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的界定与分类_以山西为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取的指标由于各自单位、量级的不同而存在着不可公度性, 对其进 行分析时, 各项指标的单位不同以及其数值量级间的悬殊差别所带来 的影响, 因此, 需要对所选的评价指标作无量纲化处理, 公式为:
−
Xij = ( X ij − X j ) / σ j
∑ 其中σ j =
= 0 1 n
−
−
n
( X ij
i=1
X2 12.2 23.4 45.74 22.98 35.39 70.92 18.29 0.22 9.95 11.42 15.56
X3 9.54 30.98 44.56 22.97 38.02 25.02 16.47 0.67 8.72 11.91 18.88
Xi 、σi 分别表示山西所有地级市第i个指标的算术平均值、标准差; X ij 表 示第j个城市第i项指标的取值。在定量判定时,原则上评价指标体系中的 指标都有满足界定标准, 但是在实际中, 需要考虑到城市起源、发展阶 段、历史贡献等,对于资源问题比较突出的城市也应判定为资源型城市。
因此,在本文使用了判别方法 Xij > Xi − 0.5σi ,表示山西地级市的平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 资源诅咒 转型 山西省
破解“资源诅咒”、实现资源型地区的转型、可持续发展是当前 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特别是在2010年,山西被批为国家资源型经 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进一步推动了对资源型经济的研究,而在对 资源型地区进行研究之前首先要对资源型地区进行界定。国家计委宏 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2002)、肖劲松、李宏军(2009)、高天明、刘粤 湘、丁博(2010)等多篇文献对全国资源型城市进行了界定。但是目 前对资源型城市的界定没有明确的规定, 学术界对此也进行了诸多的研 究,从不同角度对资源型城市作了界定,但没有达成共识。本文试图在已 有文献的基础上, 运用定量的方法对一个特定区域(而不是从全国层 面)进行资源型城市进行界定与分类,并以山西地级市为例,判断山西哪 些为资源型城市, 为研究山西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
城市探索
资源型城市的界定与分类:以山西为例
赵康杰 赵玉娟 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6
【摘 要】科学界定资源型城市是促进资源型区域转型发展的前提,本文提出了一个区域资源型城市界定与分类的方法,并以山西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山西 11个地级市中有8个为资源型城市,其中5个为重度资源型城市,3个为轻度资源型城市。
是在2003年以后才开始,随后几年山西因煤炭资源开发经济快速发展,
更多的市、县因煤而兴, 吕梁市更是在2 0 0 4 年7 月才撤地设市, 因而现
阶段需要对山西源型城市的类型和数量重新进行判定。
资源型城市的社会经济结构与自然资源有着密切联系, 不可分割,
因此必须围绕煤炭资源相关的产业、类别, 选择合适的指标, 并确定其
1、分类方法。假定公式: Yi j > Y − λσ j ,其中, λ 分别取0.5,1,2。若 Yi j > Y − 0.5σ j , 则为重度资源型城市; 若 Yi j > Y −σ j , 则为一般资源型
城市; 若 Yi j > Y − 2σ j , 则为轻度资源型城市。对选取的原始指标分别 计算出X j 的变异系数(V)和权重(W ),然后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
X i − 0.5σ i 4393.38 14.69 14.36 4.44 32.02 28.25
数据来源:《山西统计年鉴(2008)》、《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8)》,2008年 山西各地级市统计年鉴。
对选取的原始指标分别计算出 Xi 、σ i ,可得到每个指标的平均数
分析标准, 才能客观的界定资源型城市。通常对资源型城市的界定的
指标有很多, 但在进行界定的时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 选择有代表性的
原始指标确定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界定。本文主要采用定量分析对资源
型城市做界定,并从山西省11 个地级市层面对山西的资源型城市进行
判定。考虑到统计数据的可得性, 在实际中选用的指标为: 原煤产量
X i (平均数) 5729.18
σ i(标准差) 2671.60
Xi −σi
3057.58
24.19 20.7 6.36 19.00 12.67 3.85 5.19 8.03 2.51
42.33 39.56 20.63 22.62 21.70 16.94
表4 株洲市多边形单元G D P 差距变化情况
项目 A B
1995 年 863007 18.39
2000 年 1467553 19.63
2005 年 2378369 20.41
2008 年 4371327 22.44
注:A=极大值与极小值之差\万; B=极大值与极小值之比。资料源自《湖南省统 计年鉴》(1996-2009年)。
二、山西资源型城市的分类
本文选取资源开发的依赖程度对山西省资源型城市进行分类。 在上面已经对资源型城市做了界定, 其中把山西省11 个地级市的8 个 界定为资源型城市。考虑到不同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对煤炭资源的 依赖性的差异, 以及具有其不同的发展特点, 这里依然使用上面选取的 6个指标,对8个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做一个综合得分,分析产业结构 依赖原煤产量或采掘业的程度, 以此来对8 个资源型城市进行分类。
X4 7.68 14.31 9.99 8.19 9.41 3.41 5.27 0.21 2 4.29 5.24
X5 18.84 63.91 70.06 42.59 70.49 53.2 32.9 1.71 31.95 32.09 47.9
X6 10.94 55.67 70.37 31.38 60.24 68.11 31.49 1.2 42.05 24.14
和标准差, 然后计算出 X i − 0.5σ i , 根据公式 X ij > Xi − 0.5σi , 分别对指 标i 进行比较, 分析每个城市的6 个指标中有几个大于平均值减去半个 标准差的值, 如果至少有两个指标满足, 即被划分为资源型城市。
3 、判定结果。根据上面的分析, 经过数据比较之后, 从计算的结 果可以看出资源型城市的判定结果, 大同、阳泉、长治、晋城、晋中 的6 个指标均大于其平均值减去半个标准差, 朔州、吕梁分别有5 个指 标满足要求, 临汾有2 个指标满足, 而太原、忻州只有一个满足条件, 运 城一个都不符合条件。因此, 本文将山西省资源型城市界定为8 个, 分 别为大同、阳泉、长治、晋城、朔州、晋中、临汾和吕梁市。
型的资源型省份。因此, 本文在分析山西的资源型城市的数量, 假定山
西地级市的平均水平为资源型城市, 本文假设判定公式为:
X ij > Xi − 0.5σ i ,其中, σi =
n
∑ (X百度文库j − Xi )
l =1
n
如果在上列条件成立的时候,则为资源型城市。其中i代表不同的原
始指标; j 表示不同的城市; n 代表山西省地级市城市的数量(n = 1 1 );
一、山西资源型城市的界定
山西省煤炭资源丰裕, 从全国看属于典型的资源型省份, 因而山西
的许多城市都是资源型城市,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2 0 0 2 )的研
究指出, 山西有11 个资源型城市(包括地级市和县级市), 在做出这
个判定的时候还是在2 0 0 2 年, 煤炭价格的快速上涨和煤炭市场的繁荣
−
X
j )2
,若σ j = 0 ,令 X ij
。
然后根据公式Yj = X i j ×W , 可得每个城市的综合得分 Yj , 之后分别
(下转第 4 3 页)
40
2011. 12
积)中, 长沙市只有第三产业总值和财政收入呈轻微的下降趋势, 财政 支出有波动但基本稳定, 其余7 项均呈现上升趋势, 呈现出明显的碎化 过程;湘潭市10项指标的均匀度指数(面积)均呈下降趋势,表现出很 强势的集聚性, 株洲市也属于集聚型, 但表现没湘潭市剧烈, 有7 项指标 不断集聚, 但教育和卫生指标保持不变,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均 匀度指数(面积)不降反升, 说明株洲市有意识引导其经济向均匀方 向发展, 符合现阶段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要求。
总之,长沙市的集聚程度高于株洲、湘潭两市,现阶段区域空间主要以 碎化为主, 株洲、湘潭则碎化程度较高, 现阶段区域空间主要以集聚为主, 集聚的强度表现为湘潭> 株洲。这与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现状高度吻合。
4、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综合上文整体趋势分析、空间演变分析与指标要素演变分析三 个方面定量分析结果, 本研究形成以下结论, 以供讨论。 ①1995年—2008年,长株潭城市群空间集聚—碎化情况与长沙市极 为相似, 以集聚为主, 趋碎化方向发展,与株洲市、湘潭市所表现的以碎 化为主, 趋集聚方向发展恰恰相左。说明长沙市为长株潭城市群的绝对 核心, 其集聚—碎化方向主导了长株潭城市群的集聚—碎化方向。 三市的演变的过程表现为:长沙呈现出明显碎化过程,湘潭则呈很 强的集聚过程。表明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建设使其内部空间集聚— 碎化不断朝向好的方向发展,按照这个趋势,可以预见,未来长株潭城市 群将紧密连成一体, 代替长沙市成为湖南经济发展核心。 ②长株潭城市群碎化度指数过高, 并且持续高走。表明长株潭城 市群行政单元过多, 即在长株潭城市群经济要素的总体空间发展呈现 出较为明显的均匀化趋势的同时, 区域治理却出现“碎片化”倾向。 这意味着长株潭在建设城市群过程中必然遇到人为壁垒, 城市群空间 管治困难加大。这方面株洲表现最为突出, 其行政区划分五区五县, 加 上所辖区域狭长、集聚重心严重向北偏斜, 导致其内部差异不断拉大 (见表4),空间集聚和扩散活动不明显。建议适当对株洲进行行政区 划“合并”, 可以考虑将其南部地区划入衡阳市。以增进株洲城乡协 调发展以及长株潭城市群长远高效持续发展。
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X4:采掘业从业人员(万人)X5:全市采掘业 从业人员占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X6:采掘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表1 山西省资源型城市判定指标体系
太原市 大同市 阳泉市 长治市 晋城市 朔州市 晋中市 运城市 忻州市 临汾市 吕梁市
X1 4218.48 7394.4 6009.11 7514.38 7867.49 10827.25 5687.08 113.34 3057.98 4766.38 5565.04
(吨)、人均原煤产量(吨/人)、全市采掘业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
(% )、采掘业从业人员(万人)、全市采掘从业人员占第二产业从
业人员的比重(% )、采掘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
1 、界定方法。确定资源型城市既需要考虑全国, 又需要考虑山西
的事情情况。从全国看, 山西是典型资源型省份,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
选取原煤产量、人均产量、采矿业从业人数比重三个指标来反应资源
型城市的特征。山西11 个地级市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除运城市之
外, 其它1 0 个地级市的三个指标全部远远大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甚至是
全国平均水平的几倍, 表明山西的这些地级市都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城
市。从历年的数据看, 山西的平均水平要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属于典
均水平为资源型城市,如果某个地级市的其中至少有2个指标大于其平均 水平减去半个标准差, 即判定为资源型城市, 反之, 即不是资源型城市。
2、数据处理。在对山西资源型城市进行判定时,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这 里主要使用《山西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 析,由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山西开始着手煤炭资源整合,对地级市的经 济影响较大,因而本文选择用2007年的数据进行资源型城市判定。为了对其数 据进行量化分析, 便于分析明了简单化, 本文将其选取数据指标分别表示为: (见表1)X1:原煤产量(吨);X2:人均原煤产量(吨/人);X3:全市采掘业从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