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0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一般原理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02、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03、自然辩证法内容体系:⑴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⑵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科学技术的本质与结构、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⑶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思维方法、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方法、科学技术研究的数学与系统思维方法、科学技术活动方法;⑷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⑸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内容与特征、创新型国家建设。

04、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主要观点、特征: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指近代自然哲学家们以近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

自然科学基础:哥白尼革命、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伽里略自由落体实验、哈维血液循环理论、波义尔元素说等,这一时期力学成为主导学科,分析方法成为主要方法。

前提与基础:⑴人与自然两分;⑵自然的数学设计;⑶物理世界的还原论说明;⑷自然与机器的类比。

主要观点:⑴物质观:一切物体都可以还原为原子,一切物体都是由原子在粒子间力的作用下,按力学规律形成的,因而具有原子的基本性质(原子论);⑵时空观:自然界具有绝对不变性,自然物和时间、空间都是不变的;⑶运动观:运动是物质固有属性,物体具有匀速直线运动的固有性质,并以惯性运动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⑷因果观:用力学模型和规律描述所有运动形式和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⑸相互作用观:粒子间或由其构成的物体间存在着万有引力,引力相互作用在空间中以直接瞬时超距的形式传递,并支配着各种天体的运行;⑹人类统治自然:自然被当作奴隶来统治和压迫,人类企图代替上帝的地位,充当宇宙的统治者和创造者。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然辩证法复习资料绪论1、⾃然辩证法的定义(1)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是关于⾃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般规律以及⼈类认识和改造⾃然的⼀般⽅法的科学。

(3)是对⼈类认识⾃然和改造⾃然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哲学四⼤部分内容:(1)唯物论—世界的本质、物质和意识。

(2)唯物辩证法—⾃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般规律和最基本的范畴;对⽴统⼀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既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要坚持改⾰开放,要学会说“两句话”,要注意“两⼿抓”。

这些思想就是辩证法的⼀分为⼆、两点论思想⽅法在实际⼯作中的⽣动体现。

(3)认识论—认识产⽣和发展的⼀般规律、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认识的真理性。

(4)唯物史观—社会历史发展的⼀般规律、⼈的本质和⼈的价值。

3、⾃然辩证法是对⼈类认识⾃然和改造⾃然的已有成果的概括总结和展望。

⼈类认识⾃然和改造⾃然的已有成果,也就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已有成果,概括总结已有的成果,就能了解它的历史和现状,根据历史和现状,⼜能预测未来。

创造新知识的最基本的⽅法,即科学研究⼯作的三步曲,即总结历史,了解现状,预测未来。

第⼀章:马克思主义⾃然观⾃然观:⾃然观是关于⾃然界及其与⼈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它是⼈们认识和改造⾃然的本体论基础和⽅法论前提;它和⾃然科学发展相⼀致,并随其每⼀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的形式;它在发展历程中,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主义、辩证法和形⽽上学等论争,并由此推动其演化和进步。

辩证唯物主义⾃然观是⾃然观的⾼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然观的核⼼;马克思主义⾃然观是具有⾰命性、科学性、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等特点的辩证⾃然观,是⾃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第⼀节马克思主义⾃然观的形成(⼀)朴素唯物主义⾃然观的渊源和基础1.原始社会⼈类实践⽔平和认识能⼒低下,活动范围狭窄,他们对⾃然界既产⽣了客观现实的、朴素的观念,⼜形成了某些神秘的观念2.奴⾪社会的脑⼒劳动和体⼒劳动相分⼯,产⽣了阶级的分化;哲学和⾃然科学相融合,形成了整体知识形态的⾃然哲学。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 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主要流派答:1)逻辑实证主义:科学的发展过程。

代表人物:石里克,卡尔纳普2)证伪主义:科学不能证实,但可以证伪。

科学的发展过程是大胆探索,谨慎求证的过程。

代表人物:波普尔3)历史主义:a库恩:科学发展与科学史相结合;b卡拉托斯:综合了证伪主义和历史主义2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答:1、广义的自然辩证法,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自然辩证法是研究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问题,特别是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问题。

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结合科学发展史,探讨科技发展极其重大哲学问题。

2、自然辩证法是一学科群。

自然辩证法是研究各门具体科学技术领域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对重大科技成果需要从哲学高度加以重视以及对科技成果的价值评价。

3、狭义的自然辩证法以最新的科技成果为基础,探讨自然界本质及其演化规律及自然观问题。

4、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哲学。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科学技术本质及其规律的学科,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科技观,又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还是包括数学和其它各门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主要包含自然观,科技观和科学研究方法论,两对矛盾即人与自然界,科学世界与科学认识的矛盾贯穿始终。

3 《自然辩证法》的体系结构及主要内容答:以两类矛盾为主线,分为六大部分:一,导言。

主要论述了自文艺复兴以来自然科学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说明形而上学自然观产生有其必然性。

19世纪以来重大科学发现在形而上学自然辩证法打开了重大缺口,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二,自然科学与哲学。

论述了自然科学与哲学关系,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指导,研究者掌握了正确的哲学思维,便能在研究过程中避免盲目,少走弯路,排除唯心主义宗教神学干扰,加速研究进程。

三,辩证法。

重点论证了辩证法的科学体系,强调其客观性,由三大规律,五对基本范畴构成。

四,物质运动形式,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揭示了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内在联系,并指出科学分类是以对象的运动形式为根据的。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是哲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旨在研究自然界万物的发展规律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它借鉴了辩证法的概念,将其应用于自然界的研究中。

自然辩证法涵盖了物质的起源、演化、运动等方面的内容,是我们理解自然界规律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自然辩证法的复习资料,包括自然辩证法的定义、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等内容。

第一部分:自然辩证法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1. 自然辩证法的定义
自然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界发展规律以及物质世界相互依存关系的科学方法和理论体系。

它通过分析和解释自然界的变化和演化过程,揭示出事物的矛盾和内在的发展动力。

2.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1)矛盾普遍存在原理:自然界无处不充满着矛盾,它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根本原因。

(2)矛盾的斗争原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推动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物质力量。

(3)矛盾的统一原理:矛盾是辩证法的基本概念,我们要全面把握矛盾双方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

(4)否定之否定原理:事物的发展是由于矛盾的不断解决和发展,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既是一种连续性的过程,又是一种差异性的发展。

第二部分:自然辩证法的相关概念
1. 事物的联系与发展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相互联系和发展的。

事物之间存在着各种联系,如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等。

只有充分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正确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 矛盾和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是自然界中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矛盾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事物之中,是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动力。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必考:二、古代有机自然观、机械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古代有机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古代有机自然观本质上是一种自发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自然观1、万物的本原是物质性的元素;2、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将自然界看成是物质元素在宇宙中逐渐形成的,把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归于事物内在的力量;3、“自然”的涵义,认识到自然是一个自身有生命力的、不断生长发育的有机体。

中国的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古希腊哲学的四元素说:水/湿、火/热、土/干、气/冷机械自然观的基本思想: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展的第二个历史形态,它认为世界是一部及其,由惰性物体组成,与思维存在物——人无关,物体运动是由于外力的推动,遵循严格的机械决定的因果关系。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1、基于牛顿力学的机器的自然图景;2、严格的机械决定论——拉普拉斯的决定论(因果决定论);三、系统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一)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系统自然观最基本的内涵在于它揭示了自然系统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自然系统不仅是确定的,而且会自发的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性;自然系统不仅是简单的,线性的,而且是复杂的、非线性的,阐发了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的思想。

基本思想:1、物质观:复杂性结构、相互联系及其演化。

2、时空观:时空与物质的关联——相对性。

3、演化观:从存在到演化4、生命观:自组织理论,一定条件下,事物会自发自主地从非生命演化出生命5、环境条件论:社会性、历史性的综合6、系统观:相互联系的整体(二)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其核心思想是天人和谐、天人合一1、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2、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3、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4、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5、生态系统是稳定性和变化性的相统一的平衡四、人与自然的关系(一)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决定了人与自然之间结成了发生学意义上的关系;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在自然界之中;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2、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3、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4、人与自然要和谐一直5、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哲学依据是生态自然观,途径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是长期的、全局的、支持全球人类持续进步的道路。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专题1:(1)宇宙本源人类的发展史是一部认识大自然的历史,贯穿着对宇宙本源的未休止的争论,这也是目前为止哲学家一直思考的主题。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不仅让我想起盲人摸象的故事。

盲人摸象是我们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一个寓言故事。

传说,有人从王宫里牵出一头大象,许多人前来围观。

几个盲人也争先恐后地去摸。

第一个盲人摸到象牙,就大喊起来:“我知道了!我知道大象的样子了!它像根棍子。

”“不对!”另一个扯到象耳朵的盲人说,“它像一把大蒲扇。

”第三个盲人摸到象腿,也嚷起来:“错了!错了!它像根柱子。

”“不!不!”第四个盲人摸着象身子说:“明明是一堵墙嘛!”最后一个抓到象尾巴的说:“你们都错了!它像根绳子。

”盲人们各执己见,互不相让。

通常,人们都是用盲人摸象来比喻对事物认识的片面性,很少有人会真的把自己当作一个盲人来看待。

我们每天都在重复着盲人摸象的故事,我们每天都在重复着盲人之争,比如,哲学上的物质和意识,物理学上的光的波动说和粒子说,牛顿的绝对时空与爱因斯坦的相对时空……。

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要比盲人摸象更为复杂。

在人类认识世界的漫长的过程中,我们“摸”到了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等等概念。

像盲人们一样,我们也在为这些东西究竟是什么而争论不休。

所不同的是,盲人们摸象时,有人在旁边告诉他们是在摸大象,而现在却没有人告诉我们是在摸什么,更不会有人告诉我们摸到的是什么。

远在上古时代希腊的泰勒斯和我国春秋时期的《管子》就主张宇宙间的万物的本原是水;希腊阿那克萨哥拉曾经根据陨石的性质猜测太阳是块又红又热的大石头,月亮也同样是由大地上这种泥土构成的;我国公元前四、五世纪的《墨经》认为太阳是火,并指出其光色同温度有本质联系,阐明了月魄及其上灰光的成因。

《墨经》和德谟克利特更普遍地认为宇宙间的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的。

我国战国时期由慎到和惠施创始的浑天说,把天地比拟为蛋状结构,也就是力图把宇宙万物作为满足一定规律的物质体系来对待。

布鲁诺(有神论者)在形成元始的“一”的思想过程中深受古希腊哲学的影响, 这其中主要包括爱利亚学派克塞诺芬和巴门尼德的思想。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2013-2014学年《自然辩证法》期末复习题1、十九世纪的自然科学挑战和冲击十八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P37(1)这种挑战首先来自于光学。

偏振现象的发现曾经迫使托马斯一杨和菲涅耳做出了光是横波的嘉定,横波假说仍然是从机械论框架中提出来的,然而一旦引入这一假定,机械论框架就失去了内部的和谐,由此产生了它无法摆脱的“以太悖论”困境。

这个“以太悖论”终于在这个僵硬的机械论框架(机械论自然观)内部爆发出来,并打开了它的第一个巨大的缺口。

(2)星云假说和地质“渐变论”。

星云假说是由康德和拉普维斯共同创立的。

他认为天梯是由原始星云通过吸引和排斥的矛盾作用生成出来的;太阳系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历史。

它攻击太阳系的永恒性的观点,取消了牛顿的“第一推动”假说。

地质渐变论是由赖尔创立的,它强调地球及其表面“都有时间上的历史”且能够导致物种的变异性;它以地球的缓慢变化所产生的渐进作用取代了由于造物主一时兴动而引起的突然变革,把知性带进了地质学。

(3)人工合成尿素和元素周期律。

人工合成尿素是由维勒完成的。

他以氯化铵等无机物制造出了有机物尿素,不仅证明了无机物和有机物遵循同样的化学定律,而且还把康德的无机界与有机界间永远无法逾越的鸿沟大部分填平了。

(4)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

细胞学说是由施旺和施莱共同创立的。

他认为细胞是生物有机体的基本单位,有机体在本质上都是从细胞的繁殖和分化中产生和生长起来的。

生物进化论是有达尔文等创立的。

他主张生物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物种是可变的,动植物物种之间是可以相互融合的。

他证明了自然界的历史发展,玮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提供了自然的基础”。

(5)机械论自然观面临危机的真正标志是出现了一种新的自然图景与之抗衡,这就是以法拉第和麦克斯韦为代表的科学家所提出的“场”的观念和由焦耳发现的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虽然在这个“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观念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机械论自然观曾经起过重大的,甚至是非常杰出的作用,但“场”的观念的形成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发展,最终导致了机械论自身的衰落。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资料全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资料全

选择题1、贯穿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始终的矛盾是(A D)A、人与自然的矛盾B、吸引与排斥的矛盾C、生产与生活的矛盾D、科学认识与科学实践的矛盾E、连续与间断的矛盾2、亚历士多德在《工具篇》一书中,最为推崇的方法是(D)A、类比方法B、实践方法C、归纳方法D、演绎方法E、观察方法3、被恩格斯誉为向宗教发出“挑战书”、自然科学独立的“宣言书”的不朽著作是(B)A、《人体构造论》B、《天体运行论》C、《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D、《心血运动论》E、《新天文学》4、为捍卫和宣传日心说被宗教强制赴火刑的著名学者是(C)A、赛尔维特B、伽利略C、布鲁诺D、哥白尼E、维萨里5、近代自然科学独立并建立体系并获得重大成就,最为重要的原因是(A)A、科学实验的兴起B、理性与实验相结合C、人类思想获得解放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E、日心学说的出现6、在方法论的问题上培根与笛卡儿的不同在于(B)A、培根重视理论,笛卡儿重视经验B、培根重视归纳,笛卡儿重视演绎C、培根重视经验,笛卡儿重视数学D、培根排斥归纳,笛卡儿排斥演绎E、培根重视继承,笛卡儿重视创新7、由于发现天体运行三定律,被人们誉为“天空立法者”的科学家是(C)A、哥白尼B、伽利略C、开普勒D、第谷E、布鲁诺8、赖尔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产生所作的突出贡献是指出(C)A、岩石分类说B、地质突变论C、地质渐变论D、岩石质变思想E、板块构造论9、列宁称赞把生物学第一次建立在完全科学基础上的生物学重大成就是(D)A、林耐的人为分类法B、细胞学说C、拉马克生物进化论D、达尔文生物进化论E、分子生物学10、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在探索进化机制所依据的最重要的一对根本矛盾是(C)A、同化与异化B、个体与环境C、遗传与变异D、连续与间断E、整体与部分11、中国古代有著名的三大天体模型,它们是(B D E)A、天圆地方说B、盖天论C、壳层说D、浑天说E、宣夜说12、1543年,自然科学领域联袂向宗教神学挑战,其代表作是(A B) A、《天体运行论》B、《人体构造论》 C、《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D、《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E、《新天文学》13、到19世纪30年代,被恩格斯誉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诞生奠定基础的重大科学发现包括(BDE)A、牛顿力学B、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C、微积分创立D、有机化学成就E、地质渐变论14、被誉为古希腊时期著名的三大数学家的学者是(B C D)A、毕达哥拉斯B、欧几里德C、阿基米德D、阿波罗尼E、苏格拉底15、科学实验方法的基本分类其结果是(B E)A、析因实验B、探索性实验C、模拟实验D、验证性实验E、判决性实验一、选择题:(辨清题意,可单项选择,也可多项选择)1、以下哪部著作标志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这门独立的哲学学科的诞生?( C )A.恩格斯《反杜林论》B.马克思《资本论》C.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D. 马克思《数学手稿》E.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F.列宁《哲学笔记》2、近代(尤指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一些主要成就相继打开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五大缺口,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确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五大科学成就是:(ABDFG )A.康德的“星云假说”B.赖尔《地质学原理》提出的地质渐变理论C. 电子的发现及普朗克“能量子”假说D.能量守恒及转化定律,以及法拉第-麦克斯维的电磁场理论E.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F. 细胞学说和进化论G. 道尔顿-阿夫伽德罗的原子-分子论和门捷耶夫的“元素周期律”3、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是(ABCE )A.创新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C.可行性原则D.主体际性E.社会需求原则4、标准的科学论文中,除了下述哪项外,其余都明确地表明了荣誉的承认与分配?( E )A. 作者名单B. 对其余贡献的致谢C. 参考文献D. 引文目录E. 论文的录入与排版5、以下除了哪项,其余都表明科学的社会属性?( E )A. 社会为科学提出了任务B.社会决定了科学家个人工作的意义C. 研究方法能为同行专家所接受D. 荣誉的分配E.科学离不开科学家的天赋6、创立理论的思维方法主要方法有:(ABDE )A.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B. 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C. 从感性到理性D.创新思维E. 顿悟(直觉与灵感)F.观察与记忆7、技术的价值主要有:(ABCDE )A.自然价值B.经济价值C.政治价值D.文化价值E.生态价值F.内在价值8、以下不属于科学的社会规范的是(E )A.公有性B.独创性C普遍性 D.无私利性 E.权威性F有条件的怀疑性9、技术悲观主义和技术乐观主义本质上都属于:(C )A.马克思主义的技术社会观B.社会决定论C. 技术决定论D. 科技价值中立论10、知识作为一种经济资源,不同于一般的物质资源,具有如下几个特点:(ABCDEFG )A.不可替代性B.不可加和性C.不可逆性D.非磨损性E.不可分性F.可共享性G.无限增值性11、从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看,科学知识的主要特征或本质属性是(ABDE )A.可检验性B.系统性 C、可证伪性 D.主体际性 E客观真理性12、技术方法具有如下特点:( AECD )A.目的性与客观性的统一B.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统一C.多样性与专用性的统一D.社会性与综合性的统一E. 功利性与折衷性的统一F.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的统一13、在20世纪,科学技术运行的社会特点是:(ABC )A.科学技术的职业化B.科学技术运行的不平衡性C.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一体化D.技术创新成为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根本动力14、以下符合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的是:(ABCD )A.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B.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C.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D.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E.教育现代化不具有优先性15、国家创新体系包括:(ABDE )A.知识创新系统B.技术创新系统C.研究发展(R&D)系统D.知识传播系统E.知识应用系统F.体卫文教系统二.填空:1.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一书的出版,揭开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序幕,引发了自然观的革命性变革。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一、基本概念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综合性的哲学学科,主要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辩证关系,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社会论等。

自然观:是对自然界的整体看法和观点,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演化、结构、规律等方面的认识。

科学技术观:是对科学技术的基本看法和观点,包括科学技术的性质、特点、作用、发展等方面的认识。

科学技术方法论:是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方法和思路的概括和总结,包括观察、实验、推理、创新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

科学技术社会论:是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研究,包括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社会影响、社会控制等方面的认识。

二、基本观点1、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其结构和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尊重科学规律,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3、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同时,必须加强科技教育,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促进科技创新和普及。

4、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与道德伦理相结合,遵守科学道德和社会伦理,防止科技滥用和伦理冲突。

三、主要内容1、自然观:包括自然界的本质、演化、结构、规律等方面的认识。

其中,对自然界的分类、演化、运动等的研究,以及自然界的可分性、系统性、整体性等方面的理论,是自然观的重要内容。

2、科学技术观:包括科学技术的性质、特点、作用、发展等方面的认识。

其中,对科学技术的本质、方法、价值等方面的理论,是科学技术观的重要内容。

3、科学技术方法论:包括观察、实验、推理、创新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

其中,科学实验和科学方法的研究,以及科学思维和科学认识的理论,是科学技术方法论的重要内容。

4、科学技术社会论:包括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社会影响、社会控制等方面的认识。

其中,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社会效益等方面的理论,是科学技术社会论的重要内容。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1.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性质是什么?研究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地一般方法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内容: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其体系和主要内容: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成为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基础。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意义?基本思想: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自然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表现形式之外,什么都没有;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即人脑的属性和技能;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他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由此推动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处于永久的产生和消亡中,处于不断地运动和转化过程之中;在自然的发展过程中,在自然的特定领域发展的特定阶段上,产生了人类和人类社会;随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是原有的自然部分领域不断得到认识和改造,于是出现了一个与外在于人的活动的纯自然所不同的具有新质的人化自然,这种人化自然也就是人类文化和文明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

基本特征:第一,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一种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第二,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

第三,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

第四,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重大意义:第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发展规律的科学,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深入探讨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变化。

在自然辩证法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复习资料,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门学科。

一、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对立统一规律、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斗争和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对立统一规律指的是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但又统一于一个整体。

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

矛盾特殊性则指的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矛盾斗争是指事物内部矛盾的相互作用和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

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则强调了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不连续性。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物质运动、质量变化、能量转化等。

在学习自然辩证法时,我们需要关注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变化规律,例如生物的生长和衰亡、地球的气候变化、物质的相变等。

三、自然辩证法的方法论自然辩证法的方法论包括抽象和具体、分析和综合、历史和现实等。

抽象和具体是指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和具体分析的过程,从整体和个别的关系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和特点。

分析和综合则是指对事物进行分析和综合的过程,从事物的各个方面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历史和现实则是指从历史和现实中寻找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过去和现在中总结经验,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

四、自然辩证法的应用领域自然辩证法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涉及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生产等各个领域。

在自然科学中,自然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可以帮助科学家发现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推动科学的发展。

在工程技术中,自然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可以帮助工程师解决问题,提高工程的效率和质量。

在农业生产中,自然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可以帮助农民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五、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价值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科学,对于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界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1、雅典时期自然哲学的重要成就及其自然观意义?重要成就1)米利都学派。

泰勒斯关于世界万物本原是“水”的主张2)毕达哥拉斯学派。

该学派提出了“万物皆数”的世界本质论,认为“宇宙万物的结构及其运行服从数的和谐”,这一学说在科学思想史上意义深远。

3).原子论思想。

该派别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肉眼所不能看见的物质微粒,永恒运动是原子的本性,自然界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聚散及其运动,整个世界由原子和虚空所构成。

4)亚里士多德学说。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是一位承上启下的人物,在他的哲学中,哲学和自然科学已开始分化。

a在世界本源问题上,提出了两种“实体”说,并用“四因说”加以论证;b在宇宙结构问题上,主张地心说,建立了同心球宇宙模型,第一次把几何学和天文学结合起来;c在物体运动问题上,认为物体只有在外力推动下才能运动,重物坠落的速度较轻物快。

自然观意义1)亚里斯多德和其他希腊思想家的最大功绩就是把自然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

2)古希腊科学是哲学的一个方面,所以它一开始就有重视理论思维、重视理性探索的特征,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和物活论的色彩,由于毕达哥拉斯主义和柏拉图主义的影响,古希腊科学中含有特别重的数学尤其几何学的成分。

公理化和演绎推理的方法被运用到各门学科中去。

在科学研究方法上,在希腊化时代的阿基米德那里,也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逻辑推理的方法、严格定量的数学方法都已趋成熟,实验的方法也初露端倪。

3)这些都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做好了准备。

近代自然科学就是从古希腊自然科学演进而生。

2、从科学发展模式的角度,比较库恩与波普尔的科学哲学思想。

波普尔的科学发展的证伪主义模式与库恩的科学发展的范式论模式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科学发展的起点不同。

波普尔科学发展的起点是“问题”。

他认为科学是从问题开始的,并把问题分为①实际问题,即需要通过理论来说明的问题,②疑难问题,即用现有的理论解决不了的问题。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资料(一页纸)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资料(一页纸)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资料(一页纸)自然辩证法一、生态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简答)1、生态自然观的主要特点。

(1)生态自然界系统具有整体性、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自适应性和自组织性等特征,它是多样性和整体性、平衡和非平衡的统一。

(2)生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的统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目标。

(3)通过从自然界的人工化转向其生态化,从非生态型人工自然界转向生态型人工自然界,实现人和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

(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

2、生态自然观的基本特征。

(1)全球性。

它是生态视角,代表地球人类(包括后代人)的利益,研究全球生态或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观。

(2)批判性。

它从生态视角反思和批判人类的理念和行为及其后果。

(3)和谐性。

它强调了科学技术与自然及社会之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了人类社会和其他生命体的和谐统一。

二、对科学、技术本质特征的理解(简答)1、对科学本质特征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史在人类探索自然实践活动基础上的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科学芝士是人在与自然接触的过程中获得的对自然的认识;科学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事实,解释客观事物的规律性;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科学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理论和实践关系,具有客观性和实证性、探索性和创造性、通用性和共享性,现代科学通过技术体现其特征。

科学是一般生产力,必须和直接的生产过程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2、对技术本质特征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狭义的技术是指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方法和手段;广义的技术是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类自身的方法和手段。

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术技巧、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物质设备)。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一、名词解释:1、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和总观点。

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2、可逆:过程可以反转,状态可以回归、过去和未来没有区别、是静止的。

不可逆:过程不可以反转,状态不可以回归、过去和未来有区别、是发展的。

3、有序与无序:有序是,序指排列,引申为规律状态,在现代科学中,序不仅表现为空间结构的某种规律性,同时也反映时间演化的规则性,如无规律混乱的称为无序,有规律不混乱的称为有序。

4、组织:一个系统的要素按照特定的指令,形成特定的结构或功能的过程。

自组织: 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通过一个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自身的涨力作用下,系统从无序转化为有序,在宏观上形成新的时空结果并产生特殊功能,也就是使系统达到新的有序结构功能的过程。

5、科学问题:是科学认识主题在特定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与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尚未解决的矛盾。

6、科学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的利用自己的感观认识和描术各种自然现象,获取经验知识的基本手段。

7、科学实验:人们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人为干预,控制或模拟研究对象,获取科学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

8、科学假说: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联系公认的有关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事物或问题的预测性说明和尝试性解答。

9、系统思维方式:把对象当作一个系统整体加以思考的一种方式。

它根据系统的性质、关系、结构、把对象的各个组成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构成模型,研究系统的功能和行为,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定量化和精确化的特征。

10、科学事实: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是指人们对所观察到的客观存在的事件、现象和过程所做出的真实描述。

11、直觉思维:指在经验知识的基础上,摆脱固定逻辑规则的约束而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灵感:是人们对长期苦苦思索不得其解的问题由于某种偶然因素的诱发而顿开茅塞,异向问题的解决。

直觉与灵感都有摆脱固定逻辑规则的约束而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特征,故统称为直觉思维。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辰一.概念:1. 古希腊知名科学家:泰斯勒:古希腊哲学家,七贤之一,米利都学派创始人,曾游学埃及,测量过金字塔高度,成功预测过一次日蚀。

人为万物由水组成,水是万物之源。

论证必须从“假设”出发,开创演绎逻辑思想,对数学发展影响很大。

苏格拉底:(前469--399)著名古希腊哲学家,与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希腊三贤”。

苏一生未曾著述,其言论和思想多见于柏拉图和色诺芬所著《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

他长期以教育为业,常常用启发、辩论的方式进行教育。

苏格拉底重视伦理学,是古希腊第一个提出要用理性与思维去寻找普遍道德的人,他是道德哲学的创始人,他强调道德要用理性指导。

他认为善出于知,恶出于无知。

他在欧洲哲学史上最早提出唯心主义的目的论,认为一切都是由神创造与安排的,体现的是神的智慧与目的。

在逻辑学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他提出归纳论证并注意一般定义的方法,对概念做出精确地说明。

苏格拉底的哲学主要认为是非有标准。

埃斯库罗斯:公元前525年出生于希腊阿提卡的埃琉西斯。

他是古希腊悲剧诗人,与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一起被称为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悲剧作家,有“悲剧之父”、“有强烈倾向的诗人”的美誉。

代表作有《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阿伽门农》、《善好者》(或称《复仇女神》) 等。

柏拉图:(前427--347)哲学思想,理念论,对西方哲学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

《理想国》是他重要的著作。

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到雅典创办了“学园”,学园是西方最早的教育机构,是西方大学的前身。

学园存在了900多年,知道公元529年被XXX大帝关闭为止。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都通过对话的形式记录下来。

阿纳克西美尼:古希腊哲学家、米利都学派的第三位学者,是阿那克西曼德的学生。

他继承了前两位米利都学派哲学家的传统,也是该学派最后一位哲学家。

阿那克西曼德:(希腊文ναξμανδρο英文Anaximander,约前610—前545)阿那克西曼德是帕西亚德斯(Praxiades)之子,出生于米利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科学与哲学的关系1、历史发展上哲学源于科学,科学脱离哲学是相对晚近的事情。

(举例)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从历史发生上,科学源于哲学;近代科学革命之后,具体科学领域逐渐脱离哲学研究的范围,但科学和哲学之间仍然扮演者彼此的批判者和促进者角色。

科学本身也是哲学的研究对象(科学哲学)。

2、哲学为科学发展提供方法论指导。

(培根:对归纳法和经验观察的强调,见第一课件最后部分)“归纳法就是为获得真正证明的方法。

归纳逻辑不是在知识问题上研究,而是对自然的权力艺术的科学”“归纳法是发现个体事物发展变化的法制的工具,是获得支配绝对现实的规律和能起决定作用的形式的方法。

”三表法:具有表:所有正面例证缺乏表:所有反面例证程度表:不同程度的例证分类培根对自己的方法的评价是,它告诉如何整理科学必须依据的观察资料。

他说,我们既不应该像蜘蛛,从自己肚里抽丝结网,也不可像蚂蚁,单只采集,而必须像蜜蜂一样,又采集又整理。

3、科学与哲学互相扮演彼此的批判者(见第一课件中对相关案例的介绍)1)、科学对哲学的作用科学研究对哲学观念和理论的批判和挑战。

当代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对自我实在性的挑战。

举例:神经科学对自由意志观的挑战——李贝特实验在心理学家本杰明·李贝特(Benjamin Libet)的实验当中,他使用EEG来检测被试的脑活动信息,同时要求被试随时报告自己动作发出的意向。

结果发现,大脑是在个体报告发出动作意向之前几百毫秒之前就已经产生了相应动作的脑活动,也就是说动作产生的直接原因并不是个体意识当中的意向,而是意识之外的其他脑活动。

这个研究的结果震惊了整个心理学界,引发了大量的后续研究。

虽然有学者质疑Libet实验中被试报告与脑活动的时间差测量的精确性(比如对被试用来报告出动作意向的时间的测量问题),但是在2008年在《自然•神经科学板》(Nature NeuroScience)上,金顺菘(Chin Siong Soon,音译)等人采用现代的脑成像技术再一次验证了李贝特的研究结果。

2)、哲学对科学的作用反思与批判约翰·赛尔(John Searle)对强人工智能纲领的批判强人工智能:心智(Mind)本质上就是程序。

只要计算机拥有了适当的程序,理论上就可以说计算机拥有它的认知状态以及可以像人一样地进行理解活动。

举例:如果一台电脑表现(act)、反应(react)和互动(interact)都和有意识的个体一样,那么它就应该被认为是有意识的。

赛尔的中文房间“中文房间”最早由美国哲学家John Searle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

这个思想实验要求你想象一位只说英语的人身处一个房间之中,这间房间除了门上有一个小窗口以外,全部都是封闭的。

他随身带着一本写有中文翻译程序的书。

房间里还有足够的稿纸、铅笔和橱柜。

写着中文的纸片通过小窗口被送入房间中。

根据Searle,房间中的人可以使用他的书来翻译这些文字并用中文回复。

虽然他完全不会中文,Searle认为通过这个过程,房间里的人可以让任何房间外的人以为他会说流利的中文。

前提:1.语法不足以满足语义。

2.计算机程序是完全以它们的形式的或语法的结构来定义的。

3.心智具有心理的内容,具体说具有语义内容。

结论:程序不是心灵,它们自身不足以构成心灵。

二、穆勒五法由19世纪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提出。

1.契合法:a与AB一起出现,也与AC一起出现。

可知,A是a的充分条件。

如,例1:在两块麦地上施氮肥(A),一块多浇水(B),一块施钙肥(C),结果产量都增高(a)。

则可以猜想施肥(A)是产量增高(a)的原因。

2.差异法:a与ABC一起出现,但不与BC一起出现,可知,A是a的必要条件。

如,例2:在一块麦地上既施氮肥(A)又多浇水(B)又施钙肥(C),结果产量都增高(a);而在另一块麦地上只浇水(B)施钙肥(C)则产量不变。

则可以猜想施肥(A)是产量增高(a)的原因。

3.契合差异法:a与AB一起出现,也与AC一起出现,但不与BC一起出现。

可知,A是a的充分必要条件。

如,例3:在两块麦地上施氮肥(A),一块多浇水(B),一块施钙肥(C),结果产量都增高(a),而在另一块麦地上只多浇水(B)施钙肥(C)则产量不变。

则可以进一步肯定施肥(A)是产量增高(a)的原因。

4.剩余法:已知B是b的条件(原因),C是c的条件(原因),abc与ABC一起出现,可知,A是a的充分必要条件。

如例4:天文学家观察出天王星的运行轨道有倾斜现象(a、b、c),已知倾斜现象a、b是受两颗行星(A、B)的吸引,于是可以猜想还有一颗行星(C)影响天王星的轨道倾斜(c)。

5.共变法:A与a以同样方式发生变化,而BC则不以这种方式变化。

可知,A是a的充分必要条件。

如例5:改变单摆的摆长(A)则单摆的周期(a)随之改变,但改变摆球的质量(B)和摆球的材料(C)则周期不变。

则可以认为单摆的摆长(A)决定其周期(a)。

三、自然观发展的主要阶段1 泛灵论阶段:”万物有灵“:泛灵论者相信,自然中的所有事物包括人自身都拥有其灵魂或自然精神,并通过这些要素解释自然现象。

动物、植物、山水石等无生物,雷雨电等自然现象也和自己一样,是有意志、有灵魂的。

2 泛神论阶段:从泛灵论到泛神论(pantheism)、中世纪:一神教自然观。

3 一神论阶段:自然界是上帝创造的。

世界存在规律,由此是可理解的。

因为上帝是完美而不是混乱的。

对自然界进行研究,就是理解全知全能全善的上帝。

在强调信仰的同时也强调理性推理1,我们心中有一个最伟大(完美)的存在者观念2,同时存在于现实中与心灵中的存在者比仅存在于心灵中的更伟大(完美)3,最完美的存在者不可能仅仅只存在于心灵中因此,那个最伟大(完美)的存在者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心中,更存在于现实中。

(安瑟伦关于上帝的本体论证明)4 机械论阶段:(一)、近代机械论自然观:整个宇宙由物质组成;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空间结构和数量组合;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它们之间存在万有引力;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均匀的时空框架中的位移,都遵循机械运动定律,保持严格的因果关系;物质运动的原因在物质的外部。

举例:自然的钟表类比背景:机械化生产其精密构件与力学原理的完美组合使人们对自己的理性与自然秩序的吻合充满信心。

(二)、机械决定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的事件(事物的状态)是因果决定的(任何当前事件都由之前某事件所决定)。

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能够精确度量的一种物理量。

把种种迅动现象归结于力,再用力去解释各种自然现象。

哲学的全部重任在于由运动现象去研究自然力,再由这些力去推演其他现象。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牛顿经典力学是机械论自然论的集大成者。

5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1)、辩证自然观全部自然都处于永远的生存和消亡之中,存在于不停歇地运动和变化之中;自然具有层次性,是物质进化的结果;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是各种物质相互联系的总体。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2)、当代自然观及其问题人类与自然的道德关系、自然作为生态系统,要求生存活动不能将自然破坏到不可恢复的程度。

正因为人是自然界中已知的唯一具有高等智慧的和强大科技力量的物种,所以担负着最重要的责任。

3)、环境伦理学的可能性A 人类中心主义:自然是人化自然,人类和人类利益是核心。

B 生态伦理学: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平等的主体际关系。

人文法则由逐步推广到非人类的自然。

(从”人是目的,不是手段“推广到”自然是目的,不是手段“)C 生态系统论观:超越主体间或主客体关系。

将自然界作为一个大的系统,每一存在物都有对整体而言存在的价值。

(价值定义的变化或范围的变化)4)、由人类中心向生态中心转移而生出的自然法权利问题动物权利保护、如欧洲规定笼养鸡,10只/平方米、不穿动物皮毛举例:(一)、为何泛灵论曾经如此广泛地为不同民族、文化传统所接受1. 关于”死后世界“的普遍自然信念;2. 对呼吸与死亡等自然现象的观察;3. 从1-2得出”人有灵“,再通过自身来理解自然得出“万物有灵。

3. 儿童心理学证明未经教育和文化影响的儿童普遍具有天赋地泛灵论倾向。

泛灵论(animism or panpsychism) ”万物有灵“:泛灵论者相信,自然中的所有事物包括人自身都拥有其灵魂或自然精神,并通过这些要素解释自然现象。

动物、植物、山水石等无生物,雷雨电等自然现象也和自己一样,是有意志、有灵魂的。

1).关于”死后世界“的普遍自然信念;2).对呼吸与死亡等自然现象的观察;从 1‐2 得出”人有灵“,再通过自身来理解自然得出“万物有灵”。

3). 儿童心理学证明未经教育和文化影响的儿童普遍具有天赋地泛灵论倾向。

J.皮亚杰在研究儿童思维过程中发现,儿童在心理发展的某些阶段也存在着泛灵论的特征。

儿童普遍具有把无生命物体看作是有生命、有意识的东西的认识倾向。

随着年龄增长,泛灵观念的范围逐渐缩小。

美国心理学家 S.霍尔则认为,儿童在个体意识发展的过程中,重演了人类意识发展所经历的阶段和过程,这个过程或多或少地伴随着某种自发的宗教意识的出现。

儿童的泛灵论就是自发宗教意识的特征之一。

(二)、机械论自然观的特点、产生背景与影响基本观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的事件(事物的状态)是因果决定的(任何当前事件都由之前某事件所决定)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能够精确度量的一种物理量。

把种种运动现象归结于力,再用力去解释各种自然现象。

产生背景:机械化生产;产业革命与科技革命取得的巨大成功,让人们对于对自己的理性与自然秩序的吻合充满信心。

影响:机械决定论(拉普拉斯妖;对万物包括人自身的机械类比;《人是机器》;当代影响:“惊人的假说”)四、关于科学划界问题的证实原则和证伪原则的异同是什么?它们存在哪些问题?1异:证实与证伪;(详见课件)证实与证伪在逻辑上的不对称性1)、证实:肯定后件式如果P,那么Q;证实Q并不意味着P成立;例子:1,如果“所有天鹅都是白的”,那么“英国的天鹅都是白的”。

2,英国的天鹅都是白的;3,所以,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

这是一个逻辑上明显无效的推理,通过的后件在经验上的确定并不能”证实“前件。

2)、证伪:否定后件式如果P,那么Q;非Q;所以,非P;1,如果“所有天鹅都是白的”,那么“澳洲的天鹅都是白的”;2,并非所有天鹅都是白的(澳洲有黑天鹅);3,所以,并非所有天鹅都是白的这是一个有效的推理,其结论具有必然性。

这就是波普尔证伪主义划界标准的逻辑依据。

通过诉诸“可证伪性”来界定科学命题可以挽救全称命题作为科学命题的地位。

2同:同样看重经验观察在科学理论中的基础性;3问题:证实原则无法保留全称判断的科学地位;证伪原则无法保留特称命题的科学地位;同时二者都会让其他一些明显的科学命题被排除出科学的范围(详见课件)1. 某些明显的科学命题将被“扫地出门”a. 概率陈述b. 特称命题证伪原则解决了证实原则无法解决的“全称命题”疑难,但是虽然全称命题可以被证伪而不可证实,特称命题却是可被证实不可被证伪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