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空间相干性干涉条纹可见度V
合集下载
1.4干涉条纹的可见度--相干性
与 jM 对应的光程差
jM
(
)
(
)
(
jM
1)
(
1)
2
max
2
该式表明:由光源的单色性决定的产 生可见度不为零的干涉条纹的最大光 程差.通常称为相干长度
也可定义两列波能发生干涉的最大波程差叫相干长度。
相干长度— L 2
d
I
为谱线的宽度 零级条纹重合 j 级条纹 , 宽度 y j r0
d
当 的
合成光强
0 0 1 1 2 2 3 3 4 45 56 +
x
设能分辨的干涉明纹最大级次为jM ,则应有:
第 j 级条纹和
的第j+1 级条纹重合时, 条纹的可见度 降为零V→0, 条纹不
:中心波长
物理意义:a、当光程差
2
max
时V→0,条纹消失
当
max
2
时V→1,条纹清晰
• 光波单色性越好(△λ越小)所允许
的δmax越大,即在光程差比较大的地 方也能观察到V高的条纹,δmax又称
相干长度,(波列长度)L=δmax
• 两列相干光波在相遇点的光程差不得大于 光波波列的长度。即: δ<L= δmax
干 叠 加
I
合成光强
y r0
d
-1N 0M 0N 0L +1L
y
bc 光源的极限宽度
y
单色光相邻 两条纹间距
bc 计算如下:
单色光源
L r1
bc / 2
干涉条纹的可见度(1)_图文_图文
4 增透膜和增反膜 增透膜----利用薄膜上、下表面反射光的光程差符合相消
干涉条件来减少反射,从而使透射增强。
为了减少反射引起的光能损失,常在许多光 学仪器(如照相机、摄像机等)的镜头上镀一层厚 度均匀的透明薄膜(常用氟化镁MgF2, n=1.38),用 以增加透射,这个薄膜,就是增透膜。
4 增透膜和增反膜
可见度与振幅比的关系: ●若
条纹最清楚 ●若
条纹可见度差 ●若
条纹模糊不清 ,不可分辨
I 4I1
-4 -2 0 2 4
可见度好 (V = 1)
I
Imax Imin
-4 -2 0 2 4
可见度差 (V < 1)
I
Imax= Imin
-4 -2 0 2 4
可见度最差 (V =0)
三、楔形平板干涉 (等厚干涉 Interference of equal thickness)
3)楔板的角度越小,定域面离板越远,当平 行时,定域面在无限远处; 4)在实际工作中,b不一定为0,干涉条纹不 只局限于定域面上,而是在定域面前后一定范 围内可以看到干涉条纹,这个区域称为定域深 度。
5)条纹观察:定域面随系统不同而不同,观 察不便,由于人眼有自动调焦功能,观察比仪 器方便。
解: 若工件表面是平的,等厚条
l
纹应为平行于棱边的直线条纹。 由于一条条纹对应一个厚度,由
图的纹路弯曲情况可知,
a
工件表面的纹路是凹下去的。
标准平面
由图:H=asin
H
因 :lsin =l/2,
所以纹路深度
工件
例5:波长l的光垂直入射折射率为n2的劈尖薄膜, n1> n2 ,n2 <n3 ,如图所示 。在反射光中观察,从尖顶 算起,第二条明纹对应的薄厚是多少?
时空相干性
可见度与相干光波的相对强度、光源的大小和单色性有关。 1、两相干光的强度对干涉条纹可见度的影响 I I1 I 2 2 I1I 2 cos 对理想的单色点光源 I I1 I 2 ① I1 I 2 4I1
A1 2 A ( A1 A2 ) 2 ( A1 A2 ) 2 2 A1 A2 2 2 2 2 2 2 ( A1 A2 ) ( A1 A2 ) ( A1 A2 ) A1 1 A 2
相干长度coherentlength由光源的单色性决定的产生可见度不为零的干涉条纹的最大光程差是光源单色性的量度决定了产生干涉现象的最大光程差
§3—5 干涉条纹的可见度 时间相干性和空间相干性 一、干涉条纹的可见度 2 I ( A A ) I I max 1 2 max min 定义: V 2 I ( A A ) I max I min min 1 2
y
y
d
-1N 0M 0N 0L +1L
y
y
单色光相邻 两条纹间距
单色光源 r1 L b0 / 2 M r
2
b0 计算如下:
d
x r1
r
·
r2
0
+1L △y / 2
此时L点的一 级明纹的极大 在 M 点的一级 极小 y
y 处 2
r
L点一级明纹:(r2 r2 ) (r1 r1) r r
2 I1I 2 I I 0 2 I1I 2 cos I 0 (1 cos ) I 0 (1 V cos ) I0
可见度差 Imin (V < 1) -4 -2 0 2 4
Imax
2
第四章 光的干涉(2)
S'的条纹
缝S1和S2后在O点引起的两光振动的光程差Δ=0,O 点的光强为极大值。因为S'发出的光通过S1和S2后 在O点的干涉光强为极小,所以S'发出的光通过S1和 S2到达O点的光程差为
由 几 何R2 R,R1+R2 2R,且R2–R1='
λ Δ R2 R1 S1 R 2 S' 1 2 d h 2 2 d R1 R h S0 R2 2 2 S2 d 2 2 R R2 R h 2 2 R2 R12 ( R2 R1 )( R2 R1 ) 2hd
I I1 I 2 2 I1 I 2 cos δ
当 δ 2mπ , ( m 0,1, 2, ) 时 I max ( I1 I 2 )2 当 δ 2( m 1)π , ( m 0,1, 2, ) 时 I min ( I1 I 2 )2
2( A1 / A2 ) 2 I1 I 2 2 A1 A2 I I max min 由定义 V 2 2 2 A A 1 ( A / A ) I max I min I1 I 2 1 2 1 2
但不是最清晰。可见度越小,条纹就越不清晰。 当V很小时,条纹就模糊不清,无法辨认了。 影响干涉条纹可见度的三个主要因素: ① 两相干光的振幅不相等(I1I2)。
② 实际中不存在严格的点光源,任何光源都 有一定的宽度。 ③ 实际光源不是理想单色光,它的波列长度 有限,或说它们有一定的光谱宽度(非单色性)。 先讨论I1I2对条纹可见度的影响 对于两个理想单色点光源,两相干光束叠加 后的总光强分布为
当 A1 A2 ( I1 I 2 ) 时V 1;
而A1、A2相差越大,则V值越小。
5.5 光源宽度对干涉条纹可见度的影响 空间相干性
第五章 光的干涉
(Interference of light) §5.5 光源宽度对干涉条纹可见度
的影响
一、干涉条纹的可见度
空间相干性
对于光波来说,干涉现象往往表现为明暗相间的条 纹。为了描述干涉图场中的强弱对比,引入可见度 (或对比度,反衬度)的概念,其定义 为:
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1
I max I min V . I max I min
相邻条纹间距为:
r0 b r0 ykM k k ' d 2 r0 r0 y y k 1 y k d
与光源中心S点产生的干涉条纹相比较,干涉花样 规律相同,只是整个图样向-y方向移过了yoM的距离。
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8
同理可以证明,光源上每一条细线光源都在屏上产 生相同的干涉花样,这些花样在y方向上相互错开一 定的距离。 r '1 S1 r1 b/2 对于光源上N点有: r '2 0N r2 b y N N d ( ' ) S2 ' 2r0 r0 r0 r0 b r0 其零级明条纹在: yoN 2 r0' 第k级明条纹的位置为:ykN
r0 b r0 k d 2 r0'
r0 相邻条纹间距为 : y d
整个干涉花样向y轴正方向移动了yoN的距离。
如图
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9
总光强应是非相干叠加。各干涉图样叠加后的总光 强分布如图:
I 合成光强
0s
x
0N +1M
-1N
0M
叠加后Imin0,则可见度V减小,条纹可见度降低的 程度随干涉图样错开的距离而变。
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16
例. 利用空间相干性测遥远星体的角直径。
(Interference of light) §5.5 光源宽度对干涉条纹可见度
的影响
一、干涉条纹的可见度
空间相干性
对于光波来说,干涉现象往往表现为明暗相间的条 纹。为了描述干涉图场中的强弱对比,引入可见度 (或对比度,反衬度)的概念,其定义 为:
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1
I max I min V . I max I min
相邻条纹间距为:
r0 b r0 ykM k k ' d 2 r0 r0 y y k 1 y k d
与光源中心S点产生的干涉条纹相比较,干涉花样 规律相同,只是整个图样向-y方向移过了yoM的距离。
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8
同理可以证明,光源上每一条细线光源都在屏上产 生相同的干涉花样,这些花样在y方向上相互错开一 定的距离。 r '1 S1 r1 b/2 对于光源上N点有: r '2 0N r2 b y N N d ( ' ) S2 ' 2r0 r0 r0 r0 b r0 其零级明条纹在: yoN 2 r0' 第k级明条纹的位置为:ykN
r0 b r0 k d 2 r0'
r0 相邻条纹间距为 : y d
整个干涉花样向y轴正方向移动了yoN的距离。
如图
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9
总光强应是非相干叠加。各干涉图样叠加后的总光 强分布如图:
I 合成光强
0s
x
0N +1M
-1N
0M
叠加后Imin0,则可见度V减小,条纹可见度降低的 程度随干涉图样错开的距离而变。
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16
例. 利用空间相干性测遥远星体的角直径。
物理光学 干涉条纹的可见度
3.4 干涉条纹的对比度
定义: K IM Im IM Im
I
1.0
IM 0.8
0.6
0.4
Im 0.2
x
0.0
-4
-2
0
2
4
I M , Im 分别所考察位置附近光强极大值和极小值。
K 的取值范围:0∼1
当 Im 0, K 1 条纹最清晰,称为“完全相干”
IM Im, K 0 称为“非相干” 0 < K < 1,称为“部分相干”
Dmax
2
即为波列的长度
光的单色性(即的宽度)决定了能产生清晰干涉条纹
的最大光程差——相干长度
波列长度就是相干长度!
2、光源非单色性 对条纹可见度的影响
设I
为光强的光谱分布(谱密度),
0
元光源dk在干涉场中的光强:dI 2I0dk[1 cos k]
所有谱线在干涉场中的光强分布:
k0 k 2
I 2I0[1 cos k]dk
2.4.1 光源大小的影响
实际光源不是理想的点光源,它总包含着众多不相干的点源。 每个点光源,在干涉装置中都形成一对相干点光源。各对相干点光源在干涉
场产生各自的一组条纹。各点光源有不同位置,各组条纹相互间产生一定的位移。 暗条纹的强度不再为零,条纹对比度降低。
多组条纹的强度相加 当光源大到一定程度时,对比度甚至可以下降到零,完全看不见干涉条纹。
2L ct 2 /
c
t 1
光波的频率带宽越小,相干时间越大,光的时间相干性越好。
度干 的涉 影条 响纹 因可 素见
光源非 单色性
相干 长度
最大光 程差
max
时间相 干性
t
定义: K IM Im IM Im
I
1.0
IM 0.8
0.6
0.4
Im 0.2
x
0.0
-4
-2
0
2
4
I M , Im 分别所考察位置附近光强极大值和极小值。
K 的取值范围:0∼1
当 Im 0, K 1 条纹最清晰,称为“完全相干”
IM Im, K 0 称为“非相干” 0 < K < 1,称为“部分相干”
Dmax
2
即为波列的长度
光的单色性(即的宽度)决定了能产生清晰干涉条纹
的最大光程差——相干长度
波列长度就是相干长度!
2、光源非单色性 对条纹可见度的影响
设I
为光强的光谱分布(谱密度),
0
元光源dk在干涉场中的光强:dI 2I0dk[1 cos k]
所有谱线在干涉场中的光强分布:
k0 k 2
I 2I0[1 cos k]dk
2.4.1 光源大小的影响
实际光源不是理想的点光源,它总包含着众多不相干的点源。 每个点光源,在干涉装置中都形成一对相干点光源。各对相干点光源在干涉
场产生各自的一组条纹。各点光源有不同位置,各组条纹相互间产生一定的位移。 暗条纹的强度不再为零,条纹对比度降低。
多组条纹的强度相加 当光源大到一定程度时,对比度甚至可以下降到零,完全看不见干涉条纹。
2L ct 2 /
c
t 1
光波的频率带宽越小,相干时间越大,光的时间相干性越好。
度干 的涉 影条 响纹 因可 素见
光源非 单色性
相干 长度
最大光 程差
max
时间相 干性
t
1.5干涉条纹的可见度(Contrast_of_Interference_Fringe)
▲
决定可见度的因素: 振幅比, 光源的单色性, 光源的宽度
3
可见度与振幅比的关系:
●
I I1 = I 2 4I1
-4π -2π 2π 4π ∆ϕ 可见度好 (V = 1) I1 ≠ I 2 0
若 A1 = A 2 I max = 2 A1 条纹最清楚
A1 ≠ A 2
I min = 0
∴V =1
●若
2
▲
I = A1 + A2 + 2 A1 A2 cos ∆ ϕ
2 2
2 A1 A 2 V = 2 2 ( A1 + A 2 )
= A1 + A2 + V ( A1 + A2 ) cos ∆ϕ
2 2 2 2
令 I 0 = I1 + I 2 = A1 + A2
2 2 2
2
I = I0 (1+V cos ∆ϕ)
1、理想的单色光 2、准单色光、谱线宽度
λ 、ν
准单色光:在某个中心波长(频率)附近有一定波长 (频率)范围的光。
I0
谱线宽度:
I ∆λ
谱线宽度
I0 2
0
λ0
λ
5
3、造成谱线宽度的原因:
●
知识补充
自然宽度(有能级的宽度造成)
Ej Ei
●
·
ν
•
∆Ej
∆ν =
∆Ei + ∆E j h
∆Ei
多普勒增宽(由光源的运动造成)
有:
r b0 = λ d
——光源的临界宽度
注:这里的推导和教材不同,但更好理解。
b<b0时,才能观察到干涉条纹;
b=b0 时,条纹的可见度为零。 1801年杨氏双缝干涉装置中为什么要加上一个不透 1801年杨氏双缝干涉装置中为什么要加上一个不透 明的遮光板(称为光阑)? 明的遮光板(称为光阑)?
决定可见度的因素: 振幅比, 光源的单色性, 光源的宽度
3
可见度与振幅比的关系:
●
I I1 = I 2 4I1
-4π -2π 2π 4π ∆ϕ 可见度好 (V = 1) I1 ≠ I 2 0
若 A1 = A 2 I max = 2 A1 条纹最清楚
A1 ≠ A 2
I min = 0
∴V =1
●若
2
▲
I = A1 + A2 + 2 A1 A2 cos ∆ ϕ
2 2
2 A1 A 2 V = 2 2 ( A1 + A 2 )
= A1 + A2 + V ( A1 + A2 ) cos ∆ϕ
2 2 2 2
令 I 0 = I1 + I 2 = A1 + A2
2 2 2
2
I = I0 (1+V cos ∆ϕ)
1、理想的单色光 2、准单色光、谱线宽度
λ 、ν
准单色光:在某个中心波长(频率)附近有一定波长 (频率)范围的光。
I0
谱线宽度:
I ∆λ
谱线宽度
I0 2
0
λ0
λ
5
3、造成谱线宽度的原因:
●
知识补充
自然宽度(有能级的宽度造成)
Ej Ei
●
·
ν
•
∆Ej
∆ν =
∆Ei + ∆E j h
∆Ei
多普勒增宽(由光源的运动造成)
有:
r b0 = λ d
——光源的临界宽度
注:这里的推导和教材不同,但更好理解。
b<b0时,才能观察到干涉条纹;
b=b0 时,条纹的可见度为零。 1801年杨氏双缝干涉装置中为什么要加上一个不透 1801年杨氏双缝干涉装置中为什么要加上一个不透 明的遮光板(称为光阑)? 明的遮光板(称为光阑)?
现代光学基础课件:光的干涉1_4干涉条纹的可见度
15
(二)时间相干性
1)两波列的光程差为零( r1 r2 )
S1 d
S2
X
r1
可产生相
干叠加。
r2
O
r0
2)两波列的光程差较小,小于波列长度
(r2 r1 L)
X
r1
P
S1
干涉条纹变 模糊了!
d
r2
O
S2
r0
原因:
能参与产生相干叠加的波列长度减小
若是明纹,则明纹不亮;若是暗纹;暗纹不暗
3)两波列的光程差较大,大于波列长度
14
而另一时刻发出的波列b经S1分割后,波列b1和a2相遇并叠加。但由于波列a和b无固定的相位关系,因此在考察点P无法 发生干涉。
产生干涉的另一必要条件是:
两光波在相遇点的光程差应小于波列的长度。
由
max
L
2
ct
可以看出
光源的单色线度宽越小,或发光时间t越长, 则波列长度越长。说明光源的相干性好。这种由 单色线宽所决定的光波的相干性称为时间相干 性。
4
1.4.2 光源的单色线宽
光源的谱线宽度或单色线 宽:当相对光强下降为峰 值光强一半时的波长间隔 (或者频率间隔)。
I I0
1
0.5
5
计算表明,单色线宽和原子一次持续发光时间 t的倒数有相同的数量级,即
~ 1 或
t
t 1
6
相干长度 相干时间
由 c
对其微分并取绝对值,可得
,
第1章 光的干涉 (Interference of light) §1.4 干涉条纹的可见度 光波的时间相干性和空间相干性
1.4.1 干涉条纹的可见度 可见度(或对比度,反衬度):描述干涉图场中的强 弱对比,其定义 为:
干涉条纹的可见度 光波的时间相干性
r0 y j ( ) j d
合成光强
- (/2) + (/2)
0 0 11 2 2 3 3 4 45 56
j 1 j
j
干涉条纹的可见度V→0
x
与此干涉级 j 对应的光程差是实现相干叠加的最大光程差:
2 max j , 定义:由光的单色性所决定的能产生干涉条纹的最大光程差
z
Ap 2
Ap 2
2 sin i2 cos i1 Ap1 sin( i1 i2 ) cos(i1 i2 )
二. 半波损失的解释
1. 劳埃德镜实验中 的半波损失
As1 sin( i1 i2 ) As1 sin( i1 i2 )
2. 维纳驻波实验中的半波I A12 A2 2 A1 A2 cos
2 A1 A2 ( A1 A2 ) ,V 2 2 A1 A2
2
I1 I 2 ( I1 I 2 )V cos
令I1 I 2 I 0
I 0 (1 V cos ) ——双光束干 涉光强分布表达式
§1-4 干涉条纹的可见度 *时间相干性和空间 相干性
一、干涉条纹的可见度(对比度或反衬度)
1. 定义: 2. 讨论:
I max I min V I max I min
当Imin=0时(暗纹全黑),V=1,最清晰;
当Imax=Imin时,V=0,不可辨认;
两列光相干叠加时, I max ( A1 A2 ) , I min
As1
As1
Ap1
i1 i1
A 1 p
n1
x
n2
i2 A s2
光学干涉条纹的可见度光波导时间相干性和空间相干性
由前面的推导可知:
r2
− r1
=
d r0
y,
同理可得
r2'
− r1'
=
d r0'
b 2
因此自M点到达P点 的光程差为:
δM
=
⎛ d⎜
⎝
b 2r0'
+
y r0
⎞ ⎟ ⎠
11
δM
=
d
⎛ ⎜ ⎝
b 2r0'
+
y r0
⎞ ⎟ ⎠
由细线光源M所产生的各级明条纹的位置如下:
零级明条纹: δM = 0
y0M
=−b 2
采用点、缝光源的原因。
16
为了获得清晰的干涉条纹,光源宽度一般限制在 临界宽度的四分之一。
b ≤ bc 4
或
b ≤ r0′ λ
4d
上式称为能够产生清晰的干涉条纹的条件。
由上式可以看到,减小两缝之间的距离d,则 bc就 大,即:用更宽的光源也可以看到干涉条纹。
本节结束 17
S1
θ r1
r
dN
θ
r2
r0 r0'
第j级明条纹: δM = jλ
y jM
= r0 d
jλ
−
b 2
r0 r0'
相邻条纹间距为:
Δy
=
y j+1 −
yj
=
r0 d
λ
与光源中心S点产生的干涉条纹相比较,干涉花样规
律相同,只是整个图样向-y方向移过了y0M的距离。 12
同理可以证明,光源上每一条细线光源都在屏上 产生相同的干涉花样,这些花样在y方向上相互错 开一定的距离。
光的干涉干涉条纹的可见度和菲涅耳公式
正射两种情况下,反射光的振动方向对于入射光的振动
方向都几乎相反,即反射产生半波损失。
*但是在任何情况下,折射光在折射瞬间电矢量无位相突变,
无半波损失.
4 A1 A2 2 A12 2 A22
2 A1 / A2 1 ( A1 / A2 )2
光学 1.4 干涉条纹的可见度 时间相干性和空间相干性
V 2 A1 / A2 1 ( A1 / A2 )2
讨论:
A1 A2 ,则V 1,可见度最好 A1 0或A2 0,则V 0,可见度最差 其他情况下,V介于1和0之间
Ap1
tan(i1 i2 )
Ap1、Ap1、Ap2和 As1、As1、As2
As2 2 sin i2 cos i1
As1
sin(i1 i2 )
Ap2
2 sin i2 cos i1
Ap1 sin(i1 i2 ) cos(i1 i2 )
光学
1.5 菲涅耳公式
二、半波损失的解释 1、掠入射(洛埃镜)
d'0 则是要看见干涉条纹时扩展光源的最大线度,称为临界宽度, 超过此宽度的扩展光源则无干涉条纹。
普通光源的宽度越小,可见度越高。这也就是分波面法干涉 一类的双光束干涉装置必须采用点、缝光源的原因。
为了获得清晰的干涉条纹,光源宽度一般限制在临界宽度 的四分之一。
由上式可以看到,减小两缝之间的距离d,则 d'0就大, 即:用更宽的光源也可以看到干涉条纹。
光学 1.4 干涉条纹的可见度 时间相干性和空间相干性
五、空间相干性
公式
d '0
r'0 d
1
决定了杨氏干涉装置的参数。对给定的扩展光源(线度 d'0 ),则双孔或双缝间最大距离dmax由上式决定,为
光的干涉
干涉图样: 干涉图样 3D—旋转双曲面族 旋转双曲面族
2D—旋转双曲面族的截线 旋转双曲面族的截线
屏幕∥ 傍轴区:平行等距直线 屏幕∥ S1 S2,傍轴区 平行等距直线 傍轴区 一系列平行的明、暗相间的条纹; ● 一系列平行的明、暗相间的条纹 不太大时直条纹且等间距; ● θ 不太大时直条纹且等间距 ● ∆y ∝ λ ∆y ∝ ro ∆y ∝ 1 ●中间级次低,两边级次高; 中间级次低,两边级次高
几何光程差为: 几何光程差为
δ = 2n2do cos i2
式中n2、do为薄膜的折射率及厚度,i2 为薄膜中光的折射角; 式中 为薄膜的折射率及厚度 为薄膜中光的折射角 计算光程差时要考虑薄膜上、下表面的附加光程差. 计算光程差时要考虑薄膜上、下表面的附加光程差
10. 迈克尔逊干涉仪—分振幅双光束干涉 分振幅双光束干涉
干涉相长
I = ( A1 + A2 ) 2 I = ( A1 − A2 ) 2
j = 0,±1,±2⋯
干涉相消
6.分波面干涉 分波面干涉
光程差
jλ y λ δ =d = ro (2 j + 1) 2
明纹 ( j = 0,±1,±2⋯ ) 暗纹
干涉条纹位置 条纹间距
roλ j d y= rλ (2 j + 1) o 2d
( A1 = A2 )
总光强不等于分强度之和
当干涉项对时间的平均值等于零,称非相干叠加 则 当干涉项对时间的平均值等于零 称非相干叠加,则 称非相干叠加 总光强等于分强度之和 1).频率相同 频率相同; 频率相同 2).有相互平行的分量 有相互平行的分量; 有相互平行的分量 3).在叠加区域内位相差恒定 在叠加区域内位相差恒定. 在叠加区域内位相差恒定
光的干涉干涉条纹的可见度和菲涅耳公式
光学
1.5 菲涅耳公式
一、菲涅耳公式
在任何时刻,都可以把入射
波,反射波和折射波的电矢量分
成两个分量。一个平行入射面Ep, 另一个垂直入射面Es。
A`s1 sin(i1 i2 )
As1
sin(i1 i2 )
n1 Ap1 n2
As1 A`s1 i1 i`1
O
A`p1
i2 Ap2
As2
A`p1 tan(i1 i2 )
①若 Imin=0,暗条纹是全黑,V=1,对比度最好 ②若 Imin=Imax,明暗条纹强度一样,V=0,对比度最 差(没有条纹)
③其他情况下,V介于1和0之间。
光学 1.4 干涉条纹的可见度 时间相干性和空间相干性
影响干涉条纹可见度的因素很多,对于理想的相干点光 源发出的光波,主要因素是两相干光的振幅比。
这可以解释半波损失。
光学
1.5 菲涅耳公式
2.垂直入射
i1 0 0 n1 n2
As1
A 's1
约定的
A' s1
负号
A' p1
正号
Ap1
A 'p1
As1
Ap1
Ap1 As1 1
Ap1
As1
Ap1 A1 As1
A's1 A'1 A'p1
结论:入射光从光疏介质射入到光密质的界面时,在掠入射或
d'0 则是要看见干涉条纹时扩展光源的最大线度,称为临界宽度, 超过此宽度的扩展光源则无干涉条纹。
普通光源的宽度越小,可见度越高。这也就是分波面法干涉 一类的双光束干涉装置必须采用点、缝光源的原因。
为了获得清晰的干涉条纹,光源宽度一般限制在临界宽度 的四分之一。
光源宽度对干涉条纹可见度的影响 ppt课件
A1
A2 A2
2
若两光波振幅相差太大,例如 A2 A1
则 A1 0, A2
V 0
即干涉条纹的对比度太小,条纹模糊不清。看不到
明显的干涉现象 .
因此,能产生明显的干涉现象的补充条件为:两光
束的光强(或振幅)不能相差太大。
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ppt课件
4
二、光的线度对干涉条纹的影响
如图
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ppt课件
9
总光强应是非相干叠加。各干涉图样叠加后的总光 强分布如图:
I
合成光强
0s
x
-1N
0N
0M +1M
叠加后Imin0,则可见度V减小,条纹可见度降低的 程度随干涉图样错开的距离而变。
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ppt课件
10
条纹错开的 距离为:
OM ON
yOM
ppt课件
x
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11
=y时条纹消失,光源的宽度称为极限宽度
(临界宽度)
y r0 bc r0
d
r0
bc
r0 d
也就是说,只有当普通光源的宽度b<bc时,在干涉 场中才能观察到干涉条纹,b越小,可见度越高。这也 就是分波面法干涉一类的双光长干涉装置必须采用点、
ppt课件
2
对于理想的相干点光源发出的光波,两相干光的 振幅比是影响干涉条纹可见度的主要因素。两光波 在相遇点的总光强为:
I I1 I2 2 I1I2 cos . A12 A22 2A1A2 cos
当=2k时,cos=1, I=Imax=I1+I2+2(I1I2)1/2 =(A1+A2)2
第一章光的干涉
I A
2
1
0
[ A1 A 2 2 A1 A 2 cos( 1 2 )] dt A1 A 2
2 2 2
2
29
1.3 分波面双光束干涉
二、获得相干光的方法 典型干涉实验
1、获得相干光的方法:
• 一个原则:在任何时刻到达观察点的应该是 同一批原子发射出来,经过不同光程的两列波。 各原子的发光尽管迅速改变,但是任何相位改 变总是同时发生在这两列波上,因而它们到达 同一观察点时总是保持着不变的相位差。 • 两种办法:分波面和分振幅
二、 干涉现象
干涉是波动过程的一个基本特征。凡是能产生干 涉的现象,都可认为该现象具有波动性。
两列或两列以上波叠加,如果两波频率 相同,在观察时间内波动不中断,而且在相 遇处振动方向几乎沿着同一直线,那么它们 叠加后产生的合振动可能在有些地方加强, 在有些地方减弱,这一强度按空间周期性变 化的现象称为干涉。干涉所形成的整个图样 称为干涉图样。 7
则,二列光波在空间叠加后,同一级条纹的空间各点 几何位臵应满足条件:
r2 r1 常数
这些点的轨迹是以S1、S2为轴线的双叶旋转双曲面, S1、S2为双曲面的两个焦点. 23
二.干涉图样的形成
2、两个单色点光源干涉图样的形状
令
整个干涉花样在空 间分布的大致轮廓
双曲面和光屏面的交线
24
2
则 ,合振动平均值达到最大值,称 为干涉相长。(constructive interference)
(2)在相位差为
2 1 ( 2 j 1)
的 奇数 倍。
(j=0, 1, 2, 3, …)
则
I ( A1 A2 )
2
1
0
[ A1 A 2 2 A1 A 2 cos( 1 2 )] dt A1 A 2
2 2 2
2
29
1.3 分波面双光束干涉
二、获得相干光的方法 典型干涉实验
1、获得相干光的方法:
• 一个原则:在任何时刻到达观察点的应该是 同一批原子发射出来,经过不同光程的两列波。 各原子的发光尽管迅速改变,但是任何相位改 变总是同时发生在这两列波上,因而它们到达 同一观察点时总是保持着不变的相位差。 • 两种办法:分波面和分振幅
二、 干涉现象
干涉是波动过程的一个基本特征。凡是能产生干 涉的现象,都可认为该现象具有波动性。
两列或两列以上波叠加,如果两波频率 相同,在观察时间内波动不中断,而且在相 遇处振动方向几乎沿着同一直线,那么它们 叠加后产生的合振动可能在有些地方加强, 在有些地方减弱,这一强度按空间周期性变 化的现象称为干涉。干涉所形成的整个图样 称为干涉图样。 7
则,二列光波在空间叠加后,同一级条纹的空间各点 几何位臵应满足条件:
r2 r1 常数
这些点的轨迹是以S1、S2为轴线的双叶旋转双曲面, S1、S2为双曲面的两个焦点. 23
二.干涉图样的形成
2、两个单色点光源干涉图样的形状
令
整个干涉花样在空 间分布的大致轮廓
双曲面和光屏面的交线
24
2
则 ,合振动平均值达到最大值,称 为干涉相长。(constructive interference)
(2)在相位差为
2 1 ( 2 j 1)
的 奇数 倍。
(j=0, 1, 2, 3, …)
则
I ( A1 A2 )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0 V
0 光源非单色性对条纹的影响 (a) 强度曲线;(b) 条纹可见度曲线
2/
为讨论光源非单色性对条纹可见度的影响,假设光源
范围内各波长的强度相等,或k宽度内不同波数的光
谱分量强度相等。
I I0
k0k/2 k0
的非相干光源,若认的可见光,则太阳光直射地面时,它在地 面上的相干面积是直径约为0.08mm的圆面积。
用相干孔径角 C表征相干范围更直观。给定 b 和 , 凡是在该孔径角以外的两点 ( 如 S1 和 S2) 都是不相干的,在 孔径角以内的两点(如S1和S2)都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干性。 S1 S1 S1 S
/
b
此外,也可从另一个角度对光的空间相干性的范围进 行考察。对一定的光源宽度 b,通常称光通过 S1 和 S2 恰好不
发生干涉时所对应的这两点的距离为横向相干宽度。用dt 表 示,则有:
dt
R
b
用扩展光源对O点(S1S2连线的中点)的张角 来表示,则:
dt
S S S
S1 P d P0
I I 01 I 02 2 I 01I 02 cos cos
若考察干涉场中的某一点P,则位于光源中点 S 的元光源(宽
度为dx)在P点产生的光强度为 :
2π dI s 2 I 0 dx1 cos
式中,I0 dx是元光源通过 S1 或 S2 在干涉场上所产生的光强
当光源是点光源时,所考察的任意两点S1和S2的光场
都是空间相干的;当光源是扩展光源时,光场平面上具有 空间相干性的各点的范围与光源大小成反比。
对于一定的光波长和干涉装置,当光源宽度 b 较大, 且满足:b R /d 或 b / 时,通过 S1和 S2两点的光将
不发生干涉,因而这两点的光场没有空间相干性。
bC
——光源的临界宽度
式中, = d / R 是干涉装置中的两小孔S1和S2对S的张角。
当光源宽度不超过临界宽度的 1/4 时,计算可得此时的
可见度 V ≥ 0.9。此光源宽度称为许可宽度,表示为:
bC bp 4 4
V
1
通常可用 bp 确定干涉仪应用中的光源宽度容许值。
0
第二项表示干涉场光强度周期性地随 变化。 由于第一项平均强度随着光源宽度的增大而增强,而第
二项不会超过 2I0/ ,所以随着光源宽度的增大,条纹可 见度将下降。
根据干涉条纹可见度的定义式可求得 :
πb V sin πb
V 1
0
/
2/
b
条纹可见度随光源宽度的变化
上述讨论实际上是考察了光源的大小对扩展光源 SS 照射与之相距 R的平面,并通过其上二点 S1 和 S2的光在空 间再度会合时产生干涉的影响,它反映了光源在这两点产 生光场的空间相干特性。
对上式进行积分,即可得到宽度为 b 的扩展光源在P点所 产生的光强度为:
2π I 2 I 0 I cos ( x ) dx b / 2 πb 2π 2 I 0b 2 I 0 sin cos π
b/2
式中,第一项与P点的位置无关,表示干涉场的平均强度,
R
O
S2
如果扩展光源是方形的,则其相干面积为:
AC d
2 t
2
可以证明,对于圆形光源而言,其照明平面上横向相干 宽度为:
dt
相干面积:
1.22
2 2
1.22 0.61 AC π π 2
例如,直径为1 mm的圆形光源,若 = 0.6 m,在距 光源1m的地方,其横向相干宽度约为0.7mm。因此,干涉 装置中小孔 S1 和 S2 的距离,必须小于 0.7mm 才能产生干涉 条纹。而与此相应的相干面积AC ≈ 0.38mm2。 又如,从地面上看太阳是一个角直径=032=0.018rad
2
b
C
S2 R
S2
空间相干性的反比公式:
b C
2.5.2 光源非单色性对条纹可见度的影响 ——
光源的非单色性(复色性)直接影响着条纹的可见度。 在干涉实验中, 范围内的每一种波长的光都生成各 自的一组干涉条纹,并且各组条纹除零干涉级外,相互间均 有位移。 其相对位移量随干涉光束之间光程差 的增大而增大, 所以干涉场总强度分布的条纹可见度随光程差的增大而下降, 最后降为零。
由图中几何关系可得到如下近似结果:
d x 2 CS2 CS1 d R
xd d x R
式中, = d/R 是 S1 和 S2 对S的张角。因此
' x
于是可得:
2π dI 2 I 0 dx 1 cos ( x )
度; 是元光源发出的光波经 S1 和 S2 到达P点的光程差。
dx
S C
S1
x
S
P P0
S2
S
E
距离 S 为 x 的 C 点处的元光源,在 P 点产生的光强度:
2π dI 2 I 0 dx1 cos '
式中,是由 C 处元光源发出的、经 S1 和 S2 到达 P 点的 两支相干光的光程差。
在杨氏干涉实验中,如果采用点光源,则通过 干涉系统将产生清晰的干涉条纹,V = 1;如果采用 扩展光源,其干涉条纹可见度将下降。
多组条纹的叠加
以杨氏双缝干涉为例:
S1 S S S S2 R E P d P0
O
若考察干涉场中的某一点P,则位于光源中点 S 的元光源(宽 度为dx)在P点产生的光强度为 :
2.5 光的相干性
2.5.1 光源大小对干涉条纹可见度的影响 ——光的空间相干性 2.5.2 光源非单色性对条纹可见度的影响 ——光的时间相干性 2.5.3 干涉的定域性
2.5.4 相干性的定量描述
2.5.5 激光的相干性
2.5.1 光源大小对干涉条纹可见度的影响 ——
干涉条纹可见度 V —— 表征干涉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