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体诗解析
《咏鹅》课文解析
《咏鹅》课文解析《咏鹅》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草堂诗集》中的一首儿童诗歌作品,作者是清代文学家袁枚。
该诗以简洁明快的文笔和幽默风趣的表达方式,描绘了鹅在冬天的形象,既引人发笑又表达了对自然界的赞美之情。
诗歌总览《咏鹅》是一首四行四句的古体诗,共分两节,每节描述鹅的特征和行为。
诗歌通篇没有规定的押韵格式,但以平仄相对稳定的四平韵为主,结构简洁明了,贴合儿童诗歌的特点。
第一节描述了鹅在冬天眠着的姿态和醒来后的行为,以姿态和动作的对比来彰显鹅的可爱与活泼。
第二节则通过对鹅的身体特征的描绘,表达了对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诗歌解析第一节:鹅的眠姿和醒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节描述了鹅在眠着和醒来之后的情景。
第一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婉约的意象表达了冬天的景色,以对比鲜明的形式映衬出鹅的醒来。
第二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利用了反讽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意欲赞扬鹅的机智和聪明。
第二节:鹅的身体特征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这节描述了鹅的身体特征以及所处的环境背景。
第一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以对比手法表达了鹅的美丽和稀有,以及鹅的珍贵性。
第二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示了鹅所处的生活环境的美丽和宜人。
诗歌意义与主题《咏鹅》是一首富有趣味和幽默的儿童诗歌,通过对鹅的描绘,既表达了对自然界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又引导孩子们正面向上的生活态度。
此外,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点也体现了作者对诗歌形式的巧妙运用和对语言表达的把握。
首先,诗歌通过对鹅的特征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敬畏和仰慕之情。
鹅的眠姿和醒来的活泼形象,展示了鹅的机智和聪明,同时也以幽默的方式引人发笑。
这种夸张和反讽的手法给予了孩子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智慧的赞叹。
其次,诗歌中的美丽景色描绘,以及对身体特征的形象刻画,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晴川汉阳树、芳草鹦鹉洲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也传达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与热爱之情。
古代诗歌四首讲解
古代诗歌四首讲解一、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二、解析。
1. 整体感知。
- 曹操这老哥啊,跑到碣石山这个地方,面朝大海,就开始写他看到的东西了。
他站在那儿,就像咱们现在去海边旅游,站在礁石上看大海一样。
2. 诗句分析。
-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这就是说他到东边的碣石山看海去了。
简单直白,就像咱们说“我去公园看湖”一样。
-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这海啊,水波荡漾的,那海上的山岛高高地挺立着。
你可以想象一下,大海波光粼粼,远处的小岛就像一个个卫士站在那儿。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岛上的树木密密麻麻地长着,各种各样的草也长得很茂盛。
就好像这个小岛是个绿色的小世界,充满了生机。
-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天的风呼呼地吹着,大海里巨大的波浪就起来了。
这就有点像秋天的时候,大海发脾气了,一个浪头接一个浪头地涌过来。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两句可就厉害了。
他说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就好像是从大海里出来的;银河里星星闪烁,也像是从大海里冒出来的。
曹操这想象力,简直就像开了挂一样,把大海写得超级宏大,好像整个宇宙都在大海里装着呢。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最后两句呢,就像是他看完大海之后,特别兴奋,说“我太幸运了,我要唱歌来表达我的志向”。
不过这两句更像是一种套话,就像我们现在写作文结尾来个感叹句一样。
3. 主题和情感。
- 曹操通过写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出自己那种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抱负。
他就像这大海一样,有包容天地的气势,想要干一番大事业呢。
一、原文。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二、解析。
1. 整体感知。
- 诗人在旅途当中,坐着船,沿着青山之外的路前行,在绿水之上行舟。
他看到了很多沿途的景色,也有自己的思乡之情。
诗意流转中国古典诗词意境解析
诗意流转中国古典诗词意境解析诗意流转中国古典诗词意境解析中国古典诗词以其独特的韵律、美妙的意象,向世人展示了令人陶醉的诗意流转。
每一首古诗都是一幅意境丰富的画卷,对于中国古代文化以及人们的情感状态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从意境的构建、风景描绘以及情感表达三个方面,解析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诗意流转。
一、意境的构建古代诗人通过对于自然景物、人生哲理的描绘,构建了丰富多样的意境,使读者能够进入作者所创造的诗意世界中。
这些意境往往通过具体的描写和抽象的寓意相结合,给人以深深的感受。
以《静夜思》为例,这首李白的诗通过描写夜晚的静谧和思念之情,构建了一个寂静、安逸的意境。
诗人用“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描绘出月光的洁白与朦胧,给人以安详的感觉;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表达了诗人离乡的思乡之情,引发读者情感共鸣。
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创造了一个小小的世界,使读者沉浸在自己的感慨之中。
二、风景描绘中国古代诗词对于风景的描绘常常以精确、细腻的笔触展现,通过描写自然景物传递情感和思想意义。
这种描绘方式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的感悟与思考。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就是一例。
诗人通过对于鹳雀楼和周边景物的描写,展示了壮丽的山水美景,给人一种豪迈之感。
诗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生动地表现出自然景观的壮美与宏伟,激发了人们的豪情壮志。
这样细腻而具体的描绘方式,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与诗人一同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力量。
三、情感表达古代诗人通过细腻的语言表达和深刻的情感描写,使诗词的意境更加丰富而深远。
他们用简短的词句抒发对于生活、人情、爱情等各种情感的思考和体验,从而让读者产生共鸣。
《夜泊牛渚怀古》是宋代文学家陆游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沧桑和岁月流转的感慨。
通过对夜晚、船影、渡口等生活场景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于时光流转不息的思考,以及对于人生短暂和珍惜眼前时光的感悟。
这种描写方式让读者能够体会诗人对于人生和时光的思考,感受到岁月的流转,在感动之余也引发了对于人生的深思。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基础:体裁与题材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基础:体裁与题材一、识记诗歌体裁分类及特点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从体裁方面可分为以下几类:(一)诗:古体诗和近体诗1、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
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
如:《长恨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等。
古体诗特点:(1)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2)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3)篇幅长短不限。
2、近体诗:又称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
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
如杜甫《登高》,李商隐《锦瑟》,杜牧《泊秦淮》。
近体诗特点:(1)句子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形式;(2)平仄、押韵有严格限制(3)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二)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
词的特点:(1)词有词牌,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如:念奴娇,蝶恋花、鹧鸪天等(2)根据词的字数,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58字以内)。
(3)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注意: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着严格区别的。
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
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词必须有词牌,但不一定有标题。
(三)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散曲又分为小令(如《天净沙·秋思》)和套数(如《高祖还乡》)。
二、判断一首诗歌的体裁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宋代林和靖的这首“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古体诗。
2、白居易的《琵琶行》是古体诗。
3、李白的《蜀道难》属于古体诗。
4、《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是近体诗。
5、曹操的《观沧海》是近体诗。
三、识记诗歌题材类型及对应情感(★☆☆☆☆☆)(一)咏物言志诗: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情感,而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或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
《登高》寓意诗解析
《登高》寓意诗解析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登高题材一直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诗人通过描绘登高景色,表达自己对于人生、情感和社会的思考。
而《登高》这首诗更是被认为是中国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登高》的寓意进行解析,旨在探讨该诗的主题及具体表达手法。
一、登高的象征意义《登高》这首诗以登山为主题,但它所传递的意义绝不仅限于表面的攀登行为。
从古代起,登高的意义就被赋予了一定的象征意义。
首先,登高可以视为超越自我的一种行为,它象征着个人对于心灵和精神的追求。
其次,登高也被用来表达对于宇宙之大和自然之美的敬仰与赞美。
同时,登高还可以被看作是对人生境遇的反思,表达对命运和现实的思考和探索。
二、自然景色的描绘《登高》这首诗通过精彩的描绘手法,将登高过程中所见到的自然景色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通过对山川河流、云雾和日月星辰的描绘,诗人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登高的过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神奇。
这些景色的描绘不仅丰富了诗人的个人体验,也让读者有机会领略到登高背后所蕴涵的人文和自然之美。
三、内心境界的表达诗歌作为一种抒发内心情感的艺术表达形式,表达诗人的感情与思想是其核心所在。
在《登高》中,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独特感悟。
他通过观察自然景色,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从中领悟到了一些哲理性的道理。
通过对心境的抒发,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读者产生了共鸣,引发了对于人生意义的深入思考。
四、诗歌的格律与韵律《登高》诗歌的格律与韵律也为诗的意义增添了一份美感。
该诗以五言古诗的形式呈现,既具有古代文学的特点,又让人感受到了韵律的流畅。
在诗中,每一句的字数都经过精心的安排,形成了一种和谐、舒缓的节奏感。
这样的格律与韵律更加凸显了诗中所蕴含的寓意和情感。
五、诗歌意义的延伸《登高》这首诗虽然是以描绘一次登山为主题,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通过对于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内心境界的表达,诗人在《登高》中传递了生命的哲理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种思考是对人生意义的探求,对命运和现实的思索,是诗人与读者共同的心灵碰撞。
古代诗词常见主题_诗词主题解析
古代诗词常见主题_诗词主题解析古代诗词常见主题_诗词主题解析你目前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
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以下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诗词常见主题,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帮到大家。
古代诗词常见主题●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宫中词》:寂寞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杜牧《泊秦淮》● 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短歌行》、陆游《书愤》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常建《塞下曲》: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尽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诸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边关思乡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闺中怀人如张仲素《春闺思》: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长干行》古诗解析
《长干行》古诗解析《长干行》是唐代杜甫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现实状况和他自己的悲愤之情。
本文将对这首诗进行全面的解析,从诗歌结构、主题和意象等方面进行剖析。
一、诗歌结构《长干行》共计24句,每句四言,共计96个字。
全诗分为三个部分,前两节各占八句,最后一节占八句。
整首诗通过精心的构思,让读者体验到诗人行于长干的艰辛和心境的变化。
二、主题和意象1. 主题:《长干行》是一首表达了诗人的自述和对时局的呈现。
诗人通过描绘一个长干行人的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唐朝人民生活的艰辛和社会不公,并对朝政失望。
2. 意象:(1)行人形象:行人在冷风吹袭下艰难前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和当时社会的苦难。
这一形象在诗歌中多次出现,加深了读者对于长干行人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2)风雪浩荡:诗中冷风吹袭和漫天飞雪的描绘,给读者带来一种凄凉和压抑的感觉,恰如当时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困境。
(3)族类声色事:诗中反复提到娼妓、红袖添香等,以此揭示时代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传递对社会不公的愤慨。
三、诗歌解析1.第一节长干行是一首十分生动的诗,描绘了一个行人走在长干的寒风雪夜中的情景。
通过对凄凉环境的描绘,诗人表现了长干行人的艰辛和毅力。
他面对寒风刺骨和漫天飞雪,仍咬紧牙关继续前行。
2.第二节诗人从行人的视角切换到自身的诉述,抒发了自己对于朝政的不满和失望。
他指责朝廷不听民意,导致国家的动荡。
他感慨万分,表达了自己对时代的思考和对个人命运的忧虑。
3.第三节这一节主要是对诗人自身的反思和寄语。
诗人满怀失落和痛苦,通过对自己的抒发,呼唤历史的改变和朝廷的正直。
他希望人们能够团结起来,共同努力,使国家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四、诗歌价值《长干行》通过对长干行人的描绘和自身的倾诉,抒发了诗人对于时局和社会现实的愤慨和自省。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极富想象力的语言表达,给人们提供了对社会道德和人类命运的深思。
五、结论《长干行》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古代诗歌,通过对行人的描绘和自身的思索,诗人生动地表达了对时局的失望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慨。
教考链接辨析古代诗歌的体裁与题材-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言、七言之分,简称五律、七律。通 常的律诗为八句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 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律诗通常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 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 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 五绝、七绝。
(3)曲,韵文文学的一种。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 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 包括小令、套数(套曲)两种。散曲和诗词一样,用于抒情、写景、叙事,无 宾白科介,便于清唱。
2.古代诗歌的结构特点 (1)诗歌常见的思路结构
律诗常 见结构
绝句常 见结构
教材链接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 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 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3.酬赠送别诗 送别是古代诗歌中的一个永恒主题。这类诗歌主要抒写离别之情,借 对送别情景的描写,表达依依不舍的离情别绪,或留恋,或安慰,或嘱咐,或祝 愿;有伤心,有惆怅,有期望等。
选项 标题 意象
情感 技法
突出特点
往往有“送”“别”“赠”“酬”等字眼。 ①空间意象:长亭、灞陵桥(亭)、南浦、渡口、古道。②时间意象: 日暮、月夜、清晨。③环境意象:杨柳、柳絮(杨花)、孤帆、流水、 寒蝉、船(舟)、古道、夕阳、西风、春草、残笛、烟波、浮云、鸿 雁。④乐曲意象:《阳关曲》《骊歌》。
《别董大》古诗解析
《别董大》古诗解析《别董大》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古体诗,文中通过对董大的描述和告别,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和怀念之情。
本文将从诗的结构、意象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对《别董大》进行解析。
首先,从诗的结构上看,《别董大》共分为四个句子,每句均为七言绝句。
整首诗采用了对偶的技巧,即每句中的第二、第四个字平仄相对,第一、第三个字平仄相对,结构严谨,节奏明快。
这种整齐的诗句结构增强了韵律感,使读者在朗读时能够感受到韵律的节奏,从而更好地理解诗的内涵。
其次,从意象方面看,《别董大》通过运用具体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董大的深切思念之情。
首句“千里黄云白日曛”中的“黄云”和“白日”指的是黄昏时的天空,给人以暮色沉沉的感觉,暗示了诗人离别时的伤感心情。
高度形象化的描写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景象,凸显了离别时的无奈和凄凉。
第二句以“北风吹雁雪纷纷”开头,将北风、雁和雪在读者心中形成强烈的视觉感受,富有诗意。
最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直接点出了董大的珍贵和不为世人所知的价值,表达了诗人对董大的深深怀念之情。
最后,从情感表达上看,《别董大》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深深怀念以及对离别的痛苦之情。
首句“千里黄云白日曛”,诗人用黄昏的景象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暗示离别时的伤感和无奈。
第三句“人生若只如初见”,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宝贵和一见如故的感受。
最后两句则指出,离别并不意味着前路将无知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董大无限的敬重和对他不为人知的价值的认可,具有一定的劝慰之意。
综上所述,王之涣的《别董大》以其精妙的结构、形象生动的描写以及真挚的情感表达,呈现出一幅别离时的凄凉画面,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友情的珍贵和离别的痛楚。
这首古诗通过运用细腻的意象和韵律美,使人们对友情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以上为正文内容,字数:543字)。
《悯农》古诗深度解析
《悯农》古诗深度解析《悯农》是中国古代文学巨匠李绅所作的一首农民诗。
这首诗揭示了农民的苦难和辛勤劳动,表达了诗人对农民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同情和愤怒之情。
本文将从古体诗的特点、诗歌结构、意象以及诗人态度等方面对《悯农》进行深度解析。
一、古体诗的特点《悯农》是一首以五言绝句形式创作的古体诗。
古体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以其简练、凝练的表达方式而著名。
受限于五言绝句的格律,每句诗包含五个字,并通过押韵的方式呈现。
古体诗通常注重音律和对仗,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
二、诗歌结构《悯农》由六个五言绝句构成。
每个绝句都有清晰的主题,通过排比、对比的手法将一个意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整首诗由诗人观察到的农民的现实状况和问题构成,通过一个个绝句来深入描述。
三、意象描写《悯农》以生动的意象描写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通过描绘农民的劳动场景、自然环境以及农民的穷困形象,诗人成功地呈现了农民的辛酸。
例如,“锄禾日当午”,生动地展示了农民在炎热的夏日里,劳作的场景。
另外,“雨滴秋收稻谷间”,将农民收割的艰辛形象表达得淋漓尽致。
四、诗人态度《悯农》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苦难的同情之情。
他用铿锵有力的语言,抨击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农民的贫苦,表现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愤怒。
尽管在诗中展示了农民的辛酸,诗人并未表达悲观情绪,而是寄予了希望。
通过给农民以力量和勇气的呼吁,诗人希望农民能团结起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综上所述,《悯农》是一首通过古体诗的形式展现农民辛酸的诗歌作品。
通过细腻的意象描写和铿锵有力的语言表达,诗人成功地呈现了农民的艰辛生活,并表达了对农民遭受不公正对待的同情和愤怒之情。
诗人希望农民能够团结起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给读者带来一丝希望和勇气。
古代诗词格律解析技巧精选大全
古代诗词格律解析技巧精选大全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它们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和读者。
而要欣赏、理解和写作古代诗词,对于格律的解析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读者详细介绍古代诗词的常见格律,并提供一些解析技巧和精选实例,帮助读者更好地领略和运用古代诗词之美。
一、古代诗词的基本格律1.五言绝句五言绝句是古代最常见的一种诗体,它由四个句子组成,每句由五个字构成,一般采用平仄对押的形式。
格律要求每句的平仄要相对稳定,并且句与句之间的韵律要协调。
以下是一首经典的五言绝句《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以平仄对仗的格律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想念之情。
2.七言绝句七言绝句是由四个七字句子构成的诗体,每个字音都要平仄相间和谐。
相对于五言绝句来说,七言绝句在表达时具备更多的空间和时间,更能展现抒情的深度和广度。
我们来欣赏一首著名的七言绝句《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这首诗以平仄相间的格律展现了唐婉儿被宠爱成为美人的遭遇和心情。
3.五言律诗五言律诗是古代宫廷诗歌的一种形式,以平仄对仗为基本要求,押韵较为复杂。
通常,一联四句,每句五个字。
随着时间的推移,五言律诗逐渐演变成为了五言绝句。
下面是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诗《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这首诗以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格律,表现了宁静独特的江上渔者的形象。
二、古代诗词格律解析技巧1.平仄对仗古代诗词格律中的平仄对仗是指每个字音的读音是否平或仄。
平音即轻声,仄音即重声。
平仄对仗在古代诗词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能够使诗句的音韵更加和谐。
2.字音的押韵押韵是指诗句中的最后一个字在读音上与其他句子相同或相近。
押韵同样是古代诗词格律中一个重要的要素,它能够增加诗句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3.韵脚的运用韵脚是指诗句中以声韵相同的字作为句子的结尾,以便增加音乐感和艺术效果。
古代人生哲理诗词解析
古代人生哲理诗词解析晚春朝代:唐朝|作者: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古诗简介这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
这时,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它们像是知道春天不久就要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各逞姿色,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机能。
而那些全无才思的杨花榆荚,在春风中纷纷飘落,只晓得如雪花那样,毫无目的地漫天飞舞。
翻译/译文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纷纷争奇斗艳。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好像漫天飞雪。
注释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指柳絮榆荚:亦称榆钱。
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花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才华和能力。
解(jiě):知道。
古代人生哲理诗词解析(篇1)朝代:唐朝|作者:卢照邻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着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
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
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
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
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
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
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
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
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
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
诗经中的蓼莪原文与解析
诗经中的蓼莪原文与解析《诗经》中的蓼莪原文与解析《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珍品,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其中一首名为《蓼莪》的古体诗,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本文将对《蓼莪》的原文进行呈现,并对其进行深度解析。
一、《蓼莪》原文《蓼莪》:蓼蓼蓽莪,采其白华。
茹其苞苴,益以永怀。
蓼彼蕷薇,言采其英。
茹彼葛藟,言秀其袂。
蓼采其蕨,言采其蓨。
益以永怀,以蕙纕绩。
二、《蓼莪》解析《蓼莪》这首诗以婉约、细腻的文字描绘了对自然美的渴望和对美好的追求。
全诗共分为三个部分,通过描绘不同的植物,表达了作者对美的向往和对永恒美好的追求。
首先,诗中提到的“蓼蓼蓽莪”,描绘的是采摘白色花朵的景象,白色象征着纯洁和美丽。
通过采摘白华,寄托了诗人对美的向往和渴望。
接着,作者提及茹(ru)葛藟,意指秀丽的花袖。
采摘花蕨,再次强调了对美的追求,对永恒美好的渴望。
最后,诗中的“以蕙纕绩”暗含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展望。
蕙纕又称香囊,象征着美好的希望和未来。
通过蓼莪之物的举例,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总结起来,《蓼莪》这首诗通过细腻而美丽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永恒美的追求。
采用了婉约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以上即是《诗经》中的《蓼莪》原文与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植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永恒美的向往之情。
《蓼莪》这首古体诗的魅力仍然在今天能够感动人心,让我们从中汲取力量,追求美好,追寻千年来传承下来的中华文化之美。
诗歌《西风颂》的文学文体解析
诗歌《西风颂》的文学文体解析
《西风颂》是中国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歌作品,采用了诗经的形式,属于五言古体诗。
这首诗以描写西风的形象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生命的思考。
在《西风颂》中,杜牧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诗中的西风在描绘中被赋予了人的形象,如“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和“有时同蝼蚁,聚散如朝云”。
通过这些形象化的描写,诗人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暗示了一种无法抵挡的命运力量。
此外,诗中还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
诗中的“古今如梦里,何曾梦觉时”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等句子,通过对古今和东西方的对比,象征着时间和空间的无垠和跨越。
这种对比与象征的手法,使诗歌的意象更加丰富,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此外,诗歌还体现了杜牧独特的个人情感和人生哲理。
诗人通过对流转不息的西风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追忆。
诗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虚无的警示。
总的来说,《西风颂》以其独特的形式和主题,展现了杜牧深沉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逝去时光
的怀念和对生命的思考,引发了读者对命运和人生的思考和启示。
古代优美的古诗词解析5篇
古代优美的古诗词解析5篇古典诗词赏析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
在全国语文高考中,古诗词赏析连考了七年,难度越来越大,题型越来越完善,题量有逐年加大的趋势,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古诗词解析,方便大家学习。
春望年代:【唐】作者:【杜甫】体裁:【五律】类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注解】: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2、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3、浑:简直。
4、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韵译】: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①黄鹤楼:在今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的黄鹤矶上,背依蛇山,俯瞰长江,与岳阳楼、滕王阁合称江南三大名楼。
②鹦武洲:在汉阳西南长江中。
【品评】黄鹤楼始建于吴黄武二年(223),以楼址在黄鹤矶得名。
然而费文袆(音衣)登仙驾鹤于此之说既见于《图经》,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之说又见于《齐谐志》,可见黄鹤楼因仙人乘黄鹤而得名,早以成为民间传说。
崔颢于仕途失意之时来登此楼,其感受与传说拍合,触动灵感、发此浩歌。
前半篇就传说生发:昔人与黄鹤俱去,空余此楼,徒有黄鹤之名而已!吊古伤今,感慨淋漓。
又就“黄鹤去”腾空飞跃,突进一层:黄鹤飞去时白云悠悠,黄鹤一去不返,白云依旧悠悠,然而也只是“空”悠悠而已!四句诗一气贯注,盘旋转折。
虽紧扣诗题,借鹤去楼空、白云飘忽写今昔变化,而诗人独立楼头的身影和百感茫茫的心态,亦依稀或见。
后半篇写眼前景及由此引发的身世之感与思乡之情。
晴川历历,芳草萋萋,烟波浩渺,暮霭迷蒙,久游思归,乡关何处?望汉阳树,望鹦鹉洲,望江上,望乡关,四顾苍茫,飘泊无依,遂以“使人愁”感慨作结。
《春夜喜雨》古诗解析
《春夜喜雨》古诗解析《春夜喜雨》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春夜细雨带来的欣欣向荣和丰收的景象。
采用古体诗形式,以豪放洒脱的笔触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
本文将从诗歌的题材、艺术手法以及意境等方面对《春夜喜雨》进行解析,以便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
首先,我们来看看《春夜喜雨》的题材。
这首诗以春夜的细雨为主题,描述了雨水的滋润对大地的恩泽,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喜悦。
整首诗贯穿着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诗人对世界的积极态度。
题材的选择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神奇,展现出生命的vitality 和希望。
其次,我们来探讨一下《春夜喜雨》的艺术手法。
在诗歌的结构上,杜甫采用了七绝的形式,每句四字,形成了平仄和韵律的对称美。
这种形式的运用使诗歌语言简洁明了,整首诗的气势也更为凝练。
此外,杜甫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运用雨水、花草等自然元素,将喜雨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他描绘了山峦如黛、草色如火,以及农田的种种景象,让读者仿佛看到眼前一片翠绿和丰收的景象。
这种意象丰富的手法让整首诗显得更加饱满和生动。
最后,我们来领略一下《春夜喜雨》所表达的意境。
整首诗充满了春天的活力和生机,通过雨水的滋润和农田的丰收展现出春天的美好景象。
诗人用“驱车”和“游子”等词语描绘了自然生态的旺盛和人们的欢乐。
这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使人们感受到春天带来的希望和喜悦,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
总的来说,《春夜喜雨》是一首通过雨水的形象和春天的景象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的诗歌。
诗人杜甫运用古体诗的形式,巧妙地表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令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希望。
通过对这首诗的解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春夜喜雨》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体会到古代文学的魅力和诗人的才华。
《雨打芭蕉》课文解析
《雨打芭蕉》课文解析《雨打芭蕉》是一首古体诗,该诗由唐朝文学家杜甫创作,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大雨不断打在芭蕉上的场景,并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寄托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深思。
首先,诗人以雨滴打在芭蕉叶上的景象展开了全诗的描写,运用了如雷击般的雨声形容词"惊雷滚滚"来形容雨点打在芭蕉上时的声响,既形象生动,又表达出大自然的声势磅礴和无法被忽视的威力,给人以震撼的感觉。
此外,诗人还利用芭蕉茂盛的枝叶来表现出雨水的丰富,以及水汽的浓郁。
在第二、三节中,诗人运用动词"湿"、"霑"等词语来形容雨点滴落在芭蕉叶上后的效果,以及雨后芭蕉的抖动以及水汽的蒸腾。
这些描写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感官冲击,增强了读者对雨打芭蕉景象的感知和理解。
其次,这首诗突出了芭蕉作为一个哀思象征的意涵。
芭蕉被大雨不断冲击之下,屹立不倒,表现出了它对生命的顽强和坚韧。
在第四节中,诗人通过使用"寒声暮更悲"这样悲切的语言,把芭蕉和诗人自身的境遇巧妙地连接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动荡以及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忧虑。
“敝邑比鲸波”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关切之情。
整首诗通过"雨打芭蕉"的意象传达了一个现实主义,也带有浪漫主义的思想。
此外,在诗中,诗人的情感和感受在雨打芭蕉的景象中得到了充分宣泄。
在第五节中,诗人用"衰草连天绿而瓦"这样生动的对比描写,将芭蕉在雨后的凄凉与诗人内心的忧虑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在第六节中,诗人通过"寒香满院落"这样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总之,通过对《雨打芭蕉》这首诗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通过精巧的描写和巧妙的结构,把丰富的意象融入到了这首诗中,通过芭蕉雨打的场景,表达了他对时局和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担忧。
诗人用诗歌来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也能够让读者深入感知和理解。
诗词古文及解析
精选诗词古文及解析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写作背景]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
青年崔颢给人的印象不好,被人指指点点,说三道四,怎么个不好?偷鸡摸狗了?喝酒不给钱了?调戏妇女了?没有记载,书上只是说“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
”但他有才,723年的进士科举,让很多人大跌眼镜,小崔录取了。
又一个标签接踵而至:有才无行。
京城工作的崔颢,在士大夫们的眼皮底下,继续上演一幕幕“无行”节目。
1.喜欢赌博。
(没有欠债记录)2.经常喝酒。
(没有耍酒疯记录)3.离婚频繁。
(离婚4次,没有狎妓嫖娼记录)总之,小崔另类。
如果长此以往,崔颢也就是崔颢了,像无数人一样沉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充当无名分母。
查不到为什么?不正经的他从军了,从军入幕的小崔结果让我们眼前一亮。
阅历真的改变人,从此崔颢粗犷的眼神里经常闪出不易察觉的愁,他变了。
刚参加工作时住单身,有一次拉肚子,拉得我浑身疲软,无精打采,在办公室里偶尔哼哼唧唧,领导同情俺,“回家养几天再来,不算旷工。
”推开家门,姐姐高兴地说:“真巧,咱家今天插稻秧,正缺人手。
”俺立刻大义凌然,捋胳膊往袖子,出发。
从军期间,诗人游历江面,到了黄鹤楼,豪放崔颢情不自禁,题笔写下这首名作。
[本诗简析]解释题目。
黄鹤楼:旧址在湖北省武汉市的蛇山。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昔人:指乘鹤的仙人。
这2句说明了黄鹤楼名字的由来,传说仙人子安曾乘黄鹤过此停留,还有一传说是费文伟登仙驾鹤于此。
总之,是因为有人曾经乘鹤光临而命名。
这2句就是简单的介绍,初读一般。
细读,感觉就不只是介绍,还有一种沧桑在内,这种沧桑的表现,作者用了一个“空”字。
仙人乘鹤,那是何等的激动壮观,站在黄鹤楼上,诗人应该很憧憬那种场面,可惜今非昔比。
这2句有气场吗?有。
表现如下:2.“此地空余黄鹤楼”中的“空”字是理解这句整个字面意思的重点,它的发音是平声,有一种低沉的感觉,与“乘”和“去”形成反差。
《山中送别》课文解析
《山中送别》课文解析宋代文学家王之涣的《山中送别》是一首广为传诵的诗歌作品,描述了离别的情景与思念之情。
本文将对这首诗进行解析,探讨其诗意、艺术特点以及与现实生活的关联。
一、诗意解析诗的开头写道:“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这首古体诗以离别为线索,讲述了诗人在山中与朋友别离之后的思绪和情感。
通过描绘山中夕阳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忧伤的情调。
诗的第二句写道:“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其中的“春草年年绿”表达了离别时节未变的自然景象,而“王孙归不归”则询问朋友何时能够归来。
这两句意味深长,既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又仿佛借友人离去寓意了个人成长和离散人事的哲理。
接下来的一句“归来山见此,中庭待落晖。
”描绘了友人回来时欣赏这一美景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归来的期待和热切。
最后两句写道:“独去无远近,万里尽青葱。
”通过表达离别带来的孤独感,诗人在抒发自己对友人的深情之余,也反映了生活的无常和离散。
二、艺术特点《山中送别》以简洁明快的艺术语言和清丽自然的意象表现了王之涣独特的艺术风格。
该诗使用了自然景物和离别的情感作为主要元素,通过对山、阳光、草木等描写,将自然与人情交融在一起,给人以深深的感受。
同时,这首诗的押韵和节奏也十分和谐流畅。
每一句的字数与音节都安排得非常得当,使整首诗在朗诵时充满了美感与韵律。
此外,诗中运用了隐喻的手法,使读者在感受离别的哀伤之外,还能品味到人生的深意。
例如,“春草年年绿”可能隐喻人生与季节循环的相似,显示出时间的无情和生活的无常。
三、与现实生活的关联《山中送别》的主题离别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息息相关。
离别是人们生活中常常经历的情感体验,无论是朋友之间的离别还是亲人之间的离别,都会引发深深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中的离别场景,以极简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思念。
人们在阅读这首诗时,很容易产生代入感,回忆起自己离别的经历,并感同身受。
同时,诗歌中的景象也与自然环境相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体诗解析
古体诗
古体诗除了押韵之外不受任何格律的束缚,这是一种半自由体的诗。
现在把古体诗的韵、平仄、对仗等,并在一节里叙述。
(一)古体诗的韵
古体诗既能够押平声韵,又能够押仄声韵。
在仄声韵当中,还要
区别上声韵、去声韵、入声韵;一般地说,不同声调是不能够押韵的。
我们在本章第二节讲律诗的韵是时候,已经把平声30韵交代过了;现
在再把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开列在下面:
上声29韵:
一董、二肿、三讲、四纸、五尾、六语、七麌、八荠、九蟹、十贿、十一轸、十二吻、十三阮、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铣、十七筱、
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二十一马、二十二养、二十三梗、二十四迥、二十五有、二十六寝、二十七感、二十八俭、二十九豏
去声30韵:
一送、二宋、三绛、四寘、五未、六御、七遇、八霁、九泰、十卦、十一队、十二震、十三问、十四愿、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
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二十一个、二十二禡、二十三漾、二十四敬、二十五径、二十六宥、二十七沁、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64]
入声17韵:
一屋、二沃、三觉、四质、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药、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十五合、十六叶、十七洽
古体诗用韵,比律诗稍宽;一韵独用固然能够,两个以上的韵通用也行。
但是,所谓通用也不是随便乱来的;必须是邻韵纔能通用。
依一般情况看来,平上去三声各可分为十五类,如下表:
第一类:平声东冬;上声董肿;去声送宋。
第二类:平声江阳;上声讲养;去声绛漾。
第三类:平声支微齐,上声纸尾荠,去声寘未霁.
第四类:平声鱼虞,上声语麌;去声御遇。
第五类:平声佳灰,上声蟹贿,去声泰卦队。
第六类:平声真文及元半,上声轸吻及阮半,去声震问及愿半[65].
第七类[66]:平声寒删先及元半,上声旱潸铣及阮半,去声翰谏霰及愿半。
第八类:平声萧肴豪,上声筱巧皓,去声啸效号。
第九类:平声歌,上声哿,去声个.
第十类:平声麻,上声马,去声禡.
第十一类:平声庚青,上声梗迥,去声敬径。
第十二类:平声蒸[67].
第十三类:平声尤,上声有,去声宥。
第十四类:平声侵,上声寝,去声沁。
第十五类:平声覃盐咸,上声咸俭豏,去声勘艳陷。
入声可分为八类:
第一类:屋沃。
第二类:觉药。
第三类:质物及月半。
第四类[68]:曷黠屑及月半。
第五类:陌锡.
第六类:职。
第七类:缉。
第八类:合叶洽。
注意:在归并为若干大类以后,仍旧有七个韵是独用的。
这七个韵是:
歌麻蒸尤侵职缉[69]
现在试举一些例子为证:
古风五十九首(录二)
李白
其十四
胡关饶风沙,萧索竟终古。
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
荒城空大漠,边邑无遗堵。
白骨横千霜,嵯峨蔽榛莽[70]. 借问谁凌虐?天骄毒威武。
赫怒我圣皇,劳师事鼙鼓。
阳和变杀气,发卒骚中土。
三十六万人,哀哀泪如雨。
且悲就行役,安得营农圃?不见征戍儿,岂知关山苦?李牧今不在,边人饲豺虎。
(全篇麌韵独用)
其十九。