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

合集下载

城市竞争力测评研究

城市竞争力测评研究

城 市竞 争力是指 一个 城 市在 国内外市 场上 与其他 城 市 相比所具 有的自身创 造财 富和推动 地 区、 国家创 造更多
社 会 财富的 能力 ( 寿义 , 9 8 城市 竞争力受 经济、 郝 1 9 )。 科
技 等多种因素影 响 , 且不同时期 各因素对 城市竞 争力的 并
影响程 度也存 在一定差异 。因此 , 估 和提 高城市竞 争力 评 是一项 复杂的 系统 工程 , 相关研 究始终 处于从理论到实 践 的探索前沿。 2 世 纪9 年代 前 , 城 市 或国家竞 争力 的研 究主 要 0 0 对
向, 是城 市价 值活动 和价 值流的重 要支撑。 () 4科技与创新 : 科技与创新能 够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
促 进 产 业 扩 展 , 而 提 升 城 市 价 值 , 强 城 市 竞 争 力。 从 增
的竞 争地 位 , 而采用合理 的发展 模式 , 进 成为各地 政 府亟
须解决的重 大课题 。
用价 值 。
关 键词 :城 市 竞 争力 ;评 估指 标 ;评 估 方 法


城市竞争力及其相研究进展
科院、 南开大学 等研 究机 构对此 进行 了深入研 究, 并构建
了城 市竞争力关键影 响因素体系。本文 以上述研 究成果为
2 世 纪 是城 市 的 世 纪 , 家 与 国 家 之 间的 竞 争 更 主 要 1 国
变 化 , 为城市竞 争力的关 键影 响因素包括 : 认 () 1经济实 力: 是城市 吸引区外 物资、 力等资源 向 这 人 区内集聚的基本平台和条件。
( 市 场开放度 及城市 治理 : 2 ) 市场 开放 度越高 , 集聚资
本 和社会 财富 的可 能性越 大、 争力越强 。 竞 开放市场 环境 下, 高效、 诚信 的政 府和公正 的法制能够保持城市竞争力。 () 3产业 结 构 : 产业结 构 直接 反映 了城 市未 来经 济取

江苏省城市竞争力的综合评价

江苏省城市竞争力的综合评价
作者简介:卢中辉 (1984-),男,江西抚州人,硕士,淮阴师范学院城 市与环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城市发展与区域规划研究。
以5%和10%较为合适,p、q、r、s、t为各等级对应的数量,权重计算 公式为:Pp+Qq+Rr+Ss+Tt=100%。采用该方法计算得到权重系数, 见表1。
表1 指标体系与权重系数表
目标 层
准则层
对象层
重要程度层次分级与权重 序 号 对象层 准则层 目标层
C1 GDP( 亿元 )
1
B1
C2 人均 GDP( 元 )
2
经济实力 C3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 亿元 ) 3
C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4
P P Q Q
0. 30 0. 30 0. 20 P 0. 20
0.30
B2 金融实力 A1 规模 总量
B3 科技实力
C5 年末居民存款余额 ( 亿元 ) C6 保险保费总额 ( 亿元 )
C7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 万人 ) C8 人均教育事业费支出
C9 全年专利申请数量 ( 件 )
5 6
P Q
7Q 8P 9R
0. 55 0. 45 Q
0. 35 0. 40 Q 0. 30
0.25 P 0.35
0.25
对江苏省各地级市竞争力研究主要集中于吴利华(2001)、王阿 妮(2003)、李奇松(2005)等利用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城 市竞争力主要因素及指标测算,王慧(2007)进行了基于因子分析、 主成分、关联度多种方法的竞争力综合评价。本文结合江苏省各地 级市的实情,参照文献[4] [6]从规模总量、发展质量、要素流量三个方 面,对江苏省城市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

城市人才竞争力指标体系比较研究

城市人才竞争力指标体系比较研究

才资源 的数 量 、 质量 、 开 发及 效能 等方 面 的综合 实力 或 比较优 势 。 另外 一种 提法 是将其 作为 城市 综合竞 争力 多种 评价 指标 中的一 种指 标来 定义, 对其 分析 和评 价主 要用 于城 市综合 竞 争力 的测评 。 城 市竞 争力 主要 是指 个 城市 在国 内外市 场上与 其它城 市相 比所具有 的经济 发展 、 社 会发展 以及环 境 发展 的 能力 。 国 内不 同的学 者对 于城 市竞 争力 的研究 角度 有所 不 同 , 在 倪鹏

人才, 作为 知识 的载 体 , 国家 、 企业 发展 的主 宰者 , 在 今 天的知 识爆 炸 的时 代, 成为新 经济增 长 的重 要 因素。 作为城 市产业价 值体 系的 构成 因素 , 城市人 才 的数 量 、 质量 及变 动在 城市竞 争 力提高 和 经济发 展 中的作 用是 举足 轻重 的 。 加 入WT O以后 , 国际 国内城市 之 间的人 才竞争 日趋激 烈 。 人才 竞争力 业 已成为 决 定—个 城 市竞 争成 败 , 能否 实现 经济快 速 发展 的关键 因素 。 城市之 间 人才 的竞 争所 表 现 出的实 力 的差异 , 可 以用 “ 城 市人 才竞 争力 ” 来描 述 。 1城 市 人才 竟 争力 内涵 城市 人才竞 争力 , 是最近 几年 才提 出的一 个新 概念 , 目前 国内 国外还 没有 统一 的 , 直 接 的的定 义 。 总 的 来说 , 对 城市 人才 竞争 力 的概 念有 两种 提法 : 种提 法是对 人才竞 争力 的独 立定义 , 主 要从人 才特有 的属性 以及在竞 争 中的作用 等方面 来进行 综合描 述 。 我 国一 些学者 和研究 单位都 对其作 了具 体定 义。 总 的来说 , 城市 人才竞 争力 主要是 指在城 市这个 特定 的地域 陛组织 内, 其人

城市会议目的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中国沿海17城市为例

城市会议目的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中国沿海17城市为例

会会 议数 量 的名 次从 19 9 9年 的第 3 上升 到 2 0 4名 07
径等进行回顾的基础上 , 于中国会议 业发展 的阶段与 市场 鉴 成熟度与 国外有别 , 文章认为 , 必须寻找新 的评价 方法对 中
国城 市作为会议 目的地 的竞争力进行 评价。参考 已有评价
指 标 体 系 , 出 了 包括 设 施 、 通 、 务 、 格 、 象、 候 与 提 交 服 价 形 气
议, 对城 市会议 目的地 评 价事 实 上 就是 了解会 议 组 织 者如何 评价 不 同 的会 议 举 办地 。对 北美 3 0个 城 市 [、 2 对加 勒 比地 区会 议 目的 地 、 美 国拉 斯 维 ] 对 加 斯等 5个主要 会议 城市 J对亚洲 1 、 1城市会议 竞 争 力 的评 价 【 , 等 , 不 是 通 过 对 会 议 组 织 者 的 5 等 J 无 调 查来进 行 的 。通 过 向会 议 组 织 者发 放 问卷 , 究 研
断 提升是 不争事 实 。与 中国会 议业 取得 的成 就不相
系 。对 中 国沿 海 l 7城 市 运 用 上 述 评 价 体 系进 行 的 验 证 表
明, 该指标体 系具有 可行 性及准确性 , 适合 当前 中国会议设
施 建 设 较 快 、 议 组 织 者 群 体 作 用 不 明显 的 实 际情 况 。 会
者 归纳 出 了会 议组 织者对会 议 目的地挑 选 的标 准及
F n )( o 2 0 R 0 5 . eg N . 0 8 KB 7 ) ]
[ 收稿 日 ]00 1 — 3 [ 期 2 1 — 0 1;修订 日期】00 l — 3 2 1 一 2 2
[ 作者简介 】 峰 ( 94一 ) 女 , 朱 17 , 中山大学 地理 与规 划学 院 20 0 7级博 士生 , 山东大学威 海分校商学 院副教授 , 硕士生导 师, 研究方 向为旅游规划 与会议旅 游 , — a :hfn@ su E m i zueg 国外会议 目的 地竞争力评 价方 法的基础上 , 出中国城市会议 目的 提

城市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城市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城市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摘要:当今世界,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其人才竞争力相互作用且相互影响,构建出能适用于我国现状的城市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既有助于城市人才资源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同时有利于集聚人才资源和发挥人才效能。

关键词: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如何营造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资源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环境,是一个城市管理中需要优先考虑的战略问题。

“人才竞争力”是一个城市人才资源综合实力的体现,建立一套准确、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人才资源竞争力统计指标体系对人才竞争力进行评价、比较和提升,是本课题组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1城市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对于一个城市而言,人才竞争力的基础和最根本的因素是其对人才资源的吸引、争夺、拥有、使用及转化能力。

人才流动和人才集聚的规律显示,人才发展中的经济地位、科技平台、社会环境、人文传统等因素对人才的流动和集聚影响很大,有时成了决定性的因素。

表面上看,人才在不同的国度、区域或社会组织之间流动,在实质上其实是在不同的体制、机制、制度环境和不同的经济、科技、社会、人文环境之间的流动。

哪个地方适合人才充分发挥其才智、有利于人才的长足发展,人才就向那个地方集聚。

因此,在设置城市人才的外在竞争力指标时,将突出考虑这类指标的重要性(用较高的权重来体现)。

2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2.1 科学性原则现有“城市竞争力”的研究成果中,少有人才竞争力的专项指标;即使名曰“人才竞争力”,也是以城市人力资源及其相关数据为指标,未能反映“人才”的竞争力特征。

在不多的“城市人才竞争力”研究中,其评价所依据的指标大多也为人力资源及其相关数据,也未能反映“人才”的竞争力特征。

2.2可量化原则“城市人才竞争力”的科学评价,需要运用数学模型和数理统计方法对一系列与“城市人才竞争力”相关的指标进行处理,这就要求这些指标是可量化的。

对少量非常必要的定性指标(如城市尊重人才的氛围等),也需要通过调研问卷并运用“行为锚定”、“层次分析”等方法转化成为定量指标。

动态城市竞争力理论及其指标体系构建

动态城市竞争力理论及其指标体系构建
用 和更 微 观 的影 响 因素 。 国 内 的学 者 也 要 因素 。D u lsWe s r( 9 9)对城 市 og bt 19 a e
提 出 了一 些 理 论 框 架 ,如 北 京 国际 城 市 竞争 力 的阐述为一个 城市 能够生产 和销售
随着经 济全 球化 和世 界分 工 体 系的不 对 于 国家 总体 发 展战 略而 言 , 市 的发展 城
断 深 人 ,国家 间的竞 争越 来 越 体现 在 城 市 和 城市 综 合 竞争 力反 映了综 合 国力 , 市 城 之 间的竞 争 之上 。城 市作 为 物 质流 、信 息 竞 争力 的合 力 形成 国家竞 争力 , 市竞 争 城 流、 人力流 、 资本流 等在空 间上的集 聚体 , 力理论 为 国家发展 战略提供理 论支持 。 是 未 来 国家 问争 夺 要 素资 源 、市场 、人 才
研究 仍处 于起步 和探索 阶段 ,各研 究机构 城市竞 争力 的有洛桑 国际管 理学 院 “ 国际 竞 争力理 论 ”和迈克 尔 ・ 波特 ( 02)的 20
“ 产业 竞争力 理论 ”。根据 国际竞争 力 的
陷 :一是 理论基 础薄 弱 ,国外 的学 者多将 定 义 :一 国能获得 经济 持续高 速增长 的能
的重 要 阵地 。城 市间 的竞 争力 的实 质 是 城 市 发展 的差 异 化 , 究 城 市竞 争 力具 有 重 研 大 的 战略性 意 义 , 一方 面 通 过 比较城 市 问 城 市竞 争 力 的 研 究 始 于 2 世 纪 8 年 0 0 的 发展 差 异 ,找 出影 响城 市 发展 的制约 因 代 , 国率 先 成 立 了专 门 的 “ 市 竞 争 美 城 素 , 括适 合 所有 城 市发 展 的一 般性 影 响 力 ”研 究 机 构 ;9 年代 英 国就 该 议 题开 发 包 0 因 素和城 市 特 色影 响 因素 , 而 为城 市 管 了一 系列 的 “ 从 白皮 书 ”;自18 年起 , 国 99 美

城市竞争力分析

城市竞争力分析

城市竞争力分析——以南京、苏州、无锡为例一般来说,竞争力是指一个行为主体与其他行为主体竞争某种(些)相同资源的能力。

而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城市相比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为其居民提供福利的能力。

它是在社会、经济结构、价值观念、文化、制度政策等多个因素综合作用下创造和维持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城市竞争力反映了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城市地位。

城市在近现代历史发展过程中,无疑是人类各种活动的中心。

事实上自人类农业文明以来,城市在此过程中发展形成,世界人口不断地向城市集中,时至今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已成了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各个城市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其在区域的竞争力以谋求在区域中相对更高的地位,进而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

对于城市来说,竞争力就是它创造财富的能力。

无疑,这与太多的因素有关。

欧洲最早的学者将城市经济的衰退或增长作为城市竞争力评价的标准。

这其中又包含了收入、失业、移民以及商业和旅游需求等因素。

现代国外主要有三种评价体系:一是借鉴了波特的国家竞争力评价的“钻石体系”和“价值链”理论;二是在城市综合实力评价的基础上,结合部分影响城市竞争力的其他要素,来进行城市竞争力的评价;三是一些机构或者学者,结合部分城市发展的新背景,借鉴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等的评价方法,关注城市竞争环境(或者竞争过程)与城市竞争力的关系。

我国的倪鹏飞提出了城市竞争力评价的“弓弦模型”,在国内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一般认为,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城市经济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金融竞争力、科技竞争力、对外开放程度、人口竞争力、生活质量、政府效率等方面。

对于各因素因子权重的确定,本文选择层次分析法(AHP)。

在影响城市竞争力的诸多因素中,各因素对竞争力的影响力度是不同的。

所以在分析各因素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之前,必须先确定因素因子的权重。

国内外城市竞争力研究综述

国内外城市竞争力研究综述

摘要:近年来,城市竞争力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热点课题。

随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快,城市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世界各国正积极致力于提高城市竞争力。

本文较详细阐述了当今国内外城市竞争力的研究现状,并对国内城市竞争力研究现状进行了评析,指出尚待深入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城市竞争力,研究,综述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使世界各国的城市面临着发展的机会和竞争的压力。

如何促进城市经济持续快速地发展从而提升城市竞争力成为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世界银行把城市问题作为1999---2000年度发展报告的主题,2000年新加坡全球经济地理大会也把城市竞争力作为重要议题。

国内学术界最近两三年开始重视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并引起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

一、城市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城市竞争力的研究源于竞争力的研究。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从微观角度来看,众多的现实生产者和潜在生产者都正在、或试图通过利用更多的、更有质量的生产要素和资源,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来谋取利润。

竞争在现象上表现为产品和价格竞争,实质上是争夺资源的竞争。

现代市场竞争的内涵是对最有价值的生产要素的争夺,只有在配置生产要素方面占有优势,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

竞争力内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日益丰富,具有多角度、多层次的含义。

竞争力的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成本优势理论。

其代表者是亚当?斯密基于资源禀赋而建立起来的绝对成本优势与李嘉图的相对成本优势和其马歇尔的集聚优势理论。

在这些理论分析中,市场竞争主要是产品竞争,产品成本是竞争占优的决定性因素。

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成本优势,认为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是否占有和控制世界上的资源产地,是否具有生产上的高效率技术和组织方式等。

马歇尔认为当企业集聚时,由于大量生产要素的集聚所产生的相互积极影响,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竞争力。

但是,今天的成本优势被认为是科技创新能力、管理水平、制度因素、人力资源素质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化的深入推进,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成为了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

而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则是提高竞争力的前提和关键。

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概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是指衡量和评价企业竞争力的一套指标体系,其要素包括市场份额、创新能力、资金状况、营销策略、生产效率、企业文化、品牌形象等多个方面。

其中,市场份额、创新能力、生产效率和资金状况被认为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础要素,营销策略、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则是企业竞争力的互补要素。

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1.帮助企业了解自身优缺点。

企业通过建立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全面了解自身的优劣势,并对问题的所在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提高企业竞争力。

2.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企业可以通过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全面了解自身的经营状况,以此为基础,进行精细化的经营管理,制定更具科学性和前瞻性的发展战略和规划。

3.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价值。

企业借助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与同行进行对比和分析,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进行补足,逐步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最终达到强化品牌价值的目的。

三、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1.指标全面: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应该考虑企业多个方面,如企业文化、营销策略、创新能力等,确保指标全面。

2.指标合理:指标需要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和发展阶段,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

指标的合理性是企业评价准确性的保证,也是建立评价指标的重要原则。

3.指标可操作性:指标应该能够被企业实际操作,并为企业提供决策参考,指标的可操作性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条件。

四、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1.基础要素市场份额、创新能力、生产效率、资金状况,这四个方面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础要素,也是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主体。

2.互补要素企业文化、品牌形象和营销策略是企业竞争力的互补要素,并对企业的竞争力产生较大影响,也是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部分。

中国城市整体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城市整体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城市整体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作者:来源: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网
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构建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比较评估指标体系包涵了表现性指针与结构性指针,其数据的获取来源于权威的国家统计年鉴、各城市统计年鉴及各城市政府网站所公布的统计资料、专家评价和普遍的问卷调查。

反映了规模(总量)、效率(均量)和增长(动态发展量),并体现了城市政府、城市企业、城市居民三大主体在整个城市系统中的不同作用。

该指标体系涵盖了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四大系统,体现了整个城市系统的经营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开放能力、聚集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它包括一级指标(单项竞争力)10个,二级指标50个,三级指标217个。

城市竞争力模型

城市竞争力模型

城市竞争力模型1、WEF-IMD理论模型1989年起,世界经济论坛与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开始携手合作进行国家竞争力研究,从概念到方法都获得了丰富与发展。

IMD 理论模型以国家竞争力作为直接研究对象,目的是探讨世界各国的竞争力排序。

它认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企业竞争力,即国家内企业创造增加值的能力,而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及其大小又体现在国家环境对于企业营运的有利或者不利的影响程度,二者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共同以持续发展作为取向。

城市竞争力模型在此基础上,选择了企业管理、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民素质、政府作用、国际化程度、基础设施、金融环境八个方面的构成要素,每个要素又包括若干方面,具体指标共200多个予以评价。

而这八个方面又取决于四大环境要素,即本土化与全球化、吸引力与扩展力、资产与过程、和谐与风险四组因素的相对组合关系,在此基础上构筑了IMD竞争力模型。

为了分析的方便,他们对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分组,一般为4组,即发达国家、新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拉美国家、经济体制转型国家。

WEF-IMD对世界各国国际竞争力的比较研究,既包括定性研究,也包括定量研究,既有理论分析,也有数据处理,从而能对各国竞争力的变化过程进行充分详细地描述,他们的评价体系蜚声世界。

城市竞争力模型由于IMD模型研究的重点仍是国家竞争力,因此直接套用到城市竞争力模型中也是不妥的。

但是该模型所主张的国家竞争力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持续发展为取向的关系,却为城市竞争力模型的塑造提供了有益参考。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产业活动的载体和基石,因此,企业竞争力也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内容之一,而构成企业竞争力内涵的8个因素经过适度的调整也相应成为城市竞争力模型的组成部分。

2 、波特理论模型美国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是国际竞争力问题的著名专家,20世纪80年代他连续出版了《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三部著作,创立竞争理论。

波特的研究是从影响国际竞争力的深层次原因入手的,即层次因素分析。

城市协作框架下的长三角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城市协作框架下的长三角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分 工 与 协作 ,共 涵盖 指 标 6 4项 ,最 后 对 长 三 角 2 5个 城 市 进 行 评 价 。 关键词 :长三角;城 市协作 ;综合 竞争力;评价指标体 系 中 图 分 类 号 :F 6 . 0 15 文 献 标 识 码 :A
l 长 三角城 市群及 其特殊 性分 析
随着长三角城 市群经济 的一体化进程不 断加快 ,以城市 为主体的区域 经济 合作将越 来越广 泛。因此 , 城市综合 竞 对 争力的研究 也不应 仅仅 局限 于城市 内部 的经 济发展 、社会 和
形成优势互补 、 资源共 享、既合作又 竞争 的有 效率的 区域 分 工体系 ,这一 分工合作 体系不是 封闭 的而是开放 的,同时也
不仅 仅局 限在 长三角 区域 内。
因此 ,长 三角城市群 内部的 区域 经济合作 ,首 先应是 以 区域经济 总体利益为首要 目标 ,实现城 市推动 区域发展和 区 域带 动城 市发展 的良性循 环 ;其次应 是以打破各 城市间行政 区划分为 突破 口,建立 区域 统一大 市场 ,形成合理 的产业分
21 00年第 l l期
S i n e a d T c n lg n g me tR s a c c e c n e科技管理研究 n e e r h h oo y Ma a e
2 1 o 1 00 N . 1
文章编号 :1பைடு நூலகம் 7 9 (00 1 0 9 0 0 0— 65 2 1 )1 — 0 5— 4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整体发 展水平居全 国城市群 之首 ,是 我 国经济总量最大、发展基础 最好 的区域 。随着长三角 经济 社会一体化的逐步实施 ,长三角城 市群逐渐 成为我 国融 入全 球经济一体 化最重要 的核心 区域 ,是形成 国际综 合竞争力 最 密集的区域 ,也是我 国参与全球 竞争最 突显 的示范 区域 ,被 称为 “ 世界第六 大都 市圈 ” 。跟 国内其 他城 市群 相 比,长 三 角城市群有着地理 、经济等 因素上的特殊性 : ( )地理位置的特殊 性。以上海为核心 ,城 市化水平 整 1 体较高 ,城市体系完备 。地理 位置上 的共同优势 使得长三 角 各城市快速发展 ,各 自具有较 大的经济规 模和较 高的发展水 平 ,并将形成互为一 体、互 相依托 、互相竞 争 、互有 侧重 的 发展格局 。 ( )经济发 展 的特殊 性 。长三 角经 济 起 源 于 民资 主导 2 性 、成长于投资拉动型。以集 体和私营经 济为主题 的 “ 苏南

城市对比指标体系

城市对比指标体系

城市对比指标体系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各大城市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

为了更好地了解城市发展的优劣势,对城市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和定位,我们构建了一个城市对比指标体系。

本文将从城市对比背景、指标体系构建、分析方法、案例分析以及结论与启示五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引言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间的竞争日益加剧。

在这种背景下,对城市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发现城市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为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依据。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论述:城市对比背景及意义、城市对比指标体系构建、城市对比分析方法、案例分析以及结论与启示。

二、城市对比指标体系构建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城市发展水平,我们选取了涉及城市发展各方面的指标。

指标选取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可操作性。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城市对比指标体系分为以下六大类: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基础设施、文化生活以及政府治理。

三、城市对比分析方法本文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城市进行对比分析。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各省市统计局以及相关研究报告,通过整理、处理原始数据,对各城市在各个指标上的表现进行分析。

四、案例分析为了具体展示城市对比分析的方法和结果,我们选取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案例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个城市在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基础设施、文化生活以及政府治理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五、结论与启示通过对城市对比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案例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城市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各城市在各方面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进一步完善城市对比指标体系,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二是加强城市间的学习和合作,共享发展经验;三是强化政策引导,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之,城市对比研究对于发现城市发展优势、定位问题以及制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理论分析框架

城市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理论分析框架

2 城 市 人才 竞争 力 的 内涵
在对 理论文 献进 行概 括的基 础上 ,针对 城市人 才竞 争 力指 标体 系研 究 ,明确 出城 市 人 才 竞 争 力 指 标 体 系 相关
概念 。
对于人 才 资源 的统计 和分类 还 处于起 步 阶段 ,所 统计 的数 据指标 有 限 ,我 们需要 将 目前 已有 的数据 和其他 方 面统计
分类方式
层次
数量 ( 个) 一级( 4 )二级( 9 )
主要代表 江苏省人事 厅课题组
人 才竞争 力 是 指 与 竞 争 对 手 相 比较 ,存 在 于 人 才 自
人才数量 、人才结 构、人 才 流动 、人才产出 人才数量 、人才结 构 、人 才
比 例 、人 才 流 动 、人 才 投 入 、人 才产 出 、人 才 环 境
李 晓 园
人才总量 、人才结构 、人 才
比 例 、人 才 流 动 、 人 才 效 能 、人 才 环 境 一级 ( 6 )二 级 ( 2 1 ) 王 建 强
城 市人 才竞 争力评 价 的基本 原则 ,构 建 出城 市人 才竞 争力评 价指标 体 系模型 。
[ 关键词 ]城市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 系 [ 中图分类号 ]C 9 6 0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0 0 5— 6 4 3 2( 2 0 1 4 )4— 0 0 5 1 — 0 3
1 7 3 9 7 1 4 2 2 9 2 4 4
1 9 9 6 —_ 2 0 1 3 2 0 0 0 —_ 2 O 1 3 2 0 o 3 —- 2 0 1 2 2 0 o 2 —- 2 0 1 3
数据库
人才竞争力评 价指标
人才竞争力

城市竞争力504

城市竞争力504

4
◦ 3.产业结构。包括工业、农业、服务业、信息产业等。城市的 产业结构决定着城市的价值体系状况,产业结构的有效分配, 将为城市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框架,同时创造附加价值。 ◦ 4.城市文化。包括人文精神、物态文化、文化活动等。人文文 化决定着城市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方向。物态 文化有利于塑造城市的形象,增加城市的竞争力。文化活动显 示着城市的精神风貌,增强城市的创新与竞争能力。
7
三、如何提高城市竞争力?
◦ 3、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 加大力度增加城市绿色植被面积,并做好后期管理。整治城市工业生产 的重污染企业和违规排放车辆 ◦ 4、加大对外开放程度 ◦ 一方面可以吸引外资,提高外贸商品进出口总额,提高城市参与国际市 场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对外开放可以吸引人才和游客,有利于提升 城市知名 5.人力资源。包括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居民素质等。城市是 人口聚居的地方,人是城市生产和生活活动的核心力量,人力 资源的质量决定着城市竞争力的高低。人力资源优势是城市竞 争力决定性的推动力,是提高城市生产力,进行科技开发创新 的原动力。
6
三、如何提高城市竞争力?
◦ 1、提高城市综合经济实力 ◦ 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城市发展的依托和工作重心。首先,要以发展经 济为中心,正确处理好经济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努力提高经济运行的质 量和效益。其次,要优化经济结构,符合经济效益的要求。最后,完善 市场机制,转变政府职能。 ◦ 2、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 城市道路、桥梁建设改造。加快完善城市道路网络系统,提升道路网络 密度,提高城市道路网络连通性和可达性。加快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鼓励有条件的城市按照“量力而行、有序发展”的原则,推进地铁、轻 轨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发挥地铁等作为公共交通的骨干作用,带 动城市公共交通和相关产业发展。加强城市供水、污水、雨水、燃气、 供热、通信等各类地下管网的建设、改造和检查,优先改造材质落后、 漏损严重、影响安全的老旧管网,确保管网漏损率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

中国各直辖市综合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中国各直辖市综合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中国各直辖市综合竞争力的比较分析作者:杜洁来源:《经营者》 2017年第9期一、各直辖市城市竞争力体系的建立(一)构建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原则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主体性、综合性、进取性、可操作性。

具体如下:1.主体性。

主体性是指选择指标时应以城市竞争力为主体,所有指标的选择都围绕这一主体进行选择。

2.综合性。

综合性即在确定指标时要选取可以概括反映城市社会经济等各个层面基本特征和水平的变量,力求反映城市竞争的各个方面,并可以从经济发展的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影响城市的竞争力。

3.进取性。

由于城市竞争力涉及城市创造财富的潜在能力,所以考虑城市现状的同时应该加入反映未来的指标考量,即进取性。

4.可操作性。

可操作性原则是指选择那些可以采集并可用于比较的指标。

(二)构建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依据主体性、综合性、进取性、可操作性等原则,结合4个直辖市的实际情况,从动态和静态两个维度选择具有代表性的10个方面42个指标,构建了各直辖市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如下:X11-国内生产总值(GDP,亿元),X1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人),X13-职工年人均工资(元/人),X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X15-人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万元/人),X16-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X17-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元/人),X21-人均居民储蓄存款(万元/人),X22-银行贷款余额(亿元),X2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X31-专利申请数(件),X31-每万人拥有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X33-高等学校教师数(人),X34-每万人公共图书馆藏书量(万册),X41-地方财政收入(亿元),X42-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元/人),X43-地方财政支出(万元),X44-人均地方财政支出(元/人),X51-人均居住面积(平方米),X5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人),X53-建成区绿地覆盖率,X54-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或电车数(辆),X55-人均生活用电量(千瓦时/人),X56-每千人拥有医生数,X57-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数,X58-人均道路面积(m2),X59-人均日生活用水量(升),X61-第二产业占GDP比重,X62-第三产业占GDP比重,X63-非农业人口比重,X64-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X65-工业总产值(亿元),X71-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万美元),X72-进出口总额(亿美元),Y11-GDP年增长率,Y12-人均GDP年增长率,Y13-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增长率,Y1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年增长率,Y21-接待入境旅游人数(万人次),Y22-旅游外汇收入(亿美元),Y31-客运总量(万人),Y32-货运总量(万吨)。

东北东部城市竞争力评价

东北东部城市竞争力评价

本文选取 了东北东 部大连 、本溪、丹
等 水 平 和 能 力 的 综 合 体 现 。提 高 城 市 竞 争 力是 推 进 城 镇 化 进 程 的一 个 重 要 前 提 。在 国 家发 改 委 和 商 务 部 的 大 力 支持 下 . 东北 东部 城 市合 作 日益 密切 。 本 文 从 综 合 经 济 实力 、 科 学教 育 卫 生 、 基 础 设 施 环 境 、 对 外 开 放 水 平 四 个 方 面 ,选取 1 9个指 标 构 建 城 市竞 争 力评 价指 标 体 系,采 用 主 成分 分析 法 ,计算 东北 东 部 城 市 竞 争 力得 分 和 排 名 ,根 据 聚 类 分 析 对 城 市 类 型 进 行 划 分 和 城 市竞 争 力 分 析 ,提 出提 高 东 北 东部 城 市 竞 争 力 、促 进 东 北 东部 城 市 合 作 发 展 的 建 议 , 以 期 对 今 后 的 相 关 研 究 有
度指标的情况 ,其贡献率 为 6 1 . 1 1 2 %。人
均教育支 出、每万人高校在校 学生数 、从
城市竞争 力评价 指标体系构 建 事研发科技人 员数、每万人拥 有医院卫 生
( 一) 研 究 对 象 及 方 法
院床位数在第二 主成分 上有较高载荷 ,说
明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该地 区科 学教育卫
人均地 区生产总值 、固定资 产投资 、
社会消 费品零售总额 、职工平均工 资、地
方财政预 算收入 、人均科学技术 支出、城
市道路面积 、实有公 交车数 、全社会用 电
量、 实 际利 用外商投资数 、 进 出口总额 、 外
商投 资企 业数 、对外依 存度在第一 主成 分 上有较高载荷 ,说 明第一主成分主 要反映 了综合 经济实力 、社 会发展和对外开放 程

区域、城市、国家竞争力指标参考

区域、城市、国家竞争力指标参考

(一)工业增长率和波动轨迹(二)工业增长波动幅度6、区域竞争力 聂震席著区域竞争力指标体系(一)世界经济形势(二)国内经济形势一、经济运行的态势和特点(一)经济发展的环境(二)经济发展的机遇二、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机遇经济形势分析三、经济增长的波动与相邻区域的横向比较四、经济发展横向比较(一)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二)“非典”对经济的影响(一)宏观调控(二)改革六、宏观调控和改革工业化进程国内环境工业化推进措施工业化与相邻区域的横向比较四、经济发展横向比较五、重大突发事件对经济的影响生产要素投入产出水平财务效益研究开发投入专利申请科研论文投入产出比科技合作技术转移外国直接投资企业研究开发投入设计能力制造和生产能力新产品产值创新基础设施市场环境劳动者素质金融环境创业水平宏观经济综合指标产业结构产业国际竞争力居民收入水平就业综合指标经济科教开放城镇化环境发展资产营运状况负债水平和偿债能力发展潜力企业国际竞争力企业服务能力企业竞争力财务效益经济发展战略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三农”问题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创新的经济绩效科技创新次/天)主编速度(%)国比重(%)长速度(%)出比重(%)额(亿美元)占全国比重(%)率(%)政收入比重(%)配收入(元)消费倾向(%)消费倾向(%)世界经济增长主要国家和地区GDP增长速度经济运行特点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宏观经济发展特点1 国际经济环境2 国内的总体经济环境3 国内的具体经济环境1 经济结构调整2 经济发展高峰3 科学发展观4 改革带来的机遇1 经济总量与人均占有量比较2 地方财政收入比较3 居民人均收入比较3 居民人均收入比较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较5 外商直接投资比较6 对外出口的比较经济体制改革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劳动力利用水平生产设备利用水平原材料、能源利用水平产品质量水平产品经营水平经营效益社会效益负债水平偿债能力经济增长率财政环境和货币环境融资环境价格环境外贸环境就业环境失业率、劳动力供给数量、需求数量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地区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重财政收入总量财政收入增幅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投资额与增幅投资额即增幅出口额及增幅农村改革国企改革金融体制改革财政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市场体系建设就业政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社会救助体系政府机构改革政府职能变革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和方法政风建设人均收入地区生产总值结构就业结构三大产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城市化水平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文教科学卫生及事业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居民消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政府消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出口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进口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初中毕业升学率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产权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市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信息产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完善信息系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装备水平设备利用率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每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优等品率合格品率产品综合质量系数市场销售率市场占有率销售利润率资金利税率销售合同履约率环境保护指数企业污染实际排放量/国家规定排放量资金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资产负债率所有者权益与负债比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增长率技术开发贡献率技术开发费用率先进设备装备率价格消化能力原材料涨价格/总成本降低额政策环境消化能力因政策环境变化增加的负担/总成本降低额职工技术水平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产品成本售价比产品出口增长率满意率社会贡献率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和物流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个具体的指标.共140个国家或地区,得分越低说明这十国家越稳定7个国家,得分越低说明这个国家越稳定的可能性,甚至被违宪或暴力活动推翻的可能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作者:未知来源: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城市竞争力课题组添加日期:07年08月28日本章对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及其子系统和关键要素作了具体描述,是运用城市竞争力理论与方法进行分析、评价和论证的基础。

本章描述了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系统”的构成和要素关系,提出了城市竞争力的“五要素论”,指出该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

“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系统”由5个一级指标系统、23个二级指标系统和140个要素指标构成,是基于关联性、可度量性、可比性、导向性和层次性的基本原则建立的,包括统计指标和调查指标两大类。

城市竞争力评价系统包括的五个层面(即一级指标系统为城市实力系统、城市能力系统、城市活力系统、城市潜力系统和城市魅力系统。

这就是城市竞争力的“五要素论”。

城市实力系统主要是对城市经济、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实力的全面评价,反映城市规模、结构、基础功能和社会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的状况等,揭示出城市的经济地位和竞争基础。

城市能力系统反映了城市集聚、辐射、流通、增长等方面的核心能力,揭示出城市发展的速度与程度、竞争产生对抗效果的水平、作用强度和获得竞胜的概率。

IUD 指出,从市场角度看,城市竞争力就是城市生产力,竞争力的本质体现为市场化占有、配置和利用生产要素的权利的大小。

城市活力系统反映了城市有效利用资源的能力,包括企业活跃度、资本市场成熟度、市场开放度、创新环境、城市治理结构等方面,揭示了城市各要素和资源的活跃性、开放性以及相关约束的合理性,并综合体现为城市运行和发展的效率。

城市潜力系统反映了城市在未来或潜在竞争中能够夺取、控制制高点所需的要素支持的完备程度,揭示了城市实现生存平台的跨越和生存模式的革新,获得城市再生和更高层次新生的后发优势。

城市魅力系统是推动城市快速发展的加速器,是现代城市的灵魂。

IUD指出,城市魅力的功能在于对外界施加强烈的影响力,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充满迷人的亲和力,激发丰富的想象力,对城市发展具有乘数效应。

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系统由城市实力系统、城市能力系统、城市活力系统、城市潜力系统、城市魅力系统五个层面构成,共设置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23个,三级指标140个,包括统计指标和调查指标两大类。

这三级两类五个方面的指标构成了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的建立主要基于以下基本原则:第一,关联性。

本指标体系所选择的每个指标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时期内,近似地反映城市竞争力的某一方面的某些基本特征,或者说,每个指标只能从某一特定角度反映城市竞争力的程度。

第二,可度量性。

所选择的指标必须是可度量的,而且能够实际取得数据。

有些指标虽然在理论上可行,但缺乏数据来源,或虽能取得数据,但可信程度较低,这样的指标宁可暂缺,以尽量避免主观判断代替客观度量。

数据主要来自各类不同的统计指标,在缺乏统计数据的情况下使用调查数据,个别情况辅之以专家评估。

第三,可比性。

从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自行选择指标尽可能突出城市转型时期的特点,使指标设置既符合城市间的可代表性和通用性,又要体现城市竞争力是一个世界性和历史性的动态发展过程,使指标具有相对可比性,从而提高指标体系的使用范围。

第四,导向性。

所选择指标既要从城市的现实出发,考虑数据资料的可获得性,又要从城市的发展趋势出发,考虑指标的先进性,力求使每个设置指标都能够反映城市竞争力的本质特征、时代特点和未来取向。

第五,层次性。

由于指标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的复合体。

因此,指标的设置必须按照其层次的高低和作用的大小不断细分。

城市实力系统城市实力系统反映一个城市特定时期所拥有的整体实力,是对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实力的全面评价。

本指标体系使用了以下五个层面的指标来衡量城市实力。

1.经济规模。

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首先体现在它的经济总量或经济规模上。

经济总量主要突出体现一个城市的实际产出及发展状况,是城市持续发展和综合竞争力的基础,也是城市体现价值活动的基础。

如果缺乏总量支撑,即使能力再强,其综合竞争力也将受到阻碍。

从一般经验看,经济总量越大,反映出城市实力越强,在一定情况下反映出较强的城市竞争力程度。

在这里,我们选用了GDP、人均GDP、GDP密度、地方财政收入、上缴中央财政五个指标反映一个城市的经济规模或经济总量,当然,这些指标与经济总量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正相关关系。

为了消除偶发因素导致的年度异常波动,我们使用3年移动平均值代替当年值,即2000年为1998~2000年的平均值。

2.产业结构。

城市产业结构直接反映着城市未来经济取向,是城市价值活动和价值流的重要支撑。

一个城市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科学并且符合现代城市的发展趋势,直接关系着城市战略模式及城市竞争力的综合水平。

一个现代化城市的产业结构是以第三产业为重心的新城市经济模式。

在这里,我们选用了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和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两个指标,反映这一模式在城市竞争力中的作用。

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的大小直接反映着后工业化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和未来城市的价值取向,也与这个城市的价值流量正相关。

这里的现代服务业包括伴随工业化发展而展开的补充性服务业,即现代金融业、房地产业、中介服务业等,也包括工业化后期大规模发展的新兴服务业,即信息服务业、展会业、物流业、教育产业和国际商务业等。

3.城市功能。

基础设施是城市价值功能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城市竞争力的物质支撑。

基础设施为城市生产和生活提供公共条件和公共服务,以最大程度地实现价值活动。

基础设施分为生产性基础设施、生活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

在这里,我们使用了人均住房面积、人均铺装道路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绿化覆盖率、燃气普及率、人均生活用水量、人均生活用电量、人均通讯光纤长度、人均公共体育场馆面积、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数量、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等11个指标反映城市基础设施在发挥城市功能方面的作用。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基础设施与一个城市竞争力的综合水平有密切关系。

根据《世界竞争力报告》的分析表明,基础设施与人均GDP之间以及国家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均呈现较强的正相关性。

因此,一个城市竞争力的综合水平必须建立在完善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的基础之上。

4.社会进步。

社会进步指数是城市经济实力的综合体现,是城市竞争力综合作用的结果,也直接地反映了城市竞争力程度的大小。

在这里,我们选用了城市化指数、信息化指数、生活质量指数、社会安全指数、社会保障指数、知识发展指数、基尼系数和恩格尔系数等8个指数反映城市竞争力的综合水平。

比如,城市化指数反映城市的成长性;信息化指数反映城市现代化水平;基尼系数反映城市居民的收入差异状况和社会收入分配的平等状况。

国际上常用来衡量居民收入差异状况的指标,基尼系数在0.2以下为高度平均,0.2~0.3为相对平均,0.3~0.4为比较合理,0.4~0.5为差距偏大,0.5以上为差距悬殊。

恩格尔系数则反映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状况。

恩格尔系数的一般规律为,收入越低的家庭,恩格尔系数就越大;收入越高的家庭,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用恩格尔系数制定生活发展阶段的一般标准为:60%以上为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40%以下为富裕。

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恩格尔系数一般在20-30%之间。

1999年前,我国城镇恩格尔系数一直在40%以上,2000年下降为39.2%,表明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总体上开始步入小康水平。

5.可持续发展。

城市可持续发展就是“确保城市居民达到或维持一个适宜的、不下降的福利水平而不危害城市周边地区居民的福利”。

城市可持续发展强调人口、资源和能源、生态环境各系统之间的和谐与均衡,强调不断增强城市实力基础上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零增长、资源和能源耗速率的零增长以及生态环境退化速率的零增长。

在这里,我们选用了人口自然增长率、资源和能源的耗速率、生态环境退化速率3个指标反映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

3.2.1集聚能力。

比较城市竞争力究竟比什么?什么才是真实的城市核心竞争力?我们认为,研究比较城市竞争力的核心主要是比较由城市实力为基础的城市核心能力。

从市场微观角度看,城市竞争力就是城市生产力。

而发展生产力首先必须占有资源和要素,并且占有更多的优势要素和资源,因此城市竞争力的竞争优势与占有、配置生产要素和资源的能力呈正相关。

竞争力的本质体现为市场化占有、配置和利用生产要素权利的大小。

竞争力弱,市场化配置资源和要素的权利就小;竞争力强,市场化配置资源和要素的权利就大。

同样,市场化配置资源和要素的权利大,也反映出城市竞争力的优势。

而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权利是由城市实力为基础的城市集聚能力、辐射能力、流通能力和增长能力产生的。

本指标体系使用了4个指标反映城市能力系统。

1.集聚能力。

波特认为,集聚是某一特定区域下的一个特别领域,一些相互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应商、服务提供商、机关机构,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在某一地域集中,他们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的一种状况。

波特认为集聚状况可更经济地获得专业化的投入要素和人力,可更低成本地获取相关信息和公共产品,可增强企业间的互补性,以及可提供更有效的激励。

对于城市来讲,集聚在于以城市的优势环境和条件吸引众多资源和要素在相对狭小的空间达到有效配置和利用,从而使城市成为资源转换中心、价值增值中心、物流中心、资金配置中心、信息交换处理中心、人才集聚中心和经济增长中心,进而提高城市的竞争能力。

在这里,我们选用了人口密度、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每万人吸引的外地人口数、每万人吸引的常驻外籍人口数、资本密度、人均储蓄额、人均贷款额、人均吸引外资额、企业密度、支柱性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以及支柱性产业占全国同行业的比重等11个指标,反映城市集聚能力的水平。

每个指标的数值与城市集聚能力水平的高低呈正相关。

2.辐射能力。

城市的集聚是为了进行扩散和辐射。

如果仅仅为集聚而集聚,没有扩散和辐射,这种集聚是无法持续的。

而且从城市价值活动的过程分析,集聚是手段,扩散和辐射是目的,集聚是为了扩散和辐射,而扩散和辐射则进一步增强集聚能力。

任何辐射都是双向的。

辐射就是通过点辐射、线辐射、面辐射,把巨大的辐射网络联系起来,从而扩张城市市场化占有、配置和利用资源和要素权利的作用范围,构筑更大空间的经济协作体系,扩散城市的优势能力,确立城市对周边的主导地位,更大程度增加开放度,提高外向依存度、全球化水平和国际交流能力。

在这里,我们选择了区位国际衔接性指数、生产外向依存度、经济外向依存度、资本外向依存度、国际交往能力指数5个指标,反映城市辐射能力在全球化过程中的作用。

城市流通能力体现出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的发挥程度。

流通能力是集聚能力和辐射能力的综合体现,只有集聚和辐射相互协调,整体水平高,才能真正提高流通规模和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