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犯罪心理学之青少年犯罪分析详解

犯罪心理学之青少年犯罪分析详解

犯罪心理学之青少年犯罪分析详解在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犯罪行为不仅对自身的成长和未来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我们有必要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1、犯罪类型多样化青少年犯罪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盗窃、抢劫等类型,还涉及到网络犯罪、校园暴力、毒品犯罪等新型领域。

2、团伙犯罪增多青少年往往因为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容易受到不良同伴的影响,形成犯罪团伙,共同作案。

3、犯罪手段暴力化一些青少年在犯罪过程中手段残忍,不计后果,给受害者带来了极大的身体和心理伤害。

二、青少年犯罪的心理成因1、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不良的家庭环境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父母关系不和谐、家庭暴力、过度溺爱或忽视孩子等,都可能使孩子产生心理问题,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1)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严厉,动辄打骂,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有的家长则对孩子过于放纵,缺乏有效的管教,导致孩子无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等不完整的家庭结构,可能使孩子缺乏关爱和安全感,容易产生自卑、孤僻等心理问题,进而引发犯罪行为。

2、学校因素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的缺失或不当也可能导致青少年犯罪。

(1)学业压力过大过重的学业负担可能使一些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通过逃学、作弊等不良行为来逃避压力,进而发展为犯罪。

(2)校园欺凌现象在学校中,一些学生可能会遭受同学的欺凌,长期处于被欺负的状态可能导致他们产生报复心理,从而实施犯罪行为。

(3)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单一一些学校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时缺乏应对能力。

3、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1)不良文化的影响网络、影视、游戏等媒体中存在的暴力、色情等不良内容,容易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使其模仿不良行为。

2023年青少年犯罪现象分析报告

2023年青少年犯罪现象分析报告

2023年青少年犯罪现象分析报告2023年,青少年犯罪现象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本篇报告旨在全面分析和解读2023年青少年犯罪的现象,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便制定更加有效的防控措施。

引言2023年,青少年犯罪现象持续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青少年犯罪对社会治安、公共秩序和青少年群体发展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迫切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第一部分:青少年犯罪类型在2023年,青少年犯罪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其中,盗窃、暴力伤害和网络犯罪是主要的青少年犯罪类型。

一、盗窃盗窃是2023年青少年犯罪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青少年盗窃的主要动机包括社会经济压力、缺乏监护和攀比心理等。

重要的对策是提升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同时加大对贫困家庭和弱势群体的支持力度。

二、暴力伤害与往年相比,暴力伤害在2023年青少年犯罪中呈上升趋势。

这一现象与社会失范、道德败坏、家庭教育不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针对这一问题,应加强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提升青少年的审美观和修养。

三、网络犯罪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发展,网络犯罪在2023年青少年犯罪中崭露头角。

网络欺凌、网络诈骗等问题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强化网络安全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网络素养和防范意识。

第二部分: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2023年青少年犯罪的涌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家庭因素家庭教育是影响青少年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暴力、婚姻不幸福、缺乏家庭温暖等问题会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出现。

加强家庭教育和关怀,为青少年提供稳定的成长环境至关重要。

二、社会因素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社会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扩大、价值观混乱等问题都与青少年犯罪密切相关。

应该加强社会教育,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三、个体因素青少年个体因素对于其犯罪行为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影响。

心理问题、自我认同困难、情绪管理能力不足等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

青少年犯罪的六大特征

青少年犯罪的六大特征

青少年犯罪的六大特征青少年犯罪是指年龄在10岁到18岁之间的未成年人参与的犯罪行为。

青少年犯罪的特征是多种多样的,下面将介绍其中的六大特征。

首先,青少年犯罪往往具有冲动性。

青少年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于自己的冲动难以控制。

这就导致他们在面临冲突或挑战时,往往会选择使用暴力或其他违法手段来解决问题。

其次,青少年犯罪常常伴随着行为问题的存在。

青少年犯罪者通常表现出攻击性、反社会行为、违反规则等问题。

他们可能会经常违反学校纪律,对老师和同学进行恶意欺负,或者在家庭中表现出不尊重他人的行为。

第三,青少年犯罪往往与家庭背景有关。

研究表明,青少年犯罪者往往来自不稳定的家庭环境。

他们可能经历过家庭暴力、父母离异、缺乏家庭监督等问题。

这些因素导致他们在寻求关爱和安全感时,常常选择错误的途径。

第四,青少年犯罪往往与同伴影响有关。

青少年处于同伴关系的重要时期,他们往往受到同伴的影响。

如果他们的同伴也有犯罪行为,那么他们更容易受到诱导,加入到犯罪行为中。

第五,青少年犯罪常常与教育问题有关。

青少年犯罪者通常在学业上表现不佳,他们可能有辍学、逃课等问题。

教育的缺失使得他们无法正确判断和处理问题,从而诱发犯罪行为。

最后,青少年犯罪与社会问题有关。

社会问题,如贫困、失业、社会不公正等,对青少年犯罪起到一定的促发作用。

这些问题使得青少年感到无望和绝望,进而选择犯罪作为发泄的途径。

总而言之,青少年犯罪具有冲动性、行为问题、家庭背景、同伴影响、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等六大特征。

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处理青少年犯罪问题。

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提供更好的教育、家庭环境和社会支持,以帮助青少年远离犯罪,健康成长。

青少年法律案件分析报告(3篇)

青少年法律案件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然而,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本报告通过对近年来发生的青少年法律案件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揭示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措施,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二、案件概况(以下数据仅供参考,具体数据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1. 案件数量: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案件数量逐年上升,占总犯罪案件的比例逐年提高。

2. 案件类型:主要包括盗窃、抢劫、故意伤害、强奸、聚众斗殴等。

3. 案件特点:作案手段狡猾、暴力倾向明显、团伙作案现象增多。

三、案件分析(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1. 年龄特点:青少年犯罪主要集中在14-18岁年龄段。

2. 性别特点:男性青少年犯罪比例高于女性。

3. 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青少年犯罪比例较高。

4. 家庭背景: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等青少年犯罪比例较高。

5. 心理特点:青少年心理发展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影响,冲动、自私、缺乏责任感。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1. 家庭教育:部分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忽视了对孩子的关爱和引导,导致孩子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 学校教育:部分学校教育存在重知识轻德育的现象,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素质和法制观念的培养。

3. 社会环境: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如网络游戏、影视作品等,容易使青少年产生模仿心理。

4. 网络因素:网络信息良莠不齐,部分青少年沉迷网络,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四、预防措施(一)家庭教育1. 加强亲子沟通,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2.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3. 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防止孩子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

(二)学校教育1. 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和道德观念。

2.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三)社会环境1. 加强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环境。

2. 加强对影视作品、网络游戏等内容的审查,防止不良信息传播。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优秀范文五篇)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优秀范文五篇)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犯罪行为却有增无减,并出现了新的特征和趋势。

这些违法行为不仅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损害了人民的利益,而且阻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并且尽快找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当前我们司法工作者的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本文试通过对滨江法院近年来审理的25周岁以下青少年犯罪案件的调查,分析探究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提出一些预防违法犯罪的对策。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及特点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是一个仅有19万人口的高新技术开发区,2002年审结刑事案件78件93人,其中青少年犯罪37件47 人,青少年犯罪人数占全年犯罪人数的50 %;2003年审结87件116人,其中青少年犯罪41件63人,青少年犯罪人数占全年犯罪人数的54 %;2004年审结 110件178 人,其中青少年犯罪案件53件76人,青少年犯罪人数占全年犯罪人数的43 %; 2005年审结136 件203人,其中青少年犯罪案件63件84人,青少年犯罪人数占全年犯罪人数的41 %。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青少年犯罪无论是在案件数量上还是在犯罪人数上,在整个刑事案件中的比例都相当大,几乎占了一半。

如何有效控制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要针对性的开展防治青少年犯罪,必须全面了解和正确把握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根据调查分析,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新特点:(一)从犯罪性质看,犯罪类型增多,以侵犯财产犯罪为主。

从被判处的270名青少年罪犯来看,初中学历147名,占54%;小学及文盲77名,占29%;高中毕业43名,占16%;大专及以上学历仅3名,占1%。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有效防治青少年犯罪必须从控制和消除引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因素入手。

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因素很多,既有青少年自身的原因,也有家庭和社会的因素。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分析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分析

近年来,少年犯罪已成为全球注目的社会问题,少年犯罪不仅人数增多,而且涉及面广,在全部犯罪人员中,青少年犯罪比例罪高。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发展,我国青少年犯罪现象日益加重,且犯罪向低龄化,暴力型、团伙犯罪转变。

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已经成为一个不容易忽视的社会问题,专家学者以及热心于预防青少年工作的人员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办法,但仍不能有效地控制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

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指出:“预防未成年犯罪应结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心理娇治和预防犯罪的对策。

”对青少年犯罪追究责任,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一)从组织上看,青少年犯罪案件多为团伙犯罪,主要是团伙盗窃,抢劫等案件,团伙犯罪成员分工明确,有的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集团。

基于共同的故意,共同实施等犯罪的案件,一些青少年由于过早辍学,无可事事,浪迹街头,便三、五成群、拉帮结伙,经常聚集在一起吸烟、酗酒滋事,交流犯罪经验,有的模仿影视片中的黑社会组织,成立帮派或团伙。

如:贵阳警方去年9月份抓获了聚众斗殴,多次持刀抢劫伤人的“阴风帮“帮主和骨干成员,一举摧毁了“阴风帮”。

据警方审查,“阴风帮”是一帮青年男女通过网络纠合起来的犯罪团伙,成员年龄在16-27岁之间,几乎都是无业青少年。

“阴风帮”作案时分工明确,有人负责开车,有人专门抢劫,而且抢劫时男女搭配,所抢钱财由一人保管,开支由此人负责。

再如:2001年2月,福建省连城新聚镇警方破获了一起团伙抢劫、盗窃案件。

团伙成员是六名十六到二十岁青少年成立了“蝎子帮“在当地发展了43名成员,实施寻衅滋事,抢劫、盗窃,敲诈勒索等犯罪21起,共抢得人民币150多元,收取保护费100多元,盗窃财物价值600元,砸毁饭店一家,打伤14人。

(二)从犯罪手段看,青少年犯罪向暴力型犯罪转化。

关于对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和预防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和预防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和预防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和预防一、引言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青少年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探讨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以及相关的预防措施,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政策提供参考。

二、青少年犯罪的特点1. 频率高: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犯罪群体中占比较大,并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2. 集团化倾向:青少年犯罪更容易形成犯罪团伙或集团,其犯罪行为往往具有一定的组织性。

3. 倾向性犯罪:青少年犯罪主要表现为偷盗、抢劫、吸毒、校园暴力等与年龄群体相关的犯罪行为。

三、青少年犯罪的成因1. 家庭环境:不良家庭环境、家庭暴力、父母溺爱或冷漠等因素会导致青少年的不健康发展和犯罪倾向的增加。

2. 教育因素:教育质量低、学校氛围差、教育失灵等原因会使青少年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从而产生犯罪行为。

3. 社会环境:社会流氓文化、媒体暴力影响、社区犯罪多发等会对青少年产生消极的影响,容易导致犯罪行为的出现。

4. 心理因素:青少年个体的心理问题,如自卑、攀比心理、叛逆心理等也会导致他们选择犯罪作为表达自我、追求刺激的方式。

四、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措施1. 家庭教育: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家长对子女的关注与引导,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注重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2. 学校教育:加强学校教育,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注重素质教育,教育青少年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

3. 社会环境改善:加大社会治理力度,扫除社会流氓文化,减少暴力媒体内容,提供安全和健康的社区环境。

4. 心理辅导: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青少年解决心理问题,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5. 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并加强对青少年犯罪的法律惩处与教育改造措施。

五、总结与建议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特点与成因需要多方面的探索和解决。

未来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研究机制,并在政策制定层面加大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力度,以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论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对策

论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对策

论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对策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对策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处于人生阶段的转折点,既具有稚嫩纯真的一面,又会出现一些叛逆、冲动和不理智的行为。

因此,青少年犯罪成为社会治安的一个严重问题,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会造成巨大的伤害。

为了预防和遏制青少年犯罪,必须了解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并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对策。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一)犯罪类型较为单一相对于成年人犯罪者,青少年犯罪者的犯罪类型更加集中,主要以盗窃、打架斗殴、伤害他人、涉毒等为主。

蓄意杀人、绑架、贩毒等重大暴力犯罪,少见于青少年犯罪案件中,这也反映了青少年犯罪者的心智不足,还未发展到完全意识到犯罪危害。

(二)喜好闲逛和团伙犯罪青少年活力充沛,好奇心强,喜欢结伴外出,此类闲逛青少年具有易感性、易受影响性强的特点,极其容易被犯罪团伙利用。

团伙犯罪是青少年犯罪的一大特点,青少年犯罪主要以小团伙为主流,少数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童年创伤导致了一定的犯罪倾向。

(三)心智发展不完善青少年的发展过程尚未完全发展成熟,心智和认知发展还处在探索学习的阶段,自制力、责任心、判断力和理智力比成年人差,在面对困境时会感到恐慌、无助和无从选择。

因此,青少年犯罪者不是纯粹的罪犯,而是极易受到环境刺激、诱惑和吸引的受害者。

(四)教育和家庭环境问题青少年的成长过程受到家庭和教育环境的影响,教育和家庭环境的问题既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也是青少年犯罪的出路。

许多青少年犯罪者是在家庭和社会环境问題影响下成长的,受到了生活水平的限制,长期缺乏关爱、疏忽、甚至受到家庭暴力和虐待。

同时,教育环境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缺少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机会不能够获得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对策(一)家庭教育关注家庭是人际关系中最初的环节,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行为习惯等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应该注重家庭环境和情感关系,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为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合理的行为准则。

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及预防-PPT课件精选全文

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及预防-PPT课件精选全文

2024年8月27日
13
11
三、预防犯罪口诀
❖ 6、打架斗殴致伤残,一判就是七八年。 ❖ 孙某,17岁,旷课,不知道学习为什么,打
工修车,学驾照不想学,父母农民,要求不 严,买刀好玩,失手扎到身后同伙心脏致死, 8年刑。
2024年8月27日
12
结束语
❖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胡锦涛访美期间送给芝 加哥佩顿中学学生们三句话:“第一句话,知识是 开启未来的钥匙。第二句话,语言是沟通和交流的 桥梁。第三句话,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世界的希 望。”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 的长远利益,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百 年大计。所以,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项紧迫而艰巨 的任务,也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项系统工程。 只有大家一起积极努力,齐抓共管,我们才能还孩 子们一方净土,还祖国未来一个美好的希望!
❖ 2、受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不健康的图书、报纸、音像出 版物、不良网站和网络信息,宣传着封建迷信、凶杀暴力、 淫秽色情的内容,这些低级、暴力、庸俗的文化侵蚀了青少 年的思想。
2024年8月27日
8
三、预防犯罪口诀
❖ 1、待业青年到处漂,这种朋友不可交; ❖ 李某,17岁, 小学, 酒店配菜, 天天一起
学,在自己家伙同他人轮奸打工女,判刑6年半。 ❖ 2、暴力性犯罪,大要案多,社会危害性极大。马
加爵,巴西杀30人少女。 ❖ 3、文化素质低,农民、无业人员占很大比例 ❖ 4、团伙犯罪案件较多。
2024年8月27日
3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 5、闲散人员和外来人口流窜作案较多。 ❖ 梁某,17岁, 初中, 盗窃,6年,福建打工做鞋底,
❖ 4、家长示范效应。有的家长整天吃喝玩乐,作风不正,行 为放荡,违法犯罪,孩子耳濡目染,养成不良习惯。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第一篇: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摘要:青少年犯罪是一个极其复杂而严重的社会问题。

本文阐述了我国目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探讨了其预防对策,对当今社会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特点;原因;预防措施青少年犯罪是指 2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违犯国家法律法规,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而应受到刑法处罚的行为。

据统计,在全国2.2 亿青少年学生中,平均每分钟发生一起刑事案件。

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的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同时,青少年犯罪年龄正不断下降,现在青少年犯罪的平均年龄只有15.7岁。

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世界上每个国家都不愿意面对却又无法回避的话题。

加强青少年预防犯罪工作,有利于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不仅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也给青少年自身以及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

因此,我们要结合地方实际,加强新时期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研究,探索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必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特点(一)从犯罪形式看,犯罪呈现多样化一是盗窃犯罪增多,许多青少年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贪图吃、喝、玩、乐等物质享受,在受到父母或家庭、学校的约束时就开始小偷小摸,从而走向盗窃犯罪。

二是抢夺、抢劫、寻衅滋事等犯罪人数增多。

有很多学生是单亲家庭,孩子从小就在家庭暴力或家庭冷战中成长,造成孩子冷漠、内向、残酷的性格。

还有的孩子娇生惯养,受不得一点委屈,少许的言差语错就要采取残忍的报复手段。

三是网络犯罪迅速兴起,随着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和社会经济信息化进程的加快,针对和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逐渐兴起,成为新的犯罪形式。

青少年犯罪生理心理特征分析及犯罪预防

青少年犯罪生理心理特征分析及犯罪预防

青少年犯罪生理心理特征分析及犯罪预防青少年犯罪一直是当代社会的热点话题,青少年犯罪是指青少年触犯法律。

青少年这个概念在犯罪学中一般是指已满11周岁而不满25周岁的人。

这个概念包含“青年”和“少年”两个年龄段的人群,横跨了未成年人和成年人两个年龄区域。

青少年是整个社会中一支最生动活泼、最富有理想、最富有创造精神的生力军;无疑,在社会主义社会里青少年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突击队,是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和后备军,青少年年总是站在革命和建设队伍之中,发挥着先锋作用和带头作用,但为何青少年犯罪行为频发?在这其中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是什么样的?让我们通过案例来分析。

案例一:小孔、小建与小鲁、小刘等人在北京某中学上学期间,因琐事发生纠纷。

小孔向大东和小张提议购买刀具报复小鲁等人,三人购买刀具六把。

买完刀后小孔分别给小鲁和小刘打电话约架。

后小孔和大东伙同小张和小孙持刀与小建纠集的三十余人持棍、棒等共同来到某立交桥下,在桥两侧分头等待小鲁等人前来殴斗。

当小鲁、小刘纠集多人持棍、棒等物到达时,双方互相持械殴斗。

其间多人受伤,轻重程度不等。

普法提示:目前中学生犯罪大多为“激情犯罪”,以聚众类犯罪居多,他们模仿“黑社会”、“古惑仔”等非法形式,往往不考虑后果,三五成群、拉帮结伙,对于正常的交往矛盾习惯采用成人化的暴力手段解决。

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逆反心理所致。

这些学生大多家庭并不富裕,而且学习成绩较差,在之前的学习经历中可能长期受到学校、家长的批评与指责,使他们养成蛮横任性、逞强显能、遇事冲动等不良性格;加之这些学生对自己也往往持否定态度,意志消沉,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具有违法犯罪的易感性。

案例二:小毛和小夏两人均为北京某职业高中学生,一天,两人在小毛家喝了酒后在离小毛家不远的荒僻处遇到了大明。

小毛说大明跟他一直以来都有矛盾,提议一起打大明一顿。

小毛和小夏二人持铁管殴打大明的头部等部位,持续追打致使大明死亡。

当天晚上,小毛返回事发地点,确认大明死亡后,将大明掩埋。

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及其特点归纳

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及其特点归纳

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及其特点归纳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危害本人及其家庭,更是对整个社会都产生不良的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化也渗透到青少年的思想之中,使得我国的青少年犯罪形势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一直呈现比较严峻的态势。

青少年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犯罪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存亡和民族兴衰的大事,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青少年犯罪典型案例分析[案情]被告人刘某1995年出生于农村的一个单亲家庭,小学辍学以后,一直无正当职业。

没有经济来源的她,跟着表姐刘某某开始从事卖淫行业。

2009年9月,刘某的朋友严某等人在上海开洗头房,要招聘“服务员”,想通过刘某和她的表姐介绍一些女孩,并告诉她们只要带到人就能赚钱。

在利益的刺激下,刘某竟打起了好同学的主意。

被害人林某某和朱某某,分别出生于1995年和1996年,都是刘某的小学同学,几个人经常在一起玩,关系很好。

年前,刘某将两人骗至当地一家旅馆,先劝说她们卖淫,到严某开的洗头房当“服务员”,遭到拒绝。

刘某竟然提议严某、王某先强奸两人,然后再逼迫她们卖淫。

按照刘某的“指示”,严某、王某谎称送两人回家,用一辆面包车将她们带到一个隐蔽处实施了强奸。

当时,刘某还主动要求为他们望风。

后来,有群众发现及时报警,刘某和几名犯罪嫌疑人被公安机关当场抓获。

[审判]2010年5月20日,滁州市定远县法院开庭审理此案。

鉴于刘某年龄特殊,当地法院指定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律师为其辩护。

辩护律师认为,刘某犯罪时不满16周岁,属于未成年人,且能主动交代所有犯罪事实。

另外,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处罚。

辩护律师认为刘某在本案件中所起作用较小,对成年人严某、王某所犯强奸罪没有构成必然的直接的因果关系。

最终,法院对刘某做出从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4年。

青少年犯罪法律案件分析(3篇)

青少年犯罪法律案件分析(3篇)

第1篇摘要青少年犯罪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它不仅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对社会治安和法治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法律案件的分析,探讨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以及法律应对措施,以期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提供参考。

一、引言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部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走上了犯罪道路。

青少年犯罪不仅给受害者带来伤害,也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因此,分析青少年犯罪法律案件,对于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二、青少年犯罪案件特点1. 犯罪类型多样化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类型呈现多样化趋势。

主要包括盗窃、抢劫、故意伤害、强奸、毒品犯罪、网络犯罪等。

其中,盗窃和抢劫案件最为常见。

2. 犯罪手段智能化随着科技的发展,部分青少年犯罪手段逐渐智能化。

他们利用网络、手机等通讯工具进行犯罪,给侦查和打击带来一定难度。

3. 犯罪动机复杂化青少年犯罪动机复杂,既有物质需求,也有情感、心理、社会压力等多方面原因。

部分青少年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影响,心理失衡,走上犯罪道路。

4. 犯罪团伙化部分青少年犯罪呈现团伙化趋势,他们相互勾结,形成犯罪团伙,共同作案。

团伙作案往往具有更强的破坏力和危害性。

三、青少年犯罪成因分析1. 家庭因素家庭教育缺失、家庭环境不良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

部分家庭缺乏关爱,父母忙于工作,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和关爱,使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 学校因素学校教育质量不高、应试教育压力过大,导致部分青少年心理压力增大,产生厌学情绪。

同时,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等方面存在不足,未能有效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社会因素社会风气、不良诱惑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网络、影视、游戏等媒体中充斥着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使部分青少年沉迷其中,丧失理智,走上犯罪道路。

4. 心理因素部分青少年心理素质较差,面对挫折和压力时,容易产生心理失衡,导致犯罪行为。

浅谈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浅谈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浅谈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社会问题,有人将未成年人犯罪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同样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十分突出,青少年犯罪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

如何针对性地预防青少年犯罪,已是一个十分关键且棘手的问题。

一、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特点1、从犯罪形式看:①两人以上共同犯罪人数增多。

楚雄州1997—1998年所查获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两人以上共同作案的人占总数的60%,超过半数。

②内部组织结构紧密。

以2001年末兰州市青少年结伙抢劫出租车司机类案件为例,吕建龙集团的成员分为核心成员、一般成员和外围分子三种,核心成员吕建龙、汪文旭、马慧清、唐占仓4人同居一屋,吕建龙专门制定了值班制度,规定4人中每天留一人在家值班,吕作为集团首脑,通过掌握集团犯罪收入分配权控制了其余6人,形成吕位于塔尖位置的、较为稳定的金字塔状权力结构。

2、从犯罪手段来看:①作案手段凶暴、残忍,犯罪后果严重。

福建省漳平市一名少年犯杀人案,该少年看着手表杀人,计算杀一个人需多长时间,杀完以后还准备杀第二个人。

②犯罪手段趋于成熟化、智能化,具备了一定的反侦察和逃避打击的意识。

作案前周密策划,多次踩点,选择时机,准备作案工具;作案时分工明确,注意配合。

如2001年末兰州市青少年结伙抢劫出租车司机类案件。

3、从犯罪性质看:盗窃、抢劫犯罪等各类案件俱有出现,并且均有上升趋势,而又以盗窃犯罪居多。

许多青少年贪图吃、喝、玩、乐等物质享受,又想不劳而获,从小偷、小摸走向盗窃犯罪;而有些则走向抢夺、抢劫、寻衅滋事等犯罪;更有甚者,模仿电影电视中人的做案手法,呈“英雄”,无所顾忌,不故后果挥刀作案,以致犯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严重罪行。

某高校一男生,因多次接受同学吃请,也欲请同学吃请却囊中羞涩,盗窃未成,遂杀人抢劫。

4、从犯罪年龄看:逐渐趋向低龄化。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不仅对个人的成长和未来造成巨大影响,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了解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1、犯罪低龄化趋势明显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年龄呈现出越来越小的趋势。

一些未成年人在 12、13 岁就开始涉足违法犯罪活动,这反映出青少年在心理和生理尚未成熟的阶段,就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2、犯罪类型多样化过去,青少年犯罪多以盗窃、抢劫等财产型犯罪为主。

但如今,犯罪类型日益多样化,包括故意伤害、强奸、寻衅滋事、网络犯罪等。

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新型犯罪在青少年中的发生率有所上升。

3、团伙犯罪较为突出青少年往往由于缺乏独立判断和自我约束能力,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和唆使,形成犯罪团伙。

在团伙中,他们互相壮胆,共同实施犯罪行为,使得犯罪的危害性更大。

4、犯罪手段成人化受不良影视作品、网络文化等影响,一些青少年犯罪手段呈现出成人化的特点。

他们模仿成人的犯罪方式,甚至使用一些较为残忍和极端的手段来实施犯罪。

5、犯罪动机简单冲动青少年的情绪波动较大,自控能力较弱,往往因为一时的冲动、好奇或者哥们义气而犯罪。

例如,在与他人发生冲突时,不能冷静处理,而是选择用暴力解决问题。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1、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不良的家庭环境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比如,父母的溺爱、过度放纵或者粗暴的教育方式,都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家庭关系不和睦、父母离异等也会使孩子缺乏关爱和安全感,从而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进而走向犯罪。

2、学校因素学校教育的缺失或不当也是青少年犯罪的一个诱因。

一些学校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导致一些问题逐渐恶化。

3、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可忽视。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跨世纪的接班人。

青少年的犯罪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困扰法学理论界与司法实践部门的一个难题,同时也是消除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维护社会稳定,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重要课题之一。

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寻觅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1、所犯罪行严重,大要案多,社会危害性极大。

青少年犯罪经常表现为抢劫、故意杀人、盗窃、绑架等故意犯罪,很少为过失犯罪,犯罪时不计后果,手段残忍,社会危害极大。

2、暴力性犯罪占很大比例。

暴力性犯罪是以给被害人造成肉体上的损害为主要手段或以人的生命、健康为直接侵害对象的各种犯罪。

据统计,青少年涉及的故意杀人、抢劫案件各占总数20%以上,故意伤害、强奸、绑架等也均占有一定的比例,且近一两年呈上升趋势,1999年重大杀人、抢劫案件占总案数的70%。

3、青少年犯罪者的文化素质不高,大部分为中低等文化程度。

青少年罪犯中,大都接受的文化教育少,好多人小学期间就辍学,甚至就没上过学,初中以下文盲、半文盲占90%以上。

4、团伙犯罪案件较多,甚至还有的形成犯罪集团。

青少年罪犯虽年轻力壮具有体力优势,但由于他们的思想还不是太成熟,缺乏作案经验,对犯罪心理压力大,且他们大都实施暴力犯罪,担心被害人反抗,总觉得单个人作案势单力薄,故他们经常纠集几人去共同作案形成犯罪团伙甚至犯罪集团,这样既能使部署安排周密,又能在力量上足以抵制被害人的反抗。

5、外来人口流窜作案较多。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再加上对流动人口管理上的不健全,暂住、录用外来人员不予申报,使得外来人口管理上很混乱,给一些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且作案后逃之夭夭、不留踪迹,给侦破工作带来很大难度,故而也使得流窜分子大肆进行作案。

6、再犯比例高、有前科,构成累犯的人员占很大比例。

1999年有前科、累犯占22 79%。

当今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是什么

当今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是什么

当今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是什么青少年犯罪呈现的特点我国如今的青少年犯罪较以往,呈现出如下⼏个特点:1、疯狂性。

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从幼稚⾛向成熟的时期。

由于某些青少年在社会化进程中没有形成健全的⼈格,往往容易⾛上歧途,并且由于年青⼈逞强好胜,在进⾏违法犯罪活动过程中,常常带有很⼤程度的疯狂性。

2、突发性。

由于少年的犯罪动机往往⽐较简单,其⽬的单⼀,随意性强。

⼀般地说,较少有预谋,没有经过事前的周密考虑和精⼼策划,常常是受到某种因素诱发和刺激,或⼀时的感情冲动⽽突然犯罪。

这种突发性⾏为反映了未成年⼈情感易冲动,不善于控制⾃⼰。

如案例三种的⼩新,其⾏为的仅仅是为了偷点钱去上⽹⽽⾮杀⼈。

3、连续性。

对某些具有偷窃、抢劫等犯罪⾏为的青少年,⼀般在初次作案得⼿之后,侥幸⼼理便得到强化,从⽽对物质享受产⽣了贪得⽆厌的欲求。

产⽣连续性犯罪。

4、组织结构的团伙性和犯罪结合的偶合性。

从组织结构看,⼀般都是临时纠合,时聚时散性的,⽽且这种组合往往是⼀拍即合,⼀哄⽽起的团伙性犯罪,这与有组织有策划的团伙性犯罪有所区别,这种偶然性的纠合也往往随着⼀个犯罪活动的终结⽽⾃⾏解体。

案例⼆中的徐某即带有鲜明的学⽣团伙性质。

虽可能是因为玩游戏或其它简单原因纠结。

5、犯罪故意的突发性且犯罪⼿段的残忍性。

青少年犯罪⼀般没有事前的充分考虑和酝酿过程,没有预谋,⽽往往只要受到某种影响和刺激,⼀时冲动,就可能⽴即萌⽣犯意,突发犯罪;⽽且想⼲什么就⼲什么,不计后果,从⽽酿成恶性犯罪。

案例三中⼩新的⼿段可谓残忍,⼀死⼀重伤的结果⾮常⼈所能想象得出的。

6、犯罪动机的单⼀性和犯罪⽬的的荒诞性。

青少年犯罪的动机往往是出于好胜猎奇,对照模仿;其⽬的往往是好奇好玩或争强好胜。

他们有的是简单地模仿电影电视中的某个镜头和情节,有的是模仿⼩说或现实社会新近发⽣的⼀些作案的犯罪伎俩,有的是同学或朋友间所谓的争强好胜,显⽰⾃我的天不怕地不怕⽽犯罪。

案例三中⼩新的出发点仅仅是为了偷钱,却造成了难以挽回的后果,这也可见青少年犯罪⾏为时严重的盲⽬性和不计后果性。

青少年犯罪特点有哪些

青少年犯罪特点有哪些

一、青少年犯罪特点有哪些当前青少年犯罪主要有以下几种心理特征:(一)纠合性当前青少年犯罪中,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以相同地域为基础,纠合在一起,共同作案。

在纠合过程中,为了争强好胜而在团伙中争当霸主,常常象滚雪球一样结合成更大的团伙,以壮大势力。

这样,可以互相壮胆,在“人多势众”的心理支配下,犯罪过程中反映出胆大妄为,不顾一切,理智无法控制行为,其犯罪一旦得逞,便紧接着再干。

为何会出现这种纠合性呢?主要是由于青少年正处在成长时期,喜欢交际,乐于结群,一旦受坏人和外界不良因素引诱,在人多势众、互相壮胆的情况下,作起案来胆大妄为。

(二)偶发性青少年违法犯罪与成年人违法犯罪相比,他们的动机往往比较简单,有时甚至表示出正常人无法理解的某种奇特的变态心理。

他们的犯罪,一般来说,较少预谋、策划,常常是在外界的影响下,或者由于一时的感情冲动而突然犯罪。

犯罪的偶发性还表现在有的青少年平时表现还比较好,会在某种情况下,突然犯罪。

青少年这种偶发性犯罪现象与其生理和心理特点分不开的。

青少年发育期,身体增长速度快,生理能量代谢率大,性的生理冲击力强,但是,他们发育尚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弱,活动能量超过认识水平,因此具有较大冲动性,容易干出意料之外的犯罪行为。

(三)野蛮性野蛮性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表现特征。

青少年由于自身特点遇事好冲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顾一切的去行动。

如果这种特点得到正确的引导和表扬,则是一种上进的动力,但如果用在违法犯罪上,则又成为一种破坏力。

有一些青少年年龄虽小,但作恶犯罪却肆无忌惮,气焰嚣张,动不动就以“是不是给你放放血”,“不要喊,否则就要你一只耳朵”等相恐吓,以拳打脚踢、刀戳、捆绑等手段,侵犯人权,抢劫钱财。

(四)反复性由于青少年思想极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即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一方面,违法犯罪的青少年,经过帮助教育,痛哭流涕,表示要改邪归正,表现出易于接受教育改造的一面;另一方面,也存在很大反复性,有些青少年改了又犯,犯了又改,成了多次“进宫”的老手。

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5篇

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5篇

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5篇第一篇: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当前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内容摘要] 青少年犯罪案件逐年上升,年龄逐年降低。

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方式及社会的环境影响分析其原因。

要降低犯罪率就要做好预防工作,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提出预防工作的一些措施:依法治国,开展全民普法教育;依法治校,加强法制纪律教育;克尽职守,既要教书又育人;转变教育观念,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首,拓宽德育渠道;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尊重信任相结合;家长要以身作则,起模范表率作用。

[关键词]德育预防青少年犯罪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年龄逐年下降,这种现象并非偶然。

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方式不当,以及社会的不良环境影响而造成的。

(一)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深远。

特别是父母的教养态度对子女的影响往往是终生的。

而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又容易走向极端。

一是过分溺爱。

对子女百般疼爱,万般呵护,娇生惯养,让其随心所欲,养成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目空一切,高人一等的优越感。

二是过分苛责。

有些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恨铁不成钢,对子女的期望过高,一切按自己的理想模式塑造孩子,稍不如意,动辄打骂。

青少年因受不了父母的严酷对待而离家出走现象时有所闻。

三是有的父母只养不教,借口自己工作忙,或一心只顾挣钱,对子女的事情漠不关心,不闻不问,放任自流,没有尽到教育培养的责任。

(二)学校教育存在问题学校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个人的成长成才、发明创造,往往取决于在学校受正规教育的程度。

但当前还有不 1 少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并没有得到有效遏止。

一切都围绕中考、高考的指挥棒转。

上课填鸭式的满堂灌,单调乏味,让人不胜其烦;备考大搞题海战术,题山题海,令人望而生畏。

要求学生死记例题,硬背范文,甚至生搬硬套所谓的标准答案,一切都为了应付考试。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是应试教育的生动写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犯罪特征分析
一、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心理特征
一)物欲性
近三年来,为钱犯罪占青少年犯罪总数的58%,位居首位。

调查显示抢劫是当今青少年犯罪主要类型。

山东省少年管教所统计的资料显示,侵犯财产罪占同期犯罪的75.53%;武汉市青少年犯罪当中抢劫犯罪占50%以上;西安市暴力抢劫犯罪比例居首,近3年的青少年犯罪中,抢劫案件占到55%,盗窃案件占28.5%,其他案件占16.5%;泸州市龙马潭区人民检察院近三年的统计数字表明,在众多的青少年违法犯罪中,盗窃、抢劫等侵财性案件占青少年犯罪总数的50.7%,位居首位。

二)野蛮性和残酷性
我国青少年犯罪人数逐年增多,呈恶性发展态势。

部分青少年为了达到犯罪目的,实现犯罪欲望,不仅作案手段残忍,且不计后果,其中以故意伤害最为多见,往往造成被害人重伤、致残,甚至死亡。

三)集合性
青少年往往在父母面前封闭自我,而更爱与年龄相仿、趣味相投的伙伴在一起,形成一个群体,这样,青少年犯罪的组织形式上具有团伙性特点。

虽然青少年罪犯年轻力壮具有体力优势,但由于他们缺乏作案经验,思想还不是太成熟,能力差,结伙作案可以相互鼓励,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恐惧感和孤独感。

因此,团伙犯罪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形态,其社会危害性极大。

四)冲动性
青少年犯罪心理上的冲动性往往表现为案件的突发性。

青少年违法犯罪与成年人违法犯罪相比,他们的动机往往比较简单,作案没有明确目的,随意性强,有时甚至表现出正常人无法理解的某种奇特的变态心理。

因为青少年在这个时期,身体增长速度快,生理能量代谢率大,性的生理冲击力强,活动能量超过认识水平。

但是他们在心理上、生理上尚未完全成熟,缺乏对复杂事物的判断能力和鉴别能力,容易干出意料之外的犯罪行为。

五)模仿和易受暗示性
青少年犯罪主体的年龄大多数界于14岁至18岁之间,从生理发展的角度看,处于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模仿能力与好奇心较强,对于是非的分辨能力较弱,在冲动与好奇心的作用之下,很容易模仿电影、电视、网络游戏中的某种镜头和情节,模仿小说或现实社会新近发生的一些作案伎俩,进行犯罪活动。

六)戏谑性
富有新奇性和刺激性的游戏,对青少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可以成为他们的行为动机。

不少青少年由于道德水平低下,精神生活贫乏,对正当的学习、工作和娱乐活动缺少兴趣或不能持久参加,觉得精神空虚,生活无聊。

为了追求刺激,他们往往置道德和法律不顾,不计后果地去实施犯罪行为。

这些青少年对自己的戏谑心理缺乏调节和控制,以侵害他人为乐,满足自己低级的精神欲求。

二、青少年犯罪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
青少年为什么会产生以上种种犯罪心理呢?导致青少年产生犯罪心理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我国青少年犯罪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家庭影响
1、父母的言行。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对青少年有着直观重要的影响。

父母善良、正直的品行会给子女形成良好的人格打下基础。

反之,父母奸诈、粗狂、残暴的性格会使子女学习、效仿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2、家庭不和睦容易导致子女犯罪。

离异家庭的子女的犯罪率是健全家庭的4.2倍。


父母离婚后,1/3的孩子在五年内感到压抑,缺少目标和抱负。

而这些孩子的父母,往往误认为出现品行障碍的孩子道德败坏,就放任自流,使这些孩子的心理与行为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环境,从而产生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行为。

3、不正当教育。

不正当教育的典型表现是父母过分溺爱子女或者以打骂和变相体罚等简单粗暴方法对待子女。

有的父母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因素而忽视孩子的品德和其他方面的教育;有的家长奉行“棍棒成才”的信条,对于子女要求不切实际,导致子女觉得理想与现实中的反差过大从而离家出走、流浪在外,这样极易被社会上的不法分子用花言巧语拉下水。

4、放弃教育。

放弃教育是比溺爱和打骂更糟的一种教育,父母忙于工作、忙于做生意赚钱、忙于跳舞、赌博,或感情不好、离异,无暇顾及孩子,造成青少年性格孤癖、内向、不好交往、憎恨异性等不正常心态而导致犯罪。

二)社会影响
社会上的腐化现象、不良风气给青少年造成极大的腐蚀和影响。

1、不良文化的影响。

目前文化市场中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中充斥着大量的暴力凶杀、封建迷信、淫秽色情以及其他有损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内容。

同时,各级电视传媒大量引入港澳台影视作品,其中不乏渲染暴力凶杀、淫秽色情的情节,这些受污染的社会文化生活环境对涉世不深的青少年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2、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高消费意识盲目膨胀,追求物质金钱的欲望和贪图享乐的腐朽思想严重侵蚀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一些青少年经受不住各种物质享乐的诱惑,在一定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就有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当前,经济收入的差距加大,造成了青少年心理上的不平衡,诱发青少年向往金钱物质,使得一些青少年为获不义之财而疯狂作案。

三)学校教育的影响
当前,有些学校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和法制教育不够,许多青少年学生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

在教育制度方面存在缺陷。

1、法制道德教育滞后。

由于法律知识的欠缺,青少年学生不知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头脑中没有辨别是非的标准,这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又一重要原因。

追根究底,主要在于学校法制教育重视不够,流于形式。

2教学方法形式简单,缺乏多样性。

近年来,沉迷于网吧的学生逐渐增多。

这些学生厌恶学习,感觉学习枯燥乏味,没有网络游戏那么精彩。

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学校的教育往往局限于课堂教学,且教学方法简单,经常是采取单一灌输的方法,缺乏生动、直观的教育,使教育达不到好的效果。

3、学校教育错位。

教师对学生应该是一种尊重、关爱、信任与平等的态度。

而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仍然有些学校和教师坚持认为学习成绩是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对学生的情感投入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

这样使青少年受教育的权利遭到侵害,激活了个别青少年的犯罪行为。

青少年主要心理问题及调治——犯罪心理
具有反社会人格的青少年通常表现有犯罪行为,但此处所谓犯罪不同于法律意义上的犯罪,它是根据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方面而言的。

青少年犯罪者严重偏离了文化和社会的准则犯有诸如凶杀、抢劫以及与其年龄不相符的吸毒和性行为等罪行,所以应把青少年(未成年)犯罪看做是对社会安定的严重挑战。

青少年犯罪如处理不当,会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据有关资料表明,青少年13-15岁成为初犯的高峰年龄,15-18岁是犯罪的高峰年龄。

而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发生一般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演变的发展过程的,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个性心理品质的变化越来越突出。

表现为言行不一,经常说谎;待人粗鲁,出言不逊;对家长与老师越来越没礼貌;对自己的弟妹或同学越来越粗暴、急躁;对对自己同学的进步往往品头论足,讽刺挖苦,而对同学违纪行为却表示支持;对学习与劳动逐渐厌恶起来,组织纪律性越来越差,甚至狂妄自大,目空一切,虚荣心逐渐膨胀起来。

2、心理倾向变化。

这主要表现为追求物质享受,片面地追求外表美,欣赏低级下流的文艺作品,不正常地、狂热地追求异性等。

3、行为上的变化。

这主要表现为在大街小巷,公共场所东游西逛、经常迟到、早退,无故旷课,甚至伪造假条,涂改学习成绩等;在工作上不出工不出力,敷衍了事,违背操作规程,大小事不断出现;交坏朋友,并与之频繁来往;酿酒、寻衅,帮朋友打群架;与异性有不正常关系等。

当然,具有上述个性的心理品质、心理倾向与行为表现并不等于都是犯罪的心理先兆,但是这些不良的心理与行为表现进一步发展,就可能导致犯罪。

因此,发现了青少年这些不良的心理行为表现时,要及时地采取正确的教育,防止犯罪心理先兆发展成为犯罪心理特点。

1、青少年犯罪的问题主要是一个教育问题。

不应随便将少年犯投入监狱,处以刑罚。

少年特别需要身心康复,进行再教育及人格再塑。

针对犯罪青少年认识低下与是非颠倒的心理特点,就加强对青少年的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和提高法制觉悟,以便进行分析治疗和行为矫正,让青少年犯重新做人。

2、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进行治疗。

针对那些有不良品质和犯罪心理先兆的青少年的治疗,要注意方式方法,讲究治疗的心理效应,不要使其犯罪心理恶化,付诸实现。

如果治疗的心理效应得其反,使其自尊心受到挫伤,而自暴自弃、破罐破摔,造成他们对心理医生的厌恶感、对立情绪与反抗心理,从而拒绝治疗。

3、帮助青少年及时摆脱情绪上的痛苦。

当发现青少年情绪苦闷时,要及时了解情况,针对病因立即采取有力措施进行帮助,使他们正确对待困难与挫折,摆脱情绪上的痛苦,振奋精神,尽快康复,并保持心理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