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 生物氧化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生物氧化ppt课件
第五章 生物氧化
一.生物氧化
第一节 生物氧化概述
(一)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糖、脂、蛋白质等有机
物质在活细胞内氧化分解,产生CO O并放出能量的
作用称生物氧化。
22
特点:一系列酶引起的,在活细胞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部位:真核线粒体、原核细胞膜
(二)生物氧化的方式 1.CO2的生成 脱羧作用:α脱羧和β脱羧两种类型 脱羧过程:氧化脱羧 直接脱羧 (1) α直接脱羧 丙酮酸脱羧反应 (2) β直接脱羧 草酰乙酸脱羧反应 (3) α氧化脱羧 丙酮酸氧化脱羧反应 (4) β氧化脱羧 苹果酸氧化脱羧反应
第三节 其他生物氧化体系
非线粒体氧化体系,与ATP的生成无关
一、需氧脱氢酶
氧、亚甲蓝(或其他适当物质)作为受氢体,以FMN 或FAD为辅酶。儿茶酚氧化酶,含铜的末端氧化酶。 马铃薯块茎、苹果果实、茶叶等。制红茶、绿茶。
图5-36 多酚氧化酶系统
图5-1几种物质脱羧反应
? 2.水的生成 ? H 脱氢酶 传递体和氧化酶
O2 生成H2O
图5-2 生物氧化体系
二.能量守恒与转化
(一)自由能的概念 自由能(free energy):在一个体系中,能够用来做有用功的
那部份能量,又称Gibbs自由能,用符号G来表示。 (二)氧化还原电位
通常用氧化还原电极电位(氧化还原电势)来相对表示各化合 物对电子亲和力的大小。
电极电位大小及各种因素的影响用奈斯特方程来表示,其方 程为:
E′=Eo′+
RT nF
In
C氧化态 C还原态
(三)氧化还原电位与自由能的关系 △Go'=-nF △Eo'
三. 高能磷酸化合物
一.生物氧化
第一节 生物氧化概述
(一)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糖、脂、蛋白质等有机
物质在活细胞内氧化分解,产生CO O并放出能量的
作用称生物氧化。
22
特点:一系列酶引起的,在活细胞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部位:真核线粒体、原核细胞膜
(二)生物氧化的方式 1.CO2的生成 脱羧作用:α脱羧和β脱羧两种类型 脱羧过程:氧化脱羧 直接脱羧 (1) α直接脱羧 丙酮酸脱羧反应 (2) β直接脱羧 草酰乙酸脱羧反应 (3) α氧化脱羧 丙酮酸氧化脱羧反应 (4) β氧化脱羧 苹果酸氧化脱羧反应
第三节 其他生物氧化体系
非线粒体氧化体系,与ATP的生成无关
一、需氧脱氢酶
氧、亚甲蓝(或其他适当物质)作为受氢体,以FMN 或FAD为辅酶。儿茶酚氧化酶,含铜的末端氧化酶。 马铃薯块茎、苹果果实、茶叶等。制红茶、绿茶。
图5-36 多酚氧化酶系统
图5-1几种物质脱羧反应
? 2.水的生成 ? H 脱氢酶 传递体和氧化酶
O2 生成H2O
图5-2 生物氧化体系
二.能量守恒与转化
(一)自由能的概念 自由能(free energy):在一个体系中,能够用来做有用功的
那部份能量,又称Gibbs自由能,用符号G来表示。 (二)氧化还原电位
通常用氧化还原电极电位(氧化还原电势)来相对表示各化合 物对电子亲和力的大小。
电极电位大小及各种因素的影响用奈斯特方程来表示,其方 程为:
E′=Eo′+
RT nF
In
C氧化态 C还原态
(三)氧化还原电位与自由能的关系 △Go'=-nF △Eo'
三. 高能磷酸化合物
动物生物化学课件9 生物氧化
2.3 其它氧化酶
微粒体、过氧化物酶体也是生物氧化 的场所 氧化过程中不伴有偶联磷酸化,不能生 成ATP
2.3.1 过氧化物酶体中的氧化酶类 (一)过氧化氢酶(catalase)
又称触酶,辅基为血红素,催化反应如下:
2H2O2
2H2O + O2
(二)过氧化物酶(perioxidase)
辅基为血红素,催化反应如下:
(1)鱼藤酮、异戊巴比妥、杀粉蝶霉素A (2)抗霉素A(antimycin A)、二巯基丙醇
(3)氰化物、硫化氢、叠氮化物(NaN3)和CO
鱼藤酮 异戊巴比妥 杀粉蝶霉素A
FAD.H2 (Fe-S)
抗霉素A 二巯基丙醇
氰化物 硫化氢 叠氮化 CO
NADH FMN (Fe-S)
Cytb Cytc1 Cytc
1.生物氧化概述
1.2 生物氧化的特点 ﹡生物体活细胞中进行;
﹡温和环境(37℃, 中性); ﹡在一系列酶、辅因子及中间递体的参与下逐 步进行;
﹡产生的能量一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失 ,大部分 储存在ATP中,逐步释放。
生物氧化中物质的氧化方式:
脱氢(乳酸 丙酮酸)
失电子(Fe2+
加氧
Fe3+)
生物氧化的一般过程:
FADH呼吸链(琥珀酸呼吸链)的组成
a) 复 合 物 II ( 琥 珀 酸 -Q 脱 氢 酶 , 含 FAD 、 Fe-S Cytb560)
b) CoQ c) 复合物III(同 NADH 呼吸链)
d) Cytc
e) 复合物IV (同 NADH 呼吸链)
5. 胞液NADH进入线粒体的穿梭机制 A、α-磷酸甘油穿梭作用
c、铁硫蛋白
辅基:铁硫簇(iron-sulfer cluster, Fe-S)
生物化学第七章生物氧化.ppt课件
四、线粒体呼吸链的组成
(一)呼吸链的组成成分
NADH
NADH-Q 还原酶
琥珀酸-Q 还原酶
FADH2
FMN、Fe-S
血红素a 血红素a3 CuA和 CuB
辅酶Q
细胞色素还原酶 细胞色素c
细胞色素氧化酶 O2
FAD、Fe-S
细胞色素 b-562 细胞色素b-566 细胞色素c1
Fe-S
1. 复合体Ⅰ: NADH-泛醌还原酶
功能: 将电子从NADH传递给泛醌 (ubiquinone)
复合体Ⅰ
FMN; Fe-SN-1a,b; Fe-SN-4; Fe-SN-3; Fe-SN-2
NADH→
→CoQ
NAD+和NADP+的结构 R=H: NAD+; R=H2PO3:NADP+
NAD+(NADP+)和NADH(NADPH)相互转变 氧化还原反应时变化发生在五价氮和三价氮之间。
FMN结构中含核黄素,发挥功能的部位是 异咯嗪环,氧化还原反应时不稳定中间产物是 FMN• 。
铁硫蛋白中辅基铁硫簇(Fe-S)含有等量铁原 子和硫原子,其中铁原子可进行Fe2+ Fe3++e 反应传递电子。
Ⓢ 表示无机硫
泛醌(辅酶Q, CoQ, Q)由多个异戊二烯连接 形成较长的疏水侧链(人CoQ10),氧化还原反应 时可生成中间产物半醌型泛醌。
(二)呼吸链成分的排列顺序
由以下实验确定 ① 标准氧化还原电位 ② 拆开和重组 ③ 特异抑制剂阻断 ④ 还原状态呼吸链缓慢给氧
1. NADH氧化呼吸链
NADH →复合体Ⅰ→Q →复合体Ⅲ→Cyt c → 复合体Ⅳ→O2
2. 琥珀酸氧化呼吸链
生物化学课件24 生物氧化
在电子传递过程 中,分子中的铜 离子可以发生 Cu+ Cu2+ 的 互变,将cyt.c 所携带的电子传 递给O2。
细胞色素氧化酶
➢ 电子从细胞色素C传递给氧分子
Cy(+ tc2)Cy(+ ta3)Cy3(t+a2)C(u+2)H2O Cy(+ tc3)Cy(+ta2)Cy3(t+a3)C(u+1)O2
生物氧化的特点
➢ 相同点
体内氧化
体外氧化
(1)物质氧化方式:加氧、脱氢、失电子
(2)物质氧化时消耗的氧量、得到的产物和能 量相同。
生物氧化的特点
➢ 不同点
体内氧化
(1)反应条件: (2)反应过程:
(3)产物生成: (4)能量形式:
温和 分步反应 能量逐步释放 间接生成 热能、ATP
体外氧化
剧烈 一步反应 能量突然释放
细胞色素c
➢ 细胞色素c的结构:
细胞色素氧化酶
➢ 又称细胞色素c氧化 酶,复合物IV
➢ 简写为cyt. c 氧化酶, 它是位于线粒体呼 吸链末端的蛋白复 合物,由12个多肽 亚基组成。活性部 分主要包括cyt. a和 a3。
细胞色素氧化酶
➢ cyt.a和a3组成一个复合体,除了含有铁卟啉外, 还含有铜原子。cyt.a a3可以直接以O2为电子受 体。
QH2-细 c还 胞原 色酶 素
➢ 复合体III的结构
细胞色素c
➢ 细胞色素:(简写为cyt. )是含铁的电子 传递体,辅基为铁卟啉的衍生物,铁原子 处于卟啉环的中心,构成血红素。各种细 胞色素的辅基结构略有不同。线粒体呼吸 链中主要含有细胞色素a, b, c 和c1等,组 成它们的辅基分别为血红素A、B和C。细 胞色素a, b, c可以通过它们的紫外-可见吸 收光谱来鉴别。
细胞色素氧化酶
➢ 电子从细胞色素C传递给氧分子
Cy(+ tc2)Cy(+ ta3)Cy3(t+a2)C(u+2)H2O Cy(+ tc3)Cy(+ta2)Cy3(t+a3)C(u+1)O2
生物氧化的特点
➢ 相同点
体内氧化
体外氧化
(1)物质氧化方式:加氧、脱氢、失电子
(2)物质氧化时消耗的氧量、得到的产物和能 量相同。
生物氧化的特点
➢ 不同点
体内氧化
(1)反应条件: (2)反应过程:
(3)产物生成: (4)能量形式:
温和 分步反应 能量逐步释放 间接生成 热能、ATP
体外氧化
剧烈 一步反应 能量突然释放
细胞色素c
➢ 细胞色素c的结构:
细胞色素氧化酶
➢ 又称细胞色素c氧化 酶,复合物IV
➢ 简写为cyt. c 氧化酶, 它是位于线粒体呼 吸链末端的蛋白复 合物,由12个多肽 亚基组成。活性部 分主要包括cyt. a和 a3。
细胞色素氧化酶
➢ cyt.a和a3组成一个复合体,除了含有铁卟啉外, 还含有铜原子。cyt.a a3可以直接以O2为电子受 体。
QH2-细 c还 胞原 色酶 素
➢ 复合体III的结构
细胞色素c
➢ 细胞色素:(简写为cyt. )是含铁的电子 传递体,辅基为铁卟啉的衍生物,铁原子 处于卟啉环的中心,构成血红素。各种细 胞色素的辅基结构略有不同。线粒体呼吸 链中主要含有细胞色素a, b, c 和c1等,组 成它们的辅基分别为血红素A、B和C。细 胞色素a, b, c可以通过它们的紫外-可见吸 收光谱来鉴别。
生物化学 第十章 生物氧化PPT课件
多糖
蛋白质
脂肪酸、甘油
葡萄糖、 其它单糖
氨基酸
乙酰CoA
磷酸化
电子传递 (氧化)
+Pi
e-
三羧酸 循环
生物体内能量产生的三 个阶段
大分子降解 成基本结构 单位
小分子化合物 分解成共同的 中间产物(如 丙酮酸、乙酰
CoA等)
共同中间物进 入三羧酸循环, 氧化脱下的氢由 电子传递链传递 生成H2O,释放 出大量能量,其 中一部分通过磷 酸化储存在ATP 中。
30
(四)电子传递链的组成成分 3、琥珀酸—Q还原酶(复合体Ⅱ)
嵌在线粒体内膜(包括琥珀酸脱氢酶) 电子传递:FADH2 Fe-S CoQ
31
Ubiquinone (Q) accepts electrons from both NADH and FADH2 in the respiratory chain
一、氧化—还原电势
e
提供电子 (还原剂)
负极
锌片溶解 Zn2+进入溶液
铜沉积 Cu2+得电子
得到电子 (氧化剂)
正极
9
ε0 =E0正极 — E0负极 电动势=正负极电极势之差
10
标准氢电极的电极势
为0,25℃、1大气压 氢压力、 H+活度为1M、pH=0
11
• 标准电动势ε0:反应中各种物质的活
ΔG°′=-nFΔE°′ ΔE°′= E0正极 — E0负极
16
NADH+H++1/2O2====NAD++H2O
正极反应:1/2O2+2H++2e H2O E+°′ 0.82
负极反应:NAD++H++2e NADH E-°′ -0.3
生物氧化—生物氧化基本知识(生物化学课件)
2.β-单纯脱羧
α COOH C =O CH2
β COOH
O ‖ CH3 C H + CO2
COOH C =O + CO2 CH3
(二)氧化脱羧
1.α-氧化脱羧
O ‖ CNHA3D-+OC-COOH + CoASH + ‖ CH3-C~SCoA + NADH + H+ + CO2
2.β-氧化脱羧
COOH α CH OH + NAD+ β CH2
O2-
+2e1 2
O2
H2O
(二)脱氢酶类 1.需氧脱氢酶
特点:催化底物脱氢后,以O2为直接受氢体,生成 H2O2。
组成:结合酶
酶蛋白 辅基:FMN、FAD
2H
RH2
FMN /FAD
H2O2
R
FMNH2/FADH2 2H O2
2.不需氧脱氢酶(最重要)
特点:催化底物脱氢后,不能以O2为直接受氢体
CoQH2 2Cyt-Fe3+ O2-
CoQ
2Cyt-Fe2+
1 2
O2
(b、 c1、 c 、 aa3)
每2H通过此呼吸链可生成2分子ATP。
3. 分别进入两条呼吸链的底物
苹果酸 异柠檬酸 β-羟丁酸 谷氨酸
琥珀酸 FAD(Fe-S)
NAD+ FMN CoQ b c1
2e
2H+
丙酮酸
FAD
α-酮戊二酸
2Cyt-Fe3++2e
2Cyt-Fe2+
2Cytaa3-Fe2+ +1/2O2 2Cytaa3-Fe3+ +O2-
α COOH C =O CH2
β COOH
O ‖ CH3 C H + CO2
COOH C =O + CO2 CH3
(二)氧化脱羧
1.α-氧化脱羧
O ‖ CNHA3D-+OC-COOH + CoASH + ‖ CH3-C~SCoA + NADH + H+ + CO2
2.β-氧化脱羧
COOH α CH OH + NAD+ β CH2
O2-
+2e1 2
O2
H2O
(二)脱氢酶类 1.需氧脱氢酶
特点:催化底物脱氢后,以O2为直接受氢体,生成 H2O2。
组成:结合酶
酶蛋白 辅基:FMN、FAD
2H
RH2
FMN /FAD
H2O2
R
FMNH2/FADH2 2H O2
2.不需氧脱氢酶(最重要)
特点:催化底物脱氢后,不能以O2为直接受氢体
CoQH2 2Cyt-Fe3+ O2-
CoQ
2Cyt-Fe2+
1 2
O2
(b、 c1、 c 、 aa3)
每2H通过此呼吸链可生成2分子ATP。
3. 分别进入两条呼吸链的底物
苹果酸 异柠檬酸 β-羟丁酸 谷氨酸
琥珀酸 FAD(Fe-S)
NAD+ FMN CoQ b c1
2e
2H+
丙酮酸
FAD
α-酮戊二酸
2Cyt-Fe3++2e
2Cyt-Fe2+
2Cytaa3-Fe2+ +1/2O2 2Cytaa3-Fe3+ +O2-
生物化学—生物氧化课件ppt
烷基脂肪酸脱氢
琥珀酸脱氢
COOH CH2 CH2 COOH
COOH
CH
+
CH
COOH
2H+ + 2e-
醛酮脱氢
乳酸脱氢酶
OH
CH3CHCOOH NAD+
O CH3CCOOH NADH
(2)加水脱氢
酶催化的醛氧化成酸的反应即属于这一 类。
H
H
H 2O
酶
RCO
R C OH
OH
O R C O H + 2H + + 2e -
(1)酰基磷酸化合物
O
O
RC O P O A O-
O
O
H3N+ C O P OO-
氨甲酰磷酸
酰基腺苷酸
O
O
RCH C O P O A
N+H3
O-
氨酰基腺苷酸
(2)焦磷酸化合物
OO
O- P O P O-
O-
O-
焦磷酸
O O- P
O-
ATP(三磷酸腺苷)
7.3千卡/摩尔
O O- P
O-
O O- P
O-
光c所合携作带用的的电总子反传生应递式给可氧O表2。示化如下(: 脱氢)作用。例如苹果酸的氧化脱羧
生成丙酮酸。
二、生物氧化的特点
1,生物氧化是在生物细胞内进行的酶促氧化 过 程 , 反 应 条 件 温 和 ( 水 溶 液 , pH7 和 常 温)。
2,氧化进行过程中,必然伴随生物还原反应 的发生。
它主要以 (2Fe-2S) 或 (4Fe-4S) 形式存 在。(2Fe-2S)含有两个活泼的无机硫和 两个铁原子。铁硫蛋白通过Fe3+ Fe2+ 变化起传递电子的作用
生物化学:生物氧化 ppt课件
➢ 复合体Ⅳ 抑制剂:CN-、N3-紧密结合氧化型 Cyt a3,阻断电子由Cyt a到CuB- Cyt a3间传递。 CO与还原型Cyt a3结合,阻断电子传递给O2。
化学渗透示意图及各种抑制剂对电子传递链的影响
各种呼吸链抑制剂的阻断位点
抗霉素A 二巯基丙醇
CO、CN-、 N3-及H2S
×
×
×
化学渗透假说
要点: 1、线粒体内膜上电子传递链中的递电子体和递
氢体间隔排列,形成三个回路,回路有质子泵 的作用,可将质子( H+ )泵出线粒体基质。
2、递氢体从基质接受底物的氢原子,将电子交
给下一个递电子体,而将H+留在基质外胞液中。
化学渗透假说
要点: 3、整个过程中,仅有2个电子传递,并排出6个
H+,H+不能自由出入内膜,导致了内膜两侧的 H+浓度梯度和跨膜电位差,储存了一定的电化 学势能。
4、当内膜外侧的H+通过ATP合酶,顺电化学梯度
回流时,由ATP合酶底部进入线粒体基质时,将 储存的势能释放出来,推动ATP合酶的F1亚基利 用势能将ADP合成 ATP。
三、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
(一)有3类氧化磷酸化抑制剂
ATP
3-磷酸甘油酸 胞液
ATP
丙酮酸
GDP+Pi
(3)琥珀酸单酰COA GTP + ADP
GTP
线
琥珀酸 + HSCOA 粒
GDP + ATP 体
(一)确定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的实验依据
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复合体Ⅰ、Ⅲ、Ⅳ
➢ 根据P/O比值 ➢ 自由能变化: ⊿Gº'=-nF⊿Eº'
1、P/O 比值 指氧化磷酸化过程中,每消耗1/2摩尔O2所生
化学渗透示意图及各种抑制剂对电子传递链的影响
各种呼吸链抑制剂的阻断位点
抗霉素A 二巯基丙醇
CO、CN-、 N3-及H2S
×
×
×
化学渗透假说
要点: 1、线粒体内膜上电子传递链中的递电子体和递
氢体间隔排列,形成三个回路,回路有质子泵 的作用,可将质子( H+ )泵出线粒体基质。
2、递氢体从基质接受底物的氢原子,将电子交
给下一个递电子体,而将H+留在基质外胞液中。
化学渗透假说
要点: 3、整个过程中,仅有2个电子传递,并排出6个
H+,H+不能自由出入内膜,导致了内膜两侧的 H+浓度梯度和跨膜电位差,储存了一定的电化 学势能。
4、当内膜外侧的H+通过ATP合酶,顺电化学梯度
回流时,由ATP合酶底部进入线粒体基质时,将 储存的势能释放出来,推动ATP合酶的F1亚基利 用势能将ADP合成 ATP。
三、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
(一)有3类氧化磷酸化抑制剂
ATP
3-磷酸甘油酸 胞液
ATP
丙酮酸
GDP+Pi
(3)琥珀酸单酰COA GTP + ADP
GTP
线
琥珀酸 + HSCOA 粒
GDP + ATP 体
(一)确定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的实验依据
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复合体Ⅰ、Ⅲ、Ⅳ
➢ 根据P/O比值 ➢ 自由能变化: ⊿Gº'=-nF⊿Eº'
1、P/O 比值 指氧化磷酸化过程中,每消耗1/2摩尔O2所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成: Cytb562 ,566 Cytc1 铁硫蛋白(Fe-S) 功能:将电子从泛醌传递给细胞色素c
复合体Ⅲ QH2 b562; b566; Fe-S; c1 Cyt c
目录
目录
泛醌-细胞色素c传递电子的过程 (Q循环) 第一阶段
Q
e e
线粒体 基质侧
QH2
Q.
e e
b562
b566
2Fe-2S
第
六
章
生物氧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目录
主要内容
★线粒体氧化体系(生成ATP氧化体系) 功能:为细胞提供能量,与细胞生物氧密切 相关。 其它氧化体系:内质网、微粒体、过氧化酶体 功能:代谢物、药物、毒物的生物转化有关。
目录
* 生物氧化的概念
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氧化称生物氧化,主 要指糖、脂肪、蛋白质等在体内分解时逐步释
e
C1
e
C
线粒 体内 膜胞 液侧
Q
Q.
目录
第二阶段
Q
e e
QH2
Q.
e
线粒体 基质侧
b562 上 述 Q. Q
e
b566e2Fe-2S来自eC1e
C
线粒 体内 膜胞 液侧
目录
特点
1.消耗2分子的QH2,产生1分子1分子Q,
净消耗分子的QH2
2.传递电子给C1至C的是2Fe-2S 3.b566,b562产生半醌型Q,2个半醌型Q, 结合为QH2
目录
呼吸链组成
递氢体: 能传递氢的酶或辅酶 (2H 2H+ + 2e) 电子传递体: 传递电子的酶或辅酶 位置:酶或辅酶组成的蛋白复合体按一定的顺
序排列在线粒体内膜上.
目录
呼吸链
目录
(一)呼吸链的组成
四种具有传递电子功能的酶复合体(complex)
人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
复合体
复合体Ⅰ 复合体Ⅱ 复合体Ⅲ 复合体Ⅳ
复合体Ⅳ 还原型Cyt c → CuA→a→a3→CuB → O2
目录
呼吸链各复合体在线粒体内膜中的位置
Cytc
e-
胞液侧
eⅠ NADH+H+
Ⅱ
e-
Q eⅢ
eⅣ H 2O
线粒体内膜
延胡索酸 NAD+
琥珀酸 1/2O2+2H+
基质侧
目录
(二)呼吸链成分的排列顺序
由以下实验确定 ① 标准氧化还原电位 (由低向高)
放能量,最终生成CO2 和 H2O的过程。
糖
脂肪
蛋白质
O2
CO2和H2O ADP+Pi
能量
ATP
热能
目录
* 生物氧化与体外氧化之相同点
• 生物氧化中物质的氧化方式: 加氧、脱氢、失电子,
遵循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
• 物质的消耗与生成:
所消耗的氧量
最终产物(CO2,H2O)
释放能量均相同。
目录
* 生物氧化与体外氧化之不同点
② 拆开和重组(体外进行)
③ 特异抑制剂阻断
(阻断前后吸收光谱的改变)
④ 还原状态呼吸链缓慢给氧
(观察各组分氧化顺序)
目录
呼吸链中各种氧化还原对的标准氧化还原电位 氧化还原对 NAD+/NADH+H+ FMN/ FMNH2 FAD/ FADH2 Cyt b Fe3+/Fe2+ Q10/Q10H2 Cyt c1 Fe3+/ Fe2+ Cyt c Fe3+/Fe2+ Cyt a Fe3+ / Fe2+ Cyt a3 Fe3+ / Fe2+ 1/2 O2/ H2O Eº ' (V) -0.32 -0.30 -0.06 0.04(或0.10) 0.07 0.22 0.25 0.29 0.55 0.82
目录
泛醌(辅酶Q coenzyme)
异戊二烯
目录
复合体Ⅰ的功能
NADH+H+ NAD+ FMN FMNH2 还原型Fe-S 氧化型Fe-S Q QH2
H+
2H+
2H+
2H+
目录
NADH+H+
复合体Ⅰ
FMN Fe-S
CoQ
NAD+
目录
2. 复合体Ⅱ: 琥珀酸-泛醌还原酶
组成: 黄素蛋白(FAD) 铁硫蛋白(Fe-S) Cytb560 (铁卟啉)
生物氧化
1.反应条件:温和的环境中(体温, pH接近中性), 2.反应实质: 酶促反应 3.能量释放 :逐步进行 4.产物生成:H2O由脱下的氢与氧 结合产生, CO 2 是有机酸脱羧产生。
体外氧化
高温
单纯化学反应
能量是突然释放的 CO2、H2O是由 物质中的碳和氢直接 与氧结合产生。
目录
* 生物氧化的一般过程
复合体Ⅰ
NADH→ FMN; Fe-SN-1a,b; Fe-SN-4; Fe-SN-3; Fe-SN-2 →CoQ
目录
NAD+和NADP+的结构
R=H : NAD+; CoⅠ R=H2PO3 : NADP+ CoⅡ
目录
NAD+(NADP+)和NADH(NADPH)相互转变
H+ + e + H+ +e
目录
4. 复合体Ⅳ: 细胞色素c氧化酶
组成:13个亚基组成,Ⅰ~Ⅲ线粒体基 因编码,具有Cu和Fe离子结合位点, Cua, Cub, Cyta, Cyta3 Cu2+ + e Cu+ Fe2+ Fe3+ + e 传递电子的功能单位: Cua与Cyta
Cub与Cyta3构成双核中心
目录
目录
功能:将电子从细胞色素c传递给氧
酶名称
NADH-泛醌还原酶 琥珀酸-泛醌还原酶
多肽链数
39 4
辅基
FMN,Fe-S FAD,Fe-S 铁卟啉,Fe-S 铁卟啉,Cu
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 10 细胞色素c氧化酶 13
目录
1. 复合体Ⅰ:
NADH-泛醌还原酶
组成: 黄素蛋白 (FMN) 铁硫蛋白 (Fe-S) 功能: 将电子从NADH传递给泛醌 (ubiquinone)
功能: 将电子从琥珀酸传递给泛醌 复合体Ⅱ
琥珀酸→FAD; Fe-S1; b560; Fe-S2 ; Fe-S3
→CoQ
目录
目录
细 胞 色 素
细胞色素是一类以铁卟啉为辅基的催化电 子传递的酶类,
目录
铁卟啉中的铁原子可进行电子传递: Fe2+ Fe3++e
目录
3. 复合体Ⅲ: 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
+ H+
氧化还原反应时变化发生在五价氮和三价氮之间。
目录
黄素蛋白的辅基为FMN, FMN结构中含核黄素,发
挥功能的部位是异咯嗪环
FMNH•
目录
铁硫蛋白 (简写为Fe-S)是一 种与电子传递有关的 蛋白质。 分子中所含的铁 和硫构成活性中心, 称为铁硫中心。
目录
铁硫蛋白中辅基铁硫簇 (Fe-S) 含有铁原子和 硫原子,其中铁原子可进行Fe2+ Fe3++e 反应传 递电子。
糖原 葡萄糖 脂肪 蛋白质 氨基酸
脂酸+甘油 乙酰CoA
TAC
CO2 2H
ADP+Pi
ATP H2O
目录
呼吸链
第一节
生成ATP的氧化体系
The Oxidation System of ATP Producing
目录
一、呼吸链 定义
代谢物脱下的成对氢原子( 2H )通过多 种酶和辅酶所催化的氧化还原连锁反应逐步 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逐步释放能量 驱动ATP生成,这一过程与细胞呼吸有关, 这一系列酶和辅酶氧化还原组成的传递 链称为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又称电子传 递链(electron transfer chain)。
复合体Ⅲ QH2 b562; b566; Fe-S; c1 Cyt c
目录
目录
泛醌-细胞色素c传递电子的过程 (Q循环) 第一阶段
Q
e e
线粒体 基质侧
QH2
Q.
e e
b562
b566
2Fe-2S
第
六
章
生物氧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目录
主要内容
★线粒体氧化体系(生成ATP氧化体系) 功能:为细胞提供能量,与细胞生物氧密切 相关。 其它氧化体系:内质网、微粒体、过氧化酶体 功能:代谢物、药物、毒物的生物转化有关。
目录
* 生物氧化的概念
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氧化称生物氧化,主 要指糖、脂肪、蛋白质等在体内分解时逐步释
e
C1
e
C
线粒 体内 膜胞 液侧
Q
Q.
目录
第二阶段
Q
e e
QH2
Q.
e
线粒体 基质侧
b562 上 述 Q. Q
e
b566e2Fe-2S来自eC1e
C
线粒 体内 膜胞 液侧
目录
特点
1.消耗2分子的QH2,产生1分子1分子Q,
净消耗分子的QH2
2.传递电子给C1至C的是2Fe-2S 3.b566,b562产生半醌型Q,2个半醌型Q, 结合为QH2
目录
呼吸链组成
递氢体: 能传递氢的酶或辅酶 (2H 2H+ + 2e) 电子传递体: 传递电子的酶或辅酶 位置:酶或辅酶组成的蛋白复合体按一定的顺
序排列在线粒体内膜上.
目录
呼吸链
目录
(一)呼吸链的组成
四种具有传递电子功能的酶复合体(complex)
人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
复合体
复合体Ⅰ 复合体Ⅱ 复合体Ⅲ 复合体Ⅳ
复合体Ⅳ 还原型Cyt c → CuA→a→a3→CuB → O2
目录
呼吸链各复合体在线粒体内膜中的位置
Cytc
e-
胞液侧
eⅠ NADH+H+
Ⅱ
e-
Q eⅢ
eⅣ H 2O
线粒体内膜
延胡索酸 NAD+
琥珀酸 1/2O2+2H+
基质侧
目录
(二)呼吸链成分的排列顺序
由以下实验确定 ① 标准氧化还原电位 (由低向高)
放能量,最终生成CO2 和 H2O的过程。
糖
脂肪
蛋白质
O2
CO2和H2O ADP+Pi
能量
ATP
热能
目录
* 生物氧化与体外氧化之相同点
• 生物氧化中物质的氧化方式: 加氧、脱氢、失电子,
遵循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
• 物质的消耗与生成:
所消耗的氧量
最终产物(CO2,H2O)
释放能量均相同。
目录
* 生物氧化与体外氧化之不同点
② 拆开和重组(体外进行)
③ 特异抑制剂阻断
(阻断前后吸收光谱的改变)
④ 还原状态呼吸链缓慢给氧
(观察各组分氧化顺序)
目录
呼吸链中各种氧化还原对的标准氧化还原电位 氧化还原对 NAD+/NADH+H+ FMN/ FMNH2 FAD/ FADH2 Cyt b Fe3+/Fe2+ Q10/Q10H2 Cyt c1 Fe3+/ Fe2+ Cyt c Fe3+/Fe2+ Cyt a Fe3+ / Fe2+ Cyt a3 Fe3+ / Fe2+ 1/2 O2/ H2O Eº ' (V) -0.32 -0.30 -0.06 0.04(或0.10) 0.07 0.22 0.25 0.29 0.55 0.82
目录
泛醌(辅酶Q coenzyme)
异戊二烯
目录
复合体Ⅰ的功能
NADH+H+ NAD+ FMN FMNH2 还原型Fe-S 氧化型Fe-S Q QH2
H+
2H+
2H+
2H+
目录
NADH+H+
复合体Ⅰ
FMN Fe-S
CoQ
NAD+
目录
2. 复合体Ⅱ: 琥珀酸-泛醌还原酶
组成: 黄素蛋白(FAD) 铁硫蛋白(Fe-S) Cytb560 (铁卟啉)
生物氧化
1.反应条件:温和的环境中(体温, pH接近中性), 2.反应实质: 酶促反应 3.能量释放 :逐步进行 4.产物生成:H2O由脱下的氢与氧 结合产生, CO 2 是有机酸脱羧产生。
体外氧化
高温
单纯化学反应
能量是突然释放的 CO2、H2O是由 物质中的碳和氢直接 与氧结合产生。
目录
* 生物氧化的一般过程
复合体Ⅰ
NADH→ FMN; Fe-SN-1a,b; Fe-SN-4; Fe-SN-3; Fe-SN-2 →CoQ
目录
NAD+和NADP+的结构
R=H : NAD+; CoⅠ R=H2PO3 : NADP+ CoⅡ
目录
NAD+(NADP+)和NADH(NADPH)相互转变
H+ + e + H+ +e
目录
4. 复合体Ⅳ: 细胞色素c氧化酶
组成:13个亚基组成,Ⅰ~Ⅲ线粒体基 因编码,具有Cu和Fe离子结合位点, Cua, Cub, Cyta, Cyta3 Cu2+ + e Cu+ Fe2+ Fe3+ + e 传递电子的功能单位: Cua与Cyta
Cub与Cyta3构成双核中心
目录
目录
功能:将电子从细胞色素c传递给氧
酶名称
NADH-泛醌还原酶 琥珀酸-泛醌还原酶
多肽链数
39 4
辅基
FMN,Fe-S FAD,Fe-S 铁卟啉,Fe-S 铁卟啉,Cu
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 10 细胞色素c氧化酶 13
目录
1. 复合体Ⅰ:
NADH-泛醌还原酶
组成: 黄素蛋白 (FMN) 铁硫蛋白 (Fe-S) 功能: 将电子从NADH传递给泛醌 (ubiquinone)
功能: 将电子从琥珀酸传递给泛醌 复合体Ⅱ
琥珀酸→FAD; Fe-S1; b560; Fe-S2 ; Fe-S3
→CoQ
目录
目录
细 胞 色 素
细胞色素是一类以铁卟啉为辅基的催化电 子传递的酶类,
目录
铁卟啉中的铁原子可进行电子传递: Fe2+ Fe3++e
目录
3. 复合体Ⅲ: 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
+ H+
氧化还原反应时变化发生在五价氮和三价氮之间。
目录
黄素蛋白的辅基为FMN, FMN结构中含核黄素,发
挥功能的部位是异咯嗪环
FMNH•
目录
铁硫蛋白 (简写为Fe-S)是一 种与电子传递有关的 蛋白质。 分子中所含的铁 和硫构成活性中心, 称为铁硫中心。
目录
铁硫蛋白中辅基铁硫簇 (Fe-S) 含有铁原子和 硫原子,其中铁原子可进行Fe2+ Fe3++e 反应传 递电子。
糖原 葡萄糖 脂肪 蛋白质 氨基酸
脂酸+甘油 乙酰CoA
TAC
CO2 2H
ADP+Pi
ATP H2O
目录
呼吸链
第一节
生成ATP的氧化体系
The Oxidation System of ATP Producing
目录
一、呼吸链 定义
代谢物脱下的成对氢原子( 2H )通过多 种酶和辅酶所催化的氧化还原连锁反应逐步 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逐步释放能量 驱动ATP生成,这一过程与细胞呼吸有关, 这一系列酶和辅酶氧化还原组成的传递 链称为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又称电子传 递链(electron transfer ch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