色体验,学前童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其扮演角色所具有 的心理品质,帮助学前儿童构建自身所欠缺的心理品质。此外, 心理辅导还经常运用诱导、体贴、亲近、信任、鼓励等方法对学 前儿童进行心理疏导,以维护学前儿童心理健康。
Page 3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三)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 育中的相关游戏设计
1.学前儿童心理健康 教育相关游戏的设计
人的心理是在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游戏是始终贯穿于 学前儿童一日活动之中的。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 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从而发挥增效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游 戏活动中,学前儿童经常会碰到一些冲突和矛盾,这时教师不要 轻易介入,要让学前儿童学会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 用理智去控制情绪。在遇到心理冲突时保持心理的平衡和稳定, 积极地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保持健康的情绪,处理好与小朋友 之间的人际关系。
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2.社会适应目标
小班: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活动;换 新环境时情绪能较快稳定,睡眠、饮食基本正 常;在帮助下能较快适应集体生活。
中班:能在较冷或较热的户外环境中连续活动 半个小时左右;换新环境时较少出现身体不适; 能较快适应人际关系环境中发生的变化。
大班:能在较热或脚冷的户外环境中连续活动 半小时以上;天气变化时感冒少;能较快融入 新的人际关系环境中。
11
三、学前儿童性教育
认识自己的性别角色
引导幼儿了解其性别特征,逐步培养他们性的社会适应,帮 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性别角色,并能以自己的性别角色适应 社会生活。
让儿童正常进入性别角色
家长和教师与孩子进行交流时,都要考虑其性别特征, 进行正确的引导。
消除儿童对性的神秘感
根据自然现象本身,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简单、真实地 回答幼儿的相关问题。
一、生活中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三、家园合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前儿童心理健康 教育活动的设计
与指导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目标
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总目标
使学前儿童懂得保护心理健康的粗浅知识 和技能,形成有利于心理健康良好的情绪、行 为方式、性格、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纠正不 良情绪和态度,对学前儿童的行为偏异、心理 障碍、心理疾病进行早期预防和矫治,使学前 儿童的智能、情感、性格习惯、行为方式与周 围环境平衡协调,以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保 证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合理地宣泄情绪
教师和家长应该正视孩子的不良情绪,并教会幼儿一些方法 来及时释放不良情绪,减轻内心压力,如倾诉、大哭、剧烈 运动、放声歌唱、大声喊叫、睡觉等。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设计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目标与内容:明确活动目标,确定活动内容,以及如何通过游戏、故事、音乐、绘画等多种形式表现心理健康教育主题。
2. 参与人员:确定活动参与对象,包括儿童、家长或老师等,并考虑如何吸引他们的参与,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3. 活动时间与地点:选择合适的活动时间和地点,确保活动能够在安全、舒适、温馨的环境中进行。
4. 活动流程:设计活动流程,包括导入、主题展开、总结评价等环节,确保活动过程紧凑、连贯、有序。
5. 资源与材料:准备所需的资源和材料,包括音乐、图片、道具、教具等,确保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6. 评价与反馈:设计合理的评价方案,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并及时收集参与者的反馈意见,以便改进和完善活动方案。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示例:活动名称:我爱我自己活动目标:通过游戏、绘画等多种形式,帮助学前儿童了解自己的特点,增强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活动内容:1. 导入环节:通过歌曲《我爱我自己》引入活动主题,让孩子们跟着唱歌曲,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
2. 游戏环节:进行多个互动游戏,如“我真的很棒”、“猜猜我是谁”等,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了解自己的特点,增强自信心。
3. 绘画环节:让孩子们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自己的形象,引导他们认识自己的外貌、性格等特点,并鼓励他们表达自我价值感。
4. 分享环节:邀请孩子们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感受,鼓励他们互相欣赏、互相学习,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5. 总结环节:通过总结评价,肯定孩子们的优点和进步,鼓励他们继续保持自信和积极的态度。
资源与材料:歌曲《我爱我自己》、游戏道具、绘画纸和彩笔等。
评价与反馈:观察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度,评估活动的有效性,并及时收集参与者的反馈意见,以便改进和完善活动方案。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1. 引言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中愈发受到重视,而幼儿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幼儿园作为幼儿心理健康的培养场所,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本文将介绍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旨在帮助幼儿园教师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2. 活动目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幼儿园旨在实现以下目标:•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状态,增强情绪应对能力;•培养幼儿健康的自我认知,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幼儿适应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的能力;•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应对挫折和压力的能力。
3. 活动内容3.1 情感管理•通过游戏、绘画等方式,帮助幼儿表达情感;•引导幼儿认识各种情感,如喜、怒、哀、乐,教导他们有效地表达和宣泄情感;•倾听幼儿的情感,鼓励他们积极申述和沟通。
3.2 自我认知与自信心培养•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特点、优点和不足;•组织幼儿参与角色扮演、游戏,培养他们对自我和他人的认识;•鼓励幼儿尝试新事物,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给予幼儿正面的认可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尊心。
3.3 社交能力培养•组织团体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引导幼儿学习与他人分享、合作和交流;•教导幼儿基本的社交礼仪和交际技巧;•鼓励幼儿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4 解决问题与应对压力•教导幼儿如何识别和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培养幼儿的坚韧性格和积极应对困难的心理素质;•制定适当的挑战活动,让幼儿面对挫折和压力,学会调节情绪和寻求帮助。
4. 活动形式为了提高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度,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游戏和角色扮演:通过幼儿喜欢的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不同情感和人际交往;•绘画和手工制作: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让幼儿表达情感、展示自我;•小组讨论和分享:组织小组间的互动和分享,促进幼儿在交流中学习和成长;•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结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实践活动,通过亲身经历加深幼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目标和内容》教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概念及重要性。
2. 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目标和内容。
3. 学会如何促进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教学内容1.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目标3.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内容4. 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概念、目标、内容以及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心理健康目标和方法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学前儿童心理健康》2. 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包括图片、案例等。
3. 视频资料:准备一些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心理健康话题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概念、目标、内容以及重要性。
3. 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心理健康的目标和方法。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5. 总结:总结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心理健康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如何设计一个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促进活动的作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思考深度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心理健康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心理健康领域的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幼儿园,观察和实践心理健康促进活动。
3. 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兴趣。
八、教学反思1. 教师需定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
2. 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3. 积极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对心理健康课程的看法和建议。
九、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收集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的评价,了解课程的优点和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发展性原则 3.保密性原则
案例1:《做个不任性的好孩子》(中班健康)
案例2:洋洋欣然地笑了
知识拓展:不良家庭教养方式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
Cl i c k t o e d i t co mp a n y s l o g a n .
考核题目: 一、问答
1、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内容? 2、家庭中的那些因素可以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健 康? 二、活动设计(选一) 1、大班 《好玩的毽子》体育 2、大班 《保护眼睛》 3、大班 《消气商店》 4、小班 《喝水身体好》 5、中班 《跳房子》体育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指导
他是谁?
药家鑫 2010年10月,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将张 妙撞倒并连刺数刀致受害人死亡的事件引发 舆论热议;10月23日,药家鑫在父母的陪同 下到公安机关投案。2011年4月,西安市中 级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以故意杀 人罪判处药家鑫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并赔偿被害人家人经济损失费;药家鑫随后 提起上诉。2011年5月,二审判决宣布维持
看到这些案例,你会想到什么?心情是 怎样的?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活动的概述
一、心理健康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时通过的宪章中规定:“健康是一 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整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心理健康:新的理解,新的希望》 中指出:“心理健康是一种情感和社会的幸福感,个人能意识到自己 的能力,能对付生活中正常的紧张,能创造性地或卓有成效地工作, 能对自己和自己所生活的社会做出贡献。”
二、确定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一)内容确定的依据 (二)具体内容 1.情感教育 2.培养探索精神 3.健全自我意识 4.自主自理能力培养 5.学会与他人相处 6.良好习惯养成
三、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组织形式
(一)方法
1.榜样示范法
2.情境演示法 3.行为练习法 4.游戏矫治法 5.奖惩教育法
5、有自尊心和一定的自信心。对称赞感到高兴,对批评、指责感到
羞愧,希望做受人欢迎的事,不愿做遭人责骂的事;不过分的畏难、 胆怯等。
6、不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提出过分的要求,热爱劳动,爱惜物品。
喜欢种花和饲养小动物,喜欢听音乐、看图册、唱歌、跳舞、绘画和 参加各种智力游戏,并能从中感到快乐。 7、与大家在一起时比一个人独处时愉快,能遵守游戏规则和顺序, 在玩法上服从大家的意见,懂得同伴的感情和需要,不故意找别人的 麻烦,肯帮助其他小朋友,能为小朋友取得成绩而高兴。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形式
1.生活活动
日常生活常规指导和训练;
领域渗透; 随机教育。
2.教育活动 3.环境影响 4.家园共育 5.心理咨询与辅导
第三节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生活矫治
一、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儿童行为障碍
1.注意缺陷
2.活动过多
3.情绪激动 4.感觉统合失调
案例一:咬人的棒棒
(四)家庭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
1.健全的家庭结构有利于学前儿童健康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
2.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 3.良好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家长有助于学前儿童心理健 康 4.良好的家庭教育态度及教养方式有助于学前儿童心理健
康
知识拓展
科尔伯格 ——道德两难法 欧洲有一位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危在旦夕。 医生告诉她的丈夫海因茨,只有本城一个药剂师 最近发明的一种药可以救他的妻子。但该药价钱 十分昂贵,要卖到成本价的十倍。海因茨四处求 人,尽全力也只借到了购药所需钱数的一半。万 般无奈之下,海因茨只得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儿 卖给他,或允许他赊账。但药剂师坚决不答应他 的请求,并说他发明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 茨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为了挽救妻子的生命, 在夜间闯入药店偷了药,治好了妻子的病。但海 因茨因此被警察抓了起来。
原判;2011年6月7日,药家鑫被依法执行注
射死刑。
复旦大学投毒案
2013年 林森浩 黄洋
二甲基亚硝胺
黄洋,1985年出生,四川自贡荣县人,是家 里的独子。复旦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耳 鼻喉科专业。2013年考取博士。黄洋同学因 喝饮水机里的被投放有毒物质N-二甲基亚硝 胺的水,经抢救无效,于2013年4月16日 15:23在附属中山医院去世。
3、能合群。爱与小同伴交往,对人有同情心和友好行为,不随便打
人骂人,不妒忌同伴;在集体中能愉快地生活,在成人指导下,愿意 为集体做些力所能及的好事。爱父母,爱老师,爱小朋友。对人有礼
貌,会用礼貌用语,有同情心,适度怕羞。
4、诚实而不说谎。很少说不符合现实的话;不私自拿别人的东西或 损坏别要的东西;做错事不隐瞒,肯承认错误。
4.退缩行为
退缩行为是一种易发生于儿童身上的心理障碍,以社交行为退缩为主 要,具体表现为孤僻、胆小,退缩,不愿与其他人交往,更不愿到陌 生的环境中去,把自己封闭起来以获得安全感。有退缩行为的儿童很 难适应新环境。学前儿童时期的退缩行为如果不注意防治,不仅有可 能延续至成年,而且,有可能持久地影响到他们成年后的社交能力、 职业选择及教育子女方式等。
(2)习俗水平(9~15岁) 能够着眼于社会的希望与要求,并以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 德问题,已经开始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 能够了解社会规范,并遵守和执行社会规范。规则已被内化, 按规则行动被认为是正确的。 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 处在该阶段的儿童,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 向,顺从传统的要求,符合大家的意见,谋求大家的赞赏和 认可。 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处于该阶段的儿童 其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 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 认为准则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 科尔伯格认为大多数青少年和成人的道德认识处于习俗水平。
二、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发展
2.促进学前儿童教育发展 3.促进家长素质的提高
4.促进国民素质提高
三、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十分迫切;
多关注生理健康和物质条件的满足;
忽视学生的情绪、情感、态度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忽略家庭中的教育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五)儿童一些其他障碍 1.遗尿症 5岁以后 不自主的排尿 2.夜惊 5-7岁儿童居多,男童多于女童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提高幼儿教师的身心素质;
2.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教育;
3.尊重学前儿童人格; 4.创设宽松和谐的人文 环境。
二、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生活矫治 (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原则 1.面向全体育注意个别差异相结合原则
(3)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
道德判断已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是有了更普遍的 认识,想到的是人类的正义和个人的尊严,并已将此内化为 自己内部的道德命令。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 是一种社会契约。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 人维持公正。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 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在强调按契约和法律的规定 享受权利的同时,认识到个人应尽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 第六阶段: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这是进行道德判断的最高阶 段,表现为能以公正、平等、尊严这些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 进行思考。在根据自己选择的原则进行某些活动时,认为只 要动机是好的,行为就是正确的。在这个阶段上,他们认为 人类普遍的道义高于一切。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组织形式
一、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总目标
使学前儿童懂得保护心理健康的粗浅知识和技能,形成
有利于心理健康的行为习惯,纠正不良情绪和态度,预防 和矫治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保证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
1.能关心周围事物和现象,有良好的观察、注意、想象、 概括能力,有较强求知欲等。 2.乐意寻求新的生活体验,有好的环境适应性。 3.遇到困难能主动想办法解决。 4.学习社会交往技能。 5.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6.能接受教师和家长的劝导,不任性。
案例二:爱告状的琪琪
(二)儿童情绪障碍 1.焦虑
案例:极度怕羞、怕打针的丁丁
2.恐惧
案例:怕黑的朵朵、惧怕白天开灯 3.拒绝上幼儿园 案例:怕见陌生人
(三)儿童发展与学习障碍 1.儿童精神发育迟缓 案例:注意力不集中、格外粗心 2.儿童孤独症 3.儿童语言发育障碍 4.口吃 2-5岁居多
(四)儿童常见的不良习惯 1.吸吮手指 2.咬指甲 3.习惯性阴部摩擦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 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 理状态。 具体来说,心理健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智力发育正常。 2、稳定的情绪。
3、能正确认识自己。
4、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5、稳定、协调的个性。 6、热爱生活。
(二)心理异常
心理异常是指人的心理状态发生了病理性变化,行为表
现明显与众不同,能力明显受损,需要心理治疗。
心理异常的诊断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方能下结论。
(三)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1、情绪基本上是愉快、稳定的。不经常发怒,不无故摔打玩具与其 他什物;生活起居正常,能按时入睡,睡眠安稳,少梦魇,无吮吸手 指或咬物入睡的习惯;基本上能听从成人的合理嘱咐,不过分的挑食、 拣穿,不经常无理取闹。 2、求知欲较强。能按成人的要求去观察事物,记得快、记得住、记 得对。
1.海因茨应该偷药吗?为什么? 2.他偷药是对的还是错的?为什么? 3.仔细回想故事中的困境,你认为海因茨最负 责任的行为应该是做什么?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