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正常分娩机制PPT课件
合集下载
正常分娩_妇产科学PPT课件.ppt
![正常分娩_妇产科学PPT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25c16a6fb4daa58da1114a27.png)
观察产程进展 促进舒适
必要时可行导尿,但禁止上厕所, 大便后应擦洗。
初产妇宫口扩张小于5厘米,
经产妇宫口少于3厘米,应行温
肥皂水灌肠。
五、护理措施
待产时灌肠禁忌症
提供护理支持, 促进有效的适应。 胎膜早破 异常阴道流血
观察产程进展 促进舒适
胎儿窘迫 会阴陈旧性Ⅲ裂伤 头盆不称 胎位异常
瘢痕子宫 妊高征
等。
五、护理措施
(2)胎心
提供护理支持,
促进有效的适应。 正常胎心率(FHR)120~
观察产程进展
160次/分。
促进舒适
在宫缩的间歇期听,每次听 1分钟并应记录,在第一产程初
1次/1~2小时,当宫缩增强时应
每15分钟或半小时听一次。
五、护理措施
(3)宫口扩张及先露下降
提供护理支持, 促进有效的适应。 肛查
从规律宫缩至宫口开全。初产妇需11~12小时, 经产妇需6~8小时。
产程分期
从有规律宫缩至胎儿胎盘娩出,简称为总产程 (total stage of labor)。初产妇约需13~16小时, 经产妇约需6~9小时。
临床通常分为3个产程。
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 second stage of labor)
严重心脏病。
五、护理措施
(6)肛查;
提供护理支持, 促进有效的适应。 体位
(三)软产道 (1)子宫下段
组成 生理变化
生理性缩复环 在分娩的过
程中,子宫下段的形成,变 薄,而子宫体由于子宫肌肉 的缩复性变厚,两者之间出 现一明显的分界,称之。
一般情况下当宫口开全 时位于耻骨联合上6~7厘米。
(三)软产道
组成 生理变化
(2)子宫颈
产科正常分娩机制PPT课件
![产科正常分娩机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1929b268bd63186bdebbc3e.png)
入口前后径:又称真结合径。耻骨联合上缘中点 至骶岬上缘正中间的距离,正常值平均11cm,其长 短与胎先露衔接关系密切。
中骨盆平面(纵椭圆形)
为骨盆最小片面。
中骨盆横径:又称坐骨棘间径。指两坐骨棘间的 距离,正常值平均10cm,其长短与胎先露内旋转 关系密切。
出口平面(菱形)。
出口横径:又称坐骨结节间径。指两坐骨结节末端 内缘的距离,正常平均值为9cm,此径线与分娩关系 密切。
NoSUCCESS
THANK YOU
Image
2021/6/1
胎儿—取决于胎儿大小、胎位、有无胎儿畸形
➢ 胎儿大小—决定分娩难易的重要因素之一。
2)胎头径线 1.双顶径(BPD):为两侧顶 骨隆突间的距离,是胎头最大横 径,足月时平均约9.3cm。 2.枕额径:为鼻根上方至枕骨 隆突间的距离,胎头以此径线衔 接,足月时平均约11.3cm。 3.枕下前囟径:又称小斜径,为前囟中央至枕骨隆突下方相 连 处之间的距离,胎头俯屈后以此径通过产道,足月时平均9.5cm 4.枕额径:又称大斜径,为额骨下方至后囟顶部间的距离, 足
衔接 下降 俯屈 内旋转 仰伸 复位及外旋转 胎肩及胎儿娩出
衔接—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
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
胎头取半俯屈状态以枕额径进入骨盆入 口,由于枕额径大于骨盆入口前后径,胎头矢 状缝坐落在骨盆入口右斜径上,胎头枕骨在骨 盆左前方。
下降—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称为下降,是胎儿娩出的
正常分娩
妇产科住培医师 陈菲
分娩(delivery)
妊娠满28周(196日)及以上,胎儿及其附属物自 临产开始到由母体娩出的全过程,称为分娩。
分娩
流产
受孕
早产 足月产 过期产
中骨盆平面(纵椭圆形)
为骨盆最小片面。
中骨盆横径:又称坐骨棘间径。指两坐骨棘间的 距离,正常值平均10cm,其长短与胎先露内旋转 关系密切。
出口平面(菱形)。
出口横径:又称坐骨结节间径。指两坐骨结节末端 内缘的距离,正常平均值为9cm,此径线与分娩关系 密切。
NoSUCCESS
THANK YOU
Image
2021/6/1
胎儿—取决于胎儿大小、胎位、有无胎儿畸形
➢ 胎儿大小—决定分娩难易的重要因素之一。
2)胎头径线 1.双顶径(BPD):为两侧顶 骨隆突间的距离,是胎头最大横 径,足月时平均约9.3cm。 2.枕额径:为鼻根上方至枕骨 隆突间的距离,胎头以此径线衔 接,足月时平均约11.3cm。 3.枕下前囟径:又称小斜径,为前囟中央至枕骨隆突下方相 连 处之间的距离,胎头俯屈后以此径通过产道,足月时平均9.5cm 4.枕额径:又称大斜径,为额骨下方至后囟顶部间的距离, 足
衔接 下降 俯屈 内旋转 仰伸 复位及外旋转 胎肩及胎儿娩出
衔接—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
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
胎头取半俯屈状态以枕额径进入骨盆入 口,由于枕额径大于骨盆入口前后径,胎头矢 状缝坐落在骨盆入口右斜径上,胎头枕骨在骨 盆左前方。
下降—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称为下降,是胎儿娩出的
正常分娩
妇产科住培医师 陈菲
分娩(delivery)
妊娠满28周(196日)及以上,胎儿及其附属物自 临产开始到由母体娩出的全过程,称为分娩。
分娩
流产
受孕
早产 足月产 过期产
正常分娩ppt课件
![正常分娩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0e8972d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48.png)
PGE2↑ ←羊膜
E ↑P↓使子宫对Pitocin敏感性↑
内皮素ET作用(直接、间接)
胎儿方面
胎盘供应相对不足,经ACTH中介,使
胎 儿 胎 盘 单 位 合 成 E3↑→ 蜕 膜 内 PGF2a ↑→宫缩
神经介质理论 解释十分勉强
子宫受自主N支配,交感能N兴奋子 宫肌层α受体促子宫收缩,乙酸胆碱能 N使细胞膜Na+内移,K+外移,加强子宫 收缩
宫颈的变化 初产妇颈管先消失,宫口再扩张 经产妇两者同时进行
阴道及会阴的变化
胎儿
胎儿大小 越大阻力越大
胎头是胎体的最大部分
胎位 横位阻力无穷大
矢状缝和囟门确定胎位的标志
胎儿畸形 多半增加分娩阻力
精神心理因素
应激使儿茶酚胺↑刺激子宫β受体, 宫缩抑制,血压升高,胎儿缺血缺氧、 胎儿窘迫
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分娩机制 mechanism of labor
胎儿先露部随骨盆各平面的 不同形态,被动地行一连串适应 性转动,以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 全过程
衔接(engagement)
胎头双顶径进入入口平面,胎 头颅骨最低点达坐骨棘水平, 以枕额径衔接
下降(descent)
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 贯穿分娩全过程
俯屈(flexion) 缩小头周径
总之,胎儿成熟,通过内分泌和机 械作用等,将成熟信息传递给母体,诱 发并促进子宫收缩
影响分娩四因素
产力 起动力作用 可变因素 产道 起阻力作用,不可变因素 胎儿 精神心理因素
正常分娩 各因素正常并相互适应
胎儿顺利经阴道分娩
产力
子宫收缩力 主要产力 腹及膈肌收缩力 肛提肌收缩力
子宫收缩力特点 节律性 阵痛后间歇期有利胎儿供氧 对称性和极性 宫缩力发挥最大效率 缩复作用 迫使先露下降
妇产科课件正常分娩
![妇产科课件正常分娩](https://img.taocdn.com/s3/m/7ebe15b9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e4.png)
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促进母子情感交流,提高新生儿免疫力 母乳喂养的方法:正确的哺乳姿势,按需哺乳 新生儿喂养的注意事项:观察宝宝是否有吃饱的迹象,避免过度喂养 特殊情况下的喂养: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
家庭适应和角色转变
产妇和家庭角色的适应:产妇需要逐渐适应母亲的角色,家庭成员也需要适应新的家庭结构。 家庭护理和照顾:产妇需要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营养,家庭成员需要提供必要的照顾和支持。 心理调适:产妇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和焦虑,需要得到心理支持和帮助。 家庭沟通和合作:家庭成员之间需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应对分娩后的各种挑战。
提供生活照顾:协助饮食、 休息,保持卫生
给予产妇心理支持:陪伴产 妇,安慰鼓励,减轻紧张情 绪
协助医护人员:听从医护人 员指导,协助产妇分娩
陪伴产妇度过关键时刻:给 予产妇力量和勇气,共同迎
接新生命
01
正常分娩的并发症和风险
产后出血
定义: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
原因: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
预防措施:加强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正确处理第三产 程 治疗措施:针对出血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预防 感染
胎儿宫内窘迫
定义:胎儿在子宫内因急性或慢性缺氧危及其健康和生命的综合症 病因:母体血液含氧量不足、母胎间血氧运输及交换障碍、胎儿自身因素 异常 临床表现:胎心率变化、羊水胎粪污染、胎动异常
第三阶段:胎盘娩出期
胎盘剥离征象:胎盘全部剥离, 子宫底高度下降,子宫收缩呈球 状硬。
胎盘娩出时间:胎盘一般在胎儿 娩出后30分钟内自行娩出。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胎盘娩出方式:胎盘自然娩出, 用手法取出胎盘。
家庭适应和角色转变
产妇和家庭角色的适应:产妇需要逐渐适应母亲的角色,家庭成员也需要适应新的家庭结构。 家庭护理和照顾:产妇需要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营养,家庭成员需要提供必要的照顾和支持。 心理调适:产妇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和焦虑,需要得到心理支持和帮助。 家庭沟通和合作:家庭成员之间需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应对分娩后的各种挑战。
提供生活照顾:协助饮食、 休息,保持卫生
给予产妇心理支持:陪伴产 妇,安慰鼓励,减轻紧张情 绪
协助医护人员:听从医护人 员指导,协助产妇分娩
陪伴产妇度过关键时刻:给 予产妇力量和勇气,共同迎
接新生命
01
正常分娩的并发症和风险
产后出血
定义: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
原因: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
预防措施:加强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正确处理第三产 程 治疗措施:针对出血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预防 感染
胎儿宫内窘迫
定义:胎儿在子宫内因急性或慢性缺氧危及其健康和生命的综合症 病因:母体血液含氧量不足、母胎间血氧运输及交换障碍、胎儿自身因素 异常 临床表现:胎心率变化、羊水胎粪污染、胎动异常
第三阶段:胎盘娩出期
胎盘剥离征象:胎盘全部剥离, 子宫底高度下降,子宫收缩呈球 状硬。
胎盘娩出时间:胎盘一般在胎儿 娩出后30分钟内自行娩出。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胎盘娩出方式:胎盘自然娩出, 用手法取出胎盘。
妇产PPT课件:正常分娩
![妇产PPT课件:正常分娩](https://img.taocdn.com/s3/m/03abc723a58da0116d174978.png)
正常分娩
Normal labor
定義
分娩 早產 足月產 過期產
第一節 分娩動因 第二節 影響分娩的四因素 第三節 枕先露的分娩機制 第四節 先兆臨產及臨產的診斷與產程 第五節 第一產程的臨床經過及處理 第六節 第二產程的臨床經過及處理 第七節 第三產程的臨床經過及處理 第八節 分娩鎮痛
第一節 分娩動因
生理縮複環由於子宮肌纖維的縮複作用,子宮上段肌壁越
來越厚,子宮下段肌壁被牽拉越來越薄。由於子宮上下段的肌壁厚薄 不同,在兩者間的子宮內面有一環狀隆起
2.宮頸的變化 (1)宮頸管消失 (2)宮口擴張
3.骨盆底、陰道及會陰的變化
胎兒
(一)胎兒大小
後囟
胎頭徑線
(1)雙頂徑(BPD):9.3cm
(2)枕額徑:11.3cm
(一)臨床表現
胎盤剝離徵象有: (1)宮體變硬呈球形,宮體呈狹長形被推向 上,宮底升高達臍上; (2)剝離的胎盤降至子宮下段,陰道口外露 的一段臍帶自行延長; (3)陰道少量流血; (4)用手掌尺側在產婦恥骨聯合上方輕壓子 宮下段時,宮體上升而外露的臍帶不再回縮。
胎盤剝離及排出方式有兩種: (1)胎兒面娩出式 (2)母體面娩出式
(二)處 理
1.新生兒處理
(1)清理呼吸道 (2)阿普加評分(皮膚顏色、呼 吸、肌張力、反射、心率) (3)處理臍帶 (4)處理新生兒
2.協助胎盤娩出 3.檢查胎盤胎膜 4.檢查軟產道 5.預防產後出血
23歲初產婦,妊娠39周,規 律宮縮8小時.血壓110/70mm Hg,骨盆不小,預測胎兒體重為27 00g,枕左前位,胎心良。肛查宮口 開大3cm,S=0.本列正確處置應是
此時產程受限的原因主要是
A.骨盆入口狹窄 B.骨盆出口狹 窄
Normal labor
定義
分娩 早產 足月產 過期產
第一節 分娩動因 第二節 影響分娩的四因素 第三節 枕先露的分娩機制 第四節 先兆臨產及臨產的診斷與產程 第五節 第一產程的臨床經過及處理 第六節 第二產程的臨床經過及處理 第七節 第三產程的臨床經過及處理 第八節 分娩鎮痛
第一節 分娩動因
生理縮複環由於子宮肌纖維的縮複作用,子宮上段肌壁越
來越厚,子宮下段肌壁被牽拉越來越薄。由於子宮上下段的肌壁厚薄 不同,在兩者間的子宮內面有一環狀隆起
2.宮頸的變化 (1)宮頸管消失 (2)宮口擴張
3.骨盆底、陰道及會陰的變化
胎兒
(一)胎兒大小
後囟
胎頭徑線
(1)雙頂徑(BPD):9.3cm
(2)枕額徑:11.3cm
(一)臨床表現
胎盤剝離徵象有: (1)宮體變硬呈球形,宮體呈狹長形被推向 上,宮底升高達臍上; (2)剝離的胎盤降至子宮下段,陰道口外露 的一段臍帶自行延長; (3)陰道少量流血; (4)用手掌尺側在產婦恥骨聯合上方輕壓子 宮下段時,宮體上升而外露的臍帶不再回縮。
胎盤剝離及排出方式有兩種: (1)胎兒面娩出式 (2)母體面娩出式
(二)處 理
1.新生兒處理
(1)清理呼吸道 (2)阿普加評分(皮膚顏色、呼 吸、肌張力、反射、心率) (3)處理臍帶 (4)處理新生兒
2.協助胎盤娩出 3.檢查胎盤胎膜 4.檢查軟產道 5.預防產後出血
23歲初產婦,妊娠39周,規 律宮縮8小時.血壓110/70mm Hg,骨盆不小,預測胎兒體重為27 00g,枕左前位,胎心良。肛查宮口 開大3cm,S=0.本列正確處置應是
此時產程受限的原因主要是
A.骨盆入口狹窄 B.骨盆出口狹 窄
正常分娩PPT课件
![正常分娩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820ed69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7e.png)
决定分娩的因素
产力 产道
胎儿 精神
3
第七章
产力
正常分娩
• 产力: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宫腔内 逼出的力量
• 包括:
– 子宫收缩力(简称宫缩) – 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统称腹压) – 肛提肌收缩力
4
第七章
产力
正常分娩
• 子宫收缩力:临产后的主要产力,贯穿于分娩全过程, 特点为:
– 节律性:不随意、有规律的阵发性收缩伴疼痛 – 对称性:两侧宫角(起搏点)-宫底中线-宫体-宫颈 – 极性:宫底2倍强度于子宫下段 – 缩复作用:宫腔缩小,宫颈管消失
• 规律宫缩:
–产程开始时,出现伴有疼痛的子宫收缩,习称“阵痛”
• 宫口扩张:
–临产后规律宫缩的结果
30
第七章
正常分娩
第一产程临床表现
• 胎头下降程度:
–决定能否经阴道分娩的重要观察项目
• 胎膜破裂:
–羊膜腔内压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前羊水囊胎膜自然破裂,多 发生在宫口近开全时
31
第七章
正常分娩
产程观察及处理
• 接产准备:
﹣ 初产妇宫口开全、经产妇宫口扩张4cm且宫 缩规律有力时,作好接产准备
39
第七章
接产
正常分娩
• 会阴撕裂诱因:
– 会阴水肿、会阴过紧缺乏弹性、耻骨弓过低、 胎儿过大、胎儿娩出过快
• 接产要领:
– 保护会阴并协助胎头俯屈,让胎头以最小径 线(枕下前囟径)在宫缩间歇时缓慢通过阴 道口
• 接产步骤
率→反射→皮肤颜色→呼吸→肌张力。肌张力恢复越快,预后越好
45
第七章
正常分娩
新生儿阿普加评分
体征
0分
1分
正常分娩PPT精品医学课件
![正常分娩PPT精品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fadd22e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b2.png)
卤缝与囟门的作用:使抬头有可塑 性,利于生产有助于确定胎位。
2、胎头径线
(1)双顶径:两顶骨隆突间的距 离(9.3cm) (2)枕额径:前后径,为鼻根至 枕骨隆突的 距离(11.3cm)抬头以此径线衔接. (3)枕下前囟径:小囟径,为前 囟中央至枕骨隆 突下方的距离(9.5cm)胎头俯屈 通过的产道。 (4)枕颏经:大斜经,为颏骨下 方中央至后囟顶部 的距离(13.3cm)。
(一)产力
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宫腔内逼出的力量。 包括:
1.子宫收缩力 2. 腹压---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 3.肛提肌收缩力。
1、宫缩
1,宫缩:主要产力,贯穿整个分娩
特点:
(1)节律性:临产的重要标志 (2)标志性 (3)极性 (4)缩腹效果
2、腹压
包括腹肌及膈肌收缩力,是第二
产程胎儿娩出的重要辅助力量。
思考题:
1 初产妇,停经39周,近日来食欲增加,晚11点 有腹部阵痛,一夜未睡,今晨7点就诊,精神疲乏, 有宫缩,10-20”/10-35’宫缩时,宫壁不硬。肛查: 先露头,半固定,宫口开指尖,前羊水囊不明显, 坐骨切迹>两横指。最恰当的处理是什么?
产程分期
总产程:临床分3个产程。<24小时。
第二产程:胎儿娩出的重要辅助 力量。不配合宫缩易 至产妇疲劳胡、 和宫颈水肿 产程延长。
第三产程:促进胎盘娩出。
3、肛提肌收缩力
第一产程:协助内旋转 第二产程:协助抬头仰伸及娩出 第三产程:协助胎盘娩出
产道
(一)骨产道 1、骨盆各平面及其径线 (1)骨盆入口平面 (2)中骨盆平面 (3)骨盆出口平面 2、骨盆轴及骨盆倾斜度 (1)骨盆轴 (2)骨盆倾斜度
2)活跃期---从宫口开大3cm到10cm,约需4小时, 超过8小时为活跃期延长。 又分三期:最初加速期,最大加速期,最后减速期
2、胎头径线
(1)双顶径:两顶骨隆突间的距 离(9.3cm) (2)枕额径:前后径,为鼻根至 枕骨隆突的 距离(11.3cm)抬头以此径线衔接. (3)枕下前囟径:小囟径,为前 囟中央至枕骨隆 突下方的距离(9.5cm)胎头俯屈 通过的产道。 (4)枕颏经:大斜经,为颏骨下 方中央至后囟顶部 的距离(13.3cm)。
(一)产力
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宫腔内逼出的力量。 包括:
1.子宫收缩力 2. 腹压---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 3.肛提肌收缩力。
1、宫缩
1,宫缩:主要产力,贯穿整个分娩
特点:
(1)节律性:临产的重要标志 (2)标志性 (3)极性 (4)缩腹效果
2、腹压
包括腹肌及膈肌收缩力,是第二
产程胎儿娩出的重要辅助力量。
思考题:
1 初产妇,停经39周,近日来食欲增加,晚11点 有腹部阵痛,一夜未睡,今晨7点就诊,精神疲乏, 有宫缩,10-20”/10-35’宫缩时,宫壁不硬。肛查: 先露头,半固定,宫口开指尖,前羊水囊不明显, 坐骨切迹>两横指。最恰当的处理是什么?
产程分期
总产程:临床分3个产程。<24小时。
第二产程:胎儿娩出的重要辅助 力量。不配合宫缩易 至产妇疲劳胡、 和宫颈水肿 产程延长。
第三产程:促进胎盘娩出。
3、肛提肌收缩力
第一产程:协助内旋转 第二产程:协助抬头仰伸及娩出 第三产程:协助胎盘娩出
产道
(一)骨产道 1、骨盆各平面及其径线 (1)骨盆入口平面 (2)中骨盆平面 (3)骨盆出口平面 2、骨盆轴及骨盆倾斜度 (1)骨盆轴 (2)骨盆倾斜度
2)活跃期---从宫口开大3cm到10cm,约需4小时, 超过8小时为活跃期延长。 又分三期:最初加速期,最大加速期,最后减速期
正常分娩机制护理课件
![正常分娩机制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69df29d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c8.png)
促进母子情感联系
正常分娩过程中,母子之间的亲密接触有助于建立母子情感联系。
02
产前护理准备
心理护理
1 2 3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鼓励孕妇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 紧张,有助于缓解分娩时的疼痛感。
提供心理支持 为孕妇提供心理支持,如与孕妇交流、解答疑问、 给予鼓励等,有助于增强孕妇的信心和应对分娩 的勇气。
家庭准 备
知识储备
向孕妇和家庭成员普及分 娩相关知识,提高对分娩 过程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物品准备
指导孕妇家庭准备好分娩 所需的物品,如产妇卫生 巾、婴儿用品等,以便应 对分娩后的需要。
安排好交通和住宿
为孕妇家庭安排好分娩后 的交通和住宿,以便及时 返回住所或医院进行后续 护理。
03
分娩过程护理
产程观察与护理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孕妇纠正对分娩的错误认 知,减轻分娩恐惧,提高自然分娩率。
生理护理
01
02
03
定期产检
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监测 胎儿和孕妇的健康状况, 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合理饮食
指导孕妇合理饮食,保证 营养均衡,控制体重增长, 有助于自然分娩和产后恢 复。
适当运动
鼓励孕妇进行适当的运动, 如散步、孕妇瑜伽等,有 助于增强体质和自然分娩 的能力。
热等,提高家庭护理能力。
05
正常分娩机制护理案例分享
成功分娩案例
案例一
一位初次怀孕的年轻妈妈,在产 前检查中一切正常,经过自然分
娩顺利诞下健康宝宝。
案例二
一位高龄产妇,由于年龄较大,产 程较长,但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 下,最终顺利分娩。
案例三
一位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 通过控制病情和医护人员的专业护 理,成功自然分娩。
正常分娩过程中,母子之间的亲密接触有助于建立母子情感联系。
02
产前护理准备
心理护理
1 2 3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鼓励孕妇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 紧张,有助于缓解分娩时的疼痛感。
提供心理支持 为孕妇提供心理支持,如与孕妇交流、解答疑问、 给予鼓励等,有助于增强孕妇的信心和应对分娩 的勇气。
家庭准 备
知识储备
向孕妇和家庭成员普及分 娩相关知识,提高对分娩 过程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物品准备
指导孕妇家庭准备好分娩 所需的物品,如产妇卫生 巾、婴儿用品等,以便应 对分娩后的需要。
安排好交通和住宿
为孕妇家庭安排好分娩后 的交通和住宿,以便及时 返回住所或医院进行后续 护理。
03
分娩过程护理
产程观察与护理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孕妇纠正对分娩的错误认 知,减轻分娩恐惧,提高自然分娩率。
生理护理
01
02
03
定期产检
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监测 胎儿和孕妇的健康状况, 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合理饮食
指导孕妇合理饮食,保证 营养均衡,控制体重增长, 有助于自然分娩和产后恢 复。
适当运动
鼓励孕妇进行适当的运动, 如散步、孕妇瑜伽等,有 助于增强体质和自然分娩 的能力。
热等,提高家庭护理能力。
05
正常分娩机制护理案例分享
成功分娩案例
案例一
一位初次怀孕的年轻妈妈,在产 前检查中一切正常,经过自然分
娩顺利诞下健康宝宝。
案例二
一位高龄产妇,由于年龄较大,产 程较长,但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 下,最终顺利分娩。
案例三
一位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 通过控制病情和医护人员的专业护 理,成功自然分娩。
正常分娩机制【优质PPT】
![正常分娩机制【优质PPT】](https://img.taocdn.com/s3/m/cc48c065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e6.png)
一 外生殖器
阴蒂
大阴唇 小阴唇
阴阜
阴蒂系带
前庭大腺开口 阴唇系带
阴蒂包皮 阴蒂头
尿道外口 阴道前庭 阴道口
阴道前庭窝
前庭球 前庭大腺
阴道前庭结构深层
7
一 外生殖器小结
• 包括 、
、
、、
。
• 大阴唇外伤后易形成
。
• 富含神经末梢的外生殖器有
、
。
• 前庭大腺开口于
,若腺管口闭塞,可形成
、合并感染时形成
脉和痔中动脉供应
4、阴部内动脉
• 髂内动脉前干终支 • 分出4支:
①痔下动脉 ②会阴动脉 ③阴唇动脉 ④阴蒂动脉
(二)静脉
• 与动脉伴行,形成静脉 丛,盆腔感染容易蔓延
• 卵巢静脉与同名动脉伴 行,右侧汇入下腔静脉 ,左侧汇入左肾静脉
• 左侧盆腔静脉曲张多见
(三)淋巴
• 淋巴结沿血管分布 • 外生殖器淋巴
73
• 胎儿娩出
分娩机制
74
分娩机制
• 分娩机制是连续过程,下降动作始终贯穿 于分娩全过程。
75
正常分娩机制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 外生殖器 • 内生殖器 • 血管、淋巴及神经 • 骨盆 • 骨盆底及邻近器官
一 外生殖器
• 阴 阜 (mons pubis) • 大 阴 唇 (labium majus) • 小 阴 唇 (labium minus) • 阴 蒂 (clitoris) • 阴道前庭 (vaginal vestibule)
(二)子宫
3、组织结构—子宫颈 • 由结缔组织构成 • 宫颈管粘膜:单层柱状上皮
《妇产科学》正常分娩 ppt课件
![《妇产科学》正常分娩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ef6a944a6c30c2258019e2b.png)
其他处理:体格检查、早吸允、登记、按手印脚印
ppt课件
38
自学
剖宫产术后再次阴道分娩
分娩镇痛
ppt课件
39
THANK YOU FOR ATTENTION !
ppt课件
40
2.胎儿下降感( lightening )
由于胎先露部下降、人盆衔接使宫底降低。孕妇自觉上腹部较前舒适,下降的先露部可压迫 膀脱引起尿频。
3.见红 ( show)
分娩发动前24 ~ 48 小时内, 因宫颈内口附近的胎膜与该处的子宫壁分离,毛细血管破裂
而少量出血, 与宫颈管内的教液相混合呈淡血性勃液排出,称见红,是分娩即将开始的比较
高
4
第一节 分娩动因
三、机械性刺激---子宫张力理论
子宫内容积 子宫壁的伸展张力增加 子宫壁收缩的敏 感性
妊娠末期羊水量 胎儿不断生长,胎儿与子宫下段紧 密、宫颈紧密接触 压迫宫颈部神经丛 宫缩开始
四、子宫功能性改变
缩宫素 缩宫素酶
ppt课件
5
第二节 决定分娩的因素
ppt课件
6
产力
(一)子宫收缩力(简称宫缩)
ppt课件
8
产道
骶结节韧带
骶棘韧带
(一)骨产道
1、骨盆各平面及径线 (1)骨盆入口平面:共有4 条径线
入口前后径:真结合径---胎先露入盆 入口横径、入口左斜径、入口右斜径
(2)中骨盆平面:中骨盆横径和中骨盆前后径
骨盆最小平面,最重要
(3)骨盆出口平面:两个三角形、 4 条径线
出口前后径平均约为11. 5cm
而外露的脐带不回缩。
ppt课件
34
ppt课件
35
正常分娩-妇产科教学课件52页PPT
![正常分娩-妇产科教学课件52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f87e293477232f60ddcca178.png)
• 母儿有病理情况急需结束分娩者
医学课件园 yxkjy
在保暖下进行 ① 清理呼吸道 ②断脐 ③ 评分(Apgar score) ④ 标记
医学课件园 yxkjy
胎盘剥离征象:
• 宫体变硬,宫底升高达脐上 • 阴道口外露的一段脐带自行延长 • 阴道少量流血 • 在耻骨联合上按压子宫下段,宫
体上升而外露的脐带不再回缩
– 入口平面 – 中骨盆平面 – 出口平面
• 2、骨盆轴及骨盆倾斜度
医学课件园 yxkjy
• (二)软产道:
• 子宫下段 • 宫颈 • 阴道 • 骨盆底软组织
构成的弯曲管道
医学课件园 yxkjy
三、胎儿
(一)胎儿大小
是决定分娩难易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胎位
产道为一纵形管道,若为纵产式,胎 儿纵轴与骨盆轴相一致,容易通过产道
儿双肩在盆腔内
继续下降转成与
骨盆出口前后径
相一致的方向,
胎头继续向左旋
转45°。
医学课件园 yxkjy
7、胎肩及胎儿娩出:
前肩在耻骨弓下先娩出,随即 后肩从会阴前缘娩出。
医学课件园 yxkjy
第四节 先兆临产、临产与产程
医学课件园 yxkjy
(一)先兆临产 出现预示不久将临产的症状
1、假临产 2、胎儿下降感 3、见红
下段向下向前
医学课件园 yxkjy
• 子宫下段由非孕时长约1cm的子宫峡部形成 • 子宫峡部于妊娠12周后逐渐扩展成为宫腔的一部
分,至妊娠末期拉长形成下段
医学课件园 yxkjy
临产前颈管长 约2~3cm由规律宫 缩、胎先露部支撑 宫颈管形成漏斗型
经产妇与初产 妇宫口扩张不同
宫口开全时为 10cm
医学课件园 yxkjy
在保暖下进行 ① 清理呼吸道 ②断脐 ③ 评分(Apgar score) ④ 标记
医学课件园 yxkjy
胎盘剥离征象:
• 宫体变硬,宫底升高达脐上 • 阴道口外露的一段脐带自行延长 • 阴道少量流血 • 在耻骨联合上按压子宫下段,宫
体上升而外露的脐带不再回缩
– 入口平面 – 中骨盆平面 – 出口平面
• 2、骨盆轴及骨盆倾斜度
医学课件园 yxkjy
• (二)软产道:
• 子宫下段 • 宫颈 • 阴道 • 骨盆底软组织
构成的弯曲管道
医学课件园 yxkjy
三、胎儿
(一)胎儿大小
是决定分娩难易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胎位
产道为一纵形管道,若为纵产式,胎 儿纵轴与骨盆轴相一致,容易通过产道
儿双肩在盆腔内
继续下降转成与
骨盆出口前后径
相一致的方向,
胎头继续向左旋
转45°。
医学课件园 yxkjy
7、胎肩及胎儿娩出:
前肩在耻骨弓下先娩出,随即 后肩从会阴前缘娩出。
医学课件园 yxkjy
第四节 先兆临产、临产与产程
医学课件园 yxkjy
(一)先兆临产 出现预示不久将临产的症状
1、假临产 2、胎儿下降感 3、见红
下段向下向前
医学课件园 yxkjy
• 子宫下段由非孕时长约1cm的子宫峡部形成 • 子宫峡部于妊娠12周后逐渐扩展成为宫腔的一部
分,至妊娠末期拉长形成下段
医学课件园 yxkjy
临产前颈管长 约2~3cm由规律宫 缩、胎先露部支撑 宫颈管形成漏斗型
经产妇与初产 妇宫口扩张不同
宫口开全时为 10c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机械性理论
—子宫增大、胎儿成熟
& 神经介质理论
—交感神经 乙酰胆碱
3
第一节 分娩动因
胎儿
胎儿成熟 胎先露部下降
胎盘
神经垂体
母体
子宫增大
催产素
胎儿下丘脑-垂 体-肾上腺轴
催产素分泌↑
子宫肌伸展 宫内压↑
C19甾体激素↑ 皮质醇↑
E2 ↑ P ↓ E2/P ↑
硫酸酯酶释放 胶原酶激活
蜕膜激活释放细胞因子 IL-18.IL-6.IL-8.TNF
间歇期肌纤维不能恢复到原长度,经反复收缩,肌纤 维越来越短,使宫腔内容积逐渐缩小,迫使胎先露部 下 降及宫颈管逐渐缩短直至消失。
9
产道—是胎儿娩出的通道,分为骨产道与软产道两部分。
骨 产 道
产 道
软 产 道
骨盆入口平面 中骨盆平面 骨盆出口平面
子宫下段 子宫颈 骨盆底组织、阴道及会阴
10
骨产道
入口平面(横椭圆形)
2、分娩期宫颈扩张主要依靠下列哪项
A. 子宫收缩及缩复向上牵拉 B. 腹压 C. 宫腔内压 D. 通过羊水压力传导的压力 E. 宫缩时前羊水的回流,以利胎先露直接压迫
14
软产道
3、关于生理性缩复环,下列正确的是
A. 宫缩使子宫上、下段肌壁厚度不同,在子宫外面有一环状隆起 B. 是先兆子宫破裂征象之一 C. 系因宫体缩复作用及子宫下段牵拉扩张所致 D. 常伴有胎儿窘迫 E. 常提示胎儿有胎儿先露部下降受阻
15
胎儿—取决于胎儿大小、胎位、有无胎儿畸形
胎儿大小—决定分娩难易的重要因素之一。
1)胎头颅骨 由两块顶骨、额骨、颞骨 及一块枕骨构成。两顶骨之 间为矢状缝,顶骨与额骨之 间为冠状缝,顶骨与枕骨之 间为人字缝,两额骨之间为 额缝,颞骨与顶骨之间为颞 缝。 两颅缝交界处较大空隙为囟门,胎头前方菱形为前囟(大囟 门),位于胎头后方三角形为后囟(小囟门)。
素。
5
第二节 影响分娩的因素
产力
影
响
分
产道
娩
的
若各因素均正常并能 相互适应,胎儿能顺 利经阴道自然娩出,
四 个
胎儿
则为正常分娩。
因
素
精神心理因素
产力—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宫腔内逼出的力量。
子宫收缩力
• 临产后的主 力
• 特点:节律 性、对称性、 极性。缩复 作用
• 平滑肌—不 随意肌
腹壁肌及膈肌 收缩力
8
子宫收缩力
对称性:正点常控宫制缩)源,于以两微侧波宫形角式部向(宫受底起中搏线
集中, 左右对称,再以2cm/s的速度向子 宫下段扩散,约需15s均匀协调地 扩展至整个子宫。
极性:宫缩以宫底部最强最持久,向下依次减弱,宫底部收缩力的
强度几乎是子宫下段的2倍。
缩复作用:宫体部平滑肌为收缩段。子宫收缩时肌纤维缩短变宽,
入口前后径:又称真结合径。耻骨联合上缘中点 至骶岬上缘正中间的距离,正常值平均11cm,其长 短与胎先露衔接关系密切。
中骨盆平面(纵椭圆形)
为骨盆最小片面。
中骨盆横径:又称坐骨棘间径。指两坐骨棘间的 距离,正常值平均10cm,其长短与胎先露内旋转 关系密切。
出口平面(菱形)。
出口横径:又称坐骨结节间径。指两坐骨结节末端 内缘的距离,正常平均值为9cm,此径线与分娩关系 密切。
11
骨产道
骨盆轴
连接骨盆各平面终点的假想曲线,称为骨盆轴。此 轴上段向下向后,中段向下,下段向下向前。
骨盆倾斜度
指妇女站立时,骨盆入口平面与地平面所形成的角度,一 般为60°。
12
软产道
子宫下段的形成:由非妊娠时长约1cm的子宫峡部伸展形 成。临
产时长达7-10cm。 生理性缩复环
宫颈的变化:宫颈管消失(初产妇与经产妇不同)
16
胎儿—取决于胎儿大小、胎位、有无胎儿畸形
胎儿大小—决定分娩难易的重要因素之一。
2)胎头径线
1.双顶径(BPD):为两侧顶
骨隆突间的距离,是胎头最大横
径,足月时平均约9.3cm。
2.枕额径:为鼻根上方至枕骨
隆突间的距离,胎头以此径线衔
接,足月时平均约11.3cm。
3.枕下前囟径:又称小斜径,为前囟中央至枕骨隆突下方相连
当宫口开全后,间歇期仅1-2分钟,宫缩持续时间长达约60秒, 阵缩如此反复出现,直至分娩全程结束。
宫缩强度也随产程进展逐渐增加,宫腔压力由临产初期2530mmHg,至第一产程末增至40-60mmHg,第二产程宫缩极期时 可高达100-150mmHg,而宫缩间歇期宫腔压力仅为6-12mmHg。
宫缩的节律性对胎儿血流灌注有利。
• 是第二产程胎 儿娩出的重要 辅助力量;
• 在第三产程亦 可迫使已剥离 的胎盘尽早娩 出,减少产后 出血的发生
• 骨骼肌—随意 肌
肛提肌收缩力
• 也是一种辅 力
• 协助胎头内 旋转、仰伸、 娩出
• 协助胎盘娩 出
7
子宫收缩力—节律性
节律性:是临产的重要标志。
每次阵缩由弱渐强(进行期),维持一定时间(极期),一般 持续约30秒左右,随后由强渐弱(退行期),直至消失进入间歇期, 一般5-6分钟,此时子宫肌肉松弛。
处之间的距离,胎头俯屈后以此径通过产道,足月时平均9.5cm
4.枕额径:又称大斜径,为额骨下方至后囟顶部间的距离,足
神经介质
硫酸软骨素↓ 透明质酸↑ 胶原分解↑
羊膜产生PGE2(促进宫颈成熟) 蜕膜产生PGF2α (促进子宫收缩)
子宫肌细胞间隙链接形成 细胞内Ca2+ ↑ 缩宫素受体↑
宫颈软化
宫内压↑
宫颈成熟
分娩发动
子宫肌收缩
4
第一节 分娩动因
& 分娩发动是炎症细胞因子、机械性刺激等 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宫颈成熟是分娩发动的必备条件。 & 缩宫素与前列腺素时促进宫缩的最直接因
宫口扩张
骨盆底组织、阴道及会阴的变化:5cm变成2-4mm
13
软产道
1、分娩时子宫颈口扩张的机制下列哪项是不恰当的
A. 是前羊水囊扩张的作用 B. 是子宫体肌肉缩复作用向上牵拉的结果 C. 破膜后胎先露直接压迫子宫颈 D.子宫颈扩张的快慢是决定产程长短的因素之一 E. 初产妇的子宫颈消失与子宫颈扩张同时进行
正常分娩
妇产科住培医师 陈菲
1
分娩(delivery)
妊娠满28周(196日)及以上,胎儿及其附属物 自临产开始到由母体娩出的全过程,称为分娩。
分娩
流产
受孕
早产 足月产 过期产
满28周 满37周 满42周
2
第一节 分娩动因
& 炎症反应学说 & 内分泌控制理论
—前列腺素PG
—雌激素E、孕激素P、内皮素ET —缩宫素与缩宫素受体 —皮质醇激素
—子宫增大、胎儿成熟
& 神经介质理论
—交感神经 乙酰胆碱
3
第一节 分娩动因
胎儿
胎儿成熟 胎先露部下降
胎盘
神经垂体
母体
子宫增大
催产素
胎儿下丘脑-垂 体-肾上腺轴
催产素分泌↑
子宫肌伸展 宫内压↑
C19甾体激素↑ 皮质醇↑
E2 ↑ P ↓ E2/P ↑
硫酸酯酶释放 胶原酶激活
蜕膜激活释放细胞因子 IL-18.IL-6.IL-8.TNF
间歇期肌纤维不能恢复到原长度,经反复收缩,肌纤 维越来越短,使宫腔内容积逐渐缩小,迫使胎先露部 下 降及宫颈管逐渐缩短直至消失。
9
产道—是胎儿娩出的通道,分为骨产道与软产道两部分。
骨 产 道
产 道
软 产 道
骨盆入口平面 中骨盆平面 骨盆出口平面
子宫下段 子宫颈 骨盆底组织、阴道及会阴
10
骨产道
入口平面(横椭圆形)
2、分娩期宫颈扩张主要依靠下列哪项
A. 子宫收缩及缩复向上牵拉 B. 腹压 C. 宫腔内压 D. 通过羊水压力传导的压力 E. 宫缩时前羊水的回流,以利胎先露直接压迫
14
软产道
3、关于生理性缩复环,下列正确的是
A. 宫缩使子宫上、下段肌壁厚度不同,在子宫外面有一环状隆起 B. 是先兆子宫破裂征象之一 C. 系因宫体缩复作用及子宫下段牵拉扩张所致 D. 常伴有胎儿窘迫 E. 常提示胎儿有胎儿先露部下降受阻
15
胎儿—取决于胎儿大小、胎位、有无胎儿畸形
胎儿大小—决定分娩难易的重要因素之一。
1)胎头颅骨 由两块顶骨、额骨、颞骨 及一块枕骨构成。两顶骨之 间为矢状缝,顶骨与额骨之 间为冠状缝,顶骨与枕骨之 间为人字缝,两额骨之间为 额缝,颞骨与顶骨之间为颞 缝。 两颅缝交界处较大空隙为囟门,胎头前方菱形为前囟(大囟 门),位于胎头后方三角形为后囟(小囟门)。
素。
5
第二节 影响分娩的因素
产力
影
响
分
产道
娩
的
若各因素均正常并能 相互适应,胎儿能顺 利经阴道自然娩出,
四 个
胎儿
则为正常分娩。
因
素
精神心理因素
产力—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宫腔内逼出的力量。
子宫收缩力
• 临产后的主 力
• 特点:节律 性、对称性、 极性。缩复 作用
• 平滑肌—不 随意肌
腹壁肌及膈肌 收缩力
8
子宫收缩力
对称性:正点常控宫制缩)源,于以两微侧波宫形角式部向(宫受底起中搏线
集中, 左右对称,再以2cm/s的速度向子 宫下段扩散,约需15s均匀协调地 扩展至整个子宫。
极性:宫缩以宫底部最强最持久,向下依次减弱,宫底部收缩力的
强度几乎是子宫下段的2倍。
缩复作用:宫体部平滑肌为收缩段。子宫收缩时肌纤维缩短变宽,
入口前后径:又称真结合径。耻骨联合上缘中点 至骶岬上缘正中间的距离,正常值平均11cm,其长 短与胎先露衔接关系密切。
中骨盆平面(纵椭圆形)
为骨盆最小片面。
中骨盆横径:又称坐骨棘间径。指两坐骨棘间的 距离,正常值平均10cm,其长短与胎先露内旋转 关系密切。
出口平面(菱形)。
出口横径:又称坐骨结节间径。指两坐骨结节末端 内缘的距离,正常平均值为9cm,此径线与分娩关系 密切。
11
骨产道
骨盆轴
连接骨盆各平面终点的假想曲线,称为骨盆轴。此 轴上段向下向后,中段向下,下段向下向前。
骨盆倾斜度
指妇女站立时,骨盆入口平面与地平面所形成的角度,一 般为60°。
12
软产道
子宫下段的形成:由非妊娠时长约1cm的子宫峡部伸展形 成。临
产时长达7-10cm。 生理性缩复环
宫颈的变化:宫颈管消失(初产妇与经产妇不同)
16
胎儿—取决于胎儿大小、胎位、有无胎儿畸形
胎儿大小—决定分娩难易的重要因素之一。
2)胎头径线
1.双顶径(BPD):为两侧顶
骨隆突间的距离,是胎头最大横
径,足月时平均约9.3cm。
2.枕额径:为鼻根上方至枕骨
隆突间的距离,胎头以此径线衔
接,足月时平均约11.3cm。
3.枕下前囟径:又称小斜径,为前囟中央至枕骨隆突下方相连
当宫口开全后,间歇期仅1-2分钟,宫缩持续时间长达约60秒, 阵缩如此反复出现,直至分娩全程结束。
宫缩强度也随产程进展逐渐增加,宫腔压力由临产初期2530mmHg,至第一产程末增至40-60mmHg,第二产程宫缩极期时 可高达100-150mmHg,而宫缩间歇期宫腔压力仅为6-12mmHg。
宫缩的节律性对胎儿血流灌注有利。
• 是第二产程胎 儿娩出的重要 辅助力量;
• 在第三产程亦 可迫使已剥离 的胎盘尽早娩 出,减少产后 出血的发生
• 骨骼肌—随意 肌
肛提肌收缩力
• 也是一种辅 力
• 协助胎头内 旋转、仰伸、 娩出
• 协助胎盘娩 出
7
子宫收缩力—节律性
节律性:是临产的重要标志。
每次阵缩由弱渐强(进行期),维持一定时间(极期),一般 持续约30秒左右,随后由强渐弱(退行期),直至消失进入间歇期, 一般5-6分钟,此时子宫肌肉松弛。
处之间的距离,胎头俯屈后以此径通过产道,足月时平均9.5cm
4.枕额径:又称大斜径,为额骨下方至后囟顶部间的距离,足
神经介质
硫酸软骨素↓ 透明质酸↑ 胶原分解↑
羊膜产生PGE2(促进宫颈成熟) 蜕膜产生PGF2α (促进子宫收缩)
子宫肌细胞间隙链接形成 细胞内Ca2+ ↑ 缩宫素受体↑
宫颈软化
宫内压↑
宫颈成熟
分娩发动
子宫肌收缩
4
第一节 分娩动因
& 分娩发动是炎症细胞因子、机械性刺激等 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宫颈成熟是分娩发动的必备条件。 & 缩宫素与前列腺素时促进宫缩的最直接因
宫口扩张
骨盆底组织、阴道及会阴的变化:5cm变成2-4mm
13
软产道
1、分娩时子宫颈口扩张的机制下列哪项是不恰当的
A. 是前羊水囊扩张的作用 B. 是子宫体肌肉缩复作用向上牵拉的结果 C. 破膜后胎先露直接压迫子宫颈 D.子宫颈扩张的快慢是决定产程长短的因素之一 E. 初产妇的子宫颈消失与子宫颈扩张同时进行
正常分娩
妇产科住培医师 陈菲
1
分娩(delivery)
妊娠满28周(196日)及以上,胎儿及其附属物 自临产开始到由母体娩出的全过程,称为分娩。
分娩
流产
受孕
早产 足月产 过期产
满28周 满37周 满42周
2
第一节 分娩动因
& 炎症反应学说 & 内分泌控制理论
—前列腺素PG
—雌激素E、孕激素P、内皮素ET —缩宫素与缩宫素受体 —皮质醇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