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表象与想像
中学生《普通心理学》想象的品质
中学生《普通心理学》想象的品质《普通心理学》:想象的品质一、想象的主动性想象的主动性就是指想象的目的性、意识性的程度而言。
它并使人的想象存有方向、存有中心。
在前面的想象的分类中我们已经晓得,根据新形象的构成有没有目的性,可以把想象分成有意想象和急于想象。
主动性主要彰显在急于想象之中。
有意想象占优的人,他们能够按照原订目的和计划去进行自己的想象,而是并无目的、无意识地像一匹横冲直撞的野马出任其挥洒,莫知所之,莫知所止;急于想象占优的人,他们能存有目的、存有计划地唤醒自己的想象沿着一定的方向行进,能够当行则行,当止则终了。
一般说来,想象的主动性弱的人,他们都擅于再生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可以在创造性活动中有所成就。
二、想象的丰富性想象的丰富性是指想象内容的丰富程度而言。
它一方面取决于头脑中已有表象的多样性,因为想象是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形成的,旧的表象越多样,越具体,越容易产生联想,想象的形象也就越丰富;另一方面取决于对当前的事物的理解程度。
例如,有绘画知识的人与不懂绘画的人,想象的丰富性是不同的。
绘画的知识越多,对画的理解越深刻,想象的形象就越丰富。
人的想象的丰富性存在着差异,有的人想象丰富多彩,内容充实,有的人想象贫乏单调,内容不充实。
一般来说,作家、艺术家、创造发明家等都有很丰富的想象。
三、想象的生动性想象的生动性是指想象表现的活泼、鲜明的程度而言。
想象的生动性是以表象的生动性为转移的。
一般说来,表象越富有直观性,则由之而形成的想象也就越富有生动性。
如果一个人的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味觉表象、嗅觉表象、触觉表象等,就像直接看到、听到、尝到、嗅到、触到时那样鲜明、完整和稳定,则由这些表象所构成的想象自然也就生动、鲜明。
他们头脑中的形象如同是他们所见所闻,有如身临其境之感。
而想象死板呆滞、色彩暗淡的入,他们在头脑中构成某一形象时,既不能“看到”“听到”什么,也不“尝到”“嗅到”“触到”什么。
四、想象的现实性想象的现实性就是指想象与现实相符合的程度而言。
07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课件_第七章 思维
Cooper & Shepard(1973)的“心理旋转实验”
把倾斜的字母在头脑中旋转到直立,然后 再 做判断。表象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可操作性 。
3.可操作性:可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
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1.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感性基础。 例如,动物、树、鸟概念的形成。 2.表象是思维的单位之一,有助于思维。 表象是知识的心理表征方式之一。这些形象 是思维活动的感性支柱,帮助思维活动的顺利进 行。
2.启发法策略 根据一定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 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不能保证成功,但有时省时省力。 (1)手段-目的分析法
将总目标分成子目标,运用一定手段,实现子 目标,最终实现总的目标。
2 逆向搜索 从目标状态开始,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方法。 3 爬山法 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 手段-目的分析法的特例,是一种纯粹“向前 进”的策略。
流畅性: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 变通性:发散项目的范围或维度。《非常归 用途测验》 独特性:对问题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 颖的见解。《命题测验》来测试人的思维的独特 性。
“一个新的想法是旧的成分的新组合”
3.常规思维与创造思维 ■ 常规思维: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 的方案和程序解决问题。 ■ 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知识经验,提 出新方案,创造新成果的思维活动。
原型在创造想像中起启发作用的事物。-动物 、植物、日常生活中经历等。
想一想:儿童复述故事和编故事,分别是什么 想像?
如何创造出新的形象-想像对表象加工的方式
1.粘合 把事物从未结合过的属性、特征、部分结合 在一起。
2.夸张 改变事物的正常特点,或突出、省略某些特 点。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4版)(课后习题 表象和想象)【圣才出品】
第8章表象和想象一、名词解释1.表象答:表象是指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表象是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表象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的认识;同时,表象也促进了问题解决。
2.遗觉象答:遗觉象是指在刺激停止作用后,脑中继续保持的异常清晰、鲜明的表象。
遗觉象是记忆表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几乎与感知形象一样鲜明和生动,似乎是介于知觉和幻觉之间的状态。
通常,较为多见的遗觉象是视觉表象,但一些研究也发现了听觉遗觉象、嗅觉遗觉象和味觉遗觉象等。
3.想象答: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通过想象过程创造的新形象就是想象表象,想象表象具有形象性和新颖性的特点。
想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以直观形式呈现人们头脑中的具有形象性特征的表征,而不是言语符号。
4.创造想象答: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根据预定目的,通过言语符号对已有表象进行选择、加工、改组而产生可以作为创造性活动“蓝图”的新形象。
创造想象具有首创性、独立性、新颖性等特点。
5.灵感答:灵感是指创造活动接近突破时出现的心理状态。
灵感首先表现为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创造对象上。
灵感的产生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创造者长期形成的创造习惯有利于灵感的出现。
另外,灵感突然产生而又瞬间即逝,若不注意捕捉就会失之交臂。
6.理想答:理想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实现可能的积极幻想。
如想成为科学家、艺术家,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作贡献,就是许多当代青年的理想。
树立崇高理想对于个性品德的培养、人生观的形成有重大作用。
开展共产主义理想教育、树立共产主义信念,是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
7.幻想答:幻想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它能够体现个人的愿望,是个人向往的形象;幻想常是创造性活动的准备阶段。
普通心理学第六章表象和想象课件
预见未来
通过想象预见未来的发展趋势 和可能性,帮助人们更好地把 握机遇和应对挑战。
激发灵感
想象能够激发人们的灵感,通 过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创意进 行组合,从而产生更为有价值
的创新成果。
05 表象和想象的实验研究
表象的实验研究
表象清晰度与记忆的 关系
研究表明,表象清晰度越高,记 忆效果越好。例如,在记忆数字、 字母或单词时,通过想象具体的 形象可以更准确地回忆和识别。
表象的内容往往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连,是对现实世界的直接反映或记忆。而想象则可以超 越现实,不受现实世界的限制,可以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形象或概念。
表象与想象的相互影响
表象是想象的基础
想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进行的,个体需要借助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的形象或概念。没有表象,想象 就难以展开。
想象可以丰富表象
02 想象
想象的概念
01
想象的概念
想象是大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这个新形象
既可以是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也可以是过去未曾知觉过的事物的简单
再现。
02
想象的特征
想象具有预见、补充知识经验、代替、调节和娱乐的功能。它能够预见
或推测事物发展的过程和结果,丰富人们的生活内容,解决某些现实问
表象的认知过程
表象的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记忆、 想象等多个环节。例如,在想象 一个场景时,我们首先需要感知 场景中的各种元素,然后记忆这 些元素,最后通过想象将这些元 素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场景。
表象的神经机制
研究发现,大脑中负责表象的区 域主要是顶叶和颞叶。这些区域 在处理视觉、听觉和触觉信息时 起着重要作用。
表象与想象的区别
表象是记忆的再现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3版)章节题库-第8章 表象和想象【圣才出品】
第8章 表象和想象一、单项选择题1.小张阅读《西游记》时,根据文字描述在脑中呈现出孙悟空形象,这是()。
[统考2007研]A.创造想象B.再造想象C.无意想象D.幻想【答案】B【解析】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某种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B项,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符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C项,无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在一定刺激的作用下,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
D项,幻想是与个人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发展的想象。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
2.随年龄增长,个体的快速眼动睡眠量()。
[统考2008研]A.越来越多 B.越来越少C.呈U型变化D.呈倒U型变化【答案】B3.谢帕德(R.N.Shepard)和库柏(L.A.Cooper)的“心理旋转”实验主要说明了表象具有()。
[统考2008研]A.概括性B.可变通性C.可操作性D.稳定性【答案】C【解析】表象的性质包括: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
“心理旋转”实验证明了表象具有可操作性。
4.在下列选项中,支持心理表象旋转实验的理论模型是()。
A.基本表象理论B.双重编码理论C.激活扩散模型D.层次网络模型【答案】A【解析】A项,基本表象理论通过心理旋转来说明表象的信息加工过程。
B项,佩维奥通过配对实验来证明双重编码理论。
CD项,激活扩散模型和层次网络模型是语义记忆的两种组织模型。
5.在读完《阿房宫赋》后,脑海中浮现出气势雄伟、风格奇特的建筑形象,这是()。
A.表象B.想象C.幻想D.幻觉【答案】B【解析】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这些新形象既可以是主体没有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或还未出现的新形象。
具体的来说,题干中描述的属于再造想象。
A项,表象是指当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C项,幻想是指与个人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发展的想象。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4版)(章节题库 表象和想象)【圣才出品】
第8章表象和想象一、单项选择题1.想象活动的基本成分是()。
A.概念B.表象C.语词D.动作【答案】B【解析】想象是个体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因此它的基本成分是表象。
2.表象的概括是一种()概括。
A.本质B.形象C.语词D.动作【答案】B【解析】想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它主要处理图形信息,而不是词或者符号。
想象不仅可以创造人们未曾知觉过的事物的形象,还可以创造现实中不存在的或不可能有的形象。
3.表象的直观性表明它接近于()。
A.思维B.记忆C.感知D.想象【答案】C【解析】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的。
人头脑中产生某种事物的表象,就好像直接看到或者听到这种事物的某些特征一样。
这说明它接近于感知。
4.在人的大脑皮层上,各种暂时神经联系痕迹以不同方式组合,这种生理机制用来解释()。
A.想象B.表象C.记忆D.思维【答案】A【解析】各种暂时神经联系痕迹以不同方式组合,这种生理机制是想象的机制,组合在一起的痕迹诞生新的形象。
神经联系的不断加强和恢复是记忆的生理机制。
5.在读完《阿房宫赋》后,脑海中浮现出气势雄伟、风格奇特的建筑形象,这是()。
A.表象B.想象C.幻想D.幻觉【答案】B【解析】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这些新形象既可以是主体没有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或还未出现的新形象。
具体的来说,题干中描述的属于再造想象。
A项,表象是指当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C项,幻想是指与个人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发展的想象。
D项,幻觉是主体对脱离客观事物刺激的虚幻反映。
6.在下列选项中,属于无意想象的特殊形式的是()。
A.灵感B.原型C.梦D.顿悟【答案】C【解析】无意想象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
它是当人们的意识减弱时,在某种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想象某种事物的过程。
普通心理学 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第一节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一、心理学概念1.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及动物行为的科学。
2.心理学是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
3.心理学是既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也研究动物心理现象,既研究个体心理现象,也研究群体心理现象的科学。
4.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既研究动物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个体心理认识过程:感知、表象、思维、记忆等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对事物的体验过程(情绪\情感)意志过程:意志行动过程(克服障碍\达成目标)心理心理状态个性心理倾向: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等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认识过程④:感知表象、思维、想象、记忆等心理过程①情感过程⑤: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意志过程⑥: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注意、灵感、激情、犹豫等。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等个性心理③个性心理特点:能力、气质、性格①心理过程: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
②个性心理: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
③情感过程: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所产生的各种态度体验如:常满意或不满意,喜爱或厌恶等。
④认识过程:指个体对客观刺激(信息)接受、编码、存储、提取的心理过程。
⑤意志过程:人不仅能认识客观事物,对它产生一定的态度体验,还能自觉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调节自身行动,力求加以实现,这一心理过程称为意志过程。
(二)个体心理现象和行为·行为(behavior):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心理学通过行为研究人的心理。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conciousness)—现时正被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
2.无意识(unconsciousness)—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普通心理学第八章 表象和想象
四、想象与实践
想象是在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同时也是 人类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
五、想象的意义
想象力的发展是智力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再造想象的发展对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起着重要作 用,创造想象则是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三节 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一、再造想象 (一)什么是再造想象 (二)形成正确再造想 1.要正确理解词与实物标志的意义象的条件 2.丰富的表象储备
三、什么是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它们在人的实践活 动中有什么作用?
四、怎样科学地解释睡眠和梦?
二、创造想象
(一)什么是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 新形象的过程
(二)发展创造想象的条件
1.创造动机
2.扩大知识范围,增加表象储备
3.积极的思维活动
4.灵感
三、幻想
幻想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 (一)幻想的特征 1.幻想体现了个人的愿望,是向往的形象
2.幻想常是创造性活动的准备阶段 (二)幻想的形式 幻想可分为科学幻想、理想、空想三种形式。
(二)概括性
表象往往反映同一事物或同一类事物在不同 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特点,而不是某一 次感知的个别特点
二、表象的种类
(一)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二)视觉、听觉、动觉、嗅觉、
味觉、触觉等表象 (三)个别表象和一般表象 (四)遗觉象
三、表象的信息加工理论
(一)基本表象理论 代表人物:心理学家巴格斯基 (二)双重编码理论 代表人物:佩维奥
第八章 表象和想象
第一节 表象 第二节 想象 第三节 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第四节 睡眠和梦
第一节 表象
一、表象的概述
表象是当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 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什么是想象想象的定义
什么是想象想象的定义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那么你对想象了解多少呢?下面就让店铺来给你科普一下什么是想象。
想象的定义1、普通心理学中的解释: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
想象与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都属于高级的认知过程,它们都产生于问题的情景,由个体的需要所推动,并能预见未来。
2、心理学上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也可理解为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设想。
例如:不难想象/想象不出。
3、想象是人在脑子中凭借记忆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加工,从而产生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
也就是人们将过去经验中已形成的一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结合。
它是人类特有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
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达到"思接千载""神通万里"的境域。
想象的普通心理学分类无意的无意想象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的想象。
无意想象是在外界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产生的。
例如梦是一种无意想象。
有意的有意想象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的想象。
有意想象中,根据观察内容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程度,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
(1)再造想象含义:根据别人的描述或图样,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意义:使人能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空限制,获得更多的知识;使我们更好理解抽象的知识,使之变得具体、生动、易于掌握。
形成正确再造想象的基本条件:一是能正确理解词与符号、图样标志的意义;二是有丰富的表象储备。
(2)创造想象不根据现成的描述,而在大脑中独立地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幻想:与个人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两个特点:体现了个人的憧憬或寄托,不与当前的行动直接联系而指向于未来。
具有积极意义:积极的幻想是创造力实现的必要条件,是科学预见的一部分;是激励人们创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个人和社会存在与发展的精神支柱。
华师版《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知识点整理
华东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知识点整理作者:江苏师范大学韩中元**注:不包含第三、十、十三章❖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分为认识、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方面。
3.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简述和论述1.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A:心理过程和个性。
2.简述心理的实质A: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3.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学说有哪些?A: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一、名词解释1.无(非)条件反射:有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遗传下来的反射。
2.条件反射:有机体在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变化通过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
3.**经典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4.**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行为改变。
5.条件性抑制:是在一定条件下逐渐习得形成的抑制,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6.非条件性抑制:有机体生来具有的先天性抑制,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二、简述和论述1. 简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脑的三个机能系统A:神经系统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分为脊神经、脑神经、植物性神经,中枢神经系统分为脊髓和脑。
脑的三个机能系统:感觉区、运动区、言语区。
2.比较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反射的异同A:本质上是相同的,它们同样依赖于强化,都很重视强化的作用;区别:操作性条件无条件刺激不明确;在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是自由活动的,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达到目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无条件反应引发了强化刺激。
2020年教师资格证--12.24普通心理学2(1)
1 注意概述
2 注意的品质
3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注意概述 (一)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二)注意的特点 指向 集中
(三)注意的功能
选择功能 保持功能 调节和监督功能
(四)注意种类 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注意的种类
种类
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目的性
无
有 有
4. 李小明同学今天参加物理考试时,对于一些简单而熟悉的力学公式,却怎么
也想不起。其中涉及的遗忘理论主要是(
A.衰退理论 C.动机性遗忘理论
)。
B.干扰理论 D.提取失败理论
5.考试时由于情绪过分紧张,致使学过的一些内容怎么也想不起来。这种遗忘
现象最合适的解释是( A.衰退说 C.压抑说 【多选】下列属于陈述性记忆的是( A.端午节的日期 C.骑车 )。 B.干扰说 D.提取失败 )。 B.雾的成因 D.唐诗三百首 E.跳舞
A.直接性
3.幼儿的思维活动往往是在实际操作中,借助触摸、摆弄物体而产生和进行 的。这种思维方式是( A.经验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 B.具体形象思维 D.直观动作思维
第四节 表象和想象
1 表象概述
2 想象概述
一、表象概述
(一)表象的定义
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在头脑 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基本过程
三、思维的基本形式
1.概念
最基本形式
(1)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 (2)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关系概念 2.判断 判断是指认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 3.推理 根据已有的知识推出新的结论的思维活动
归纳推理——演绎推理
【考题精炼】 1.下列选项中,体现思维概括性的是( )。
普通心理学-表象和想象PPT78页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普通心理学-表象和想象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普通心理学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绪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实验法: 有目的、有计划地控制条件,使被试产生某种心理活动,然后进行分析研究,以得出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或起作用的规律。
反射:有机体借助于神经系统实现的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这种反映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能动的,并且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和表现,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加以检验的。
第二章: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兴奋:与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发动和加强相联系的过程。
抑制:与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停止或减弱相联系的过程。
动型:本来由一系列刺激引起的一系列反应,经训练巩固后,刺激系列的第一个刺激一出现,反应系列就依次出现的现象。
第三章: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反映:物质与物质相互作用并留下痕迹的过程。
意识: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
第四章: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各种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
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第五章:感觉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受性:人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性质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刺激量。
联觉: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第六章:知觉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是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时间知觉:人对客观事物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运动知觉:人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知觉。
错觉:错觉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受到歪曲的知觉。
第七章: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遗忘:是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是错误的再认与回忆。
有意识记:具有明确的识记目的,运用一定的有助于识记的方法,需要作出意识努力的识记。
普通心理学课件第 七 章 表象和想象-下载
2.表象与感知觉不同, 表象是间接的、 形象的, 感知是直接的、 具体的。
1.形象性 表象的形象性与知觉的形象性的区别:
(1) 不如感知觉那么鲜明 (2) 不如感知觉那么完整 (3) 不如感知觉那么稳定 2.概括性 表象的概括性不等于思维的概括:
联 系 1.再造想像是创造想像的基础, 创造想像是再造想像的发展。
2.创造想像中有再造性的成分, 再造想像中有创造性的成分。
1. 社会实践的要求和个人创造的需要 2. 表象的积累和储备 3. 原型启发 4. 积极的思维活动 5.灵感 在任何创造活动中, 创造想像都起着重要作用, 是一起创造活动的必要条件。
其次, 任何想像都是由一定的原因所引起的, 而引起想像的原因都存在于现实中 再次, 如果没有足够的感性材料, 就不能完美地进行想像, 甚至不能想像。
想像属于人的高级认识活动, 它具有间接性与概括性的基本特征。
1、 粘合 粘合就是把不同事物的某些方面和特征在头脑中结合在一起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 夸张 夸张就是对客观事物的形象中的某一部分进行改变, 突出其特点, 从而产生新形象。
是没有预定目的, 在一定刺激的作用下, 自然而然产生的想像。
梦是无意想像的一种极端形式。
是在睡眠状态下产生的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
有意想像是根据一定的目的, 在意识的控制下, 自觉进行的想像。
按有意想像的新颖性, 独立性和创造性程度的不同, 又可以分为再造想像、 创造想像和幻想。
一、 再造想像 再造想像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 模型、 符号的示意, 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再造想像 创造想像 不 同 点 1.具有再造性, 构造出的形象与原物相符合。
普通心理学内容概要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第一节绪论一、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普通(基础)心理学定义: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二、人的心理的本质(一)心理是脑的功能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心理由初级不断向高级发展。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1、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物质)产品;2、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3、心理现象既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的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
三、心理学发展简史(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德国心理学家冯特 1879 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这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二)学派的纷争1、构造心理学派——冯特、铁钦纳:用内省的方法,想找出构成人的心理(意识)的基本元素。
2、行为主义学派——华生:抛开意识直接研究行为的科学,通过探索刺激与反应即S-R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研究,它认为心理行为无外乎是肌肉的收缩或者是腺体的分泌。
3、机能主义心理学派——杜威、詹姆士: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并强调心理的适应能力,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4、格式塔心理学派——魏特海墨、科勒、科夫卡:反对把心理现象分解为元素,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建立完型心理学。
5、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意识、前意识、无意识(潜意识)本我、自我、超我(三)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趋向1、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 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马斯洛:重视人自身的价值与尊严,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自我实现;2、认知心理学:把人看作是计算机,以信息加工的特点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3、生理心理学:研究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四、心理学研究方法与原则1、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实验法;2、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1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普通心理学自考试题带答案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什么是内部言语?它有何特点?答:内部言语是非交际性言语,即对自己发出的言语,它是思考问题时用来支持思维活动的一种语言,或者说是一种不出声的自问自答的言语形式。
内部言语没有自己特殊的语法结构,它同外部言语一样,遵循相同的语法规则,不过它有不同于外部言语的特点:第一,发音器官活动的隐蔽性。
第二,内部言语具有片断性和简缩性。
第三,内部言语比外部言语有较快的速度。
2.什么是原型启发?它在创造发明或思维中有何作用?举例说明。
P228答:原型启发是从其他事物中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对思维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任何事物、现象、活动都可以成为原型。
原型在创造发明或思维中既可以起积极作用,也可以起消极作用。
比如瓦特看到开水壶的盖子上下起伏,想到可以创造出蒸汽机。
3.什么是注意?它有哪些心理功能?P71-72答:注意是人的心理(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志向和集中。
它对心理活动起着维持、监督和调节的作用。
注意的心理功能包括选择功能、保持功能、注意的调节和监督功能。
4.什么是双眼视差?它在深度知觉的活动中有何作用?P147答:双眼视觉差是产生立体知觉的主要机制。
正常人的双眼构造相同,并处在脸部的同一平面上,两眼之间的目间距大约65毫米。
当注视一立体对象时,左眼看物体的左边多些,这样立体物在两眼网膜上的视像有了差异,这种差异叫作双眼视差。
作用:借助双眼视差的机制,就能获得三维立体的知觉和远近的距离知觉。
七、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试述感觉记忆与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区别及联系。
P169-185答:这三者之间的区别有:它们之间的联系有:1.遗忘的原因都包括自然衰退和干扰;2.感觉记忆通过注意能变成短时记忆,短时记忆通过复述能变成长时记忆;3.它们的协同合作,构成了人类完整的记忆系统。
2.言语机能联合区由哪几个中枢组成?它们受到损伤将会产生何种言语障碍?P42-43答:言语机能联合区主要包括运动性言语中枢、听觉性言语中枢、视觉性言语中枢和书写性言语中枢。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3版)课后习题-第8章 表象和想象【圣才出品】
第8章 表象和想象一、简释下列名词1.表象答:表象是指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表象是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表象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的认识;同时,表象也促进了问题解决。
2.遗觉象答:遗觉象是指在刺激停止作用后,脑中继续保持的异常清晰、鲜明的表象。
遗觉象是记忆表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几乎与感知形象一样鲜明和生动,似乎是介于知觉和幻觉之间的状态。
这种特殊的表象形式是心理学家颜许(E.R.Iaensch)首先发现的。
遗觉象是部分学龄儿童所特有的,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退。
据研究,儿童中有40%~70%的人有遗觉象,在11~12岁时最明显。
有些儿童的遗觉象能保持半分钟。
通常,较为多见的遗觉象是视觉表象,但一些研究也发现了听觉遗觉象、嗅觉遗觉象和味觉遗觉象等。
3.想象答: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通过想象过程创造的新形象就是想象表象,想象表象具有形象性和新颖性的特点。
想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以直观形式呈现人们头脑中的具有形象性特征的表征,而不是言语符号。
4.创造想象答: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根据预定目的,通过言语符号对已有表象进行选择、加工、改组而产生可以作为创造性活动“蓝图”的新形象。
文学家、艺术家、发明家、科学家、设计人员的创新作品都是创造想象的产物。
与再造想象相比,创造想象具有首创性、独立性、新颖性等特点。
创造想象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是创造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
5.灵感答:灵感是指创造活动接近突破时出现的心理状态。
灵感首先表现为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创造对象上。
这时,意识处于十分清晰和敏锐的状态,思维极为活跃。
因此,在产生灵感时人有极高的工作效率。
灵感的出现使久思不解的问题迎刃而解,常常伴随着无法形容的喜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表象与想像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表象及想像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掌握表象和想象的含义及特点;明确想象产生新形象的操作方法;正确认识再造与创造想象的关系,从而培养不断发展自己的想象能力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表象、想像的概念及特征2.再造想像与创造想像的条件3.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的关系教学时数4课时建议教学方法建议以教师讲授为主,部分内容可自学。
第一节表象一、表象的概述(一)表象的概念表象是在头脑中出现的已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
即当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形象。
1.表象不同于感觉后像。
后像是作用于人的感觉的刺激停止后,头脑中所保留的相关事物的映像;它是由刺激直接影响后的后效所引起的,时间短暂,在人的生活实践中不起重要作用。
二表象则是事物不在面前时,通过间接方式出现的头脑中的事物映像,时间较长久,在人的认识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2.表象与感知觉不同,表象是间接的、形象的,感知是直接的、具体的。
(二)表象的特征1.形象性表象的形象性与知觉的形象性的区别:(1)不如感知觉那么鲜明(2)不如感知觉那么完整(3)不如感知觉那么稳定2.概括性表象的概括性不等于思维的概括:(1)表象用形象进行概括(2)表象中混杂着本质与非本质属性,思维揭露的都是本质属性。
二、表象的种类(一)记忆表象与想像表象1.记忆表象: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简单重复2.想像表象:旧表象经过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创造出来的新形象。
(二)单一表象和复合表象1.单一表象:指由一种主要的知觉痕迹构成的表象根据其产生的感知通道不同,又可将单一表象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动觉表象等。
2.复合表象:指由多种知觉痕迹构成的表象。
(三)一般表象和个别表象1.一般表象(同类事物):反映一类事物共同特性的表象2.个别表象(某一具体事物):反映某一事物都有特性的表象。
(四)遗觉像在刺激停止作用后,头脑中继续保持着异常清晰、鲜明的表象,称为遗觉像。
它是记忆表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几乎与感知觉形象一样鲜明和生动,是介于知觉与幻觉之间的状态。
遗觉象在成人身上很少出现,一般在儿童身上表现较多,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消退。
三、表象的作用(一)表象是人们积累感性经验的一种形式(二)表象是介于知觉与思维的中介环节(三)表象是思维想像活动的前提和基础第二节想像一、想像的概述(一)想像的概念想像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新形象是指主体从未接触过的事物的形象。
可能是现实中已经存在的,但个人尚未接触过;可能是现实生活中尚未有过,还待于创造的事物形象;还可能是现实中根本不可能有的事物的形象。
(二)想像与客观现实世界上不存在超脱现实的想像,想像也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首先,从想像的内容看,通过想像创造出来的形象无论多么新奇,构成这些新形象的“原料”却是在现实中取得的。
其次,任何想像都是由一定的原因所引起的,而引起想像的原因都存在于现实中再次,如果没有足够的感性材料,就不能完美地进行想像,甚至不能想像。
(三)想像的特点想像属于人的高级认识活动,它具有间接性与概括性的基本特征。
(四)想像的方法1、粘合粘合就是把不同事物的某些方面和特征在头脑中结合在一起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夸张夸张就是对客观事物的形象中的某一部分进行改变,突出其特点,从而产生新形象。
3、人格化人格化就是对客观事物赋予人的形象和特征,从而产生的新形象。
4、典型化典型化就是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来创造新形象。
(五)想像与实践想像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同时也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
想像可以引起和导致人的实践活动,想像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并且想像的内容和水平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六)想像的生理机制想像是大脑皮层上新的暂时神经联系形成的过程。
人们在感知客观事物的时候,在大脑皮层上留下许多痕迹,想像是对大脑皮层上原有暂时神经联系的重新组合而形成新联系的过程。
想像是两种信号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是下丘脑边缘系统与大脑皮层共同参与形成的。
二、想像的作用(一)对认识活动的补充作用(二)满足需要的代替功能(三)对人的心理活动的丰富和深化三、想像的种类根据想像活动是否有自觉的目的性,可把想像分为无意想像和有意想像两种。
(一)无意想像是没有预定目的,在一定刺激的作用下,自然而然产生的想像。
梦是无意想像的一种极端形式。
是在睡眠状态下产生的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
(二)有意想像有意想像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在意识的控制下,自觉进行的想像。
按有意想像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程度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再造想像、创造想像和幻想。
第三节再造想像、创造想像与幻想一、再造想像(一)再造想像的概念再造想像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模型、符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再造想像必须以别人的描述和提示为前提,在头脑中再造出别人创造过的事物,因此具有“再造性”的基本特点。
由于每一个人的知识、经验,个性特征等主观因素的不同,再造想像的内容和创造水平必然有一定差异。
(二)形成再造想像的条件1.正确理解与掌握语词及实物标志的意义2.旧有表象的数量与性质有关表象储备越丰富,再造想像越准确和充实。
(三)再造想像的意义1.再造想像在人的认识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2.再造想像对人格的塑造也有重要作用3.再造想像在一切实践活动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二、创造想像(一)创造想像的概念根据创造目的,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如舞蹈家创编一套新的动作组合,作家在头脑中构成新的典型人物形象。
具有独立性、首创性、新颖性的特点。
再造想像创造想像不同点1.具有再造性,构造出的形象与原物相符合。
2.再造的形象是世上现成的。
3.在一般性活动中的作用较大。
1.具有创造性,构造出的形象是崭新的。
2.创造的事物是前所未有的。
3.在创造性活动中的作用较大。
共同点1.二者都是根据已有表象构造出新形象。
2.想像中的事物都是以前所没有直接感知过的。
联系1.再造想像是创造想像的基础,创造想像是再造想像的发展。
2.创造想像中有再造性的成分,再造想像中有创造性的成分。
(二)发展创造想像的条件1.社会实践的要求和个人创造的需要2.表象的积累和储备3.原型启发4.积极的思维活动5.灵感(三)创造想像的意义在任何创造活动中,创造想像都起着重要作用,是一起创造活动的必要条件。
具体表现在:其一,创造想像在科学的发明和发现上,起着重大作用。
其二,创造想像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上,同样具有重大意义。
其三,创造想像在实践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幻想(一)幻想的概念幻想是与个人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像,它所创造的是人所期望的未来的事物形象。
(二)幻想的特征1.幻想体现了个人的愿望,是向往的形象2.幻想是创造性活动的准备阶段幻想与创造想像的关系幻想创造想像不同点1.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
2.指向于遥远的未来,不可能立即予以实现。
1.不一定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2.指向于未来的,能够较快予以实现。
共同点1.都必须有一定的表象材料作为依据。
2.都富有创造性和新奇性。
联系1.创造想像是幻想的基础,幻想是创造想像的特殊形式。
2.创造想像中有一定的幻想成分,幻想中有一定的创造想像成分。
(三)幻想的种类根据幻想的社会价值和有无实现的可能性,可分为积极的幻想和消极的幻想。
1.积极的幻想(理想):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并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实现的可能性。
2.消极的幻想(空想):违背客观一物的发展规律,且毫无实现的可能。
它常使人脱离实际,想入非非,以无益的想像代替实际行动,害怕坚苦逃避困难,给人带来挫折失望。
第四节睡眠与梦梦是在睡眠状态下出现的一种想像活动。
睡眠与梦是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都十分感兴趣的奥妙之一。
一、睡眠(一)睡眠的概念睡眠是与觉醒周期性交替出现的生理状态,是最重要和最突出的生物节律之一。
(二)睡眠的阶段第一阶段:入睡期第二阶段:浅睡期第三阶段:中度睡眠期第四阶段:快速眼动睡眠(三)睡眠的特征1.人的一生都需要睡眠,只是每天睡眠时间的长短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2.人的睡眠的个别差异较其他动物药小。
3.人的睡眠多在一定的地点,而且成为人的隐私行为的一部分。
(四)睡眠的作用对于维护正常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梦(一)梦的概念梦是无意想像的一种极端形式,是人在睡眠状态下,一种漫无目的的、不由自主的奇异想像。
梦是在意识不清楚的状态下,暂时神经联系的活跃和改组。
(二)梦的特点1.离奇性在梦中会出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无论如何也不会经历的事情。
2.逼真性在梦中出现的情境都是可见的,自觉身临其境。
(三)梦的内容不同的人,梦中的内容不同。
从感觉通道的角度来说,属于视觉的梦最多,其次分别是听觉的、运动的、触觉的,最少的是味觉的梦。
不同年龄的人,不同职业的人,梦的内容也各不相同,如小孩常梦见自己心爱的玩具,学生常梦见考试,教师常梦见上课等。
(四)梦的意义研究梦对维持脑的正常功能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